永恒的瞬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
那是一个难眠之夜。夜很沉,很黑,令人窒息。灯光下,一张年青而刚毅的脸上,轻泛着青春而冷峻的微光。他手握一管千钧之笔,沉默着,沉默着。必死的决心已定,剩下的只是给后人一张怎样的遗书。笔在纸上沉重的飞舞,一行行墨迹永远地留了下来:
“诸同志兄弟姊妹鉴:不佞自入同盟会以来,不敢不稍尽责任。惜才力薄弱,未见大效,抱愧奚如,前在东三省,即欲尽个人主义去赵尔巽,然不过对四川一省起见,义稍狭隘,竟未实行。此次各省起义,北方尚未响应,实满奴汉奸势力之下不易着手之故。不佞欲去之久矣,适诸兄弟姊妹正在经营一切,不忍即弃。然奔走北方,迄今两月,大局尚不能定,不佞才薄,愿为其易,决计仍行个人主义。初本欲炸资政院各王公,为一网打尽之计。方觅得入场券,而该院适散会,因是不果。袁世凯被炸?同时有主张共和之耗,惟以亲贵反对最力,而其中之重要人物,有军事智识且极阴狠者为良弼。此人不除,共和必难成立,则此后生民涂炭,尚何堪设想乎?呜呼!吾党抱拯救同胞之心肠,计自川鄂起义以来,同胞死者何可胜数。因一二人之执拗,又复兴战,兵连祸结,何时可已?不佞除良弼之心已决,计划已备,只待事机发动。呜呼!或者与诸兄弟姊妹从此永别矣。诸君,诸君,勿悲!勿悲!二十年后又当成一健儿也。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不佞去矣!前途艰难,望诸兄弟姊妹和衷共济,努力为之,期达目的而后已。幸勿各起意见,致碍一切。吾人作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若诸君欲从获过一方面着手,则非不佞所愿见也。前与诸君商议,不免有过激之谈,望谅之!此皮包内余龙洋二百元,账簿一册,乞交某君为荷。临书仓卒,不尽,即叩劳安!弟彭家珍顿首,初辰刻。”
一声轰响,生命的礼花绚烂在帝制最黑暗的黎明。时间是1912年1月27日凌晨。捐躯者彭加珍,时年23岁。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耸立于中国大地2000多年的封建帝国大厦轰然倒塌。
二
没有家珍的义烈,帝制亦亡,那是历史的必然。但是,设若没有家珍的壮举,垂死的腐朽势力绝不会自甘覆灭,他们还在蠢蠢欲动,作最后挣扎。1912年1月12日,皇族良弼等组织宗社党,在京津等地积极活动,一方面企图赶走内阁总理袁世凯,一方面准备与南方决一死战。良弼甚至许下“三月内击败民军,否者斩首”的豪言。时清廷实际控制范围尚有东三省、直隶、鲁、豫、甘肃、新疆,袁世凯有训练有素的北洋军,而孙中山所领导的南方军所制虽有十四省,但相比之下还没有形成合力。南方若当真较真北方,很难说鹿死谁手。在这种情势下,刺杀袁世凯、良弼等人成为京津同盟会的首要目标。1月16日,同盟会员刺袁失败。10日后,家珍“收功弹丸”良弼临终时哀叹曰:“杀我者英雄也,真知我者。我死,大清亦随之亡也。”宗社党旋为解散,清朝遂亡。”
良弼何人,竟如此重要?良弼乃清宗室多尔衮之后,曾留学日本,有才气,有大志,自负韬略,被看成旗人中“崭新的军事人才”或许算是满清最后一个有肝胆的干将。大厦将倾,不是一人可以力挽。良弼殁,宗社党灵魂随之消散。家珍以一己之鲜血,喷染共和之旗帜,促使大清帝国迅速瓦解,其功无论后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三
彭家珍个子不大,其貌不扬,是一个典型的川人。走在成都的大街上或是城厢的小巷里,谁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在鲁迅弃医从文、以期疗救国人麻木灵魂、找寻中国出路的时候,家珍已经有了自己单纯而可爱的理想。在今人看来,那是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冒险主义,是绝无可取的,是无谓的牺牲。在那个黑暗腐朽的年代,家珍的心里是无比的明亮——那是民主共和的光芒照耀下的明亮。在民众普遍都还没有觉醒的时候,也许,人们压根都还不知道什么是民主共和,必然会有一些先知先觉的人,用他们的方式,来唤醒沉睡的人民。家珍就是这样,以个人英雄主义的壮烈,在最黑暗的黎明,炸响了一声惊雷。“个人肯为同胞死,一弹可当百万师”从此,共和的曙光喷薄于古老东方的地平线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了。
革命要流血,要牺牲,其本身就是一种冒险。那些抱着幻想、温和革命的“六君子”之类的读书人,其鲜血最终只能染红袁世凯之流的顶子,而要想真正变革社会,在家珍看来,就只能是暴力。怀揣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家珍毅然决然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家珍之后,巴山蜀水间走出了朱德、走出了刘邓、走出了陈毅、走出了聂荣臻、走出了抗日名将王铭章,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冒险!尽管家珍所走的道路与他们有所不同,但有一点绝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一定为这个社会、为这个民族、为这个国家作出了什么,而值得历史去铭记!。
1912年3月,民国政府以“临时大总统令”追封彭家珍为“陆军大将军”(和他同获此荣誉的还有川人邹容、喻培伦,谢奉琦为左将军),并敕令专祠纪念。专祠即在其故乡金堂(今为青白江区城厢镇)。“彭大将军”身后之荣光,绝非常人可以肩比。孙中山先生亲自为他举行国葬,并称颂“我老彭收功弹丸”;蒋中正等民国要人赠送金匾,更有无数名人题匾题诗赞颂;最为难能的是,早在1953年,毛泽东为其签发革命烈士光荣纪念证(王铭章到1984年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不同的信仰,却有相同的认同。家珍幸哉!
四
有理想真了不起。家珍之所以不同常人,唯有不同的是他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短短23个春秋,在理想绽放的瞬间,生命得到永恒。
时光荏苒,弹指如飞,那次掀翻封建帝制的风暴已过去了整整100年。历史终于告诉我们,那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尽管它是那么不完美,但它却实实在在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那些用鲜血迎来新时代的辛亥先烈,也正在或将要得到他们的荣光,赢得后世的敬仰。
2010年11月13日,初冬的午后,我来到了彭大将军专祠。和暖的阳光下,那些冰冷的文字、图片、金匾、塑像、石碑,无不诉说着一个生命的精彩。瞻仰的人虽不算多,但也不算冷清,比我见过的好多纪念馆要好得多。专祠外,是家珍公园,曲径小桥,池水微澜,林木森森。公园口有烈士的汉白玉雕像,身着戎装,目光如炬,英姿飒爽,宛如荆轲。金色的阳光照在金色的枯叶上,一个难得的暖和的下午。公园里,茶座的生意很好,坐满了幸福的茶客,以他们喜爱的方式,过着悠闲的生活。
100年前,一个破烂的中国;100年后,处处盛世繁华。再过100年以及千秋万代,家珍的灿烂依然闪亮在历史的天空,而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以及那些悠闲的茶客,有多少能留下自己深深浅浅的足迹?
家珍幸哉!
一
那是一个难眠之夜。夜很沉,很黑,令人窒息。灯光下,一张年青而刚毅的脸上,轻泛着青春而冷峻的微光。他手握一管千钧之笔,沉默着,沉默着。必死的决心已定,剩下的只是给后人一张怎样的遗书。笔在纸上沉重的飞舞,一行行墨迹永远地留了下来:
“诸同志兄弟姊妹鉴:不佞自入同盟会以来,不敢不稍尽责任。惜才力薄弱,未见大效,抱愧奚如,前在东三省,即欲尽个人主义去赵尔巽,然不过对四川一省起见,义稍狭隘,竟未实行。此次各省起义,北方尚未响应,实满奴汉奸势力之下不易着手之故。不佞欲去之久矣,适诸兄弟姊妹正在经营一切,不忍即弃。然奔走北方,迄今两月,大局尚不能定,不佞才薄,愿为其易,决计仍行个人主义。初本欲炸资政院各王公,为一网打尽之计。方觅得入场券,而该院适散会,因是不果。袁世凯被炸?同时有主张共和之耗,惟以亲贵反对最力,而其中之重要人物,有军事智识且极阴狠者为良弼。此人不除,共和必难成立,则此后生民涂炭,尚何堪设想乎?呜呼!吾党抱拯救同胞之心肠,计自川鄂起义以来,同胞死者何可胜数。因一二人之执拗,又复兴战,兵连祸结,何时可已?不佞除良弼之心已决,计划已备,只待事机发动。呜呼!或者与诸兄弟姊妹从此永别矣。诸君,诸君,勿悲!勿悲!二十年后又当成一健儿也。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不佞去矣!前途艰难,望诸兄弟姊妹和衷共济,努力为之,期达目的而后已。幸勿各起意见,致碍一切。吾人作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若诸君欲从获过一方面着手,则非不佞所愿见也。前与诸君商议,不免有过激之谈,望谅之!此皮包内余龙洋二百元,账簿一册,乞交某君为荷。临书仓卒,不尽,即叩劳安!弟彭家珍顿首,初辰刻。”
一声轰响,生命的礼花绚烂在帝制最黑暗的黎明。时间是1912年1月27日凌晨。捐躯者彭加珍,时年23岁。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耸立于中国大地2000多年的封建帝国大厦轰然倒塌。
二
没有家珍的义烈,帝制亦亡,那是历史的必然。但是,设若没有家珍的壮举,垂死的腐朽势力绝不会自甘覆灭,他们还在蠢蠢欲动,作最后挣扎。1912年1月12日,皇族良弼等组织宗社党,在京津等地积极活动,一方面企图赶走内阁总理袁世凯,一方面准备与南方决一死战。良弼甚至许下“三月内击败民军,否者斩首”的豪言。时清廷实际控制范围尚有东三省、直隶、鲁、豫、甘肃、新疆,袁世凯有训练有素的北洋军,而孙中山所领导的南方军所制虽有十四省,但相比之下还没有形成合力。南方若当真较真北方,很难说鹿死谁手。在这种情势下,刺杀袁世凯、良弼等人成为京津同盟会的首要目标。1月16日,同盟会员刺袁失败。10日后,家珍“收功弹丸”良弼临终时哀叹曰:“杀我者英雄也,真知我者。我死,大清亦随之亡也。”宗社党旋为解散,清朝遂亡。”
良弼何人,竟如此重要?良弼乃清宗室多尔衮之后,曾留学日本,有才气,有大志,自负韬略,被看成旗人中“崭新的军事人才”或许算是满清最后一个有肝胆的干将。大厦将倾,不是一人可以力挽。良弼殁,宗社党灵魂随之消散。家珍以一己之鲜血,喷染共和之旗帜,促使大清帝国迅速瓦解,其功无论后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三
彭家珍个子不大,其貌不扬,是一个典型的川人。走在成都的大街上或是城厢的小巷里,谁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在鲁迅弃医从文、以期疗救国人麻木灵魂、找寻中国出路的时候,家珍已经有了自己单纯而可爱的理想。在今人看来,那是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冒险主义,是绝无可取的,是无谓的牺牲。在那个黑暗腐朽的年代,家珍的心里是无比的明亮——那是民主共和的光芒照耀下的明亮。在民众普遍都还没有觉醒的时候,也许,人们压根都还不知道什么是民主共和,必然会有一些先知先觉的人,用他们的方式,来唤醒沉睡的人民。家珍就是这样,以个人英雄主义的壮烈,在最黑暗的黎明,炸响了一声惊雷。“个人肯为同胞死,一弹可当百万师”从此,共和的曙光喷薄于古老东方的地平线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了。
革命要流血,要牺牲,其本身就是一种冒险。那些抱着幻想、温和革命的“六君子”之类的读书人,其鲜血最终只能染红袁世凯之流的顶子,而要想真正变革社会,在家珍看来,就只能是暴力。怀揣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家珍毅然决然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家珍之后,巴山蜀水间走出了朱德、走出了刘邓、走出了陈毅、走出了聂荣臻、走出了抗日名将王铭章,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冒险!尽管家珍所走的道路与他们有所不同,但有一点绝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一定为这个社会、为这个民族、为这个国家作出了什么,而值得历史去铭记!。
1912年3月,民国政府以“临时大总统令”追封彭家珍为“陆军大将军”(和他同获此荣誉的还有川人邹容、喻培伦,谢奉琦为左将军),并敕令专祠纪念。专祠即在其故乡金堂(今为青白江区城厢镇)。“彭大将军”身后之荣光,绝非常人可以肩比。孙中山先生亲自为他举行国葬,并称颂“我老彭收功弹丸”;蒋中正等民国要人赠送金匾,更有无数名人题匾题诗赞颂;最为难能的是,早在1953年,毛泽东为其签发革命烈士光荣纪念证(王铭章到1984年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不同的信仰,却有相同的认同。家珍幸哉!
四
有理想真了不起。家珍之所以不同常人,唯有不同的是他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孜孜以求的精神!短短23个春秋,在理想绽放的瞬间,生命得到永恒。
时光荏苒,弹指如飞,那次掀翻封建帝制的风暴已过去了整整100年。历史终于告诉我们,那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尽管它是那么不完美,但它却实实在在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那些用鲜血迎来新时代的辛亥先烈,也正在或将要得到他们的荣光,赢得后世的敬仰。
2010年11月13日,初冬的午后,我来到了彭大将军专祠。和暖的阳光下,那些冰冷的文字、图片、金匾、塑像、石碑,无不诉说着一个生命的精彩。瞻仰的人虽不算多,但也不算冷清,比我见过的好多纪念馆要好得多。专祠外,是家珍公园,曲径小桥,池水微澜,林木森森。公园口有烈士的汉白玉雕像,身着戎装,目光如炬,英姿飒爽,宛如荆轲。金色的阳光照在金色的枯叶上,一个难得的暖和的下午。公园里,茶座的生意很好,坐满了幸福的茶客,以他们喜爱的方式,过着悠闲的生活。
100年前,一个破烂的中国;100年后,处处盛世繁华。再过100年以及千秋万代,家珍的灿烂依然闪亮在历史的天空,而我们这些匆匆的过客以及那些悠闲的茶客,有多少能留下自己深深浅浅的足迹?
家珍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