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家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邓先生1998年来到济南,两年后妻子和女儿也来济,他们在我居住的小区的路口设了个小摊,做白吉馍。
他们的白吉馍味道特别好,买的人也很多,常常要等上几分钟。我和老公常买他们的白吉馍,久了,就在等时说几句闲话,然后就有了熟悉的感觉。
邓先生夫妻是陕西汉中人,说挺标准的普通话,聊熟了,老公对他们说我们也是陕西人,于是成了老乡,每次去买白吉馍,就老乡老乡的喊。
开始我觉得这样不好,象是欺骗了人家,后来喊惯了老乡,反而感觉很亲,就将错就错,直到今天,他们还以为我们是陕西人。
有人说夫妻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时间久了就会有相近的模样,这个说法在邓先生夫妻俩身上再次得到了验证,他们的面部相像得象兄妹俩。刚认识他们不久时我曾试探着问过他们,你们,是兄妹?先是丈夫笑了,并不言语,妻子笑了,对我说,他们租房子住的那个村子就有好几个人问他们,你们谁是姐姐,谁是弟弟,或者,谁是哥哥,谁是妹妹?我也笑了。
我想,一定是婚姻生活幸福的夫妻才会有相近的容貌。
每次路过他们夫妻摊位的地方,我都会下意识的用目光找寻他们,看到了他们,心里便觉得踏实。逢天气不好,他们没有出摊,这一天我就象少了点什么。
他们已经渗透到了我的生活中。
去年秋天的一天,老公对我说邓先生的母亲从老家来了,给他们照看刚出生的儿子,邓先生说改天请我们到他家吃饭。我并没把老公的话放在心上,以为不过是邓先生的客套话。
后来老公又说过几次到邓先生家吃饭的话,我只当他和邓先生说的闲话。
转眼到了春节,邓先生一家没有回老家过年,那天路过他们的摊位时,突然涌出了很强烈的关切之心,他们是在异乡过年,我们也是。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和依然挂在脸上的微笑,想说什么,又不知该说什么,匆匆离开。
元宵节的中午,老公从单位回来给我买了两个白吉馍,问我要不要到邓先生家吃饭,我连说要去要去。
我买了点东西,十几分钟后和老公来到了他们的摊位前。
会不会有点唐突?看着邓先生匆忙的收摊,我犹豫了一下。很快的,又在邓先生的笑容里安定下心。他的笑容,在我的心里涌上一股热浪。
邓先生租的房子有四里路的距离,没有公交车,我和老公说打个三轮车过去就行,邓先生抢先到了马路对面叫来了三轮车。下了车才知道,车费邓先生已付过了。
说不上邓先生住的房子是什么格局。最初的设计应该就是三间瓦房,有个院子,我所看到的,是院子中间又盖了一行房子,就显得很局促,只留有一米多宽的路。
屋子里的摆设很简单,显眼的是几口大锅和三个蜂窝煤炉子,一看就知道,大锅是他们煮肉的。
一张旧书桌上有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屋子的中央横着一根线,线的中间悬着一个灯炮,另外一个旧桌子上零乱的放着炊具和吃的东西,地上有四五袋面粉和两筐鸡蛋。
邓先生进了门就开始切肉,这是他每天下午的工作,切好肉煮好,晚上发面。他切的肉全是瘦肉,光鲜鲜的。
忙碌着的邓先生一脸笑容。
我们插不上手,和他的妻子,母亲聊天。
九岁的女儿放下了手里的作业,屋里屋外的活跃着。
五个月的儿子胖呼呼的,很可爱。
他的母亲说家乡话,我常听不懂,只能猜。
原来,邓先生的父亲和他的岳父岳母都已经去逝。说起这话,是邓的妻子用我的手机给她的姐姐打电话,我顺嘴问了一句,家里没电话,也没买个手机?她俏皮的一笑,说电话对他们来说没多大用处,老家没有至亲的人,在济南也用不上。她指了指桌上的电视,想过买个彩电,又觉得只是个摆设,就一直用这台老电视,每天忙得没时间看电视,女儿上学也不让她看。
我估算了一下,他们的收入应该还不错。邓的妻子说,每年他们可以有五六千块钱的储蓄。
没想过在济南买套房?我问。
一直忙着的邓先生说他们不想在济南一直呆下去,年龄大了,干不动了,就回去。
他们的生活和很多在异乡的外地人一样,奔忙,劳累,简朴。
我想到了乡村,很多生在乡村的人已经不愿意呆在家里。生活在乡村的我的亲人们,如今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土地,不再是生生世世深情的维系,这是他们的选择,因为他们必定要抛开它们,外出寻求生活的出路。
城市的人群异常拥挤,乡村的人口日渐萎缩。
没有多少人能够固守住自己的清贫,但是,很多人付出了努力和艰辛,依然清贫。
年龄大了,干不动了,就回去。他们给了城市太多,无论城市给了他们什么,他们都是淡然,平静,爱着的。
当生命以最简单的生存方式存在,生活就显现出原始的纯粹和恬淡。
邓先生的儿子在我怀里甜甜的笑着,嘴角隐隐的小酒窝。他的成长将会是个怎样的过程,他的将来是不是也要和他的父母一样离开家乡到异地谋取生活的资本?
我的腿已经感到了冷和麻,屋子里的取暖设备就是那三个蜂窝煤炉。
冷吧,我拿件衣服给你穿上?邓的妻子说。我的细微举动被她看在了眼里,我说不用,今天温度挺高的呢。
邓先生的姐姐一家和她妻子的姐姐一家陆续来到。
两个长方形的小桌子连起来,男人喝酒,女人和孩子喝饮料,热热闹闹的说着。
我对邓先生说,不知道是你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加了我们两个外人,怪不好意思的。邓先生一杯酒下肚,脸已微红,笑容在他微红的脸上灿烂着,他说,看你说的,都是老乡,也是一家人嘛。邓的妻子接着说,头几次说要来也没来,可一直想你们来呢。
老乡,一家人。这样的字眼总是能使人产生亲切和温暖的感觉,我们不是老乡,但我们是一家人。我第一次有了如释重负之感,为对邓先生夫妻无意的欺瞒。
临走,我和老公真诚的邀请他们一家人到我们家玩,他们爽快的答应了。
邓先生1998年来到济南,两年后妻子和女儿也来济,他们在我居住的小区的路口设了个小摊,做白吉馍。
他们的白吉馍味道特别好,买的人也很多,常常要等上几分钟。我和老公常买他们的白吉馍,久了,就在等时说几句闲话,然后就有了熟悉的感觉。
邓先生夫妻是陕西汉中人,说挺标准的普通话,聊熟了,老公对他们说我们也是陕西人,于是成了老乡,每次去买白吉馍,就老乡老乡的喊。
开始我觉得这样不好,象是欺骗了人家,后来喊惯了老乡,反而感觉很亲,就将错就错,直到今天,他们还以为我们是陕西人。
有人说夫妻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时间久了就会有相近的模样,这个说法在邓先生夫妻俩身上再次得到了验证,他们的面部相像得象兄妹俩。刚认识他们不久时我曾试探着问过他们,你们,是兄妹?先是丈夫笑了,并不言语,妻子笑了,对我说,他们租房子住的那个村子就有好几个人问他们,你们谁是姐姐,谁是弟弟,或者,谁是哥哥,谁是妹妹?我也笑了。
我想,一定是婚姻生活幸福的夫妻才会有相近的容貌。
每次路过他们夫妻摊位的地方,我都会下意识的用目光找寻他们,看到了他们,心里便觉得踏实。逢天气不好,他们没有出摊,这一天我就象少了点什么。
他们已经渗透到了我的生活中。
去年秋天的一天,老公对我说邓先生的母亲从老家来了,给他们照看刚出生的儿子,邓先生说改天请我们到他家吃饭。我并没把老公的话放在心上,以为不过是邓先生的客套话。
后来老公又说过几次到邓先生家吃饭的话,我只当他和邓先生说的闲话。
转眼到了春节,邓先生一家没有回老家过年,那天路过他们的摊位时,突然涌出了很强烈的关切之心,他们是在异乡过年,我们也是。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和依然挂在脸上的微笑,想说什么,又不知该说什么,匆匆离开。
元宵节的中午,老公从单位回来给我买了两个白吉馍,问我要不要到邓先生家吃饭,我连说要去要去。
我买了点东西,十几分钟后和老公来到了他们的摊位前。
会不会有点唐突?看着邓先生匆忙的收摊,我犹豫了一下。很快的,又在邓先生的笑容里安定下心。他的笑容,在我的心里涌上一股热浪。
邓先生租的房子有四里路的距离,没有公交车,我和老公说打个三轮车过去就行,邓先生抢先到了马路对面叫来了三轮车。下了车才知道,车费邓先生已付过了。
说不上邓先生住的房子是什么格局。最初的设计应该就是三间瓦房,有个院子,我所看到的,是院子中间又盖了一行房子,就显得很局促,只留有一米多宽的路。
屋子里的摆设很简单,显眼的是几口大锅和三个蜂窝煤炉子,一看就知道,大锅是他们煮肉的。
一张旧书桌上有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屋子的中央横着一根线,线的中间悬着一个灯炮,另外一个旧桌子上零乱的放着炊具和吃的东西,地上有四五袋面粉和两筐鸡蛋。
邓先生进了门就开始切肉,这是他每天下午的工作,切好肉煮好,晚上发面。他切的肉全是瘦肉,光鲜鲜的。
忙碌着的邓先生一脸笑容。
我们插不上手,和他的妻子,母亲聊天。
九岁的女儿放下了手里的作业,屋里屋外的活跃着。
五个月的儿子胖呼呼的,很可爱。
他的母亲说家乡话,我常听不懂,只能猜。
原来,邓先生的父亲和他的岳父岳母都已经去逝。说起这话,是邓的妻子用我的手机给她的姐姐打电话,我顺嘴问了一句,家里没电话,也没买个手机?她俏皮的一笑,说电话对他们来说没多大用处,老家没有至亲的人,在济南也用不上。她指了指桌上的电视,想过买个彩电,又觉得只是个摆设,就一直用这台老电视,每天忙得没时间看电视,女儿上学也不让她看。
我估算了一下,他们的收入应该还不错。邓的妻子说,每年他们可以有五六千块钱的储蓄。
没想过在济南买套房?我问。
一直忙着的邓先生说他们不想在济南一直呆下去,年龄大了,干不动了,就回去。
他们的生活和很多在异乡的外地人一样,奔忙,劳累,简朴。
我想到了乡村,很多生在乡村的人已经不愿意呆在家里。生活在乡村的我的亲人们,如今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土地,不再是生生世世深情的维系,这是他们的选择,因为他们必定要抛开它们,外出寻求生活的出路。
城市的人群异常拥挤,乡村的人口日渐萎缩。
没有多少人能够固守住自己的清贫,但是,很多人付出了努力和艰辛,依然清贫。
年龄大了,干不动了,就回去。他们给了城市太多,无论城市给了他们什么,他们都是淡然,平静,爱着的。
当生命以最简单的生存方式存在,生活就显现出原始的纯粹和恬淡。
邓先生的儿子在我怀里甜甜的笑着,嘴角隐隐的小酒窝。他的成长将会是个怎样的过程,他的将来是不是也要和他的父母一样离开家乡到异地谋取生活的资本?
我的腿已经感到了冷和麻,屋子里的取暖设备就是那三个蜂窝煤炉。
冷吧,我拿件衣服给你穿上?邓的妻子说。我的细微举动被她看在了眼里,我说不用,今天温度挺高的呢。
邓先生的姐姐一家和她妻子的姐姐一家陆续来到。
两个长方形的小桌子连起来,男人喝酒,女人和孩子喝饮料,热热闹闹的说着。
我对邓先生说,不知道是你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加了我们两个外人,怪不好意思的。邓先生一杯酒下肚,脸已微红,笑容在他微红的脸上灿烂着,他说,看你说的,都是老乡,也是一家人嘛。邓的妻子接着说,头几次说要来也没来,可一直想你们来呢。
老乡,一家人。这样的字眼总是能使人产生亲切和温暖的感觉,我们不是老乡,但我们是一家人。我第一次有了如释重负之感,为对邓先生夫妻无意的欺瞒。
临走,我和老公真诚的邀请他们一家人到我们家玩,他们爽快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