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徐光启的远见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汤和火枪和崇祯大炮研发成功后,很快投入了量产阶段。袁嘉升并没有因此停止大明火炮厂的新火器研发,仍然让汤若望主持制造各种专业的火炮,比如轻型野战火炮。
汤若望在借鉴西洋火炮的基础上,按照袁嘉升的设计,研发了一种八十四毫米口径的六磅炮,这是一种炮身长两米的前膛炮。袁嘉升设计这种火炮的原因,是大明以后面对的战斗,大多数都是和步兵、骑兵混合的敌人进行野战。无论是满清八旗还是流贼都擅长野战,较少在坚城中死守,能够摧毁敌人要塞的崇祯大炮已经很厉害,需要能够配合步枪兵野战的轻型火炮,六磅炮就比较适合了。轻型炮的优点是不重,使用铁芯铜体技术铸炮,炮重下降了三分之一,六七百斤,可以用马车拖拉,运输方便。
袁嘉升命人试验这种火炮,直射距离达到400米,最大抛射射程已经到了3200米,他很满意,让火炮厂生产了轻型火炮五百门。
孙和鼎则负责新式火器的研发,比如,他监造了当时先进的武器,叫新型子母炮,改进自明朝的佛朗机炮,八天即造成,炮长二尺一寸,重约三百斤,便于携带。铸造炮弹外形如瓜状,每枚重20到30斤,内装“子炮弹”,此炮发射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
刚开始子母炮的尾部装有木柄,柄的后部向下弯曲,并以铁索联于炮架。孙和鼎命工匠改进了此炮,装备四足木架,足上安有铁轮,可推可挽。使用时将子炮放入母炮后腹开口处,用铁闩固定,然后点燃子炮,弹头从母炮口飞出。
“子母炮用的是什么弹药?”袁嘉升问道。
“回皇上的话,用的是实心弹丸。”
“用开花弹吧。”袁嘉升不满意,建议改用开花爆炸弹,命中率高,杀伤力大。
除了汤若望和孙和鼎能研发新火器,明末杰出的火器研制家薄玉,这时也在大明的火炮厂,他对地雷的研究可谓学问精深。在薄玉的带领下,手榴弹几天就被他和火药师们搞了出来,完成了拉火的测试。
手榴弹的样式上,袁嘉升选择了标准的木柄铁头型,木柄中装置拉火和引线,前端铁壳中装置标准配比的颗粒火药。雷头的铁壳是模具制造的,上面有格文,这种设计确保了该薄的地方薄该厚的地方厚,用以保证爆炸后的弹片可以起到有效杀伤。
“没想到你们还能造出这玩意儿。”袁嘉升那天拿起手榴弹来掂量了一下,也就半斤多一点的重量。
“皇上千万小心!”薄玉见袁嘉升手里拿着他研发的手榴弹,亲自上前试用,接过了手榴弹。
“砰!”只见薄玉右手拿着手榴弹,左手拉了铉,将手雷丢出去六七秒就爆炸了,试验用的木人顷刻间就被掀翻在地,还被炸断了手臂。
“好,这东西好,生产一个手榴弹大约需要多少银两?”袁嘉升问道。
“大约需要一两银子左右。”薄玉回答说。
“好,那就先生产一万个吧。”袁嘉升道。
黑火药的改进很顺利。其实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北宋初年即公元10世纪后期,中国便开始试制最初的一批火药火器,并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完成军用火药的定型发明,率先开始了火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但是,火药化军事革命并未因为最早发端于中国而在中国率先完成。中国发明的火药火器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便在欧洲播下火种,随着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系列新的性能更好、杀伤威力更大的火药化兵器被研制出来,领先于大明朝了。
袁嘉升发现,虽然明代各代火器有所发展,但全国范围内的小手工业生产方式很难转化为大工场手工业。明朝嘉靖年间,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规模有较大扩展。但当时的大明朝为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动用国家权力推行重税、禁海、垄断矿冶等“重农抑商”的措施,扼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他意识到,大明要中兴,必须让商业和手工业的资本主义萌芽开花结果。
不过,那是下一阶段的事情,此时袁嘉升利用这些大明的火器专家,抓紧生产新火器。对现代工厂来说,技术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有时甚至更重要,比如大明的科技初期和西方比其实不算落后,但管理者却很无知,视这些技术为奇淫巧技,还层层压榨匠人,抑制了工匠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潜能,所以大明的火炮技术跟西方的技术差距才会越来越大。
袁嘉升给大明火炮厂换了汤若望、孙和鼎等内行的管理者,改变了激励制度后,生产力大大提高,大明匠人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位袁嘉升下一步改革禁军奠定了良好基础。
那天回到紫禁城的御书房,袁嘉升翻到一封崇祯四年徐光启的奏文:
“臣今所拟,每一营所用双轮车一百二十辆,炮车一百二十辆,粮车六十辆,共三百辆。西洋大炮十六位,中炮八十位,鹰铳一百门,鸟铳一千二百门,战士两千人,队兵二千人……行之为阵,止之为营。遇大敌,先以大小火器更迭击之;……敌在近,则我步兵以出击之;若铁骑来,直以炮击之,亦可以步兵击之。此则实选实练所致,非未教之民可猝得也。而不如是,又不足以破敌。臣言三聚当用6万人。若悉皆招募,费必不资,亦未可遽得……若先练一营之人,先办一营之器,两者齐备,既成营矣。一营既成,更办次营,6万人当为15营。若成就四五营,可聚可散,则不忧关内;成就十营,则不忧关外;十五营俱就,则不忧进取矣。”
仔细读完这个奏折,袁嘉升很佩服徐光启的远见,在明末内忧外患之时要力挽狂澜,挽救大明,必须要进行军事改革,以西洋武器装备军队,实行精兵减员、大投入、严训练,建立新式军队来代替已经腐朽的京营卫所军队。徐光启认为,只要实选实练,精卒利兵,一人当数十人之用矣,只需三万人,就可以扫荡满清八旗。
可惜当时的崇祯皇帝并没有加强军备的长远打算,只是临渴掘井,买了几门红夷炮以应急,一旦局势稍缓,便弃置不理。朝廷内部,朋党之间,争斗不息,致使大明军队失去了革新的时间。
而当时明代重文轻武的制度以及卫所制下的军籍制度,军队缺乏有效训练,士气低落,即便有西洋火器,在西洋人手里能够发挥优势,但一到大明士兵手中,没经过严格训练的守炮者畏怯,虏未来而先放,对阵则药尽。更没有人懂得西方经典的弹道理论。
大明火炮厂生产了新火枪和新火炮后,袁嘉升决定进行禁军制度的改革,成立专门的火器营的战斗编制,把炮兵也逐渐发展成独立的兵种,步骑兵在炮火的配合下进行战斗,这样可以完全改变当时以骑射为主的传统作战方式,杀满清八旗和流寇一个措手不及。
要改革禁军,首先,袁嘉升就要换掉掌管京营的成国公朱纯臣。这个朱纯臣,祖上是明朝大名鼎鼎的战将朱能,一身跟随明成祖朱棣南征北讨,立下了赫赫战功,死后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崇祯皇帝对朱纯臣非常信任,崇祯三年就加太傅,崇祯九年让他总督京营,甚至都最后还把太子托福给他,可惜朱纯臣是个无能的软骨头,不仅献齐化门(即朝阳门),还与陈演一起上表劝进。
袁嘉升早就想收拾朱纯臣了,等到大明火炮厂的新式火器一量产,他就带着骆养性、祖承志、何勇智、满黑龙等人去了京营视察,找机会换掉朱纯臣,收编京营的禁军。
求收藏、推荐支持
(本章完)
汤和火枪和崇祯大炮研发成功后,很快投入了量产阶段。袁嘉升并没有因此停止大明火炮厂的新火器研发,仍然让汤若望主持制造各种专业的火炮,比如轻型野战火炮。
汤若望在借鉴西洋火炮的基础上,按照袁嘉升的设计,研发了一种八十四毫米口径的六磅炮,这是一种炮身长两米的前膛炮。袁嘉升设计这种火炮的原因,是大明以后面对的战斗,大多数都是和步兵、骑兵混合的敌人进行野战。无论是满清八旗还是流贼都擅长野战,较少在坚城中死守,能够摧毁敌人要塞的崇祯大炮已经很厉害,需要能够配合步枪兵野战的轻型火炮,六磅炮就比较适合了。轻型炮的优点是不重,使用铁芯铜体技术铸炮,炮重下降了三分之一,六七百斤,可以用马车拖拉,运输方便。
袁嘉升命人试验这种火炮,直射距离达到400米,最大抛射射程已经到了3200米,他很满意,让火炮厂生产了轻型火炮五百门。
孙和鼎则负责新式火器的研发,比如,他监造了当时先进的武器,叫新型子母炮,改进自明朝的佛朗机炮,八天即造成,炮长二尺一寸,重约三百斤,便于携带。铸造炮弹外形如瓜状,每枚重20到30斤,内装“子炮弹”,此炮发射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
刚开始子母炮的尾部装有木柄,柄的后部向下弯曲,并以铁索联于炮架。孙和鼎命工匠改进了此炮,装备四足木架,足上安有铁轮,可推可挽。使用时将子炮放入母炮后腹开口处,用铁闩固定,然后点燃子炮,弹头从母炮口飞出。
“子母炮用的是什么弹药?”袁嘉升问道。
“回皇上的话,用的是实心弹丸。”
“用开花弹吧。”袁嘉升不满意,建议改用开花爆炸弹,命中率高,杀伤力大。
除了汤若望和孙和鼎能研发新火器,明末杰出的火器研制家薄玉,这时也在大明的火炮厂,他对地雷的研究可谓学问精深。在薄玉的带领下,手榴弹几天就被他和火药师们搞了出来,完成了拉火的测试。
手榴弹的样式上,袁嘉升选择了标准的木柄铁头型,木柄中装置拉火和引线,前端铁壳中装置标准配比的颗粒火药。雷头的铁壳是模具制造的,上面有格文,这种设计确保了该薄的地方薄该厚的地方厚,用以保证爆炸后的弹片可以起到有效杀伤。
“没想到你们还能造出这玩意儿。”袁嘉升那天拿起手榴弹来掂量了一下,也就半斤多一点的重量。
“皇上千万小心!”薄玉见袁嘉升手里拿着他研发的手榴弹,亲自上前试用,接过了手榴弹。
“砰!”只见薄玉右手拿着手榴弹,左手拉了铉,将手雷丢出去六七秒就爆炸了,试验用的木人顷刻间就被掀翻在地,还被炸断了手臂。
“好,这东西好,生产一个手榴弹大约需要多少银两?”袁嘉升问道。
“大约需要一两银子左右。”薄玉回答说。
“好,那就先生产一万个吧。”袁嘉升道。
黑火药的改进很顺利。其实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北宋初年即公元10世纪后期,中国便开始试制最初的一批火药火器,并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完成军用火药的定型发明,率先开始了火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但是,火药化军事革命并未因为最早发端于中国而在中国率先完成。中国发明的火药火器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便在欧洲播下火种,随着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系列新的性能更好、杀伤威力更大的火药化兵器被研制出来,领先于大明朝了。
袁嘉升发现,虽然明代各代火器有所发展,但全国范围内的小手工业生产方式很难转化为大工场手工业。明朝嘉靖年间,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规模有较大扩展。但当时的大明朝为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动用国家权力推行重税、禁海、垄断矿冶等“重农抑商”的措施,扼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他意识到,大明要中兴,必须让商业和手工业的资本主义萌芽开花结果。
不过,那是下一阶段的事情,此时袁嘉升利用这些大明的火器专家,抓紧生产新火器。对现代工厂来说,技术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有时甚至更重要,比如大明的科技初期和西方比其实不算落后,但管理者却很无知,视这些技术为奇淫巧技,还层层压榨匠人,抑制了工匠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潜能,所以大明的火炮技术跟西方的技术差距才会越来越大。
袁嘉升给大明火炮厂换了汤若望、孙和鼎等内行的管理者,改变了激励制度后,生产力大大提高,大明匠人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位袁嘉升下一步改革禁军奠定了良好基础。
那天回到紫禁城的御书房,袁嘉升翻到一封崇祯四年徐光启的奏文:
“臣今所拟,每一营所用双轮车一百二十辆,炮车一百二十辆,粮车六十辆,共三百辆。西洋大炮十六位,中炮八十位,鹰铳一百门,鸟铳一千二百门,战士两千人,队兵二千人……行之为阵,止之为营。遇大敌,先以大小火器更迭击之;……敌在近,则我步兵以出击之;若铁骑来,直以炮击之,亦可以步兵击之。此则实选实练所致,非未教之民可猝得也。而不如是,又不足以破敌。臣言三聚当用6万人。若悉皆招募,费必不资,亦未可遽得……若先练一营之人,先办一营之器,两者齐备,既成营矣。一营既成,更办次营,6万人当为15营。若成就四五营,可聚可散,则不忧关内;成就十营,则不忧关外;十五营俱就,则不忧进取矣。”
仔细读完这个奏折,袁嘉升很佩服徐光启的远见,在明末内忧外患之时要力挽狂澜,挽救大明,必须要进行军事改革,以西洋武器装备军队,实行精兵减员、大投入、严训练,建立新式军队来代替已经腐朽的京营卫所军队。徐光启认为,只要实选实练,精卒利兵,一人当数十人之用矣,只需三万人,就可以扫荡满清八旗。
可惜当时的崇祯皇帝并没有加强军备的长远打算,只是临渴掘井,买了几门红夷炮以应急,一旦局势稍缓,便弃置不理。朝廷内部,朋党之间,争斗不息,致使大明军队失去了革新的时间。
而当时明代重文轻武的制度以及卫所制下的军籍制度,军队缺乏有效训练,士气低落,即便有西洋火器,在西洋人手里能够发挥优势,但一到大明士兵手中,没经过严格训练的守炮者畏怯,虏未来而先放,对阵则药尽。更没有人懂得西方经典的弹道理论。
大明火炮厂生产了新火枪和新火炮后,袁嘉升决定进行禁军制度的改革,成立专门的火器营的战斗编制,把炮兵也逐渐发展成独立的兵种,步骑兵在炮火的配合下进行战斗,这样可以完全改变当时以骑射为主的传统作战方式,杀满清八旗和流寇一个措手不及。
要改革禁军,首先,袁嘉升就要换掉掌管京营的成国公朱纯臣。这个朱纯臣,祖上是明朝大名鼎鼎的战将朱能,一身跟随明成祖朱棣南征北讨,立下了赫赫战功,死后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崇祯皇帝对朱纯臣非常信任,崇祯三年就加太傅,崇祯九年让他总督京营,甚至都最后还把太子托福给他,可惜朱纯臣是个无能的软骨头,不仅献齐化门(即朝阳门),还与陈演一起上表劝进。
袁嘉升早就想收拾朱纯臣了,等到大明火炮厂的新式火器一量产,他就带着骆养性、祖承志、何勇智、满黑龙等人去了京营视察,找机会换掉朱纯臣,收编京营的禁军。
求收藏、推荐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