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皇后驾崩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嘉庆被叫到养心殿后,乾隆爷严厉地斥责了他一番。
“你小子闲疯了吧,没事儿往军机处跑什么?”
“皇阿玛,我这也是想去学习学习,为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啊!”
“我看你是想拿我做铺垫吧!”
“儿臣不敢!”
“谅你也不敢!你老子还没死呢,规规矩矩地做你的嗣皇帝。不要想太多,想太多对你没好处。”
“儿臣知道了。”
“以后有什么事儿,先跟我知会一声,别自作主张,太和殿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
嘉庆很苦逼,屁话没敢放就回到了毓庆宫,一头扎进书房,死活不肯出来了。
这皇帝当的,真心没意思!
“皇上,皇后娘娘身子不适,已经召御医前来诊治了……”眼看着日头偏西,毓庆宫的领班太监这才来到书房外小声地禀奏道。
嘉庆轻轻推开了房门,朝寝宫去了。皇后这半年来身体一直不适,御医是想尽了办法,依然没能让她的病情有所好转,嘉庆很是挂念。
寝宫内,喜塔腊氏正躺在病榻上,脸上苍白,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入眼眶之内,让人望之生怜。
怜悯。
宫廷之中谈何怜悯?!
除了冰冷,就是倾轧。
政治本身就是冷的。
热血沸腾注定引火上身。
“皇上,臣妾给皇上请安!”喜塔腊氏见到嘉庆,勉强撑起了身子,朝嘉庆欠身请安。
“快别多礼,躺下来好好休息!”嘉庆忙上前扶住了妻子。
“臣妾整个冬天都躺在病床上,都不知道毓庆宫外面是什么样子了……”
“你好好休养,再过一个月,樱花就开了,到时候朕陪你去园子里赏樱花……”
“樱花要开了吗?一晃儿我都病了这么久了……”
“皇上,奴才该服侍皇后娘娘吃药了!”站在一旁的宫女见到了吃药的时辰,连忙上前禀报。
“好!”嘉庆点了点头,“你快吃药吧,安心把病养好,我们马上就要熬到头了,好日子正在前边等着我们呢,你可一定要挺下去下啊!”
喜塔腊氏听了,闭上了眼睛。嘉庆继位已经一年了,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遍,喜塔腊氏早已心灰意冷。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啊!
喜塔腊氏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到嘉庆二年(1797)二月初七日的傍晚,她已经开始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起来。
“皇上,皇上......”
“皇后!皇后!”望着失去了神智的妻子,嘉庆不由得手忙脚乱。“御医!御医!快想办法!”
御医们听了,胆战心惊地跑到了床榻之前,一通望闻问切,甚是专业。
“怎么样?!”嘉庆焦急地问道。
病入膏肓,天地无为,我们还想个屁法儿!
不过,为了保全他们那可稚嫩的项上人头,这帮老郎中还是大笔连书,一张一张的单子往外开。开到最后:离离原上草,处处闻啼鸟,欲穷千里目,花落知多少。擦,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他们这才想起来祖训:祖传牛皮癣,专治老中医。
擦,这点儿赶的!
“皇上……”御医们见皇后已经没了呼吸,齐刷刷地跪在了地上。
“皇后!皇后!”一声凄厉的呼喊声在毓庆宫内猛然响起。嘉庆扑到妻子身上,用力地摇晃了起来。她的身体仍旧是温热的,眼睛却再也无法睁开。
毓庆宫外,樱花落满了一地。
“皇后……”整个毓庆宫哭声一片。
此时,乾隆爷正与和大人在养心殿赏玩书画。
乾隆爷一生对书画极为痴迷,从其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字画珍玩在内,毕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数量之巨,举世无双。
这些收藏,有些来自于臣仆的贡献。例如,乾隆二度南巡时,礼部尚书沈德潜前往接驾,一次就进献书画七件:董其昌行书两册、文征明山水一卷、唐寅山水一卷、王鉴山水一轴、恽寿平花卉一轴、王翚山水一轴。而和大人进供的金佛更是硕大无朋,“长可数尺许,舁入阙中”。
当然,乾隆的收藏品,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内府制造的。乾隆皇帝尤其爱玉成癖,他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致力于玉器的生产和收藏,因此乾隆朝收藏的玉器甚丰。仅一件“大禹治水”的玉山,将玉料从新疆经水路运到北京,后又转运到扬州,制成后又运回紫禁城,就先后用去10年时间。
这座巨型玉雕,高九尺五寸,重一万零七百多斤,堪称玉器之王。现在这座玉山就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接受游人们的检阅。同时接受检阅的还有上万件大小玉器,这多半是乾隆时期收藏的。
数十年从全国搜剔到的艺术精品,乾隆鉴赏后往往加盖“乾隆御赏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章,以示珍藏之意,然后让各精其道的儒雅词臣,分门别类,编为目录,经皇帝审定,再编印成书,如《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系古铜器目录集,《西清砚谱》系古砚目录集。
早在乾隆八年,他就决定,要将内府收藏的书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首先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作品,编撰成目录《秘殿珠林》;第二年,包含全部书画藏品的《石渠宝笈》开始编撰。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整理工作,它将为存在了两千年的中国宫廷书法绘画收藏画上一个句号。完成后的《石渠宝笈》,包括续编、三编共成书225册。这是明清两代,600年宫廷收藏的总结。也是历代帝王收藏的最后规模。全盛时期的清代宫廷收藏,大约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这就是中国古典书画作品当时的最大规模。而乾隆爷最引为自豪的,当是数十载如一日地对历代书法名帖的搜集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旬《伯远帖》最为乾隆所钟爱,乾隆十一年他将这三件东西藏在大内养心殿西暖阁内,并以“三希堂”名之。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爷命将内府珍藏的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和冯承素所摹的《兰亭序》四个真本,《戏鸿堂帖》中“柳公权书兰亭序”原刻本、于敏中奉旨为这个原刻本填补阙笔的全本、董其昌的《兰亭序》临本,以及乾隆手临董其昌《兰亭序》本——一共八种《兰亭序》本墨迹刻石,名“兰亭八柱”。
除了书画之外,乾隆爷还热衷倡导青铜器的收藏和鉴赏。除了宫廷收藏,官僚士大夫中普遍形成了嗜古收藏的风尚,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收藏大家和古文字学家。他们不仅亲自鉴定考证,而且还著录摹拓,著书立说,相互辩驳,于是随之而来的考据之学又大行其道。此风一起,影响了差不多将近200年的收藏界和知识界。
乾隆的收藏之富在历史上堪称空前,单纯从收藏的数量来看,乾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皇帝。一份1816年的清单显示,当时有15000幅字画装饰着从北京紫禁城到察哈尔的皇宫,其中有2/3是1644年以后的作品。真的应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句古话了,这不仅记录了那一时代国力的空前强盛,也深深打上了乾隆皇帝追求宏伟气象、艳丽繁复的审美情趣的烙印。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的是,乾隆墓中还葬有两把绝世神兵,其中一口“九龙宝剑”,剑面上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嵌有宝石,后用来贿赂蒋介石;另一把宝剑据说是三国名将赵云用过的佩剑,孙殿英非常喜爱此剑,一直带在身边,后孙被解放军俘虏后,此剑及落入某解放军将领之手,后下落不明,真是可惜啊。若能得见此剑一眼,虽死无憾。
乾隆爷与和大人正在一副唐伯虎的画作前指指点点,忽然隐隐传来一阵哭声。
“王廉,怎么回事,什么人在哭啊?”乾隆爷听见哭声十分不悦。
越是老人,越在乎这个。
“毓庆宫的太监刚来奏报,喜塔腊氏皇后驾崩了!”
“什么?”乾隆爷一听‘驾崩’两个字,脸色立刻变了。“朕已经八十多岁了,还让不让朕过几天欢喜日子?”
风烛残年,一听到死就很忌讳。“莫不是颙琰想借着这个机会大办丧事,趁机逼朕辍朝?”乾隆爷越想越不对劲儿。
和大人陪在乾隆爷身边,乾隆爷的话他一字字听在耳中,惊在心里。想当年富察氏皇后去世时,乾隆爷的生母还在,可他还是大办丧事,就连儿子大臣们哭得不够伤心他都要严加治罪。
喜塔腊氏身为皇后,更为嘉庆育有儿女,怎么说也应该享受身后尊荣,怎能如此草率行事?如果换做平日,和大人或许不会如此。只是他刚刚失去了幼子、胞弟,更能明白丧事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为什么要办丧事,为什么清明节要上坟?!
不是做给死人看的(他看不到),是做给活人看的。
这一传统的目的就在于让我们世世代代记住一件事情: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你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不忘本,使得我中华五千年薪火相传,代代不惜。
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那是有着老祖宗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里面的。我们都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只可惜…….
淡了,越来越淡了!
中国怎么了?
没劲!
在这里倡导一下:今年的圣诞节就不要过了,跟我们毛儿关系。如果你非要想过,再等一天,12月26号,主席诞辰,大家一起过。
兄弟们,可否乎?!(未完待续)
嘉庆被叫到养心殿后,乾隆爷严厉地斥责了他一番。
“你小子闲疯了吧,没事儿往军机处跑什么?”
“皇阿玛,我这也是想去学习学习,为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啊!”
“我看你是想拿我做铺垫吧!”
“儿臣不敢!”
“谅你也不敢!你老子还没死呢,规规矩矩地做你的嗣皇帝。不要想太多,想太多对你没好处。”
“儿臣知道了。”
“以后有什么事儿,先跟我知会一声,别自作主张,太和殿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
嘉庆很苦逼,屁话没敢放就回到了毓庆宫,一头扎进书房,死活不肯出来了。
这皇帝当的,真心没意思!
“皇上,皇后娘娘身子不适,已经召御医前来诊治了……”眼看着日头偏西,毓庆宫的领班太监这才来到书房外小声地禀奏道。
嘉庆轻轻推开了房门,朝寝宫去了。皇后这半年来身体一直不适,御医是想尽了办法,依然没能让她的病情有所好转,嘉庆很是挂念。
寝宫内,喜塔腊氏正躺在病榻上,脸上苍白,一双眼睛深深地陷入眼眶之内,让人望之生怜。
怜悯。
宫廷之中谈何怜悯?!
除了冰冷,就是倾轧。
政治本身就是冷的。
热血沸腾注定引火上身。
“皇上,臣妾给皇上请安!”喜塔腊氏见到嘉庆,勉强撑起了身子,朝嘉庆欠身请安。
“快别多礼,躺下来好好休息!”嘉庆忙上前扶住了妻子。
“臣妾整个冬天都躺在病床上,都不知道毓庆宫外面是什么样子了……”
“你好好休养,再过一个月,樱花就开了,到时候朕陪你去园子里赏樱花……”
“樱花要开了吗?一晃儿我都病了这么久了……”
“皇上,奴才该服侍皇后娘娘吃药了!”站在一旁的宫女见到了吃药的时辰,连忙上前禀报。
“好!”嘉庆点了点头,“你快吃药吧,安心把病养好,我们马上就要熬到头了,好日子正在前边等着我们呢,你可一定要挺下去下啊!”
喜塔腊氏听了,闭上了眼睛。嘉庆继位已经一年了,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遍,喜塔腊氏早已心灰意冷。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啊!
喜塔腊氏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到嘉庆二年(1797)二月初七日的傍晚,她已经开始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起来。
“皇上,皇上......”
“皇后!皇后!”望着失去了神智的妻子,嘉庆不由得手忙脚乱。“御医!御医!快想办法!”
御医们听了,胆战心惊地跑到了床榻之前,一通望闻问切,甚是专业。
“怎么样?!”嘉庆焦急地问道。
病入膏肓,天地无为,我们还想个屁法儿!
不过,为了保全他们那可稚嫩的项上人头,这帮老郎中还是大笔连书,一张一张的单子往外开。开到最后:离离原上草,处处闻啼鸟,欲穷千里目,花落知多少。擦,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他们这才想起来祖训:祖传牛皮癣,专治老中医。
擦,这点儿赶的!
“皇上……”御医们见皇后已经没了呼吸,齐刷刷地跪在了地上。
“皇后!皇后!”一声凄厉的呼喊声在毓庆宫内猛然响起。嘉庆扑到妻子身上,用力地摇晃了起来。她的身体仍旧是温热的,眼睛却再也无法睁开。
毓庆宫外,樱花落满了一地。
“皇后……”整个毓庆宫哭声一片。
此时,乾隆爷正与和大人在养心殿赏玩书画。
乾隆爷一生对书画极为痴迷,从其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字画珍玩在内,毕其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数量之巨,举世无双。
这些收藏,有些来自于臣仆的贡献。例如,乾隆二度南巡时,礼部尚书沈德潜前往接驾,一次就进献书画七件:董其昌行书两册、文征明山水一卷、唐寅山水一卷、王鉴山水一轴、恽寿平花卉一轴、王翚山水一轴。而和大人进供的金佛更是硕大无朋,“长可数尺许,舁入阙中”。
当然,乾隆的收藏品,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内府制造的。乾隆皇帝尤其爱玉成癖,他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致力于玉器的生产和收藏,因此乾隆朝收藏的玉器甚丰。仅一件“大禹治水”的玉山,将玉料从新疆经水路运到北京,后又转运到扬州,制成后又运回紫禁城,就先后用去10年时间。
这座巨型玉雕,高九尺五寸,重一万零七百多斤,堪称玉器之王。现在这座玉山就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接受游人们的检阅。同时接受检阅的还有上万件大小玉器,这多半是乾隆时期收藏的。
数十年从全国搜剔到的艺术精品,乾隆鉴赏后往往加盖“乾隆御赏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章,以示珍藏之意,然后让各精其道的儒雅词臣,分门别类,编为目录,经皇帝审定,再编印成书,如《西清古鉴》、《宁寿鉴古》系古铜器目录集,《西清砚谱》系古砚目录集。
早在乾隆八年,他就决定,要将内府收藏的书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首先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作品,编撰成目录《秘殿珠林》;第二年,包含全部书画藏品的《石渠宝笈》开始编撰。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整理工作,它将为存在了两千年的中国宫廷书法绘画收藏画上一个句号。完成后的《石渠宝笈》,包括续编、三编共成书225册。这是明清两代,600年宫廷收藏的总结。也是历代帝王收藏的最后规模。全盛时期的清代宫廷收藏,大约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这就是中国古典书画作品当时的最大规模。而乾隆爷最引为自豪的,当是数十载如一日地对历代书法名帖的搜集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旬《伯远帖》最为乾隆所钟爱,乾隆十一年他将这三件东西藏在大内养心殿西暖阁内,并以“三希堂”名之。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爷命将内府珍藏的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和冯承素所摹的《兰亭序》四个真本,《戏鸿堂帖》中“柳公权书兰亭序”原刻本、于敏中奉旨为这个原刻本填补阙笔的全本、董其昌的《兰亭序》临本,以及乾隆手临董其昌《兰亭序》本——一共八种《兰亭序》本墨迹刻石,名“兰亭八柱”。
除了书画之外,乾隆爷还热衷倡导青铜器的收藏和鉴赏。除了宫廷收藏,官僚士大夫中普遍形成了嗜古收藏的风尚,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收藏大家和古文字学家。他们不仅亲自鉴定考证,而且还著录摹拓,著书立说,相互辩驳,于是随之而来的考据之学又大行其道。此风一起,影响了差不多将近200年的收藏界和知识界。
乾隆的收藏之富在历史上堪称空前,单纯从收藏的数量来看,乾隆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皇帝。一份1816年的清单显示,当时有15000幅字画装饰着从北京紫禁城到察哈尔的皇宫,其中有2/3是1644年以后的作品。真的应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句古话了,这不仅记录了那一时代国力的空前强盛,也深深打上了乾隆皇帝追求宏伟气象、艳丽繁复的审美情趣的烙印。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的是,乾隆墓中还葬有两把绝世神兵,其中一口“九龙宝剑”,剑面上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嵌有宝石,后用来贿赂蒋介石;另一把宝剑据说是三国名将赵云用过的佩剑,孙殿英非常喜爱此剑,一直带在身边,后孙被解放军俘虏后,此剑及落入某解放军将领之手,后下落不明,真是可惜啊。若能得见此剑一眼,虽死无憾。
乾隆爷与和大人正在一副唐伯虎的画作前指指点点,忽然隐隐传来一阵哭声。
“王廉,怎么回事,什么人在哭啊?”乾隆爷听见哭声十分不悦。
越是老人,越在乎这个。
“毓庆宫的太监刚来奏报,喜塔腊氏皇后驾崩了!”
“什么?”乾隆爷一听‘驾崩’两个字,脸色立刻变了。“朕已经八十多岁了,还让不让朕过几天欢喜日子?”
风烛残年,一听到死就很忌讳。“莫不是颙琰想借着这个机会大办丧事,趁机逼朕辍朝?”乾隆爷越想越不对劲儿。
和大人陪在乾隆爷身边,乾隆爷的话他一字字听在耳中,惊在心里。想当年富察氏皇后去世时,乾隆爷的生母还在,可他还是大办丧事,就连儿子大臣们哭得不够伤心他都要严加治罪。
喜塔腊氏身为皇后,更为嘉庆育有儿女,怎么说也应该享受身后尊荣,怎能如此草率行事?如果换做平日,和大人或许不会如此。只是他刚刚失去了幼子、胞弟,更能明白丧事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为什么要办丧事,为什么清明节要上坟?!
不是做给死人看的(他看不到),是做给活人看的。
这一传统的目的就在于让我们世世代代记住一件事情: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你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不忘本,使得我中华五千年薪火相传,代代不惜。
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那是有着老祖宗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里面的。我们都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只可惜…….
淡了,越来越淡了!
中国怎么了?
没劲!
在这里倡导一下:今年的圣诞节就不要过了,跟我们毛儿关系。如果你非要想过,再等一天,12月26号,主席诞辰,大家一起过。
兄弟们,可否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