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新君继位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对赵太后来说,皇宫只是她过日子的地方,一个铺着金砖银砖、供奉着锦衣玉食,却失去了自由的不好不坏的地方。谁做皇帝与她无关,李氏皇族的兴衰与她无关,甚至这个天下……若她力所能及,自然愿意造福天下苍生;若她自身难保,她也没有义务去管那么多。
她做太后多年,却十分忌讳擢拔娘家的亲眷,并告诫亲眷远离上层的争斗、悄无声地过自家的小日子,岂不比那些烈火烹油的望族要舒坦。到了今日田地,她那隐忍了几十年的娘家终于懂得感恩她的英明。比起全族屠灭的陈家和革职查办的徐家,他们赵家何其幸运;比起被徐策折磨地半死不活的徐太后,她这个赵太后还活得安逸闲适,又是怎样的福气。
无论外头闹成什么样,赵太后都没有害怕过。无欲则刚,她既没有野心,更没有值得旁人暗算的利益,又有何惧之?然而,再如何逃避,祸患还是从天而降了。
那是除夕前的五日。她睡到日上三竿,坐在床头上懒懒地吩咐人去端一碗鲍鱼羹来吃,当端着羹汤的内监近前时,她愣住了。
那不是她贴身伺候的内监,而是她的孙儿,李沣。
她不知道李沣在重重围困下是如何想法子来见她的。或许和她一样,李沣是有一个替身的。
李沣跪在她面前,压抑地痛哭自己堂堂帝王却被臣子囚禁,遭受了骇人听闻的羞辱。李沣哭得惨烈,赵太后却无奈道:“你想求我帮你是找错了人。我一深宫老妪,又能做什么呢?”
李沣嚎啕道:“您一定能帮孙儿的!您是皇族里辈分最高的族老,是太皇太后啊。皇祖母您是不想帮孙儿吗?孙儿知道,孙儿平日里对您的孝心不够,只是孙儿再不济,好歹是李氏皇族的血脉,那徐策又是个什么东西!”
这话打动了赵太后。
是啊,李沣是李家的血脉。
其实李沣也并非赵太后亲孙——当年的承乾帝不是赵太后亲子,是其一同入宫的亲姐姐留下来的遗子。承乾帝对赵太后还算尽心,不过到了李沣这一代又隔了一层了,李沣又是个心狠手辣、连生母徐太后一旦干涉了他的朝政都能下狠手的人,他对赵太后不过尔尔。
但无论怎怎样,李沣那话说对了,他是李家人,徐策是篡位的外人。
赵太后人老了,心肠也软。若是退回几十年前,遇上这种刀剑无眼的场面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明哲保身;可那日看见李沣跪在眼前,思来想去还是答应了李沣。
李沣笑中带泪地对她磕了三个头,道:“孙儿走到今天这一步,自知无力回天,倒也不是求皇祖母帮着孙儿争辉皇位的。”他不是不想,是明白赵太后没这个能耐!
赵太后奇道:“你既知道无法夺回皇位,却又有什么打算呢?”
李沣就道:“孙儿想要复仇。那皇位孙儿坐不稳,徐策也别想得到!孙儿要请皇祖母帮忙演一出好戏,给天下万民瞧着,让徐策对唾手可得的皇位求而不得,就算得到了也会很快失去!”
赵太后被他眼睛里的阴狠吓了一跳,再要追问,李沣却闭口不谈了。最后时间不早,李沣悄声退下,临走时告诉她:“五日之后是除夕,怕是孙儿的死期也是那日了。儿臣一死,徐策必定会请您至重华宫主持大局,到时候,您只需要帮孙儿一丁点的小忙……”
李沣要说的话说完了,便退下了。再一次听到李沣的消息时,是五日之后,圣上驾崩的云板传来。
赵太后没有辜负李沣的请求,她按着李沣所说,在被带到重华宫之后对宫女们吩咐道:“天气太冷,将这床上的幔子都放下来,我要歇一会儿。”那些被傅锦仪分派过来专程服侍她的宫人们倒不起疑,照做之后,各自围拢在床帐两侧。他们以为,只要他们守在这儿,赵太后就不会出任何岔子;只是等再次掀开床幔时,他们看到的只有一位老妪冰冷的尸身。
好在,真正的赵太后还活着。
赵太后是在前往重华宫的小路上,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她想起来,傅锦仪在多次拜见她、请求她站出来当众支持徐策时,曾对她说过一句话。
傅锦仪说,我会动用最能耐的暗卫保护您,但您也一定要小心,或许会有不少的人想要在这个时候谋害您。
赵太后本是个极聪慧明白的人,只可惜那时候她的内心充斥着躁动,难以平静下来去思考。她好歹是李氏皇族的媳妇,如今却要做背叛婆家的事情,本就让人心里难受。可若是不做,非但她会死,她的娘家也要一块儿陪葬。
在这种艰难的挣扎中,她没有时间细想傅锦仪的话。
然而那一天,她突然想到了。
她想到,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人,似乎被她忽略了。
于是,她借口更衣,和自己安排的那个长相九分相似的心腹替换了身份,并按照傅锦仪先前和她的约定,将头上紫金冠上的东珠一一作了手脚。随后,她在李沣驾崩的混乱中一路逃到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拼尽力气地躲藏起来。
是心中最后一层理智,拉回了她的思绪。她最终发现,自己不应该相信李沣。
李沣的为人她是清楚的。比起徐策胆大包天、篡位夺权,李沣残杀无辜、六亲不认的狠毒才更让她害怕。
所以她逃了。她也没真的想逃,宫墙深深,她难不成还能逃出宫?她只是想着等一切尘埃落定,等重华宫被证明是安全的,她才会出现。
然而世事难料,她坐在破败的神龛里闭目养神时,听到了前朝杂乱的嘶喊和刀剑相击的碰撞声。她知道,又出事了。
能出什么事呢?很快她知道了,原来“自己”被刺杀了。
赵太后无奈苦笑。
原来,李沣轻描淡写说出的“请帮一点儿小忙”,要的是她的性命啊。
比起外人的刀剑,血脉至亲的背叛更让人难以接受。赵太后很是惆怅地想着:徐策一个犯上作乱的贼子还好吃好喝地供养着自己,让自己能一直清闲地活下去;倒是亲孙儿要害了自己的命。
不过,这也没什么值得悲伤的。赵太后是在宫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不是新进宫的单纯的姑娘。宫里头没有姐妹,没有母子,更没有父子。亲孙又如何呢?怕是还真不如一个外人。
赵太后一贯想得开,这会儿自然也知道该怎样做。谁做这个江山的主人都与她无关,她只想做一个不起眼的背景和衬托,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所以她到这儿来了。她走上高台,微笑看着傅锦仪,颁下了对方等候了多时的懿旨。
“前头徐太后颁旨传位,你们是知道的罢?”赵太后也没有传笔墨,只散漫地轻声道:“哀家年岁大了,也不出这个风头了。徐太后懿旨上如何写,尔等照办就是!”
赵太后这话虽谦逊,却掷地有声,无论哪一派的党羽此时都知道——这赵太后竟是真支持了徐策的!
却还有人不死心,出声问道:“敢问太皇太后,是依着先前太后娘娘懿旨,传位……承乾帝在宫外的血脉,当今安王徐策么?”
傅锦仪扭头去看那问话的人,却是笑了——竟不是林小将军,是一个生面孔呢。
想来这样的人,才是李沣真正的死士。林小将军和林家全族,虽为李沣做事,却终究是寻常臣子。到了生死关头,还不知道要如何呢!
上头赵太后轻松笑道:“正是。”
那问话的人先是脸上一白,随即摇摇坠坠地倒下去,不省人事。
傅锦仪并未理会,第三次朝赵太后跪下去,禀报道:“太皇太后宽宏大量,既认了徐策的血统,臣妾是徐策正室,如今便斗胆,称呼您皇祖母。皇祖母在上,受孙媳妇大礼。”
说着又行礼不提。
赵太后微笑着受了,道:“新君还在前头吧?哀家的旨意传出去,前头那些乱子,也该平复了。来人,请了新君一同进重华宫,行大礼罢!”
重华宫是皇城里真正的大佛堂,也是历代帝王灵柩停放之地。
正因如此——这里,既是大行皇帝的末路,也是新君的起点。
大秦祖制,国不可一日无君,新君是要在大行皇帝灵前行礼后继位的。
赵太后金口玉言下旨,原本拥挤不堪的殿堂中,寂静地能闻针落地。无论怀着什么样心思的人,此时都静静凝望着赵太后沟壑纵横的面颊,怔怔出神。只是很快,堂前有三声擂鼓,响彻天际。
四声云板,是国丧;三声擂鼓,是新生。
随着擂鼓声阵阵往外传去,赵太后懿旨随之带到。不约片刻之后,重重庙宇之外、天际之间,有许多的武士骑高头大马,烟尘滚滚而来。为首的那人,虽远远地看不清楚,却是一身挺拔戎装、手持长矛昂首端坐,从洒遍满地的灿烂晚霞光辉中疾驰而来,顿生威武。
无数人在两侧跪地,高呼万岁。
傅锦仪站在殿前望着那人,不知怎地,她想起了一句话——良人执戟明光里。
她的良人就在眼前,披着万丈霞光,朝她直直地冲了过来。
新君要继位了。
对赵太后来说,皇宫只是她过日子的地方,一个铺着金砖银砖、供奉着锦衣玉食,却失去了自由的不好不坏的地方。谁做皇帝与她无关,李氏皇族的兴衰与她无关,甚至这个天下……若她力所能及,自然愿意造福天下苍生;若她自身难保,她也没有义务去管那么多。
她做太后多年,却十分忌讳擢拔娘家的亲眷,并告诫亲眷远离上层的争斗、悄无声地过自家的小日子,岂不比那些烈火烹油的望族要舒坦。到了今日田地,她那隐忍了几十年的娘家终于懂得感恩她的英明。比起全族屠灭的陈家和革职查办的徐家,他们赵家何其幸运;比起被徐策折磨地半死不活的徐太后,她这个赵太后还活得安逸闲适,又是怎样的福气。
无论外头闹成什么样,赵太后都没有害怕过。无欲则刚,她既没有野心,更没有值得旁人暗算的利益,又有何惧之?然而,再如何逃避,祸患还是从天而降了。
那是除夕前的五日。她睡到日上三竿,坐在床头上懒懒地吩咐人去端一碗鲍鱼羹来吃,当端着羹汤的内监近前时,她愣住了。
那不是她贴身伺候的内监,而是她的孙儿,李沣。
她不知道李沣在重重围困下是如何想法子来见她的。或许和她一样,李沣是有一个替身的。
李沣跪在她面前,压抑地痛哭自己堂堂帝王却被臣子囚禁,遭受了骇人听闻的羞辱。李沣哭得惨烈,赵太后却无奈道:“你想求我帮你是找错了人。我一深宫老妪,又能做什么呢?”
李沣嚎啕道:“您一定能帮孙儿的!您是皇族里辈分最高的族老,是太皇太后啊。皇祖母您是不想帮孙儿吗?孙儿知道,孙儿平日里对您的孝心不够,只是孙儿再不济,好歹是李氏皇族的血脉,那徐策又是个什么东西!”
这话打动了赵太后。
是啊,李沣是李家的血脉。
其实李沣也并非赵太后亲孙——当年的承乾帝不是赵太后亲子,是其一同入宫的亲姐姐留下来的遗子。承乾帝对赵太后还算尽心,不过到了李沣这一代又隔了一层了,李沣又是个心狠手辣、连生母徐太后一旦干涉了他的朝政都能下狠手的人,他对赵太后不过尔尔。
但无论怎怎样,李沣那话说对了,他是李家人,徐策是篡位的外人。
赵太后人老了,心肠也软。若是退回几十年前,遇上这种刀剑无眼的场面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明哲保身;可那日看见李沣跪在眼前,思来想去还是答应了李沣。
李沣笑中带泪地对她磕了三个头,道:“孙儿走到今天这一步,自知无力回天,倒也不是求皇祖母帮着孙儿争辉皇位的。”他不是不想,是明白赵太后没这个能耐!
赵太后奇道:“你既知道无法夺回皇位,却又有什么打算呢?”
李沣就道:“孙儿想要复仇。那皇位孙儿坐不稳,徐策也别想得到!孙儿要请皇祖母帮忙演一出好戏,给天下万民瞧着,让徐策对唾手可得的皇位求而不得,就算得到了也会很快失去!”
赵太后被他眼睛里的阴狠吓了一跳,再要追问,李沣却闭口不谈了。最后时间不早,李沣悄声退下,临走时告诉她:“五日之后是除夕,怕是孙儿的死期也是那日了。儿臣一死,徐策必定会请您至重华宫主持大局,到时候,您只需要帮孙儿一丁点的小忙……”
李沣要说的话说完了,便退下了。再一次听到李沣的消息时,是五日之后,圣上驾崩的云板传来。
赵太后没有辜负李沣的请求,她按着李沣所说,在被带到重华宫之后对宫女们吩咐道:“天气太冷,将这床上的幔子都放下来,我要歇一会儿。”那些被傅锦仪分派过来专程服侍她的宫人们倒不起疑,照做之后,各自围拢在床帐两侧。他们以为,只要他们守在这儿,赵太后就不会出任何岔子;只是等再次掀开床幔时,他们看到的只有一位老妪冰冷的尸身。
好在,真正的赵太后还活着。
赵太后是在前往重华宫的小路上,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她想起来,傅锦仪在多次拜见她、请求她站出来当众支持徐策时,曾对她说过一句话。
傅锦仪说,我会动用最能耐的暗卫保护您,但您也一定要小心,或许会有不少的人想要在这个时候谋害您。
赵太后本是个极聪慧明白的人,只可惜那时候她的内心充斥着躁动,难以平静下来去思考。她好歹是李氏皇族的媳妇,如今却要做背叛婆家的事情,本就让人心里难受。可若是不做,非但她会死,她的娘家也要一块儿陪葬。
在这种艰难的挣扎中,她没有时间细想傅锦仪的话。
然而那一天,她突然想到了。
她想到,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人,似乎被她忽略了。
于是,她借口更衣,和自己安排的那个长相九分相似的心腹替换了身份,并按照傅锦仪先前和她的约定,将头上紫金冠上的东珠一一作了手脚。随后,她在李沣驾崩的混乱中一路逃到自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拼尽力气地躲藏起来。
是心中最后一层理智,拉回了她的思绪。她最终发现,自己不应该相信李沣。
李沣的为人她是清楚的。比起徐策胆大包天、篡位夺权,李沣残杀无辜、六亲不认的狠毒才更让她害怕。
所以她逃了。她也没真的想逃,宫墙深深,她难不成还能逃出宫?她只是想着等一切尘埃落定,等重华宫被证明是安全的,她才会出现。
然而世事难料,她坐在破败的神龛里闭目养神时,听到了前朝杂乱的嘶喊和刀剑相击的碰撞声。她知道,又出事了。
能出什么事呢?很快她知道了,原来“自己”被刺杀了。
赵太后无奈苦笑。
原来,李沣轻描淡写说出的“请帮一点儿小忙”,要的是她的性命啊。
比起外人的刀剑,血脉至亲的背叛更让人难以接受。赵太后很是惆怅地想着:徐策一个犯上作乱的贼子还好吃好喝地供养着自己,让自己能一直清闲地活下去;倒是亲孙儿要害了自己的命。
不过,这也没什么值得悲伤的。赵太后是在宫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不是新进宫的单纯的姑娘。宫里头没有姐妹,没有母子,更没有父子。亲孙又如何呢?怕是还真不如一个外人。
赵太后一贯想得开,这会儿自然也知道该怎样做。谁做这个江山的主人都与她无关,她只想做一个不起眼的背景和衬托,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所以她到这儿来了。她走上高台,微笑看着傅锦仪,颁下了对方等候了多时的懿旨。
“前头徐太后颁旨传位,你们是知道的罢?”赵太后也没有传笔墨,只散漫地轻声道:“哀家年岁大了,也不出这个风头了。徐太后懿旨上如何写,尔等照办就是!”
赵太后这话虽谦逊,却掷地有声,无论哪一派的党羽此时都知道——这赵太后竟是真支持了徐策的!
却还有人不死心,出声问道:“敢问太皇太后,是依着先前太后娘娘懿旨,传位……承乾帝在宫外的血脉,当今安王徐策么?”
傅锦仪扭头去看那问话的人,却是笑了——竟不是林小将军,是一个生面孔呢。
想来这样的人,才是李沣真正的死士。林小将军和林家全族,虽为李沣做事,却终究是寻常臣子。到了生死关头,还不知道要如何呢!
上头赵太后轻松笑道:“正是。”
那问话的人先是脸上一白,随即摇摇坠坠地倒下去,不省人事。
傅锦仪并未理会,第三次朝赵太后跪下去,禀报道:“太皇太后宽宏大量,既认了徐策的血统,臣妾是徐策正室,如今便斗胆,称呼您皇祖母。皇祖母在上,受孙媳妇大礼。”
说着又行礼不提。
赵太后微笑着受了,道:“新君还在前头吧?哀家的旨意传出去,前头那些乱子,也该平复了。来人,请了新君一同进重华宫,行大礼罢!”
重华宫是皇城里真正的大佛堂,也是历代帝王灵柩停放之地。
正因如此——这里,既是大行皇帝的末路,也是新君的起点。
大秦祖制,国不可一日无君,新君是要在大行皇帝灵前行礼后继位的。
赵太后金口玉言下旨,原本拥挤不堪的殿堂中,寂静地能闻针落地。无论怀着什么样心思的人,此时都静静凝望着赵太后沟壑纵横的面颊,怔怔出神。只是很快,堂前有三声擂鼓,响彻天际。
四声云板,是国丧;三声擂鼓,是新生。
随着擂鼓声阵阵往外传去,赵太后懿旨随之带到。不约片刻之后,重重庙宇之外、天际之间,有许多的武士骑高头大马,烟尘滚滚而来。为首的那人,虽远远地看不清楚,却是一身挺拔戎装、手持长矛昂首端坐,从洒遍满地的灿烂晚霞光辉中疾驰而来,顿生威武。
无数人在两侧跪地,高呼万岁。
傅锦仪站在殿前望着那人,不知怎地,她想起了一句话——良人执戟明光里。
她的良人就在眼前,披着万丈霞光,朝她直直地冲了过来。
新君要继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