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戊戌之夏的京城正笼于一片热热烈烈的变法之中。

    然而,稍稍敏感一点儿的人都能感觉到:在这七月流火般暑热的背后,已经潜伏着一股子森森逼人的冷气了——

    几个月来,变法的声势看上去轰轰烈烈颇是惊人。然而,只因几位变法首领抱着一腔热血,性情梗直了些,不知迂回之策。故而,一些除旧布新的新政令颇是令一些守旧派和后党势力有了某种危机感。

    一帮子人跑到太后那里纷纷禀报说几个变法书生,做事太过火。皇上也不顾大清家法,滥用汉臣,眼下已经被人家鼓动得没了主见!一会儿改官制,一会儿立学堂,短短的两三个月,竟然发下去二百多份诏书,弄得百官无所适从,人人自危。结果,竟无一桩落到实处。末了,竟弄得下面看起朝廷的热闹来!长此下去,君将不君,国亦不国,如何是好?

    太后起初倒也不大在意。可是一来二去的,竟也被鼓叨得心烦起来:这么多年,她一个女人家,家亲生儿子到如今过继的这个儿子,打小儿起就是一天天地抚养、教导长大的,孤儿寡母地,支撑着祖宗留下的这么大个乱摊子,容易么?所以,打从皇上亲政以来,她倒也真想好好地歇上一歇,从此听听戏、逛逛园子、享享清福,真想好好地歇上一歇了!

    可她再没有想到,自己一手料理大、又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光绪,在治国理政上还是这么让人不能放心!专宠了个早早地就学会了弄权揽事的珍妃。那贱人,不仅把皇后不放在眼里,竟然嫌弃起自己这个老佛爷碍事了!她人虽不在紫禁城里,可宫里的什么事也休想瞒过她的耳目!再就是被一帮子新党摆布得不知天高地厚了!堂堂一国之君,竟这般不思后果地一份又一份地天天下旨布诏!末了一份份都成了空文!长此以往,朝廷还有什么权威和严肃?如何不惹得百官耻笑?

    太后恨恨地想:这小子在拿天下开玩笑!老妇早晚会死无葬身之地的!若再任由着他的性子胡闹下去,非得捅出大乱子不可!

    气恼之下,心下便盘算着:是先教导他一番、看看他知不知道懂得收敛一些呢?还是先寻个什么理由,仍旧把朝政大权先收回来,等他再长几岁、知道该怎么理政、做皇帝时,再还政于他?

    如此,虽说太后一时也没有拿定该如何了断,毕竟在几位近臣面前露出了这个心思!

    孰知,太后身边也安插有皇上的人,那边儿很快就得知了这边儿的风吹草动!说是太后听信了小人蛊惑,只怕有了收回朝政的心。

    有关太后欲重新听政的风声传开以后,最惶乱不安的不是皇上自己,倒是一群极力倡言变法的改良人士和皇上身边的人。若太后训政,必将会寻出个什么发事的端由不可。如此一来,恐怕首先会拿他们这几个维新志士开刀的。他们的变法图强、救国救民的雄图大志,以及他们已经拥有的辅理国家朝政的大权并及前程生命,只怕全会毁于一旦的!

    他们惶恐万分,紧急商议应对之策:时下,最紧要的就是要保住皇上!只要保住了皇上,就能保住变法的权力。

    然而,究竟如何才能保住皇上呢?

    看眼下这形势,真得想个什么釜底抽薪的法子,除去政敌,扫清障碍,才能最终保住变法和既得的辅政之权

    这些日子,为迎接皇上和太后的秋季阅操巡幸,虽正值三伏炎夏,小站新军倒比往日更是加紧了各项演兵和操练。

    每天五时,士兵们会准时被催操的洋号声唤醒。

    从星星满天一直到日正当午,方圆几十里的新军营里,到处都是震天动地的号令声、军乐声、练操声、马蹄声、跑步声和隆隆的枪炮声。

    逸之和如松、如桦三人,除了正常的公事之外,或是和普通兵勇们一样地操练各种步法兵技,或是陪督办大人巡阅各营队的练操情况。

    各营校场上,在伏天太阳的毒烈蒸烤下,随着士兵队列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扑出一股子又一股子令人作呕的汗臭气。他们身上的军服,每次出操都会被汗水全部浸透,尔后被太阳晒干,尔后再溻透皂色的军装变成了土色,横七竖八地布满了深深浅浅的汗碱。

    竖立在各处的旗帜和四周的树梢一动也不动。天上没有一丝风,也没有一丝的云彩。知了的叫声,被远远近近的号令声、喊杀声和枪炮脚步声给淹没了。校场的地面,早就被士兵的脚们踩得像洋灰凝的一般,在太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亮光。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在这样的毒太阳下,逸之和如松简直要吃不消了!可是,已经年过不惑的舅舅,一身皂色呢料的戎装,腰佩长剑,脚登齐膝深的马靴,和他们这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一样,直挺挺地站在阅兵台上,顶着晒得头脸生疼的太阳,一脸的威仪,一动不动地一站就是好几个时辰!

    每天,每一个士兵,都要靠咬几番的牙齿,才能够坚持下来。

    这是一种意志的训练,毅力的训练,更是一种服从的训练。

    校场上不时有中暑的士兵直挺挺地倒下,但立即就被医护官抬走了。

    舅舅的眼珠斜都不斜一下。

    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到脸上,再顺着下巴往下滴。他那双浓密的眉毛上,挂着晶亮闪光的汗珠。可是,他的眼皮却眨都不眨。偶尔,他也站到阅兵台前,亲自喊上一串号令。那底韵、那气势,直震得站在他身边的逸之那耳膜子嗡嗡作响。

    在这样的号令下,士兵竟是格外地猛一振劲!

    夏天,老天的脸说变就变——

    大风骤然扬起,风沙挟着海的咸腥湿气扑面而来。

    兵营四处的各色旗帜蓦地飘扬起来,忽忽猎猎地翻扬在风中。所有的树都随之剧烈地摇动起来。天空刹时一如夜暮降临时分。

    逸之和舅舅等众位校阅官员,站在阅兵台上一动不动地继续观看阅操。

    操练官依旧口令如山。

    风声打着尖利的哨音,从东南海边席卷而来。乌云在空中交错,刹时电闪雷鸣。众士兵的队列和脚步依旧整齐划一,枪炮声也隆隆如旧。

    大雨铺天盖地压下来,整个队列依旧方方整整。

    进,退,转身,匍匐,仿如一座黑鸦鸦的山岩在地上"轰、轰"地移动。

    立定,听训,仿如整整齐齐地码在野地里的一摞摞青黑色砖垛

    雨水冲淹了逸之汪然而下的泪水:这就是新军!是中国有史以来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形式到内容、从编制到操练全部都是最新式的正规军队。若我中国的所有军队都能按这样来治军和装备,御敌杀贼、保家卫国,必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定然能够御列强于国门之外,抑洋夷瓜分之野心!

    下操时,逸之随舅舅赶到医疗室,看望中暑的士兵。

    令逸之感到惊异的是,那中暑的十来个士兵,舅舅竟然多数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哪个士兵是哪里人氏,平时的性格是爱说笑,还是喜欢跟人掰手腕子,是喜欢吃面条还是大米竟记得清清楚楚!还交待跟随的人:记着给这位兵做碗兰州拉面!

    士兵们回答着舅舅的问话时,个个都激动地嘴角打颤,泪水噗嗒、噗嗒地直往下掉。

    逸之深深地感悟到:大人带兵,有一种罕有的天赋!

    正当新军大营紧张练兵的关口,皇上一纸诏书突然发到小站——意外紧急召见小站新军督办!

    皇上越过直隶总督直接召见一位新军督办,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若放在平时,这是天大的殊恩。然而,值此太后与皇上关系微妙之际,这次召见只怕福祸难料。

    袁大人与徐大人整整商议了半日,才动身进京。

    做为大人的贴身亲兵之一,逸之得以从小站一路护送进京。

    在法华寺海棠院,逸之见到了多日不见的如茵。

    如茵乍一见到逸之的脸,竟忍不住笑了起来——才多久没见?逸之白白净净的一张脸,此时眉毛、鼻子、脸庞全都黝黑黝黑地成一个色啦!倒是身上那直挺挺的洋式戎装和齐膝深的马靴,并腰间挂的左轮手枪、腰刀等,看上去比往日更显威武了!

    "我只当闯进来个夜叉呢!"如茵俏笑道。

    逸之摸着自己的脸也笑了。这一笑,一口整齐的牙齿更显得白亮闪闪的:"哪天如松、如桦都回来时,就是三个夜叉了!"

    逸之低头打量如茵:看她今儿穿了件洋纱撒花镶边的散口袄裤,青缎子软底绣鞋套着半大的脚,头上松松地斜挽着个丫头髻。望着她此时娇笑俏丽、令人心动的模样儿,几个月的军营训练,绷得铁似的神经一时竟柔软如绵起来。

    两人一路说笑着,一路顺着青砖小径信步来到后园的海棠林。满园的海棠树上,果儿结得甚是稠密。如茵仰起头,遥想几个月前,自己还曾在此悲春悼花!如今,身边却已实实在在地站着那曾惹得自己伤春泣红的人儿!精精壮壮的身段,威威武武的气势,一切仿佛梦一般不真实,却又是恁地分明。每抬眼望他,一双含笑的眸子总在深情地凝注着自己

    满园银桂正值乍放时分,一阵阵芳香沁人心脾。逸之一直笑而不语,定定望着她,听她数叨着一些琐事儿:如舅舅的生日快到了,她想到瑞蚨祥去买些上等的绸缎衣料,亲手做一件丝棉袍子和靴子,给大表哥做一双靴子,给逸之做两件衫衣等等家常话。

    逸之因一个多月都没有和康公等人见面了,听说这阵子局势不大有利,早想过去问问。可袁大人专意交待过自己,说那几个新党行事操切,当任不久,在朝廷中便得罪了诸多大臣。告诫他不要和那几个人拉开些距离的。所以,他不敢公然告假去见康公等人。一时也没有理由单独出门,正焦灼不安时,听如茵提起到瑞蚨祥买衣料,心想何不乘机出门一趟?一是可以顺势打听一下几人的情况,二是看看自己此时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想到这里,逸之立马撺掇如茵:"在小站几个月,成日闷在军营,我早想和你一起逛逛京城了。平时也没有机会,明儿,我陪你到街上买料子如何?"

    如茵一听,立马高兴得什么似的!当晚就拉着逸之来到妗子的庭院,和妗子商议明儿想让逸之陪着到街上买东西的事儿。

    有逸之陪着,妗子也没有不放心的理由。第二天一早,就让丫头叫管家过来,吩咐管家安排车马,又派了一个侍候的丫头跟着。逸之也没有让亲兵跟从,只把左轮手枪掖在衣服下面,他专门换下军服,穿了一件月白绉绸的夹衫,牵着马和如茵一齐出了府门。

    待来到大栅栏时,如茵刚一跳下马车,逸之便突然记起什么似地,对如茵说:"嗳!有件事,我倒忘得净光!我得帮军中一位同僚往家里送一封信。他就住在崇文门一带。你看这样吧:你先到店里挑着衣料,我去去马上就回。"一边就从衣袋里掏出二百两银票塞到如茵手里:"慢慢挑!给姑姥娘、妗子和几个小表弟、小表妹也分别买些什么。别担心钱,新军的薪俸,一个普通士兵比一个七品县太爷还高呢。除了薪水,这个月,上司又格外奖了我们几个每人二百两。"

    如茵心里一热:听他话音、这行事,分明是丈夫对妻子说话的口气么!逸之转脸又交待丫头:"你陪小姐在店里挑衣料,衣料挑好之后不要远去,就在瑞蚨祥隔壁的茶馆等着我回来。"

    如茵见他行色匆匆地,只得交待了一句:"快去快回啊!"逸之一面答应着,一面早已跃上了马背,打马而去了。

    南海会馆里,康有为等人正焦虑万分。虽说皇上已经下了密诏,着令他和梁启超迅速离京,不可迟延。可他一心忧虑的是,只怕这一走,变法大计亦将付之东流矣!

    康公穿了一件半旧的直罗长衫,满脸胡子拉碴地,人显得又憔悴、又消瘦。见逸之突然到来,一脸的喜出望外!不及细说,急忙询问逸之:天津阅兵阴谋的传闻,梁教官听说没有?还有,前日他托徐大人说服侍郎大人出兵之事,不知结果如何?

    逸之把自己刚刚在海棠院获悉的消息告知了康公:自八月初一大人奉旨觐见皇上并被特赏侍郎,立即引起了直隶总督荣禄的警觉!据军机处朋友透露:荣禄借口英俄在海参威开战,已紧急调动甘军董福祥进驻了长辛店;接着又调动聂士成军驻扎在了天津。这里面,虽有荣禄利用三家兵力,达到互相肘掣之作用。同时,也足以证明了后党对皇上突然恩拔军队将帅已引起惶乱和警觉,随即做好了防范应对!

    康公听了,沉吟了好一阵后,依旧还是忍不住把想借助小站新军,以武力推行变法的计策,很是含蓄向逸之谈了。

    逸之劝道:"康公,学生以为,兵事不可轻举!一旦事败,不仅会彻底毁了变法大计,更会引起两宫交恶,直接累及皇上!应慎之再慎才是!"

    康公沉默了一会儿又问:"自侍郎被皇上诏见之后,侍郎那里究竟怎么想的?梁教官是否知悉一二?"

    逸之说:"自皇上召见大人之后,各方顿生异常。这两天,大人正和他的幕僚商议应对之计。因未有定策,学生尚不知其详。"——

    其实,有关皇上这次召见袁大人,君臣二人谈了些什么,逸之从如茵的大表哥那里还是听说了三言两语的:近日,因守旧人士的阻挠,变法屡屡受阻。皇上希望袁大人出兵武力推助变法。袁大人却就当下局势险恶,向皇上开诚布公地劝谏:当今之中国,变法不宜操之过急!更不宜武力助举。又说,康、梁等君因施行新政心切,故行事锋芒过露了些。眼下只恐得罪朝中大臣甚深。听说一些人恨不能得其肉食之而快。新旧两派已呈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康、梁势单力薄,莫如令之暂避一时之风,积蓄实力,静待对手气焰稍缓时,再回京重议变法之事,方为上策。皇上思虑了一番,虽态度颇为犹豫,却还是听从了大人提议:立即下旨,着令康、梁即日离京。变法大计,可待风头稍缓之后再议。

    还有诸多细节,做为一介军人,也因牵涉到的袁大人的缘故,逸之不好悉数告知康公。其实,处事机敏老道的袁大人,早在这之前,就已感到了朝中局势的危机,并已分析康梁之流持政幼稚,行事操切,故而不足倚之。朝中许多曾支持变法的大臣,也因对其失望而纷纷敬而远之了。

    记得那天晚上,如茵的舅舅曾专一把自己叫到了他的督办处,语重心长地说:"逸之,时下正值非常之时期,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懂不懂啊?嗯,许多事情,操之过急,不仅于事无补,反会连累了当今皇上。那些人,太书生意气,又太锋芒毕露,不知藏行!这时,凭谁的话都已听不进劝说了。你看,变法才搞了两三个月,就已经弄得到处树敌、怨声载道的。连皇上都跟着受了连累!你不要再和他们接触了!一旦卷进去就难退身的。平时,除了跟我一起回去,你不要再单独进京了!嗯,懂不懂啊?"

    逸之知道袁大人是为了自己好。加上,那一阵子新军操练也正在关口,他又刚刚被擢为武六品官职,在新军中的公务更繁忙了。所以,虽知京城情势紧张,却也没有机会离营进京与康公通达消息了。

    康公在屋内踱了一番:"梁教官,不瞒你说,皇上已经下了密诏,令我和卓如暂离京城。可是,我们如何能一走了之?我们走了,变法大计怎么办?变法到了今天,不容易啊!难道白白看着它付之东流么?"

    逸之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既然皇上已有诏谕,康公还是出去躲一躲的好!"

    康公叹道:"我之所以不走,是放心不下皇上啊!我听说,今年九月秋操,后党要借太后和皇上巡幸之机,举发兵谏,促令太后重新听政!你想,正当皇上有难之机,我辈岂能这时离京、置皇上于不顾?"

    逸之劝道:"有关秋操举变之事,很有可能是一种谣传!逸之以为,这也许正是后党有意放出的阴风。康公,你想那些后党手握重兵,若要兵谏随时可谏之,为何非要等到九月秋操之时?这样机密的大事,竟会泄露风声?"

    康公望着逸之的眼睛问:"梁教官,你以为,若真有人要加害皇上时,侍郎大人会不会挺身而出,带领他的人马鼎力保护皇上?"

    逸之沉吟了稍倾:"逸之以为,大人对国家朝廷还是一腔热血、满腹忠勇的。如果有人真要加害皇上,逸之保证:大人会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奋力保护的!"

    康公道:"若我们有皇上的谕旨,令他首先举兵,翦刈阻力,以武力推动变法。梁教官以为,侍郎那里有几分出兵的把握?"

    逸之道:"康公,逸之在军事上,虽不算精道,倒也不算太外行。现在不是大人肯不肯出兵的问题,而是出兵后有几分成功的问题。如果仅仅凭着小站这几千人马的一支孤军,发动兵事,武力变革,稳操胜券的把握只恐不大。加之营中鱼龙混杂,一旦动兵,只怕小站之兵尚未发出,后党那边就闻风而动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之时,能不动兵,最好不动兵。"

    逸之一面说着,一面在一张纸上画了一张简略的军事地形图。说明从小站发兵到京城,一路几百里地,想要突破天津和长辛店两路大军防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康有为点头说:"我也知道,眼下动兵并非万全之策。只是,据我等获悉,有人已经在磨刀了!若等到别人把刀架在咱们脖子上了,再想反抗,只怕为时也已晚矣!故而,虽说皇上已下旨令我等离京,可是,值此关键时刻,我辈岂能丢下皇上自己逃生?我想,为了皇上,更为了变法大计,这个险还是值得一冒的!你的分析虽有道理,不过,往日侍郎也曾有过愿为变法大计'赴汤蹈火,亦所不辞'的承诺。因而,我想再托徐大人找侍郎说一说。小站离天津的路途也不远,若大人答应举兵,乘其不备、攻其薄弱,宣读皇上谕旨,先拿掉荣禄,其它各军将士谁敢不听?虽说小站兵力不足,然而新练之兵,却是一可当十的精锐之师!加之侍郎大人之用兵奇谋,以少胜多,亦当有几分把握的!且古往今来,凡举大事者,何曾有过十成胜算的么?"

    逸之沉思了一会儿,心想:如果真能定下一条用兵奇策,关键时刻,此计倒也不失为一条危急之时的保全之策。可是,他这些日子与袁大人朝夕相处,已经深谙大人的为人处事了。凭着袁大人素常的老道稳持,这般冒险的兵事,恐怕他是不会轻易答应的。因为,一旦事败,不仅会毁了整个新军,就连皇上,康有为等诸公,就连所有与此事有关者,后果都不堪设想

    可是,因见康公仍旧态度坚决,一定要一试方才甘心,便道:"康公,以学生看,事关重大,何必再托他人从中转达,徒耽时光?大人这两天正好就在京城法华寺海棠院家中,康公莫如亲自去走一趟。一是更显得诚心,二是事情当面就可有个定夺。就算此计不通,康公和大人当面商谈,或许还能商定出另外一条万全之策也未可知!"

    康有为点点头说:"言之有理!"

    逸之道:"夜长梦多!康公,莫如今晚就去!"

    "嗯,那就这样定下!今晚,我若临时有急事不能亲去的话,也一定会派一个人最得力的人走一趟。"

    逸之沉吟了一下,把自己随身带的一支左轮手枪拿出来:"康公,我今晚也在法华寺海棠院大人的府中。你们只管去吧,一旦有什么事,我在里边会随时照应的。这把手枪你权且带着,以防不测之需。"

    康有为两手紧紧地握着逸之的手道:"梁教官!变法成功,朝廷振兴之时,定加举荐,国家亦有重报。这支枪,你自己带在身边罢。若到了关紧时,你在里面,说不定更能派得上用场!今晚的事,全仗义士的相机关照了!"

    逸之从这句话里听出,康公对舅舅原也有防范之心的。一边把枪重新装回,一边道:"变法乃强国之大计,康公伟岸丈夫,为神州国家之亡存尚不惜个人之安危;学生屈屈小辈,承康公如此信任,使逸之能为国家朝廷略尽绵薄之力,已感不胜荣幸!何敢言说'报'字!"

    康有为拍了拍了逸之的肩膀,眼中泪花盈动:"梁教官,真义士也!"

    逸之告别康公后,看了看表: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多时辰!他怕如茵等得着急,急忙打马疾往大栅栏而来!

    此时,如茵靠了一个临街的位子坐着,两眼发酸地直直望着街上一个又一个行人。正等得心焦意乱,见逸之远远地打马而来,到了跟前,潇潇洒洒地一跃而跳下马背。如茵笑吟吟地一头迎了出去:"说去去就回的,怎么去了那么久呵?害得人家,眼睛都望酸了!"因见逸之跑了一头一脸的汗,绉绸长衫的衣背也被汗溻湿一片,便掏出自己的绢子,一面为逸之轻轻地拭了拭额头和脸上的汗,一面道:"都做了六品官老爷了,怎么还是这么蝎蝎蜇蜇的样儿?"

    逸之望着她一笑:"东西都买齐了?都买了些什么?"

    如茵见问,这才和他一起重新走到茶桌旁,把桌上的一个包袱抖开了,一样一样地让逸之看。逸之见里面摞着的各色料子,顺口夸道:"嗬!这么多漂亮的料子啊!"

    如茵一边系着包袱,一边笑道:"姑姥娘的一件,舅舅的一件,妗子的一件,大表哥的一件。另外,还有你和几个表弟、表妹的各一块。"说着,又提起两个大盒子:"这些是给姑姥娘、妗子和表弟、表妹们买的蜜饯果脯和点心。"又掂起了另一个小盒子:"这个,是专喂你这个馋嘴猫的。"

    逸之见她如此娇憨可爱,心里一时暖融融地。因想到舅舅曾许诺:等时局安定一些,就为两人办亲事的话,小声说:"我以为你连嫁妆都一并置办下了呢!"

    如茵一下子红了脸!也不理会他,只管招呼丫头唤车把式,预备回家。

    逸之帮她把包袱和盒子放到车里,笑道:"真想不到,你这会儿竟也一心一意地做起针线女红来!看来,从此真打算做相夫教子的贤惠夫人了?"

    如茵红着脸道:"哼!休想!我还打算出去留留洋、念几年书呢!"

    逸之笑了笑,拉着她的手儿,托着扶她上了马车。

    如茵望望天上,见太阳正当头热辣辣地晒人,便招手让逸之坐到车篷里来。逸之把马拴在车辕上,和如茵一起坐到了车里。丫头和车把式统坐在前面的车辕上。

    路上,逸之才顾得上打量如茵今儿是怎生打扮的?见她上穿一件元宝领、青莲色撒花云绸小褂,藕色散腿裤。云鬓堆度,略施淡妆。腕子上一对莹莹欲滴的翠镯,耳垂上一对滴水形翠坠儿,愈发显得出水芙蓉似的。

    如茵说:"这几个月,妗子天天都逼着我学针钱。说女儿家不会针线,将来要挨婆婆骂的。"

    "嘿!这个你别担心,我娘她脾气可好呢!别说不会骂人了,就连沉脸的时候也没有。见你进了门,当你是仙女下凡,烧香都来不及呢!"

    听他说这话,如茵自知失口,脸儿"腾"地一下便红透了!只管转过脸去,掀了车帘子,装做看街上的景致。

    逸之情不自已地握住了如茵的一只手儿,抚弄着她腕上那凉浸浸的翡翠镯子。然而,一俟想到变法面临的危机,并今晚与之相关的天大之事,神情由不得又沉郁下来,眉头也微微地蹙了起来。

    "你有什么心思?"如茵转回脸来,打量着逸之的脸色问道。

    逸之望着她的脸微笑道:"没有哇!"

    如茵望着他眼睛道:"哼!你也别瞒我!其实,今儿早上我给舅舅请安时,就看出大表哥和舅舅两人的神情不大对劲儿。舅舅和大表哥他们不会有什么事吧?"

    逸之握了握如茵的手:"不会。不过,朝廷好像有些麻烦。"于是简单地把这些日子以来,朝廷上下因变法引起的局势动荡告知了如茵。至于他今天和康公相见并谈话内容,却一字未提。

    如茵担忧地说:"你凡事也须小心一些才是。舅舅在朝多年,为人处事十分历练稳健。加上,又有徐伯伯等一大群人的辅佐,做事很知进退。多听听他老人家的,做什么就能稳妥一些了。"

    逸之没有说话,只是更紧地握着如茵的手儿。

    傍晚,逸之因心下有事,略陪如茵在后园子转了一会儿,帮她采了几枝月季花、菊花,又帮她摘了半篮的海棠果儿。见天色已暗黑下来,就把送她回妗子的院子。和妗子略说了几句家常,便要起身告辞。抬眼撞见如茵那双眼睛,里面幽幽地,满是恋恋不舍的神情,心肠一软,又硬了硬,说有个朋友今晚要来拜访,得到前庭去候着。尔后,头也不回地只管大步出门而去,一路匆匆地来到前庭,一心等候康公到来。

    今晚没有月亮。因而,满天的星星便显得格外明亮了。银河隐隐约约地从东南斜向西南,仿如夜空里一条长长的云带。

    金桂乍放,不时送过来一阵阵醉人的芳香。逸之在院中踱来踱去的,又焦急又不安。他强令自己镇了镇心神,从屋内取出长剑,在院中的地坪上,就着廊下灯笼的辉光,屏神凝息地练了一通的少林罗汉剑。过了一会儿,又趟了一路拳。就着灯光,看了看怀表,时间已近九点,怎么还不见人来?

    此时,黑黢黢的庭院更显得空旷而幽寂。四处一片秋虫的呢哝,大门廊下的两只灯笼在夜风中微微摇弋着。门廊下,三四个亲兵直挺挺一动不动地站着岗。大人的书房虽是灯火通明,却听不到一点的动静。

    徐世昌大人今晚也在这里。此时,屋内只有他们两个。从下午一直到这会儿,两人始终低声商谈着什么。大表哥的书房里,几位幕僚们也低声私议着什么。

    看来,这几天朝局动荡,形势波谲云诡,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因舅舅也被牵陷其中,故而,除了后庭的女人,所有跟老爷和大爷的男人都感到了某种危机,人人都是风声鹤唳。

    屋内的自鸣钟叮叮咚咚、不紧不慢地敲过了一阵。

    逸之更是火急火燎起起来:康公怎么还没有过来?是不是已经出了什么意外?

    一个下人掌着灯笼从后面过来,见逸之兀自一人站在院里,便问了声:"表少爷,你想用些什么?我传话去做。"

    逸之道:"你问问老爷罢!老爷今晚上几乎没有吃东西。这会儿也该饿了。"下人应了一声便进屋问去了。

    逸之在如茵舅舅的府上,按妗子的意思,因眼下两人尚未成亲,加上朝廷动荡,除了几位主子,大多人都还不知逸之和表小姐的这层关系。故而,下人一直都把他和如松、如桦三人称作表少爷。这样一来,就没有那么多的避讳,逸之也好常来常往了。

    正在这时,逸之忽然听见有人叫门。几个亲兵也不开门,只是隔着门缝询问是谁,找哪一个?逸之急忙赶过去:"哦,今儿我约了一个朋友,兴许是他到了?"

    此时的逸之,在他们面前是很有权威的:一是大人的亲信、他们的长官,又是这府上的表少爷。见梁长官如此说,急忙将门打开了。

    梁逸之迎出去,就着廊下的灯光一看,认出来者是军机处的谭嗣同先生!往日,自己曾在南海会馆康先生那里见过他。心下松了一口气,却故意问道:"哦?请问你是谁?这么晚了,有什么事?"一边就转过脸去,里面东厢房挂灯笼的地方看了一眼。

    谭嗣同望了逸之一眼,心有灵犀地点头答道:"我是军机处的谭嗣同。有重要国事面见袁大人!"

    说罢,也不待亲兵过去通报,径直闯入朝着逸之对他示意的那个亮灯笼的房间奔走过去。

    逸之对目瞪口呆的亲兵低声说:"这个人是皇上的近臣!军机章京谭嗣同谭大人!阻拦不得的。只不知,这么晚了到咱府上有什么重要国事?你们守好门,我的朋友若是来了,先叫我一声再开门。我先过去看看。"

    亲兵应了一声,逸之转身疾步来到袁大人的书房外面。

    大人的窗子打开着。靠窗一株乍开的桂花,香气醉人。逸之站在桂荫下,透过半开的窗子,看见大人正在交待大表哥和另外两位府上的幕僚暂先回避。而刚刚还在的徐大人,这会儿却不见了人影。逸之想:徐大人是袁大人幕府的领袖,素有智多星之称。此时大约是躲到屏风后面观察去了。

    大表哥和两位幕僚望了望谭嗣同退出门来。众人离开屋子,却不敢远离,和逸之等人持枪分别躲在窗下的花荫里。

    一俟众人离开房间,逸之便听见谭大人迫不及待地和大人说,眼下皇上的情形十分危急,请求尽快拿个解救的法子。

    逸之透过窗帘,见大人沉吟着。尔后抬头问道:"谭大人有何救急之策?愿闻指教。"

    谭大人压低了声音,说出了一个"围园劫后"之计。

    大人听罢,脸色大变,说此事胜算的可能不大,很坚决地摇了摇头:"此计风险太大,甚不可为之!"

    谭大人在屋内很着急地说:"大人,我也情知此事风险太大。可康先生必欲为之,我也无可如何。太后已听信了谗言,只怕皇上有所不保!皇位不保,变法大计亦将不保。过去,大人曾许诺过为保皇上和变法,情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话!故而,壮飞今晚才敢深夜惊扰!若大人以为此计不通,就烦劳大人拿一个保全的大计,壮飞方可复命啊!"

    逸之见袁大人坐在那里,半晌里,依旧一言不发。

    "依大人之见,皇上是怎样一个人君?"谭嗣同见大人犹豫良久,禁不住满脸焦急地问道。

    大人抱拳道:"皇上乃旷代之圣主!"

    "不知天津阅兵之阴谋,大人可曾闻知?"

    大人点了点头:"有所耳闻。不过,慰亭以为,这极有可能只是一种传言。太后若要废帝,随时都可废之!何必一定要先放出流言,再让人早生防范,而后废之?后党若欲动兵,随时可动之,又何必一定还要等到天津阅兵时再动?"

    谭嗣同灼灼的一双眼睛紧盯着袁大人的脸:"大人,此事皇上已有预感。眼下,太后虽人在颐和园,可紫禁城里到处都已安下她的耳目。大人,皇上眼下已大难逼临,可以救我圣主者,只有足下了。大人若肯救皇上,就请速速决定是否兴兵!若大人不肯救皇上"

    说到这里,谭嗣同停顿了一下,接道:"大人若怕受牵累,就请大人告知太后,大人从此便可得大富贵了。"

    逸之在外面听着,不觉搦了两手的汗:这个老谭,怎么说话恁地梗直?

    果然,就见袁大人立时就大声辩驳起来:"谭大人!你把我当成什么么人啦?圣主乃吾辈共事之主!如何说出这等话来?"

    谭嗣同这时从怀中取出了一样东西来,压低了声音道:"大人!并非壮飞言语冲撞,只因确实十万火急!目下,皇上确系大难临头。大人如若不信,请看皇上的密诏"

    逸之见袁大人神色一震,立马双腿跪下,叩头。之后,才站起来,一脸肃敬地双手接过密诏,就着烛火,双眉紧皱地看了一遍。

    也不知那密诏上究竟写了些什么?透过窗棂,逸之见大人的脸上一时竟露出凄楚之色来!

    袁大人放下密诏问道:"谭大人,除围园之计实不敢苟同之外,是否还有其它良策?愿闻指教。"

    谭嗣同收了密诏压低声音道:"八月初五,皇上在颐和园等待侍郎。侍郎到颐和园请训时,皇上会当面交给你朱谕一道:令你从小站带兵赴天津直隶总督,见到荣禄,取出朱谕当面宣读,然后立即将荣禄正法!并代为直隶总督。之后,立即传谕僚属,张贴告示,宣布荣禄的大逆罪状,并迅速统率新建陆军入京,诛杀旧党,助行新政!大人以为如何?"

    逸之看见袁大人把手猛地一挥:"咳!根本不妥!天津为各国聚集之地,若忽杀总督,中外官民必将大讧!国势亦将瓜分。而且,这几天里,荣大人早已布设重重了!北洋宋、董、聂各军四五万人,还有淮、练各军二十多营,加之京内旗兵亦不下数万。眼下,各路军马待命的待命、进驻京津的也已进驻京津。本军只有七千人,出兵至多也不过六千!如何能担当得了这等天大之任啊?而且,这区区几千兵马,长途跋涉二三百里,根本就不可能突破荣禄调防到长辛店和天津的两支重兵的阻拦。加之聂、董两军的实力远远大于本军,且又占着地理之利。只怕这里刚一动兵,京里京外早已层层设好,张网以待。以我区区六千之兵,敌之十几倍兵力,岂非以卵击石之举?不可不可,此计万万不可!"

    谭嗣同说:"大人,当今谁不知大人之兵乃精锐之师!堪称以一当十。大人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兵,奇兵之计,以少胜多,不是没有取胜的把握!加之动兵之时,随即分发诸军首领当今皇上的朱谕,并照会各国。那时,谁敢乱动?"

    袁大人犹豫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军的粮械子弹均在天津,营内所存甚少!必须先将粮弹筹足,方可举兵啊!"

    "大人,可请皇上先将朱谕交你收存。待一切布置妥当,再密告举兵之日如何?"

    逸之在窗外,见一向稳健深沉的袁大人一时竟显得异常急躁起来:"壮飞君,我个人万不敢惜死!只恐怕大事一旦泄败,必将首先累及当今皇上。那时,臣子可是死有余辜啊!而且此等大事,一经纸笔,事情便有失慎密,万不可先交朱谕!壮飞君可请先回。事关天大,容我深思熟虑一番,再复禀告如何?"

    "大人,皇上那里十万火急啊!我今有皇上密诏在手,令你今晚必须即刻定下一计,,壮飞方可面上复命啊。"谭嗣同口气有些强硬地说。

    "谭大人!青天在上,慰亭断不敢辜负天恩!但恐稍一疏忽,一旦毁了大计事小,累及皇上,你我便是万劫不复之罪啊!因之,必得妥筹详商,以期万全!"

    说到这里,屋里一时沉默了下来。

    局面僵持了稍顷,见袁大人思索了一会儿道:"壮飞君,我倒有一个计策,不知如何?"

    谭嗣同忙问:"大人有何妙计?快请详说。"

    "九月皇上巡幸天津时,皇上可于阅兵之时,疾驰我营,传号令以诛奸贼!那时,军队咸集,加上有皇上一道谕旨,谁敢不遵?又何事不成?!"

    谭嗣同叹道:"嗳!只怕等不到九月,皇上就被太后废弑了!"

    袁大人摇摇头:"慰亭以为,既然有太后和皇上巡幸之命,这之前,尔等若能稍安勿躁,且莫轻妄动,断不会有意外出现!"

    "就算大人之计稳妥,可那荣禄素有操、莽之才,人称绝世之雄!对付他,恐怕并非一件易事啊!"谭嗣同不无担心地说。

    "谭大人!若皇上能在新军营中坐阵,以静制动。加之我手握精锐之师,谁敢有异言?那时,杀荣禄,不过如同杀死一条狗罢了!"舅舅挥了一下手说。

    谭嗣同道:"如果太后临时变卦,取消九月的巡幸阅兵,又当如何?"

    袁大人摇摇头:"谭大人有所不知:为了这个阅兵,朝廷花费已有十万金之多!且已照会各国公使观摩。现一切都已预备妥当,直隶各军练兵待阅已有数月,岂有无故中止之理?这样吧,此事包在我身上:我这里可以力请荣禄,求太后九月一定出巡!"

    谭嗣同见袁大人这般布署,好像一时没有反对的理由,也无更好的良策,只得点头赞同了。临行,又再再嘱托道:"大人,报君恩,救君难,立奇功,建大业,天下事皆在大人的运帱帷幄。如贪图荣华富贵,害及天子,亦在大人一念之间呵!"

    袁大人正言厉色道:"壮飞君!我也是堂堂热血男儿!我袁氏一门,三世受国恩深重,断不至丧心病狂,因贪一时之功利,而遗千古之唾骂!但能有益君国之事,慰亭必当死生以报!"

    谭嗣同这时真诚地赞叹道:"大人不负众望!果然奇男子啊!"

    此时,逸之又听到谭嗣同拱手连说了好几句的"千斤重担,系君一身,拜托拜托"!然后,才见他起身告辞,袁大人不知又和他低语了一番什么,这才将他送出书房,一直送到大门之外。

    窗外的逸之,直到此时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