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草的情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的家乡--福建邵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阴冷潮湿,夏季炎热。因此,利用药物防寒祛湿、防暑解暑,是家乡人保持身体健康必须做的事。
故乡层峦叠嶂,植被繁茂,且植物种类繁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当地的居民反复尝试,发现了许多种能够祛风湿、防暑解暑草药,并形成药方,代代传承。这些草药有的可以单独对症煎饮,有的以饮食的形式出现,全家共食,形成风俗。
端午后,气温逐渐升高,随着炎热酷暑的来临,进入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邵武民间在五月节前,流行找草药的习俗,特别是在乡下,几乎村村户户都有一些老人和妇女,在农历四月左右到野外采集草药。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无论是乡间圩集还是城区的街道旁,到处都可以见到出售草药的地摊。常见能够驱寒祛湿的草药有的苦艾、茵陈、苍耳;能够清热解毒的一见喜、败酱草、金银花、鱼星草。此外,还麦门冬、女贞子与何首乌等。至于治感冒,解暑气的药物,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不胜枚举。
端午节这一天,在农村家家户户的大门两旁都要挂上野艾、石菖蒲和金丝草。人们一般以为它只有象征意义,因为它像两柄悬挂在门边的利剑,是用以驱鬼辟邪的。其实,它还有药用价值。金丝草加糖冬瓜片,水煎服,可防中暑;石菖蒲辛温走窜,能宜气开窍,避污去秽,可治中暑。记得我在上师范的时候,暑假回家双抢,一天割稻子,下午三点,我中暑了,极其难受。母亲立刻把我送回家。回到家,80岁的祖母立即给我刮痧,90岁高龄的祖父,将悬挂在门上的石菖蒲取下,把石菖蒲的根细细切成小碎末。刮好痧,祖父让我用开冲服石菖蒲碎末。半小时后,中暑症状开始减轻。祖父、祖母很少上医院,一有小病小患,就自己去找草药煎服。这天,民间还有药浴的习惯,将野艾、薄荷、石菖蒲、红根子(学名星宿菜)等烧汤洗浴,认为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家长还会在煮汤药时,将鸡蛋、鸭蛋或鹅蛋放入汤药中一起煮,让蛋吸收草药成份。起锅后,分给家里的小孩吃。有些家长还会用毛线编织精美的网兜,上方织背带,下方编穗,将蛋放入网兜,让小孩挂在胸前,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民间有些已形成一种风俗的节令食品,也往往和医药有关。比如花朝日前后,农村一般都会用糯米、粳米掺和磨浆,加入一种白色花瓣,以糖或盐调和后,在锅里用油煎贴成薄薄的园饼,称之为“花饼”那种白色花属蔷薇科,据药书记载,其花芳香甘平,功能润肺止咳,有一定的医疗效果。
春社日,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以粳米掺入大量野外采摘来的一种叫“水曲”的小草,一起磨浆,入锅熬至半熟后,捏成薄皮,包上馅,其形状近似水饺而略大。因为加入了这种小草,外皮青翠可爱,蒸熟后便可以吃。这一风俗一直保留下来,至今农村每到社日前后,几乎家家户户包社糍。“水曲”又名“清明菜”正式学名叫“鼠麴草”甘平无毒,功能健胃和中,祛痰止咳,并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冬至一般人家都要做冬至丸吃。邵武冬至丸与其他地方有些不一样,即在做丸子的米浆内掺入大量的艾粉,做出的丸子黑乎乎的。虽然不好看,但却有药用功能。因为野艾的药理作用是能温气血,祛寒湿。冬至后气温下降,南方有时还会遇上连日雨雪交加的气候,冬至丸不仅是一种节令食品,也同样含有健身防病的意义。
在邵武的一些乡村,世代相传,流行着一种喝擂茶的的饮茶风俗。擂茶,用茶叶、大米、桔皮、金丝草、菊花擂成,讲究者还加适量的花生、茵陈、甘草、川弓、肉桂及芝麻等,喝起来特别香甜,尤其盛夏,具有清凉解暑之效用,是农家招待客人必备的一种可口的饮料。我曾在邵武金坑乡喝过擂茶,清凉爽口,微香甘甜,满口生津,余味绵长。
农村喝擂茶是喜庆的象征。谁家喜庆,谁家就邀请邻里喝擂茶。比如,生孩子人家要喝“三朝茶”、“满月茶”;“婴儿初笑”喝“笑茶”;幼儿启蒙上学、老人过生日、儿女找对象、“新人”第一次登门等都要喝擂茶。有一首喝擂茶的歌谣唱道:“走东家,串西家,喝擂茶,打哈哈,来来往往结亲家。”
野草不被利用还是野草,故乡的先民却将它变成宝,并形成习俗文化,惠及子孙。我真为故乡先民敢于利用自然的气魄和敢于实践的精神自豪。
我的家乡--福建邵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阴冷潮湿,夏季炎热。因此,利用药物防寒祛湿、防暑解暑,是家乡人保持身体健康必须做的事。
故乡层峦叠嶂,植被繁茂,且植物种类繁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当地的居民反复尝试,发现了许多种能够祛风湿、防暑解暑草药,并形成药方,代代传承。这些草药有的可以单独对症煎饮,有的以饮食的形式出现,全家共食,形成风俗。
端午后,气温逐渐升高,随着炎热酷暑的来临,进入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邵武民间在五月节前,流行找草药的习俗,特别是在乡下,几乎村村户户都有一些老人和妇女,在农历四月左右到野外采集草药。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无论是乡间圩集还是城区的街道旁,到处都可以见到出售草药的地摊。常见能够驱寒祛湿的草药有的苦艾、茵陈、苍耳;能够清热解毒的一见喜、败酱草、金银花、鱼星草。此外,还麦门冬、女贞子与何首乌等。至于治感冒,解暑气的药物,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不胜枚举。
端午节这一天,在农村家家户户的大门两旁都要挂上野艾、石菖蒲和金丝草。人们一般以为它只有象征意义,因为它像两柄悬挂在门边的利剑,是用以驱鬼辟邪的。其实,它还有药用价值。金丝草加糖冬瓜片,水煎服,可防中暑;石菖蒲辛温走窜,能宜气开窍,避污去秽,可治中暑。记得我在上师范的时候,暑假回家双抢,一天割稻子,下午三点,我中暑了,极其难受。母亲立刻把我送回家。回到家,80岁的祖母立即给我刮痧,90岁高龄的祖父,将悬挂在门上的石菖蒲取下,把石菖蒲的根细细切成小碎末。刮好痧,祖父让我用开冲服石菖蒲碎末。半小时后,中暑症状开始减轻。祖父、祖母很少上医院,一有小病小患,就自己去找草药煎服。这天,民间还有药浴的习惯,将野艾、薄荷、石菖蒲、红根子(学名星宿菜)等烧汤洗浴,认为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家长还会在煮汤药时,将鸡蛋、鸭蛋或鹅蛋放入汤药中一起煮,让蛋吸收草药成份。起锅后,分给家里的小孩吃。有些家长还会用毛线编织精美的网兜,上方织背带,下方编穗,将蛋放入网兜,让小孩挂在胸前,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民间有些已形成一种风俗的节令食品,也往往和医药有关。比如花朝日前后,农村一般都会用糯米、粳米掺和磨浆,加入一种白色花瓣,以糖或盐调和后,在锅里用油煎贴成薄薄的园饼,称之为“花饼”那种白色花属蔷薇科,据药书记载,其花芳香甘平,功能润肺止咳,有一定的医疗效果。
春社日,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以粳米掺入大量野外采摘来的一种叫“水曲”的小草,一起磨浆,入锅熬至半熟后,捏成薄皮,包上馅,其形状近似水饺而略大。因为加入了这种小草,外皮青翠可爱,蒸熟后便可以吃。这一风俗一直保留下来,至今农村每到社日前后,几乎家家户户包社糍。“水曲”又名“清明菜”正式学名叫“鼠麴草”甘平无毒,功能健胃和中,祛痰止咳,并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冬至一般人家都要做冬至丸吃。邵武冬至丸与其他地方有些不一样,即在做丸子的米浆内掺入大量的艾粉,做出的丸子黑乎乎的。虽然不好看,但却有药用功能。因为野艾的药理作用是能温气血,祛寒湿。冬至后气温下降,南方有时还会遇上连日雨雪交加的气候,冬至丸不仅是一种节令食品,也同样含有健身防病的意义。
在邵武的一些乡村,世代相传,流行着一种喝擂茶的的饮茶风俗。擂茶,用茶叶、大米、桔皮、金丝草、菊花擂成,讲究者还加适量的花生、茵陈、甘草、川弓、肉桂及芝麻等,喝起来特别香甜,尤其盛夏,具有清凉解暑之效用,是农家招待客人必备的一种可口的饮料。我曾在邵武金坑乡喝过擂茶,清凉爽口,微香甘甜,满口生津,余味绵长。
农村喝擂茶是喜庆的象征。谁家喜庆,谁家就邀请邻里喝擂茶。比如,生孩子人家要喝“三朝茶”、“满月茶”;“婴儿初笑”喝“笑茶”;幼儿启蒙上学、老人过生日、儿女找对象、“新人”第一次登门等都要喝擂茶。有一首喝擂茶的歌谣唱道:“走东家,串西家,喝擂茶,打哈哈,来来往往结亲家。”
野草不被利用还是野草,故乡的先民却将它变成宝,并形成习俗文化,惠及子孙。我真为故乡先民敢于利用自然的气魄和敢于实践的精神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