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树倒猢狲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八十三章:树倒猢狲散
老东家叹了口气:“树倒猢狲散,杏花楼这颗大树还没倒呢,外头那些猢狲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散了。”老东家语气悲凉,佝偻的身子颤颤巍巍,本该是乐享天伦的年纪,却仍要为杏花楼奔忙忧虑,实在叫人心酸。
三娘开口道:“老东家放心,三娘保证会好好经营杏花楼,让杏花楼这块招牌长长久久的传承下去,若有朝一日,苏家人想买回杏花楼,常记绝不为难。”
老东家猛地看向三娘:“丫头,你此话可当真?”
三娘点点头:“当真,其实,三娘买下杏花楼,主要目的是想在江南开常记分号,可常记是青州的商号,若贸然在南边开分号,只怕老百姓不认,就如老东家刚说的,人大都念旧,对新字号新招牌,总是会下意识抵触,尤其常记还是北边的商号,想在南边站住脚极为不易,若依托杏花楼便会简单的多,老百姓认杏花楼,自然也就认了常记。”
老东家:“你是说你买杏花楼不是为了杏花楼而是为了开分号,莫非你还有别的打算。”
三娘:“老东家是前辈,自然知道,做生意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安于现状,生意早晚做死,而且,只做一样生意儿即便做的再好也有局限,就如杏花楼,虽说十花糕是杏花楼的招牌,若只卖这十种点心也不成,需多多益善,琳琅满目,才会红火,开点心铺子如此,做生意也一样。”
老东家:“据我所知,你们常记是糖作坊起家,后来跟路记合股开了点心字号,虽没开粮铺子,可豫州山陕两地每年都会从常记进大宗的麦子,只这三样,你常记就能赚的盆满钵满,更何况如今又买下了杏花楼,常记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商号已是指日可待,丫头,你还想怎样?你常记在南边开分号,莫非还想做别的生意?”
三娘:“老东家,江南可遍地都是生意,茶叶,丝绸,瓷器,还有蔗糖。”
老东家愕然:“丫头你的胃口倒是不小,你常记若是做丝绸生意有韩家帮扶还算说的过去,至于茶叶,瓷器,韩家可帮不上忙,再说蔗糖,你常记有双合盛,自然知道咱们大周是不产蔗糖的,如今咱们所使的蔗糖都是从南洋运过来的,需过海方能运到咱们大周,你常记能做白饴是因定州青州产麦子,江南一带虽是鱼米之乡,出产稻米却不产甘蔗,如何能做蔗糖的生意。”
三娘:“老东家有所不知其实提炼蔗糖比白饴还要简单,且出糖率高,而且甘蔗并非什么稀罕物种,在南洋跟柴草差不多,但因大周没有,从海上运到大周,价格便翻了数十倍不止,以至于咱们用蔗糖做出的点心,成本也高了许多,成本高,获利便小,若是咱们自己种植甘蔗就能自产蔗糖,这不仅是一桩赚钱的买卖,还能惠及自己,不是一举数得吗。”
老东家摇摇头:“你这丫头倒是什么都敢想,你当是在你们青州种麦子呢,这可是南洋的甘蔗,咱们大周从古到今从来没人种过,你知道怎么种吗?”
三娘:“三娘是乡下丫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我爹娘也是种了半辈子地,先头却只知道种黍米,我问爹明明麦子产量高且更值钱,为什么不种麦子要种黍米,我爹说祖上传下来的就是种黍米,所以就一直种黍米,不止我爹,青州所有的农人都这么想,因这个固有的想法以至于当年师兄在青州推行种麦子,费了许多力气,后来见种麦子的人家富了,才都改种麦子,如今青州的麦子比定州的长得还好,产量还高,可见没人种并不代表不能种。”
老东家:“可是甘蔗毕竟不是麦子,即便青州以前没人种麦子,相邻的定州却是麦子的产地,总有个参照,甘蔗咱们大周可没有,连个参照的样儿都没有,怎么种?”
三娘:“这种地种庄稼都是有固定规律可循的,大抵都跟气候水土有关,如定州青州四季分明,少雨,易旱,因此便种麦子黍米大豆芝麻这一类不需要多大水气的庄稼,而江南水乡,气候湿润温暖,所以是水稻的产地,南洋既然产甘蔗,就说明南洋的气候适宜甘蔗生长,在大周找到与南洋气候差不多地方种植甘蔗,不就好了。”
老东家摇头:“你这丫头真是异想天开,你怎知道南洋的气候什么样儿,就算知道,又去哪儿找一样的地方?即便找着了,如何种?能不能种的活?种活了如何收割?怎么提炼蔗糖?这些可不是你想就能知道的,丫头,我知道你聪明,正因如此,才更要慎重,做生意需稳扎稳打才能长久,听老头子一句劝,把你们常记现有的生意经营好,便足够了。”
三娘知道像老东家这样的年纪,大都求稳,不肯轻易冒险,自己这些想法对于老东家来说不吝于痴人说梦,老东家算厚道的,真心为了自己好,才会劝自己,若换了别人或许会觉得自己疯魔了。
但三娘却觉得自己的想法极其合理科学,种植业制造业才是根本,有这两样托底,常记方有可能做大,至于老东家不理解也无妨,反正生意是常记的,小舅才是东家,而只要自己想做的事儿,小舅绝对会举双手双脚支持。
三娘从苏家出来,不禁回头看了看,苏家那些人分了家产,已各自散去,没了刚才喧闹吵嚷,偌大的苏府显得异常空旷,三娘想起老东家说那句树倒猢狲散,想想都让人觉得心酸。
小梅:“姑娘,您想什么呢?”
三娘:“我是想咱们常记是不是也会有一天像苏家一样?”
小梅:“咱们常记才不会呢,有东家,有姑娘,还有这么多能干的掌柜管事,伙计,咱们常记只会越来越好。”
三娘摇头:“小梅,盛极必衰,这世上所有的事情,无论家族还是生意都逃不开这个规律,苏家如此,咱们常记也一样,而咱们能做的就是当下。”
小梅愣了愣:“那以后呢?”
三娘笑了:“人生不过百年,能做好当下,活的快活自在不愧于心就好了,管以后做什么。”说着看向六子:“六子,你跟方掌柜商定两家合股章程的时候,跟方掌柜说一声,从常记单独分出一股来给老东家。”
六子:“姑娘咱可花了一百万两银子买杏花楼的招牌,已经很对得住老东家了。”
三娘:“若不是咱们散了谣言出去,苏家那些糊涂的子孙不来分家产,一百万两银子可买不来杏花楼,以老东家的精明,岂会看不出是咱们常记暗中捣鬼,他老人家不点破是厚道,咱们也不能装糊涂,且,老东家之所以把杏花楼卖给常记,一个是想杏花楼传下去,再一个也是想为苏家的子孙留一条后路,这一股是苏家应得的。”
第八十三章:树倒猢狲散
老东家叹了口气:“树倒猢狲散,杏花楼这颗大树还没倒呢,外头那些猢狲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散了。”老东家语气悲凉,佝偻的身子颤颤巍巍,本该是乐享天伦的年纪,却仍要为杏花楼奔忙忧虑,实在叫人心酸。
三娘开口道:“老东家放心,三娘保证会好好经营杏花楼,让杏花楼这块招牌长长久久的传承下去,若有朝一日,苏家人想买回杏花楼,常记绝不为难。”
老东家猛地看向三娘:“丫头,你此话可当真?”
三娘点点头:“当真,其实,三娘买下杏花楼,主要目的是想在江南开常记分号,可常记是青州的商号,若贸然在南边开分号,只怕老百姓不认,就如老东家刚说的,人大都念旧,对新字号新招牌,总是会下意识抵触,尤其常记还是北边的商号,想在南边站住脚极为不易,若依托杏花楼便会简单的多,老百姓认杏花楼,自然也就认了常记。”
老东家:“你是说你买杏花楼不是为了杏花楼而是为了开分号,莫非你还有别的打算。”
三娘:“老东家是前辈,自然知道,做生意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安于现状,生意早晚做死,而且,只做一样生意儿即便做的再好也有局限,就如杏花楼,虽说十花糕是杏花楼的招牌,若只卖这十种点心也不成,需多多益善,琳琅满目,才会红火,开点心铺子如此,做生意也一样。”
老东家:“据我所知,你们常记是糖作坊起家,后来跟路记合股开了点心字号,虽没开粮铺子,可豫州山陕两地每年都会从常记进大宗的麦子,只这三样,你常记就能赚的盆满钵满,更何况如今又买下了杏花楼,常记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商号已是指日可待,丫头,你还想怎样?你常记在南边开分号,莫非还想做别的生意?”
三娘:“老东家,江南可遍地都是生意,茶叶,丝绸,瓷器,还有蔗糖。”
老东家愕然:“丫头你的胃口倒是不小,你常记若是做丝绸生意有韩家帮扶还算说的过去,至于茶叶,瓷器,韩家可帮不上忙,再说蔗糖,你常记有双合盛,自然知道咱们大周是不产蔗糖的,如今咱们所使的蔗糖都是从南洋运过来的,需过海方能运到咱们大周,你常记能做白饴是因定州青州产麦子,江南一带虽是鱼米之乡,出产稻米却不产甘蔗,如何能做蔗糖的生意。”
三娘:“老东家有所不知其实提炼蔗糖比白饴还要简单,且出糖率高,而且甘蔗并非什么稀罕物种,在南洋跟柴草差不多,但因大周没有,从海上运到大周,价格便翻了数十倍不止,以至于咱们用蔗糖做出的点心,成本也高了许多,成本高,获利便小,若是咱们自己种植甘蔗就能自产蔗糖,这不仅是一桩赚钱的买卖,还能惠及自己,不是一举数得吗。”
老东家摇摇头:“你这丫头倒是什么都敢想,你当是在你们青州种麦子呢,这可是南洋的甘蔗,咱们大周从古到今从来没人种过,你知道怎么种吗?”
三娘:“三娘是乡下丫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我爹娘也是种了半辈子地,先头却只知道种黍米,我问爹明明麦子产量高且更值钱,为什么不种麦子要种黍米,我爹说祖上传下来的就是种黍米,所以就一直种黍米,不止我爹,青州所有的农人都这么想,因这个固有的想法以至于当年师兄在青州推行种麦子,费了许多力气,后来见种麦子的人家富了,才都改种麦子,如今青州的麦子比定州的长得还好,产量还高,可见没人种并不代表不能种。”
老东家:“可是甘蔗毕竟不是麦子,即便青州以前没人种麦子,相邻的定州却是麦子的产地,总有个参照,甘蔗咱们大周可没有,连个参照的样儿都没有,怎么种?”
三娘:“这种地种庄稼都是有固定规律可循的,大抵都跟气候水土有关,如定州青州四季分明,少雨,易旱,因此便种麦子黍米大豆芝麻这一类不需要多大水气的庄稼,而江南水乡,气候湿润温暖,所以是水稻的产地,南洋既然产甘蔗,就说明南洋的气候适宜甘蔗生长,在大周找到与南洋气候差不多地方种植甘蔗,不就好了。”
老东家摇头:“你这丫头真是异想天开,你怎知道南洋的气候什么样儿,就算知道,又去哪儿找一样的地方?即便找着了,如何种?能不能种的活?种活了如何收割?怎么提炼蔗糖?这些可不是你想就能知道的,丫头,我知道你聪明,正因如此,才更要慎重,做生意需稳扎稳打才能长久,听老头子一句劝,把你们常记现有的生意经营好,便足够了。”
三娘知道像老东家这样的年纪,大都求稳,不肯轻易冒险,自己这些想法对于老东家来说不吝于痴人说梦,老东家算厚道的,真心为了自己好,才会劝自己,若换了别人或许会觉得自己疯魔了。
但三娘却觉得自己的想法极其合理科学,种植业制造业才是根本,有这两样托底,常记方有可能做大,至于老东家不理解也无妨,反正生意是常记的,小舅才是东家,而只要自己想做的事儿,小舅绝对会举双手双脚支持。
三娘从苏家出来,不禁回头看了看,苏家那些人分了家产,已各自散去,没了刚才喧闹吵嚷,偌大的苏府显得异常空旷,三娘想起老东家说那句树倒猢狲散,想想都让人觉得心酸。
小梅:“姑娘,您想什么呢?”
三娘:“我是想咱们常记是不是也会有一天像苏家一样?”
小梅:“咱们常记才不会呢,有东家,有姑娘,还有这么多能干的掌柜管事,伙计,咱们常记只会越来越好。”
三娘摇头:“小梅,盛极必衰,这世上所有的事情,无论家族还是生意都逃不开这个规律,苏家如此,咱们常记也一样,而咱们能做的就是当下。”
小梅愣了愣:“那以后呢?”
三娘笑了:“人生不过百年,能做好当下,活的快活自在不愧于心就好了,管以后做什么。”说着看向六子:“六子,你跟方掌柜商定两家合股章程的时候,跟方掌柜说一声,从常记单独分出一股来给老东家。”
六子:“姑娘咱可花了一百万两银子买杏花楼的招牌,已经很对得住老东家了。”
三娘:“若不是咱们散了谣言出去,苏家那些糊涂的子孙不来分家产,一百万两银子可买不来杏花楼,以老东家的精明,岂会看不出是咱们常记暗中捣鬼,他老人家不点破是厚道,咱们也不能装糊涂,且,老东家之所以把杏花楼卖给常记,一个是想杏花楼传下去,再一个也是想为苏家的子孙留一条后路,这一股是苏家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