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素质的戏法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搞了一系列的电视大奖赛,什么歌手大奖赛、舞蹈作品大奖赛,但无一例外的是,都在其中设置了一个环节,即选手的综合素质测评,出一些高中水平左右的文化知识问答题,让选手回答,并且请到一些极有份量的文化人物(号称知道分子)去做评判,点评一下选手的回答情况。
这一环节极为受欢迎。因为在此之前,许多电视知识问答节目已然不少了,电视媒体都在做知识性问答节目蔚然成风。不过那都是问普通老百姓,而大奖赛问的却是有希望成为明星的人,于是大家伙更关注了。
有人说,此形式在于拉近明星与老百姓的距离,也让明星的普通一面显露一下,也让老百姓以评判的眼光去看那些明星们一把。同样也提高了收视率,媒体方面也达到了预期效果。有人说:此形式旨在促进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水平,提倡学习之风,尤其点评专家的层次之高,可显示出其档次与水准及对国民的鼓动之深。
首先,我得承认,无论什么教育,音乐也好,舞蹈也好,都难以真正地离开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如果说专业知识与技能归于技巧一类,则文化素质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演绎。在文化素质的辅助下,技巧才会表现得更为动人心弦,令人痴醉。但一味强调或者过分强调文化素质教育,尤其是对于那些专业演员,那些歌手,那些舞者,或者可能是另一部分人的别有用心的谎言与把戏,而我怀疑那另一部分人就是媒体的操作者和以文化人自居的知道分子。
如果一个农民辛勤能干,早起晚睡,忙完了地里忙家里,种出了很好的收成,过上了很好的日子,我们肯定会说,这真是个庄稼把式,过日子的好手。这时候要是有人告诉我们,这个所谓的庄稼把式、过日子的好手竟然不知道美国由五十一个州组成,或者加拿大国旗是枫叶,甚至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皇帝。我们是甚不以为然的。这时候我们保持着一种最为良好的心态,那就是我们并不要求每一个人都去成为知道分子,我们所看重的是专业人士身上的专业素质。我想如果我们去问那个农民:一棵麦穗结多少颗麦粒,他肯定是十分清楚的。
可是知道分子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诸如音乐、舞蹈、美术等工作所需要的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的别样的劳动,是一种更复杂的劳动。所以为了从事好这项劳动,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而且考察的方式也极其单一,尽是些记忆性的问答,常识性的问答。我总怀疑,就算他们的初衷是对的,那么他们的方法也是太简单了。何况事实上,他们的初衷就值得怀疑。
就算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工作是复杂劳动吧,我们仍然不需要太多地用什么文化素质去判定其对他们工作的影响;甚至根本不要去刻意地提什么文化素质。你总可以说上千万个逻辑证明一个歌手或者舞者知道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可以使他将自己的作品演绎得更丰美更有内蕴,但是只需要一个事实:那就是实际上许许多多非常优秀的音乐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并没有事实上如此,便可以让那千万个证明荒谬无比。为什么知识测试中问一些高中水平的记忆常识,为什么不去问一些更为深入的原理演绎,为什么问纳米是什么度量单位而不去问纳米材料的实质?按理说,后者可以更加显示出一个人的素质呀。所以嘲讽的事实就是那些测试者知道被测试者的水平与状态却仍要去多此一举。
另外,艺术的独特性使它对人的素质的提升有可能采用别样的一种方式。从舞本身,从歌本身,艺术工作者身心素质自然已经得到了另类的提升。怎么去考察一个普通人,一个非艺术工作者的身心素质呢?你去问他听一首歌好不好听,看一曲舞美不美,但问他知道不知道巴赫不能表示任何意义。另外,他永远不能得到真正的歌者舞者引吭高歌与翩然起舞时的感受、所体会的激情与体验,那为什么偏要去要求歌者舞者去体会知道分子的博古通今、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内心的满足感呢?
艺术工作者中,有一类可以叫他们为艺术家。任何领域中都有类似的人才。这些人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素养、专业技巧,而且拥有对这个世界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但肯定无疑的是,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他的专业仍然是他最主要的法门,他的绝大多数的深刻体验均来自于此,或者旋律音符,或者舞步节奏,而不可能是另外的东西。正如一个农民多数会把人生喻为田地,或者以庄稼感慨儿女的成长。他绝对不会如此地感叹:这麦浪此起彼伏于风中,真宛如那万人群舞。
记忆性的常识能代表些什么呢?也许可以表明你爱看报纸杂志电视,也许可以表明你有个好记性,也许代表你是个万金油,或者善于学习,但它和文化素质没有必然的联系,顶多也只是文化素质的一个表现方面。就这方面来说,那些媒体所安插的关于艺术工作者的综合文化素质测评此一方式是哗众取宠的,是为了媒体的收视率和知道分子的自我满足感。而且其形式是肤浅的,不值得推崇的,只能表明他们对文化素质的歪曲理解。
多说一句:美国人去跟中国人比,或者美国的大学生与我们的高中生比,那些知识性的问答(记忆类知识)可能全不抵我们的高中生,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因为少有人去怀疑美国人的文化素质低。因为一个文化素质低下的民族怎么可以建立起世界上最为强大富有的国家呢?另外可以做一个调查,那些美国的文艺工作者,如好莱坞的明星,又有几个是大学毕业了的?所以文化素质可以涵盖多个方面:深情的歌、快乐的舞、逼真的演,这就已经是文化素质了,你还要什么?这种能力素质里面就已经包含着类似等价于知道分子的逻辑推理、广闻博知的素质了。
想起了“幸运52”类似这种的电视知识问答节目,答对一些题,有一种我知道的感觉,高兴一下也就完了,真的期望这些乱七八糟杂乱无比的小知道让你的文化素质提高一点,那真是妄想。
中央电视台近年来搞了一系列的电视大奖赛,什么歌手大奖赛、舞蹈作品大奖赛,但无一例外的是,都在其中设置了一个环节,即选手的综合素质测评,出一些高中水平左右的文化知识问答题,让选手回答,并且请到一些极有份量的文化人物(号称知道分子)去做评判,点评一下选手的回答情况。
这一环节极为受欢迎。因为在此之前,许多电视知识问答节目已然不少了,电视媒体都在做知识性问答节目蔚然成风。不过那都是问普通老百姓,而大奖赛问的却是有希望成为明星的人,于是大家伙更关注了。
有人说,此形式在于拉近明星与老百姓的距离,也让明星的普通一面显露一下,也让老百姓以评判的眼光去看那些明星们一把。同样也提高了收视率,媒体方面也达到了预期效果。有人说:此形式旨在促进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水平,提倡学习之风,尤其点评专家的层次之高,可显示出其档次与水准及对国民的鼓动之深。
首先,我得承认,无论什么教育,音乐也好,舞蹈也好,都难以真正地离开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如果说专业知识与技能归于技巧一类,则文化素质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演绎。在文化素质的辅助下,技巧才会表现得更为动人心弦,令人痴醉。但一味强调或者过分强调文化素质教育,尤其是对于那些专业演员,那些歌手,那些舞者,或者可能是另一部分人的别有用心的谎言与把戏,而我怀疑那另一部分人就是媒体的操作者和以文化人自居的知道分子。
如果一个农民辛勤能干,早起晚睡,忙完了地里忙家里,种出了很好的收成,过上了很好的日子,我们肯定会说,这真是个庄稼把式,过日子的好手。这时候要是有人告诉我们,这个所谓的庄稼把式、过日子的好手竟然不知道美国由五十一个州组成,或者加拿大国旗是枫叶,甚至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皇帝。我们是甚不以为然的。这时候我们保持着一种最为良好的心态,那就是我们并不要求每一个人都去成为知道分子,我们所看重的是专业人士身上的专业素质。我想如果我们去问那个农民:一棵麦穗结多少颗麦粒,他肯定是十分清楚的。
可是知道分子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诸如音乐、舞蹈、美术等工作所需要的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的别样的劳动,是一种更复杂的劳动。所以为了从事好这项劳动,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而且考察的方式也极其单一,尽是些记忆性的问答,常识性的问答。我总怀疑,就算他们的初衷是对的,那么他们的方法也是太简单了。何况事实上,他们的初衷就值得怀疑。
就算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工作是复杂劳动吧,我们仍然不需要太多地用什么文化素质去判定其对他们工作的影响;甚至根本不要去刻意地提什么文化素质。你总可以说上千万个逻辑证明一个歌手或者舞者知道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可以使他将自己的作品演绎得更丰美更有内蕴,但是只需要一个事实:那就是实际上许许多多非常优秀的音乐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并没有事实上如此,便可以让那千万个证明荒谬无比。为什么知识测试中问一些高中水平的记忆常识,为什么不去问一些更为深入的原理演绎,为什么问纳米是什么度量单位而不去问纳米材料的实质?按理说,后者可以更加显示出一个人的素质呀。所以嘲讽的事实就是那些测试者知道被测试者的水平与状态却仍要去多此一举。
另外,艺术的独特性使它对人的素质的提升有可能采用别样的一种方式。从舞本身,从歌本身,艺术工作者身心素质自然已经得到了另类的提升。怎么去考察一个普通人,一个非艺术工作者的身心素质呢?你去问他听一首歌好不好听,看一曲舞美不美,但问他知道不知道巴赫不能表示任何意义。另外,他永远不能得到真正的歌者舞者引吭高歌与翩然起舞时的感受、所体会的激情与体验,那为什么偏要去要求歌者舞者去体会知道分子的博古通今、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内心的满足感呢?
艺术工作者中,有一类可以叫他们为艺术家。任何领域中都有类似的人才。这些人不仅有精深的专业素养、专业技巧,而且拥有对这个世界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但肯定无疑的是,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他的专业仍然是他最主要的法门,他的绝大多数的深刻体验均来自于此,或者旋律音符,或者舞步节奏,而不可能是另外的东西。正如一个农民多数会把人生喻为田地,或者以庄稼感慨儿女的成长。他绝对不会如此地感叹:这麦浪此起彼伏于风中,真宛如那万人群舞。
记忆性的常识能代表些什么呢?也许可以表明你爱看报纸杂志电视,也许可以表明你有个好记性,也许代表你是个万金油,或者善于学习,但它和文化素质没有必然的联系,顶多也只是文化素质的一个表现方面。就这方面来说,那些媒体所安插的关于艺术工作者的综合文化素质测评此一方式是哗众取宠的,是为了媒体的收视率和知道分子的自我满足感。而且其形式是肤浅的,不值得推崇的,只能表明他们对文化素质的歪曲理解。
多说一句:美国人去跟中国人比,或者美国的大学生与我们的高中生比,那些知识性的问答(记忆类知识)可能全不抵我们的高中生,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因为少有人去怀疑美国人的文化素质低。因为一个文化素质低下的民族怎么可以建立起世界上最为强大富有的国家呢?另外可以做一个调查,那些美国的文艺工作者,如好莱坞的明星,又有几个是大学毕业了的?所以文化素质可以涵盖多个方面:深情的歌、快乐的舞、逼真的演,这就已经是文化素质了,你还要什么?这种能力素质里面就已经包含着类似等价于知道分子的逻辑推理、广闻博知的素质了。
想起了“幸运52”类似这种的电视知识问答节目,答对一些题,有一种我知道的感觉,高兴一下也就完了,真的期望这些乱七八糟杂乱无比的小知道让你的文化素质提高一点,那真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