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背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面纱究竟是什么意思?看完电影,我一直就没有明白这个名字料想应该包含的寓意。难道是遮住了相爱的人观察对方视线的成见?或者是世俗生活中在所难免的误解?更或者是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犯下的错误?生怕充足的信息,反倒会破坏了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疑问,和这个疑问或许要给予我的无穷的阐释空间,我甚至没有去翻一下字典,确切的查一下其英文标题的含义。如果生活本身注定就要防止任何一个人把它的面目看得清清楚楚,或许就会披上一层薄薄的面纱。只让我们凭借着所见的隐隐约约的印象,而去想象我们所不可见的部分。我想这其实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不禁要老调重弹,说起我心仪的钱穆:透过面纱看上天的过程,正不是尽心践行吗?
看一部电影,其实关于这个影片之外的信息,知道的越少越好。这样我们才可以完全的投入到影片本身当中去。去关注故事本身,画面本身,声音本身。而不是不断的被影片之外的一些无关信息打扰,影响了作为观者的一种单纯的心态。说到这,我就不由想起以前看一些影片时的感受。就在看那部电影之前,对于谁是导演,谁是编剧,谁是制片人等等的问题,一概不知。而在这种情形下看的电影,却最让人难忘。许多年后,你还清楚地记得电影中某个微小的细节。而记起的时候,你的心还会为之轻轻的撩动一下。这也好像我们以前读到一首署名为无名氏的诗歌,尤其是那些六朝之前的作品,单单无名氏三个字,就足以让人以一种更加清澈的心态,去关注作品本身的价值了。让作者消失在作品之后,这似乎一直是一个被创作者们所呼吁的口号,但这也和现在的时代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就算是一个对电影如何被制作出来并不关心的人,恐怕也难以在看一部电影之前,而对其制作的情况毫无所知了。我们的作者一个个,争先恐后,希望从作品中间跳跃出来。有时候,作品往往成了作者的附属品。有时候,甚至观者对于作者的关注,远远的超出了对于作品的关注。
所以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甚至还没有去翻阅一下其改编自的毛姆的原著。
毛姆的作品,小时候读过刀锋,不过那也完全可以不算数。懵懵懂懂的岁数,根本就没有明白里面在讲什么。而认真读过的一个,就是他的一则小短文,**与横梁。其中,毛姆寥寥数字,却对于人性当中最为顽固最为普遍的人性给予了深刻的刻画。大约是说我们每个人,自己看待自己的时候,总是为自己的行为作了最为周全的铺垫。那么即使是对自己的错误,也能完全理解这些错误所发生时的,种种不得已的外在因素。可是看待别人的时候,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了。或许不仅如此,还要把自己心中认为最好的自我形象拿出来和人家相比。而这其中,也早就过滤去了个人身上不那么美好的一面。
很睿智很持久的一句话。或许这正是大师的伟大之处。将最平凡生活中所蕴藏的最普遍的思想,用一种最优美的方式给表达了出来。
那么回到电影,我们避免不了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影片的男主人公,沃特,会不会也犯下和他的妻子凯丽一样的错误。通奸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两千年的耶稣就说过不要用石头去砸某个女人。而当时听到耶稣话语的人居然也都听从了他的话,惶恐不安的走开了。这其中就包含着无穷的意味。相信通奸绝对是罪恶的,恐怕只有那些尚未真正体尝爱情滋味的未成年人吧。如果非得把话说得再严谨一点,那我们也至少可以说:在欲望和道德的相互牵制当中,道德是有可能败给欲望的。然而有限时间的一个影片,就像一个短篇小说,只能把事物的某一方面给显现出来,而让观众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构造其余的部分。于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道德严谨的沃特的形象。至少在影片所展示的沃特的生活层面上来看,他似乎永远也不会做出通奸的事情。可是我们却一定要记住: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假象。
这时候我想起另外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其中的主人公并没有杀死自己通奸的妻子,却在许多年后,承认自己有罪。他说:因为我的忽视,才造成了她去寻求外遇,也最终造成了她的死亡。那么在面纱当中,沃特难道就与妻子所犯下的错误毫无关系?难道他就不应该为之而负一点点的责任?沃特既然早就清楚妻子嫁给自己的原因,完全就是为了早一天离开自己的家庭。善于观察的他,也深谙妻子在自小娇生惯养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所形成的性格特点。那么他为什么,还要一见钟情似的,瞅准了时机,而让凯丽嫁给了自己。难道原因仅仅就是在见到凯丽的那一刻,他被面纱蒙住了眼睛。然而即便如此,既然沃特对于妻子的认识如此深刻,那么为什么没有针对这些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就在沃特和妻子第一次做ài,妻子情愿开灯而沃特却情愿关灯,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上,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凯丽,骨子里还是渴望着放荡。而这种放荡,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却应该是潜藏在每一个女人,每一个男人内心深处的正常愿望。而这时候的沃特,也丝毫没于反省自己性格上或许可以稍微纠正的某些东西。于是这两个人的相遇,似乎必然要先上演一幕悲剧。没有迁就和迎合凯丽的沃特,和不愿意当下就迁就和迎合沃特的凯丽,正如隔了一层面纱做ài,终究没有达成双方的愉悦。至少没有达成凯丽的愉悦。于是便有了之后凯丽的出轨。
凯丽的出轨,终究让沃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当中。而这种痛苦,又进一步促使他去残忍的报复凯丽。然而之后妥协和改变的就是凯丽了。沃特身上的某些品质,最终让她忘却了单纯的欲望,而有了对于道德的顾忌。而切身在疫区的生活,又唤醒了她对于爱情,或者对于生活的进一步认识。或许其中一个修女的一番话对此是一个最好的注脚:爱情和责任的合二为一,才可能促成最完美的婚姻。
那么再次回来说面纱,面纱是什么?在这个影片中,面纱的背后首先是一种假象,透过美丽的面纱,沃特看见了一个拥有着美丽外表,却在道德层面上虚弱无比的女人。面纱在这时候,仿佛就是美丽,或者人性之中对于美丽的追求。而之后,随着影片的发展,面纱成了仇恨。透过仇恨这层面纱,沃特看见了不可捉摸的人性和不可把握的命运。再到后面,面纱对于沃特,便成了宽恕,对于凯丽,便成了悔恨。无论透过这两种面纱之中的任何一种,再去发现生命的宝贵,爱情的甜蜜,就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如果有必要还要给予面纱一个寓意,那么在影片的最后,再次遇到自己先前情人的凯丽,此时也戴了另外一层面纱,那就是道德。而这时候这层道德的面纱,或许还有很大的可能,会让凯丽再次失去幸福。因为无人敢保证,凯丽那个先前的情人,此时并没有发生丝毫的改变,依旧是一个逢场作戏的,没有灵魂的人。
最后想到一些题外话,那就是故事所具有的巨大的力量。就像电影面纱,先是通奸,而后悔恨,最后再让一个人死去。如此简单的一个故事,放到一个合适的情景当中,居然就能达到如此的效果,真的不能不叫人感叹。无论在小说当中,还是在电影当中,杀人总是一把利器,一把切开读者和观者情感和灵魂的利器。而我们的导演,或者作者,就像一个对于天下苍生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上帝,不断的用此利器在考验着观众和读者,也在考验着他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么电影和小说本身也是一层面纱。而这层面纱所隔开的,或许就是现实和理想,当下和过去,眼下实在的日子和无边的未来了。
2007。1。26
面纱究竟是什么意思?看完电影,我一直就没有明白这个名字料想应该包含的寓意。难道是遮住了相爱的人观察对方视线的成见?或者是世俗生活中在所难免的误解?更或者是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犯下的错误?生怕充足的信息,反倒会破坏了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疑问,和这个疑问或许要给予我的无穷的阐释空间,我甚至没有去翻一下字典,确切的查一下其英文标题的含义。如果生活本身注定就要防止任何一个人把它的面目看得清清楚楚,或许就会披上一层薄薄的面纱。只让我们凭借着所见的隐隐约约的印象,而去想象我们所不可见的部分。我想这其实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不禁要老调重弹,说起我心仪的钱穆:透过面纱看上天的过程,正不是尽心践行吗?
看一部电影,其实关于这个影片之外的信息,知道的越少越好。这样我们才可以完全的投入到影片本身当中去。去关注故事本身,画面本身,声音本身。而不是不断的被影片之外的一些无关信息打扰,影响了作为观者的一种单纯的心态。说到这,我就不由想起以前看一些影片时的感受。就在看那部电影之前,对于谁是导演,谁是编剧,谁是制片人等等的问题,一概不知。而在这种情形下看的电影,却最让人难忘。许多年后,你还清楚地记得电影中某个微小的细节。而记起的时候,你的心还会为之轻轻的撩动一下。这也好像我们以前读到一首署名为无名氏的诗歌,尤其是那些六朝之前的作品,单单无名氏三个字,就足以让人以一种更加清澈的心态,去关注作品本身的价值了。让作者消失在作品之后,这似乎一直是一个被创作者们所呼吁的口号,但这也和现在的时代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就算是一个对电影如何被制作出来并不关心的人,恐怕也难以在看一部电影之前,而对其制作的情况毫无所知了。我们的作者一个个,争先恐后,希望从作品中间跳跃出来。有时候,作品往往成了作者的附属品。有时候,甚至观者对于作者的关注,远远的超出了对于作品的关注。
所以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甚至还没有去翻阅一下其改编自的毛姆的原著。
毛姆的作品,小时候读过刀锋,不过那也完全可以不算数。懵懵懂懂的岁数,根本就没有明白里面在讲什么。而认真读过的一个,就是他的一则小短文,**与横梁。其中,毛姆寥寥数字,却对于人性当中最为顽固最为普遍的人性给予了深刻的刻画。大约是说我们每个人,自己看待自己的时候,总是为自己的行为作了最为周全的铺垫。那么即使是对自己的错误,也能完全理解这些错误所发生时的,种种不得已的外在因素。可是看待别人的时候,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了。或许不仅如此,还要把自己心中认为最好的自我形象拿出来和人家相比。而这其中,也早就过滤去了个人身上不那么美好的一面。
很睿智很持久的一句话。或许这正是大师的伟大之处。将最平凡生活中所蕴藏的最普遍的思想,用一种最优美的方式给表达了出来。
那么回到电影,我们避免不了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影片的男主人公,沃特,会不会也犯下和他的妻子凯丽一样的错误。通奸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两千年的耶稣就说过不要用石头去砸某个女人。而当时听到耶稣话语的人居然也都听从了他的话,惶恐不安的走开了。这其中就包含着无穷的意味。相信通奸绝对是罪恶的,恐怕只有那些尚未真正体尝爱情滋味的未成年人吧。如果非得把话说得再严谨一点,那我们也至少可以说:在欲望和道德的相互牵制当中,道德是有可能败给欲望的。然而有限时间的一个影片,就像一个短篇小说,只能把事物的某一方面给显现出来,而让观众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构造其余的部分。于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道德严谨的沃特的形象。至少在影片所展示的沃特的生活层面上来看,他似乎永远也不会做出通奸的事情。可是我们却一定要记住: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假象。
这时候我想起另外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其中的主人公并没有杀死自己通奸的妻子,却在许多年后,承认自己有罪。他说:因为我的忽视,才造成了她去寻求外遇,也最终造成了她的死亡。那么在面纱当中,沃特难道就与妻子所犯下的错误毫无关系?难道他就不应该为之而负一点点的责任?沃特既然早就清楚妻子嫁给自己的原因,完全就是为了早一天离开自己的家庭。善于观察的他,也深谙妻子在自小娇生惯养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所形成的性格特点。那么他为什么,还要一见钟情似的,瞅准了时机,而让凯丽嫁给了自己。难道原因仅仅就是在见到凯丽的那一刻,他被面纱蒙住了眼睛。然而即便如此,既然沃特对于妻子的认识如此深刻,那么为什么没有针对这些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就在沃特和妻子第一次做ài,妻子情愿开灯而沃特却情愿关灯,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上,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凯丽,骨子里还是渴望着放荡。而这种放荡,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却应该是潜藏在每一个女人,每一个男人内心深处的正常愿望。而这时候的沃特,也丝毫没于反省自己性格上或许可以稍微纠正的某些东西。于是这两个人的相遇,似乎必然要先上演一幕悲剧。没有迁就和迎合凯丽的沃特,和不愿意当下就迁就和迎合沃特的凯丽,正如隔了一层面纱做ài,终究没有达成双方的愉悦。至少没有达成凯丽的愉悦。于是便有了之后凯丽的出轨。
凯丽的出轨,终究让沃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当中。而这种痛苦,又进一步促使他去残忍的报复凯丽。然而之后妥协和改变的就是凯丽了。沃特身上的某些品质,最终让她忘却了单纯的欲望,而有了对于道德的顾忌。而切身在疫区的生活,又唤醒了她对于爱情,或者对于生活的进一步认识。或许其中一个修女的一番话对此是一个最好的注脚:爱情和责任的合二为一,才可能促成最完美的婚姻。
那么再次回来说面纱,面纱是什么?在这个影片中,面纱的背后首先是一种假象,透过美丽的面纱,沃特看见了一个拥有着美丽外表,却在道德层面上虚弱无比的女人。面纱在这时候,仿佛就是美丽,或者人性之中对于美丽的追求。而之后,随着影片的发展,面纱成了仇恨。透过仇恨这层面纱,沃特看见了不可捉摸的人性和不可把握的命运。再到后面,面纱对于沃特,便成了宽恕,对于凯丽,便成了悔恨。无论透过这两种面纱之中的任何一种,再去发现生命的宝贵,爱情的甜蜜,就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如果有必要还要给予面纱一个寓意,那么在影片的最后,再次遇到自己先前情人的凯丽,此时也戴了另外一层面纱,那就是道德。而这时候这层道德的面纱,或许还有很大的可能,会让凯丽再次失去幸福。因为无人敢保证,凯丽那个先前的情人,此时并没有发生丝毫的改变,依旧是一个逢场作戏的,没有灵魂的人。
最后想到一些题外话,那就是故事所具有的巨大的力量。就像电影面纱,先是通奸,而后悔恨,最后再让一个人死去。如此简单的一个故事,放到一个合适的情景当中,居然就能达到如此的效果,真的不能不叫人感叹。无论在小说当中,还是在电影当中,杀人总是一把利器,一把切开读者和观者情感和灵魂的利器。而我们的导演,或者作者,就像一个对于天下苍生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上帝,不断的用此利器在考验着观众和读者,也在考验着他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么电影和小说本身也是一层面纱。而这层面纱所隔开的,或许就是现实和理想,当下和过去,眼下实在的日子和无边的未来了。
20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