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鲲州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隔多年,范宁再一次踏上了鲲州的土地,这片他为之奋斗,且谱写了华丽篇章的土地曾不止一次出现在他梦中,让他梦萦魂牵,现在他终于又回来了。
当范宁的船只靠上鲲南湾的码头上时,码头上等候迎接他上万唐县军民和官员登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范宁走下了大船,他内心也激动起来,自己终于又踏上了这片土地。
唐县知县卢挽江和驻唐县指挥使马卫国上前参见经略使的到来,卢挽江出身河北名门,嘉佑六年进士,郑太尉的女婿,嘉佑七年出任太史局丞,知唐县,是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指挥使马卫国原只是一个队正,被范宁提拔为都头,现在已经升为指挥使。
故人见面也格外欣喜,范宁笑道:“余孝年说鲲州变化不是很大,其实这句话我很高兴,我就怕鲲州大变样,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了,不过我又期待鲲州有好的变化,心情真的很矛盾啊!”
卢挽江躬身道:“请使君放心,鲲州的变化是在骨子里,绝不会让使君失望!”
范宁点点头,“那我就期待了!”
这时,数十名老者上前给范宁献上土地,这些老者范宁都还依稀有印象,他忽然指着一人欣喜道:“我记得你是我亲手颁发奖章的粮王刘老汉,第一年亩产魁首被你拿到了。”
老者激动得老泪纵横,“使君还记得我啊!”
卢挽江在旁边笑道:“去年的亩产魁首又被刘老汉夺走,已经连续三年了,在老汉的带动下,唐县粮食平均亩产已提高到四百斤。”
这个结果让范宁很满意,他点点头,“这才是骨子的变化。”
他深知粮食产量提高很难,唐县刚开始小麦亩产不过三百斤,现在居然提高了百斤,肯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不容易啊!
他对卢挽江笑道:“这是你最大的政绩!”
卢挽江大喜,躬身道:“多谢使君夸赞,卑职一定会继续努力!”
这时,范宁又认出一名老者,笑道:“我还记得你,你白河村的张平,你孙子是在鲲州出身的第一个孩子,还是我起的名字,他现在如何了?”
老者连连点头,“多谢使君牵挂,孩子已经九岁了。”
他连忙回头招手,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跑上前,跪下行礼,“张鲲生给使君磕头!”
范宁想起一事,顿时大笑,当年他兴致一来,起了鲲生这个名字,结果后来的四十几个孩子都起名鲲生,只是姓氏不同,连明礼儿子的小名也叫鲲生。
他拉起孩子笑问道:“还在读书吗?”
张鲲生点点头,“在学堂读书,再过三年读县学,然后再读州学,祖父希望我能去太学读书。”
“好!有志气,读完太学,再回来为乡亲们效力,把鲲州变得更好。”
“使君教诲,学生记住了!”
范宁又和热情欢迎他的上万百姓挥手致意,这才登上一辆敞篷马车,在民众的欢呼声中进了县城。
县城变化确实很大,从前最初修建的木屋几乎都消失了,变成了清一色的砖瓦房,这也是鲲州冬季寒冷,砖瓦房御寒保暖的效果要比木屋更好,饱受诟病的下水道系统也完善了,各种生活污水最后和温泉水一起流入大海,马桶也像京城一样实行每天收集集中处理。
“唐县的人口现在有多少了?”范宁问道。
卢挽江躬身道:“启禀使君,唐县人口现在是三千一百二十户,比使君离去时,增加了两千户,不过都在乡村。”
范宁也听余孝年和曹诗说起过,数年前陕西路大旱时,数十万百姓逃向河北和京城,后来朝廷多方安置,其中八千五百户约四万余人迁到耽州和鲲州,但主要还是鲲州,迁来差不多三万人。
所以自己离去时唐县才一千户,现在已经增加到三千一百二十户,涨了三倍。
“都是从陕西路迁来的吗?”
“不仅是陕西路移民,还有愿意留下的士兵,大概有两千人退伍务农,绝大部分都娶了日本少女为妻,光唐县就有新生了六百余户。”
范宁眉头一皱,“那汉县的人口压力岂不是很大?”
“汉县人口是很多,所以鲲州又向朝廷申请建立两座县,一个是魏县,一个是齐县,魏县在汉县北面,齐县在鲲南半岛上。”
卢挽江迟疑一下,低声道:“鲲州采取了范使君当年的办法,先建镇,后修县城,新齐镇和新魏镇早就修建起来了,人口都突破了千户。”
明明变化很大,为什么余孝年说变化不大呢?范宁心念一转,顿时明白了,这些变化主要是在余孝年之后发生,所以他都不知道。
范宁又参观了县城,商业确实比从前繁华了很多,新唐瓦子内各种店铺数十家,酒楼和妓院也增加到十几家,但让范宁感到欣慰的是,各种学校都出现了,包括成人识字学校,私塾、学堂、县学等等。
“这是......”
范宁忽然发现一家杂货店前居然在卖报纸,厚厚一沓,着实让他惊讶,他上前拾起报纸,主要是《小报》和《信报》,竟然还有去年十月的报纸。
卢挽江解释道:“使君知道冬天鲲州无法通航,这是前天新年第一批船队抵达鲲州时送来,其实我们都知道先帝驾崩和新帝登基的消息,是飞鸽传书送来,梁知事就在考虑,鲲州也发行一份周报,这个需要朝廷批准,百姓都很想知道故乡发生的事情,我们也觉得这样才能更加紧密和大宋连在一起。”
范宁点点头道:“这就是我来鲲州的一个主要目的,我要决定很多事情,烦请卢知县立刻派人通知鲲州各地官员,我在新齐镇和鲲州官员碰头。”
.........
范宁下午又去视察了军营,目前鲲州驻军五千人,由于八年前就推行了民团制,使鲲州能在战时迅速武装一万名训练有素的青壮民兵,使总兵力达到一万五千人,战船数百艘,主要是防备日本国对鲲州的偷袭。
次日一早,范宁带着二十几名随从沿着汉唐官道向汉县方向骑马疾奔,不过他不是去汉县,在距离汉县约五十里时,范宁折道向南,沿着另一条新修的官道向新齐镇奔去。
官道还没有最后修好,沿途还可以看见正在修路的日本劳工,目前日本劳工已经是第四批了,在鲲州有两万五千人,主要从事采矿、伐木和筑路三大行业。
鲲州并没有虐待这些劳工,相反,他们来鲲州能吃饱饭,穿上厚实的衣服,三年后能拿着大笔银子回乡置田,一直便是日本民众最抢手最羡慕的职业,由于死亡率极低,也深受各地日本官府的欢迎。
天黑时,范宁一行抵达了新齐镇,新齐镇就是原来鲲族人的老巢所在地,鲲族人的暴动被镇压后,所有鲲族人都被迁徙去了出羽国,鲲南半岛便划给了汉县。
新齐县的位子很好,距离海边只有十里,没有山地,周围都是平原,将树木砍伐后,便出现大片沃野,发源于中央山地的鲲南河一路流经汉县,又从汉县向南,流过鲲州最大的平原,最后就从新齐镇折道向北流入海湾。
鲲族人就是从这条河流上独木舟进入大海,十里外的海湾也是一座天然良港,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新齐镇把建城位置选在这里,也是众望所归的结果。
范宁抵达新齐镇,镇子四周挖了很深的护镇河,范宁一行便从一座木桥进入了这座拥有千户人家的大镇内。
城内房舍密集,商业繁荣,三横三纵六条大街将小镇分割棋盘形,一千余户百姓住在这里,这哪里还是镇,分明就是一座县城了。
时隔多年,范宁再一次踏上了鲲州的土地,这片他为之奋斗,且谱写了华丽篇章的土地曾不止一次出现在他梦中,让他梦萦魂牵,现在他终于又回来了。
当范宁的船只靠上鲲南湾的码头上时,码头上等候迎接他上万唐县军民和官员登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范宁走下了大船,他内心也激动起来,自己终于又踏上了这片土地。
唐县知县卢挽江和驻唐县指挥使马卫国上前参见经略使的到来,卢挽江出身河北名门,嘉佑六年进士,郑太尉的女婿,嘉佑七年出任太史局丞,知唐县,是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指挥使马卫国原只是一个队正,被范宁提拔为都头,现在已经升为指挥使。
故人见面也格外欣喜,范宁笑道:“余孝年说鲲州变化不是很大,其实这句话我很高兴,我就怕鲲州大变样,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了,不过我又期待鲲州有好的变化,心情真的很矛盾啊!”
卢挽江躬身道:“请使君放心,鲲州的变化是在骨子里,绝不会让使君失望!”
范宁点点头,“那我就期待了!”
这时,数十名老者上前给范宁献上土地,这些老者范宁都还依稀有印象,他忽然指着一人欣喜道:“我记得你是我亲手颁发奖章的粮王刘老汉,第一年亩产魁首被你拿到了。”
老者激动得老泪纵横,“使君还记得我啊!”
卢挽江在旁边笑道:“去年的亩产魁首又被刘老汉夺走,已经连续三年了,在老汉的带动下,唐县粮食平均亩产已提高到四百斤。”
这个结果让范宁很满意,他点点头,“这才是骨子的变化。”
他深知粮食产量提高很难,唐县刚开始小麦亩产不过三百斤,现在居然提高了百斤,肯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不容易啊!
他对卢挽江笑道:“这是你最大的政绩!”
卢挽江大喜,躬身道:“多谢使君夸赞,卑职一定会继续努力!”
这时,范宁又认出一名老者,笑道:“我还记得你,你白河村的张平,你孙子是在鲲州出身的第一个孩子,还是我起的名字,他现在如何了?”
老者连连点头,“多谢使君牵挂,孩子已经九岁了。”
他连忙回头招手,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跑上前,跪下行礼,“张鲲生给使君磕头!”
范宁想起一事,顿时大笑,当年他兴致一来,起了鲲生这个名字,结果后来的四十几个孩子都起名鲲生,只是姓氏不同,连明礼儿子的小名也叫鲲生。
他拉起孩子笑问道:“还在读书吗?”
张鲲生点点头,“在学堂读书,再过三年读县学,然后再读州学,祖父希望我能去太学读书。”
“好!有志气,读完太学,再回来为乡亲们效力,把鲲州变得更好。”
“使君教诲,学生记住了!”
范宁又和热情欢迎他的上万百姓挥手致意,这才登上一辆敞篷马车,在民众的欢呼声中进了县城。
县城变化确实很大,从前最初修建的木屋几乎都消失了,变成了清一色的砖瓦房,这也是鲲州冬季寒冷,砖瓦房御寒保暖的效果要比木屋更好,饱受诟病的下水道系统也完善了,各种生活污水最后和温泉水一起流入大海,马桶也像京城一样实行每天收集集中处理。
“唐县的人口现在有多少了?”范宁问道。
卢挽江躬身道:“启禀使君,唐县人口现在是三千一百二十户,比使君离去时,增加了两千户,不过都在乡村。”
范宁也听余孝年和曹诗说起过,数年前陕西路大旱时,数十万百姓逃向河北和京城,后来朝廷多方安置,其中八千五百户约四万余人迁到耽州和鲲州,但主要还是鲲州,迁来差不多三万人。
所以自己离去时唐县才一千户,现在已经增加到三千一百二十户,涨了三倍。
“都是从陕西路迁来的吗?”
“不仅是陕西路移民,还有愿意留下的士兵,大概有两千人退伍务农,绝大部分都娶了日本少女为妻,光唐县就有新生了六百余户。”
范宁眉头一皱,“那汉县的人口压力岂不是很大?”
“汉县人口是很多,所以鲲州又向朝廷申请建立两座县,一个是魏县,一个是齐县,魏县在汉县北面,齐县在鲲南半岛上。”
卢挽江迟疑一下,低声道:“鲲州采取了范使君当年的办法,先建镇,后修县城,新齐镇和新魏镇早就修建起来了,人口都突破了千户。”
明明变化很大,为什么余孝年说变化不大呢?范宁心念一转,顿时明白了,这些变化主要是在余孝年之后发生,所以他都不知道。
范宁又参观了县城,商业确实比从前繁华了很多,新唐瓦子内各种店铺数十家,酒楼和妓院也增加到十几家,但让范宁感到欣慰的是,各种学校都出现了,包括成人识字学校,私塾、学堂、县学等等。
“这是......”
范宁忽然发现一家杂货店前居然在卖报纸,厚厚一沓,着实让他惊讶,他上前拾起报纸,主要是《小报》和《信报》,竟然还有去年十月的报纸。
卢挽江解释道:“使君知道冬天鲲州无法通航,这是前天新年第一批船队抵达鲲州时送来,其实我们都知道先帝驾崩和新帝登基的消息,是飞鸽传书送来,梁知事就在考虑,鲲州也发行一份周报,这个需要朝廷批准,百姓都很想知道故乡发生的事情,我们也觉得这样才能更加紧密和大宋连在一起。”
范宁点点头道:“这就是我来鲲州的一个主要目的,我要决定很多事情,烦请卢知县立刻派人通知鲲州各地官员,我在新齐镇和鲲州官员碰头。”
.........
范宁下午又去视察了军营,目前鲲州驻军五千人,由于八年前就推行了民团制,使鲲州能在战时迅速武装一万名训练有素的青壮民兵,使总兵力达到一万五千人,战船数百艘,主要是防备日本国对鲲州的偷袭。
次日一早,范宁带着二十几名随从沿着汉唐官道向汉县方向骑马疾奔,不过他不是去汉县,在距离汉县约五十里时,范宁折道向南,沿着另一条新修的官道向新齐镇奔去。
官道还没有最后修好,沿途还可以看见正在修路的日本劳工,目前日本劳工已经是第四批了,在鲲州有两万五千人,主要从事采矿、伐木和筑路三大行业。
鲲州并没有虐待这些劳工,相反,他们来鲲州能吃饱饭,穿上厚实的衣服,三年后能拿着大笔银子回乡置田,一直便是日本民众最抢手最羡慕的职业,由于死亡率极低,也深受各地日本官府的欢迎。
天黑时,范宁一行抵达了新齐镇,新齐镇就是原来鲲族人的老巢所在地,鲲族人的暴动被镇压后,所有鲲族人都被迁徙去了出羽国,鲲南半岛便划给了汉县。
新齐县的位子很好,距离海边只有十里,没有山地,周围都是平原,将树木砍伐后,便出现大片沃野,发源于中央山地的鲲南河一路流经汉县,又从汉县向南,流过鲲州最大的平原,最后就从新齐镇折道向北流入海湾。
鲲族人就是从这条河流上独木舟进入大海,十里外的海湾也是一座天然良港,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新齐镇把建城位置选在这里,也是众望所归的结果。
范宁抵达新齐镇,镇子四周挖了很深的护镇河,范宁一行便从一座木桥进入了这座拥有千户人家的大镇内。
城内房舍密集,商业繁荣,三横三纵六条大街将小镇分割棋盘形,一千余户百姓住在这里,这哪里还是镇,分明就是一座县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