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霸总知青20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徐子凡将村子全面发展起来的同时, 杨婉云已经在不同的报刊社发表了二十几篇文章,然后签了合约, 开始稳定地在一家报刊社做专栏作家, 每周连载中长篇励志故事。这篇故事连载了两个月之后,被一家出版社看中, 已经谈好要出版了。
刊登文章跟出书可是完全不同级别的, 这意味这杨婉云有了一个重大的进步。杨永庆和冯玉英看着女儿、女婿的成就, 简直做梦都要乐醒。现在家里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了!
这天吃饭的时候, 冯玉英就对催上了他们俩, “你们啥时候要孩子啊?现在趁我们两个还年轻, 能帮你们带孩子, 你们也轻松点, 再说凡子家里也该催了吧?结婚快一年了还没孩子算咋回事?”
杨婉云每天去学校给学生上课,回家还要备课、写文章,其实很忙, 想到要怀孕生子, 她就有些迟疑,“凡哥,你家里那边……催了吗?”
徐子凡摇了下头, “不用担心这个, 他们肯定还以为我天天下地干活过苦日子呢,连信都不敢给我写,怕我管他们要钱。”他看向二老,说道, “爸、妈,我在京市的时候听人说过,太早生育对母亲的身体不好,对孩子也不太好。最好是在27岁左右生孩子,这样更容易母子平安。”
“啥?27?那不还得等8年?!”冯玉英吓了一跳,摆摆手说,“你这听谁瞎说的?大家伙儿谁不是18、19就生孩子的?有的早的16就生了,也没看他们咋地,肯定不是真的。”
杨永庆也抬起头露出不赞同的神情。
徐子凡笑说:“不是说早生一定不好,只是晚点生好的几率更大。比如更健康、更聪明、更壮实之类的,反正我们还年轻,不等到27也得等到23以后吧,不着急。到时候咱们家生活更好了,孩子的日子也更舒坦。”
从27降到23,就是从8年降到4年。冯玉英想想觉得还是能等一等,虽然结了婚总不生孩子容易叫人说闲话,但徐子凡那么有本事,说的话还是要听进去。既然早生对闺女和外孙都不好,那还是再等几年。
她想了想,叮嘱道:“人都说一个家有了孩子才稳当,但我看你俩呀感情挺好的,要是决定晚几年要孩子,可不许瞎闹腾啊。咱家日子好过了,那也得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块儿才算好,知道不?”
杨婉云好笑地应道:“妈,你放心吧,我们俩肯定好好过。”
徐子凡也应了一声,“爸、妈,你们就什么都别操心了,我俩肯定好好过日子,好好孝顺你们。”
他也知道他这张脸挺招蜂引蝶的,以前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知青,顶多就是个小白脸,看他的人不少,但真勾搭他的就苏晴一个。可现在他身材练得健壮了,很有男人味,又办厂、办学校什么的成了十里八乡最有本事的人,可不就吸引了很多小姑娘?
杨婉云去京市的时候就有小姑娘跟他偶遇,他都当没看见,遇上谁都目不斜视。现在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了,有大胆的姑娘常常看他,颇有点追求爱情自由的意思。所有人都知道当初他跟杨婉云结婚是因为落水,自然就有打着爱情自由的旗号想“拯救”他的女人,不过都被他干脆冷漠地拒绝了,没让人闹到杨婉云面前。
冯玉英估计就是知道一点情况有点担心,才想催着他们生孩子。不过他在岳父、岳母面前一向信誉良好,说过的话从来没食言过,有他的承诺,他们就放心了,把生孩子的事推迟了好几年。
几年时间,足够让这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住过牛棚的那位开国将领平反了,他是元帅级的,回京市后职位极高。杨家作为一直照顾他、救过他小孙子性命的恩人,自然被他特殊照顾。他知道徐子凡不想从政,所以就给了他一条军队的线,他们食品厂从此就可以给各个军队运送食品。离得近的运送猪肉、鸡鸭鱼等等都可以。
这条线直接让食品厂的收益翻了五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徐子凡更是趁机申请公社拨了一大笔款项,将食品厂扩张了一倍。这一次,他们村里的村民有一半成了厂里的正式工,另一半也成了养猪场、养鸡场和鱼塘的正式工。而且每个等级的工资涨了5块钱,除了老弱病残,所有人最低都能拿到30元一个月。
员工宿舍也住满了,刚开始多是村里人的亲戚朋友过来,后来又多了附近生产大队的人,再后来县里无所事事的人也有来的了。当然他们都是从临时工做起,表现出色才能转正,还真让徐子凡挑出不少人才,把领导班子凑齐了。
因为村里人越来越多,徐子凡就把那位国医圣手安排到卫生所去了,让他干他的老本行。这位老人因此过得舒坦了不少,还能继续给人看病,慢慢竟对这个村子生出了感情来,后来给他平反还他财产,他都不愿意回京市去,就这么留在了村里。
再之后,农村改革就开始了。这几年因为徐子凡发展食品厂,让他们公社成绩非常亮眼,粮食方面就没有再多交。徐子凡也拐着弯劝了刘社长,不要为一时攀比虚报数目,纸包不住火,当社员们吃不饱闹意见的时候,这种压榨百姓虚报产量的行为一定会被发现,那结果绝对是惨烈的。
刘社长是聪明人,左思右想之后,便大力扶持几家工厂,坚守住了交粮底线。虽然被其他公社的社长嘲讽过几次,但这回严查之下,他就成了少有的诚实之人,在许多虚报高产量的社长中十分显眼。
正好上头提出包产到户的政策,要先选几个地点实施,当做实验。徐子凡就给刘社长分析利弊,劝说他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让他们公社成为最先一批实施包产到户的地点。
他们这里是平原,又是黑土地,其实比实际产量的话,肯定是能排前面的。而包产到户,自己干自己的,农民自然能更有劲头。虽然徐子凡他们村里有了工人的岗位,但有些人他确实是在种地这方面特别出色,就适合种地。
徐子凡他们村里的土地按人头分了之后,就让不想种地的人把自家的地外包给擅长种地的人。家里没有壮丁的比如吴家,耕种时还可以雇人来种。他们村发展壮大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变得格外团结,且渐渐成为了徐子凡的一言堂。他虽然不做官,但在这东方红生产大队,绝对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他们村分地是不分男女老少,直接按人头分的,苏晴也分到了一块地。她当然不想种,直接把地包给别人了,吴大娘看她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特别能花钱,气得够呛。怀疑她去黑市卖东西又没证据,而且真叫她被人抓住还连累他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盯着她。
而苏晴等了两年还没等来随军的消息,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在处理完土地的事之后,她就开了探亲的介绍信,跑去部队找吴志刚了。吴志刚这两年根本没回来,苏晴要去探亲谁也不能拦,顺利地去了部队。
家属去部队可以住一个月,她到了部队后,吴志刚对她不热情也不冷漠。就像普普通通的夫妻,没多少交流,一起过日子而已。然后苏晴就知道吴志刚已经有了自己的单独住处,可以让家属过来了。这次她没闹,她一直知道要想以后过得好,必须跟吴志刚关系更亲近点,当然就开始做贤妻了。
而吴志刚所在的部队离城市不远,她逛了几次,发现这边有好多东西是家里那边没有的,价钱上也不是很贵。所以她提都没提随军,只说以后会经常来看吴志刚,但不会过多打扰他。实际上她在回家的时候,就买了两大包东西,藏藏掖掖、小心翼翼地带回了家中,在黑市卖了一千块钱!
看似钱不少,但路上真的十分紧张,而且特别累。苏晴干了一次有点吃不了这个苦,决定半年跑一回就差不多了,她就开始了每半年探亲一次,一次回来挣个一千多块的日子。平日里她也不会每天做头花、衣服去黑市卖了,有了几千块存款,她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轻松了很多。
她依然一个人住在旧房子里生活,慢慢的,她觉得这样还挺好。不用伺候婆婆、不用照顾小姑子、不用给男人洗衣做饭,家里就她一个人,手里有钱、有粮,过得不知道多舒服。想到未来几年,百姓彻底自由之后,她还可以想去哪去哪,她就体会到了重生的好处,高兴起来。这一高兴,她也不盯着别人了,毕竟在她眼里,村里这些人在改革过程中指不定都得落魄。
她不再盯着其他人了,其实村里也没人盯着她。当初她那些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现在有人提起她也只觉得是个没什么存在感、不愿意干活的军嫂。大家都还记得她性子不好,所以也没什么人跟她来往,都忙着提升自己拿到更高一级的工资呢。
又过了两年,一些改革的成功让上面有了大动作,直接解散了公社!好多弄虚作假的社长被问责,好多有职务在身的小官没有编制,不算是官。而他们公社由于各方面非常出众,刘社长被提拔为市长,他们这里的一切几乎都没受到影响。
在徐子凡将村子全面发展起来的同时, 杨婉云已经在不同的报刊社发表了二十几篇文章,然后签了合约, 开始稳定地在一家报刊社做专栏作家, 每周连载中长篇励志故事。这篇故事连载了两个月之后,被一家出版社看中, 已经谈好要出版了。
刊登文章跟出书可是完全不同级别的, 这意味这杨婉云有了一个重大的进步。杨永庆和冯玉英看着女儿、女婿的成就, 简直做梦都要乐醒。现在家里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了!
这天吃饭的时候, 冯玉英就对催上了他们俩, “你们啥时候要孩子啊?现在趁我们两个还年轻, 能帮你们带孩子, 你们也轻松点, 再说凡子家里也该催了吧?结婚快一年了还没孩子算咋回事?”
杨婉云每天去学校给学生上课,回家还要备课、写文章,其实很忙, 想到要怀孕生子, 她就有些迟疑,“凡哥,你家里那边……催了吗?”
徐子凡摇了下头, “不用担心这个, 他们肯定还以为我天天下地干活过苦日子呢,连信都不敢给我写,怕我管他们要钱。”他看向二老,说道, “爸、妈,我在京市的时候听人说过,太早生育对母亲的身体不好,对孩子也不太好。最好是在27岁左右生孩子,这样更容易母子平安。”
“啥?27?那不还得等8年?!”冯玉英吓了一跳,摆摆手说,“你这听谁瞎说的?大家伙儿谁不是18、19就生孩子的?有的早的16就生了,也没看他们咋地,肯定不是真的。”
杨永庆也抬起头露出不赞同的神情。
徐子凡笑说:“不是说早生一定不好,只是晚点生好的几率更大。比如更健康、更聪明、更壮实之类的,反正我们还年轻,不等到27也得等到23以后吧,不着急。到时候咱们家生活更好了,孩子的日子也更舒坦。”
从27降到23,就是从8年降到4年。冯玉英想想觉得还是能等一等,虽然结了婚总不生孩子容易叫人说闲话,但徐子凡那么有本事,说的话还是要听进去。既然早生对闺女和外孙都不好,那还是再等几年。
她想了想,叮嘱道:“人都说一个家有了孩子才稳当,但我看你俩呀感情挺好的,要是决定晚几年要孩子,可不许瞎闹腾啊。咱家日子好过了,那也得一家人开开心心在一块儿才算好,知道不?”
杨婉云好笑地应道:“妈,你放心吧,我们俩肯定好好过。”
徐子凡也应了一声,“爸、妈,你们就什么都别操心了,我俩肯定好好过日子,好好孝顺你们。”
他也知道他这张脸挺招蜂引蝶的,以前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知青,顶多就是个小白脸,看他的人不少,但真勾搭他的就苏晴一个。可现在他身材练得健壮了,很有男人味,又办厂、办学校什么的成了十里八乡最有本事的人,可不就吸引了很多小姑娘?
杨婉云去京市的时候就有小姑娘跟他偶遇,他都当没看见,遇上谁都目不斜视。现在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了,有大胆的姑娘常常看他,颇有点追求爱情自由的意思。所有人都知道当初他跟杨婉云结婚是因为落水,自然就有打着爱情自由的旗号想“拯救”他的女人,不过都被他干脆冷漠地拒绝了,没让人闹到杨婉云面前。
冯玉英估计就是知道一点情况有点担心,才想催着他们生孩子。不过他在岳父、岳母面前一向信誉良好,说过的话从来没食言过,有他的承诺,他们就放心了,把生孩子的事推迟了好几年。
几年时间,足够让这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住过牛棚的那位开国将领平反了,他是元帅级的,回京市后职位极高。杨家作为一直照顾他、救过他小孙子性命的恩人,自然被他特殊照顾。他知道徐子凡不想从政,所以就给了他一条军队的线,他们食品厂从此就可以给各个军队运送食品。离得近的运送猪肉、鸡鸭鱼等等都可以。
这条线直接让食品厂的收益翻了五倍,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徐子凡更是趁机申请公社拨了一大笔款项,将食品厂扩张了一倍。这一次,他们村里的村民有一半成了厂里的正式工,另一半也成了养猪场、养鸡场和鱼塘的正式工。而且每个等级的工资涨了5块钱,除了老弱病残,所有人最低都能拿到30元一个月。
员工宿舍也住满了,刚开始多是村里人的亲戚朋友过来,后来又多了附近生产大队的人,再后来县里无所事事的人也有来的了。当然他们都是从临时工做起,表现出色才能转正,还真让徐子凡挑出不少人才,把领导班子凑齐了。
因为村里人越来越多,徐子凡就把那位国医圣手安排到卫生所去了,让他干他的老本行。这位老人因此过得舒坦了不少,还能继续给人看病,慢慢竟对这个村子生出了感情来,后来给他平反还他财产,他都不愿意回京市去,就这么留在了村里。
再之后,农村改革就开始了。这几年因为徐子凡发展食品厂,让他们公社成绩非常亮眼,粮食方面就没有再多交。徐子凡也拐着弯劝了刘社长,不要为一时攀比虚报数目,纸包不住火,当社员们吃不饱闹意见的时候,这种压榨百姓虚报产量的行为一定会被发现,那结果绝对是惨烈的。
刘社长是聪明人,左思右想之后,便大力扶持几家工厂,坚守住了交粮底线。虽然被其他公社的社长嘲讽过几次,但这回严查之下,他就成了少有的诚实之人,在许多虚报高产量的社长中十分显眼。
正好上头提出包产到户的政策,要先选几个地点实施,当做实验。徐子凡就给刘社长分析利弊,劝说他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让他们公社成为最先一批实施包产到户的地点。
他们这里是平原,又是黑土地,其实比实际产量的话,肯定是能排前面的。而包产到户,自己干自己的,农民自然能更有劲头。虽然徐子凡他们村里有了工人的岗位,但有些人他确实是在种地这方面特别出色,就适合种地。
徐子凡他们村里的土地按人头分了之后,就让不想种地的人把自家的地外包给擅长种地的人。家里没有壮丁的比如吴家,耕种时还可以雇人来种。他们村发展壮大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变得格外团结,且渐渐成为了徐子凡的一言堂。他虽然不做官,但在这东方红生产大队,绝对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他们村分地是不分男女老少,直接按人头分的,苏晴也分到了一块地。她当然不想种,直接把地包给别人了,吴大娘看她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特别能花钱,气得够呛。怀疑她去黑市卖东西又没证据,而且真叫她被人抓住还连累他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盯着她。
而苏晴等了两年还没等来随军的消息,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在处理完土地的事之后,她就开了探亲的介绍信,跑去部队找吴志刚了。吴志刚这两年根本没回来,苏晴要去探亲谁也不能拦,顺利地去了部队。
家属去部队可以住一个月,她到了部队后,吴志刚对她不热情也不冷漠。就像普普通通的夫妻,没多少交流,一起过日子而已。然后苏晴就知道吴志刚已经有了自己的单独住处,可以让家属过来了。这次她没闹,她一直知道要想以后过得好,必须跟吴志刚关系更亲近点,当然就开始做贤妻了。
而吴志刚所在的部队离城市不远,她逛了几次,发现这边有好多东西是家里那边没有的,价钱上也不是很贵。所以她提都没提随军,只说以后会经常来看吴志刚,但不会过多打扰他。实际上她在回家的时候,就买了两大包东西,藏藏掖掖、小心翼翼地带回了家中,在黑市卖了一千块钱!
看似钱不少,但路上真的十分紧张,而且特别累。苏晴干了一次有点吃不了这个苦,决定半年跑一回就差不多了,她就开始了每半年探亲一次,一次回来挣个一千多块的日子。平日里她也不会每天做头花、衣服去黑市卖了,有了几千块存款,她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轻松了很多。
她依然一个人住在旧房子里生活,慢慢的,她觉得这样还挺好。不用伺候婆婆、不用照顾小姑子、不用给男人洗衣做饭,家里就她一个人,手里有钱、有粮,过得不知道多舒服。想到未来几年,百姓彻底自由之后,她还可以想去哪去哪,她就体会到了重生的好处,高兴起来。这一高兴,她也不盯着别人了,毕竟在她眼里,村里这些人在改革过程中指不定都得落魄。
她不再盯着其他人了,其实村里也没人盯着她。当初她那些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现在有人提起她也只觉得是个没什么存在感、不愿意干活的军嫂。大家都还记得她性子不好,所以也没什么人跟她来往,都忙着提升自己拿到更高一级的工资呢。
又过了两年,一些改革的成功让上面有了大动作,直接解散了公社!好多弄虚作假的社长被问责,好多有职务在身的小官没有编制,不算是官。而他们公社由于各方面非常出众,刘社长被提拔为市长,他们这里的一切几乎都没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