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景寨蓬安小峨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香约天下,景秀古今。
风景,比想象的秀美;人文,比记载的厚重———位于蓬安县城东南部20余公里的石孔乡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石孔乡第一奇在于整个完全建制的乡镇居然都修筑与隐藏在青翠碧绿的高山顶上,山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人们悠闲而自在、安详而宁静地生活着,俨然世外桃源,神仙人家。石孔乡第二奇在于这里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山里古墓葬密布,众多古墓雕刻精美,气势恢弘,俨然绝佳风水宝地。石孔乡第三奇在于这里出产一种名为石孔贡米的朝廷贡品,也惟有该乡一个名叫玉皇村不多的稻田才能出产,因此极为珍稀。石孔乡第四奇更在于这里古寨分布广泛,其中尤以距离乡镇所在地四五公里之外的香景寨最为有名,因其风景优美人文神奇,香景寨也被人们誉为“蓬安小峨眉”
其实早在20多年前的1989年,我就已经知道蓬安有个名叫石孔乡的地方了。当年在蓬安师范学校一起读书的同学中,班上有一位名叫翟晓云的同学就是石孔乡人,很优秀,演讲才能非常出众,那时他常常代表全校师范生参加全省的中师生演讲比赛,20多年前,便从他的摆谈中大略得知当地有一种很出名的特产——石孔贡米,是清朝时进贡朝廷的贡品,原名“油香米”又名“黄金米”浸白色,产于该乡玉皇村,也只有该村出产此米。这种米煮出来的饭吃起来糯而不腻,清香可口,似硬确软,似糯不粘,外香入鼻,内香入腹,味道可口,为款待贵客珍膳。据蓬安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蓬州知州戴伦用以款待皇亲,食后倍受赞赏,走时精碾300斤进贡朝廷,雍正皇帝吃用油香米做的饭后,倍加赞赏。从此,石孔油香米,得了贡米盛名。1999年参加南充市食品博览会被评为名优食品金奖。
一个能够出产朝廷贡米并能得到清朝雍正皇帝倍加赞赏的地方,自然应该是有其与众不同之处的。很多年来,我也一直想去石孔乡一探究竟,想去看看这个出产朝廷贡米的地方究竟有些什么神奇之处。
从蓬安县城出发,往营山方向前行,车过原先的白杨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唐青山的家乡,现已并入相如镇),一进入石孔乡地界,就给人耳目一新的不同感觉,只见沿途的青山绵延起伏,气势磅礴,碧绿的稻田一望无际,玉带似的公路在山间盘旋往复,路旁绿树葱茏,翠竹婆娑,潺潺的小溪水静静地流淌山谷之间,偶而可见三五成群的鸭鹅悠闲自在地嬉戏于水上,好一派世外桃源一般的诗画田园风光。
车到石孔乡,在石孔乡党委书记唐永胜,乡长魏国荣、蓬安县广电局副局长翟晓云等人的陪同下,我们一行欣然前去探访距离石孔乡乡镇所在地四五公里外的香景寨。
远望香景寨,只见山势峥嵘崔嵬,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苍茫的天地之上。细细打量,香景寨整个状貌又恰似一块翠色欲流风光旖旎的绿色画屏一样,装饰在蔚蓝辽阔的天际,耕者与樵夫,仿佛呼之欲出。环顾四野,有乡村公路可以直通山寨之下,乡村公路两旁均是碧绿的稻田,时值六月初夏,绿色的稻浪,凝碧而厚重,轻轻地随风起伏,让人仿佛可以嗅到那淡淡的稻花香一般。三三两两的人家,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碧绿的稻浪之上,农家池塘里亭亭的莲菏也随风而舞,宛如舞女的裙,婀娜多姿极了。大多人家的房屋都背靠青山,修建在田野之旁,房前屋后,竹树环抱,鸡犬相闻,俨然童话中的宫殿一般。
山路崎岖,峰回路转。一行人往山里进发,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两旁的绿树遮天蔽日,高大的银杏,挺拔的翠柏,笔直的春桠,枝繁叶茂的桉树,葱茏的竹林,还有众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蓊蓊郁郁,山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偶尔路旁枝头惊起三两只颜色斑斓的雀鸟,唱出婉转的鸣声,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瓠线,倏地一下飞入辽远的苍穹。人在山间行走,仿佛走进了一道天然绿色画廊。望上仰望,前路漫漫;回首而望,长路又在身后。望峰息心,窥谷忘返,一种宁静的感觉顿时如水一般溢满整个身心。
穿过一片又一片竹树环抱的山间林子,终于抵达香景寨山门之下了。山寨之前的悬崖峭壁十分奇特,那突兀而出的山崖高约20余米,宽约10余米,崖石之上几乎草木不生,裸露,呈白色,与周围葱茏的绿树形成鲜明的反差,那高高矗立的山崖,俨然传说中威严的四大天王之一中的一位神灵一般,正襟危坐于古寨正前,守卫着这一方钟灵毓秀的灵山秀水。走近山崖之下,往上仰望,山崖顶端突兀而出的巨石竟然酷似蹲倨山顶的老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当地人告诉我们,香景寨的这个正面山崖因为状貌酷似风水宝地中的朱雀,因此长久以来人们管称其为朱雀岭,岭右是蓬安县地界,左边则为营山县境域,一岭分两县,鸡鸣数地闻,此为香景寨之一奇也。
沿着山崖下的鸡肠小道继续前行,一片美丽的树林子映入眼帘。树下芳草凄凄,林间鸟语花香,在闷热的初夏,让人顿感一种巨大的凉爽和惬意扑面而来。爬完山崖旁依山而筑的数十道参差不齐的山间石阶,便到了香景寨的东寨门,寨门全由巨大的条石因势就形依崖码砌而成,寨门洞呈拱券形,高宽各约两米有余,当地人说,古寨这样的寨门共有四道,都有数百年时光了,大多至今保存完好,坚固如昔,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穿过东寨门走向山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山顶别有洞天,土地平旷,良田分布,阡陌交通,竹树茂盛,果木成林,环境清幽宁静,鸟语花香,俨然世外桃源!山上的百年梨树,枣子树,松树,仙人掌,名贵银杏树随处可见,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果树都是解放前的一个名叫喻茂群的大军阀买下山寨后派遣手下人种植的,历经近百年风雨沧桑,这些古老果树至今依旧年年挂果,收成颇丰。百年果树,漫山遍野,成为一道不可复制的美丽风景,此为香景寨之二奇也。
鱼鳞似的青瓦片,竹篾墙,穿斗木结构,山里的人家的房屋古朴淳厚,星星点点随意地散落在竹树掩映的山间,有一户人家门前的仙人掌居然长至四五米之高,秀颀挺拔,高过了当地人家的屋檐,绿色的仙人掌,层层叠叠,累累地压弯枝头,黄白相间的花朵星星点点绽放其间,煞是奇特!
人在古寨山顶行走,俨然在云间穿行一般。古寨山顶平旷,先前毁弃的古寺的断墙残垣依然清晰可辨,斑斑驳驳断砖残瓦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荒芜的草间,当地人告诉我们,香景寨上的古寺名叫香积寺,解放前香火十分鼎盛,寺里高僧大德云集,和尚最多的时候多到什么程度呢?当地人称,那时香积寺里如果需要到20多公里地之外的蓬安县城里去买一包盐巴回来的话,只需要寺里的和尚沿途站成一排,然后就可以直接从县城将盐巴用手互相抛接接力传回山上的寺里。当然,这只是传闻,并未亲见,自然难免有夸张的成分蕴涵其中,但从传说的影子中,我们依然不难想象出当年香积寺香火的鼎盛。古寨的西边有一练功场,长20余米,宽10余米,一个整块山石天然而成的石头坝子,相传是当年香积寺里的高僧们练习功夫的地方。伫立练功场上,虽然历尽岁月风雨沧桑,但至今在石头坝子青石上依旧清晰可见当年高僧大德们打禅练坐或者修炼武功而留下的足印痕迹。离开练功场,到古寨的后山,则是当年寺里的和尚圆寂后的安息之所,上上下下数层石砌的坟墓整齐划一,大致数数,墓室紧密相间,不下数百间,一一湮没于凄凄芳草之间,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往昔辉煌与神奇。此为香景寨之三奇也。
俨然峨眉山金顶云海、日出、佛光一样神奇,香景寨的观音崖一样是个不得不去的圣地。八百多米海拔高的半山腰悬崖峭壁上供奉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去观音崖拜观音几乎无路可走,半山悬崖峭壁上,只有一条尺余宽的鸡肠小径蜿蜒曲折可恭通行,最狭窄的地方,小径的宽度居然只有巴掌般大小。费尽周折,终于到了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半山腰悬崖之上,只见悬崖峭壁上凌空雕琢有一长宽各二尺余的石龛,石龛壁上几乎涂满大红油彩,慈祥端庄的观世音菩萨端坐石龛洁净的莲台之上,左右各立一童子,石龛下用柏木搭建有摆放供品的拜台,观世音菩萨的头顶挂满了善男信女前来还愿时敬献的大红红布。观世音菩萨像旁的悬崖石壁上有一方石刻,长宽各尺余,刻有雕刻观世音像之人唐姓、李姓等数人的姓名,落款时间是清朝嘉庆二十三年五月十三等等字样。由此推算,观音崖上供奉的观世音菩萨神像距今亦有近两百年历史了。相传,此观世音菩萨相当灵验,有求必应,正因为如此,即使观音崖山高路窄,但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但凡观世音菩萨的生日之际,前往观音崖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善男信女依旧络绎不绝,即使冒着掉下八百余米悬崖丧命的危险,也在所不惜。据当地人介绍,香景寨当地6队有个叫周福元的人,因曾经毁过观世音菩萨,后来竟然发疯死了!此为香景寨之四奇也。
时间不早,天色已晚。大家从西寨门匆匆下山返回山下。上山不易,下山其实亦难。大家在蜿蜒曲折的山林间穿行,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下到山下的乡村公路之上,沿着公路行走,随时可见田野里成群地白鹭上下飞舞,走了不下一个小时,其实依旧还是环绕着香景寨大山在转,给人的感觉很像是在蒙古大草原转敖包一般。一切只因为,山太高,路太远。
蓦然回首远望来时之路,突然又发现香景寨上有一座与主峰天然分割开来的山峰,两峰之间天然断裂开来,俨然天堑,此如金鸡独立之山峰被当地人称为猫儿墩,据说当年香景寨上的大德高僧常于猫儿墩上练功,在相距数米之遥天堑一般的两峰之间从容地腾越跳跃,飞檐走壁,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箭步如飞!
风景,比想象的秀美;人文,比记载的厚重———位于蓬安县城东南部20余公里的石孔乡确实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2011年6月19日3779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香约天下,景秀古今。
风景,比想象的秀美;人文,比记载的厚重———位于蓬安县城东南部20余公里的石孔乡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石孔乡第一奇在于整个完全建制的乡镇居然都修筑与隐藏在青翠碧绿的高山顶上,山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人们悠闲而自在、安详而宁静地生活着,俨然世外桃源,神仙人家。石孔乡第二奇在于这里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山里古墓葬密布,众多古墓雕刻精美,气势恢弘,俨然绝佳风水宝地。石孔乡第三奇在于这里出产一种名为石孔贡米的朝廷贡品,也惟有该乡一个名叫玉皇村不多的稻田才能出产,因此极为珍稀。石孔乡第四奇更在于这里古寨分布广泛,其中尤以距离乡镇所在地四五公里之外的香景寨最为有名,因其风景优美人文神奇,香景寨也被人们誉为“蓬安小峨眉”
其实早在20多年前的1989年,我就已经知道蓬安有个名叫石孔乡的地方了。当年在蓬安师范学校一起读书的同学中,班上有一位名叫翟晓云的同学就是石孔乡人,很优秀,演讲才能非常出众,那时他常常代表全校师范生参加全省的中师生演讲比赛,20多年前,便从他的摆谈中大略得知当地有一种很出名的特产——石孔贡米,是清朝时进贡朝廷的贡品,原名“油香米”又名“黄金米”浸白色,产于该乡玉皇村,也只有该村出产此米。这种米煮出来的饭吃起来糯而不腻,清香可口,似硬确软,似糯不粘,外香入鼻,内香入腹,味道可口,为款待贵客珍膳。据蓬安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蓬州知州戴伦用以款待皇亲,食后倍受赞赏,走时精碾300斤进贡朝廷,雍正皇帝吃用油香米做的饭后,倍加赞赏。从此,石孔油香米,得了贡米盛名。1999年参加南充市食品博览会被评为名优食品金奖。
一个能够出产朝廷贡米并能得到清朝雍正皇帝倍加赞赏的地方,自然应该是有其与众不同之处的。很多年来,我也一直想去石孔乡一探究竟,想去看看这个出产朝廷贡米的地方究竟有些什么神奇之处。
从蓬安县城出发,往营山方向前行,车过原先的白杨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唐青山的家乡,现已并入相如镇),一进入石孔乡地界,就给人耳目一新的不同感觉,只见沿途的青山绵延起伏,气势磅礴,碧绿的稻田一望无际,玉带似的公路在山间盘旋往复,路旁绿树葱茏,翠竹婆娑,潺潺的小溪水静静地流淌山谷之间,偶而可见三五成群的鸭鹅悠闲自在地嬉戏于水上,好一派世外桃源一般的诗画田园风光。
车到石孔乡,在石孔乡党委书记唐永胜,乡长魏国荣、蓬安县广电局副局长翟晓云等人的陪同下,我们一行欣然前去探访距离石孔乡乡镇所在地四五公里外的香景寨。
远望香景寨,只见山势峥嵘崔嵬,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苍茫的天地之上。细细打量,香景寨整个状貌又恰似一块翠色欲流风光旖旎的绿色画屏一样,装饰在蔚蓝辽阔的天际,耕者与樵夫,仿佛呼之欲出。环顾四野,有乡村公路可以直通山寨之下,乡村公路两旁均是碧绿的稻田,时值六月初夏,绿色的稻浪,凝碧而厚重,轻轻地随风起伏,让人仿佛可以嗅到那淡淡的稻花香一般。三三两两的人家,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碧绿的稻浪之上,农家池塘里亭亭的莲菏也随风而舞,宛如舞女的裙,婀娜多姿极了。大多人家的房屋都背靠青山,修建在田野之旁,房前屋后,竹树环抱,鸡犬相闻,俨然童话中的宫殿一般。
山路崎岖,峰回路转。一行人往山里进发,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两旁的绿树遮天蔽日,高大的银杏,挺拔的翠柏,笔直的春桠,枝繁叶茂的桉树,葱茏的竹林,还有众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蓊蓊郁郁,山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偶尔路旁枝头惊起三两只颜色斑斓的雀鸟,唱出婉转的鸣声,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瓠线,倏地一下飞入辽远的苍穹。人在山间行走,仿佛走进了一道天然绿色画廊。望上仰望,前路漫漫;回首而望,长路又在身后。望峰息心,窥谷忘返,一种宁静的感觉顿时如水一般溢满整个身心。
穿过一片又一片竹树环抱的山间林子,终于抵达香景寨山门之下了。山寨之前的悬崖峭壁十分奇特,那突兀而出的山崖高约20余米,宽约10余米,崖石之上几乎草木不生,裸露,呈白色,与周围葱茏的绿树形成鲜明的反差,那高高矗立的山崖,俨然传说中威严的四大天王之一中的一位神灵一般,正襟危坐于古寨正前,守卫着这一方钟灵毓秀的灵山秀水。走近山崖之下,往上仰望,山崖顶端突兀而出的巨石竟然酷似蹲倨山顶的老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当地人告诉我们,香景寨的这个正面山崖因为状貌酷似风水宝地中的朱雀,因此长久以来人们管称其为朱雀岭,岭右是蓬安县地界,左边则为营山县境域,一岭分两县,鸡鸣数地闻,此为香景寨之一奇也。
沿着山崖下的鸡肠小道继续前行,一片美丽的树林子映入眼帘。树下芳草凄凄,林间鸟语花香,在闷热的初夏,让人顿感一种巨大的凉爽和惬意扑面而来。爬完山崖旁依山而筑的数十道参差不齐的山间石阶,便到了香景寨的东寨门,寨门全由巨大的条石因势就形依崖码砌而成,寨门洞呈拱券形,高宽各约两米有余,当地人说,古寨这样的寨门共有四道,都有数百年时光了,大多至今保存完好,坚固如昔,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穿过东寨门走向山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山顶别有洞天,土地平旷,良田分布,阡陌交通,竹树茂盛,果木成林,环境清幽宁静,鸟语花香,俨然世外桃源!山上的百年梨树,枣子树,松树,仙人掌,名贵银杏树随处可见,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果树都是解放前的一个名叫喻茂群的大军阀买下山寨后派遣手下人种植的,历经近百年风雨沧桑,这些古老果树至今依旧年年挂果,收成颇丰。百年果树,漫山遍野,成为一道不可复制的美丽风景,此为香景寨之二奇也。
鱼鳞似的青瓦片,竹篾墙,穿斗木结构,山里的人家的房屋古朴淳厚,星星点点随意地散落在竹树掩映的山间,有一户人家门前的仙人掌居然长至四五米之高,秀颀挺拔,高过了当地人家的屋檐,绿色的仙人掌,层层叠叠,累累地压弯枝头,黄白相间的花朵星星点点绽放其间,煞是奇特!
人在古寨山顶行走,俨然在云间穿行一般。古寨山顶平旷,先前毁弃的古寺的断墙残垣依然清晰可辨,斑斑驳驳断砖残瓦三三两两地散落在荒芜的草间,当地人告诉我们,香景寨上的古寺名叫香积寺,解放前香火十分鼎盛,寺里高僧大德云集,和尚最多的时候多到什么程度呢?当地人称,那时香积寺里如果需要到20多公里地之外的蓬安县城里去买一包盐巴回来的话,只需要寺里的和尚沿途站成一排,然后就可以直接从县城将盐巴用手互相抛接接力传回山上的寺里。当然,这只是传闻,并未亲见,自然难免有夸张的成分蕴涵其中,但从传说的影子中,我们依然不难想象出当年香积寺香火的鼎盛。古寨的西边有一练功场,长20余米,宽10余米,一个整块山石天然而成的石头坝子,相传是当年香积寺里的高僧们练习功夫的地方。伫立练功场上,虽然历尽岁月风雨沧桑,但至今在石头坝子青石上依旧清晰可见当年高僧大德们打禅练坐或者修炼武功而留下的足印痕迹。离开练功场,到古寨的后山,则是当年寺里的和尚圆寂后的安息之所,上上下下数层石砌的坟墓整齐划一,大致数数,墓室紧密相间,不下数百间,一一湮没于凄凄芳草之间,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往昔辉煌与神奇。此为香景寨之三奇也。
俨然峨眉山金顶云海、日出、佛光一样神奇,香景寨的观音崖一样是个不得不去的圣地。八百多米海拔高的半山腰悬崖峭壁上供奉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去观音崖拜观音几乎无路可走,半山悬崖峭壁上,只有一条尺余宽的鸡肠小径蜿蜒曲折可恭通行,最狭窄的地方,小径的宽度居然只有巴掌般大小。费尽周折,终于到了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半山腰悬崖之上,只见悬崖峭壁上凌空雕琢有一长宽各二尺余的石龛,石龛壁上几乎涂满大红油彩,慈祥端庄的观世音菩萨端坐石龛洁净的莲台之上,左右各立一童子,石龛下用柏木搭建有摆放供品的拜台,观世音菩萨的头顶挂满了善男信女前来还愿时敬献的大红红布。观世音菩萨像旁的悬崖石壁上有一方石刻,长宽各尺余,刻有雕刻观世音像之人唐姓、李姓等数人的姓名,落款时间是清朝嘉庆二十三年五月十三等等字样。由此推算,观音崖上供奉的观世音菩萨神像距今亦有近两百年历史了。相传,此观世音菩萨相当灵验,有求必应,正因为如此,即使观音崖山高路窄,但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但凡观世音菩萨的生日之际,前往观音崖朝拜观世音菩萨的善男信女依旧络绎不绝,即使冒着掉下八百余米悬崖丧命的危险,也在所不惜。据当地人介绍,香景寨当地6队有个叫周福元的人,因曾经毁过观世音菩萨,后来竟然发疯死了!此为香景寨之四奇也。
时间不早,天色已晚。大家从西寨门匆匆下山返回山下。上山不易,下山其实亦难。大家在蜿蜒曲折的山林间穿行,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下到山下的乡村公路之上,沿着公路行走,随时可见田野里成群地白鹭上下飞舞,走了不下一个小时,其实依旧还是环绕着香景寨大山在转,给人的感觉很像是在蒙古大草原转敖包一般。一切只因为,山太高,路太远。
蓦然回首远望来时之路,突然又发现香景寨上有一座与主峰天然分割开来的山峰,两峰之间天然断裂开来,俨然天堑,此如金鸡独立之山峰被当地人称为猫儿墩,据说当年香景寨上的大德高僧常于猫儿墩上练功,在相距数米之遥天堑一般的两峰之间从容地腾越跳跃,飞檐走壁,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箭步如飞!
风景,比想象的秀美;人文,比记载的厚重———位于蓬安县城东南部20余公里的石孔乡确实是个很神奇的地方。
2011年6月19日3779字记于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嘉陵第一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