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游记四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初二日 晨餐后,与静闻、顾仆裹蔬粮,携卧具,东出浮桥门。渡浮桥,又东渡花桥,从桥东即北转循山。花桥东涯有小石突临桥端,修溪缀村,东往殊逗人心目。山峙花桥东北,其嵯峨之势,反不若东南夹道之峰,而七星岩即峙焉,其去浮桥共里余耳。岩西向,其下有寿佛寺,即从寺左登山。先有亭翼然迎客,名曰摘星,则曹能始所构而书之。其上有崖横骞,仅可置足,然俯瞰城堞西山,则甚畅也。其左即为佛庐,当岩之口,入其内不知其为岩也。询寺僧岩所何在,僧推后扉导余入。历级而上约三丈,洞口为庐掩黑暗,忽转而西北,豁然中开,上穹下平,中多列笋悬柱,〔爽朗通漏〕,此上洞也,是为七星岩。从其右历级下,又入下洞,是为栖霞洞。其洞宏朗雄拓,门亦西北向,仰眺崇赫。洞顶横裂一隙,有〔石〕鲤鱼从隙悬跃下向,首尾鳞腮,使琢石为之,不能酷肖乃尔。其旁盘结蟠盖,五色灿烂。西北层台高叠,缘级而上,是为老君台。由台北向,洞若两界,西行高〔台〕之上,东循深壑之中。由台上行,入一门,直北至黑暗处,上穹无际,下陷成潭,澒hong洞tong弥漫无际峭裂,忽变夷为险。时余先觅导者,燃松明于洞底以入洞,不由台上,故不及从,而不知其处之亦不可明也。乃下台,仍至洞底。导者携灯前趋,循台东壑中行,始见台〔壁〕攒裂绣错,备诸灵幻,更记身之自上来也。直北入一天门,石楹垂立,仅度单人。既入,则复穹然高远,其左有石栏横列,下陷深黑,杳不见〔底〕,是为獭子潭。导者言其渊深通海,未必然也。盖即老君台北向下坠处,至此则高深易位,丛辟交关,又成一境矣。其内又连进两天门,路渐转而东北,内有“花瓶插竹”、“撤网”、“弈棋”、“八仙”、“馒头”诸石,两旁善财童子,中有观音诸像。导者行急,强留谛视,顾此失彼。然余所欲观者,不在此也。又逾崖而上,其右有潭,渊黑一如獭子潭,而宏广更过之,〔是名龙江,〕其盖与獭子相通焉。又北行东转,过红毡、白毡,委裘垂毯,纹缕若织。又东过凤凰戏水,始穿一门,阴风飕飗微风吹动的样子,卷灯冽肌,盖风自洞外入,至此则逼聚而势愈大也。叠彩风洞亦热。然叠彩昔无风洞之名,而今人称之;此中昔有风洞,今无知者。出此,忽见白光一圆,内映深壑,空濛若天之欲曙。遂东出后洞,有水自洞北环流,南入洞中,〔想下为龙江者,〕小石梁跨其上,则宋相曾公布所为也。度桥,拂洞口右崖,则曾公之记在焉。始知是洞昔名冷水岩,曾公帅桂今桂林,搜奇置桥,始易名曾公岩,与栖霞盖一洞潜通,两门各擅耳。
余伫立桥上,见涧中有浣而汲者,余询:“此水从东北来,可溯之以入否?”其人言:“由水穴之上可深入数里,其中名胜,较之外洞,路倍而奇亦倍之。若水穴则深浅莫测,惟冬月可涉,此非其时也。”余即觅其人为导。其人乃归取松明,余随之出洞而右,得庆林观焉。以所负囊裹寄之,且托其炊黄粱以待。遂同导者入,仍由隘口东门,过凤凰戏水,抵红、白二毡,始由岐北向行。其中有弄球之狮,卷鼻之象,长颈盎背之骆驼,有土冢之祭,则猪鬣鹅掌罗列于前;有罗汉之燕,则金盏银台排列于下。其高处有山神,长尺许,飞坐悬崖;其深处有佛像,仅七寸,端居半壁菩萨之侧。禅榻一龛,正可趺跏而坐;观音座之前,法藏一轮,若欲圆转而行。深处复有渊黑,当桥涧上流。至此导者亦不敢入,曰:“挑灯引炬,即数日不能竟,但此从无入者,况当水涨之后,其可尝不测乎?”乃返,循红白二毡、凤凰戏水而出。计前自栖霞达曾公岩,约径过者共二里,后自曾公岩入而出,约盘旋者共三里,然二洞之胜,几一网无遗矣。
出洞,饭于庆林观。望来时所见娘媳妇峰即在其东,从间道趋其下,则峰下西开一窍,种圃灌园者而聚庐焉。种金系草,为吃烟药者。其北复有岩洞种种,盖曾公岩之上下左右,不一而足也。于是循七星山之南麓,北向草莽中,连入三洞。计省春当在其北,可逾岭而达,遂北望岭坳行。始有微路,里半至山顶,石骨峻嶒céng高峻突兀,不容着足,而石隙少开处,则棘刺丛翳愈难跻;然石片之奇,峰瓣之异,远望则掩映,而愈披愈出,令人心目俱眩。又里半,逾岭而下,复得〔凿〕石之级,下级而省春岩在矣。
其岩三洞排列,俱东北向。〔最西者骞云上飞,〕内深入,有石如垂肺中悬。西入南转,其洞渐黑,惜无居人,不能索炬以入,然闻内亦无奇,不必入也。洞右旁通一窍,以达中洞。居中者外深而中不能远入,洞前亦有垂槎倒龙之石。洞右又透一门以达东洞。最东者垂石愈繁,洞亦旁裂,中有清泉下注成潭,寒碧可鉴。余令顾仆守己行囊于中洞,与静闻由洞前循崖东行。洞上耸石如人,蹲石如兽。洞东则危石亘空,仰望如劈。其下清流潆之,曰拖剑江,即癸水也。〔源发尧山,〕自东北而抵山之北麓,乃西出葛老桥而西入漓水焉。时余转至山之东隅,仰见崖半裂窍层叠,若云嘘绡幕,连过三窍,意谓若窍内旁通,连三为一,正如叠蕊阁于中天,透琼楞于云表,此一奇也。然而未必可达,乃徘徊其下,披莽隙,梯悬崖,层累而上。既达一窍,则窍内果通中窍。第中窍卑伏,不能昂首,须从窍外横度,若台榭然,不由中奥也。既达第三窍,穿隙而入,从后有一龛,前辟一窗,窗中有玉柱中悬,柱左又有龛一圆,上有圆顶,下有平座,结跏而坐,四体恰适,即刮琢不能若此之妙。其前正对玉柱,有小乳下垂,珠泉时时一滴。余与静闻分踞柱前窗隙,下临危崖。行道者望之,无不回旋其下,有再三不能去者。已而有二村樵,仰眺久之,亦攀跻而登,谓余:“此处结庐甚便,余村近此,可以不时瞻仰也。”余谓:“此空中楼阁,第恨略浅而隘,若少宏深,便可停栖耳。”其人曰:“中窍之上尚有一洞甚宏。”欲为余攀跻而上,久之不能达。余乃下倚松阴,从二樵仰眺处,反眺二樵在上,攀枝觅级,终阻悬崖,无从上跻也。久之,仍西行入省春东洞内,穿入中洞,又从其西腋穿入西洞。洞多今人摩崖之刻。
出洞而西,又得一洞,洞门北向,约高五丈,内稍下,西转虽渐昏黑,而崇宏之势愈甚,以无炬莫入,此古洞也。左崖大书“五美四恶”章,乃张南轩笔,遒劲完美,惜无知者,并洞亦莫辨其名,或以为会仙岩,或以为弹丸岩。拂岩壁,宋莆田陈黼fu题,则清岩洞也,岂以洞在癸水之渚耶?洞西拖剑水目东北直逼崖下,崖愈穹削,高插霄而深嵌渊,甚雄壮也。石梁跨水西度,于是崖与水俱在路南矣。盖七星山之东北隅也,是名弹丸山,自省春来共一里矣。
由其西南渡各老桥,以各乡之老所建,故以为名。望崖巅有洞高悬穹,上下俱极峭削,以为即栖霞洞口也。而细谛其左,又有一崖展云架庐,与七星洞后门有异。亟东向登山,山下先有一刹,盖与寿佛寺、七星观南北鼎峙山前者也。〔南为七星观,东上即七星洞;中为寿佛寺,东上即栖霞洞;北为此刹,东上即朝云岩也。〕仰面局膝攀蹬,直上者数百级,遂入朝云岩,其岩西向,在栖霞之北,从各老桥又一里矣。洞口高悬,其内北转,高穹愈甚,徽僧太虚叠磴驾阁于洞口,飞临绝壁,下瞰江城,远挹yi作揖西山,甚畅。第时当返照入壁,竭蹶而登,喘汗交迫。甫投体叩佛,忽一僧前呼,则融止也。先是,与融止一遇于衡山太古坪,再遇于衡州绿竹庵,融止先归桂林,相期会于七星。比余至,逢人辄问,并无识者。过七星,谓已无从物色。至此忽外遇之,遂停宿其岩。因问其北上高岩之道,融止曰:“此岩虽高耸,虽近崖右,曾无可登之级。约其洞之南壁,与此洞之北底,相隔只丈许,若从洞内可凿窦以通,洞以外更无悬栻yi小木桩梯之处也”凭栏北眺,洞为石掩,反不能近瞩,惟洒发抬头远望向西山,历数其诸峰耳。西山自北而南:极北为虞〔山〕,再南为东镇门山,再南为木龙风洞山,即桂山也,再南为伏波山。此城东一支也。虞山之西,极北为华景山,再南为马留山,再南为隐山,再南为侯山、广福王山。此城西一支也。伏波、隐山之中为独秀,其南对而踞于水口者,为漓山、穿山。〔皆漓江以西,故曰西山云。〕
初三日 留朝云岩阁上,对西追录数日游记。薄暮乃别融止下山,南过寿佛寺、七星观,共一里,西渡花桥,又西一里,渡浮桥,入东江门,南半里,至赵寓宿焉。
初四日 晨餐后,北一里,过靖江府东门,从东北角又一里,绕至北门。礼忏坛僧灵室,乃永州茶庵会源徒孙也,引余辈入藩城北门。门内即池水一湾,南绕独秀山之北麓,是为月牙池。由池西南经独秀西麓,有碑夹道。西为太平岩记,东为大悲尊胜两咒。又南,独秀之西,有洞曰西岩。即太平洞。对岩有重门东向,乃佛庐也。方扃jiong关锁诸优于内,出入甚严,盖落场时恐其不净耳。寺内为灵室师绀谷所主。有须,即永州茶庵会源之徒,藩府之礼忏扃优皆俾主之。灵室敲门引客入,即出赴忏坛。绀谷瀹茗献客,为余言:“君欲登独秀,须先启禀告王,幸俟忏完,王撤宫后启之。”时王登峰时看忏坛戏台,诸宫人随之,故不便登。盖静闻先求之灵室,而灵室转言师者。期以十一日启,十二日登。乃复启打开重门,送客出。出门即独秀岩,乃西入岩焉。其岩南向,不甚高,岩内刻诗缕画甚多。其西裂一隙,下坠有圆洼,亦不甚深,分两重而已。岩左崖镌西岩记,乃元至顺间记顺帝潜邸于此。手刻佛像,缕石布崖,俱极精巧,时字为苔掩,不能认也。洞上篆方石,大书“太平岩”三字。夹道西碑言:西岩自元顺帝刻像,其内官镌记,后即为本朝藩封。其洞久塞,重坦闭之。嘉靖间,王见兽入其隙,逐而开之,始抉其闭而表扬焉,命曰太平岩。岩右有路,可盘崖而登,时无导者,姑听之异日。
乃仍从月池西而北,出藩城。于是又西半里,过分巡。其西有宗藩,收罗诸巧石,环置户内外。余入观之,择其小者以定五枚,俟后日来取。乃从后按察司前南行大街一里,至樵楼。从楼北西向行半里,穿榕树门。其门北向,大树正跨其巅,巨本盘耸而上,虬根分跨而下,昔为唐、宋南门,元时拓城于外,其门久塞,嘉靖乙卯,总阃kun负责带兵守门的官员周于德抉壅闭而通焉。由门南出,前即有水汇为大池。后即门顶,以巨石叠级分东西上,亦有两大榕南向,东西夹之。上建关帝殿,南面临池,甚为雄畅。殿西下,总阃建牙。路从总阃西循城而南,一里,西出武胜门,乃北溯西江行,一里而达隐山。
其山北倚马留诸岫,西接侯山诸峰,东带城垣,南临西江,独峙坞中,不高而中空,故曰隐山。山四面有六洞环列:〔东为朝阳洞,寺在其下。洞口东向,下层通水,上层北辟一门,就石刻老君像,今称老君洞。山北麓下为北牖洞。洞东石池一方,水溢麓下,汇而不流,外窦卑伏,而内甚宏深。前有庵,由庵后披隙入,洞圆整危朗,后复上盘一龛,左有一窗西辟,石柱旁列,不通水窦。其北崖之上为白雀洞,在朝阳后洞西。门北向,入甚隘,前有线隙横列,上彻天光,渐南渐下,直通水。又西为嘉莲洞,亦北向,与白雀并列。洞分东西两隙,俱南向下坠,洞内时开小穴,彼此相望,数丈辄合,内坠渊黑,亦抵水。又西过一石隙,西北有石,平庋错萼中,绝胜琼台。乃南转为夕阳。洞西向,洞口飞石,中门为两。门左一侧壑汇水,由水窦东通于内,右有曲穴北转,内甚凄暗,下坠深潭,盖南北皆与水会焉。又南转西南山麓,为南华洞。洞南向,势渐下,汇水当门,可厉入。深入则六洞同流。五洞之底,皆交连中络,惟北牖则另辟一水窦,初不由洞中通云。闻昔〕唐宋时,西江之水东潆榕树门,其山汇于巨浸中,是名西湖。其诸纪游者,俱〔云〕“乘舟载酒而入”今则西江南下,湖变成田,沧桑之感有余,荡漾之观不足矣。
余初至朝阳寺,为东洞僧月印导,由殿后入洞,穿老君之侧上,出山北,乃西过白雀、嘉莲,皆北隅之洞也。西南转平石台,是日甫照不能停,乃南过夕阳,此西隅之洞也。又南转而东,过南华,则南隅之洞云。余欲从此涉水而入,月印言:“秋〔冬〕水涸虫蛰,方可内涉;今水大,深处莫测,而蛇龙居焉,老僧不能导。请北游北牖,可炊焉。兹已逾午矣。”余从之,乃东过西湖神庙,又北转过朝阳,别月印,逾〔隐山〕东北隅。其处石片分裂,薄若裂绡,耸若伸掌,石质之异,不可名言。有一石峰,即石池一方,下浸北麓,其内水时滴沥,声如宏钟。西入北牖庵,令顾仆就炊于庵内,余与静闻分踞北牖洞西窗上,外揽群峰,内阚洞府。久之出,饭庵前松荫下。复由老君洞入,仍次第探焉。
南抵南华,遇一老叟曰:“此内水窦旁通,虽浅深不测,而余独熟经其内。君欲入,明当引炬以佐前驱。”余欲强其即入,曰:“此时不及,且未松明。”及以诘旦明早为期。余乃南随西江之东涯,仍一里,过武胜门,西门。又南循城西一里,过宁远门。南门。由正街南渡桥,行半里,复东入岐。路循西江南分之派,行一里,抵漓山。山之东即漓江也,南有千手观音庵。从山之西麓转其北,则漓水自北,西江自西,俱直捣山下,山怒崖鹏骞,上腾下裂,以厄其冲,置磴上盘山腰,得雉岩寺。时已薄暮,遂停囊岩寺。遇庠友杨子正,方读书其间,遂从其后跻石峡,同蹑青萝阁,谒玉皇像。余与子正倚阁暮谈至昏黑,乃饭岩寺而就枕焉。
初五日 是为端阳节。晨起,雨大注,念令节佳节名山,何不暂憩,乃令顾仆入城市蔬酒。余方凭槛看山,忽杨君之窗友郑君子英、朱君兄弟超凡、涤俱至,盖俱读书青萝阁。上午雨止,下雉岩寺,略纪连日游辙;而携饮者至,余让之,出坐雉岩寺亭,杨、郑四君复以柬来订约定。当午,余就亭中,以蒲酒、雄黄自酬节意。下午,四君携酒至,复就青萝饮之。朱君有家乐,效吴腔,以为此中盛事,不知余之厌闻也。时方禁龙舟,舟人各以小艇私棹于山下,鼍tuo扬子鳄鼓雷殷,回波雪涌,殊方同俗,聊资凭吊,不觉再热。〔既暮,〕复下山,西入一洞。洞〔在山足,〕门西向,高穹而中平,上镌“乐盛洞”三字,古甚,不知何人题。前有道宫,亦就荒圮。出洞,复东循雉岩崖麓,沿江而东。其东隅有石,上自山巅,下插江中,中剜而透明,〔深二丈,高三丈,〕若辟而成户,〔江流自北汇其中。涉其南透崖以上,即为千手大士庵。〕余因濯足弄水,抵暮乃上宿雉岩。
雉岩,一统志以为即漓山,在城南三里。〔阳水南支经其北,漓水南下经其东,东有石门嵌江,西有穹洞深入,南有千手大士庵,俱列其足。雉岩寺高悬山半,北迎两江颓浪,飞槛缀崖,倒影澄碧。寺西为雉山亭,南为雉山洞。洞外即飞崖斗发,裂隙迸峡,直自巅下彻,旁有悬龙矫变,石色都异。前大石平涌为莲台。台右根与后峡相接处,下透小穴入,西向台隙,摩崖登台,则悬龙架峡,正出其上。昔有阁曰青萝,今移置台端,登之不知其为台也。然胜概麕jun集,不以阁掩。是山正对城南,为城外第二重案山。北一里曰象鼻山水月洞,南三里曰崖头净瓶山荷叶洞,俱东逼漓江,而是山在中较高,志遂以此为漓山。〕范成大又以象鼻山水月洞为漓山,后人漫无适从。然二山形象颇相似。〔但雉岩石门,不若水月扩然巨观,故游者舍彼趋此。然以予权之,濒江午向南向三山,不特此二山相匹,崖头西北山脚,石亦剜空嵌水,跨成小门,其离立江水冲合中,三山俱可名漓也。〕
<b>译文</b>
初二日早餐后,与静闻、顾仆包了蔬菜粮食,带上卧具,往东出了浮桥门。走过浮桥,又往东过了花桥,从桥东立即转向北顺着山走。〔花桥东岸有座小石峰突起下临桥头,悠长的溪流点缀着村庄,往东去非常逗惹人心目。〕山耸峙在花桥东北方,它那巍峨的气势,反而不及东南方夹道而立的山峰,然而七星岩就耸立在那里,它距浮桥共一里多路而已。岩洞向西,洞下有座寿佛寺,即刻从寺左登山。首先有座亭子飞檐凌空,如张臂迎客,名叫摘星亭,是曹能始建造的并题写了亭名。亭子上方有石崖横向高举,仅能放脚,然而俯瞰城池西山,却十分畅快。亭子左边就是佛寺,正当岩洞的入口处,进入寺内不知寺中已是岩洞了。询问寺里的僧人七星岩在何处,和尚推开后门领我进去。顺着石阶上登约有三丈,洞口被房屋遮住又黑又暗;忽然转向西北,洞中豁然开阔起来,顶一l弯隆下面平坦,洞中排列着很多石笋和悬垂的石柱,高爽清朗,通风透亮,这是上洞,这就是七星岩。从洞右侧沿石阶下走,又进入下洞,这是栖霞洞。此洞宏大明朗,雄壮开阔,洞口也是向西北,仰面眺望高得吓人。洞顶横着裂开一条裂缝,有条石鲤鱼从裂缝中向下悬跃,头尾和鳞甲鱼腮都有,即使是用石头雕琢成的,也不会如此酷似。它旁边盘结着蟠龙状的伞盖,五色灿烂。西北面层层平台高叠,沿石阶上去,这是老君台。由台上向北去,洞好像被分成两半,西边行走在高台之上,东边顺着深壑之中走去。由台上走,进入一个石门,一直往北来到黑暗之处,上方弯隆无际,下边陷成深潭,弥漫无际,陡峭深裂,平坦忽然变为险阻。当时我事先找了个导游的人,在洞底点燃松明以便进洞,导游的人不从台上走,所以来不及跟随他,却不知道此处也是不能用松明照亮的。于是走下高台,仍来到洞底。导游的人带着灯走在前面,沿着高台东面的壑谷中走,这才看见高台的石壁聚集着的裂缝似锦绣的花纹一样交错在一起,具备了各种灵妙的变幻,更使人感到是从那上面来的。一直往北进入一道天门,石柱垂立,仅能通过一个人。进去之后,就见洞更弯隆高远,左边有石栏杆横列,下边陷入深黑之中,杳然不见底,这是獭子潭。导游的人说这里极深,通着大海,未必是这样的。大概就是老君台向北下坠之处,到了这里就高深变换位置,繁空相互交错,又自成一境了。从里面一连进两道天门,路渐渐转向东北,里面有“花瓶插竹”、“撒网”、“弈棋”、“八仙”、“馒头”诸种名称的石头,两旁有善才童子,中间有观音菩萨等众神之像。导游的人走得很急,强行留住他仔细观看,顾此失彼。不过我所想要看的,不在这里。又越过石崖上走,石崖右边有个深潭,渊深漆黑全像獭子潭一样,但大处宽处更超过它,这里名叫龙江,它大概与獭子潭是相通的。又北走后转向东,经过红毡、白毡,似悬挂的裘衣下垂的毛毯,纹缕好像是织出来的。又向东路过凤凰戏水,开始穿过一个门洞,阴风噢噢,吹卷灯火,冷刺肌肤,大概风是从洞外刮进来,到了这狭窄地方风势就更大了。〔叠彩山的风洞也是这样,不过叠彩山过去没有风洞的名称,而是现在的人这样称呼;此洞之中从前有风洞的名称,今天没有知道的人了。〕走出这里,忽然见有圆圆的一股白光,映照在洞内的深壑中,迷迷茫茫好像天上将要露出的曙光。于是往东出了后洞,有水流在洞北环流,往南流入洞中,料想流下去就是龙江了,小石桥跨在水流上,是宋朝承相曾布公所修造的。越过桥,拂试洞口右侧的石崖,就见有曾公作的碑记在壁上。这才得知此洞从前名叫冷水岩,曾公治理桂林时,搜寻奇景建了桥,才改名叫曾公岩。与栖霞洞大概是一个山洞潜流相通,两个洞口各有特色罢了。我伫立在桥上,见山涧中有个洗衣极水的人,我问他:“此条涧水从东北流来,可不可以溯流进洞去?”那人说:“由水洞的上面可以深入进去几里,洞中的名胜,与外洞相比较,路远一倍但奇特的景致也多一倍。至于水洞则深浅莫测,唯有冬季的几个月可以涉水进去,此时不是适当的季节。”我马上找那人作向导。那人便回家去取松明,我跟随他出洞后往右走,找到庆林观。把背着的包裹寄放在观中,并且拜托观里人做好饭等着。于是同向导进洞,仍由隘口东面的石门,经过凤凰戏水,到达红、白二毡,这才由岔道向北行。其中有舞球的狮子,卷鼻的大象,长颈凸背的骆驼;有土坟丘前的祭坛,而猪鬃鹅掌罗列于前;有罗汉的宴饮,而金杯银座排列于下。黔高处有山神,高一尺左右,飞坐在悬崖上;那深处有佛像,仅七寸高,端坐在半壁;菩萨的侧边,一个石完中有坐禅的禅床,正可以盘腿合十而坐;观音法座之前,有一个圆形的法轮,好像要圆圆转动的样子。深处又有漆黑的深渊,位于那条有桥的山涧的上游。来到此处向导也不敢进去,说:“挑着灯笼火把引路,即使是几天也不能走到头,不过此处没有人进去过,何况正当水涨之后,怎么能去尝试这意想不到的危险呢?”只得返回来,沿着红白二毡、凤凰戏水出洞来。计算了一下,先前从栖霞洞到曾公岩,大约直线走过的路共二里,后边一次从曾公岩进去又出来,大约绕来绕去的路共三里,然而两个山洞中的优美景致,几乎一览无遗了。
出洞后,到庆林观吃饭。望见来时见到的娘媳妇峰就在庆林观东边,从小路赶到峰下,则见峰下向西裂开一个洞,种圃灌园的人家聚居在那里。〔种植金系草,是吃烟人的药。〕它北边又有种种形态的岩洞,原来曾公岩的上下左右都是岩洞,数也数不清。于是沿七星山的南麓,向北走入草莽之中,一连进了三个岩洞。估计省春岩应当在山北,可翻过山岭走到,就望着北边的岭坳走。开始时有条小路,一里半上到山顶,石骨嶙峋,不容落脚,而且石缝中稍微分开一些的地方,却有荆棘刺丛密蔽更难上登;然而石片的奇姿,花瓣状石峰的异态,远望过去则互相掩映,而且愈往前穿过去愈加层出不穷,令人心目都眩晕。又走一里半,越岭而下,又找到开凿出来的石阶,下了石阶便在省春岩了。
省春岩三个山洞排列,都朝向东北方。最西边的一个洞前飞云漫卷,深入进去,有块岩石如下垂的肺叶悬在洞中。向西进去转向南,此洞渐渐黑下来,可惜附近没有居民,不能要火把进去,不过听说里面也没有奇特之处,就不进去了。洞右侧通着一个旁洞,可到达中洞。位于中间的山洞从外看很深,却不能深入,洞前也有些如下垂的木筏倒卷的神龙样的岩石。洞右又通着一个洞口可以到达东洞。最东的一个洞垂石愈加繁多,洞旁也有裂缝,洞中有清泉下注成潭,寒冷碧绿可照人影。我命令顾仆在中洞守行李,自己与静闻由洞前沿着山崖往东走。洞上方耸立的岩石似人一样,蹲着的岩石如野兽。洞东就有高石横亘在高空,仰望如刀劈出来一般。高石下清流潇绕,叫拖剑江,〔就是癸水了。〕发源于尧山,自东北方流抵七星山的北麓,于是向西流出葛老桥而后往西流入漓江。此时我转到山的东隅,仰面望见崖壁半中间裂开的洞穴层层叠叠,好似喷吐出的云雾和薄纱做成的筛幕,一连走过三个洞穴,心里认为若是洞内四通八达,三个洞连为一体,正如叠蕊阁架在空中,玉圭刺穿云天之外;这算是一个奇观了。然而未必能够到达,就徘徊在它下边,在草丛中有一条缝隙,就攀着悬崖,逐层而上。到达一个洞穴后,就见洞果然通到中洞。只是中洞低伏,不能抬起头,必须从洞外横着走过去,好像台榭一样,不经由洞中的深处走。来到第三个洞后,穿过裂缝进去,在后面有一个石完,前边开了一道窗,窗洞中有玉一般的石柱悬吊在当中。石柱左侧又有一个圆形的石完,上边有圆顶,下边有平平的座位,盘腿而坐,四肢恰好合适,既使是刀刮斧琢出来的也不能如此奇妙。座位前方正对着玉柱,有个小钟乳石垂下来,珍珠般的泉水不时滴下一滴。我与静闻分别坐在柱前的窗隙中,下临险要的山崖。道上行走的人看见我们,无不在山崖下绕来绕去,有再三徘徊不肯离去的人。不久有两个村中的樵夫,抬头眺望了很久,也攀登上来,告诉我说:“在此处建盖房屋十分方便,我们村子靠近这里,可以不时前来瞻仰。”我告诉他们:“这里是空中楼阁,遗憾的只是略微浅了点,窄了些,假如稍稍宽深一些,便可停下来栖身了。’哪两人说:“中洞的上方,还有一个洞十分宽敞。”想要帮我攀登上去,花了很长时间不能到达。我于是下山靠在松荫下,从两个樵夫抬头眺望的地方反过来眺望,两个在山上的樵夫抓着枝条找台阶,始终被悬崖阻挡住,无从上登了。很久,仍旧往西走进省春岩的东洞内,钻入中洞,又从它的西侧钻入西洞。洞里有许多当代人的摩崖石刻。
出洞后向西走、又见到一洞,洞口向北,约高五丈,洞内稍稍下洼,向西转虽然慢慢昏黑下来,可更显出高峻宏大的气势,因为没有火把无法深入,这是个古洞。左边崖壁上用大字刻着“五美四恶”的一段文章,是张南轩的手笔,遒劲完美,可惜无人知道,就连山洞也无人能知道它的名字,有人认为是会仙岩,有的认为是弹丸岩。拂拭洞壁,读宋代莆田人陈肪的题记,却叫诸岩洞,难道是因为洞在癸水江边起的名吗?洞西拖涧水自东北流来直逼到山崖下,山崖愈加弯隆陡削,高插云霄并深嵌进深渊之中,非常雄壮。从石桥跨过江水往西走,于是山崖与江水都在路南边了。大概这是七星山的东北隅,名叫弹丸山,自省春岩走来共一里路。
由弹丸山西南走过各老桥,〔因为是各乡的父老修建的桥,因而以此作为桥名。〕望见山崖顶端有个洞高悬弯隆,上下都极其峻峭陡削,以为就是栖霞洞的洞口了。然而仔细审视它的左方,又有一座山崖,上有人在云层中建有房屋,与七星洞的后洞口有不同之处,急忙向东登山。山下先有一座寺庙,大概是与寿佛寺、七星观呈南北之势鼎立在山前的寺庙。在南边的是七星观,往东上去就是七星洞;中间的是寿佛寺,往东上山就是栖霞洞;北面的就是这座寺庙,往东上去就是朝云岩了。仰面曲膝攀登石瞪,一直上去几百级,便进入了朝云岩,这个岩洞向西,在栖霞洞北边,从各老桥来又是一里了。洞口高悬,洞内向北转,更显高弯之势,徽州僧人太虚垒砌了石阶在洞口建了佛阁,飞临绝壁,下瞰江流和城池,远远地向着西山作揖,十分痛快。但只是此时正当落日余辉射入绝壁,竭尽全力跌跌撞撞地登上来,喘息汗水交加。刚刚倒身拜佛,忽然一个僧人在跟前呼叫,这是融止。这以前,与融止第一次相遇是在衡山的太古坪,再次相遇是在衡州绿竹庵,融止先一步返回桂林,互相约定在七星岩会面。等我到七星岩时,逢人就问,并没有认识他的人。过了七星岩,认为已经无法寻找到了。来到此地忽然意外遇见了他,于是就留下来住在他的岩洞中。于是询问融止向北上登高处岩洞的道路,融止说:“这个岩洞虽然高耸,虽然近在山崖右侧,未曾有可以上登的台阶。大约那个岩洞南面的洞壁,与此洞北边的洞底,相隔只有一丈左右,如果从洞内可以凿个孔通过去,洞以外再没有可以悬挂木梯的地方了。”凭栏向北远眺,岩洞被岩石挡住了,反而不能从近处观察,唯有抬头向西山远望,历数西山诸峰而已。〔西山自北往南:极北边是虞山,再往南是东镇门所在的山,再往南是木龙洞、风洞所在的山,即桂山,再往南是伏波山。这是在城东的一支山脉。虞山的西面,极北边是华景山,再往南是马留山,再往南是隐山,再往南是侯山、广福王山。这是在城西的一支山脉。伏波山、隐山之中是独秀峰,它南边雄踞在江口相对峙的山,是漓山、穿山。都在漓江以西,所以称为西山。〕
初三日留在朝云岩佛阁,面对西山补记几天来的游记。傍晚时才告别融止下山,往南路过寿佛寺、七星观,共一里,向西走过花桥,又向西行一里,过了浮桥,进入东江门,往南半里,到了赵家寓所住下来。
初四日早餐后,往北走一里,过了靖江王府的东门,从东北角又走一里,绕到北门。礼佛坛的和尚灵室,是永州茶庵会源的徒孙,领着我们几个人进入王城的北门。门内就是一湾池水,南面绕着独秀山的北麓,这是月牙池。由水池西南岸经过独秀峰西麓,有石碑夹道。.〔西面的是太平岩记,东边的是大悲尊胜的两段经咒。〕又向南,独秀峰的西面,有个洞叫西岩。〔就是太平洞。〕面对岩洞有重重大门向东,是佛寺。正把几位演戏的艺人关在寺内,出入十分严格,大概是担心收场时他们手脚不干净而已。寺内由灵室的师傅缉谷主持。〔有胡须,就是永州茶庵会源的徒弟,王府的礼佛、关锁艺人都由他管。〕灵室敲开门领客人进去后,立即出寺赶赴礼佛坛。给谷烹了茶献给客人,对我说:“先生想要登独秀峰,必须事先启奏王爷,希望能等到忏礼完毕,王爷撤回宫后再察告他。”(当时靖江王不时登峰观看礼佛坛和戏台,众宫女尾随着他,所以不便登峰。大概是静闻先向灵室央求登峰的事,而灵室又转告他师傅。〕约定在十一日启奏,十二日登峰。于是重新打开了层层大门,送客人出寺。出门就是独秀岩,就向西进入岩洞中。这个岩洞向南,不怎么高,岩洞内有很多刻诗雕画。洞西裂开一条缝,下坠之处有个圆圆的洼洞,也不怎么深,分为两层而已。岩洞左边的崖壁上刻有西岩记,是记载元朝到顷年间顺帝秘密居住于此的事。顺帝亲手刻的佛像,纹缕分布在崖壁上,都极为精巧,此时字被苔鲜掩盖了,不能辨认。洞上方雕出一块方石,写着“太平岩”三个大字。〔夹在路旁西边的石碑说:西岩自从元顺帝刻了佛像,他的宦官刻写了碑记,后来就成为本朝藩王的封地。此洞很久以前就堵塞起来了,用层层墙垣封闭了洞口。嘉靖年间(1522一1566),靖江王见有野兽进入墙缝中,追逐野兽才打开了墙壁,这才挖开了洞口的堵塞物并宣扬它,命名为太平岩。〕岩洞右边有路,可以绕着山崖登上去,此时没有向导,姑且听任改日再登。
于是仍从月牙池西岸往北走,出了王城。从这里又西行半里,路过分巡道衙门。衙门西侧有家王府的族人,收集了各种各样精巧的石头,环绕在门内外放着。我进去观赏石头,选择其中小点的讲定了五块,等后天来取。于是从后面走到按察使司前由大街向南行一里,来到谁楼。从谁楼北向西行半里,穿过榕树门。城门向北,大榕树正好跨越门顶,巨大的树干曲绕着耸向上,盘曲的树根分两权跨过下方,从前是唐、宋时朝的南门,元代向外扩城,此门便长期被堵塞起来了,嘉靖乙卯年(嘉靖三十四年,1555),总兵周于德挖开堵塞的封墙通行。由城门往南出来,门前就有水汇积成大水池。后面就是城门顶,用巨石分在东西两边砌成台阶通上去,也有两棵大榕树朝向南方,分在东西夹住城门。门顶上建有关帝殿,向南面临池水,极为雄壮舒展。殿西侧的城墙下,总兵建了衙门。路从总兵府西面沿城墙往南走,一里,向西出了武胜门,于是向北溯西江行,一里路就到了隐山。
隐山北边紧靠马留山诸山,西边连接侯山诸峰,东边围绕着城墙,南边面临西江,独立在坞中,不高但中间却是空的,所以叫隐山。山的四面环列着六个洞:东面的是朝阳洞,朝阳寺在洞下。洞口向东,下层通着水,上层北面裂开一个洞口,就着石壁雕刻了老君像,今天称为老君洞。山北麓下的是北墉洞。洞东有一个方形石水池,池水溢到山麓下,积而不流,外洞低伏,可内洞却十分深广。洞前有座寺庵,由庵后钻过缝隙进去,山洞圆整高朗,后方上部又盘踞着一个石完,左边有一道窗户开向西边,四旁排列着石柱,不通水洞。它北面山崖上的是白雀洞,在朝阳洞后洞的西边。洞口向北,进去非常狭窄,前边有条线一样的裂缝横向展开,顶上透下天光,渐渐往南渐渐下走,直通到水‘再往西是嘉莲洞,也是向北,与白雀洞并排。洞分为东西两道裂隙,都向南下坠,洞内不时开有小穴,彼此相望,几丈之后就合拢过来,里边坠入漆黑的深渊中,也通到水边。又往西经过二条石缝,西北边有块岩石,平架在错杂的花警状的山崖之中,绝对胜过华美的楼台。于是往南转是夕阳洞。洞向西,洞口有块飞石,从中把洞口分为两半。洞口左边一侧的壑谷中积着水,由水洞往东通到里面,右边有个弯弯的洞穴向北转去,里边十分寒冷黑暗,下坠到深潭中,大概南北两面都与水相通。又向南转到西南山麓,是南华洞。洞向南,地势渐渐低下去,积水挡在洞口,可涉水进去。深入进去则六个山洞是同一条水流。五个山洞的底部,都有网络般的水流互相连接着,唯有北确洞却另外辟出一个水穴,开始时并不与洞中相通。听说过去唐宋时期,西江的水在东边潇绕到榕树门,这座山汇积在巨大的湖泽之中,这里名叫西湖,许多记游记的人都说“乘船载酒进去”今天却西江往南下移,湖泊变成农田,沧桑巨变的感慨有余,而碧波荡漾的景观不足了。我初到朝阳寺时,是东洞的和尚月印导游,由殿后入洞,穿过老君洞的侧边上去,来到山北,于是往西经过白雀洞、嘉莲洞,都是山北隅的洞。往西南转到平石台,此时烈日正好照射不能停,就向南经过夕阳洞,这是山西隅的洞。又向南转到东,经过南华洞,便是山南隅的洞了。我打算从此涉水进洞,月印说:“秋冬时节水干虫子冬眠时,才能涉水进去;现在水大,深处无法揣测,而龙蛇居住在其中,老僧我不能领路。请到北边游览北墉洞,可在那里烧饭吃。现在已过了中午了。尹我听从他的话,于是往东过了西湖神庙,又向北转过朝阳洞,辞别了月印,越过隐山东北角。此处石片分裂,薄如剪开的薄纱,高耸如伸开的手掌,石质的奇特之处,无法说出名字来。有一座山峰,靠近一方形石池,下边浸泡着石峰的北麓,池内水滴时常滴落下来,声音如宏亮的钟声。往西进入北糖庵,命令顾仆在庵内烧饭,我与静闻分别坐在北糖洞向西的窗口上,往外观览群峰,向内窥视神仙洞府。很久才出洞,在庵前的松荫下吃了饭。再次由老君洞进去,仍旧依次探历洞穴。
往南来到南华洞,遇上一个老汉说:“此洞里边的水洞四通八达,虽然深浅不测,可唯独我经常经历其中。君想入洞,明天应当举着火把在前边帮你领路。”我想强逼他当即进洞,他说:“此时来不及了,况且又没有松明。”马上约定明早相会。我便往南顺着西江的东岸走,仍是一里,过了武胜门,〔就是西门。〕又向南沿城墙西侧行一里犷经过宁远门。〔就是南门。〕由正街向南过桥,行半里,再向东走上岔路。路沿着西江往南分出的支流走,行一里抵达漓山。漓山的东面就是漓江了,南边有个千手观音庵。从漓山的西麓转到山北,就见漓江从北边,西江自西边,都径直奔泻到山下,山峰现出怒容,崖壁似大鹏鸟飞举,上面腾空下部崩裂,扼守在两江的要冲,有石瞪上绕到山腰,找到了难岩寺。此时已是傍晚,就停息在难岩寺。遇见了学友杨子正,正在寺中读书,于是从寺后上登石峡,一同登上青萝阁,拜褐了玉皇大帝像。我与子正凭靠在楼阁上在暮色中交谈到昏黑,这才到难岩寺吃了饭就躺上床了。
初五日这一天是端午节。清晨起床,大雨如注,心里想,当此佳节名山,何不暂时休息一下,便命令顾仆进城买酒菜。我正靠着栏杆观看山景,忽然杨君的同窗好友郑子英先生和朱超凡、朱超涤兄弟二位都一起到来,原来都是在青萝阁读书的。上午雨停了,下到难岩寺,简略记了几夭来的游踪;可来了些带着酒食的人,我把地方让给他们,出来坐在难岩寺亭中,杨、郑四位先生又送请柬来预先约定。当天中午,我在亭中,独自用营蒲酒、雄黄抚慰过节的心意。下午,四位先生带着酒来到,再迁移到青萝阁饮酒。朱君有自己家里的乐师,模仿着唱吴地的曲调,以为是此地的盛事,却不知我讨厌听到这个腔调。当时正好禁止赛龙舟,赛舟的人各自用小艇私自到山下划,髦皮鼓似雷鸣般咚咚响,江水波涛回旋雪花飞涌,地方不同风俗相同,姑且用来抚慰思乡之情,不觉心头再热。黄昏以后,再次下山,向西走入一个山洞。洞在山脚,洞口向西,高高隆起而洞中平坦,上面刻有“乐盛洞”三个字,非常古朴,不知是何人所题。洞前有道观,也将近荒芜倒塌。出了洞,又向东顺难岩的崖脚,沿江向东走。堆岩东隅有石崖,上边起自山顶,下面插入江中,中部有个洞透出光亮来,深有二丈高三丈,好像是开辟而成的门户,江流从北边流来积在门中。涉水到它南面穿过石崖上去,就是千手观音庵。我于是洗脚戏水,到天黑才上到难岩寺住下。难若,一统志认为就是漓山,在城南三里处。阳江往南的支流流经山的北面,漓江向南下流经山的东边;东面有石门.嵌入钱中,西边有弯隆的山洞深入进去,南面有千手观音庵。都排列在山脚。堆岩寺高悬在半山腰,向北迎着两条江流向下奔流的浪涛,飞空的栏杆点缀在崖壁上,倒影澄彻碧绿。寺西是难山亭,南边是难山洞。洞外是飞崖耸立,裂隙迸成峡容飞一直从山顶下插到底,旁边有崖石呈悬龙状弯曲变化,石色都很奇异。前方巨石平地涌起成为莲台。在莲台右侧根部与后面峡谷相连之处,往下穿过一个小洞进去,向酉经过平台的裂缝,手摸山崖登上平台,就见悬龙石架在峡上,正好在平台上。从前有座楼阁叫青萝阁,今天移建在平台的前端,登上它还不知道它就是高台。然而胜景聚集在一起,不会被楼阁遮挡住。这座山正对着城南,是城外的第二重案山。北边一里是象鼻山水月洞,南面三里是崖头净瓶山荷叶洞,全都朝东逼近漓江,而这座山在中间较高,志书便把此山作为漓山。范成大又把象鼻山水月洞当作漓山,后代人茫然无所适从。不过两座山的形象十分相似。但是雏岩的石门,不如水月洞那样宽阔巨大壮,所以游玩的人都舍弃那里选择此山。不过让我来权衡二,濒江向南的三座山,不仅与这两座山互相匹敌,而且崖头西北面的山脚,石山也刻空嵌入水中,跨在江中成为小门,它们独自并立于江水波涛中,三座山都可起名叫漓山。
初二日 晨餐后,与静闻、顾仆裹蔬粮,携卧具,东出浮桥门。渡浮桥,又东渡花桥,从桥东即北转循山。花桥东涯有小石突临桥端,修溪缀村,东往殊逗人心目。山峙花桥东北,其嵯峨之势,反不若东南夹道之峰,而七星岩即峙焉,其去浮桥共里余耳。岩西向,其下有寿佛寺,即从寺左登山。先有亭翼然迎客,名曰摘星,则曹能始所构而书之。其上有崖横骞,仅可置足,然俯瞰城堞西山,则甚畅也。其左即为佛庐,当岩之口,入其内不知其为岩也。询寺僧岩所何在,僧推后扉导余入。历级而上约三丈,洞口为庐掩黑暗,忽转而西北,豁然中开,上穹下平,中多列笋悬柱,〔爽朗通漏〕,此上洞也,是为七星岩。从其右历级下,又入下洞,是为栖霞洞。其洞宏朗雄拓,门亦西北向,仰眺崇赫。洞顶横裂一隙,有〔石〕鲤鱼从隙悬跃下向,首尾鳞腮,使琢石为之,不能酷肖乃尔。其旁盘结蟠盖,五色灿烂。西北层台高叠,缘级而上,是为老君台。由台北向,洞若两界,西行高〔台〕之上,东循深壑之中。由台上行,入一门,直北至黑暗处,上穹无际,下陷成潭,澒hong洞tong弥漫无际峭裂,忽变夷为险。时余先觅导者,燃松明于洞底以入洞,不由台上,故不及从,而不知其处之亦不可明也。乃下台,仍至洞底。导者携灯前趋,循台东壑中行,始见台〔壁〕攒裂绣错,备诸灵幻,更记身之自上来也。直北入一天门,石楹垂立,仅度单人。既入,则复穹然高远,其左有石栏横列,下陷深黑,杳不见〔底〕,是为獭子潭。导者言其渊深通海,未必然也。盖即老君台北向下坠处,至此则高深易位,丛辟交关,又成一境矣。其内又连进两天门,路渐转而东北,内有“花瓶插竹”、“撤网”、“弈棋”、“八仙”、“馒头”诸石,两旁善财童子,中有观音诸像。导者行急,强留谛视,顾此失彼。然余所欲观者,不在此也。又逾崖而上,其右有潭,渊黑一如獭子潭,而宏广更过之,〔是名龙江,〕其盖与獭子相通焉。又北行东转,过红毡、白毡,委裘垂毯,纹缕若织。又东过凤凰戏水,始穿一门,阴风飕飗微风吹动的样子,卷灯冽肌,盖风自洞外入,至此则逼聚而势愈大也。叠彩风洞亦热。然叠彩昔无风洞之名,而今人称之;此中昔有风洞,今无知者。出此,忽见白光一圆,内映深壑,空濛若天之欲曙。遂东出后洞,有水自洞北环流,南入洞中,〔想下为龙江者,〕小石梁跨其上,则宋相曾公布所为也。度桥,拂洞口右崖,则曾公之记在焉。始知是洞昔名冷水岩,曾公帅桂今桂林,搜奇置桥,始易名曾公岩,与栖霞盖一洞潜通,两门各擅耳。
余伫立桥上,见涧中有浣而汲者,余询:“此水从东北来,可溯之以入否?”其人言:“由水穴之上可深入数里,其中名胜,较之外洞,路倍而奇亦倍之。若水穴则深浅莫测,惟冬月可涉,此非其时也。”余即觅其人为导。其人乃归取松明,余随之出洞而右,得庆林观焉。以所负囊裹寄之,且托其炊黄粱以待。遂同导者入,仍由隘口东门,过凤凰戏水,抵红、白二毡,始由岐北向行。其中有弄球之狮,卷鼻之象,长颈盎背之骆驼,有土冢之祭,则猪鬣鹅掌罗列于前;有罗汉之燕,则金盏银台排列于下。其高处有山神,长尺许,飞坐悬崖;其深处有佛像,仅七寸,端居半壁菩萨之侧。禅榻一龛,正可趺跏而坐;观音座之前,法藏一轮,若欲圆转而行。深处复有渊黑,当桥涧上流。至此导者亦不敢入,曰:“挑灯引炬,即数日不能竟,但此从无入者,况当水涨之后,其可尝不测乎?”乃返,循红白二毡、凤凰戏水而出。计前自栖霞达曾公岩,约径过者共二里,后自曾公岩入而出,约盘旋者共三里,然二洞之胜,几一网无遗矣。
出洞,饭于庆林观。望来时所见娘媳妇峰即在其东,从间道趋其下,则峰下西开一窍,种圃灌园者而聚庐焉。种金系草,为吃烟药者。其北复有岩洞种种,盖曾公岩之上下左右,不一而足也。于是循七星山之南麓,北向草莽中,连入三洞。计省春当在其北,可逾岭而达,遂北望岭坳行。始有微路,里半至山顶,石骨峻嶒céng高峻突兀,不容着足,而石隙少开处,则棘刺丛翳愈难跻;然石片之奇,峰瓣之异,远望则掩映,而愈披愈出,令人心目俱眩。又里半,逾岭而下,复得〔凿〕石之级,下级而省春岩在矣。
其岩三洞排列,俱东北向。〔最西者骞云上飞,〕内深入,有石如垂肺中悬。西入南转,其洞渐黑,惜无居人,不能索炬以入,然闻内亦无奇,不必入也。洞右旁通一窍,以达中洞。居中者外深而中不能远入,洞前亦有垂槎倒龙之石。洞右又透一门以达东洞。最东者垂石愈繁,洞亦旁裂,中有清泉下注成潭,寒碧可鉴。余令顾仆守己行囊于中洞,与静闻由洞前循崖东行。洞上耸石如人,蹲石如兽。洞东则危石亘空,仰望如劈。其下清流潆之,曰拖剑江,即癸水也。〔源发尧山,〕自东北而抵山之北麓,乃西出葛老桥而西入漓水焉。时余转至山之东隅,仰见崖半裂窍层叠,若云嘘绡幕,连过三窍,意谓若窍内旁通,连三为一,正如叠蕊阁于中天,透琼楞于云表,此一奇也。然而未必可达,乃徘徊其下,披莽隙,梯悬崖,层累而上。既达一窍,则窍内果通中窍。第中窍卑伏,不能昂首,须从窍外横度,若台榭然,不由中奥也。既达第三窍,穿隙而入,从后有一龛,前辟一窗,窗中有玉柱中悬,柱左又有龛一圆,上有圆顶,下有平座,结跏而坐,四体恰适,即刮琢不能若此之妙。其前正对玉柱,有小乳下垂,珠泉时时一滴。余与静闻分踞柱前窗隙,下临危崖。行道者望之,无不回旋其下,有再三不能去者。已而有二村樵,仰眺久之,亦攀跻而登,谓余:“此处结庐甚便,余村近此,可以不时瞻仰也。”余谓:“此空中楼阁,第恨略浅而隘,若少宏深,便可停栖耳。”其人曰:“中窍之上尚有一洞甚宏。”欲为余攀跻而上,久之不能达。余乃下倚松阴,从二樵仰眺处,反眺二樵在上,攀枝觅级,终阻悬崖,无从上跻也。久之,仍西行入省春东洞内,穿入中洞,又从其西腋穿入西洞。洞多今人摩崖之刻。
出洞而西,又得一洞,洞门北向,约高五丈,内稍下,西转虽渐昏黑,而崇宏之势愈甚,以无炬莫入,此古洞也。左崖大书“五美四恶”章,乃张南轩笔,遒劲完美,惜无知者,并洞亦莫辨其名,或以为会仙岩,或以为弹丸岩。拂岩壁,宋莆田陈黼fu题,则清岩洞也,岂以洞在癸水之渚耶?洞西拖剑水目东北直逼崖下,崖愈穹削,高插霄而深嵌渊,甚雄壮也。石梁跨水西度,于是崖与水俱在路南矣。盖七星山之东北隅也,是名弹丸山,自省春来共一里矣。
由其西南渡各老桥,以各乡之老所建,故以为名。望崖巅有洞高悬穹,上下俱极峭削,以为即栖霞洞口也。而细谛其左,又有一崖展云架庐,与七星洞后门有异。亟东向登山,山下先有一刹,盖与寿佛寺、七星观南北鼎峙山前者也。〔南为七星观,东上即七星洞;中为寿佛寺,东上即栖霞洞;北为此刹,东上即朝云岩也。〕仰面局膝攀蹬,直上者数百级,遂入朝云岩,其岩西向,在栖霞之北,从各老桥又一里矣。洞口高悬,其内北转,高穹愈甚,徽僧太虚叠磴驾阁于洞口,飞临绝壁,下瞰江城,远挹yi作揖西山,甚畅。第时当返照入壁,竭蹶而登,喘汗交迫。甫投体叩佛,忽一僧前呼,则融止也。先是,与融止一遇于衡山太古坪,再遇于衡州绿竹庵,融止先归桂林,相期会于七星。比余至,逢人辄问,并无识者。过七星,谓已无从物色。至此忽外遇之,遂停宿其岩。因问其北上高岩之道,融止曰:“此岩虽高耸,虽近崖右,曾无可登之级。约其洞之南壁,与此洞之北底,相隔只丈许,若从洞内可凿窦以通,洞以外更无悬栻yi小木桩梯之处也”凭栏北眺,洞为石掩,反不能近瞩,惟洒发抬头远望向西山,历数其诸峰耳。西山自北而南:极北为虞〔山〕,再南为东镇门山,再南为木龙风洞山,即桂山也,再南为伏波山。此城东一支也。虞山之西,极北为华景山,再南为马留山,再南为隐山,再南为侯山、广福王山。此城西一支也。伏波、隐山之中为独秀,其南对而踞于水口者,为漓山、穿山。〔皆漓江以西,故曰西山云。〕
初三日 留朝云岩阁上,对西追录数日游记。薄暮乃别融止下山,南过寿佛寺、七星观,共一里,西渡花桥,又西一里,渡浮桥,入东江门,南半里,至赵寓宿焉。
初四日 晨餐后,北一里,过靖江府东门,从东北角又一里,绕至北门。礼忏坛僧灵室,乃永州茶庵会源徒孙也,引余辈入藩城北门。门内即池水一湾,南绕独秀山之北麓,是为月牙池。由池西南经独秀西麓,有碑夹道。西为太平岩记,东为大悲尊胜两咒。又南,独秀之西,有洞曰西岩。即太平洞。对岩有重门东向,乃佛庐也。方扃jiong关锁诸优于内,出入甚严,盖落场时恐其不净耳。寺内为灵室师绀谷所主。有须,即永州茶庵会源之徒,藩府之礼忏扃优皆俾主之。灵室敲门引客入,即出赴忏坛。绀谷瀹茗献客,为余言:“君欲登独秀,须先启禀告王,幸俟忏完,王撤宫后启之。”时王登峰时看忏坛戏台,诸宫人随之,故不便登。盖静闻先求之灵室,而灵室转言师者。期以十一日启,十二日登。乃复启打开重门,送客出。出门即独秀岩,乃西入岩焉。其岩南向,不甚高,岩内刻诗缕画甚多。其西裂一隙,下坠有圆洼,亦不甚深,分两重而已。岩左崖镌西岩记,乃元至顺间记顺帝潜邸于此。手刻佛像,缕石布崖,俱极精巧,时字为苔掩,不能认也。洞上篆方石,大书“太平岩”三字。夹道西碑言:西岩自元顺帝刻像,其内官镌记,后即为本朝藩封。其洞久塞,重坦闭之。嘉靖间,王见兽入其隙,逐而开之,始抉其闭而表扬焉,命曰太平岩。岩右有路,可盘崖而登,时无导者,姑听之异日。
乃仍从月池西而北,出藩城。于是又西半里,过分巡。其西有宗藩,收罗诸巧石,环置户内外。余入观之,择其小者以定五枚,俟后日来取。乃从后按察司前南行大街一里,至樵楼。从楼北西向行半里,穿榕树门。其门北向,大树正跨其巅,巨本盘耸而上,虬根分跨而下,昔为唐、宋南门,元时拓城于外,其门久塞,嘉靖乙卯,总阃kun负责带兵守门的官员周于德抉壅闭而通焉。由门南出,前即有水汇为大池。后即门顶,以巨石叠级分东西上,亦有两大榕南向,东西夹之。上建关帝殿,南面临池,甚为雄畅。殿西下,总阃建牙。路从总阃西循城而南,一里,西出武胜门,乃北溯西江行,一里而达隐山。
其山北倚马留诸岫,西接侯山诸峰,东带城垣,南临西江,独峙坞中,不高而中空,故曰隐山。山四面有六洞环列:〔东为朝阳洞,寺在其下。洞口东向,下层通水,上层北辟一门,就石刻老君像,今称老君洞。山北麓下为北牖洞。洞东石池一方,水溢麓下,汇而不流,外窦卑伏,而内甚宏深。前有庵,由庵后披隙入,洞圆整危朗,后复上盘一龛,左有一窗西辟,石柱旁列,不通水窦。其北崖之上为白雀洞,在朝阳后洞西。门北向,入甚隘,前有线隙横列,上彻天光,渐南渐下,直通水。又西为嘉莲洞,亦北向,与白雀并列。洞分东西两隙,俱南向下坠,洞内时开小穴,彼此相望,数丈辄合,内坠渊黑,亦抵水。又西过一石隙,西北有石,平庋错萼中,绝胜琼台。乃南转为夕阳。洞西向,洞口飞石,中门为两。门左一侧壑汇水,由水窦东通于内,右有曲穴北转,内甚凄暗,下坠深潭,盖南北皆与水会焉。又南转西南山麓,为南华洞。洞南向,势渐下,汇水当门,可厉入。深入则六洞同流。五洞之底,皆交连中络,惟北牖则另辟一水窦,初不由洞中通云。闻昔〕唐宋时,西江之水东潆榕树门,其山汇于巨浸中,是名西湖。其诸纪游者,俱〔云〕“乘舟载酒而入”今则西江南下,湖变成田,沧桑之感有余,荡漾之观不足矣。
余初至朝阳寺,为东洞僧月印导,由殿后入洞,穿老君之侧上,出山北,乃西过白雀、嘉莲,皆北隅之洞也。西南转平石台,是日甫照不能停,乃南过夕阳,此西隅之洞也。又南转而东,过南华,则南隅之洞云。余欲从此涉水而入,月印言:“秋〔冬〕水涸虫蛰,方可内涉;今水大,深处莫测,而蛇龙居焉,老僧不能导。请北游北牖,可炊焉。兹已逾午矣。”余从之,乃东过西湖神庙,又北转过朝阳,别月印,逾〔隐山〕东北隅。其处石片分裂,薄若裂绡,耸若伸掌,石质之异,不可名言。有一石峰,即石池一方,下浸北麓,其内水时滴沥,声如宏钟。西入北牖庵,令顾仆就炊于庵内,余与静闻分踞北牖洞西窗上,外揽群峰,内阚洞府。久之出,饭庵前松荫下。复由老君洞入,仍次第探焉。
南抵南华,遇一老叟曰:“此内水窦旁通,虽浅深不测,而余独熟经其内。君欲入,明当引炬以佐前驱。”余欲强其即入,曰:“此时不及,且未松明。”及以诘旦明早为期。余乃南随西江之东涯,仍一里,过武胜门,西门。又南循城西一里,过宁远门。南门。由正街南渡桥,行半里,复东入岐。路循西江南分之派,行一里,抵漓山。山之东即漓江也,南有千手观音庵。从山之西麓转其北,则漓水自北,西江自西,俱直捣山下,山怒崖鹏骞,上腾下裂,以厄其冲,置磴上盘山腰,得雉岩寺。时已薄暮,遂停囊岩寺。遇庠友杨子正,方读书其间,遂从其后跻石峡,同蹑青萝阁,谒玉皇像。余与子正倚阁暮谈至昏黑,乃饭岩寺而就枕焉。
初五日 是为端阳节。晨起,雨大注,念令节佳节名山,何不暂憩,乃令顾仆入城市蔬酒。余方凭槛看山,忽杨君之窗友郑君子英、朱君兄弟超凡、涤俱至,盖俱读书青萝阁。上午雨止,下雉岩寺,略纪连日游辙;而携饮者至,余让之,出坐雉岩寺亭,杨、郑四君复以柬来订约定。当午,余就亭中,以蒲酒、雄黄自酬节意。下午,四君携酒至,复就青萝饮之。朱君有家乐,效吴腔,以为此中盛事,不知余之厌闻也。时方禁龙舟,舟人各以小艇私棹于山下,鼍tuo扬子鳄鼓雷殷,回波雪涌,殊方同俗,聊资凭吊,不觉再热。〔既暮,〕复下山,西入一洞。洞〔在山足,〕门西向,高穹而中平,上镌“乐盛洞”三字,古甚,不知何人题。前有道宫,亦就荒圮。出洞,复东循雉岩崖麓,沿江而东。其东隅有石,上自山巅,下插江中,中剜而透明,〔深二丈,高三丈,〕若辟而成户,〔江流自北汇其中。涉其南透崖以上,即为千手大士庵。〕余因濯足弄水,抵暮乃上宿雉岩。
雉岩,一统志以为即漓山,在城南三里。〔阳水南支经其北,漓水南下经其东,东有石门嵌江,西有穹洞深入,南有千手大士庵,俱列其足。雉岩寺高悬山半,北迎两江颓浪,飞槛缀崖,倒影澄碧。寺西为雉山亭,南为雉山洞。洞外即飞崖斗发,裂隙迸峡,直自巅下彻,旁有悬龙矫变,石色都异。前大石平涌为莲台。台右根与后峡相接处,下透小穴入,西向台隙,摩崖登台,则悬龙架峡,正出其上。昔有阁曰青萝,今移置台端,登之不知其为台也。然胜概麕jun集,不以阁掩。是山正对城南,为城外第二重案山。北一里曰象鼻山水月洞,南三里曰崖头净瓶山荷叶洞,俱东逼漓江,而是山在中较高,志遂以此为漓山。〕范成大又以象鼻山水月洞为漓山,后人漫无适从。然二山形象颇相似。〔但雉岩石门,不若水月扩然巨观,故游者舍彼趋此。然以予权之,濒江午向南向三山,不特此二山相匹,崖头西北山脚,石亦剜空嵌水,跨成小门,其离立江水冲合中,三山俱可名漓也。〕
<b>译文</b>
初二日早餐后,与静闻、顾仆包了蔬菜粮食,带上卧具,往东出了浮桥门。走过浮桥,又往东过了花桥,从桥东立即转向北顺着山走。〔花桥东岸有座小石峰突起下临桥头,悠长的溪流点缀着村庄,往东去非常逗惹人心目。〕山耸峙在花桥东北方,它那巍峨的气势,反而不及东南方夹道而立的山峰,然而七星岩就耸立在那里,它距浮桥共一里多路而已。岩洞向西,洞下有座寿佛寺,即刻从寺左登山。首先有座亭子飞檐凌空,如张臂迎客,名叫摘星亭,是曹能始建造的并题写了亭名。亭子上方有石崖横向高举,仅能放脚,然而俯瞰城池西山,却十分畅快。亭子左边就是佛寺,正当岩洞的入口处,进入寺内不知寺中已是岩洞了。询问寺里的僧人七星岩在何处,和尚推开后门领我进去。顺着石阶上登约有三丈,洞口被房屋遮住又黑又暗;忽然转向西北,洞中豁然开阔起来,顶一l弯隆下面平坦,洞中排列着很多石笋和悬垂的石柱,高爽清朗,通风透亮,这是上洞,这就是七星岩。从洞右侧沿石阶下走,又进入下洞,这是栖霞洞。此洞宏大明朗,雄壮开阔,洞口也是向西北,仰面眺望高得吓人。洞顶横着裂开一条裂缝,有条石鲤鱼从裂缝中向下悬跃,头尾和鳞甲鱼腮都有,即使是用石头雕琢成的,也不会如此酷似。它旁边盘结着蟠龙状的伞盖,五色灿烂。西北面层层平台高叠,沿石阶上去,这是老君台。由台上向北去,洞好像被分成两半,西边行走在高台之上,东边顺着深壑之中走去。由台上走,进入一个石门,一直往北来到黑暗之处,上方弯隆无际,下边陷成深潭,弥漫无际,陡峭深裂,平坦忽然变为险阻。当时我事先找了个导游的人,在洞底点燃松明以便进洞,导游的人不从台上走,所以来不及跟随他,却不知道此处也是不能用松明照亮的。于是走下高台,仍来到洞底。导游的人带着灯走在前面,沿着高台东面的壑谷中走,这才看见高台的石壁聚集着的裂缝似锦绣的花纹一样交错在一起,具备了各种灵妙的变幻,更使人感到是从那上面来的。一直往北进入一道天门,石柱垂立,仅能通过一个人。进去之后,就见洞更弯隆高远,左边有石栏杆横列,下边陷入深黑之中,杳然不见底,这是獭子潭。导游的人说这里极深,通着大海,未必是这样的。大概就是老君台向北下坠之处,到了这里就高深变换位置,繁空相互交错,又自成一境了。从里面一连进两道天门,路渐渐转向东北,里面有“花瓶插竹”、“撒网”、“弈棋”、“八仙”、“馒头”诸种名称的石头,两旁有善才童子,中间有观音菩萨等众神之像。导游的人走得很急,强行留住他仔细观看,顾此失彼。不过我所想要看的,不在这里。又越过石崖上走,石崖右边有个深潭,渊深漆黑全像獭子潭一样,但大处宽处更超过它,这里名叫龙江,它大概与獭子潭是相通的。又北走后转向东,经过红毡、白毡,似悬挂的裘衣下垂的毛毯,纹缕好像是织出来的。又向东路过凤凰戏水,开始穿过一个门洞,阴风噢噢,吹卷灯火,冷刺肌肤,大概风是从洞外刮进来,到了这狭窄地方风势就更大了。〔叠彩山的风洞也是这样,不过叠彩山过去没有风洞的名称,而是现在的人这样称呼;此洞之中从前有风洞的名称,今天没有知道的人了。〕走出这里,忽然见有圆圆的一股白光,映照在洞内的深壑中,迷迷茫茫好像天上将要露出的曙光。于是往东出了后洞,有水流在洞北环流,往南流入洞中,料想流下去就是龙江了,小石桥跨在水流上,是宋朝承相曾布公所修造的。越过桥,拂试洞口右侧的石崖,就见有曾公作的碑记在壁上。这才得知此洞从前名叫冷水岩,曾公治理桂林时,搜寻奇景建了桥,才改名叫曾公岩。与栖霞洞大概是一个山洞潜流相通,两个洞口各有特色罢了。我伫立在桥上,见山涧中有个洗衣极水的人,我问他:“此条涧水从东北流来,可不可以溯流进洞去?”那人说:“由水洞的上面可以深入进去几里,洞中的名胜,与外洞相比较,路远一倍但奇特的景致也多一倍。至于水洞则深浅莫测,唯有冬季的几个月可以涉水进去,此时不是适当的季节。”我马上找那人作向导。那人便回家去取松明,我跟随他出洞后往右走,找到庆林观。把背着的包裹寄放在观中,并且拜托观里人做好饭等着。于是同向导进洞,仍由隘口东面的石门,经过凤凰戏水,到达红、白二毡,这才由岔道向北行。其中有舞球的狮子,卷鼻的大象,长颈凸背的骆驼;有土坟丘前的祭坛,而猪鬃鹅掌罗列于前;有罗汉的宴饮,而金杯银座排列于下。黔高处有山神,高一尺左右,飞坐在悬崖上;那深处有佛像,仅七寸高,端坐在半壁;菩萨的侧边,一个石完中有坐禅的禅床,正可以盘腿合十而坐;观音法座之前,有一个圆形的法轮,好像要圆圆转动的样子。深处又有漆黑的深渊,位于那条有桥的山涧的上游。来到此处向导也不敢进去,说:“挑着灯笼火把引路,即使是几天也不能走到头,不过此处没有人进去过,何况正当水涨之后,怎么能去尝试这意想不到的危险呢?”只得返回来,沿着红白二毡、凤凰戏水出洞来。计算了一下,先前从栖霞洞到曾公岩,大约直线走过的路共二里,后边一次从曾公岩进去又出来,大约绕来绕去的路共三里,然而两个山洞中的优美景致,几乎一览无遗了。
出洞后,到庆林观吃饭。望见来时见到的娘媳妇峰就在庆林观东边,从小路赶到峰下,则见峰下向西裂开一个洞,种圃灌园的人家聚居在那里。〔种植金系草,是吃烟人的药。〕它北边又有种种形态的岩洞,原来曾公岩的上下左右都是岩洞,数也数不清。于是沿七星山的南麓,向北走入草莽之中,一连进了三个岩洞。估计省春岩应当在山北,可翻过山岭走到,就望着北边的岭坳走。开始时有条小路,一里半上到山顶,石骨嶙峋,不容落脚,而且石缝中稍微分开一些的地方,却有荆棘刺丛密蔽更难上登;然而石片的奇姿,花瓣状石峰的异态,远望过去则互相掩映,而且愈往前穿过去愈加层出不穷,令人心目都眩晕。又走一里半,越岭而下,又找到开凿出来的石阶,下了石阶便在省春岩了。
省春岩三个山洞排列,都朝向东北方。最西边的一个洞前飞云漫卷,深入进去,有块岩石如下垂的肺叶悬在洞中。向西进去转向南,此洞渐渐黑下来,可惜附近没有居民,不能要火把进去,不过听说里面也没有奇特之处,就不进去了。洞右侧通着一个旁洞,可到达中洞。位于中间的山洞从外看很深,却不能深入,洞前也有些如下垂的木筏倒卷的神龙样的岩石。洞右又通着一个洞口可以到达东洞。最东的一个洞垂石愈加繁多,洞旁也有裂缝,洞中有清泉下注成潭,寒冷碧绿可照人影。我命令顾仆在中洞守行李,自己与静闻由洞前沿着山崖往东走。洞上方耸立的岩石似人一样,蹲着的岩石如野兽。洞东就有高石横亘在高空,仰望如刀劈出来一般。高石下清流潇绕,叫拖剑江,〔就是癸水了。〕发源于尧山,自东北方流抵七星山的北麓,于是向西流出葛老桥而后往西流入漓江。此时我转到山的东隅,仰面望见崖壁半中间裂开的洞穴层层叠叠,好似喷吐出的云雾和薄纱做成的筛幕,一连走过三个洞穴,心里认为若是洞内四通八达,三个洞连为一体,正如叠蕊阁架在空中,玉圭刺穿云天之外;这算是一个奇观了。然而未必能够到达,就徘徊在它下边,在草丛中有一条缝隙,就攀着悬崖,逐层而上。到达一个洞穴后,就见洞果然通到中洞。只是中洞低伏,不能抬起头,必须从洞外横着走过去,好像台榭一样,不经由洞中的深处走。来到第三个洞后,穿过裂缝进去,在后面有一个石完,前边开了一道窗,窗洞中有玉一般的石柱悬吊在当中。石柱左侧又有一个圆形的石完,上边有圆顶,下边有平平的座位,盘腿而坐,四肢恰好合适,既使是刀刮斧琢出来的也不能如此奇妙。座位前方正对着玉柱,有个小钟乳石垂下来,珍珠般的泉水不时滴下一滴。我与静闻分别坐在柱前的窗隙中,下临险要的山崖。道上行走的人看见我们,无不在山崖下绕来绕去,有再三徘徊不肯离去的人。不久有两个村中的樵夫,抬头眺望了很久,也攀登上来,告诉我说:“在此处建盖房屋十分方便,我们村子靠近这里,可以不时前来瞻仰。”我告诉他们:“这里是空中楼阁,遗憾的只是略微浅了点,窄了些,假如稍稍宽深一些,便可停下来栖身了。’哪两人说:“中洞的上方,还有一个洞十分宽敞。”想要帮我攀登上去,花了很长时间不能到达。我于是下山靠在松荫下,从两个樵夫抬头眺望的地方反过来眺望,两个在山上的樵夫抓着枝条找台阶,始终被悬崖阻挡住,无从上登了。很久,仍旧往西走进省春岩的东洞内,钻入中洞,又从它的西侧钻入西洞。洞里有许多当代人的摩崖石刻。
出洞后向西走、又见到一洞,洞口向北,约高五丈,洞内稍稍下洼,向西转虽然慢慢昏黑下来,可更显出高峻宏大的气势,因为没有火把无法深入,这是个古洞。左边崖壁上用大字刻着“五美四恶”的一段文章,是张南轩的手笔,遒劲完美,可惜无人知道,就连山洞也无人能知道它的名字,有人认为是会仙岩,有的认为是弹丸岩。拂拭洞壁,读宋代莆田人陈肪的题记,却叫诸岩洞,难道是因为洞在癸水江边起的名吗?洞西拖涧水自东北流来直逼到山崖下,山崖愈加弯隆陡削,高插云霄并深嵌进深渊之中,非常雄壮。从石桥跨过江水往西走,于是山崖与江水都在路南边了。大概这是七星山的东北隅,名叫弹丸山,自省春岩走来共一里路。
由弹丸山西南走过各老桥,〔因为是各乡的父老修建的桥,因而以此作为桥名。〕望见山崖顶端有个洞高悬弯隆,上下都极其峻峭陡削,以为就是栖霞洞的洞口了。然而仔细审视它的左方,又有一座山崖,上有人在云层中建有房屋,与七星洞的后洞口有不同之处,急忙向东登山。山下先有一座寺庙,大概是与寿佛寺、七星观呈南北之势鼎立在山前的寺庙。在南边的是七星观,往东上去就是七星洞;中间的是寿佛寺,往东上山就是栖霞洞;北面的就是这座寺庙,往东上去就是朝云岩了。仰面曲膝攀登石瞪,一直上去几百级,便进入了朝云岩,这个岩洞向西,在栖霞洞北边,从各老桥来又是一里了。洞口高悬,洞内向北转,更显高弯之势,徽州僧人太虚垒砌了石阶在洞口建了佛阁,飞临绝壁,下瞰江流和城池,远远地向着西山作揖,十分痛快。但只是此时正当落日余辉射入绝壁,竭尽全力跌跌撞撞地登上来,喘息汗水交加。刚刚倒身拜佛,忽然一个僧人在跟前呼叫,这是融止。这以前,与融止第一次相遇是在衡山的太古坪,再次相遇是在衡州绿竹庵,融止先一步返回桂林,互相约定在七星岩会面。等我到七星岩时,逢人就问,并没有认识他的人。过了七星岩,认为已经无法寻找到了。来到此地忽然意外遇见了他,于是就留下来住在他的岩洞中。于是询问融止向北上登高处岩洞的道路,融止说:“这个岩洞虽然高耸,虽然近在山崖右侧,未曾有可以上登的台阶。大约那个岩洞南面的洞壁,与此洞北边的洞底,相隔只有一丈左右,如果从洞内可以凿个孔通过去,洞以外再没有可以悬挂木梯的地方了。”凭栏向北远眺,岩洞被岩石挡住了,反而不能从近处观察,唯有抬头向西山远望,历数西山诸峰而已。〔西山自北往南:极北边是虞山,再往南是东镇门所在的山,再往南是木龙洞、风洞所在的山,即桂山,再往南是伏波山。这是在城东的一支山脉。虞山的西面,极北边是华景山,再往南是马留山,再往南是隐山,再往南是侯山、广福王山。这是在城西的一支山脉。伏波山、隐山之中是独秀峰,它南边雄踞在江口相对峙的山,是漓山、穿山。都在漓江以西,所以称为西山。〕
初三日留在朝云岩佛阁,面对西山补记几天来的游记。傍晚时才告别融止下山,往南路过寿佛寺、七星观,共一里,向西走过花桥,又向西行一里,过了浮桥,进入东江门,往南半里,到了赵家寓所住下来。
初四日早餐后,往北走一里,过了靖江王府的东门,从东北角又走一里,绕到北门。礼佛坛的和尚灵室,是永州茶庵会源的徒孙,领着我们几个人进入王城的北门。门内就是一湾池水,南面绕着独秀山的北麓,这是月牙池。由水池西南岸经过独秀峰西麓,有石碑夹道。.〔西面的是太平岩记,东边的是大悲尊胜的两段经咒。〕又向南,独秀峰的西面,有个洞叫西岩。〔就是太平洞。〕面对岩洞有重重大门向东,是佛寺。正把几位演戏的艺人关在寺内,出入十分严格,大概是担心收场时他们手脚不干净而已。寺内由灵室的师傅缉谷主持。〔有胡须,就是永州茶庵会源的徒弟,王府的礼佛、关锁艺人都由他管。〕灵室敲开门领客人进去后,立即出寺赶赴礼佛坛。给谷烹了茶献给客人,对我说:“先生想要登独秀峰,必须事先启奏王爷,希望能等到忏礼完毕,王爷撤回宫后再察告他。”(当时靖江王不时登峰观看礼佛坛和戏台,众宫女尾随着他,所以不便登峰。大概是静闻先向灵室央求登峰的事,而灵室又转告他师傅。〕约定在十一日启奏,十二日登峰。于是重新打开了层层大门,送客人出寺。出门就是独秀岩,就向西进入岩洞中。这个岩洞向南,不怎么高,岩洞内有很多刻诗雕画。洞西裂开一条缝,下坠之处有个圆圆的洼洞,也不怎么深,分为两层而已。岩洞左边的崖壁上刻有西岩记,是记载元朝到顷年间顺帝秘密居住于此的事。顺帝亲手刻的佛像,纹缕分布在崖壁上,都极为精巧,此时字被苔鲜掩盖了,不能辨认。洞上方雕出一块方石,写着“太平岩”三个大字。〔夹在路旁西边的石碑说:西岩自从元顺帝刻了佛像,他的宦官刻写了碑记,后来就成为本朝藩王的封地。此洞很久以前就堵塞起来了,用层层墙垣封闭了洞口。嘉靖年间(1522一1566),靖江王见有野兽进入墙缝中,追逐野兽才打开了墙壁,这才挖开了洞口的堵塞物并宣扬它,命名为太平岩。〕岩洞右边有路,可以绕着山崖登上去,此时没有向导,姑且听任改日再登。
于是仍从月牙池西岸往北走,出了王城。从这里又西行半里,路过分巡道衙门。衙门西侧有家王府的族人,收集了各种各样精巧的石头,环绕在门内外放着。我进去观赏石头,选择其中小点的讲定了五块,等后天来取。于是从后面走到按察使司前由大街向南行一里,来到谁楼。从谁楼北向西行半里,穿过榕树门。城门向北,大榕树正好跨越门顶,巨大的树干曲绕着耸向上,盘曲的树根分两权跨过下方,从前是唐、宋时朝的南门,元代向外扩城,此门便长期被堵塞起来了,嘉靖乙卯年(嘉靖三十四年,1555),总兵周于德挖开堵塞的封墙通行。由城门往南出来,门前就有水汇积成大水池。后面就是城门顶,用巨石分在东西两边砌成台阶通上去,也有两棵大榕树朝向南方,分在东西夹住城门。门顶上建有关帝殿,向南面临池水,极为雄壮舒展。殿西侧的城墙下,总兵建了衙门。路从总兵府西面沿城墙往南走,一里,向西出了武胜门,于是向北溯西江行,一里路就到了隐山。
隐山北边紧靠马留山诸山,西边连接侯山诸峰,东边围绕着城墙,南边面临西江,独立在坞中,不高但中间却是空的,所以叫隐山。山的四面环列着六个洞:东面的是朝阳洞,朝阳寺在洞下。洞口向东,下层通着水,上层北面裂开一个洞口,就着石壁雕刻了老君像,今天称为老君洞。山北麓下的是北墉洞。洞东有一个方形石水池,池水溢到山麓下,积而不流,外洞低伏,可内洞却十分深广。洞前有座寺庵,由庵后钻过缝隙进去,山洞圆整高朗,后方上部又盘踞着一个石完,左边有一道窗户开向西边,四旁排列着石柱,不通水洞。它北面山崖上的是白雀洞,在朝阳洞后洞的西边。洞口向北,进去非常狭窄,前边有条线一样的裂缝横向展开,顶上透下天光,渐渐往南渐渐下走,直通到水‘再往西是嘉莲洞,也是向北,与白雀洞并排。洞分为东西两道裂隙,都向南下坠,洞内不时开有小穴,彼此相望,几丈之后就合拢过来,里边坠入漆黑的深渊中,也通到水边。又往西经过二条石缝,西北边有块岩石,平架在错杂的花警状的山崖之中,绝对胜过华美的楼台。于是往南转是夕阳洞。洞向西,洞口有块飞石,从中把洞口分为两半。洞口左边一侧的壑谷中积着水,由水洞往东通到里面,右边有个弯弯的洞穴向北转去,里边十分寒冷黑暗,下坠到深潭中,大概南北两面都与水相通。又向南转到西南山麓,是南华洞。洞向南,地势渐渐低下去,积水挡在洞口,可涉水进去。深入进去则六个山洞是同一条水流。五个山洞的底部,都有网络般的水流互相连接着,唯有北确洞却另外辟出一个水穴,开始时并不与洞中相通。听说过去唐宋时期,西江的水在东边潇绕到榕树门,这座山汇积在巨大的湖泽之中,这里名叫西湖,许多记游记的人都说“乘船载酒进去”今天却西江往南下移,湖泊变成农田,沧桑巨变的感慨有余,而碧波荡漾的景观不足了。我初到朝阳寺时,是东洞的和尚月印导游,由殿后入洞,穿过老君洞的侧边上去,来到山北,于是往西经过白雀洞、嘉莲洞,都是山北隅的洞。往西南转到平石台,此时烈日正好照射不能停,就向南经过夕阳洞,这是山西隅的洞。又向南转到东,经过南华洞,便是山南隅的洞了。我打算从此涉水进洞,月印说:“秋冬时节水干虫子冬眠时,才能涉水进去;现在水大,深处无法揣测,而龙蛇居住在其中,老僧我不能领路。请到北边游览北墉洞,可在那里烧饭吃。现在已过了中午了。尹我听从他的话,于是往东过了西湖神庙,又向北转过朝阳洞,辞别了月印,越过隐山东北角。此处石片分裂,薄如剪开的薄纱,高耸如伸开的手掌,石质的奇特之处,无法说出名字来。有一座山峰,靠近一方形石池,下边浸泡着石峰的北麓,池内水滴时常滴落下来,声音如宏亮的钟声。往西进入北糖庵,命令顾仆在庵内烧饭,我与静闻分别坐在北糖洞向西的窗口上,往外观览群峰,向内窥视神仙洞府。很久才出洞,在庵前的松荫下吃了饭。再次由老君洞进去,仍旧依次探历洞穴。
往南来到南华洞,遇上一个老汉说:“此洞里边的水洞四通八达,虽然深浅不测,可唯独我经常经历其中。君想入洞,明天应当举着火把在前边帮你领路。”我想强逼他当即进洞,他说:“此时来不及了,况且又没有松明。”马上约定明早相会。我便往南顺着西江的东岸走,仍是一里,过了武胜门,〔就是西门。〕又向南沿城墙西侧行一里犷经过宁远门。〔就是南门。〕由正街向南过桥,行半里,再向东走上岔路。路沿着西江往南分出的支流走,行一里抵达漓山。漓山的东面就是漓江了,南边有个千手观音庵。从漓山的西麓转到山北,就见漓江从北边,西江自西边,都径直奔泻到山下,山峰现出怒容,崖壁似大鹏鸟飞举,上面腾空下部崩裂,扼守在两江的要冲,有石瞪上绕到山腰,找到了难岩寺。此时已是傍晚,就停息在难岩寺。遇见了学友杨子正,正在寺中读书,于是从寺后上登石峡,一同登上青萝阁,拜褐了玉皇大帝像。我与子正凭靠在楼阁上在暮色中交谈到昏黑,这才到难岩寺吃了饭就躺上床了。
初五日这一天是端午节。清晨起床,大雨如注,心里想,当此佳节名山,何不暂时休息一下,便命令顾仆进城买酒菜。我正靠着栏杆观看山景,忽然杨君的同窗好友郑子英先生和朱超凡、朱超涤兄弟二位都一起到来,原来都是在青萝阁读书的。上午雨停了,下到难岩寺,简略记了几夭来的游踪;可来了些带着酒食的人,我把地方让给他们,出来坐在难岩寺亭中,杨、郑四位先生又送请柬来预先约定。当天中午,我在亭中,独自用营蒲酒、雄黄抚慰过节的心意。下午,四位先生带着酒来到,再迁移到青萝阁饮酒。朱君有自己家里的乐师,模仿着唱吴地的曲调,以为是此地的盛事,却不知我讨厌听到这个腔调。当时正好禁止赛龙舟,赛舟的人各自用小艇私自到山下划,髦皮鼓似雷鸣般咚咚响,江水波涛回旋雪花飞涌,地方不同风俗相同,姑且用来抚慰思乡之情,不觉心头再热。黄昏以后,再次下山,向西走入一个山洞。洞在山脚,洞口向西,高高隆起而洞中平坦,上面刻有“乐盛洞”三个字,非常古朴,不知是何人所题。洞前有道观,也将近荒芜倒塌。出了洞,又向东顺难岩的崖脚,沿江向东走。堆岩东隅有石崖,上边起自山顶,下面插入江中,中部有个洞透出光亮来,深有二丈高三丈,好像是开辟而成的门户,江流从北边流来积在门中。涉水到它南面穿过石崖上去,就是千手观音庵。我于是洗脚戏水,到天黑才上到难岩寺住下。难若,一统志认为就是漓山,在城南三里处。阳江往南的支流流经山的北面,漓江向南下流经山的东边;东面有石门.嵌入钱中,西边有弯隆的山洞深入进去,南面有千手观音庵。都排列在山脚。堆岩寺高悬在半山腰,向北迎着两条江流向下奔流的浪涛,飞空的栏杆点缀在崖壁上,倒影澄彻碧绿。寺西是难山亭,南边是难山洞。洞外是飞崖耸立,裂隙迸成峡容飞一直从山顶下插到底,旁边有崖石呈悬龙状弯曲变化,石色都很奇异。前方巨石平地涌起成为莲台。在莲台右侧根部与后面峡谷相连之处,往下穿过一个小洞进去,向酉经过平台的裂缝,手摸山崖登上平台,就见悬龙石架在峡上,正好在平台上。从前有座楼阁叫青萝阁,今天移建在平台的前端,登上它还不知道它就是高台。然而胜景聚集在一起,不会被楼阁遮挡住。这座山正对着城南,是城外的第二重案山。北边一里是象鼻山水月洞,南面三里是崖头净瓶山荷叶洞,全都朝东逼近漓江,而这座山在中间较高,志书便把此山作为漓山。范成大又把象鼻山水月洞当作漓山,后代人茫然无所适从。不过两座山的形象十分相似。但是雏岩的石门,不如水月洞那样宽阔巨大壮,所以游玩的人都舍弃那里选择此山。不过让我来权衡二,濒江向南的三座山,不仅与这两座山互相匹敌,而且崖头西北面的山脚,石山也刻空嵌入水中,跨在江中成为小门,它们独自并立于江水波涛中,三座山都可起名叫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