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第276章 侦察行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钱天敦在黑土港所组建的这支特战连队,人员基本都是由北越移民构成,排级军官由穿越众出任,钱天敦亲自担任连长一职。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还不足二十岁,算上军官在内共一百八十余人,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军警部的现有陆军连级编制,基本是一个半正常连队的规模。当然了,这种超编也是在军警部有备案的,并不是钱天敦的肆意妄为。
这支连队自组建以来,钱天敦便以野外环境下的作战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这支部队的驻训地点也并没有放在黑土港的港区范围内,而是在黑土港与涂山半岛之间的吉婆岛上。
这个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岛屿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岛屿,岛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石山和原始森林。原本在岛上居住的少量渔民,也都被钱天敦有意识地迁往了黑土港定居,将这个岛彻底变成了野战军训基地。
钱天敦所制定的训练内容基本都以自己以前所学习的野战战术为参照,在一定程度上更侧重于单兵作战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只是由于使用的武器为枪身极长的前装燧发枪,不管装填还是携行都不能满足钱天敦想要达到的训练效果,在丛林山地进行作战还是有诸多不便。不过钱天敦也已经向军警部提交了报告,要求军工部门设计制造一种枪身较短便于携行,近距离内威力更大的武器。当然在那之前,钱天敦必须得先证明自己这支连队的存在价值,起码要值得军工部门为此专门设计制造一种新武器。
如果以单兵素质而论,钱天敦带的这支队伍所学的战术技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本营的民兵,唯一所欠缺的就是实打实的作战经验了。而这次南下作战,钱天敦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向军警部的同仁们展示一下这两个多月的训练成果。
不一会儿王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也来到了码头上,与钱天敦的队伍会合。两边的指挥官一起对表核对了时间,然后核对电台与步话机的通话频道,确保联络手段通畅之后,才各自登船准备出发。
为了确保这次的行动万无一失,海运部和军警部联合为“探索号”配备了最强的人员编制,孙长弥亲自担任船长,船员都是从海运部现有编制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老水手,另外还有炮兵连民兵加上炮兵学员一共五十余人,确保船上的十多门火炮齐装满员,可以随时进入到战斗状态。另外昨天旁听了战备会议的谢春,也连夜死皮赖脸地找孙长弥混了个大副职位,今天会登船一起出行。
“探索号”下水以来,这次算是载员最多的一次,就连吃水线也比平时压低了一尺多,驶离码头的时候明显不如往日那么轻盈。而这艘船的奇怪外观,也引起了大量人员到码头边进行集体围观——昨晚“探索号”抵达码头的时候天色已暗,因此大部分人都没能及时看到这艘船的真身。
莫说北越的那些士兵,就连钱天敦本人登船之后也是赞叹不断。由于新年前在涂山半岛与北越方面交涉事务,钱天敦并没有回到胜利港参与年底的述职会,因此他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艘被海运部视作宝贝的新式帆船。而同行的谢春比他还夸张得多,昨晚开完会之后便上了船,整夜都再没下来过。
钱天敦登船之后,谢春立刻便从甲板上的人群中挤到了他身边:“钱中尉,你看过这艘船没有?我跟你说,这艘船上的确有不少门道……我觉得我们不能老是只造一些打渔的小船,应该尽快向大本营申请图纸和工匠,在黑土港也开始造这种新式帆船。”
钱天敦不以为然道:“老谢你找错人了吧?我是管军事的,你才是管海运的!要打报告也应该由你来起草,而且我听说这船上有很多零件只能在大本营制造,产能也非常低,恐怕海运部现在还没那个能力在黑土港开分店。”
谢春应道:“我们两个部门联名,申请获得通过的机会就大一点嘛!对了,你还没看过二层甲板的炮舱吧?走走走,我带你下去看看,这次军工部门设计的制退系统看起来好像还不错……”
上午八时,“探索号”和“飞速号”一前一后驶离了永安港码头,绕过了向东北方向突出的海岬,然后调头向着东南方海域驶去。
之所以没有选择沿着海岸线南下,也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按照海运部连夜制定出的行进路线,这支侦查船队从永安港出发后将在外海兜一个大圈子,先向东南绕过交战区沿海,再折返向西南靠近交战区后方的海岸线进行侦查活动。这样做虽然会增加不少航程,但却大大减小了被驻扎在交战地区的南越军从陆上发现的可能性。
由于“探索号”目前几乎是处于满载的状况,因此船速也比平时降低了不少,只能保持在七至八节的航速。为此“飞速号”也不得不减缓了航速,陪同在“探索号”的侧后方一起行进。不过对于“飞速号”上的北美帮来说,这次出行与其说是执行军事任务,倒不如说是一次放风的机会,他们当中除了王汤姆还时常出海之外,其他几人因为忙于各种工作,出海的时间也已经越来越少。像罗杰、石迪文和乔志亚都长期驻扎在田独工业区,出海机会更是少得可怜,早就盼着有这么一次机会能到海上兜兜风了。
中午时分,放在船台上的步话机响了起来:“飞速号注意,飞速号注意,右前方三海里处小岛是一号目标物,经过一号目标物之后转向南方,完毕!”
乔志亚举起望远镜查看了一下前方海域,低头查看了一下海图,对掌握舵轮的王汤姆道:“按海图上的标识,右前方就是昏约岛。”
“昏约岛是什么岛?很有名吗?”石迪文好奇地问道。
“是后世中越两国海界划线的根据之一。”在穿越前对南海地区海上状况做过专门研究的王汤姆解释道:“海南岛与昏约岛之间最短连线的中点,就是中越两国海上划界基点之一,类似这样的基点有十处。不过昏约岛本身倒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个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无人岛而已。”
很快“飞速号”就抵近了这个临近越南东岸的小岛,从面积上看,昏约岛比位于北部湾的浮水洲岛还小得多,岛岸也没有天然的港湾,的确并不具备什么开发的价值。这个地方距离西北方向的永安港约莫二十海里,距离西边的北越山岭防线仅仅只有十海里。如果站在山岭防线的最高处,在天气晴好时可以直接看到此时驶过昏约岛的两条帆船。当然,处于山岭下方,视线几乎与海平面齐平的南越军没有望远镜之类的利器,肯定发现不了十海里之外的海面目标。
绕过昏约岛之后,船队折向南方行驶了一个半小时之后,再次调整方向,往西南方驶去。他们的目标是这次侦查活动的第一个重点对象,位于交战区后方40里的争江入海口。
在17世纪长达数十年的南北越内战当中,郑氏数次兴兵征讨南方的阮氏未果,阮氏便是凭借了争江和横山这道横亘在中南半岛东岸的天险挡住了来自北方的攻势。这次被南越军攻过了争江横山一线,也是内战以来北越第一次失地,在此之前北越军甚至一度把南越的主力压制到了更南边的广治一带,但现在这种战略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双方的攻守之势也已经进行了彻底的交换。
而在原本的历史中,南北越的内战直到1672年才在康熙的调停之下结束,并且以争江横山为界划定了南北越势力的分界线,在那之后保持了百年的和平。当然了,康熙帝管这个闲事也并非出于什么人道主义,而是为了联合北方的郑氏,抗击吴三桂等人在中国南方引发的三藩之乱。而与康熙帝达成合作协议的人,正是现在代表郑氏与穿越集团接洽事务的郑柞,不过此时距离他封王掌权还有近三十年的时间,穿越集团仍有大把的机会来影响历史的进程。
经过相关部门对史料的研究之后,得到的结论认为在南北越持续五十多年的内战中,争江横山一线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不论哪一方攻势在一段时期内占优,最终战局都仍然会回到这个平衡点上。穿越集团此次所采取的军事行动一方面要帮北越扳回劣势,不让北越郑氏因为军事上的失败而倒下,一方面又要让双方的战力保持某种微妙的平衡,让郑氏能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依赖于穿越集团提供的军援,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将南越军赶回到争江、横山以南,然后以此为战略平衡点来维持双方的战局均势,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为了贯彻好执委会“加大对北越政权军事扶持力度”的精神,这次行动不但要击退南越军的攻势,而且要对其军事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击,不能让其大部队毫无损伤地撤退到争江横山以南。
至1619年安南内战爆发以来,南越阮氏已经在争江横山这条防线上经营多年,在争江南岸、横山的制高点和关口都有不少的军事据点驻守。这次南越军攻过争江之后,沿海的平原地带也成为南越军最重要的后勤物资补给线,沿途每隔数里都有小型兵站驻扎。因此对于这一地区的侦查活动,其实是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存在。
因为陆地上有横山山脉这个参照物,船队很顺利地便确认了方位。在距离海岸线约莫三四海里的地方,钱天敦用望远镜确认了争江的入海口位置,并向跟在后面的“飞速号”传递了这个信息。
按照事前规划的方案,将由船速更快,武器配置更好的“飞速号”对争江入海口进行抵近侦查,确认安全状况之后,再让“探索号”上的人员登岸执行任务。
“飞速号”迅速地调整了风帆,然后朝着争江入海口驶去。船上众人此时也已经停止了嬉笑,开始认真地检查自己的装备和武器。
单以装备等级而论,北美帮肯定要算是军警部编制当中的精英了。这几个家伙把个人财产的大部分都投在了武器和军备上,单兵装备水平大大超出里军警部的平均水平。除了全员配备HK416、MK23这样的长短搭配的武器之外,头盔、外挂式战术背心、突击背包、喉震式对讲系统也全都是标准的军用配置。虽然这支小分队仅仅只有五人,但他们的实际战斗能力一点也不弱,足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飞速号”在争江入海口以南的海岸边靠岸,王汤姆等人直接便跳进了齐腰深的海水中,涉水上岸。而唯一留在船上的是老摩根,他所担任的任务是狙击手,一支价值一万四千美元的M200狙击枪就是他的同伴。从“飞速号”上可以用这支狙击枪对两千米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有效打击,而这个范围基本便是这支小分队侦查任务所需到达的区域了。
从登岸处往南大约两千五百米的距离,便是横山山脉在此地最靠近海岸的一个分支,平均海拔只有百米左右。侦察队并不清楚这处山岭中是否有南越的据点存在,因此必须要小心从事。
根据事前从北越方面所了解到的信息,南越的补给线并没有临近海岸,而是位于内陆大约十公里的距离上。物资在横山以南的一条争江支流上游装船,然后由南向北通过水运抵达争江北岸,再由陆路向北边的交战区运送。当然,缺乏海上运力的北越军即便知道南越军的补给线安排,也没有办法从海上投送兵力到争江沿岸来进行袭扰作战。
小分队上岸之后并没有急于对内陆进行查探,而是对入海口附近的近岸水深、流速、地理环境作了详细的记录。原本在争江两岸还有些居民开垦这里的冲积平原,但经过数年的战火之后,这里早已经变成了无人区,昔日的成片良田现在又恢复成了原始的自然风貌。在确定方圆数里内没有威胁存在之后,摩根向“探索号”发出了信号。
很快“探索号”便驶抵了入海口,钱天敦率领特战连的士兵们迅速登岸。接下来的安排是由“飞速号”在前面领路,“探索号”跟在后面,向争江上游前进。而钱天敦所率领的特战连则全员沿着河岸步行前进,配合船队对争江沿岸地区进行侦察。之所以要把他们放到岸上,还有一个原因是“探索号”需要逆流而上,减重之后可以大大地增加船只的航速和灵活性。
两艘船敢这么大着胆子就往上游去,也是因为这段河道较宽,足足超过了500米,如果遇到南越军队从岸上发动攻击,也有充分的躲避余地,调头往回走也不会太难。当然最重要的是,河道够宽,就不至于轻易被木桩或是半浮船之类的手段封锁下游,堵在中间跑不出去。
从入海口逆行约莫十里,就抵达了争河上游的第一个河道交汇处。这里两股主要河道一来自于西边横山山脉深处的争河主流,另一股则是来自于南面的支流,也就是南越后勤的补给通道所在。
或许是这段时间南越军打得太顺放松了后方的警戒,侦察队沿着河道一路上行,竟然都没有发现南越的巡防部队。估计南越军高层也是认为北越没有通过海路远程投送兵力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些地段的防备都极为放松。
不过侦察队也并没有打算要在这里伏击一支南越的补给队,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侦察而不是打草惊蛇,搜集这里的地理环境状况,为接下来的破袭战做好准备才是这次侦察任务的主旨所在。
侦察队在抵达河道交汇处之后,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详细拍摄记录了河道状况,甚至通过望远镜已经找到了南越军在争江北岸运输物资的道路。至此,这次侦察行动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两艘船慢慢地在河中心调了个头,然后钱天敦和他的特战连重新回到了“探索号”上,往出海口的方向驶去。
这次登岸的侦查行动没有出现任何状况便顺利完成了,但没有状况也就意味着没有表现,虽然特战连在此期间的行军也达到了平时的训练水平,但钱天敦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遗憾,总觉得若是能有机会让特战连表现一下战斗力就好了。
不过这份遗憾的心情并没有影响他太久,因为很快就有表现的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站在船头负责瞭望的谢春发来报告:“前方河道上出现了两条小船,距离大约两千米!”
钱天敦在黑土港所组建的这支特战连队,人员基本都是由北越移民构成,排级军官由穿越众出任,钱天敦亲自担任连长一职。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还不足二十岁,算上军官在内共一百八十余人,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军警部的现有陆军连级编制,基本是一个半正常连队的规模。当然了,这种超编也是在军警部有备案的,并不是钱天敦的肆意妄为。
这支连队自组建以来,钱天敦便以野外环境下的作战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这支部队的驻训地点也并没有放在黑土港的港区范围内,而是在黑土港与涂山半岛之间的吉婆岛上。
这个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岛屿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岛屿,岛上绝大部分地区都是石山和原始森林。原本在岛上居住的少量渔民,也都被钱天敦有意识地迁往了黑土港定居,将这个岛彻底变成了野战军训基地。
钱天敦所制定的训练内容基本都以自己以前所学习的野战战术为参照,在一定程度上更侧重于单兵作战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只是由于使用的武器为枪身极长的前装燧发枪,不管装填还是携行都不能满足钱天敦想要达到的训练效果,在丛林山地进行作战还是有诸多不便。不过钱天敦也已经向军警部提交了报告,要求军工部门设计制造一种枪身较短便于携行,近距离内威力更大的武器。当然在那之前,钱天敦必须得先证明自己这支连队的存在价值,起码要值得军工部门为此专门设计制造一种新武器。
如果以单兵素质而论,钱天敦带的这支队伍所学的战术技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本营的民兵,唯一所欠缺的就是实打实的作战经验了。而这次南下作战,钱天敦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向军警部的同仁们展示一下这两个多月的训练成果。
不一会儿王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也来到了码头上,与钱天敦的队伍会合。两边的指挥官一起对表核对了时间,然后核对电台与步话机的通话频道,确保联络手段通畅之后,才各自登船准备出发。
为了确保这次的行动万无一失,海运部和军警部联合为“探索号”配备了最强的人员编制,孙长弥亲自担任船长,船员都是从海运部现有编制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老水手,另外还有炮兵连民兵加上炮兵学员一共五十余人,确保船上的十多门火炮齐装满员,可以随时进入到战斗状态。另外昨天旁听了战备会议的谢春,也连夜死皮赖脸地找孙长弥混了个大副职位,今天会登船一起出行。
“探索号”下水以来,这次算是载员最多的一次,就连吃水线也比平时压低了一尺多,驶离码头的时候明显不如往日那么轻盈。而这艘船的奇怪外观,也引起了大量人员到码头边进行集体围观——昨晚“探索号”抵达码头的时候天色已暗,因此大部分人都没能及时看到这艘船的真身。
莫说北越的那些士兵,就连钱天敦本人登船之后也是赞叹不断。由于新年前在涂山半岛与北越方面交涉事务,钱天敦并没有回到胜利港参与年底的述职会,因此他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艘被海运部视作宝贝的新式帆船。而同行的谢春比他还夸张得多,昨晚开完会之后便上了船,整夜都再没下来过。
钱天敦登船之后,谢春立刻便从甲板上的人群中挤到了他身边:“钱中尉,你看过这艘船没有?我跟你说,这艘船上的确有不少门道……我觉得我们不能老是只造一些打渔的小船,应该尽快向大本营申请图纸和工匠,在黑土港也开始造这种新式帆船。”
钱天敦不以为然道:“老谢你找错人了吧?我是管军事的,你才是管海运的!要打报告也应该由你来起草,而且我听说这船上有很多零件只能在大本营制造,产能也非常低,恐怕海运部现在还没那个能力在黑土港开分店。”
谢春应道:“我们两个部门联名,申请获得通过的机会就大一点嘛!对了,你还没看过二层甲板的炮舱吧?走走走,我带你下去看看,这次军工部门设计的制退系统看起来好像还不错……”
上午八时,“探索号”和“飞速号”一前一后驶离了永安港码头,绕过了向东北方向突出的海岬,然后调头向着东南方海域驶去。
之所以没有选择沿着海岸线南下,也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按照海运部连夜制定出的行进路线,这支侦查船队从永安港出发后将在外海兜一个大圈子,先向东南绕过交战区沿海,再折返向西南靠近交战区后方的海岸线进行侦查活动。这样做虽然会增加不少航程,但却大大减小了被驻扎在交战地区的南越军从陆上发现的可能性。
由于“探索号”目前几乎是处于满载的状况,因此船速也比平时降低了不少,只能保持在七至八节的航速。为此“飞速号”也不得不减缓了航速,陪同在“探索号”的侧后方一起行进。不过对于“飞速号”上的北美帮来说,这次出行与其说是执行军事任务,倒不如说是一次放风的机会,他们当中除了王汤姆还时常出海之外,其他几人因为忙于各种工作,出海的时间也已经越来越少。像罗杰、石迪文和乔志亚都长期驻扎在田独工业区,出海机会更是少得可怜,早就盼着有这么一次机会能到海上兜兜风了。
中午时分,放在船台上的步话机响了起来:“飞速号注意,飞速号注意,右前方三海里处小岛是一号目标物,经过一号目标物之后转向南方,完毕!”
乔志亚举起望远镜查看了一下前方海域,低头查看了一下海图,对掌握舵轮的王汤姆道:“按海图上的标识,右前方就是昏约岛。”
“昏约岛是什么岛?很有名吗?”石迪文好奇地问道。
“是后世中越两国海界划线的根据之一。”在穿越前对南海地区海上状况做过专门研究的王汤姆解释道:“海南岛与昏约岛之间最短连线的中点,就是中越两国海上划界基点之一,类似这样的基点有十处。不过昏约岛本身倒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个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无人岛而已。”
很快“飞速号”就抵近了这个临近越南东岸的小岛,从面积上看,昏约岛比位于北部湾的浮水洲岛还小得多,岛岸也没有天然的港湾,的确并不具备什么开发的价值。这个地方距离西北方向的永安港约莫二十海里,距离西边的北越山岭防线仅仅只有十海里。如果站在山岭防线的最高处,在天气晴好时可以直接看到此时驶过昏约岛的两条帆船。当然,处于山岭下方,视线几乎与海平面齐平的南越军没有望远镜之类的利器,肯定发现不了十海里之外的海面目标。
绕过昏约岛之后,船队折向南方行驶了一个半小时之后,再次调整方向,往西南方驶去。他们的目标是这次侦查活动的第一个重点对象,位于交战区后方40里的争江入海口。
在17世纪长达数十年的南北越内战当中,郑氏数次兴兵征讨南方的阮氏未果,阮氏便是凭借了争江和横山这道横亘在中南半岛东岸的天险挡住了来自北方的攻势。这次被南越军攻过了争江横山一线,也是内战以来北越第一次失地,在此之前北越军甚至一度把南越的主力压制到了更南边的广治一带,但现在这种战略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双方的攻守之势也已经进行了彻底的交换。
而在原本的历史中,南北越的内战直到1672年才在康熙的调停之下结束,并且以争江横山为界划定了南北越势力的分界线,在那之后保持了百年的和平。当然了,康熙帝管这个闲事也并非出于什么人道主义,而是为了联合北方的郑氏,抗击吴三桂等人在中国南方引发的三藩之乱。而与康熙帝达成合作协议的人,正是现在代表郑氏与穿越集团接洽事务的郑柞,不过此时距离他封王掌权还有近三十年的时间,穿越集团仍有大把的机会来影响历史的进程。
经过相关部门对史料的研究之后,得到的结论认为在南北越持续五十多年的内战中,争江横山一线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不论哪一方攻势在一段时期内占优,最终战局都仍然会回到这个平衡点上。穿越集团此次所采取的军事行动一方面要帮北越扳回劣势,不让北越郑氏因为军事上的失败而倒下,一方面又要让双方的战力保持某种微妙的平衡,让郑氏能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依赖于穿越集团提供的军援,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将南越军赶回到争江、横山以南,然后以此为战略平衡点来维持双方的战局均势,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为了贯彻好执委会“加大对北越政权军事扶持力度”的精神,这次行动不但要击退南越军的攻势,而且要对其军事力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击,不能让其大部队毫无损伤地撤退到争江横山以南。
至1619年安南内战爆发以来,南越阮氏已经在争江横山这条防线上经营多年,在争江南岸、横山的制高点和关口都有不少的军事据点驻守。这次南越军攻过争江之后,沿海的平原地带也成为南越军最重要的后勤物资补给线,沿途每隔数里都有小型兵站驻扎。因此对于这一地区的侦查活动,其实是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存在。
因为陆地上有横山山脉这个参照物,船队很顺利地便确认了方位。在距离海岸线约莫三四海里的地方,钱天敦用望远镜确认了争江的入海口位置,并向跟在后面的“飞速号”传递了这个信息。
按照事前规划的方案,将由船速更快,武器配置更好的“飞速号”对争江入海口进行抵近侦查,确认安全状况之后,再让“探索号”上的人员登岸执行任务。
“飞速号”迅速地调整了风帆,然后朝着争江入海口驶去。船上众人此时也已经停止了嬉笑,开始认真地检查自己的装备和武器。
单以装备等级而论,北美帮肯定要算是军警部编制当中的精英了。这几个家伙把个人财产的大部分都投在了武器和军备上,单兵装备水平大大超出里军警部的平均水平。除了全员配备HK416、MK23这样的长短搭配的武器之外,头盔、外挂式战术背心、突击背包、喉震式对讲系统也全都是标准的军用配置。虽然这支小分队仅仅只有五人,但他们的实际战斗能力一点也不弱,足以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飞速号”在争江入海口以南的海岸边靠岸,王汤姆等人直接便跳进了齐腰深的海水中,涉水上岸。而唯一留在船上的是老摩根,他所担任的任务是狙击手,一支价值一万四千美元的M200狙击枪就是他的同伴。从“飞速号”上可以用这支狙击枪对两千米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有效打击,而这个范围基本便是这支小分队侦查任务所需到达的区域了。
从登岸处往南大约两千五百米的距离,便是横山山脉在此地最靠近海岸的一个分支,平均海拔只有百米左右。侦察队并不清楚这处山岭中是否有南越的据点存在,因此必须要小心从事。
根据事前从北越方面所了解到的信息,南越的补给线并没有临近海岸,而是位于内陆大约十公里的距离上。物资在横山以南的一条争江支流上游装船,然后由南向北通过水运抵达争江北岸,再由陆路向北边的交战区运送。当然,缺乏海上运力的北越军即便知道南越军的补给线安排,也没有办法从海上投送兵力到争江沿岸来进行袭扰作战。
小分队上岸之后并没有急于对内陆进行查探,而是对入海口附近的近岸水深、流速、地理环境作了详细的记录。原本在争江两岸还有些居民开垦这里的冲积平原,但经过数年的战火之后,这里早已经变成了无人区,昔日的成片良田现在又恢复成了原始的自然风貌。在确定方圆数里内没有威胁存在之后,摩根向“探索号”发出了信号。
很快“探索号”便驶抵了入海口,钱天敦率领特战连的士兵们迅速登岸。接下来的安排是由“飞速号”在前面领路,“探索号”跟在后面,向争江上游前进。而钱天敦所率领的特战连则全员沿着河岸步行前进,配合船队对争江沿岸地区进行侦察。之所以要把他们放到岸上,还有一个原因是“探索号”需要逆流而上,减重之后可以大大地增加船只的航速和灵活性。
两艘船敢这么大着胆子就往上游去,也是因为这段河道较宽,足足超过了500米,如果遇到南越军队从岸上发动攻击,也有充分的躲避余地,调头往回走也不会太难。当然最重要的是,河道够宽,就不至于轻易被木桩或是半浮船之类的手段封锁下游,堵在中间跑不出去。
从入海口逆行约莫十里,就抵达了争河上游的第一个河道交汇处。这里两股主要河道一来自于西边横山山脉深处的争河主流,另一股则是来自于南面的支流,也就是南越后勤的补给通道所在。
或许是这段时间南越军打得太顺放松了后方的警戒,侦察队沿着河道一路上行,竟然都没有发现南越的巡防部队。估计南越军高层也是认为北越没有通过海路远程投送兵力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些地段的防备都极为放松。
不过侦察队也并没有打算要在这里伏击一支南越的补给队,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侦察而不是打草惊蛇,搜集这里的地理环境状况,为接下来的破袭战做好准备才是这次侦察任务的主旨所在。
侦察队在抵达河道交汇处之后,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详细拍摄记录了河道状况,甚至通过望远镜已经找到了南越军在争江北岸运输物资的道路。至此,这次侦察行动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两艘船慢慢地在河中心调了个头,然后钱天敦和他的特战连重新回到了“探索号”上,往出海口的方向驶去。
这次登岸的侦查行动没有出现任何状况便顺利完成了,但没有状况也就意味着没有表现,虽然特战连在此期间的行军也达到了平时的训练水平,但钱天敦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遗憾,总觉得若是能有机会让特战连表现一下战斗力就好了。
不过这份遗憾的心情并没有影响他太久,因为很快就有表现的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站在船头负责瞭望的谢春发来报告:“前方河道上出现了两条小船,距离大约两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