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跑步前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九零六年十月三十一日,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艰苦谈判之后,英德终于签署了海军军备协议。""" >文字阅读新体验"
按照约定,在接下来的五年之内,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建造总吨位不超过二十万吨的八艘主力舰,英国将建造总吨位不超过三十万吨的十二艘主力舰,最终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舰队规模将达到英国皇家海军的百分之六十。
只是,这份协议有很多附加条款。
最重要的一项附加条款与法国有关,即法国海军的舰队总规模不得超过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百分之六十,不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将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追加建造两艘主力舰,英国皇家海军则将获得建造一艘主力舰的配额。
此外,还有针对意大利、俄国与奥匈帝国的附加条款。
这些附加条款,决定这份协议根本不具有实施价值。
仅仅几个月之后,即一九零七年一月,法国就宣布将建造四艘装备了十二门三百零五毫米主炮的“科尔贝尔”级战列舰。到一九零七年底,法国政府再次批准海军设计与建造四艘新式战列舰。因为协议不包括“拿骚”级之前的战列舰,所以德意志第二帝国实际建成的战列舰只有五艘,把再建的算上也只有八艘。这样一来,法国在一九零七年批准与计划建造的战列舰就多达八艘。
显然,这已经超过了协议附加条款的限制。
此外,意大利也在一九零七年与一九零八年批准了“加富尔公爵”级与“安德列亚-多利亚”级战列舰的建造与规划方案,计划在今后五年之内建造七艘战列舰,以维持在地中海的海军优势。
至于俄国,更是野心勃勃。
早在一九零六年,沙皇就要求建造四艘“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次年又要求建造性能更加强大的战列舰,即“玛利亚皇后”级,总量也是四艘,计划在一九一二年之前全部建成。
这些,都超过了协议的附加条款。
一九零八年初,在得到德皇批准之后,冯承乾公布了帝国海军的造舰计划,把一九零九年到一九一三年的造舰规模提高百分之五十,每年各追加建造一艘主力舰,以应对法国与俄国构成的威胁。
结果就是,到一九零八年,英德伦敦海军协议就成了空文。
此时“赫尔戈兰”级的后两艘已经下水,计划在一九零九年服役。在一九零七年规划建造的“德皇”级战列舰中,前两艘,即“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之前的“腓特烈大帝”号更名为“皇太子”号)已经开始建造,预计在一九一零年下水,计划中的“皇后”号与“国王阿尔伯特”号也将在年底之前开工。
对冯承乾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追加一艘“德皇”级,还是另起炉灶呢?
如果让冯承乾来选,他肯定会另起炉灶。
严格说来“德皇”级是“赫尔戈兰”级的放大改进型,最大的区别在于设置了第四座主炮炮塔,全部采用三联装三百毫米主炮,使主炮的数量提高到了十二门,且全部沿纵轴布置,等于把火力增强了三分之一。如此一来“德皇”级的满载排水量比“赫尔戈兰”级多出了将近五千吨,突破了三万吨。如果以满载排水量衡量“德皇”级是同时代里最大的主力舰,英国皇家海军同期建造的“圣文森特”级、“海王”级与“巨人”级,以及后来的“白羊座”级与“乔治五世”级都只有两万多吨,要到“阿尔库金”级才超过三万吨,而美国海军同期建造的“佛罗里达”级在改装之后都没有三万吨,要到“纽约”级才在改装后突破了三万吨。
可以说“德皇”级是一种性能十分强大的战列舰。
只是,这种战舰也不是没有缺陷。
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火力偏弱,而且装甲防护设计得不够合理。
比如,冯承乾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求采用“重点防护”方式,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集中保护关键部位。可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工程师依然反对这么做,在次要部位敷设了只能抵抗中等口径穿甲弹的装甲。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德皇”级的主装甲带与水平装甲的厚度依然不够理想。
火力上,三百毫米主炮已显落伍。
虽然英国皇家海军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而且美国正在建造与计划建造的三级战列舰采用的仍然是三百零五毫米主炮,使得很多帝国工程师认为没有必要在“德皇”级上使用还没成熟的三百五十毫米主炮,一些帝国海军将领也认为,与其使用三百五十毫米主炮,还不如在下一级战列舰上采用研制进度更快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直接把主力舰的火力水准提高两个档次,超越英国皇家海军。但是冯承乾却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知道,英国皇家海军在完成了“巨人”级的建造工作之后,就将在“白羊座”级上采用十四英寸、也就是三百四十三毫米主炮,随后会在“加拿大”级上采用十四点五英寸、即三百五十六毫米主炮,接着就会在“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上采用十五点五英寸、即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始终保持着火力优势。
显然,如果“德皇”级采用三百毫米主炮,十年之内就将落伍。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直接采用三百五十毫米主炮。以帝国的火炮技术,在面对装备了十四英寸与十四点五英寸的英国战舰时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即便面对装备十五点五英寸主炮的英国战舰也不会吃亏。
只是,冯承乾也必须向现实妥协。
如果“德皇”级配备四座三联装三百五十毫米炮塔,标准排水量就将突破三万吨,超过了英德海军协议规定的二万五千吨。如果减少一座炮塔,那么今后就算改进,也只能配备六门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火力密度大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到一九零八年,三百五十毫米主炮都没研制成功。
面对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冯承乾只能做出让步,即在“德皇”级建造的时候,采用四座三联装三百毫米主炮炮塔,但是在设计的时候留下了改进余地,即在今后可以直接换装双联装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
这下,问题来了。
在需要增加一艘战舰的时候,如果追加建造一艘“德皇”级,今后还得进行大改,可是重新设计,又赶不上进度。
最后,冯承乾再次向现实妥协,批准了第五艘“德皇”级,即“路易特波尔德亲王”号的建造方案。
让冯承乾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是英国皇家海军采取的针对性行动。
一九零七年底,英国国会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扩大造舰规模影响,批准了两艘“巨人”级战列舰的建造方案,并且为皇家海军拨款,在一九零九年之前动工建造更加强大的“白羊座”级战列舰。
虽然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白羊座”级是“巨人”级的改进型,主要是优化了炮塔的布置方式。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顽固的英国佬开始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学习,取消了布置在侧舷的主炮炮塔,把全部主炮炮塔沿纵轴布置。只是“白羊座”级采用的是双联装炮塔,而且为了追求火力密度,总共有五座炮塔,火炮数量介于“赫尔戈兰”级与“德皇”级之间,其中第三座主炮炮塔位于二号烟囱后方,另外四座炮塔以背负式分别在战舰前后,而不是全部集中布置在前后。但是冯承乾早就收到消息“白羊座”级与“巨人”级根本没有关系,而且英国皇家海军将在这种战列舰上安装三百四十三毫米主炮,从而在火力上甩掉紧追不放的帝国海军。
果真如此“白羊座”级的火力就超过了“德皇”级。
所幸的是“德皇”级在设计的时候就留下了改进余地,而“白羊座”级换装更大口径主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显然,帝国海军需要的是更多的主力舰。
冯承乾也意识到,在海军军备竞赛已经全面开始的情况下,重质不重量的套路已经行不通了。
在重视质量的同时,还得重视数量。
性能再强大的战列舰,也不可能在海战中击败两倍于己的敌舰。只有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能力战胜对手。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决定追加建造一艘“德皇”级。
只是,这仍然无法满足帝国海军的扩充需求。
要知道,在一九零九年之后的四年里,帝国海军每年都将建造三艘主力舰,相当于还得追加四艘主力舰的建造量。
显然,仅仅在现有计划上追加建造量,肯定无法满足需求。
面对这个问题,冯承乾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解决办法,即把规划中的四艘“国王”级战列舰的建造时间提前一年,把还处于初始设计阶段的“拜仁”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提前到一九一二年,并且在一九一零年启动代号“x5”的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规划建造数量也是五艘。
如此一来,等于把造舰规划提前了两年,相当于增加了四艘战列舰的建造量。
只是,这些战舰能否建成,还是个未知数。
一九零六年十月三十一日,在经过了将近一年的艰苦谈判之后,英德终于签署了海军军备协议。""" >文字阅读新体验"
按照约定,在接下来的五年之内,德意志第二帝国将建造总吨位不超过二十万吨的八艘主力舰,英国将建造总吨位不超过三十万吨的十二艘主力舰,最终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舰队规模将达到英国皇家海军的百分之六十。
只是,这份协议有很多附加条款。
最重要的一项附加条款与法国有关,即法国海军的舰队总规模不得超过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百分之六十,不然德意志第二帝国将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追加建造两艘主力舰,英国皇家海军则将获得建造一艘主力舰的配额。
此外,还有针对意大利、俄国与奥匈帝国的附加条款。
这些附加条款,决定这份协议根本不具有实施价值。
仅仅几个月之后,即一九零七年一月,法国就宣布将建造四艘装备了十二门三百零五毫米主炮的“科尔贝尔”级战列舰。到一九零七年底,法国政府再次批准海军设计与建造四艘新式战列舰。因为协议不包括“拿骚”级之前的战列舰,所以德意志第二帝国实际建成的战列舰只有五艘,把再建的算上也只有八艘。这样一来,法国在一九零七年批准与计划建造的战列舰就多达八艘。
显然,这已经超过了协议附加条款的限制。
此外,意大利也在一九零七年与一九零八年批准了“加富尔公爵”级与“安德列亚-多利亚”级战列舰的建造与规划方案,计划在今后五年之内建造七艘战列舰,以维持在地中海的海军优势。
至于俄国,更是野心勃勃。
早在一九零六年,沙皇就要求建造四艘“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战列舰,次年又要求建造性能更加强大的战列舰,即“玛利亚皇后”级,总量也是四艘,计划在一九一二年之前全部建成。
这些,都超过了协议的附加条款。
一九零八年初,在得到德皇批准之后,冯承乾公布了帝国海军的造舰计划,把一九零九年到一九一三年的造舰规模提高百分之五十,每年各追加建造一艘主力舰,以应对法国与俄国构成的威胁。
结果就是,到一九零八年,英德伦敦海军协议就成了空文。
此时“赫尔戈兰”级的后两艘已经下水,计划在一九零九年服役。在一九零七年规划建造的“德皇”级战列舰中,前两艘,即“德皇”号与“腓特烈大帝”号(之前的“腓特烈大帝”号更名为“皇太子”号)已经开始建造,预计在一九一零年下水,计划中的“皇后”号与“国王阿尔伯特”号也将在年底之前开工。
对冯承乾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是追加一艘“德皇”级,还是另起炉灶呢?
如果让冯承乾来选,他肯定会另起炉灶。
严格说来“德皇”级是“赫尔戈兰”级的放大改进型,最大的区别在于设置了第四座主炮炮塔,全部采用三联装三百毫米主炮,使主炮的数量提高到了十二门,且全部沿纵轴布置,等于把火力增强了三分之一。如此一来“德皇”级的满载排水量比“赫尔戈兰”级多出了将近五千吨,突破了三万吨。如果以满载排水量衡量“德皇”级是同时代里最大的主力舰,英国皇家海军同期建造的“圣文森特”级、“海王”级与“巨人”级,以及后来的“白羊座”级与“乔治五世”级都只有两万多吨,要到“阿尔库金”级才超过三万吨,而美国海军同期建造的“佛罗里达”级在改装之后都没有三万吨,要到“纽约”级才在改装后突破了三万吨。
可以说“德皇”级是一种性能十分强大的战列舰。
只是,这种战舰也不是没有缺陷。
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火力偏弱,而且装甲防护设计得不够合理。
比如,冯承乾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求采用“重点防护”方式,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集中保护关键部位。可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工程师依然反对这么做,在次要部位敷设了只能抵抗中等口径穿甲弹的装甲。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德皇”级的主装甲带与水平装甲的厚度依然不够理想。
火力上,三百毫米主炮已显落伍。
虽然英国皇家海军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而且美国正在建造与计划建造的三级战列舰采用的仍然是三百零五毫米主炮,使得很多帝国工程师认为没有必要在“德皇”级上使用还没成熟的三百五十毫米主炮,一些帝国海军将领也认为,与其使用三百五十毫米主炮,还不如在下一级战列舰上采用研制进度更快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直接把主力舰的火力水准提高两个档次,超越英国皇家海军。但是冯承乾却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知道,英国皇家海军在完成了“巨人”级的建造工作之后,就将在“白羊座”级上采用十四英寸、也就是三百四十三毫米主炮,随后会在“加拿大”级上采用十四点五英寸、即三百五十六毫米主炮,接着就会在“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上采用十五点五英寸、即三百八十一毫米主炮,始终保持着火力优势。
显然,如果“德皇”级采用三百毫米主炮,十年之内就将落伍。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直接采用三百五十毫米主炮。以帝国的火炮技术,在面对装备了十四英寸与十四点五英寸的英国战舰时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即便面对装备十五点五英寸主炮的英国战舰也不会吃亏。
只是,冯承乾也必须向现实妥协。
如果“德皇”级配备四座三联装三百五十毫米炮塔,标准排水量就将突破三万吨,超过了英德海军协议规定的二万五千吨。如果减少一座炮塔,那么今后就算改进,也只能配备六门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火力密度大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到一九零八年,三百五十毫米主炮都没研制成功。
面对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冯承乾只能做出让步,即在“德皇”级建造的时候,采用四座三联装三百毫米主炮炮塔,但是在设计的时候留下了改进余地,即在今后可以直接换装双联装三百八十毫米主炮炮塔。
这下,问题来了。
在需要增加一艘战舰的时候,如果追加建造一艘“德皇”级,今后还得进行大改,可是重新设计,又赶不上进度。
最后,冯承乾再次向现实妥协,批准了第五艘“德皇”级,即“路易特波尔德亲王”号的建造方案。
让冯承乾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是英国皇家海军采取的针对性行动。
一九零七年底,英国国会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扩大造舰规模影响,批准了两艘“巨人”级战列舰的建造方案,并且为皇家海军拨款,在一九零九年之前动工建造更加强大的“白羊座”级战列舰。
虽然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白羊座”级是“巨人”级的改进型,主要是优化了炮塔的布置方式。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顽固的英国佬开始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学习,取消了布置在侧舷的主炮炮塔,把全部主炮炮塔沿纵轴布置。只是“白羊座”级采用的是双联装炮塔,而且为了追求火力密度,总共有五座炮塔,火炮数量介于“赫尔戈兰”级与“德皇”级之间,其中第三座主炮炮塔位于二号烟囱后方,另外四座炮塔以背负式分别在战舰前后,而不是全部集中布置在前后。但是冯承乾早就收到消息“白羊座”级与“巨人”级根本没有关系,而且英国皇家海军将在这种战列舰上安装三百四十三毫米主炮,从而在火力上甩掉紧追不放的帝国海军。
果真如此“白羊座”级的火力就超过了“德皇”级。
所幸的是“德皇”级在设计的时候就留下了改进余地,而“白羊座”级换装更大口径主炮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显然,帝国海军需要的是更多的主力舰。
冯承乾也意识到,在海军军备竞赛已经全面开始的情况下,重质不重量的套路已经行不通了。
在重视质量的同时,还得重视数量。
性能再强大的战列舰,也不可能在海战中击败两倍于己的敌舰。只有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能力战胜对手。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决定追加建造一艘“德皇”级。
只是,这仍然无法满足帝国海军的扩充需求。
要知道,在一九零九年之后的四年里,帝国海军每年都将建造三艘主力舰,相当于还得追加四艘主力舰的建造量。
显然,仅仅在现有计划上追加建造量,肯定无法满足需求。
面对这个问题,冯承乾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解决办法,即把规划中的四艘“国王”级战列舰的建造时间提前一年,把还处于初始设计阶段的“拜仁”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提前到一九一二年,并且在一九一零年启动代号“x5”的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规划建造数量也是五艘。
如此一来,等于把造舰规划提前了两年,相当于增加了四艘战列舰的建造量。
只是,这些战舰能否建成,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