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梦话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中山让出总统之位的问题令我思考了很久,这到底是他的美德还是他软弱性的体现,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就当时的历史情况而言,让位的原因一是迫于压力。这体现了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革命党的软弱,他们应该坚持与帝国主义及袁世凯作斗争,直至最后胜利。
让位的另一原因是为了实现共和,推翻清室。目的是好的,但这个目标是否太短浅了?实现了共和制,革命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吗?这样的革命也太不彻底了。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目的的实现是否能以牺牲本政治集团利益为手段。政治与利益是密不可分的,许多政客为了利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而牺牲本集团的利益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手段。在让位事件中,现在看来,革命党的动机是高尚的,但其行为也是为了达到自身的革命目标,只不过手段特别,那么这种行为是不是也算马基雅维利主义?
还有,假如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是革命的、先进的势力,那么让位就是一种让贤,从本身目的到实际效果都无可非议。但事实上,革命党才是代表人民利益,顺应历史潮流的先进势力,北洋军阀是反动势力,所以革命党向北方势力妥协就是一种反动。也说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认识极其模糊。
让位究竟是迫于压力的因素多,还是让“贤”的因素多不得而知,但从人性的角度,孙中山不为自己谋利禄的高尚品德值得称颂;从政治家的角度,其行为并不高明。
“让位”看起来既道德又软弱,难道这二者真的难以区分?难道真如尼采所说,道德是弱者无力的呐喊?当然不是。问题在于,道德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一味地退让,它也应从大局从长远着眼,我们应该追求包含智慧与力量的道德,而非盲目的善。
政治活动中,大家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明争暗斗,很多时候是难辨是非对错的。
有企业家说:挣钱是商人的道德。那谋取利益是不是政客的道德呢?
对该问题的彻底解决,有待于我对历史的进一步了解和对政治的进一步认识。
中国人的心智都花在了作官上。悠久的历史传统让我们不觉得“官”是一种与工农兵学商平等的职业,而是一种荣誉,一种福利,一种地位,一种光耀门楣出人头地的手段。“官”字有如此之多的功利色彩。这样的观念注定了辛辛苦苦爬上官位的人,不惜冒着违法犯罪的危险,捞取名利,实现各自心目中“官”的应有含义。他们自称“民之父母”对老百姓颐指气使。
任何严重的事态定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造成这种状况,老百姓不无干系。当他们取得了他们应有的权利时,他们高呼“青天大老爷”用微薄的收入置匾一块,上书“爱民如子”这种场面总让我心里不是滋味。近代社会“自由、平等”的思潮在古老东方的大地上,仿佛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官僚阶层只不过在社会上扮演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社会分工不应造成社会分级。
来法大已两年多了,对纷繁芜杂的学生刊物早已麻木,而在我心里始终为一份刊物留有一片天空,那便是团刊——青春法大。
不独是我,室友也对这份杂志青睐有加,每一期青春法大出版,我们都争相传阅,兴之所至,还高声朗读,以奇文共赏,于是在孤独的昌平留下了一串串笑声。这份快乐当然要归功于团刊。
身为学校的官方刊物,青春法大有着雍容华贵的气质,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思想深度甚至排版样式都透着一种大气。五年来,她一直以独特的视角关注校园生活,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幻化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景,呈现于法大师生面前;以博大的胸襟纵览天下大事,把时事新闻及时系统地传达给广大同学;以诗意的笔调描绘百态人生,使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
作为一份综合性刊物,她坚持学术品格,每期“思路沉雪”的文章,或点评政治,或探究法理,字字珠玑,篇篇精到。让我们身为法大人,时刻不忘以“通政情法意,求大道学术”为己任。
不过,关注世事太久,不免心情浮躁,所以几年前,雷小政师兄发出了“法大需要人文”的呐喊。而青春法大的精美散文恪守人文关怀,让迷失于制度构建的我们,舒一舒眉,平一平心跳,以超然的眼光看待法律,让法律贯穿关怀人、尊重人的精神。同时,要做一个完善的人还须从文学中陶冶情操,从史学中辨明是非,从哲学中汲取智慧。青春法大从来不缺少这样的美文“千秋评论”的杂文总让我拍案叫绝,受益匪浅;“情感驿站”的散文清新淡雅,其优美的文笔令我自愧弗如那一篇篇雅致的文字汇成一泓清泉滋润着我干枯的心田,让渺小的肉身拥有了崇高的灵魂,让身为京畿浪客的我们,不感孤单寂寞。
记得以前曾有关爱清流的读者说她太正统,严肃而失之刻板。若他看到现在的青春法大,恐怕会惊喜于她又增添了一丝活泼,一丝情趣,整体风格更加贴近学生,更加和蔼可亲。新设的“我in故我在”栏目,时而评述文学,时而介绍电影,时而探讨音乐,时而推荐时装,都是我们的兴趣所在,语言也诙谐幽默,无疑增强了刊物的可读性。
如果说清流还有些简陋,有些稚嫩,那么青春法大则日臻完美和成熟。五年的风雨历程我们一同走过,五年的欢喜忧伤我们一同体味。衷心希望青春法大使法大人的青春成为一道更亮丽的风景,我们一起慢慢地走,欣赏啊。
北京曲剧茶馆有一种现代气息,不仅没使我们年轻人厌倦,反而使整部戏更有趣味。动听的音乐,感人的唱词,荡气回肠的唱腔,使它比话剧更有味道,更易打动人心。
看了该剧之后,感慨老舍毕竟是大家,茶馆毕竟是经典。尤其是最后撒纸钱的一场戏,凄惨悲凉的气氛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观众。剧中还有许多让人过目不忘的人物。老板王利发对人点头哈腰、低眉顺眼,只为过上好日子,但残酷的社会使他到最后连碗热汤面也吃不上。他是一种没性格的性格,因此最难演,而且还要从二十演到七十,演好真不容易。主角张绍荣想用体态表现年龄差异,但总让我感到别扭,他的道白也不甚清楚,语气、节奏也很怪异让人费解。常四爷是个很有性格的角色,不过演员演得不到位,不过瘾。这也怪不得他,人的气质是难以改变的。
艺术作品常有几个让人至死不忘的细节。第一场末了一句“你完了!”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第二场茶馆里的八国旗以及“莫谈国事”的字条,无不反映着时局的变化。
茶馆刻画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许多人为生计所迫,做出不愿意做的事就,王利发即是一例。还有小丁宝,无奈之中做了女招待,看起来玩世不恭,而良心未死,她给王利发通风报信便是其人性闪光的例证。
该剧的编导不仅将原著的精义阐述的淋漓尽致,还通过改编,将主题更加酣畅的表现出来,看起来更过瘾。这集中表现在结尾的唱词,以及漫天飞舞的纸钱上。在纸钱中王利发仰天长叹,唱出了“仰天大笑泪珠掉”的感人之词,最后踽踽而行消失在黑暗中。比起原著平淡的结尾别有一番意蕴。
孙中山让出总统之位的问题令我思考了很久,这到底是他的美德还是他软弱性的体现,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就当时的历史情况而言,让位的原因一是迫于压力。这体现了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革命党的软弱,他们应该坚持与帝国主义及袁世凯作斗争,直至最后胜利。
让位的另一原因是为了实现共和,推翻清室。目的是好的,但这个目标是否太短浅了?实现了共和制,革命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吗?这样的革命也太不彻底了。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目的的实现是否能以牺牲本政治集团利益为手段。政治与利益是密不可分的,许多政客为了利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而牺牲本集团的利益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手段。在让位事件中,现在看来,革命党的动机是高尚的,但其行为也是为了达到自身的革命目标,只不过手段特别,那么这种行为是不是也算马基雅维利主义?
还有,假如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是革命的、先进的势力,那么让位就是一种让贤,从本身目的到实际效果都无可非议。但事实上,革命党才是代表人民利益,顺应历史潮流的先进势力,北洋军阀是反动势力,所以革命党向北方势力妥协就是一种反动。也说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认识极其模糊。
让位究竟是迫于压力的因素多,还是让“贤”的因素多不得而知,但从人性的角度,孙中山不为自己谋利禄的高尚品德值得称颂;从政治家的角度,其行为并不高明。
“让位”看起来既道德又软弱,难道这二者真的难以区分?难道真如尼采所说,道德是弱者无力的呐喊?当然不是。问题在于,道德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一味地退让,它也应从大局从长远着眼,我们应该追求包含智慧与力量的道德,而非盲目的善。
政治活动中,大家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明争暗斗,很多时候是难辨是非对错的。
有企业家说:挣钱是商人的道德。那谋取利益是不是政客的道德呢?
对该问题的彻底解决,有待于我对历史的进一步了解和对政治的进一步认识。
中国人的心智都花在了作官上。悠久的历史传统让我们不觉得“官”是一种与工农兵学商平等的职业,而是一种荣誉,一种福利,一种地位,一种光耀门楣出人头地的手段。“官”字有如此之多的功利色彩。这样的观念注定了辛辛苦苦爬上官位的人,不惜冒着违法犯罪的危险,捞取名利,实现各自心目中“官”的应有含义。他们自称“民之父母”对老百姓颐指气使。
任何严重的事态定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造成这种状况,老百姓不无干系。当他们取得了他们应有的权利时,他们高呼“青天大老爷”用微薄的收入置匾一块,上书“爱民如子”这种场面总让我心里不是滋味。近代社会“自由、平等”的思潮在古老东方的大地上,仿佛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官僚阶层只不过在社会上扮演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社会分工不应造成社会分级。
来法大已两年多了,对纷繁芜杂的学生刊物早已麻木,而在我心里始终为一份刊物留有一片天空,那便是团刊——青春法大。
不独是我,室友也对这份杂志青睐有加,每一期青春法大出版,我们都争相传阅,兴之所至,还高声朗读,以奇文共赏,于是在孤独的昌平留下了一串串笑声。这份快乐当然要归功于团刊。
身为学校的官方刊物,青春法大有着雍容华贵的气质,无论是装帧设计,还是思想深度甚至排版样式都透着一种大气。五年来,她一直以独特的视角关注校园生活,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幻化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景,呈现于法大师生面前;以博大的胸襟纵览天下大事,把时事新闻及时系统地传达给广大同学;以诗意的笔调描绘百态人生,使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
作为一份综合性刊物,她坚持学术品格,每期“思路沉雪”的文章,或点评政治,或探究法理,字字珠玑,篇篇精到。让我们身为法大人,时刻不忘以“通政情法意,求大道学术”为己任。
不过,关注世事太久,不免心情浮躁,所以几年前,雷小政师兄发出了“法大需要人文”的呐喊。而青春法大的精美散文恪守人文关怀,让迷失于制度构建的我们,舒一舒眉,平一平心跳,以超然的眼光看待法律,让法律贯穿关怀人、尊重人的精神。同时,要做一个完善的人还须从文学中陶冶情操,从史学中辨明是非,从哲学中汲取智慧。青春法大从来不缺少这样的美文“千秋评论”的杂文总让我拍案叫绝,受益匪浅;“情感驿站”的散文清新淡雅,其优美的文笔令我自愧弗如那一篇篇雅致的文字汇成一泓清泉滋润着我干枯的心田,让渺小的肉身拥有了崇高的灵魂,让身为京畿浪客的我们,不感孤单寂寞。
记得以前曾有关爱清流的读者说她太正统,严肃而失之刻板。若他看到现在的青春法大,恐怕会惊喜于她又增添了一丝活泼,一丝情趣,整体风格更加贴近学生,更加和蔼可亲。新设的“我in故我在”栏目,时而评述文学,时而介绍电影,时而探讨音乐,时而推荐时装,都是我们的兴趣所在,语言也诙谐幽默,无疑增强了刊物的可读性。
如果说清流还有些简陋,有些稚嫩,那么青春法大则日臻完美和成熟。五年的风雨历程我们一同走过,五年的欢喜忧伤我们一同体味。衷心希望青春法大使法大人的青春成为一道更亮丽的风景,我们一起慢慢地走,欣赏啊。
北京曲剧茶馆有一种现代气息,不仅没使我们年轻人厌倦,反而使整部戏更有趣味。动听的音乐,感人的唱词,荡气回肠的唱腔,使它比话剧更有味道,更易打动人心。
看了该剧之后,感慨老舍毕竟是大家,茶馆毕竟是经典。尤其是最后撒纸钱的一场戏,凄惨悲凉的气氛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观众。剧中还有许多让人过目不忘的人物。老板王利发对人点头哈腰、低眉顺眼,只为过上好日子,但残酷的社会使他到最后连碗热汤面也吃不上。他是一种没性格的性格,因此最难演,而且还要从二十演到七十,演好真不容易。主角张绍荣想用体态表现年龄差异,但总让我感到别扭,他的道白也不甚清楚,语气、节奏也很怪异让人费解。常四爷是个很有性格的角色,不过演员演得不到位,不过瘾。这也怪不得他,人的气质是难以改变的。
艺术作品常有几个让人至死不忘的细节。第一场末了一句“你完了!”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第二场茶馆里的八国旗以及“莫谈国事”的字条,无不反映着时局的变化。
茶馆刻画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许多人为生计所迫,做出不愿意做的事就,王利发即是一例。还有小丁宝,无奈之中做了女招待,看起来玩世不恭,而良心未死,她给王利发通风报信便是其人性闪光的例证。
该剧的编导不仅将原著的精义阐述的淋漓尽致,还通过改编,将主题更加酣畅的表现出来,看起来更过瘾。这集中表现在结尾的唱词,以及漫天飞舞的纸钱上。在纸钱中王利发仰天长叹,唱出了“仰天大笑泪珠掉”的感人之词,最后踽踽而行消失在黑暗中。比起原著平淡的结尾别有一番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