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唯美情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红楼梦中叙述的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曾在众多的读者心中掀起波澜。那段浪漫动人爱情故事源于一个前世盟约今世缘的神话,传递出一种让人向往的精神美。宝、黛之间的热恋既有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谐美,又有情到深处疑虑多的忠贞美。然而,这样美丽的爱情故事却以悲剧结局,最终消散成一个唯美的爱情神话。曹雪芹正是以这样一种令人心碎的爱情悲剧,把这种唯美的艺术人格推向了极致,表达了对爱情、对人性、对社会、对生存意义的深沉思考。
红楼梦全书以主人公贾宝玉的生活历程为主线,穿插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情感经历和命运归宿,描写了以贾府为重点的皆“连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至衰的转变过程。曹雪芹用生动的语言和无与伦比的巧妙构思,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刻画了上至贵族王公、侯门千金,下至奴婢佣仆、村妪野老的宏大而又不失精致的的生活画卷。一提到红楼梦,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虽相爱,但终未成眷属的情侣,为他们的爱情悲剧而扼腕叹息,临风洒泪。但是,我们又常常羡慕他们,因为他们爱得执着,爱得无畏,爱得超脱,爱得美丽,爱得无私,爱得纯洁,至死不渝。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像:“巨石下面的一株幼苗,但却充满生机,尽管压迫重重,却仍顽强抗争。”1
一、前世盟约今世缘——唯美爱情的精神美
宝黛爱情的前世情缘实源于那个凄婉动人的神话: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警幻亦曾问道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原来现实世界中的林黛玉,在神话世界中乃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蒙赤霞宫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才得久延岁月,修成女体。恰逢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便趁机随其下凡,用自己一生所有的眼泪来回报他的灌溉之恩。神话世界中的神瑛侍者投胎到现实世界中成了贾宝玉,这便构成了宝玉和黛玉的前世之盟。
何谓盟?在感情世界中,盟就是“指男女双方之间的内在期许和承诺,它发韧于心灵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同归,是一种发自内心、根深蒂固且刻骨铭心的精神认同。”2“木石前盟”是他们的爱情宣言,是反抗封建统治的叛逆者的联盟,同时也代表着不为宗族势力所容许的生活理想、生活道路。
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是不含肉体渴慕的恋情,是超世脱俗的精神之爱。像梦,像诗,像闪电,像星星,是一种理想化的超物质的灵与肉相分离的精神企恋,显示出人类情感生活更高层次的文明。宝玉并非没有性能力,第六回写他与袭人偷演警幻所训之事正寓含着作者的深意:宝玉对黛玉的纯情是出于不为,而非不能。这体现出宝黛之爱的超越性。黛玉是宝玉唯一的知己,万万不可把她当作性的对象,否则就是对“爱”的亵读。他们之间只有情、爱,没有肉欲。
林黛玉心纯如雪,不能受一点点污辱。她对待爱情决非象当今一些年轻男女,初步相见相识,便有过分亲密的动作出现,如神情悠然地搂搂抱抱,相依相拥,竟同喝一杯水,同饮一杯酒。她爱宝玉,却从来不肯把它说出来,而是深藏于心,她可以在宝玉滚下泪珠时,将自己的手帕摔给宝玉擦泪,却不愿让宝玉拉一下自己的一只手;当她睡下时,一听到是相爱至深的宝玉来了,能立刻翻身坐起来表示欢迎,却不能容忍宝玉引用西厢记里的“淫词艳曲”(“倾国倾城貌”)来挑逗自己,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整非整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慎,指斥宝玉道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这只是宝玉的一句带有暗示性的玩笑话,黛玉就恼成这样。可见他们之间是多么纯洁。二人建构了一种“纯粹”的情爱,一种企盼不经占有而与所爱达到完全契合的精神之爱。
还有一次也是黛玉刚睡下,见宝玉闯进来不肯走,就说“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也想在床上歪着,便说想和黛玉“咱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马上回绝了他“将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了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倒下。”在未牵手走进婚姻殿堂之前,林黛玉的言谈举止是不会超出友谊范围,这生活态度就象爱莲说中荷花一样,可以近观远望而不可亵玩焉。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真挚而痛楚。如宝玉挨父亲痛打而卧倒在床上时,追求理性人格的宝钗来看望宝玉时,特地带了治伤病的“药”而林黛玉来看宝玉时,带的是给宝玉精神上的抚慰,这是比“药”更宝贵的深情和温柔。因为有真情、真爱,所以产生痛楚,也就只有黛玉的“两个眼睛肿的象桃儿一般,满面泪光”黛玉不愿让凤姐等人瞧见自己这泪水横流、伤痛不已的面容,急着要走开,悄悄地对宝玉说:“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这是黛玉不愿给别人看,却只愿给最爱自己的人和自己最爱的人看。面对这双泪花盈盈的善良的眼睛,有什么甜言蜜语会比这似水柔情更具有深意呢?更能抚慰宝玉那伤痕累累的心呢?正因为黛玉能真诚地关爱宝玉,在宝玉最痛苦的时候,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宝玉感受到温暖,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深爱黛玉。可是真情打动宝玉,成为宝玉精神上的需要,还在于林黛玉淡泊名利,最懂宝玉的心,从未像宝钗那样劝说贾宝玉整日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立身扬名,以光宗耀祖。俩人都不求闻达显赫,都不追逐铜臭,都是封建礼教、封建专制下的叛逆者。当贾政为了望子成龙,强逼宝玉读八股文章,蔑视功名利禄的宝玉和黛玉却偷看被禁读的西厢记,抒发着他们自由的思想,滋长了相互之间的爱情。经过长期相处,俩人心心相印,彼此理解,相互间相亲相敬更相伶,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快乐,可是俩人的爱情愈发展,愈受封建家长的阻挠。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自由追求爱情是大逆不道,俩人对爱情的向往只能成水中花,镜中月。
当闻知宝玉与宝钗成婚,黛玉心里千头万绪涌上来,她强忍着失去宝玉的钻心痛苦,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在绝命之前,将自己一生的心血结晶诗稿和写在绢帕上记录她与宝玉交流感情的见证都投入火中烧了,这是她不愿世俗真相将他们圣洁而美丽的爱情所辜负而采取的行动,当然这也是彻底摆脱旧爱的缠绕,并含有对贾宝玉及婚姻包办者的恨。从前信誓旦旦地向我表达爱情契约,说“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东风舞鹧鸪。”这是何等深情与忠诚?可今日却脆薄如纸,将自己的命运任人摆步,未尽一切努力与封建包办婚姻抗争,成了别人的新郎。既然爱情婚姻在无情的摧残下以最终的失败而收场,我还固守已逝去的感情,还保留过去含有爱情的诗稿有何意义?不如用火烧尽,连同欺骗我的情感,什么也不给你留下。当焚烧任务完成,林黛玉才精神解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独自去走那寂寞的路,一生中再无遗憾的。
二、人间最爱是清欢——唯美爱情的和谐美
“在红楼梦阔大多彩的爱情画卷中,宝黛的爱情是最美最动人的,他们是“情痴”“情种”的代表,他们不但有天生的美色,而且还具有男女之间完美爱情所具有的心灵的默契。他们彼此都“不是为自己而存在和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时也只有在这另一个身上才能完全享受他自己”3他们之间的爱,不仅仅只是异性之间的外貌的吸引和追求,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培养起来的真挚的感情,是情感志趣的相投,是思想认识的一致,达到了心灵的契合,也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按照今天的说法也就是彼此有“感觉”
在宝黛从小到大、从友谊到爱恋的过程中,宝玉常常敬羡的,并不完全是黛玉清丽的容貌,而是她高雅的格调、如兰的气质、飘逸的风姿和特异的才华;黛玉深深感念的,并不是宝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而是他不同流合污的人生选择、真切的关怀和温柔的体贴。在朝夕与共、两小无猜的日常生活中,作者以大量的篇幅描述他们如何结社吟诗,读书写字,读曲弹琴,有着共同的志趣;写他们如何探病问候,互相体贴,培养了真挚的感情。
在贾府这样的环境里,他们的爱情是不可能直接倾诉出来的。因此,在一段时间里,他们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结果不免发生误会,闹点别扭。但正是在这充满欢乐与忧愁、幸福与痛苦的生活中,在真诚相爱与假意试探中,不仅培养了他们彼此的感情,而且了解了彼此的心,形成了共同的生活理想。宝玉鄙弃功名利禄,既不“留意于孔孟之间”也不“委身于经济之道”他厌恶“禄蠢”“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却喜“游荡优伶”对他的这种思想,黛玉是赞成的、支持的。她从来不劝宝玉读书中举,走那种“立身扬名”的道路,也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帐话”黛玉自己也有她独立的人格和不同于流俗的思想:她虽寄人篱下,却“孤标傲世、目下无尘”藐视世俗人情;她虽无依无傍,却敢于反抗“风刀霜剑”的现实环境,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她虽忍受着“金玉良缘”的巨大压力,却一往情深,执著地爱着宝玉,不把世俗的婚姻原则放在眼里。这一切,引起宝玉深切的同情、赞赏和爱恋,引为知己同调。
“在叛逆和反叛逆的激烈斗争中,有着共同追求的宝黛这两个叛逆者自然结成了联盟,共同的斗争目标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4。宝玉因黛玉从不说“立身扬名”“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深敬黛玉;而黛玉也把宝玉引为知己同调。他们心神默契,互为知己,在斗争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产生了爱情。斗争愈激烈,他们的爱就愈巩固坚实。宝黛之爱是叛逆思想的硕果:宝黛之情是同封建传统势力和恶劣环境的斗争中结成的“同志”之情。
宝黛爱情是那样的纯洁、高尚和真诚,达到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爱情题材的最高点。他们的爱情悲剧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他们的爱情只是一个乌托邦,是虚幻的,永远不可能指向圆满的归宿。然而,乌托邦又是真实的“因为它表现了人的本质,人生存的深层目的;它显示了人本质上的那种东西。每一个乌托邦都表现了人作为深层目的所具有的一切和作为一个人为了自己将来的实现而必须具有的一切。”宝黛爱情的悲剧和崇高的共存,正是人类困境的永恒隐喻。
对于爱情这个词,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是爱情?爱情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这种综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互相倾慕和交流之情。”5这应该说是恰当的,我们无需把爱情神秘化,也不必将生殖繁衍的本能上升为人类唯一的需求。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是叛逆者在反抗封建礼教过程中的结下的“战斗”情谊,是一种志同道合式的爱,源于两人志趣相投,思想一致。同时,宝黛之爱又是一种不含肉体渴慕的恋情,是超世脱俗的精神之爱,是一种理想化的超物质的灵与肉相分离的精神企恋,从一定意义上讲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土壤,因此只能成为一个令人心醉的“神话”
二、情到深处疑虑多——唯美爱情的忠贞美
在封建社会的法典里,自由恋爱就是犯罪“万恶淫为首”自由结合被礼教斥为“淫奔”贾府的史老太君将自由恋爱归入贼情一类“(小姐)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身处这样的家庭只能用一种微妙、曲折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况且,自己倾心的人,毕竟还隔着“臭皮囊”所谓“情到深处疑虑多”宝黛就只能将真情真意隐藏起来,用假情假意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如林黛玉第一次见到贾宝玉时的感觉是“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对这第一次相互遇见也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好感,他“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还说:“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不可。”双方如此一见钟情,不正是含有一定的“感觉”吗?正是这种产生于内心深处的那种“感觉”像月光下潺潺的流水,悄悄地流淌进双方的心灵,让爱情初放的花朵分外迷人。
黛玉去探望宝钗,不巧又遇到了宝玉。在吃饭期间,宝玉因听了宝钗的劝告,放下冷酒,换了热酒来饮,可巧雪雁来给黛玉送手炉:黛玉因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雪雁道:“紫娟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这种绵里藏针和槌敲鼓的机锋,将黛玉恋爱时期那种心怀酸嫉而又小心试探的心情写得入木三分。其实,在这里黛玉是无理的,仅仅是强词夺理,但是她有情,是可以原谅的“无理”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宝黛之间的口角、猜疑、试探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其后的反复口角,反复试探,都是在情理相悖中进行的,愈到了热恋时期愈是如此。这种情理相悖,表明上看,近于庸人自扰、无理取闹,实质上是爱的自卫。
“真正的爱是永远的焦虑、担忧,是对被爱者的自由所抱的恐惧和期望(因为对方有可能不爱我,但又永远有可能爱我),是对对方的‘真心’的永无止境的试探和对无望的爱的永怀希望的追求,是在无条件的奉献和自由的获取这两者之间的永恒的矛盾,是幸和不幸的不断交替和互渗:在幸福中埋藏着不幸的预感,在痛苦的间歇中才有片刻的销魂。”5黛玉在没有获知宝玉的真心之前,有着无边无际的忧虑和恐惧。后来,黛玉无意中听到了宝玉用说不说“混帐话”以衡量人的标准:宝钗和湘云都因说“混帐话”而被宝玉当场弄得下不来台“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种背后听来的知心话,要比当面听到“你放心”的保证不知要强出多少倍。如果说误会是一种假矛盾的话,那么误会的冰释,却更强烈地震撼着黛玉的心扉。只有在这时,假试探才有了真结果,她才感到“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此后的诉肺腑,对宝玉来说,是煎熬得无可奈何的假去真来之后的勇敢剖白;对黛玉来说,是等待得焦心疾首的真来假去之后的内心羞愧。
这在今天看来有点莫名其妙,然而在那个不许自由恋爱的时代,宝黛之间的传情方式却是那个文化圈内的知识分子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她既渴望宝玉的爱情及其敞开心扉的大胆表白而一旦宝玉热烈大胆地向她倾吐爱情时她又感到恐惧。这种种矛盾而复杂的心理状态,是礼教在他们心灵深处的投影,是企图冲破封建禁锢而又不愿和不敢公开违犯封建礼教的综合折射。
曹雪芹通过宝黛之间的爱情似乎要表明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是“金风玉露—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颤栗和幸福。然而,最终却用笔锋抹杀了这个令人神往的爱情。小说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尽管有着生死相许、刻骨铭心的爱情,却代表封建罪恶势力的贾母、王熙凤玩弄的鬼把戏中,双双上当受骗,掉进了一桩罪恶的阴谋之中,成了封建社会里的牺牲品。曹雪芹正是通过这样的沉痛叙述表达了自己对完美爱情的向往和无奈,表达了对生存意义以及完美爱情能否真实存在的态度和思想,是怀疑还是赞同,至今仍未被世人明了,也有可能永远不会被揭晓了。“这样追求唯美爱情的思想,就是在爱情气息越来越稀薄的今天仍然是人们心灵深处最真切的情感。虽然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然出于功力的目的玩弄爱情,抛弃爱情,但是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完美的爱情。这种似乎有些矛盾的情感态度,也许就是当初曹雪芹对爱情、对人性、对社会、对生存意义的深沉思考”6。
注释
1本文所引用原文均出自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文中不再一一注明。
23夏国荃: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探讨,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9卷第167页。
4李艳敏:论林黛玉悲剧的个性因素[j]。名作欣赏,2005年第10期第15页。
5于雷:宝黛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名作欣赏,2004年第2期第61页。
6夏国荃: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探讨,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9卷第168页。
红楼梦中叙述的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曾在众多的读者心中掀起波澜。那段浪漫动人爱情故事源于一个前世盟约今世缘的神话,传递出一种让人向往的精神美。宝、黛之间的热恋既有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谐美,又有情到深处疑虑多的忠贞美。然而,这样美丽的爱情故事却以悲剧结局,最终消散成一个唯美的爱情神话。曹雪芹正是以这样一种令人心碎的爱情悲剧,把这种唯美的艺术人格推向了极致,表达了对爱情、对人性、对社会、对生存意义的深沉思考。
红楼梦全书以主人公贾宝玉的生活历程为主线,穿插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情感经历和命运归宿,描写了以贾府为重点的皆“连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盛至衰的转变过程。曹雪芹用生动的语言和无与伦比的巧妙构思,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刻画了上至贵族王公、侯门千金,下至奴婢佣仆、村妪野老的宏大而又不失精致的的生活画卷。一提到红楼梦,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虽相爱,但终未成眷属的情侣,为他们的爱情悲剧而扼腕叹息,临风洒泪。但是,我们又常常羡慕他们,因为他们爱得执着,爱得无畏,爱得超脱,爱得美丽,爱得无私,爱得纯洁,至死不渝。他们之间的爱情就像:“巨石下面的一株幼苗,但却充满生机,尽管压迫重重,却仍顽强抗争。”1
一、前世盟约今世缘——唯美爱情的精神美
宝黛爱情的前世情缘实源于那个凄婉动人的神话: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警幻亦曾问道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原来现实世界中的林黛玉,在神话世界中乃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蒙赤霞宫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才得久延岁月,修成女体。恰逢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便趁机随其下凡,用自己一生所有的眼泪来回报他的灌溉之恩。神话世界中的神瑛侍者投胎到现实世界中成了贾宝玉,这便构成了宝玉和黛玉的前世之盟。
何谓盟?在感情世界中,盟就是“指男女双方之间的内在期许和承诺,它发韧于心灵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同归,是一种发自内心、根深蒂固且刻骨铭心的精神认同。”2“木石前盟”是他们的爱情宣言,是反抗封建统治的叛逆者的联盟,同时也代表着不为宗族势力所容许的生活理想、生活道路。
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是不含肉体渴慕的恋情,是超世脱俗的精神之爱。像梦,像诗,像闪电,像星星,是一种理想化的超物质的灵与肉相分离的精神企恋,显示出人类情感生活更高层次的文明。宝玉并非没有性能力,第六回写他与袭人偷演警幻所训之事正寓含着作者的深意:宝玉对黛玉的纯情是出于不为,而非不能。这体现出宝黛之爱的超越性。黛玉是宝玉唯一的知己,万万不可把她当作性的对象,否则就是对“爱”的亵读。他们之间只有情、爱,没有肉欲。
林黛玉心纯如雪,不能受一点点污辱。她对待爱情决非象当今一些年轻男女,初步相见相识,便有过分亲密的动作出现,如神情悠然地搂搂抱抱,相依相拥,竟同喝一杯水,同饮一杯酒。她爱宝玉,却从来不肯把它说出来,而是深藏于心,她可以在宝玉滚下泪珠时,将自己的手帕摔给宝玉擦泪,却不愿让宝玉拉一下自己的一只手;当她睡下时,一听到是相爱至深的宝玉来了,能立刻翻身坐起来表示欢迎,却不能容忍宝玉引用西厢记里的“淫词艳曲”(“倾国倾城貌”)来挑逗自己,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整非整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慎,指斥宝玉道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这只是宝玉的一句带有暗示性的玩笑话,黛玉就恼成这样。可见他们之间是多么纯洁。二人建构了一种“纯粹”的情爱,一种企盼不经占有而与所爱达到完全契合的精神之爱。
还有一次也是黛玉刚睡下,见宝玉闯进来不肯走,就说“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也想在床上歪着,便说想和黛玉“咱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马上回绝了他“将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了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倒下。”在未牵手走进婚姻殿堂之前,林黛玉的言谈举止是不会超出友谊范围,这生活态度就象爱莲说中荷花一样,可以近观远望而不可亵玩焉。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真挚而痛楚。如宝玉挨父亲痛打而卧倒在床上时,追求理性人格的宝钗来看望宝玉时,特地带了治伤病的“药”而林黛玉来看宝玉时,带的是给宝玉精神上的抚慰,这是比“药”更宝贵的深情和温柔。因为有真情、真爱,所以产生痛楚,也就只有黛玉的“两个眼睛肿的象桃儿一般,满面泪光”黛玉不愿让凤姐等人瞧见自己这泪水横流、伤痛不已的面容,急着要走开,悄悄地对宝玉说:“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这是黛玉不愿给别人看,却只愿给最爱自己的人和自己最爱的人看。面对这双泪花盈盈的善良的眼睛,有什么甜言蜜语会比这似水柔情更具有深意呢?更能抚慰宝玉那伤痕累累的心呢?正因为黛玉能真诚地关爱宝玉,在宝玉最痛苦的时候,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宝玉感受到温暖,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深爱黛玉。可是真情打动宝玉,成为宝玉精神上的需要,还在于林黛玉淡泊名利,最懂宝玉的心,从未像宝钗那样劝说贾宝玉整日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立身扬名,以光宗耀祖。俩人都不求闻达显赫,都不追逐铜臭,都是封建礼教、封建专制下的叛逆者。当贾政为了望子成龙,强逼宝玉读八股文章,蔑视功名利禄的宝玉和黛玉却偷看被禁读的西厢记,抒发着他们自由的思想,滋长了相互之间的爱情。经过长期相处,俩人心心相印,彼此理解,相互间相亲相敬更相伶,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快乐,可是俩人的爱情愈发展,愈受封建家长的阻挠。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自由追求爱情是大逆不道,俩人对爱情的向往只能成水中花,镜中月。
当闻知宝玉与宝钗成婚,黛玉心里千头万绪涌上来,她强忍着失去宝玉的钻心痛苦,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在绝命之前,将自己一生的心血结晶诗稿和写在绢帕上记录她与宝玉交流感情的见证都投入火中烧了,这是她不愿世俗真相将他们圣洁而美丽的爱情所辜负而采取的行动,当然这也是彻底摆脱旧爱的缠绕,并含有对贾宝玉及婚姻包办者的恨。从前信誓旦旦地向我表达爱情契约,说“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东风舞鹧鸪。”这是何等深情与忠诚?可今日却脆薄如纸,将自己的命运任人摆步,未尽一切努力与封建包办婚姻抗争,成了别人的新郎。既然爱情婚姻在无情的摧残下以最终的失败而收场,我还固守已逝去的感情,还保留过去含有爱情的诗稿有何意义?不如用火烧尽,连同欺骗我的情感,什么也不给你留下。当焚烧任务完成,林黛玉才精神解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独自去走那寂寞的路,一生中再无遗憾的。
二、人间最爱是清欢——唯美爱情的和谐美
“在红楼梦阔大多彩的爱情画卷中,宝黛的爱情是最美最动人的,他们是“情痴”“情种”的代表,他们不但有天生的美色,而且还具有男女之间完美爱情所具有的心灵的默契。他们彼此都“不是为自己而存在和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时也只有在这另一个身上才能完全享受他自己”3他们之间的爱,不仅仅只是异性之间的外貌的吸引和追求,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培养起来的真挚的感情,是情感志趣的相投,是思想认识的一致,达到了心灵的契合,也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按照今天的说法也就是彼此有“感觉”
在宝黛从小到大、从友谊到爱恋的过程中,宝玉常常敬羡的,并不完全是黛玉清丽的容貌,而是她高雅的格调、如兰的气质、飘逸的风姿和特异的才华;黛玉深深感念的,并不是宝玉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而是他不同流合污的人生选择、真切的关怀和温柔的体贴。在朝夕与共、两小无猜的日常生活中,作者以大量的篇幅描述他们如何结社吟诗,读书写字,读曲弹琴,有着共同的志趣;写他们如何探病问候,互相体贴,培养了真挚的感情。
在贾府这样的环境里,他们的爱情是不可能直接倾诉出来的。因此,在一段时间里,他们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结果不免发生误会,闹点别扭。但正是在这充满欢乐与忧愁、幸福与痛苦的生活中,在真诚相爱与假意试探中,不仅培养了他们彼此的感情,而且了解了彼此的心,形成了共同的生活理想。宝玉鄙弃功名利禄,既不“留意于孔孟之间”也不“委身于经济之道”他厌恶“禄蠢”“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却喜“游荡优伶”对他的这种思想,黛玉是赞成的、支持的。她从来不劝宝玉读书中举,走那种“立身扬名”的道路,也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帐话”黛玉自己也有她独立的人格和不同于流俗的思想:她虽寄人篱下,却“孤标傲世、目下无尘”藐视世俗人情;她虽无依无傍,却敢于反抗“风刀霜剑”的现实环境,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她虽忍受着“金玉良缘”的巨大压力,却一往情深,执著地爱着宝玉,不把世俗的婚姻原则放在眼里。这一切,引起宝玉深切的同情、赞赏和爱恋,引为知己同调。
“在叛逆和反叛逆的激烈斗争中,有着共同追求的宝黛这两个叛逆者自然结成了联盟,共同的斗争目标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4。宝玉因黛玉从不说“立身扬名”“仕途经济”的混帐话而深敬黛玉;而黛玉也把宝玉引为知己同调。他们心神默契,互为知己,在斗争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产生了爱情。斗争愈激烈,他们的爱就愈巩固坚实。宝黛之爱是叛逆思想的硕果:宝黛之情是同封建传统势力和恶劣环境的斗争中结成的“同志”之情。
宝黛爱情是那样的纯洁、高尚和真诚,达到了中国文学作品中爱情题材的最高点。他们的爱情悲剧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他们的爱情只是一个乌托邦,是虚幻的,永远不可能指向圆满的归宿。然而,乌托邦又是真实的“因为它表现了人的本质,人生存的深层目的;它显示了人本质上的那种东西。每一个乌托邦都表现了人作为深层目的所具有的一切和作为一个人为了自己将来的实现而必须具有的一切。”宝黛爱情的悲剧和崇高的共存,正是人类困境的永恒隐喻。
对于爱情这个词,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是爱情?爱情是“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产生于男女之间、使人能获得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这种综合的(既是生物的,又是社会的)互相倾慕和交流之情。”5这应该说是恰当的,我们无需把爱情神秘化,也不必将生殖繁衍的本能上升为人类唯一的需求。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是叛逆者在反抗封建礼教过程中的结下的“战斗”情谊,是一种志同道合式的爱,源于两人志趣相投,思想一致。同时,宝黛之爱又是一种不含肉体渴慕的恋情,是超世脱俗的精神之爱,是一种理想化的超物质的灵与肉相分离的精神企恋,从一定意义上讲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土壤,因此只能成为一个令人心醉的“神话”
二、情到深处疑虑多——唯美爱情的忠贞美
在封建社会的法典里,自由恋爱就是犯罪“万恶淫为首”自由结合被礼教斥为“淫奔”贾府的史老太君将自由恋爱归入贼情一类“(小姐)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身处这样的家庭只能用一种微妙、曲折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况且,自己倾心的人,毕竟还隔着“臭皮囊”所谓“情到深处疑虑多”宝黛就只能将真情真意隐藏起来,用假情假意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如林黛玉第一次见到贾宝玉时的感觉是“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对这第一次相互遇见也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好感,他“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还说:“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不可。”双方如此一见钟情,不正是含有一定的“感觉”吗?正是这种产生于内心深处的那种“感觉”像月光下潺潺的流水,悄悄地流淌进双方的心灵,让爱情初放的花朵分外迷人。
黛玉去探望宝钗,不巧又遇到了宝玉。在吃饭期间,宝玉因听了宝钗的劝告,放下冷酒,换了热酒来饮,可巧雪雁来给黛玉送手炉:黛玉因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雪雁道:“紫娟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这种绵里藏针和槌敲鼓的机锋,将黛玉恋爱时期那种心怀酸嫉而又小心试探的心情写得入木三分。其实,在这里黛玉是无理的,仅仅是强词夺理,但是她有情,是可以原谅的“无理”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宝黛之间的口角、猜疑、试探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其后的反复口角,反复试探,都是在情理相悖中进行的,愈到了热恋时期愈是如此。这种情理相悖,表明上看,近于庸人自扰、无理取闹,实质上是爱的自卫。
“真正的爱是永远的焦虑、担忧,是对被爱者的自由所抱的恐惧和期望(因为对方有可能不爱我,但又永远有可能爱我),是对对方的‘真心’的永无止境的试探和对无望的爱的永怀希望的追求,是在无条件的奉献和自由的获取这两者之间的永恒的矛盾,是幸和不幸的不断交替和互渗:在幸福中埋藏着不幸的预感,在痛苦的间歇中才有片刻的销魂。”5黛玉在没有获知宝玉的真心之前,有着无边无际的忧虑和恐惧。后来,黛玉无意中听到了宝玉用说不说“混帐话”以衡量人的标准:宝钗和湘云都因说“混帐话”而被宝玉当场弄得下不来台“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种背后听来的知心话,要比当面听到“你放心”的保证不知要强出多少倍。如果说误会是一种假矛盾的话,那么误会的冰释,却更强烈地震撼着黛玉的心扉。只有在这时,假试探才有了真结果,她才感到“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此后的诉肺腑,对宝玉来说,是煎熬得无可奈何的假去真来之后的勇敢剖白;对黛玉来说,是等待得焦心疾首的真来假去之后的内心羞愧。
这在今天看来有点莫名其妙,然而在那个不许自由恋爱的时代,宝黛之间的传情方式却是那个文化圈内的知识分子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她既渴望宝玉的爱情及其敞开心扉的大胆表白而一旦宝玉热烈大胆地向她倾吐爱情时她又感到恐惧。这种种矛盾而复杂的心理状态,是礼教在他们心灵深处的投影,是企图冲破封建禁锢而又不愿和不敢公开违犯封建礼教的综合折射。
曹雪芹通过宝黛之间的爱情似乎要表明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是“金风玉露—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颤栗和幸福。然而,最终却用笔锋抹杀了这个令人神往的爱情。小说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尽管有着生死相许、刻骨铭心的爱情,却代表封建罪恶势力的贾母、王熙凤玩弄的鬼把戏中,双双上当受骗,掉进了一桩罪恶的阴谋之中,成了封建社会里的牺牲品。曹雪芹正是通过这样的沉痛叙述表达了自己对完美爱情的向往和无奈,表达了对生存意义以及完美爱情能否真实存在的态度和思想,是怀疑还是赞同,至今仍未被世人明了,也有可能永远不会被揭晓了。“这样追求唯美爱情的思想,就是在爱情气息越来越稀薄的今天仍然是人们心灵深处最真切的情感。虽然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然出于功力的目的玩弄爱情,抛弃爱情,但是内心深处仍然渴望完美的爱情。这种似乎有些矛盾的情感态度,也许就是当初曹雪芹对爱情、对人性、对社会、对生存意义的深沉思考”6。
注释
1本文所引用原文均出自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文中不再一一注明。
23夏国荃: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探讨,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9卷第167页。
4李艳敏:论林黛玉悲剧的个性因素[j]。名作欣赏,2005年第10期第15页。
5于雷:宝黛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名作欣赏,2004年第2期第61页。
6夏国荃:宝玉对黛玉的爱情探讨,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9卷第1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