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山清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泓清泉。——题记

    艳阳天,酷暑日,七月流火。城市依旧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四处是令人窒息的喧嚣和烦躁,让人郁闷不能超脱,索性收拾行囊,骑上单车,投奔郊野山林。

    单骑如一羽翎毛般浮荡,飘过了延安路、镇海桥、黎阳街后便出了城区,一路上可以看到城市在蔓延般地吞噬着近郊的田地,著名的狮子山脚下也即将成为居民小区。小龙山则纷外地艳俗,巴掌大的地方不仅浓妆艳抹,而且还恶心地收着门票,真是禅门不幸。于是继续飘,目标是屯溪古八景之一的:鬲山清泉。

    单骑继续飘过三门呈和闵口后上了鬲山桥,鬲山桥下是毕村,毕村有上毕和下毕之分。穿过下毕村和上毕村便来到了鬲山脚下,你就会看到了很美丽的一大片田园风光,正是碧绿的禾苗茁壮时,而鬲山就如此静谧地守侯在这一大片碧绿的田园风光的身旁,不动声色地凸显着自己的存在。

    碧绿的农田中,只见一位农夫在田埂上荷锄行走,顺着农夫荷锄行走的方向走去,便与鬲山的距离愈来愈近了。农夫的目的地是鬲山塘,鬲山塘是普普通通的两个水塘,但躺在鬲山的怀抱中,倒映着苍松翠林和蓝天白云,因此很是秀丽。而正是鬲山塘以及不远处率河的水的日夜滋润,才有了鬲山脚下这么一大片美丽的田园风光,这可是在城市中看不到的。

    鬲山塘里有水牛静静在休憩。沿着塘畔向鬲山深处行去,只见处处草木葱茏、林壑优美。在鬲山塘的最里处,是一坡青青的芳草地,而两只黄牛在此旁若无人般悠然吃草休闲,让老虫忍俊不住产生了自己真正想要过这样的幸福生活的感慨,是的,黄牛或许在烈日下辛苦耕耘了一个上午,但此时此刻的悠闲和随意难道对他辛苦耕耘了一个上午的回报吗?尽管黄牛鼻孔上还系着缰绳,但这缰绳并未拴住,因此有缰绳的黄牛此时此刻是没有任何羁绊的,因此黄牛是自由的,而有缰绳却没有任何羁绊的自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由于手忙脚乱地为黄牛和他没有任何羁绊的自由摄影,在两只护林犬的犬吠声中走过来一位看林人。看林人很善也很有佛缘,简单和看林人聊了几句,知道了看林人姓毕名兆武,山下黎阳镇新江村人,今年69岁了,身体很不错,因为身处在这青山绿水的氧吧中。看林人很热情,诚邀老虫上去看一看,老虫抬眼望去,有禅房在密林深处忽隐忽现。

    根据看林人的指引,在攀爬了上了50余旧石台阶之后,就来到了鬲山著名的“一天门”遗址,越过此处,便来到了看林人看护的神仙境界核心区域——鬲山“地母古庙”和“观音古殿”遗址。先前看到禅房便是“古居禅院”“古居禅院”一幢路亭式禅房,应该是在“地母古庙”的旧址上重建的。“古居禅院”四字匾额已经模糊不清,四字匾额下有一幅对子:“振海载山德广厚,尧封禹甸道尊崇”拾阶而入,禅房内仅20平方米大小,虽然简陋,但香火还是不少的,还有一具似乎是代表“地母”的红袍。看林人说“古居禅院”是目前鬲山唯一幸存的佛教建筑物了,穿禅房而过之后,仍忍不住回头再看上一眼。

    “古居禅院”的前面是一排简陋的山房,这便是看林人的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因见老虫全身被汗水湿透,看林人从抱了一个凳子大声邀老虫到“古居禅院”后面的一个洞窟里面凉快凉快。这个洞窟的最深处,便是“鬲山清泉”的所在了“鬲山清泉”呈半月形,水面约20平方米,幽深莫测。泉水清澈见底、澄如明镜,常年醇厚甘冽、不枯不盈,恒温5摄氏度左右,用煮沸的泉水冲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纹钱厚而不溢,如同虎跑泉水,用镍币轻放水面能浮而不沉。传说炎炎夏日将鱼汤置潭内立刻结冻,故有“神螯洞天、琼筵醉客”之说。泉池上方,据说刻有“鳌头独钓”四字狂草,但老虫始终探寻没有发现。看林人说,这个洞窖原只是“观音古殿”的下殿。原来“观音古殿”是有两层的,下殿不仅精巧雅致,而且清凉静谧,又称“滴音静室”民国期间经常有豪强富绅来此避暑打麻将。闲聊间,看林人递了一支卷烟给老虫,说道:这山中只有此处可以吸烟。因为盛情难却,极少抽烟的老虫也吞云吐雾起来,只见洞窖中蓝烟徐徐、轻缭慢绕、久久不散、宛若仙界。

    吞云吐雾结束,老虫拧灭烟头,在看林人的带领下从“滴音静室”洞窟中沿石阶曲折而上,便是“观音古殿”上殿的遗址了。除了地面上的旧石板之外,遗址还剩下一尊依着山脚用岩石雕刻而成的南海观音神像,形象非常生动。南海观音神像下面是一孔泉窟,约一米见方,传说是清嘉庆戌寅年住持盛圣超法师叩缘修建,泉池小巧、古朴自然,人们都称之为“甘涌泉”而南海观音神像右面的石壁上,有一组摩崖石刻。但时间久长了,大部分文字经风吹雨淋之后已经斑斑驳驳、模糊不清了。依稀辨得几个字是:善心无疆、功德无量。

    在“观音古殿”遗址的左侧又有一空旷石穴,面积很大,将近400和平方,可容纳百八十人。看林人说,过去这个石穴是地藏菩萨的供奉处,所以这个石窟又称作“地藏石窟”不过现在的“地藏石窟”中菩萨就有很多了。最大的自然是如来,一左一右是如来的两个侍从日光、月光菩萨。另有一组三个菩萨待遇最好,有横批有对联。对联是:“三宝皈依生净土,五戒精严发善心”横批为“净清悲慈”不过连看林人也说不准这三个神像是什么菩萨,只是含糊说道与皈依三宝有关。除此之外还有地藏菩萨和弥勒菩萨。

    出了“地藏石窟”辞别了看林人,沿着旧石板路继续往上走。一路上只见时光流转、岁月沧桑,路边旧泉已经很难清澈了,但废圯的禅林遗址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历史上的鬲山,曾经拥有一顶“佛海三千丈,禅门第一家”的桂冠,诸多禅院始建于唐,重建于明,清代大修,民国重修,因此享有佛国仙城之称。史载,鬲山清末香火极为旺盛,当时的主持僧是茂林法师,茂林法师圆寂后,主持几易,一直到民国29年徽州黟县人汪松林在此守庙,并立有“信芳会”信徒颇众。年凡三、六、九月十九日聚会一次,朝拜观音,香火极盛。抗日战争前后,鬲山的庙宇、佛像、道路都曾修饰整齐,并广植花木供游人游览。每当盛夏季节,四方来此避暑者络绎不绝,是当时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可惜,这一切在十年动乱中均毁于一旦,只剩下几尊毁损的石佛神像和几处古庙的残骸遗址。历史烟云沧桑变幻,让人禁不住一时长嘘短叹。但鬲山依旧林木葱茏,景象苍翠幽美,似乎并不在意一时的兴衰和得失。

    沿着石径古道继续向山顶攀登,沿途只见古木参天,翠竹如海,池水清冽,滴泉丁冬,山水相衬,虫鸟和鸣,沁凉幽静,如入仙境。走着走着,渐渐地离峰顶近了。等上了鬲山主峰,日常劳顿和栖息的城市竟梦幻般仿佛浮现般在眼帘中梦幻出现,诸多的高楼大厦与低矮的民房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而鬲山塘清净的一汪和鬲山清泉清冽的一泓,却一直在老虫的内心深处荡漾。

    回来的路上,沿这率水河流淌的方向,老虫即将回到了自己栖身的城市,但脑海中全是鬲山宠辱不惊的静谧。鬲山并不高大,但他却能将这座城市一览无余;鬲山并不遥远,但他却能将市井世俗清静远离。鬲山是平静的,但鬲山脚下的率水却如同岁月般汩汩流淌,而此时此刻这种岁月般的汩汩流淌仿佛冲刷河床般洗刷我的世俗的心灵,尽管烈日当空,依旧让老虫感觉到了在城市中感觉不到的清澈和清爽。

    这或许就是自然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