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大江双塔院一楼千古两诗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孟楼观潮
温州的江心屿和厦门的鼓浪屿、台湾的兰屿及漳州的东屿一起被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屿”非常幸运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驰名天下的——江心屿。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北面的瓯江之中,离市区非常近,站在江滨大道上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
坐车来到去往江心屿的江岸码头,可以看到候车厅里坐满了要过江的人。他们平静地等待着丝毫没有我此刻心中的那种兴奋。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摆渡过江早已如骑车、走路那么普通了吧。我买好船票登上渡轮,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船终于开始向着那座美丽的岛屿驶去。
船靠岸后,我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先去哪个景点,应该怎么去,于是,向岸旁一位老者询问起来。从他口中得知了江心屿的主要景点有东西双塔、文天祥祠、江山寺、凌云桥、温州博物馆等,而其中又以江心寺最为著名。在老者的建议下,我买了一张旅游景点介绍,对照着上边提供的地图,开始了我的这次江心屿之旅。
提据老者的提议,我决定先游鉴著名的江心寺,于是,顺着一条环屿的小路一直向西走,途中,路过了一座名为“浩然楼”的木质阁楼,这是一座造型非常别致的阁楼,从大门边石碑上的记载可知此楼擎建于明万历八年,清乾隆三十八年从文天祥祠前的原址迁移至此。
走进楼中,大厅内非常宽敞,栏杆围轩上有许多精美的雕饰,上到二楼,楼中间悬挂了一幅题为“江城如画”的匾额,的确,站在楼上,眺望远方的瓯江,一派如诗如画的风景,牌匾两旁还有一幅对联:“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日芙蓉,晓风扬柳,一楼千古两诗人。”颇有坐楼观潮,吟诗作对的绝妙意境,难怪这里被称为江心屿十景之一的“孟楼潮韵”
关于此楼名称的来历,听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因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孟浩然曾游历至此,故名曰“浩然楼”又名“孟楼”;又说此楼乃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的诗句:“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但倒底哪种说法更为真实,我现在也无从考究。
古寺景观
从浩然楼出来,没走多远,便可以看到两座挨得很近的寺庙。
刚一进门,便感觉到了寺内香火的鼎盛,并不算大的寺庙的挤了许多前来朝拜的香客,他们双手合十,虔诚地鞠着躬,寺门两旁一对奇怪的楹联此时吸引了我“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在心中默念了很久,竟发现有好几种不同的读法,实在是妙!
往里走来到前殿,大殿正中悬挂了一块朱熹书写的匾额“开元气象”下面供奉着弥勒、韦驮两位菩萨,两侧的护法四天将表情严肃。前展的左侧是一座古旧的钟楼,右边是和尚念经打坐的禅房,本想进去参观,但或许是怕打扰高僧的清修,游客们是禁止入内的。
再往中殿走,殿前的走廊各有五间房,圆通殿是其中最为雄伟的,上檐有赵朴书写的大匾“圆通殿”这本是清乾隆皇帝亲赐御笔,可惜久已失存,下檐的匾额“江天福地”乃书坛泰斗沙孟海所书,至今保存完好,殿内正中的匾额“慈航普渡”和左右柱上的对联据说都出自名家之手。而圆能殿之所以如此出众,也正因为它拥有了这许多名家所亲笔题名的牌匾。
大殿的正中供奉了一座观音像,两旁是善财和龙女两侍女,看起来都栩栩如生,殿后还有阿弥陀佛接引像,大殿前左首是伽蓝殿,前右首是祖师堂,东首的青石碑上还刻有“清辉”二字,乃宋高宋赵构御书的瘦金体,历史十分悠久。
从中殿再往里走,有一座五代后梁乾化年间建造的“七佛塔”“三圣殿”便位于七佛塔的后面,和圆通殿的布局差不多,三圣殿殿中供奉了弥陀、观音、大势至三圣像,两边走廊也各有5间楼房。我沿着走廊分别参观了一番,房间内都非常干净清爽,布局也错落有致,带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从江心寺的东侧门走出来,有一座古朴、肃穆的建筑,这便是为了纪念文天祥而专门修建的文天祥祠了。走进前门,祠堂的入门处有一块金少闪耀的匾额“日星河岳”祠内中堂正中,文公石刻像正义凛然,威武挺拔,令人肃然起敬,,左右两边还有少卿杜浒、正将徐臻两像,祠堂四周的壁画生动地反映了文天祥当年激烈的战斗事迹,回廊的四壁上还镶嵌着正气歌、北归宿中川寺、江心寺、过伶仃洋及后人凭吊文公的诗等青石碑刻。这些壁画及碑刻,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年那一段难忘的历史,也使我的心中泛起了层层波澜。
走出文天祥祠,绕着杨柳大堤前行了不远,便来到了温州博物馆,这是一座仿古式建筑。门前两座狮子已生满了铜锈,进入馆内,我欣喜地发现了如新石器时代的石器、西周、东周青铜器、铁器和原始瓷器等许多国家一级珍品,而且,还有不少温州地方古代的出土珍品,以及各代的名家真迹,让我大饱了眼福。
碧石蓝天中的西峰山
离开博物馆,经过号称温州三大温泉之一的“琉璃泉”又路过了几座别致的小亭子“东西双塔”之一的西塔便出现在了视野中。碧绿的西峰山上,砖红色的西塔直插云霄,与四周的碧水蓝天相映成趣,塔前一块石碑上记载着此塔修造的年代。
四周有许多青石坐凳,我拣了一处干净的坐下,周围人很少,四下里一片寂静,只有片片树叶偶尔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在如此清幽的氛围中眺望远方,心中不禁遐思万分。
沿着西峰山后的小路向下走,我又重新回到了博物馆,转向环绕碧波湖的环湖小路,踏上湖中的小岛,一座拱桥出现在眼前。望望身后的西峰山,刚才在山上俯视看到的应该就是这座桥了吧。
桥的造型很精致,虽然体型并不大,但却起着连接大岛与小岛的重要作用。我在桥上来回寻找,也没有找到桥的名字。一位热心的路人告诉我,此桥名叫凌云桥,站在桥上仰望高耸入云的西塔,再俯视身下碧波荡漾的湖面,似乎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因此得名为“凌云桥”我虽然没有凌云之感,但青山绿水的美景也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下桥以后,是一座约四五米高的小石山,上面有无数只造型各异的小石狮子,有的坐着,有的趴着,有的蹲着,生动灵巧,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
再往前走便是碧波湖的北岸,我看见许多游人正坐着游船在湖面上嬉笑打闹,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和游人欢快的样子,我忍不住向着游船码头走去。
坐在船上,吹着湿润的湖风,远眺四周的景色。绿荫遮掩下的各式主宁台楼阁显得分外秀丽,平静的湖面就像一面镜子,把岸边的所有美景都映照了进去。此湖的面积占了江心屿的一大半,也是江心屿中一处重要景点。
我们的游船缓缓地穿过了曲曲折折的九曲桥,经过犁云亭,停在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前。这座长方形的古亭名叫“花柳古亭”翘角叠檐,看起来非常的秀丽端庄,站在上面,应该可以清楚地观赏到南面的九曲桥与北面那一片葱郁的竹林。
停留片刻后,小船继续在湖中划行,很快到了那座颇具规模的屿中屿。我在一座小桥的附近下了船,这座小桥连接起了小岛与四周的陆地,刚刚上岸便看到了一大片翠绿的草坪,许多游人躺在草坪上享受着日光浴,还有一些小孩欢快地奔跑。难怪当地人会称这片草坪为“阳光草坪”无论是太阳照耀下的各色景物,还是到此游览的大人小孩,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阳光。
神奇的儿童乐园
穿过碧绿的草坪,一直往北走,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儿童游乐园,现代化的建筑搭配起四周围自然、纯朴的景色,还真有些别具一格,走进游乐园,四处洋溢着欢快的笑声,有让人腾云驾雾般的“飞跃彩虹”惊险刺激的惯性滑车,还有许多专供小孩子玩的器具。我也禁受不住那阵阵尖叫声的诱惑,买了张票玩起了“飞跃彩虹”售票处,有许多和我一样童心未泯的游客兴奋地排队等候着。
大汗淋淋地走出儿童游乐园,拿出背包中的景点地图,发现自己正处于江心屿北部景区的中央。根据地图提示,沿着一条孤形的道路慢慢往回绕。走着走着,感觉有些累了。
渐渐地,道路两旁出现了大片的苗圃,里面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向两旁望去,茫茫的一片,不见尽头,走在中间那条狭长的小道上,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刚才的疲劳感一下子没有了,浑身清爽了许多。
在江心屿的东北角,这里有一座环境颇为幽静的小亭子,四周树木蓊郁,亭下的湖面非常平静,很适合在此作画、对弈。亭子有个颇具诗意的名字叫“来雪亭”亭中纳凉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之所以叫“来雪亭”是因为每当冬天下雪时,这里是观赏雪景的最佳场所。当年郭沫若先生到此游览时,还亲自题写了“来雪亭”的横额,并撰写了“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的对联。
瓯江月色,塔院筠风
尽管已很疲乏,我还是不想错过“东西双塔”之一的东塔。于是,向着东峰山,一路攀登而上。
相比于西塔,东塔要显得破旧许多,在明万历、清乾隆年间,东塔曾经历过多次重修,所以现在看起来已是伤痕累累。而且,从这些裂纹中以及塔顶上还长出了许多杂草。
由于在清末时被英军强行拆除了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廊,否则,我可以登上这座约30米的高塔,从塔顶一览下面的旖旎景色。东塔最为神奇的景观是那株生长于塔顶的榕树,它根下无土而终年常绿,实在令人惊叹。站在这里,可以俯视下面的瓯江,若是夜晚,便能欣赏到那著名的“瓯江月色”了。
从东峰山下来,路过一片竹林,几位老人正十分惬意地坐在长石椅上闲聊,阵阵凉风习过,十分舒爽。看来,这里的确是个纳凉的好地方。我也坐下来休息了片刻,竟从老人口中得知这里便是十景之一的“塔院筠风”
走出竹林,回到了刚来时的渡口,转身回望蓝天碧水中的东西双塔,带着些许眷念,踏上了回程的渡轮。
孟楼观潮
温州的江心屿和厦门的鼓浪屿、台湾的兰屿及漳州的东屿一起被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屿”非常幸运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驰名天下的——江心屿。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北面的瓯江之中,离市区非常近,站在江滨大道上便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
坐车来到去往江心屿的江岸码头,可以看到候车厅里坐满了要过江的人。他们平静地等待着丝毫没有我此刻心中的那种兴奋。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摆渡过江早已如骑车、走路那么普通了吧。我买好船票登上渡轮,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船终于开始向着那座美丽的岛屿驶去。
船靠岸后,我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先去哪个景点,应该怎么去,于是,向岸旁一位老者询问起来。从他口中得知了江心屿的主要景点有东西双塔、文天祥祠、江山寺、凌云桥、温州博物馆等,而其中又以江心寺最为著名。在老者的建议下,我买了一张旅游景点介绍,对照着上边提供的地图,开始了我的这次江心屿之旅。
提据老者的提议,我决定先游鉴著名的江心寺,于是,顺着一条环屿的小路一直向西走,途中,路过了一座名为“浩然楼”的木质阁楼,这是一座造型非常别致的阁楼,从大门边石碑上的记载可知此楼擎建于明万历八年,清乾隆三十八年从文天祥祠前的原址迁移至此。
走进楼中,大厅内非常宽敞,栏杆围轩上有许多精美的雕饰,上到二楼,楼中间悬挂了一幅题为“江城如画”的匾额,的确,站在楼上,眺望远方的瓯江,一派如诗如画的风景,牌匾两旁还有一幅对联:“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日芙蓉,晓风扬柳,一楼千古两诗人。”颇有坐楼观潮,吟诗作对的绝妙意境,难怪这里被称为江心屿十景之一的“孟楼潮韵”
关于此楼名称的来历,听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因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孟浩然曾游历至此,故名曰“浩然楼”又名“孟楼”;又说此楼乃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的诗句:“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但倒底哪种说法更为真实,我现在也无从考究。
古寺景观
从浩然楼出来,没走多远,便可以看到两座挨得很近的寺庙。
刚一进门,便感觉到了寺内香火的鼎盛,并不算大的寺庙的挤了许多前来朝拜的香客,他们双手合十,虔诚地鞠着躬,寺门两旁一对奇怪的楹联此时吸引了我“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在心中默念了很久,竟发现有好几种不同的读法,实在是妙!
往里走来到前殿,大殿正中悬挂了一块朱熹书写的匾额“开元气象”下面供奉着弥勒、韦驮两位菩萨,两侧的护法四天将表情严肃。前展的左侧是一座古旧的钟楼,右边是和尚念经打坐的禅房,本想进去参观,但或许是怕打扰高僧的清修,游客们是禁止入内的。
再往中殿走,殿前的走廊各有五间房,圆通殿是其中最为雄伟的,上檐有赵朴书写的大匾“圆通殿”这本是清乾隆皇帝亲赐御笔,可惜久已失存,下檐的匾额“江天福地”乃书坛泰斗沙孟海所书,至今保存完好,殿内正中的匾额“慈航普渡”和左右柱上的对联据说都出自名家之手。而圆能殿之所以如此出众,也正因为它拥有了这许多名家所亲笔题名的牌匾。
大殿的正中供奉了一座观音像,两旁是善财和龙女两侍女,看起来都栩栩如生,殿后还有阿弥陀佛接引像,大殿前左首是伽蓝殿,前右首是祖师堂,东首的青石碑上还刻有“清辉”二字,乃宋高宋赵构御书的瘦金体,历史十分悠久。
从中殿再往里走,有一座五代后梁乾化年间建造的“七佛塔”“三圣殿”便位于七佛塔的后面,和圆通殿的布局差不多,三圣殿殿中供奉了弥陀、观音、大势至三圣像,两边走廊也各有5间楼房。我沿着走廊分别参观了一番,房间内都非常干净清爽,布局也错落有致,带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
从江心寺的东侧门走出来,有一座古朴、肃穆的建筑,这便是为了纪念文天祥而专门修建的文天祥祠了。走进前门,祠堂的入门处有一块金少闪耀的匾额“日星河岳”祠内中堂正中,文公石刻像正义凛然,威武挺拔,令人肃然起敬,,左右两边还有少卿杜浒、正将徐臻两像,祠堂四周的壁画生动地反映了文天祥当年激烈的战斗事迹,回廊的四壁上还镶嵌着正气歌、北归宿中川寺、江心寺、过伶仃洋及后人凭吊文公的诗等青石碑刻。这些壁画及碑刻,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年那一段难忘的历史,也使我的心中泛起了层层波澜。
走出文天祥祠,绕着杨柳大堤前行了不远,便来到了温州博物馆,这是一座仿古式建筑。门前两座狮子已生满了铜锈,进入馆内,我欣喜地发现了如新石器时代的石器、西周、东周青铜器、铁器和原始瓷器等许多国家一级珍品,而且,还有不少温州地方古代的出土珍品,以及各代的名家真迹,让我大饱了眼福。
碧石蓝天中的西峰山
离开博物馆,经过号称温州三大温泉之一的“琉璃泉”又路过了几座别致的小亭子“东西双塔”之一的西塔便出现在了视野中。碧绿的西峰山上,砖红色的西塔直插云霄,与四周的碧水蓝天相映成趣,塔前一块石碑上记载着此塔修造的年代。
四周有许多青石坐凳,我拣了一处干净的坐下,周围人很少,四下里一片寂静,只有片片树叶偶尔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在如此清幽的氛围中眺望远方,心中不禁遐思万分。
沿着西峰山后的小路向下走,我又重新回到了博物馆,转向环绕碧波湖的环湖小路,踏上湖中的小岛,一座拱桥出现在眼前。望望身后的西峰山,刚才在山上俯视看到的应该就是这座桥了吧。
桥的造型很精致,虽然体型并不大,但却起着连接大岛与小岛的重要作用。我在桥上来回寻找,也没有找到桥的名字。一位热心的路人告诉我,此桥名叫凌云桥,站在桥上仰望高耸入云的西塔,再俯视身下碧波荡漾的湖面,似乎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因此得名为“凌云桥”我虽然没有凌云之感,但青山绿水的美景也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下桥以后,是一座约四五米高的小石山,上面有无数只造型各异的小石狮子,有的坐着,有的趴着,有的蹲着,生动灵巧,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
再往前走便是碧波湖的北岸,我看见许多游人正坐着游船在湖面上嬉笑打闹,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和游人欢快的样子,我忍不住向着游船码头走去。
坐在船上,吹着湿润的湖风,远眺四周的景色。绿荫遮掩下的各式主宁台楼阁显得分外秀丽,平静的湖面就像一面镜子,把岸边的所有美景都映照了进去。此湖的面积占了江心屿的一大半,也是江心屿中一处重要景点。
我们的游船缓缓地穿过了曲曲折折的九曲桥,经过犁云亭,停在了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前。这座长方形的古亭名叫“花柳古亭”翘角叠檐,看起来非常的秀丽端庄,站在上面,应该可以清楚地观赏到南面的九曲桥与北面那一片葱郁的竹林。
停留片刻后,小船继续在湖中划行,很快到了那座颇具规模的屿中屿。我在一座小桥的附近下了船,这座小桥连接起了小岛与四周的陆地,刚刚上岸便看到了一大片翠绿的草坪,许多游人躺在草坪上享受着日光浴,还有一些小孩欢快地奔跑。难怪当地人会称这片草坪为“阳光草坪”无论是太阳照耀下的各色景物,还是到此游览的大人小孩,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阳光。
神奇的儿童乐园
穿过碧绿的草坪,一直往北走,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儿童游乐园,现代化的建筑搭配起四周围自然、纯朴的景色,还真有些别具一格,走进游乐园,四处洋溢着欢快的笑声,有让人腾云驾雾般的“飞跃彩虹”惊险刺激的惯性滑车,还有许多专供小孩子玩的器具。我也禁受不住那阵阵尖叫声的诱惑,买了张票玩起了“飞跃彩虹”售票处,有许多和我一样童心未泯的游客兴奋地排队等候着。
大汗淋淋地走出儿童游乐园,拿出背包中的景点地图,发现自己正处于江心屿北部景区的中央。根据地图提示,沿着一条孤形的道路慢慢往回绕。走着走着,感觉有些累了。
渐渐地,道路两旁出现了大片的苗圃,里面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向两旁望去,茫茫的一片,不见尽头,走在中间那条狭长的小道上,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刚才的疲劳感一下子没有了,浑身清爽了许多。
在江心屿的东北角,这里有一座环境颇为幽静的小亭子,四周树木蓊郁,亭下的湖面非常平静,很适合在此作画、对弈。亭子有个颇具诗意的名字叫“来雪亭”亭中纳凉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之所以叫“来雪亭”是因为每当冬天下雪时,这里是观赏雪景的最佳场所。当年郭沫若先生到此游览时,还亲自题写了“来雪亭”的横额,并撰写了“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的对联。
瓯江月色,塔院筠风
尽管已很疲乏,我还是不想错过“东西双塔”之一的东塔。于是,向着东峰山,一路攀登而上。
相比于西塔,东塔要显得破旧许多,在明万历、清乾隆年间,东塔曾经历过多次重修,所以现在看起来已是伤痕累累。而且,从这些裂纹中以及塔顶上还长出了许多杂草。
由于在清末时被英军强行拆除了东塔内外的飞檐走廊,否则,我可以登上这座约30米的高塔,从塔顶一览下面的旖旎景色。东塔最为神奇的景观是那株生长于塔顶的榕树,它根下无土而终年常绿,实在令人惊叹。站在这里,可以俯视下面的瓯江,若是夜晚,便能欣赏到那著名的“瓯江月色”了。
从东峰山下来,路过一片竹林,几位老人正十分惬意地坐在长石椅上闲聊,阵阵凉风习过,十分舒爽。看来,这里的确是个纳凉的好地方。我也坐下来休息了片刻,竟从老人口中得知这里便是十景之一的“塔院筠风”
走出竹林,回到了刚来时的渡口,转身回望蓝天碧水中的东西双塔,带着些许眷念,踏上了回程的渡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