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质疑:顾辙这种成绩都能拿奖学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顾辙毕竟不是什么异能人士,靠着前世那点积累,要指点一下产业界方向还行。
想亲自下场刷论文,难度还是不小的。尤其第一次动手,细枝末节的地方小漏洞着实不少。
郑教授按说是可以不鸟他,最后还是因为对他印象不错,觉得这孩子以后有前途,才惜才帮他点拨修改,但主要工夫还是得顾辙自己磨。
于是,整个十一月份剩下的时间,顾辙都变得无比繁忙,连帮他查资料的邵佳也很是繁忙。
尤其邵佳听了顾辙转述的郑教授反馈意见后,还挺有良心地内疚了一下,觉得是自己的查文献工作没做好,才导致引用现有文献引用不全、被教授说“重复造轮子”。
大伙儿合力之下,最终顾辙在一周内、把那篇行业综述的第一部分拆分出来、并且由郑教授亲自修改后,投稿了出去。
第二、第三部分拆分内容,则多拖了一个多星期,基本上到了十一月过半时才投递。
国内期刊普遍审稿是一到三个月,投递人的头衔能影响到期刊编辑的工作效率、让编辑帮着尽快安排同行评审。
但是同行评审本身还是双盲的,评审人只会看文章的专业水平,并不知道自己评的是谁的。所以说,无论是郑教授还是顾辙署名的文章,第二阶段需要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
这么一算,最快的情况下,顾辙那片综述的第一部分,可以在11月底的东海大学学报(英文a辑)上得以刊登。而第二、第三部分至少要再等一个月,到12月底。
如果同行评审速度稍慢一些,不给你加急,那么都再拖后一个月也是正常的。
前期论文铺垫下去之后,顾辙这边暂时也还顾不上立刻展开实验科研。
因为11月下旬有期中考试。在竺院,大一的期中考试还是直接给部分学科结学分的那种,很重要。
所以顾辙除了写论文的时间,剩下的都在忙学习,连健身都稍微耽误了些,甚至体重都稍微反弹了两斤。
好在这些考试最后也都是有惊无险通过,成绩也还可以。最早的一门11月25日就出了分数,其他课陆陆续续到12月初,也全部可以查到成绩了。
大学里的考试当然不会公然宣布成绩,也没这个必要。只能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老师那儿查分。
结果出来的时候,顾辙同寝室成绩最好的孔超凡,还有班长吴丹青,都去查了分数,回来还告诉了顾辙,说他在班上排第五,还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寝室里只有孔超凡总分比他高。(60个人的大班)
顾辙最近因为忙自己的事情,跟同班同学和室友都没什么交集。
吴丹青平时也不敢打扰他,知道他似乎是开公司、搞发明,很有前途的样子,这天帮他查了分数,才趁着午休吃饭的点,跟顾辙套套近乎。
“顾哥,考得不错嘛,看你每天那么忙,成绩居然没拉下,至少是前10%了。我看你都没去郭老师那儿查,是不是本来就很有把握?”
顾辙头也不抬地扒拉着青椒牛柳,又喝了口汤顺顺嗓子,才随口说道:
“考完了就不想了呗,最近在忙租实验室的事儿,可能过两天就要开始搞一点小研究,自己找的课题,跟郑教授申请过了。
这次的考试成绩,也算是侥幸。我这人读书,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学东西快,不容易学精。也多亏了院里的考试本来就追求通识课阶段浮光掠影快速过掉、找到专业方向之后再深入,出卷题目才不难,我这种人才考得到这名次,不然我想都不敢想。”
顾辙跟室友们关系还是不错的,他也不想脱离群众,所以能说的都说。平时他只是没空,不是想隐瞒。
他说的话也都是实情。当初高考进来的时候,顾辙就是开了点小挂的,他的真实学习能力,在竺院这群牛逼学霸中间,最多就是个中等水平。所以日常考试混个中游就算值回票价了。
只是仗着上辈子很多大学里的理科基础课学过一遍,加上他这个“随便学学混到60分比谁都快、学到80分就跟别人速度差不多、要到90/100基本不可能”的禀赋特性,契合了大一的“博而不精没难题”考卷、量大管饱,才混了现在的名次。
他已经很满足了,连洪荒之力都用出来了,完全不敢想更多。
吴丹青颇为他后怕了几秒:“搞自己的项目是重要,但成绩也重要啊,换了别人是无所谓,你可是每学期都要拿邱成桐奖学金的,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呢。
就说这奖学金,虽然全院前两成的人都能拿到奖学金,但你这档每学期两万块的邱成桐奖,连5%的人都不到。
你要是单论考试卷面成绩,这次高数上、大物上这批课程,也就年纪240人里前20,最多前78%。
光靠这分数拿这奖学金,肯定有人不服啊。就算下学期暂时给你机会观察一下,要是你始终分数追不回来,大二上来被取消了奖学金,可怎么办?”
吴丹青知道顾辙现在有点不差钱了,他的本事似乎能每学期几万十几万地搞钱——这个速度当然是低估了顾辙,是吴丹青根据他所知的情报推断出来的。
他对顾辙来钱速度的判断,基本上基于顾辙之前调解的那个专利官司。
但是吴丹青也知道,邱成桐奖学金关系的不仅仅是钱,也是一个荣誉,如果中途因为成绩下降被取消,将来留学交流生的名额可能就会受影响。
顾辙就算将来要做产研大佬,有个顶级科研学府的招牌和人脉,也是大有用处的。
东海大学竺院这边,最顶层能拿的稳定、值钱交流名额,自然以斯坦福为最。
斯坦福虽然不是什么全球最顶级名校,却是全球产学研结合做得最好的。
这方面连mit都不如斯坦福,毕竟往硅谷心脏帕罗奥图那一杵,近水楼台,多少硅谷科技公司都会优先找斯坦福孵化前沿科技苗子,几十年下来这个产研交流的氛围和圈子非常浓厚。
顾辙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看吴丹青苦口婆心劝他,也是有点感谢的:“放心,就算只给前5%邱成桐奖学金,我这卷面成绩也够了,我又不指望只靠考试分数拿奖。这也是要综合评标的嘛。
我马上会发几篇论文,还会有一些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要不你俩过来帮我搭把手?我正好需要人给我实验操作。
我可以分给你们一些论文第二作者,外加一些津贴,当然,科研的经济成果肯定是与你们无关的,事成之后的奖金倒是可以有。”
顾辙此言一出,吴丹青倒是没太大兴趣,而旁边始终埋头吃饭的孔超凡,倒是被激活了本能狂热。但他也不由诧异地质疑了一句:
“找我们帮你做实验?你不是实验满分的么?自己做不就好了?”
顾辙微微一笑:“我是打算做一些高聚氨基酸水合物的性能测试,需要测的成分配比非常多,实验室制取工艺也麻烦,肯定需要熟手帮我搞。”
顾辙心中,对于他即将要搞的那个隐形眼镜新材料发明,当然是有明确方向的。
但前世记住的那些专业数据,也不可能完全详尽到分毫不差。
打个比方,顾辙知道眼下比目前现有技术更有优势的隐形眼镜材料,是以“γ聚谷氨酸”为基底、加上几种甘油醚类交联剂的水合物。
但是,最后的成品材料里面、γ聚谷氨酸的聚合度要达到多少?聚谷氨酸和甘油醚交联剂、水合剂的百分比各是多少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或者至少能做到比目前市面上的隐形眼镜材料脱模精度更高?
这里面,往少了说做几百组对照实验都是有可能的。
顾辙之前参加实验考试的时候,能满分过关,那是仗着他作为重生者、而且机缘巧合前世对那年的全球总决赛考题怀着巨大怨念、反复练过、印象深刻。
论真实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顾辙是不如奥赛时正牌省一、并且以实验操作拉开分差的孔超凡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顾辙做好实验规划、计划,让孔超凡帮他动手。
最好还是把吴丹青也拉进来,大家分组做同样的实验、只是把不同的配比任务分下去。这样对于将来保护顾辙的成果所有权,也是最好的。
因为在科技界,成果从来都是主要属于科研规划和实验设计的。
除非是非常难、没什么人能操作的牛逼实验,才有可能给操作者也分成果——
比如当年杨振宁李政道拿诺贝尔奖的那个成果“宇称不守恒”,需要做一个“观察钴-60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的实验,
但杨李都是理论大牛、实验不太行,最后借助了吴健雄的实验操作。但拿奖的时候也没见吴健雄能分享诺贝尔奖啊。
除了这种极端特例,其他普通科研,实验操作者地位就更低了。
发现链霉素的uc伯克利的瓦克斯曼教授,当初就是提出了“在各种抗杆菌灰霉土壤中分离抑制结核杆菌抗生素菌株”的实验设计,独享了195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至于亲自操刀发现链霉素的那个研究生阿道夫.舒尔茨,他只是个根据瓦克斯曼教授实验计划具体动手的工具人,像他那样的工具人同组内还有很多。只是他运气好、他分离的那部分抗杆菌土壤里刚好有链霉素,怎么能把成果算给他呢?
阿道夫.舒尔茨还试图打官司告瓦克斯曼教授,最后法院判他屁都得不到——当初教授又不是没付工资,那只是两清的雇佣关系,需要人操作而已。
顾辙这也不算剥削人,至少他在开工资的时候,肯定比瓦克斯曼那种诺贝尔奖得主要慷慨。(按收益比例来说顾辙更慷慨,不是比绝对金额)
孔超凡和吴丹青也没妄想,他们也知道,这种基础的实验操作、反复的成分百分比试错,确实不可能要求太多。
所以几人就这么在饭桌上聊定了。
顾辙因为聊天,吃饭稍微慢了点,这时才心事尽去,把最后几口饭菜立刻扒拉完。
就在这时,食堂门口走进来几个同班的女生,其中一个比较五大三粗的,正是一个多月前去法院围观过顾辙官司的张涵。
她一看到顾辙,立刻小布跑过来跟他通风报信:
“顾辙!你最近都忙什么去了!上课也不见你积极,考试分数也没最好,听说有人不服你这成绩能拿邱成桐奖学金,去院办质疑你了。
还有人匿名在校内论坛上乱说话,说这事儿有黑幕,你这几天有空赶紧找一下郭导员解释一下情况吧。”
吴丹青闻言,也是脸色微变:“我是班长,我怎么都不知道?唉,顾哥,你看你,被我说中了吧。”
顾辙却依然气定神闲:“奖学金什么时候轮到一波考试成绩就能决定了,我不急,等导员找我就行。”
顾辙毕竟不是什么异能人士,靠着前世那点积累,要指点一下产业界方向还行。
想亲自下场刷论文,难度还是不小的。尤其第一次动手,细枝末节的地方小漏洞着实不少。
郑教授按说是可以不鸟他,最后还是因为对他印象不错,觉得这孩子以后有前途,才惜才帮他点拨修改,但主要工夫还是得顾辙自己磨。
于是,整个十一月份剩下的时间,顾辙都变得无比繁忙,连帮他查资料的邵佳也很是繁忙。
尤其邵佳听了顾辙转述的郑教授反馈意见后,还挺有良心地内疚了一下,觉得是自己的查文献工作没做好,才导致引用现有文献引用不全、被教授说“重复造轮子”。
大伙儿合力之下,最终顾辙在一周内、把那篇行业综述的第一部分拆分出来、并且由郑教授亲自修改后,投稿了出去。
第二、第三部分拆分内容,则多拖了一个多星期,基本上到了十一月过半时才投递。
国内期刊普遍审稿是一到三个月,投递人的头衔能影响到期刊编辑的工作效率、让编辑帮着尽快安排同行评审。
但是同行评审本身还是双盲的,评审人只会看文章的专业水平,并不知道自己评的是谁的。所以说,无论是郑教授还是顾辙署名的文章,第二阶段需要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
这么一算,最快的情况下,顾辙那片综述的第一部分,可以在11月底的东海大学学报(英文a辑)上得以刊登。而第二、第三部分至少要再等一个月,到12月底。
如果同行评审速度稍慢一些,不给你加急,那么都再拖后一个月也是正常的。
前期论文铺垫下去之后,顾辙这边暂时也还顾不上立刻展开实验科研。
因为11月下旬有期中考试。在竺院,大一的期中考试还是直接给部分学科结学分的那种,很重要。
所以顾辙除了写论文的时间,剩下的都在忙学习,连健身都稍微耽误了些,甚至体重都稍微反弹了两斤。
好在这些考试最后也都是有惊无险通过,成绩也还可以。最早的一门11月25日就出了分数,其他课陆陆续续到12月初,也全部可以查到成绩了。
大学里的考试当然不会公然宣布成绩,也没这个必要。只能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老师那儿查分。
结果出来的时候,顾辙同寝室成绩最好的孔超凡,还有班长吴丹青,都去查了分数,回来还告诉了顾辙,说他在班上排第五,还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寝室里只有孔超凡总分比他高。(60个人的大班)
顾辙最近因为忙自己的事情,跟同班同学和室友都没什么交集。
吴丹青平时也不敢打扰他,知道他似乎是开公司、搞发明,很有前途的样子,这天帮他查了分数,才趁着午休吃饭的点,跟顾辙套套近乎。
“顾哥,考得不错嘛,看你每天那么忙,成绩居然没拉下,至少是前10%了。我看你都没去郭老师那儿查,是不是本来就很有把握?”
顾辙头也不抬地扒拉着青椒牛柳,又喝了口汤顺顺嗓子,才随口说道:
“考完了就不想了呗,最近在忙租实验室的事儿,可能过两天就要开始搞一点小研究,自己找的课题,跟郑教授申请过了。
这次的考试成绩,也算是侥幸。我这人读书,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学东西快,不容易学精。也多亏了院里的考试本来就追求通识课阶段浮光掠影快速过掉、找到专业方向之后再深入,出卷题目才不难,我这种人才考得到这名次,不然我想都不敢想。”
顾辙跟室友们关系还是不错的,他也不想脱离群众,所以能说的都说。平时他只是没空,不是想隐瞒。
他说的话也都是实情。当初高考进来的时候,顾辙就是开了点小挂的,他的真实学习能力,在竺院这群牛逼学霸中间,最多就是个中等水平。所以日常考试混个中游就算值回票价了。
只是仗着上辈子很多大学里的理科基础课学过一遍,加上他这个“随便学学混到60分比谁都快、学到80分就跟别人速度差不多、要到90/100基本不可能”的禀赋特性,契合了大一的“博而不精没难题”考卷、量大管饱,才混了现在的名次。
他已经很满足了,连洪荒之力都用出来了,完全不敢想更多。
吴丹青颇为他后怕了几秒:“搞自己的项目是重要,但成绩也重要啊,换了别人是无所谓,你可是每学期都要拿邱成桐奖学金的,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呢。
就说这奖学金,虽然全院前两成的人都能拿到奖学金,但你这档每学期两万块的邱成桐奖,连5%的人都不到。
你要是单论考试卷面成绩,这次高数上、大物上这批课程,也就年纪240人里前20,最多前78%。
光靠这分数拿这奖学金,肯定有人不服啊。就算下学期暂时给你机会观察一下,要是你始终分数追不回来,大二上来被取消了奖学金,可怎么办?”
吴丹青知道顾辙现在有点不差钱了,他的本事似乎能每学期几万十几万地搞钱——这个速度当然是低估了顾辙,是吴丹青根据他所知的情报推断出来的。
他对顾辙来钱速度的判断,基本上基于顾辙之前调解的那个专利官司。
但是吴丹青也知道,邱成桐奖学金关系的不仅仅是钱,也是一个荣誉,如果中途因为成绩下降被取消,将来留学交流生的名额可能就会受影响。
顾辙就算将来要做产研大佬,有个顶级科研学府的招牌和人脉,也是大有用处的。
东海大学竺院这边,最顶层能拿的稳定、值钱交流名额,自然以斯坦福为最。
斯坦福虽然不是什么全球最顶级名校,却是全球产学研结合做得最好的。
这方面连mit都不如斯坦福,毕竟往硅谷心脏帕罗奥图那一杵,近水楼台,多少硅谷科技公司都会优先找斯坦福孵化前沿科技苗子,几十年下来这个产研交流的氛围和圈子非常浓厚。
顾辙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看吴丹青苦口婆心劝他,也是有点感谢的:“放心,就算只给前5%邱成桐奖学金,我这卷面成绩也够了,我又不指望只靠考试分数拿奖。这也是要综合评标的嘛。
我马上会发几篇论文,还会有一些自己设计的实验项目,要不你俩过来帮我搭把手?我正好需要人给我实验操作。
我可以分给你们一些论文第二作者,外加一些津贴,当然,科研的经济成果肯定是与你们无关的,事成之后的奖金倒是可以有。”
顾辙此言一出,吴丹青倒是没太大兴趣,而旁边始终埋头吃饭的孔超凡,倒是被激活了本能狂热。但他也不由诧异地质疑了一句:
“找我们帮你做实验?你不是实验满分的么?自己做不就好了?”
顾辙微微一笑:“我是打算做一些高聚氨基酸水合物的性能测试,需要测的成分配比非常多,实验室制取工艺也麻烦,肯定需要熟手帮我搞。”
顾辙心中,对于他即将要搞的那个隐形眼镜新材料发明,当然是有明确方向的。
但前世记住的那些专业数据,也不可能完全详尽到分毫不差。
打个比方,顾辙知道眼下比目前现有技术更有优势的隐形眼镜材料,是以“γ聚谷氨酸”为基底、加上几种甘油醚类交联剂的水合物。
但是,最后的成品材料里面、γ聚谷氨酸的聚合度要达到多少?聚谷氨酸和甘油醚交联剂、水合剂的百分比各是多少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或者至少能做到比目前市面上的隐形眼镜材料脱模精度更高?
这里面,往少了说做几百组对照实验都是有可能的。
顾辙之前参加实验考试的时候,能满分过关,那是仗着他作为重生者、而且机缘巧合前世对那年的全球总决赛考题怀着巨大怨念、反复练过、印象深刻。
论真实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顾辙是不如奥赛时正牌省一、并且以实验操作拉开分差的孔超凡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顾辙做好实验规划、计划,让孔超凡帮他动手。
最好还是把吴丹青也拉进来,大家分组做同样的实验、只是把不同的配比任务分下去。这样对于将来保护顾辙的成果所有权,也是最好的。
因为在科技界,成果从来都是主要属于科研规划和实验设计的。
除非是非常难、没什么人能操作的牛逼实验,才有可能给操作者也分成果——
比如当年杨振宁李政道拿诺贝尔奖的那个成果“宇称不守恒”,需要做一个“观察钴-60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的实验,
但杨李都是理论大牛、实验不太行,最后借助了吴健雄的实验操作。但拿奖的时候也没见吴健雄能分享诺贝尔奖啊。
除了这种极端特例,其他普通科研,实验操作者地位就更低了。
发现链霉素的uc伯克利的瓦克斯曼教授,当初就是提出了“在各种抗杆菌灰霉土壤中分离抑制结核杆菌抗生素菌株”的实验设计,独享了195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至于亲自操刀发现链霉素的那个研究生阿道夫.舒尔茨,他只是个根据瓦克斯曼教授实验计划具体动手的工具人,像他那样的工具人同组内还有很多。只是他运气好、他分离的那部分抗杆菌土壤里刚好有链霉素,怎么能把成果算给他呢?
阿道夫.舒尔茨还试图打官司告瓦克斯曼教授,最后法院判他屁都得不到——当初教授又不是没付工资,那只是两清的雇佣关系,需要人操作而已。
顾辙这也不算剥削人,至少他在开工资的时候,肯定比瓦克斯曼那种诺贝尔奖得主要慷慨。(按收益比例来说顾辙更慷慨,不是比绝对金额)
孔超凡和吴丹青也没妄想,他们也知道,这种基础的实验操作、反复的成分百分比试错,确实不可能要求太多。
所以几人就这么在饭桌上聊定了。
顾辙因为聊天,吃饭稍微慢了点,这时才心事尽去,把最后几口饭菜立刻扒拉完。
就在这时,食堂门口走进来几个同班的女生,其中一个比较五大三粗的,正是一个多月前去法院围观过顾辙官司的张涵。
她一看到顾辙,立刻小布跑过来跟他通风报信:
“顾辙!你最近都忙什么去了!上课也不见你积极,考试分数也没最好,听说有人不服你这成绩能拿邱成桐奖学金,去院办质疑你了。
还有人匿名在校内论坛上乱说话,说这事儿有黑幕,你这几天有空赶紧找一下郭导员解释一下情况吧。”
吴丹青闻言,也是脸色微变:“我是班长,我怎么都不知道?唉,顾哥,你看你,被我说中了吧。”
顾辙却依然气定神闲:“奖学金什么时候轮到一波考试成绩就能决定了,我不急,等导员找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