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千头万绪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顾辙想好了未来硬科研的第一步,要从“可以直接增材制造、免打磨度数的高分子聚合隐形眼镜材料”走起,
到他真正开始这方面的科研,中间至少还有一两个月的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顾辙要花十天半个月时间,把未来进入这个产业所需的研发任务拆分、规划一下。
想清楚其中哪些环节是可以他自己搞定的,哪些环节需要委外、跟人合作。
真正实打实地搞硬科研,绝对不可能像意淫小说里那样两张嘴皮子一碰、说个发明专利出来就水到渠成的。
最后要产业化落地,绝对需要一大堆的发明专利组合配套。
顾辙这第一步涉足的产业还算是非常简单的,但他自己稍微脑补一下,都能拆出七八个核心重要发明、至少十几个外围小专利/实用新型。
比如,用什么材料来造隐形眼镜,这种材料的用途本身,就是一个发明专利,属于“方法专利”。
材料用途确定了之后,实验室环节如何制取这种材料?那又是一个大发明。
实验室制取完成后,工厂化如何制取,又是一个大发明——而且顾辙仅仅靠目前的脑补,就已经判断出这个专利他自己做不了。
现代工业分工太细了,除非脑内带数据库的异能人士,否则没人能全知全能,重生者都做不到。
到时候只能是做出前两个发明后、先申请下来,然后拿着技术去跟圈内大企业谈合作。顾辙负责外包的技术支持,由生产企业主导,完成这项发明。
说不定这一阶段的研发,还能再拆分出工艺和设备:制造工艺一个发明,为了这一制造工艺所配套的新型生产设备一个发明
材料终于实现工厂化量产后,最后如何把材料造成隐形眼镜,是用离心法还是模铸法,如何确保这个过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独门优势、做到“不用减材打磨就达到光学精度要求”,那就又是两个方法发明、两个设备发明
以上随便数数,可不就得七八个发明、累计二十几个专利了。
顾辙拿出个五六十万来,能够租实验室和设备、雇实验员打工,再做点配套调研,差不多就资金见底了。
而且这个过程中,顾辙也不能只操心发明和专利的事情,他还得想办法铺垫论文、把一些大而化之、不涉及具体技术、只涉及思想研究方向的内容,发表到期刊上,给自己逐步刷刷学界声望。
另外,还能写一些“盘点行业技术现状、推演近期研究努力方向、该解决的问题”的综述性论文,为产业进步造造势。
不然要是近期材料化学领域圈内都没有这方面的权威盘点综述,将来顾辙拿着最初那两个发明去找企业谈合作,说不定对方的重视程度就不够高了——
很多企业的大老板是不懂技术的,也不是科研出身。他们只懂日常经营。
所以圈内技术是否重要、是否值得花大价钱引进合作,有时候圈内顶流学术期刊上的前沿综述判断,就比较重要了,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界的决策判断。
而综述这种“盘点”类的论文,顾辙一个大学生,刚刚起步,肯定是没资格写的,写得再好也没期刊会发表,
因为你没这个江湖地位,轮不到你指点江山,你只能发那些实打实做出成绩来的东西。
好在顾辙也没指望靠综述挂第一作者,他只是希望这些文章能出现、能传播影响力就行了,是不是他亲自写的倒也无所谓。
所以顾辙心中在盘算之后,已经有了一点思路:
他可以想办法去请教本院权威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教授,在请教中引导对方产生兴趣,然后分配任务给他去搜集材料。
到时候他本人挂个第二作者也行,把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让给大牛教授。这样也算是捞到了入行的敲门砖,达到了想要的宣传目的。
至于顾辙本人为第一作者的顶级期刊牛逼论文,还是等入门之后再慢慢布局吧,反正他脑子里干货多着呢,第一步先浪费一点结交点人情也无所谓。
此后一两天,顾辙就一边上课,一边整理他的研发和论文拆分、铺垫计划。
同时还抽出一点时间,把前面刚调解赢的官司的好处落袋为安、把他那些新式厨具专利,分批谈判卖给苏珀尔的陈清风、石韬晦。
陈清风那边倒也爽快,毕竟有了官司的调解背书后,他“技术引进”起来就有了“尚方宝剑”,不用担心事业部内部有其他人说闲话阻挠。
他们公司的财务付钱那边也爽快了一些,第一笔七八万块钱,官司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打给了顾辙,堪称神速。估计是得了领导交代、第一笔钱要打快点安抚住顾辙。
剩下那些长期合作的技术转让付款,大约一个多月之内,也可以陆陆续续把钱给到位。
对陈清风而言,花着公司的钱,为自己刷“技术引进”的业绩指标,岂不美哉——这种事情,外行人也没什么好觉得奇怪的。
很多企业的研发部门,都是不仅有自研发明专利的kpi考核指标的,也有“外部引进合作”的指标。对外合作合得好,研发相关负责人一样有奖金。
10月18日傍晚,第一笔八万块钱专利转让费到账时,顾辙亲自去银行查询了一下,非常美滋滋。还顺便给自己的手机号开通了“银行短信及时语”通知功能。
他心中的时间表,也随着钱的到账速度,渐渐明朗起来:
他决定从下周开始,也就是10月25号之前,就先投稿、铺垫行业现状方面的论文,一边造势同时也是一边帮助自己梳理思路、整顿规划。
论文也不可能很快过审的,哪怕级别比较低、而且找大牛教授下发任务,至少也要一个多月。如果是顾辙自己投,那三个月没回音都是正常的。
所以,论文造势至少也要11月底或者12月初才能开始有效果。
顾辙这边的具体科研工作,他就准备11月底开始全面推进。
在此之前,顾辙还得操心一个事儿,那就是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期中考试,考试会在11月下旬初举行——他毕竟是靠着之前入学时的优异表现、拿到了邱成桐奖学金的人,所以第一次期中考试也不能太离谱。
否则对于院内教授对他的感官、后续是否会为他提供便利,都会起到负面影响。
好在竺可桢学院的大一理科通识教育也不是教得非常深入,只是教学速度太快、覆盖知识面太广,估计到时候出题不会难。
这对于顾辙来说也算是有点优势,因为他毕竟很多课都是前世学过一遍的,现在快速浮光掠影温故知新,也不至于过不了。
而且,正因为竺院学制短、重通识,所以这次期中考试的时候,就有不少学分会正式结算掉了。
比如,在外面普通大学,高数是分两个学期上完的,上下两部分各自6个学分,加起来12。
但是在竺院,三年就修完本科、总学分要求还比外面高,所以大一上学期就要把高数教完。期中考试通过,就拿到“高数上”的6个学分,期末考试通过,再拿下的6分。
顾辙把这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后,正从校门口的银行回寝室半路上,就又接到一个电话。
要不说成功人士业务繁忙呢,想静下来一个人想事情的时间都不多,总是有各种要处理的突发事件加塞。
电话是林静静打来的:“顾辙,你现在有空吗?昨天我不是陪幽幽一起去法院、关心你那个案子的事儿嘛。就下午的时候,出了点事情。
昨天本来应该我和叶小敏都有几个孙经理那边的开户尾单要做。我没去,小敏就把剩下的活儿揽了,结果去客户那边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前几天刚刚被友商骗了的客户,起了点小冲突。
今天早上小敏才跟我商量,还通知孙经理那边,想看看怎么交涉处理,孙经理还挺重视,让我们别干了,还把钱给我们结了,说会另给安抚,还让我们报案揭盖子。说如果不明白的,可以问问你。
我们都没见识过,就来麻烦您出出主意孙经理说他这两天也会赶来省城一趟。”
顾辙一愣,稍微反应了几秒,才回过味儿来。林静静和叶小敏在孙镇岳那边继续兼职的事儿,之前国庆放假前一天,大家就聊过了,顾辙也给他们支过招,提示过一些风险。
不过,国庆假期距离现在也才过了十天,她们没来得及完成交接、收尾,也不怪她们。反正是她们自己的事儿,没吃大亏就行。
顾辙冷静地叹了口气:“小冲突?人没伤到吧?唉,果然还是吃点小苦才好正式收手,钱在手边不赚总是不舒服。算了,我抽点时间帮你们处理参谋一下吧。
这事儿趁这个契机彻底了断了也好,实在想赚点零花,跟我说不就完了么,我又不是找不到活儿给你们干。”
顾辙想了想,自己着手后续科研和论文工作的时候,也缺几个人日常打杂、处理公司日常账目往来,还缺点人手提前做市场调研。趁机安排几个心腹同学,倒也没什么问题。
反正他才刚起步,事儿也少,很多工作都是季节性忙碌的,也不怕任人唯亲。
全职的人招进来,反而会淡季闲着的时候不好处理。这学期就先这么凑合过去把,等下学期或者大二开学了,再搞正式班子。
顾辙第一时间赶回学校,直奔林静静约的地方,他到的时候,就看到叶小敏、林静静甚至陆幽幽都在了,还有林静静的男友徐嵩也在,不过他显然不太懂行,也不会处理事情,以至于在和不在么什么区别,一群妹子依然没有主心骨。
看到顾辙出现,大家才没来由放下心,知道肯定能处理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顾辙想好了未来硬科研的第一步,要从“可以直接增材制造、免打磨度数的高分子聚合隐形眼镜材料”走起,
到他真正开始这方面的科研,中间至少还有一两个月的准备工作要做。
首先,顾辙要花十天半个月时间,把未来进入这个产业所需的研发任务拆分、规划一下。
想清楚其中哪些环节是可以他自己搞定的,哪些环节需要委外、跟人合作。
真正实打实地搞硬科研,绝对不可能像意淫小说里那样两张嘴皮子一碰、说个发明专利出来就水到渠成的。
最后要产业化落地,绝对需要一大堆的发明专利组合配套。
顾辙这第一步涉足的产业还算是非常简单的,但他自己稍微脑补一下,都能拆出七八个核心重要发明、至少十几个外围小专利/实用新型。
比如,用什么材料来造隐形眼镜,这种材料的用途本身,就是一个发明专利,属于“方法专利”。
材料用途确定了之后,实验室环节如何制取这种材料?那又是一个大发明。
实验室制取完成后,工厂化如何制取,又是一个大发明——而且顾辙仅仅靠目前的脑补,就已经判断出这个专利他自己做不了。
现代工业分工太细了,除非脑内带数据库的异能人士,否则没人能全知全能,重生者都做不到。
到时候只能是做出前两个发明后、先申请下来,然后拿着技术去跟圈内大企业谈合作。顾辙负责外包的技术支持,由生产企业主导,完成这项发明。
说不定这一阶段的研发,还能再拆分出工艺和设备:制造工艺一个发明,为了这一制造工艺所配套的新型生产设备一个发明
材料终于实现工厂化量产后,最后如何把材料造成隐形眼镜,是用离心法还是模铸法,如何确保这个过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独门优势、做到“不用减材打磨就达到光学精度要求”,那就又是两个方法发明、两个设备发明
以上随便数数,可不就得七八个发明、累计二十几个专利了。
顾辙拿出个五六十万来,能够租实验室和设备、雇实验员打工,再做点配套调研,差不多就资金见底了。
而且这个过程中,顾辙也不能只操心发明和专利的事情,他还得想办法铺垫论文、把一些大而化之、不涉及具体技术、只涉及思想研究方向的内容,发表到期刊上,给自己逐步刷刷学界声望。
另外,还能写一些“盘点行业技术现状、推演近期研究努力方向、该解决的问题”的综述性论文,为产业进步造造势。
不然要是近期材料化学领域圈内都没有这方面的权威盘点综述,将来顾辙拿着最初那两个发明去找企业谈合作,说不定对方的重视程度就不够高了——
很多企业的大老板是不懂技术的,也不是科研出身。他们只懂日常经营。
所以圈内技术是否重要、是否值得花大价钱引进合作,有时候圈内顶流学术期刊上的前沿综述判断,就比较重要了,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界的决策判断。
而综述这种“盘点”类的论文,顾辙一个大学生,刚刚起步,肯定是没资格写的,写得再好也没期刊会发表,
因为你没这个江湖地位,轮不到你指点江山,你只能发那些实打实做出成绩来的东西。
好在顾辙也没指望靠综述挂第一作者,他只是希望这些文章能出现、能传播影响力就行了,是不是他亲自写的倒也无所谓。
所以顾辙心中在盘算之后,已经有了一点思路:
他可以想办法去请教本院权威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教授,在请教中引导对方产生兴趣,然后分配任务给他去搜集材料。
到时候他本人挂个第二作者也行,把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让给大牛教授。这样也算是捞到了入行的敲门砖,达到了想要的宣传目的。
至于顾辙本人为第一作者的顶级期刊牛逼论文,还是等入门之后再慢慢布局吧,反正他脑子里干货多着呢,第一步先浪费一点结交点人情也无所谓。
此后一两天,顾辙就一边上课,一边整理他的研发和论文拆分、铺垫计划。
同时还抽出一点时间,把前面刚调解赢的官司的好处落袋为安、把他那些新式厨具专利,分批谈判卖给苏珀尔的陈清风、石韬晦。
陈清风那边倒也爽快,毕竟有了官司的调解背书后,他“技术引进”起来就有了“尚方宝剑”,不用担心事业部内部有其他人说闲话阻挠。
他们公司的财务付钱那边也爽快了一些,第一笔七八万块钱,官司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打给了顾辙,堪称神速。估计是得了领导交代、第一笔钱要打快点安抚住顾辙。
剩下那些长期合作的技术转让付款,大约一个多月之内,也可以陆陆续续把钱给到位。
对陈清风而言,花着公司的钱,为自己刷“技术引进”的业绩指标,岂不美哉——这种事情,外行人也没什么好觉得奇怪的。
很多企业的研发部门,都是不仅有自研发明专利的kpi考核指标的,也有“外部引进合作”的指标。对外合作合得好,研发相关负责人一样有奖金。
10月18日傍晚,第一笔八万块钱专利转让费到账时,顾辙亲自去银行查询了一下,非常美滋滋。还顺便给自己的手机号开通了“银行短信及时语”通知功能。
他心中的时间表,也随着钱的到账速度,渐渐明朗起来:
他决定从下周开始,也就是10月25号之前,就先投稿、铺垫行业现状方面的论文,一边造势同时也是一边帮助自己梳理思路、整顿规划。
论文也不可能很快过审的,哪怕级别比较低、而且找大牛教授下发任务,至少也要一个多月。如果是顾辙自己投,那三个月没回音都是正常的。
所以,论文造势至少也要11月底或者12月初才能开始有效果。
顾辙这边的具体科研工作,他就准备11月底开始全面推进。
在此之前,顾辙还得操心一个事儿,那就是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期中考试,考试会在11月下旬初举行——他毕竟是靠着之前入学时的优异表现、拿到了邱成桐奖学金的人,所以第一次期中考试也不能太离谱。
否则对于院内教授对他的感官、后续是否会为他提供便利,都会起到负面影响。
好在竺可桢学院的大一理科通识教育也不是教得非常深入,只是教学速度太快、覆盖知识面太广,估计到时候出题不会难。
这对于顾辙来说也算是有点优势,因为他毕竟很多课都是前世学过一遍的,现在快速浮光掠影温故知新,也不至于过不了。
而且,正因为竺院学制短、重通识,所以这次期中考试的时候,就有不少学分会正式结算掉了。
比如,在外面普通大学,高数是分两个学期上完的,上下两部分各自6个学分,加起来12。
但是在竺院,三年就修完本科、总学分要求还比外面高,所以大一上学期就要把高数教完。期中考试通过,就拿到“高数上”的6个学分,期末考试通过,再拿下的6分。
顾辙把这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后,正从校门口的银行回寝室半路上,就又接到一个电话。
要不说成功人士业务繁忙呢,想静下来一个人想事情的时间都不多,总是有各种要处理的突发事件加塞。
电话是林静静打来的:“顾辙,你现在有空吗?昨天我不是陪幽幽一起去法院、关心你那个案子的事儿嘛。就下午的时候,出了点事情。
昨天本来应该我和叶小敏都有几个孙经理那边的开户尾单要做。我没去,小敏就把剩下的活儿揽了,结果去客户那边的时候,遇上了一个前几天刚刚被友商骗了的客户,起了点小冲突。
今天早上小敏才跟我商量,还通知孙经理那边,想看看怎么交涉处理,孙经理还挺重视,让我们别干了,还把钱给我们结了,说会另给安抚,还让我们报案揭盖子。说如果不明白的,可以问问你。
我们都没见识过,就来麻烦您出出主意孙经理说他这两天也会赶来省城一趟。”
顾辙一愣,稍微反应了几秒,才回过味儿来。林静静和叶小敏在孙镇岳那边继续兼职的事儿,之前国庆放假前一天,大家就聊过了,顾辙也给他们支过招,提示过一些风险。
不过,国庆假期距离现在也才过了十天,她们没来得及完成交接、收尾,也不怪她们。反正是她们自己的事儿,没吃大亏就行。
顾辙冷静地叹了口气:“小冲突?人没伤到吧?唉,果然还是吃点小苦才好正式收手,钱在手边不赚总是不舒服。算了,我抽点时间帮你们处理参谋一下吧。
这事儿趁这个契机彻底了断了也好,实在想赚点零花,跟我说不就完了么,我又不是找不到活儿给你们干。”
顾辙想了想,自己着手后续科研和论文工作的时候,也缺几个人日常打杂、处理公司日常账目往来,还缺点人手提前做市场调研。趁机安排几个心腹同学,倒也没什么问题。
反正他才刚起步,事儿也少,很多工作都是季节性忙碌的,也不怕任人唯亲。
全职的人招进来,反而会淡季闲着的时候不好处理。这学期就先这么凑合过去把,等下学期或者大二开学了,再搞正式班子。
顾辙第一时间赶回学校,直奔林静静约的地方,他到的时候,就看到叶小敏、林静静甚至陆幽幽都在了,还有林静静的男友徐嵩也在,不过他显然不太懂行,也不会处理事情,以至于在和不在么什么区别,一群妹子依然没有主心骨。
看到顾辙出现,大家才没来由放下心,知道肯定能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