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回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把朱厚照前世今生最最崇拜的明朝人排一下序的话,那得第一的一定是于谦。挽救明朝于危难之际的于谦。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于谦出生在江南水乡杭州,但是籍贯确实河南考城,也就是后来的河南民权县,也算是朱厚照前世的老乡了。不过朱厚照佩服他可不是因为这点。
朱厚照最佩服于谦的是他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果决,是他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是他不畏强权、为国为民的品格。
而这一次来杭州,朱厚照也要参观一下于谦祠,缅怀一下这位国家的大英雄。这一次跟随朱厚照前往于谦墓的只有萧幕和几名护卫。至于冬雪则在客栈里和家人交流一下感情。
于谦出生在杭州,成名在杭州,死后又葬于杭州,对于杭州人来说于谦是他们的骄傲。于谦功绩甚大,死后一直被后人颂扬,而杭州人更是经常来往于谦祠缅怀他。朱厚照一行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了,此时同样上山参观于谦祠的人便渐渐的多了起来。以年轻人居多,不过也有少许老年人,也有一些孩子跟着家中长辈前来。
“想不到于少保这么为国为民的好官最后竟被昏君和奸臣给害死了。”走在上山的路上,朱厚照听到周围不断有人在谈论于谦的功绩,但也有人在谈论当年英宗的不是和奸臣石亨和曹吉祥罪行。
“当年于少保的死完全是奸臣石亨和曹吉祥所为,先皇完全是受奸臣蒙蔽,怎么能说是先皇的不是呢?”听到身边的两个青年在谈论朱祁镇和一帮奸臣和手害死于谦的事情,萧幕忍不住上前和说话的那人辩解道。虽然于谦的死英宗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英宗毕竟是先皇,乱异先皇本来就是大不敬,并且朱祁镇还是今上朱佑樘的亲爷爷呢,更是身边的朱厚照的祖爷爷,要是萧幕听到这样的话无动于衷的话,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萧幕一生为官不但尽职尽责,为国为民深得好评,但同样他也深谙为官之道,处事非常圆滑,虽不至于阿谀奉承但也从不主动得罪人,一副老好人的样子。
“难道当年处死于少保的圣旨不是先皇下的吗?”听到萧幕为朱祁镇开开脱,刚才说话的青年反驳道。
“先皇完全是为奸臣说蒙蔽。如果不是……”萧幕继续说道。
“好了,公道自在人心。先人之过错自由他人评断。”看到萧幕打算和两青年评论下去,朱厚照赶紧制止道。在他看来这些争论都没什么意义,能改变什么?什么也不能。说完便拉着萧幕继续往前走去。
看到朱厚照的样子不打算与两人计较,萧幕也就放弃了。
“殿下?”萧幕本打算问一问朱厚照为什么不计较那两个人,毕竟那两人的评论是有损皇室威严的,但朱厚照似乎看出了他的疑虑,说道:“岂可因一两人之评论而治其罪。”
“殿下真是宽宏大量。”萧幕赞道,毕竟放在一般的皇室中人身上一定不会放过刚才两人。
于谦墓,位于杭州风景秀丽的三台山麓,西湖乌龟潭畔。于谦祠位于于谦墓旁。明朝弘治二年(1489),于谦冤案得以平反,孝宗皇帝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祠纪念,取名“旌功祠”。于谦祠为传统型的祠堂建筑,白墙灰瓦,朱漆大门,“于忠肃公祠”几个篆书大字显得庄严肃穆。祠堂共有三进,为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与正殿间,有南北厢房各一,厢房北面另有配殿一间,建筑面积约900多平方米。庭院里草木葱茏、绿树成荫,是一处清幽之所。
站在于谦的塑像前,看着塑像朱厚照仿佛看到了北京保卫战中于谦亲上城头奋战的情景。刀枪,大火,鲜血充斥着城头,但这些都没有使于谦退缩,反而越战越勇,因为他知道自己身后就是明朝的国都,就是百万大明人的家,就是千万大明人心中的圣地。为了它,他不可以退缩。朱厚照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冲向了他,但是一个又一个敌人却倒在了他的脚下,鲜血已经染红了他的衣服,尸体已经铺平了前方的道路。但他始终没有后退一步。他胜利了。可惜几年后却死在了自己人得屠刀下。每当想起于谦的结局朱厚照都惋惜不已,一代功臣最后却不得善终。
“毛鑫,去山下取笔墨纸砚来?”回过神来,朱厚照对着前来的一名侍卫说道。
于谦墓离山下非常近,不一会这名侍卫便从山下的马车里取来了笔墨纸砚。
让人磨好墨,朱厚照提笔伏案写道“公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
“好联,真是好联。”看到朱厚照写的对联,周围人纷纷赞赏道。于谦死时被冠以污名,受人批判一时,一直到成化皇帝即位才得以平反昭雪,孝宗即位后更是进一步肯定了于谦的功绩。并且于谦死后向他这样的能力挽狂澜的人确实再也没有出现过。虽然朝中的刘阁老和马阁老几人也挺不错的,但是和于谦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因此此联可是在亲切不过了。
“敢问这位公子,不知这横批为甚?”一副对联没有一个好的横批是不完美的,因此围观的一名青年便向朱厚照求横批。
又拿出了一张纸,朱厚照继续写道:“百世一人”
“好。”周围又发出一阵赞赏声,今天来这里的基本上都是于谦的仰慕者,朱厚照这么夸自己心中的偶像,当然是赢得一片喝彩。不过这也确是朱厚照心中的真是想法。在朱厚照看来于谦完全当得起此称。
由于朱厚照不宜暴漏身份,作此联也完全是有感而发,因此朱厚照最后没有在对联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只是写完之后应大家之请让人将对联装裱一下挂于于谦像两边。
又在这里呆了一会与周围人谈论了一些有关于谦的事迹,朱厚照便带着几人下山了。
之后的几天则是在冬雪和她的家人的陪同下好好的游览了一下西湖美景,顺道还去了一下千年古诗岭隐寺。
几天的时间冬雪的家人和朱厚照的关系已颇为熟悉,不再像开始是那么畏惧于朱厚照的身份,又是和朱厚照还有说有笑的。和萧幕的关系也是进展的颇为密切,一方面萧幕的女儿是冬雪弟弟的夫人,也算是和朱厚照有点亲戚关系了,另一方面朱厚照和萧幕两人几天里也是谈论的颇为投缘。萧幕感受到了朱厚照的学识的丰富、胸怀的宽广、见识的卓远和独特的治国理念。而朱厚照也感受到了萧幕的才能,萧幕不但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在江浙做了不少好事,深得当地百姓颂扬;最重要的是萧幕为人处事圆滑,知进退,这样的人最适合在京为官,在京为官不懂圆滑很容易被他人抵制的,最后不得被迫离开,而萧幕正可以作为自己以后的帮手。
在杭州呆了一段时间之后朱厚照感觉时间差不多了便打算回去。最后木拓和萧月灵打算和朱厚照一起进京,毕竟有朱厚照照着也不用怕在京城吃亏。而冬雪的父母则表示自己年纪大了不忍心离开杭州决定不跟随朱厚照一起进京。朱厚照也理解老人的感受,毕竟老人最是故土难离,老了再去外地是很难适应的,也就不再勉强了。不过在走之前朱厚照再三嘱托萧幕关照好冬雪的家人。
至于那可恶的刘老财,也就不再关朱厚照什么事了,落在了萧幕的手里,有的受了。至于他那个当按察使的哥哥,在萧幕眼里根本就不够看的。
回去是路过苏州的时候朱厚照也没有把唐伯虎给忘了。上次没有出手救唐伯虎是不想打乱其人生轨迹,以免影响他的发展,但现在离上一次唐伯虎进京赶考已经过去四年了,朱厚照琢磨着时间也差不多了,此时唐伯虎该经历的磨难也都经历过了,是时候就他出苦海了,毕竟唐伯虎还是很有才能的,不能让他一辈子只是做做字画,这也太浪费国家人才了。
回京城顺流而下,只用了不到十天,朱厚照一行便回到了京城。回去之后算算时间刚好过去了一个半月。
不过朱厚照不知道的是,他刚到京城的时候,他在杭州的所作所为就已经天下皆知了。他在杭州是表现的嫉恶如仇、宽容大度也被天下人赞赏,他在于谦祠写的对联传出去之后不但让于谦的名气更上一层楼,就连朱厚照也获益匪浅。朱厚照也是回到皇宫里之后才听到这些传闻的,不过听了刘瑾反馈回来的传闻,就连朱厚照都感觉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也太夸张了吧,严重和事实不符吗?不过他喜欢。很明显这是有人在刻意的宣传美化他朱厚照,对于幕后推手是谁朱厚照也能猜到到。
如果把朱厚照前世今生最最崇拜的明朝人排一下序的话,那得第一的一定是于谦。挽救明朝于危难之际的于谦。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于谦出生在江南水乡杭州,但是籍贯确实河南考城,也就是后来的河南民权县,也算是朱厚照前世的老乡了。不过朱厚照佩服他可不是因为这点。
朱厚照最佩服于谦的是他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果决,是他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作风,是他不畏强权、为国为民的品格。
而这一次来杭州,朱厚照也要参观一下于谦祠,缅怀一下这位国家的大英雄。这一次跟随朱厚照前往于谦墓的只有萧幕和几名护卫。至于冬雪则在客栈里和家人交流一下感情。
于谦出生在杭州,成名在杭州,死后又葬于杭州,对于杭州人来说于谦是他们的骄傲。于谦功绩甚大,死后一直被后人颂扬,而杭州人更是经常来往于谦祠缅怀他。朱厚照一行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了,此时同样上山参观于谦祠的人便渐渐的多了起来。以年轻人居多,不过也有少许老年人,也有一些孩子跟着家中长辈前来。
“想不到于少保这么为国为民的好官最后竟被昏君和奸臣给害死了。”走在上山的路上,朱厚照听到周围不断有人在谈论于谦的功绩,但也有人在谈论当年英宗的不是和奸臣石亨和曹吉祥罪行。
“当年于少保的死完全是奸臣石亨和曹吉祥所为,先皇完全是受奸臣蒙蔽,怎么能说是先皇的不是呢?”听到身边的两个青年在谈论朱祁镇和一帮奸臣和手害死于谦的事情,萧幕忍不住上前和说话的那人辩解道。虽然于谦的死英宗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英宗毕竟是先皇,乱异先皇本来就是大不敬,并且朱祁镇还是今上朱佑樘的亲爷爷呢,更是身边的朱厚照的祖爷爷,要是萧幕听到这样的话无动于衷的话,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萧幕一生为官不但尽职尽责,为国为民深得好评,但同样他也深谙为官之道,处事非常圆滑,虽不至于阿谀奉承但也从不主动得罪人,一副老好人的样子。
“难道当年处死于少保的圣旨不是先皇下的吗?”听到萧幕为朱祁镇开开脱,刚才说话的青年反驳道。
“先皇完全是为奸臣说蒙蔽。如果不是……”萧幕继续说道。
“好了,公道自在人心。先人之过错自由他人评断。”看到萧幕打算和两青年评论下去,朱厚照赶紧制止道。在他看来这些争论都没什么意义,能改变什么?什么也不能。说完便拉着萧幕继续往前走去。
看到朱厚照的样子不打算与两人计较,萧幕也就放弃了。
“殿下?”萧幕本打算问一问朱厚照为什么不计较那两个人,毕竟那两人的评论是有损皇室威严的,但朱厚照似乎看出了他的疑虑,说道:“岂可因一两人之评论而治其罪。”
“殿下真是宽宏大量。”萧幕赞道,毕竟放在一般的皇室中人身上一定不会放过刚才两人。
于谦墓,位于杭州风景秀丽的三台山麓,西湖乌龟潭畔。于谦祠位于于谦墓旁。明朝弘治二年(1489),于谦冤案得以平反,孝宗皇帝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祠纪念,取名“旌功祠”。于谦祠为传统型的祠堂建筑,白墙灰瓦,朱漆大门,“于忠肃公祠”几个篆书大字显得庄严肃穆。祠堂共有三进,为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与正殿间,有南北厢房各一,厢房北面另有配殿一间,建筑面积约900多平方米。庭院里草木葱茏、绿树成荫,是一处清幽之所。
站在于谦的塑像前,看着塑像朱厚照仿佛看到了北京保卫战中于谦亲上城头奋战的情景。刀枪,大火,鲜血充斥着城头,但这些都没有使于谦退缩,反而越战越勇,因为他知道自己身后就是明朝的国都,就是百万大明人的家,就是千万大明人心中的圣地。为了它,他不可以退缩。朱厚照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冲向了他,但是一个又一个敌人却倒在了他的脚下,鲜血已经染红了他的衣服,尸体已经铺平了前方的道路。但他始终没有后退一步。他胜利了。可惜几年后却死在了自己人得屠刀下。每当想起于谦的结局朱厚照都惋惜不已,一代功臣最后却不得善终。
“毛鑫,去山下取笔墨纸砚来?”回过神来,朱厚照对着前来的一名侍卫说道。
于谦墓离山下非常近,不一会这名侍卫便从山下的马车里取来了笔墨纸砚。
让人磨好墨,朱厚照提笔伏案写道“公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
“好联,真是好联。”看到朱厚照写的对联,周围人纷纷赞赏道。于谦死时被冠以污名,受人批判一时,一直到成化皇帝即位才得以平反昭雪,孝宗即位后更是进一步肯定了于谦的功绩。并且于谦死后向他这样的能力挽狂澜的人确实再也没有出现过。虽然朝中的刘阁老和马阁老几人也挺不错的,但是和于谦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因此此联可是在亲切不过了。
“敢问这位公子,不知这横批为甚?”一副对联没有一个好的横批是不完美的,因此围观的一名青年便向朱厚照求横批。
又拿出了一张纸,朱厚照继续写道:“百世一人”
“好。”周围又发出一阵赞赏声,今天来这里的基本上都是于谦的仰慕者,朱厚照这么夸自己心中的偶像,当然是赢得一片喝彩。不过这也确是朱厚照心中的真是想法。在朱厚照看来于谦完全当得起此称。
由于朱厚照不宜暴漏身份,作此联也完全是有感而发,因此朱厚照最后没有在对联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只是写完之后应大家之请让人将对联装裱一下挂于于谦像两边。
又在这里呆了一会与周围人谈论了一些有关于谦的事迹,朱厚照便带着几人下山了。
之后的几天则是在冬雪和她的家人的陪同下好好的游览了一下西湖美景,顺道还去了一下千年古诗岭隐寺。
几天的时间冬雪的家人和朱厚照的关系已颇为熟悉,不再像开始是那么畏惧于朱厚照的身份,又是和朱厚照还有说有笑的。和萧幕的关系也是进展的颇为密切,一方面萧幕的女儿是冬雪弟弟的夫人,也算是和朱厚照有点亲戚关系了,另一方面朱厚照和萧幕两人几天里也是谈论的颇为投缘。萧幕感受到了朱厚照的学识的丰富、胸怀的宽广、见识的卓远和独特的治国理念。而朱厚照也感受到了萧幕的才能,萧幕不但为官清廉,一心为民,在江浙做了不少好事,深得当地百姓颂扬;最重要的是萧幕为人处事圆滑,知进退,这样的人最适合在京为官,在京为官不懂圆滑很容易被他人抵制的,最后不得被迫离开,而萧幕正可以作为自己以后的帮手。
在杭州呆了一段时间之后朱厚照感觉时间差不多了便打算回去。最后木拓和萧月灵打算和朱厚照一起进京,毕竟有朱厚照照着也不用怕在京城吃亏。而冬雪的父母则表示自己年纪大了不忍心离开杭州决定不跟随朱厚照一起进京。朱厚照也理解老人的感受,毕竟老人最是故土难离,老了再去外地是很难适应的,也就不再勉强了。不过在走之前朱厚照再三嘱托萧幕关照好冬雪的家人。
至于那可恶的刘老财,也就不再关朱厚照什么事了,落在了萧幕的手里,有的受了。至于他那个当按察使的哥哥,在萧幕眼里根本就不够看的。
回去是路过苏州的时候朱厚照也没有把唐伯虎给忘了。上次没有出手救唐伯虎是不想打乱其人生轨迹,以免影响他的发展,但现在离上一次唐伯虎进京赶考已经过去四年了,朱厚照琢磨着时间也差不多了,此时唐伯虎该经历的磨难也都经历过了,是时候就他出苦海了,毕竟唐伯虎还是很有才能的,不能让他一辈子只是做做字画,这也太浪费国家人才了。
回京城顺流而下,只用了不到十天,朱厚照一行便回到了京城。回去之后算算时间刚好过去了一个半月。
不过朱厚照不知道的是,他刚到京城的时候,他在杭州的所作所为就已经天下皆知了。他在杭州是表现的嫉恶如仇、宽容大度也被天下人赞赏,他在于谦祠写的对联传出去之后不但让于谦的名气更上一层楼,就连朱厚照也获益匪浅。朱厚照也是回到皇宫里之后才听到这些传闻的,不过听了刘瑾反馈回来的传闻,就连朱厚照都感觉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也太夸张了吧,严重和事实不符吗?不过他喜欢。很明显这是有人在刻意的宣传美化他朱厚照,对于幕后推手是谁朱厚照也能猜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