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贞观七年,春末夏初,癸未。
自打扬州城入了夏,原本还算晴日尚多的江都便仿佛一下子入了雨季,连日来降水不断,阴雨绵绵便成了扬州古城的主调,而李恪所居之临江宫亦在扬州辖内,自也是如此。
扬州临江宫乃前隋炀帝所建,坐江都城南十里向,因近扬子津,故而又名扬子宫。
临江宫临近江渚,在临江宫中有一处聆江楼,因地势较高,修于半山,故而在楼上便可闻江涛之声,观江水之貌,是为临江宫风景之胜。
是时,因连日阴雨,天色昏暗,纵目望去,满眼俱是灰蒙蒙的一片,但就是这满眼的昏暗,竟给了原本以秀丽灵动而著称的扬州城,多了一份浑厚凝重的味道,读出了几分古城扬州的味道来。
“哗啦啦。”
李恪负手站在聆江楼的台檐之下,极目望去,看着昏暗天空之下淼无边际的江水,听着耳边雨水敲打明瓦的声音,心中有着一种莫名而来的沉郁。
虽不知因由,但却如一块大石一般压在了李恪的胸口,叫他呼吸尚且不畅。
“铮、铮、铮...”
就在李恪心中突如其来的一阵沉郁之时,一阵琴音自聆江楼中传出,悠扬的琴声混合着连绵不绝而来的江水拍岸的涛声,重重叠叠,竟有几分撼动人心的味道。
李恪看着远方,听着耳畔的琴音,心神恍然,仿佛自己正是曲中人,如那叶荡在江水之上,缥缈不定的孤舟,信水而游。
奏曲之人琴艺超卓,动人心魄,正是李恪半月前自烟雨楼带回的萧月仙,而她所奏的曲子便是历代千年而传承下来的《水仙操》,只是不知怎的,萧月仙的这支《水仙操》竟比李恪曾听闻过的少了几分壮阔,反倒多了几分寂寥。
不过这曲子正和此情此景,倒也正和李恪眼下的心境。
“好曲,仙娘这曲《水仙操》配上这耳畔涛涛不决的江水之声倒是相得益彰,闻之甚好,能入本王之心。”萧月仙一曲奏罢,李恪只绝回味无穷,仿佛还身在曲中,于是抚掌叹道。
萧月仙谦虚道:“今日之曲能和殿下心意,多半还赖殿下所赐的这张‘玉玲珑’。”
萧月仙口中的‘玉玲珑’乃是古琴之名,曾为曹魏时古琴大师嵇康所有,名传天下的广陵散便是嵇康以‘玉玲珑’所著。
‘玉玲珑’,琴如其名,奏琴有撞玉之声,乃天下奇珍,曾为前隋杨素所得,藏于府中,而后杨素府被李世民赐予了李恪,这张古琴也就为李恪所有了。
李恪听得萧月仙的话,摇头道:“仙娘所言谬矣,在本王看来,凡事在人,非在器,一首曲子的好坏,岂能尽因琴之好坏而断,若琴师无才,纵是古之‘号钟’、‘绕梁’相赠,也于事无补。奏琴之道正如本王习武一般,若是力不能开弓,纵然落雕弓乃神兵利器,也难称骁勇。”
萧月仙已在李恪身旁伺候了半月,每日李恪习武,她也能时常陪侍在身边,李恪武艺了得,甚至不在军中宿将之下,她眼力不差,自看得出。
萧月仙道:“殿下乃凤子龙孙,自寻非常可比,且岂敢以殿下相拟。”
李恪闻言,轻笑道:“仙娘何必自轻,依本王而言你琴艺超卓,纵是宫中乐师亦不及你,你之琴艺可堪为当世之伯牙,”
萧月仙方才所奏的《水仙操》乃春秋时成连所著,成连乃琴师伯牙之师,曾授伯牙琴艺三载,后于东海之畔的蓬莱山传授此曲于伯牙,伯牙得其曲之魂,乃成一代名家,李恪已伯牙相喻,自然是极高的赞誉了。
萧月仙闻言,却站起了身子,走到了李恪的身旁,依靠在李恪的怀中,柔声道:“伯牙之琴再高,也需有钟子期方得知音,不过这世上知音难寻,却不知殿下可愿做妾的知音之人?”
“知音之人?”
李恪听了萧月仙的话,轻轻拦住萧月仙的腰肢,缓缓道:“本王虽不善音律,更不通奏琴之道,但所幸耳目尚算聪慧,倒也勉强能做仙娘半个知音。”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仙娘闻言,在李恪的怀中抬起了头,问道:“哦?却不知殿下自妾的琴中听出了什么来?”
李恪听了萧月仙的话,脑海中反倒浮想出了一句,便轻声念了出来:“劳歌一曲解行舟,绿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李恪口中之诗一出,萧月仙微微一愣。
萧月仙乃故梁帝萧铣之女,少时起便览读诗书,名诗佳作也读过许多,也算所识广博,李恪口中的诗,她却从未见过,就连韵律、粘对之法也新颖地很,显然这诗并非先人之作。
萧月仙问道:“殿下方才口中之诗意境极佳,妾竟是从未听闻,却不知是当世哪位名家大作?”
方才李恪口中读书不过是应景而发,并未曾多想,听了萧月仙的话,这才想了起来,他方才口中所诵的乃是许浑的诗作。
许浑生于晚唐,距今一百余年,现在许浑尚不知在何处,李恪如何答她。
于是李恪顿了顿,又掏出了他那套曾拿来敷衍王玄策的说辞,回道:“此诗乃是本王早年在宫中读得,许是前朝那位大家所著吧。”
萧月仙听了李恪的话,只是点了点头,眼中的疑色却丝毫没有削减半分。
方才李恪所诵乃属七言律诗,其声律工巧衬贴,可谓新奇,萧月仙还从未当今之世还未有人如此作诗的,可李恪却说这是前朝遗作,萧月仙如何会信。
不过说来也是,七言律诗起自初唐,经近百年锤炼,待到了杜甫手中方才大放盛彩,而许浑之诗已是七律集大成之作,萧月仙自然觉得讶异。
于是萧月仙道:“好诗,这诗立意极好,倒是妾生平少见。”
李恪听了萧月仙的赞许,也一脸坦然地点了点头。
许浑的诗自然是好诗,再过百余年,待盛唐之后,李杜故去,王维、贺知章、岑参之辈也早已化作尘土,晚唐诗坛的半壁江山便是靠着许浑与杜牧二人撑起,许浑的诗岂能不是好诗。
李恪的反应本就是无心,可落到了萧月仙的眼中,却有了其他的意思。
李恪颇有文名,尚是孩童时便通文墨,甚至就连“贞观”之年号便是他在八岁时拟了出来的,萧月仙脑海中甚至有一种猜测,莫不是这诗竟是李恪自己所作?
萧月仙心中想着,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正当她准备再问的时候,却看到李恪的心腹王玄策正打着纸伞,沿着山路快步走了上来。
王玄策走地很急,上来也不似寻常那边拜见,而是开口便道:“殿下,江淮连日大雨,淮河水位暴升,下游恐有水患之险。”
贞观七年,春末夏初,癸未。
自打扬州城入了夏,原本还算晴日尚多的江都便仿佛一下子入了雨季,连日来降水不断,阴雨绵绵便成了扬州古城的主调,而李恪所居之临江宫亦在扬州辖内,自也是如此。
扬州临江宫乃前隋炀帝所建,坐江都城南十里向,因近扬子津,故而又名扬子宫。
临江宫临近江渚,在临江宫中有一处聆江楼,因地势较高,修于半山,故而在楼上便可闻江涛之声,观江水之貌,是为临江宫风景之胜。
是时,因连日阴雨,天色昏暗,纵目望去,满眼俱是灰蒙蒙的一片,但就是这满眼的昏暗,竟给了原本以秀丽灵动而著称的扬州城,多了一份浑厚凝重的味道,读出了几分古城扬州的味道来。
“哗啦啦。”
李恪负手站在聆江楼的台檐之下,极目望去,看着昏暗天空之下淼无边际的江水,听着耳边雨水敲打明瓦的声音,心中有着一种莫名而来的沉郁。
虽不知因由,但却如一块大石一般压在了李恪的胸口,叫他呼吸尚且不畅。
“铮、铮、铮...”
就在李恪心中突如其来的一阵沉郁之时,一阵琴音自聆江楼中传出,悠扬的琴声混合着连绵不绝而来的江水拍岸的涛声,重重叠叠,竟有几分撼动人心的味道。
李恪看着远方,听着耳畔的琴音,心神恍然,仿佛自己正是曲中人,如那叶荡在江水之上,缥缈不定的孤舟,信水而游。
奏曲之人琴艺超卓,动人心魄,正是李恪半月前自烟雨楼带回的萧月仙,而她所奏的曲子便是历代千年而传承下来的《水仙操》,只是不知怎的,萧月仙的这支《水仙操》竟比李恪曾听闻过的少了几分壮阔,反倒多了几分寂寥。
不过这曲子正和此情此景,倒也正和李恪眼下的心境。
“好曲,仙娘这曲《水仙操》配上这耳畔涛涛不决的江水之声倒是相得益彰,闻之甚好,能入本王之心。”萧月仙一曲奏罢,李恪只绝回味无穷,仿佛还身在曲中,于是抚掌叹道。
萧月仙谦虚道:“今日之曲能和殿下心意,多半还赖殿下所赐的这张‘玉玲珑’。”
萧月仙口中的‘玉玲珑’乃是古琴之名,曾为曹魏时古琴大师嵇康所有,名传天下的广陵散便是嵇康以‘玉玲珑’所著。
‘玉玲珑’,琴如其名,奏琴有撞玉之声,乃天下奇珍,曾为前隋杨素所得,藏于府中,而后杨素府被李世民赐予了李恪,这张古琴也就为李恪所有了。
李恪听得萧月仙的话,摇头道:“仙娘所言谬矣,在本王看来,凡事在人,非在器,一首曲子的好坏,岂能尽因琴之好坏而断,若琴师无才,纵是古之‘号钟’、‘绕梁’相赠,也于事无补。奏琴之道正如本王习武一般,若是力不能开弓,纵然落雕弓乃神兵利器,也难称骁勇。”
萧月仙已在李恪身旁伺候了半月,每日李恪习武,她也能时常陪侍在身边,李恪武艺了得,甚至不在军中宿将之下,她眼力不差,自看得出。
萧月仙道:“殿下乃凤子龙孙,自寻非常可比,且岂敢以殿下相拟。”
李恪闻言,轻笑道:“仙娘何必自轻,依本王而言你琴艺超卓,纵是宫中乐师亦不及你,你之琴艺可堪为当世之伯牙,”
萧月仙方才所奏的《水仙操》乃春秋时成连所著,成连乃琴师伯牙之师,曾授伯牙琴艺三载,后于东海之畔的蓬莱山传授此曲于伯牙,伯牙得其曲之魂,乃成一代名家,李恪已伯牙相喻,自然是极高的赞誉了。
萧月仙闻言,却站起了身子,走到了李恪的身旁,依靠在李恪的怀中,柔声道:“伯牙之琴再高,也需有钟子期方得知音,不过这世上知音难寻,却不知殿下可愿做妾的知音之人?”
“知音之人?”
李恪听了萧月仙的话,轻轻拦住萧月仙的腰肢,缓缓道:“本王虽不善音律,更不通奏琴之道,但所幸耳目尚算聪慧,倒也勉强能做仙娘半个知音。”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仙娘闻言,在李恪的怀中抬起了头,问道:“哦?却不知殿下自妾的琴中听出了什么来?”
李恪听了萧月仙的话,脑海中反倒浮想出了一句,便轻声念了出来:“劳歌一曲解行舟,绿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李恪口中之诗一出,萧月仙微微一愣。
萧月仙乃故梁帝萧铣之女,少时起便览读诗书,名诗佳作也读过许多,也算所识广博,李恪口中的诗,她却从未见过,就连韵律、粘对之法也新颖地很,显然这诗并非先人之作。
萧月仙问道:“殿下方才口中之诗意境极佳,妾竟是从未听闻,却不知是当世哪位名家大作?”
方才李恪口中读书不过是应景而发,并未曾多想,听了萧月仙的话,这才想了起来,他方才口中所诵的乃是许浑的诗作。
许浑生于晚唐,距今一百余年,现在许浑尚不知在何处,李恪如何答她。
于是李恪顿了顿,又掏出了他那套曾拿来敷衍王玄策的说辞,回道:“此诗乃是本王早年在宫中读得,许是前朝那位大家所著吧。”
萧月仙听了李恪的话,只是点了点头,眼中的疑色却丝毫没有削减半分。
方才李恪所诵乃属七言律诗,其声律工巧衬贴,可谓新奇,萧月仙还从未当今之世还未有人如此作诗的,可李恪却说这是前朝遗作,萧月仙如何会信。
不过说来也是,七言律诗起自初唐,经近百年锤炼,待到了杜甫手中方才大放盛彩,而许浑之诗已是七律集大成之作,萧月仙自然觉得讶异。
于是萧月仙道:“好诗,这诗立意极好,倒是妾生平少见。”
李恪听了萧月仙的赞许,也一脸坦然地点了点头。
许浑的诗自然是好诗,再过百余年,待盛唐之后,李杜故去,王维、贺知章、岑参之辈也早已化作尘土,晚唐诗坛的半壁江山便是靠着许浑与杜牧二人撑起,许浑的诗岂能不是好诗。
李恪的反应本就是无心,可落到了萧月仙的眼中,却有了其他的意思。
李恪颇有文名,尚是孩童时便通文墨,甚至就连“贞观”之年号便是他在八岁时拟了出来的,萧月仙脑海中甚至有一种猜测,莫不是这诗竟是李恪自己所作?
萧月仙心中想着,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正当她准备再问的时候,却看到李恪的心腹王玄策正打着纸伞,沿着山路快步走了上来。
王玄策走地很急,上来也不似寻常那边拜见,而是开口便道:“殿下,江淮连日大雨,淮河水位暴升,下游恐有水患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