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命中注定去辽东(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九十八章 命中注定去辽东(下)
“杨大人,且慢!”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距离任职辽东已经只有一步之遥,素来贪生怕死的张大少爷顿时慌了手脚,赶紧强词狡辩道:“你说的这条传言,我怎么没听说过?还有魏公公只管的东厂和田大人掌管的镇抚司,怎么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传言?”
杨所修无言可对,朱由校则转向魏忠贤和田尔耕问道:“忠贤,田爱卿,这条传言,你们东厂和镇抚司有没有风闻?”魏忠贤出列答道:“皇上,奴婢掌管的东厂主要职责是监督百官和镇抚司,对于民间传言,虽然有所搜集却并不十分重视,除非是影响巨大,一般不会向奴婢禀报,所以奴婢至今没有听闻。不过,如果这条传言真有在民间流传,那奴婢掌管的东厂肯定有记录。”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的回答和魏忠贤差不多,对于小范围的传言,他的镇抚司最多只有记录在案,除非是影响大了才向他禀报——如果每条关于官员的传言谣言都要向他们禀报,田尔耕和魏忠贤非得活活累死不可。朱由校闻言也没责怪,只是命令道:“那还楞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查查东厂和镇抚司的记录,看看到底有没有这条传言,朕就在这里等着你们的回音。”魏忠贤和田尔耕一起答应,分别下去安排布置。
镇抚司和东厂的办事效率一向都是大明朝效率最高的两大衙门,这次也不例外,还没到半个时辰,两个衙门的记录就送到了金銮殿上,结果不查不要紧,一查之下张大少爷差点没哭出来——张大少爷是前天回的京城,可东厂五天前就已经把这条民间传言记录在案,镇抚司也是四天前就已经这条传言的记录,这也就是说,张大少爷还在返回京城路上的时候,这条传言就已经在京城出现了。这么一来,不仅明熹宗和魏忠贤惊喜交加,就连张大少爷自己都有些糊涂,“这条传言,难道真不是我的政敌故意散播的?难道建奴酋长努儿哈赤真的真做过这个梦?”
“皇上,这是天意啊!”如果说听到这条传言后谁最高兴的话,那么这个人自然就非新任辽东经略使高第高大人莫属了,高大人欢天喜地的冲出班列,在明熹宗面前双膝跪下,磕头说道:“皇上,张好古张大人自入仕以来,屡立功勋,才能卓著,有目共睹!建奴酋长努儿哈赤梦见张大人攻破沈阳,火烧伪宫,这恰恰证明了张好古张大人乃是上天赐给吾皇万岁的栋梁之材!也是命中注定平定辽东建奴的我朝名将啊!微臣无能,愿意退位让贤,保荐张好古张大人接任辽东经略及兵部尚书,节制三方,平定建奴!”
魏忠贤一眼看出走狗的心思,哼道:“张好古昨天还是从六品官员,蒙圣上恩典升为五品,已经是连升三级的破格提拔,怎么能一下子就担任兵部尚书这样的正二品大员?”
“忠贤说得对,高爱卿你的举荐太荒唐了,张爱卿虽然才能卓著,办差也很可靠,可他还是太年轻了,想要入阁封疆,还得磨练几年!”旁边明熹宗朱由校虽然不喜欢料理政务,可也知道一下子就把张大少爷提升到正二品太过荒唐,便也是开口呵斥,彻底断了高第的这个念头。而高第也不死心,又磕头说道:“皇上,既然张大人还不能担当经略大任,那微臣就举荐张大人为辽东监军佥事兼锦州兵备佥事,协助微臣镇守辽东。”
监军有职权无品级,兵备佥事是正四品,刚刚为朝廷立下大功又赴前线任职的张大少爷加封这些职位未可厚非——其实这也是高第苦心为张大少爷安排的职位,尤其挂一个锦州兵备佥事,高第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锦州防区交给张大少爷打理了。也正因为如此,已经被传言打动的明熹宗和魏忠贤难免更是心动,有些想要答应高第的请求,还好,难得在大朝以外上一次朝的英国公张惟贤站出来,厉声说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张好古绝不能在辽东托以大任!”
“对对,英国公说得对,微臣也认为自己的能力远远不足!”张大少爷感激得差点没哭出声来——此刻如果张惟贤真的打算把女儿嫁给张大少爷,虽然张清韵的脾气凶点暴点,可张大少爷也肯定会二话不说立即答应以感谢张惟贤的援救之恩了。那边明熹宗则问道:“张国公,你有什么高见?”
“皇上,张好古是文官,从未上过战场,怎么能一下子就托以锦州兵备佥事的重任?”张惟贤有些愤怒的说道:“锦州兵备佥事,乃是掌管锦州一带兵马钱粮刑名的第一要职,同时也是指挥锦州军队抵御建奴的最高将领!此位置至关重要,怎么能让张好古一个从未上过战场、也从未接触过兵事的文官担任?若有差池,山海关与宁前岂不危矣?高第身为辽东经略,却因为几条民间传言就对一名文职官员委以军务重任,简直就是荒唐之至!”
“张国公,下官虽然荒唐,可也不是没有原因。”高第壮着胆子反驳道:“张国公,你怎么不知道张探花不懂军务?那一日在魏公公府中,张探花就眼下的辽东战事做出一番分析,观点独到,入木三分,纵然是久经沙场的老军务也未必能比得上他,令下官茅塞顿开,也正是因为如此,下官才敢举荐于他。如果换了别人,下官又怎么敢视国家大事为儿戏,随意举荐要职?”
“张好古对辽东战场也有研究?”张惟贤楞了一下——孙承宗和袁崇焕都是因为对辽东战场了解独到,所以才由文转武任职辽东,张大少爷如果对辽东战场的分析切合实际,那也未必不能担任武职。加上又想起张大少爷和熊廷弼的关系,所以张惟贤赶紧问道:“那么高大人,张好古又是用什么样的辽东战情分析折服你的?”龙座上的朱由校也大感兴趣,命令高第将张大少爷的观点当众说出。
“皇上,张国公,张探花认为,我大明辽东军队临阵换帅,建奴军队必然乘乱偷袭!”为了拉张大少爷去给自己当盾牌和替死鬼,高第可以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先是绘声绘色的把张大少爷那天对辽东战事的分析说了一遍,又补充道:“下官认为张探花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锦州不可久守,但不能不守!因为卑职刚刚上任辽东,贸然撤离锦右军民,必然会使辽东军民士气沮丧,丧失人心,所以锦州非守不可!而且只要守过了今年的冬天,待到春暖花开,大小凌河河面解冻,建奴军队必然撤去,届时人心稳定,我大明军队再做重新布置不迟。”
不得不承认,咱们的张大少爷虽然不学无术,可是在军务方面确实有一定天赋,高第重复他的观点下来,就连世代将门的张惟贤都大为吃惊,开始对张大少爷刮目相看,不懂军事的朱由校则迫不及待的问道:“国公,张爱卿的这个辽东方略如何?到底是不懂装懂的胡说八道,还是有点道理?”
“皇上,张探花的分析确实切中要害!”张惟贤老实答道:“微臣也认为,新任辽东经略上任之后,为了稳定军心民心,确实需要坚守建奴南下的咽喉锦州!而张探花不仅认为应该坚守锦州,还考虑到了锦州的具体实力究竟能不能守,需要守多久——老实说,微臣也没有张探花分析得这么仔细,这么结合实际。”
“好,想不到张爱卿不仅能文,还能武!那还楞着干什么?忠贤,朕看就……!”明熹宗大喜鼓掌,正要下旨同意高第的举荐。发现情况不妙的张大少爷赶紧出班双膝跪下,磕头叫道:“皇上,微臣只是纸上谈兵啊!微臣只是大概了解了辽东军情,又读了几本兵法,所以才胡说八道了几句,至于有没有蒙对连微臣自己都不知道!微臣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象微臣这样的人,最多也就是动动嘴皮子指手画脚,真要微臣去带兵打仗,那只会耽误了国家大事啊!”
说罢,张大少爷连连磕头,一副很有自知之明的模样。旁边的冯铨则迫不及待站出来,笑道:“探花郎,你怎么还是这么谦虚?你对辽东战事的见解独到,连世代名将的张惟贤张国公都赞叹不已,还怕带不好军队?再说了,谁是生下来就会打仗的?孙膑、吴起、诸葛亮、陈庆之、张巡和我朝的王阳明、戚继光,这些千古名将那一个不是由文转武,还取得了赫赫战功?说不定,探花郎你就是我朝第二个戚继光戚大将军了,呵,呵呵。”
“冯大人言之有理,臣等附议。”朝中残存的东林党人也跳出来落井下石,异口同声的举荐张大少爷前去辽东挨建奴的刀子。张大少爷又气又怕又恨,却又无可奈何,只是连连磕头,愁眉苦脸的说道:“皇上,微臣真的不懂兵事啊,真的不懂,也不敢去辽东上任啊。”——咱们的张大少爷是个很务实的人,没有把握的事绝不去干,从不好大喜功,能不能守住锦州一个冬天张大少爷确实没把握,所以张大少爷当然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去冒险了。
一边是众多官员众口一词的举荐张大少爷去前线送死,一边是张大少爷哭哭啼啼的不敢去辽东上任,朱由校和魏忠贤不由都陷入两难。而老谋深算的张惟贤则心存怀疑,盘算片刻后,张惟贤走到张大少爷旁边,柔声说道:“张探花,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不够能力资格去辽东上任,坚决力辞,那皇上和魏公公肯定也不会勉强你。这样吧,你对辽东军情的见解很有见地,你再给高大人多提几个镇守辽东的好主意、多给他参谋参谋就行了。”
“多谢张国公,这个绝对没问题。”张大少爷破涕为笑,赶紧从袖子里抽出一份书柬来,笑着说道:“不瞒张国公,其实我就把如何守锦州的具体策略都写好了,准备等高大人上任出发的时候再送给他……。”
说到这里,张大少爷猛然醒悟过来,赶紧又想把书柬塞回袖子里的时候,张惟贤却一把抢了过去,冷笑道:“张大人,为什么要等高大人出发的时候才送给他,是不是怕高大人看到你的守城策略写得太好,硬拉着你去辽东上任吧?”
“不,不是那个意思。”张大少爷心虚的分辨,又赶紧说道:“其实这份守城策略,是下官的一个书办宋献策写的,高大人如果觉得喜欢,下官可以把这个师爷送给高大人。不贵,一年才三百两银子的俸禄。”
张惟贤懒得理会张大少爷的狡辩,而是仔细看起那份张大少爷口述、宋献策参谋并润色的锦州守城方略来——其实张大少爷真是打算等高第出发时再送给他的,目的是尽力帮助高第守住锦州,只是刚才太过慌乱才提前拿了出来。而张惟贤每看一页,脸上的脸色就要惊讶一分,最后干脆就是难以置信的神色。那边大文盲明熹宗和魏忠贤则是心急如焚,都是迫不及待的向张惟贤问道:“张国公,张探花写得如何?”
张惟贤没有立即回答,沉默了许久,张惟贤才缓缓说道:“皇上,魏公公,老臣收回刚才的话,高大人举荐张好古出任锦州兵备佥事,确实是用人得当,慧眼识珠!”
“真的?”朱由校和魏忠贤惊喜问道。张惟贤沉声答道:“张探花在这份条陈上,写下了守锦八策,每一策都切中要害,正是守城关键,请让微臣为你们一一念来。”说罢,张惟贤又举起张大少爷的兵备佥事,一一念道:
“一,正军纪!我大明新逢柳河兵败,败军军纪必然散漫,需以铁腕治之,善言慰之,方能如臂驱指,领军抗敌。
二,抚民心!锦右百姓,多受建奴荼毒,闻建奴兵至必然民心浮动,需以安抚,切不可纵容士兵侵犯百姓,随意杀害,民心归向,方能久守锦州。
三,善屯粮!锦州若要久守,城中粮草不可疏忽对待,需以重兵守之,每日清点,计算存粮多寡,以此分配军粮。切不可无谓消耗,致使粮尽城亡。
四,固城防!我大明士兵悍勇不及建奴,近战不利,锦州守将自上任始应全力修补城墙,减少近战。城中除刀枪火炮火铳等常用武器之外,需多屯防止近战的弓箭、火药、火油于地窖,以供守城远战之用。城中多挖水井,多储水源,多备水龙于街道,以防建奴火攻焚城。
五,除内奸!建奴善用内间,需加严查,以防建奴细作里应外合或泄露城中机密。建奴合围锦州之后,可用砖石封死城门,既可防止建奴由城门突破,又可防止建奴细作偷开城门。我军之中若有意志动摇者,切不可放纵纵容,更不可托以要害,需以铁腕除之。
六,敌间勿听!建奴擅长以谣言蛊惑军心,切不可听信建奴谣言离间,只需牢记不降不出,死守城墙,必获全胜。
七,敌走勿追!建奴若久攻不下,定然假意退军,诱我出城野战,切不可贪功追击,守住锦州便是胜利。
八,身先士卒!为将者,切不可贪生怕死,懒惰好闲,每逢战事,主将需得身先士卒,亲临指挥,每日巡城不断,抚慰军民,方能鼓舞士气,团结抗敌。需知兵书有云:爱兵如子,兵可为将死!”
好不容易等到张惟贤念完,满朝已是惊呼一片,魏忠贤则是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连连夸奖张大少爷能文能武,不枉自己疼他一场。张大少爷则是满头大汗,连连解释这是自己从兵书抄下来的,说得容易但绝对做不到。但明熹宗朱由校可不管张大少爷是不是抄来的,和魏忠贤、张惟贤稍作商量后,朱由校立即拍板定案道:“传旨,张好古再升两级,封辽东监军佥事兼锦州兵备佥事,协助高第出任辽东,替朕抵御建奴!”
“微臣谢主隆恩!”事情到了这步,张大少爷也没了其他办法,只好胆战心惊的磕头谢恩。满朝文武官员的祝贺声中,高第笑嘻嘻的过来拉着张大少爷的手,兴奋的说道:“探花郎,你请放心,到了前线,我一定采纳你的死守锦州方略!你需要什么军需物资,只管开口,我绝对一点不少的拨给你!”
看着高第那张开心的笑脸,张大少爷真想一拳揍到他的鼻子上。
第九十八章 命中注定去辽东(下)
“杨大人,且慢!”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距离任职辽东已经只有一步之遥,素来贪生怕死的张大少爷顿时慌了手脚,赶紧强词狡辩道:“你说的这条传言,我怎么没听说过?还有魏公公只管的东厂和田大人掌管的镇抚司,怎么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传言?”
杨所修无言可对,朱由校则转向魏忠贤和田尔耕问道:“忠贤,田爱卿,这条传言,你们东厂和镇抚司有没有风闻?”魏忠贤出列答道:“皇上,奴婢掌管的东厂主要职责是监督百官和镇抚司,对于民间传言,虽然有所搜集却并不十分重视,除非是影响巨大,一般不会向奴婢禀报,所以奴婢至今没有听闻。不过,如果这条传言真有在民间流传,那奴婢掌管的东厂肯定有记录。”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的回答和魏忠贤差不多,对于小范围的传言,他的镇抚司最多只有记录在案,除非是影响大了才向他禀报——如果每条关于官员的传言谣言都要向他们禀报,田尔耕和魏忠贤非得活活累死不可。朱由校闻言也没责怪,只是命令道:“那还楞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查查东厂和镇抚司的记录,看看到底有没有这条传言,朕就在这里等着你们的回音。”魏忠贤和田尔耕一起答应,分别下去安排布置。
镇抚司和东厂的办事效率一向都是大明朝效率最高的两大衙门,这次也不例外,还没到半个时辰,两个衙门的记录就送到了金銮殿上,结果不查不要紧,一查之下张大少爷差点没哭出来——张大少爷是前天回的京城,可东厂五天前就已经把这条民间传言记录在案,镇抚司也是四天前就已经这条传言的记录,这也就是说,张大少爷还在返回京城路上的时候,这条传言就已经在京城出现了。这么一来,不仅明熹宗和魏忠贤惊喜交加,就连张大少爷自己都有些糊涂,“这条传言,难道真不是我的政敌故意散播的?难道建奴酋长努儿哈赤真的真做过这个梦?”
“皇上,这是天意啊!”如果说听到这条传言后谁最高兴的话,那么这个人自然就非新任辽东经略使高第高大人莫属了,高大人欢天喜地的冲出班列,在明熹宗面前双膝跪下,磕头说道:“皇上,张好古张大人自入仕以来,屡立功勋,才能卓著,有目共睹!建奴酋长努儿哈赤梦见张大人攻破沈阳,火烧伪宫,这恰恰证明了张好古张大人乃是上天赐给吾皇万岁的栋梁之材!也是命中注定平定辽东建奴的我朝名将啊!微臣无能,愿意退位让贤,保荐张好古张大人接任辽东经略及兵部尚书,节制三方,平定建奴!”
魏忠贤一眼看出走狗的心思,哼道:“张好古昨天还是从六品官员,蒙圣上恩典升为五品,已经是连升三级的破格提拔,怎么能一下子就担任兵部尚书这样的正二品大员?”
“忠贤说得对,高爱卿你的举荐太荒唐了,张爱卿虽然才能卓著,办差也很可靠,可他还是太年轻了,想要入阁封疆,还得磨练几年!”旁边明熹宗朱由校虽然不喜欢料理政务,可也知道一下子就把张大少爷提升到正二品太过荒唐,便也是开口呵斥,彻底断了高第的这个念头。而高第也不死心,又磕头说道:“皇上,既然张大人还不能担当经略大任,那微臣就举荐张大人为辽东监军佥事兼锦州兵备佥事,协助微臣镇守辽东。”
监军有职权无品级,兵备佥事是正四品,刚刚为朝廷立下大功又赴前线任职的张大少爷加封这些职位未可厚非——其实这也是高第苦心为张大少爷安排的职位,尤其挂一个锦州兵备佥事,高第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锦州防区交给张大少爷打理了。也正因为如此,已经被传言打动的明熹宗和魏忠贤难免更是心动,有些想要答应高第的请求,还好,难得在大朝以外上一次朝的英国公张惟贤站出来,厉声说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张好古绝不能在辽东托以大任!”
“对对,英国公说得对,微臣也认为自己的能力远远不足!”张大少爷感激得差点没哭出声来——此刻如果张惟贤真的打算把女儿嫁给张大少爷,虽然张清韵的脾气凶点暴点,可张大少爷也肯定会二话不说立即答应以感谢张惟贤的援救之恩了。那边明熹宗则问道:“张国公,你有什么高见?”
“皇上,张好古是文官,从未上过战场,怎么能一下子就托以锦州兵备佥事的重任?”张惟贤有些愤怒的说道:“锦州兵备佥事,乃是掌管锦州一带兵马钱粮刑名的第一要职,同时也是指挥锦州军队抵御建奴的最高将领!此位置至关重要,怎么能让张好古一个从未上过战场、也从未接触过兵事的文官担任?若有差池,山海关与宁前岂不危矣?高第身为辽东经略,却因为几条民间传言就对一名文职官员委以军务重任,简直就是荒唐之至!”
“张国公,下官虽然荒唐,可也不是没有原因。”高第壮着胆子反驳道:“张国公,你怎么不知道张探花不懂军务?那一日在魏公公府中,张探花就眼下的辽东战事做出一番分析,观点独到,入木三分,纵然是久经沙场的老军务也未必能比得上他,令下官茅塞顿开,也正是因为如此,下官才敢举荐于他。如果换了别人,下官又怎么敢视国家大事为儿戏,随意举荐要职?”
“张好古对辽东战场也有研究?”张惟贤楞了一下——孙承宗和袁崇焕都是因为对辽东战场了解独到,所以才由文转武任职辽东,张大少爷如果对辽东战场的分析切合实际,那也未必不能担任武职。加上又想起张大少爷和熊廷弼的关系,所以张惟贤赶紧问道:“那么高大人,张好古又是用什么样的辽东战情分析折服你的?”龙座上的朱由校也大感兴趣,命令高第将张大少爷的观点当众说出。
“皇上,张国公,张探花认为,我大明辽东军队临阵换帅,建奴军队必然乘乱偷袭!”为了拉张大少爷去给自己当盾牌和替死鬼,高第可以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先是绘声绘色的把张大少爷那天对辽东战事的分析说了一遍,又补充道:“下官认为张探花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锦州不可久守,但不能不守!因为卑职刚刚上任辽东,贸然撤离锦右军民,必然会使辽东军民士气沮丧,丧失人心,所以锦州非守不可!而且只要守过了今年的冬天,待到春暖花开,大小凌河河面解冻,建奴军队必然撤去,届时人心稳定,我大明军队再做重新布置不迟。”
不得不承认,咱们的张大少爷虽然不学无术,可是在军务方面确实有一定天赋,高第重复他的观点下来,就连世代将门的张惟贤都大为吃惊,开始对张大少爷刮目相看,不懂军事的朱由校则迫不及待的问道:“国公,张爱卿的这个辽东方略如何?到底是不懂装懂的胡说八道,还是有点道理?”
“皇上,张探花的分析确实切中要害!”张惟贤老实答道:“微臣也认为,新任辽东经略上任之后,为了稳定军心民心,确实需要坚守建奴南下的咽喉锦州!而张探花不仅认为应该坚守锦州,还考虑到了锦州的具体实力究竟能不能守,需要守多久——老实说,微臣也没有张探花分析得这么仔细,这么结合实际。”
“好,想不到张爱卿不仅能文,还能武!那还楞着干什么?忠贤,朕看就……!”明熹宗大喜鼓掌,正要下旨同意高第的举荐。发现情况不妙的张大少爷赶紧出班双膝跪下,磕头叫道:“皇上,微臣只是纸上谈兵啊!微臣只是大概了解了辽东军情,又读了几本兵法,所以才胡说八道了几句,至于有没有蒙对连微臣自己都不知道!微臣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象微臣这样的人,最多也就是动动嘴皮子指手画脚,真要微臣去带兵打仗,那只会耽误了国家大事啊!”
说罢,张大少爷连连磕头,一副很有自知之明的模样。旁边的冯铨则迫不及待站出来,笑道:“探花郎,你怎么还是这么谦虚?你对辽东战事的见解独到,连世代名将的张惟贤张国公都赞叹不已,还怕带不好军队?再说了,谁是生下来就会打仗的?孙膑、吴起、诸葛亮、陈庆之、张巡和我朝的王阳明、戚继光,这些千古名将那一个不是由文转武,还取得了赫赫战功?说不定,探花郎你就是我朝第二个戚继光戚大将军了,呵,呵呵。”
“冯大人言之有理,臣等附议。”朝中残存的东林党人也跳出来落井下石,异口同声的举荐张大少爷前去辽东挨建奴的刀子。张大少爷又气又怕又恨,却又无可奈何,只是连连磕头,愁眉苦脸的说道:“皇上,微臣真的不懂兵事啊,真的不懂,也不敢去辽东上任啊。”——咱们的张大少爷是个很务实的人,没有把握的事绝不去干,从不好大喜功,能不能守住锦州一个冬天张大少爷确实没把握,所以张大少爷当然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去冒险了。
一边是众多官员众口一词的举荐张大少爷去前线送死,一边是张大少爷哭哭啼啼的不敢去辽东上任,朱由校和魏忠贤不由都陷入两难。而老谋深算的张惟贤则心存怀疑,盘算片刻后,张惟贤走到张大少爷旁边,柔声说道:“张探花,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不够能力资格去辽东上任,坚决力辞,那皇上和魏公公肯定也不会勉强你。这样吧,你对辽东军情的见解很有见地,你再给高大人多提几个镇守辽东的好主意、多给他参谋参谋就行了。”
“多谢张国公,这个绝对没问题。”张大少爷破涕为笑,赶紧从袖子里抽出一份书柬来,笑着说道:“不瞒张国公,其实我就把如何守锦州的具体策略都写好了,准备等高大人上任出发的时候再送给他……。”
说到这里,张大少爷猛然醒悟过来,赶紧又想把书柬塞回袖子里的时候,张惟贤却一把抢了过去,冷笑道:“张大人,为什么要等高大人出发的时候才送给他,是不是怕高大人看到你的守城策略写得太好,硬拉着你去辽东上任吧?”
“不,不是那个意思。”张大少爷心虚的分辨,又赶紧说道:“其实这份守城策略,是下官的一个书办宋献策写的,高大人如果觉得喜欢,下官可以把这个师爷送给高大人。不贵,一年才三百两银子的俸禄。”
张惟贤懒得理会张大少爷的狡辩,而是仔细看起那份张大少爷口述、宋献策参谋并润色的锦州守城方略来——其实张大少爷真是打算等高第出发时再送给他的,目的是尽力帮助高第守住锦州,只是刚才太过慌乱才提前拿了出来。而张惟贤每看一页,脸上的脸色就要惊讶一分,最后干脆就是难以置信的神色。那边大文盲明熹宗和魏忠贤则是心急如焚,都是迫不及待的向张惟贤问道:“张国公,张探花写得如何?”
张惟贤没有立即回答,沉默了许久,张惟贤才缓缓说道:“皇上,魏公公,老臣收回刚才的话,高大人举荐张好古出任锦州兵备佥事,确实是用人得当,慧眼识珠!”
“真的?”朱由校和魏忠贤惊喜问道。张惟贤沉声答道:“张探花在这份条陈上,写下了守锦八策,每一策都切中要害,正是守城关键,请让微臣为你们一一念来。”说罢,张惟贤又举起张大少爷的兵备佥事,一一念道:
“一,正军纪!我大明新逢柳河兵败,败军军纪必然散漫,需以铁腕治之,善言慰之,方能如臂驱指,领军抗敌。
二,抚民心!锦右百姓,多受建奴荼毒,闻建奴兵至必然民心浮动,需以安抚,切不可纵容士兵侵犯百姓,随意杀害,民心归向,方能久守锦州。
三,善屯粮!锦州若要久守,城中粮草不可疏忽对待,需以重兵守之,每日清点,计算存粮多寡,以此分配军粮。切不可无谓消耗,致使粮尽城亡。
四,固城防!我大明士兵悍勇不及建奴,近战不利,锦州守将自上任始应全力修补城墙,减少近战。城中除刀枪火炮火铳等常用武器之外,需多屯防止近战的弓箭、火药、火油于地窖,以供守城远战之用。城中多挖水井,多储水源,多备水龙于街道,以防建奴火攻焚城。
五,除内奸!建奴善用内间,需加严查,以防建奴细作里应外合或泄露城中机密。建奴合围锦州之后,可用砖石封死城门,既可防止建奴由城门突破,又可防止建奴细作偷开城门。我军之中若有意志动摇者,切不可放纵纵容,更不可托以要害,需以铁腕除之。
六,敌间勿听!建奴擅长以谣言蛊惑军心,切不可听信建奴谣言离间,只需牢记不降不出,死守城墙,必获全胜。
七,敌走勿追!建奴若久攻不下,定然假意退军,诱我出城野战,切不可贪功追击,守住锦州便是胜利。
八,身先士卒!为将者,切不可贪生怕死,懒惰好闲,每逢战事,主将需得身先士卒,亲临指挥,每日巡城不断,抚慰军民,方能鼓舞士气,团结抗敌。需知兵书有云:爱兵如子,兵可为将死!”
好不容易等到张惟贤念完,满朝已是惊呼一片,魏忠贤则是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连连夸奖张大少爷能文能武,不枉自己疼他一场。张大少爷则是满头大汗,连连解释这是自己从兵书抄下来的,说得容易但绝对做不到。但明熹宗朱由校可不管张大少爷是不是抄来的,和魏忠贤、张惟贤稍作商量后,朱由校立即拍板定案道:“传旨,张好古再升两级,封辽东监军佥事兼锦州兵备佥事,协助高第出任辽东,替朕抵御建奴!”
“微臣谢主隆恩!”事情到了这步,张大少爷也没了其他办法,只好胆战心惊的磕头谢恩。满朝文武官员的祝贺声中,高第笑嘻嘻的过来拉着张大少爷的手,兴奋的说道:“探花郎,你请放心,到了前线,我一定采纳你的死守锦州方略!你需要什么军需物资,只管开口,我绝对一点不少的拨给你!”
看着高第那张开心的笑脸,张大少爷真想一拳揍到他的鼻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