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迁界禁海!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说别的,光是老梁家手下这两三千号当海盗的,要么是犯下了案子,要么就是与那官府不对盘,而最多的却是早年从深受那迁界禁海令而愤而遁海为盗的和台湾兵败之后逃亡过来的,后边这两种人至少占了三分之二还多,这也是这段时间梁鹏飞跟留驻在岛上的那些跟随他爷梁承嗣的那些老人口里边知道的消息。
其中有些老人,却是当年从台湾逃出来的,岛上有位九十七岁高龄的老海盗,就是当年从台湾辗转流落到了岛上,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还穿着汉家衣冠。当时梁鹏飞看到这位老人家那苍苍的白发,嘴里边念叨着当年台湾陷落的情景,描绘起因为迁界禁海,使得两岸民生凋零,最后败亡于满清之手的那段悲惨历史,梁鹏飞就不由得悲中从来。
所谓的迁界禁海,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大暴政,时间大致在顺治末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收复台湾)左右。
由于满清统治者的刻意隐瞒,使得这方面的历史资料相当缺乏,即便有个别涉及也是大多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语焉不详。
不过,梁鹏飞来到了这个时代之后,才明白这项暴政到底给福建、两广和浙江的百姓造成了多么可怕的后果。
--------------------
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郑氏手里夺回台湾。为孤立台湾,清政府规定沿海30里的居民内迁,片板不准下水。先是在福建沿海实行,后又推广到广东和浙江沿海。清政府划定一个濒海范围(从最初的濒海三十里左右,到后来的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总之,让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一个无人区。
有史书记载:“广东迁徙沿海居民在康熙元年二月,清廷派科尔坤、介山二大臣巡视海疆,“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康熙二年“华大人来巡边界,再迁其民”。“甲寅(康熙三年)春月,续迁番禺、顺德、新会、东莞、香山五县沿海之民”。“初立界犹以为近也,再远之,又再远之,凡三迁而界始定”。
沿海迁界的过程也不象现在的三峡移民那样,先安置好移民的落脚,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偿,然后再一步步把居民迁移出去,沿海迁界的过程与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一次残酷的驱赶、屠杀和掠夺。
与美国佬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西进运动”颇为相似,按照当时人的记载“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尽流移。”
翻成白话,就是限期三天迁移,距离远的人根本来不及知道消息,距离近的人就算知道了消息,也不相信。过了两天,军队骑兵就到,于是富人全部抛弃自己财富,贫穷的人拿着锅子带着妻子儿女,全部流离失所,从江浙到广东、福建,沿海数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变成了荒野蓬蒿。
可以想象,就算现代的人从筹划搬家到实施,具体运作准备,也绝对不是三天里就能完成。然而当时中国的沿海居民,就是在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准备的情况下,在清廷统治者的淫威逼迫下,迁离故土,凄惨悲苦的情状不问可知。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迁的同时,就是烧。“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不仅烧房子,渔船还是战舰也一律烧个干干净净,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对于不肯迁移的居民,就是一个字“杀”。清廷统治者,和它的爪牙走狗,在这方面从来就是不手软的,做得彻底的程度,就算是倭国的三光政策和满清的残暴彻底程度相比,实在是差了一个数量等级。
自宋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最富庶最繁荣的地区,而在清廷的这一暴行下,顷刻间,几千年积累的财富和生产力化为乌有,人力也消灭殆尽!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生生把中国从一个沿海国家,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它所造成的破坏和后遗症远远超过了一次大规模的残酷战争。
但这也促成了浙、闽及两广地区海盗事业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石香姑是疍家人,所谓的疍家人,就是靠海吃饭的人,而他们在历史上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南宋,近千年来一直在沿海讨生活,皆是以渔为业,而就是满清的一纸“迁界禁海令”。不知道有多少不愿意离海的疍家人死在清人的刀下,而一直靠海为生,以海为家的相当一部份疍家人最终选择了反抗,所以几乎在整个满清统治时期,疍家人被满清统治者直接蔑称为疍家贼。
石香姑又岂能忘记这长久以来挂在疍家人心中的屈辱与血海深仇?不过,她却怎么也想不到,梁鹏飞居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让人深思而又愤忿地话来,那似乎穿越了千年沧桑的沉重与感慨挂在他那张年轻的面容上,却又没有一丝的不真实与虚伪。
仿佛那些磨难他曾经体验过,那些伤痛,在他的心里边刻画下了道道的历史的伤痕。
这一刻,石香姑的目光显得有些迷离了起来,不过,正沉浸在自己的过去,感受着近三百年来华夏民族那一次次屈辱的梁鹏飞,却没有注意到这一切,他只是狠狠地捏紧了拳头,更坚定了自己要狠狠拾缀踩塌满清这个狗日王朝的决心。(迁界禁海的内容我会从百度贴吧整理出来贴在作品相关上边,让大伙看清那位被后世某些脑袋里边让猪屎给塞满了的砖家教授歌颂的“康熙大帝”的“慈悲”嘴脸。)
这些在场的人都不会知道将来,但是自己却知道,这种找不到渲泻缺口的目标与理想,只能深埋在心底,不过,总有爆发出来的那一天。
“就把与西夷海盗的这一战,当做是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的一个新的起点,日后,每一步的血腥,都将会是别人的血,而不再是我华夏民族的。”梁鹏飞在心中恶狠狠地发誓。
梁大少爷从来没有像今天一般,渴望把满清给踏在脚下,狠狠地蹂躏一万遍啊一万遍。
“石小姐既然愿意与梁某联手,实乃幸事,那万余西夷海盗,在梁某眼中,不过是一群虚张声势的土鸡瓦狗尔。”长长地吐出了一口郁气的梁鹏飞叨起了一根雪茄,浓浓的青烟仍旧无法遮挡他那双闪烁着热血与豪迈的目光。
看到梁鹏飞的目光,石香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安心的感觉,仿佛是面对着千军万马,只要有他在跟前,仿佛真的能把敌人只当成一群蝼蚁。
石香姑心头一跳,轻轻地甩了甩头,似乎要把这种情绪中摆脱出来。”听梁少爷的意思,想必你已经早就就了万全的谋算了?”
--------------------
ps:第一更整出来了,努力当中,感谢大伙在书评区的留言支持,这本书,晴了一定会用心地写好。
不说别的,光是老梁家手下这两三千号当海盗的,要么是犯下了案子,要么就是与那官府不对盘,而最多的却是早年从深受那迁界禁海令而愤而遁海为盗的和台湾兵败之后逃亡过来的,后边这两种人至少占了三分之二还多,这也是这段时间梁鹏飞跟留驻在岛上的那些跟随他爷梁承嗣的那些老人口里边知道的消息。
其中有些老人,却是当年从台湾逃出来的,岛上有位九十七岁高龄的老海盗,就是当年从台湾辗转流落到了岛上,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还穿着汉家衣冠。当时梁鹏飞看到这位老人家那苍苍的白发,嘴里边念叨着当年台湾陷落的情景,描绘起因为迁界禁海,使得两岸民生凋零,最后败亡于满清之手的那段悲惨历史,梁鹏飞就不由得悲中从来。
所谓的迁界禁海,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大暴政,时间大致在顺治末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收复台湾)左右。
由于满清统治者的刻意隐瞒,使得这方面的历史资料相当缺乏,即便有个别涉及也是大多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语焉不详。
不过,梁鹏飞来到了这个时代之后,才明白这项暴政到底给福建、两广和浙江的百姓造成了多么可怕的后果。
--------------------
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郑氏手里夺回台湾。为孤立台湾,清政府规定沿海30里的居民内迁,片板不准下水。先是在福建沿海实行,后又推广到广东和浙江沿海。清政府划定一个濒海范围(从最初的濒海三十里左右,到后来的四十里、五十里、乃至到二三百里不等),设立界碑,乃至修建界墙,强制处在这个范围内的沿海居民迁移,有敢不迁移的,杀无赦,有敢越界的,也杀无赦。总之,让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一个无人区。
有史书记载:“广东迁徙沿海居民在康熙元年二月,清廷派科尔坤、介山二大臣巡视海疆,“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民”。康熙二年“华大人来巡边界,再迁其民”。“甲寅(康熙三年)春月,续迁番禺、顺德、新会、东莞、香山五县沿海之民”。“初立界犹以为近也,再远之,又再远之,凡三迁而界始定”。
沿海迁界的过程也不象现在的三峡移民那样,先安置好移民的落脚,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偿,然后再一步步把居民迁移出去,沿海迁界的过程与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一次残酷的驱赶、屠杀和掠夺。
与美国佬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西进运动”颇为相似,按照当时人的记载“勒期仅三日,远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骑即至,一时跄踉,富人尽弃其赀,贫人夫荷釜,妻襁儿,携斗米,挟束稿,望门依栖。起江浙,抵闽粤,数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尽流移。”
翻成白话,就是限期三天迁移,距离远的人根本来不及知道消息,距离近的人就算知道了消息,也不相信。过了两天,军队骑兵就到,于是富人全部抛弃自己财富,贫穷的人拿着锅子带着妻子儿女,全部流离失所,从江浙到广东、福建,沿海数千里肥沃的土壤全部变成了荒野蓬蒿。
可以想象,就算现代的人从筹划搬家到实施,具体运作准备,也绝对不是三天里就能完成。然而当时中国的沿海居民,就是在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准备的情况下,在清廷统治者的淫威逼迫下,迁离故土,凄惨悲苦的情状不问可知。
当时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
迁的同时,就是烧。“稍后,军骑驰射,火箭焚其庐室,民皇皇鸟兽散,火累月不熄。而水军之战舰数千艘亦同时焚,曰:‘无资寇用。’”
不仅烧房子,渔船还是战舰也一律烧个干干净净,就连树木青草也不放过,对于不肯迁移的居民,就是一个字“杀”。清廷统治者,和它的爪牙走狗,在这方面从来就是不手软的,做得彻底的程度,就算是倭国的三光政策和满清的残暴彻底程度相比,实在是差了一个数量等级。
自宋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最富庶最繁荣的地区,而在清廷的这一暴行下,顷刻间,几千年积累的财富和生产力化为乌有,人力也消灭殆尽!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生生把中国从一个沿海国家,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它所造成的破坏和后遗症远远超过了一次大规模的残酷战争。
但这也促成了浙、闽及两广地区海盗事业繁荣昌盛的一个重要原因。
石香姑是疍家人,所谓的疍家人,就是靠海吃饭的人,而他们在历史上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南宋,近千年来一直在沿海讨生活,皆是以渔为业,而就是满清的一纸“迁界禁海令”。不知道有多少不愿意离海的疍家人死在清人的刀下,而一直靠海为生,以海为家的相当一部份疍家人最终选择了反抗,所以几乎在整个满清统治时期,疍家人被满清统治者直接蔑称为疍家贼。
石香姑又岂能忘记这长久以来挂在疍家人心中的屈辱与血海深仇?不过,她却怎么也想不到,梁鹏飞居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让人深思而又愤忿地话来,那似乎穿越了千年沧桑的沉重与感慨挂在他那张年轻的面容上,却又没有一丝的不真实与虚伪。
仿佛那些磨难他曾经体验过,那些伤痛,在他的心里边刻画下了道道的历史的伤痕。
这一刻,石香姑的目光显得有些迷离了起来,不过,正沉浸在自己的过去,感受着近三百年来华夏民族那一次次屈辱的梁鹏飞,却没有注意到这一切,他只是狠狠地捏紧了拳头,更坚定了自己要狠狠拾缀踩塌满清这个狗日王朝的决心。(迁界禁海的内容我会从百度贴吧整理出来贴在作品相关上边,让大伙看清那位被后世某些脑袋里边让猪屎给塞满了的砖家教授歌颂的“康熙大帝”的“慈悲”嘴脸。)
这些在场的人都不会知道将来,但是自己却知道,这种找不到渲泻缺口的目标与理想,只能深埋在心底,不过,总有爆发出来的那一天。
“就把与西夷海盗的这一战,当做是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的一个新的起点,日后,每一步的血腥,都将会是别人的血,而不再是我华夏民族的。”梁鹏飞在心中恶狠狠地发誓。
梁大少爷从来没有像今天一般,渴望把满清给踏在脚下,狠狠地蹂躏一万遍啊一万遍。
“石小姐既然愿意与梁某联手,实乃幸事,那万余西夷海盗,在梁某眼中,不过是一群虚张声势的土鸡瓦狗尔。”长长地吐出了一口郁气的梁鹏飞叨起了一根雪茄,浓浓的青烟仍旧无法遮挡他那双闪烁着热血与豪迈的目光。
看到梁鹏飞的目光,石香姑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安心的感觉,仿佛是面对着千军万马,只要有他在跟前,仿佛真的能把敌人只当成一群蝼蚁。
石香姑心头一跳,轻轻地甩了甩头,似乎要把这种情绪中摆脱出来。”听梁少爷的意思,想必你已经早就就了万全的谋算了?”
--------------------
ps:第一更整出来了,努力当中,感谢大伙在书评区的留言支持,这本书,晴了一定会用心地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