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釜底抽薪与树上开花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一十章 釜底抽薪与树上开花
不经意间,交谈中的双方直接用“简公”称呼了那位被驱逐的燕国君,“简公”这个称号本来应该是谥号,也就是君主死后才有的称呼。但历史上这位“简公”确实独特的,自燕国贵族驱逐了简公之后,燕国三年无君,贵族们组织了一个类似联席会议的执政机构,实行国家统治。这个联席会议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赠送那位活着被驱逐的君主一个谥号:简公。
春秋历史上,燕国有两位简公,所以,目前这位简公被称为“燕前简公”。后来还有一个燕简公,那位“燕后简公”才是真正符合程序,死后被正式赠送简公谥号的。而“简”这个词两次被当作谥号,也正是因为第一次被奉赠的时候,它的程序极端不合法——首先是燕公室出逃,主管祭祀的公室首领(宗正)不在场;此外,被称谥号为“燕简公”的家伙还活蹦乱跳呐。
所以,现在赵武跟燕由谈论起那位活着的燕简公,只以“简公”称之,是非常不礼貌的,那意思是:这厮虽然活着,但我们都当他已经死了。
赵武回答:“我怎么阻止?简公以齐国附庸的身份前往齐国求援,做为霸主,我们不能阻止盟国的附庸朝觐自己的宗主——这不符合惯例,至少不符合春秋大礼。”
燕由马上追问:“如果齐国出兵了,那么晋国打算如何相处?”
赵武微笑了一下,齐国人“策”在一旁插嘴:“齐国动乱还没有平息,至少在今年秋收之前,齐国没有能力出战……哦,如果我们心再狠点,即使秋收过后,齐国也没有多少能力出兵了(齐策暗指:若赵氏吞并参与河间开发的庆氏属民,力度更大一点,则齐国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兵力就不存在了)。
这事如果拖到今年,齐国再请求我们许可他出战燕国时……但我估计那时候,我们已经完成灭代了。”
齐策这话没说完,燕由盯着齐策,等待对方继续解释。
赵武坐在上面依然没表情,军帐内,赵丹时不时的,无忧无虑的要求父亲喂几口饭。齐策看了一眼赵武,见到赵武装出一副没听见的样子,齐策继续说:“如果齐国向我们递交请求,我们晋国当然会允许齐国出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阻止齐国出战,不是吗?
当然,我们会跟齐国联合出兵,这个时候,想必简公手上唯一一支武装——由燕公子离掌握的代国军力,已经被我们击溃了。那么燕国贵人就有足够的力量进行下一步行动了……下一步如何行动,就看燕国自己的打算了。”
燕由目光闪动,试探:“如今燕国无君,如果我们想扶持公子离,伯国是否情愿?”
齐策愕然了一下,马上大声称赞:“好计策,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赵武冷冷的插嘴:“燕公子离与我晋国的敌意太深,如果燕国有意选择公子离继位,请给我点时间,我要先击溃了公子离,再任由燕国与他会谈。”
燕由稍稍想了想:“这或许也是我燕国贵人的打算。我刚才突然想到……既然我们已经同意推行租庸制了,那么公子离或许会对我们的让步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伯国再击溃了公子离手上的军队,似乎,公子离唯一的选择就是与我们合作了。
这样的话,等到齐国出兵,或许燕公子离已经同意继位,那时燕国有了新君,我们就可以与齐国好好交涉一番——伯国对此有什么建议?”
赵武回避了燕由的目光,他转过身去,很专心的替赵丹切割着鹿脯,齐策赶紧接过话题:“燕国是齐国的附庸,这一点无法改变。我们现在接受燕国的请求,同意出兵支持燕国,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我们的要求很低,只要求燕国成立一个稍稍倾向晋国的行政班子。”
赵武停住了手,接过齐策的话,继续说:“我在南方的时候,面对楚国人,曾经谈到过一个战略缓冲区问题——多年以来,燕国在北方替我晋国、替齐国、替整个中原阻挡了北方胡人的骚扰,燕国是我炎黄的北方盾牌。我绝不会赶出自毁屏障的事。
所以,我对燕国没有丝毫领土要求,正相反,我愿意扶持燕国,让燕国继续在北方阻挡胡人的袭扰——这次,我仅要求燕国替‘我’晋国阻挡胡人的袭扰,而不是为齐国。能做到这点,我无所谓你们是谁的附庸。”
燕由一听这话,赶紧拱手:“如果是这样,我燕国放心了。”
原先燕国一直担心:他们投靠晋国是因为事态紧急,但晋国如果接纳他们做为自己的附庸,则触犯了这个时代通行的春秋规则。没准,齐国到时候一咆哮,晋国也就放弃他们了——天底下,没哪个国家敢悍然夺走别人的附庸,也没有哪个国家肯坐视附庸转投他人的现象发生。
如果大国有权随意夺走小国的附庸,那么小国该怎么活?那么这社会还有公平吗?领权至上的原则,还有谁肯尊重?如果那些事不关己的中等国家,坐视这种情况发生,那就祸事了——趋炎附势是人类的本性,这种事情有一必然有二,今天他们默许燕国转投晋国。明天,他们旗下的附庸小国,一个都保不住。
没错,晋国是霸主,但“霸主”这个词是封建词。封建时代人人有权益,人们公推一个国家做霸主,向他交纳“征赋”,是期望让他来维护公平秩序的,而不是相反。所以,晋国吞并齐国附庸这件事,即使是偏向晋国又仇视齐国的鲁国人,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子支持。
但现在,晋国表态愿意帮助燕国,却又不在乎燕国是谁的附庸,只要求燕国建立一个倾向晋国的政权,这对燕国来说是天大好事,这样,燕国不用担心晋国抛弃他们,只管专心替晋人做事就行了。
燕由精神振奋:“执政说的这话,如果是最终决定的话,请允许我把消息通知国内。”
赵武点点头,燕由赶紧连滚带爬地告辞而去,一出门就急着召唤自己的从人,嗓门大的,响彻了整个军营。
第二日,赵武改变了军队的行进速度,他以骑兵师为先导,派五个旅轮换上前,采取滚动式前进的方式,令军队快速向前移动,而轻骑兵则散布在赵军左右二十里的地方,这一调整加快了赵军的行军速度,使得赵军每日前进的里程达到了一百里。
在这种狂飙猛进下,赵军只花了十多天的工夫,就进入了肥城,此时,莒国国君也在黄河北支流的北岸登陆,开始向预定赐给自己的祭祀之地:肥城前进。
最初占领肥城的是卫敏,这位曾经的卫国公孙做事很干净,肥城没有留下一位城主的后裔,以至于中国后来没有一位姓肥的人。
肥城并不大,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春秋时北方的城市都不大,但这座小城是《左传》作者左丘明最后的隐居之地,也是商圣范蠡挑选的隐居之地。只是此时左丘明(姓丘名明,因任鲁国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其后裔后来为避孔子名讳,清雍正三年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至今仍居住于肥城市石横东衡鱼村)现在还没来此地隐居,范蠡还没出生……
卫敏入城后,出于一个贵族后裔的本能,他把肥城清理的非常干净,城中原先的大户、豪族多已不复存在——这也意味着,不管肥城以前拥有什么文化传承,现在这座城市已经是裸城了。任何人就封此地,都能安稳地享受此城的宁静。
赵武入城时察觉到卫敏的小动作,他颇有点得意的对燕由说:“公子离的手段真高啊,仅仅用了两年,代国南部荒野之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愿遵从他的命令而行动,肥城居然也这么做了,这座西周早期的子爵国,居然肯投靠代国一个夷狄,太让我惊诧了。”
赵武说这话,其实是在变相的自吹自擂,他的意思是说:燕公子离就像一个辛勤的蜜蜂,四处采集花蜜,但他最终的成果——酿成的蜂蜜,却由我来品尝。
燕由拱手:“肥城的归属一直是个悬念,小国寡民,虽有君主却不得不仰人鼻息。齐桓公之前,我燕国曾经管辖过此,那时肥子国是我们的附庸。后来齐国也曾管辖过这里,但因为肥城四处是凶悍的代人,对这里实施管辖,行政成本过于高昂,故而我们无力庇护肥城,因而它摇摆不定,至于肥城最终听从代国的命令,我想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燕由的回答是:别以为占领了肥城就是本事,长久的治理此处才是真能耐,我们以前也曾占领过这座城市,齐国、代国人都曾对这座城市实行过管辖权,但这都没用。身处在夷狄的环境里,肥城人习惯了谁强大就投靠谁,万一晋国撤军,肥城投靠谁还很难说。
燕由还不知道,卫敏的占领已经彻底的摧毁了肥城的文化——原本的历史上,对肥城文化的摧毁,该由战国时的名将李牧来实施。那时,肥人定居于此,在强国的阴影下左右摇摆,生活状态也跟“杞人忧天”差不多,而李牧的行动彻底终结了他们的摇摆,他将传承了千年的肥城王室扫除干净,从此肥城无君无贵族。而这种裸城状态对那些想隐居的人产生了特别的吸引力。
燕由的无知无畏引来赵武的微笑,燕由低头想了想,发觉了自己的语病,辩解说:“肥城太小了,虽然肥城的君位传承了约千年,但肥子从不过问中原事务,是中原的局外旁观者,这样的小国,无论投靠谁,都引不来大国的关注,所以肥城在大国间摇摆不定,今日属于燕国,明日属于齐国,后日属于代国。
如此频繁转换宗主,无它,不过是向其中一个大国纳贡,以寻求大国的承认而已。而我燕国就不一样了,我燕国是大国,我们要投靠晋国,齐国人肯吗?恐怕到最后,当晋人不得不与齐国人打交道时,在齐国的要求下,晋国会像仍破烂一样将我们丢弃?”
赵武咧嘴一笑,老实的承认:“没错,晋国不会过于得罪齐国。”
燕由跟着笑了,他不再说什么,催促战车尾随进入肥城。
卫敏占领肥城后,立刻按照赵武的喜好整治了肥城,肥城当地的贵族要么被杀,要么被卫敏迁居到河间地带。这些贵族迁移后,留下的宅邸被拆除,而后卫敏便按照赵武的爱好,大力规划肥城的城市面貌,他用青石板重新铺设了肥城的街道,替肥城增设了下水道,然后用石材修建了一座军营,一座城主府……赵武在卫敏的引导下,进入整洁的城主府,他满意的看了看肥城左右,一声叹息:“可惜这东西今后属于莒国国君了。”
此时,燕国使臣已经被赵武安置在另外的地方,屋内现在只剩下赵氏的家臣,所以卫敏说话也没有顾忌,他笑了笑,回答:“一座城市换来一个家族的效忠,这买卖做得很值。
主上,一个家族的文化底蕴需要数百年来积累,莒国国君无论怎样颠沛流离,他们也是贵族后裔,家族的知识文化传承数百年,用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换来莒国公室百余位人才,我认为很值得。毕竟,像肥城这样的城市,我们只需要十来年的建设,就能完成,而像莒国公室那样的家族,我们即使花二十年的培养,恐怕也培养不出来。
所以,用一个城换取一群人才,无论怎样看,这笔交易,主上都占了大便宜。”
赵武哈哈一笑:“我也认为是这样。”
在棘蒲之战中,肥城百姓并没过多参与,他们没有向燕公子离提供士兵,但向参战的军队提供了粮草。因为肥城原本属于炎黄文化,所以对这座城市燕公子离也没有过多逼迫,他把燕简公藏匿在肥城,自己领兵游动在外,而燕简公也就是从这里动身前往齐国的。
肥城的国君比较聪明,此地属于河滩地,开发很早,虽然一年只能耕作一季,但粮产量很高。多年以来,肥城都是依靠向占领者奉献粮草,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战争——但他们虽然遭受灭顶之灾。卫敏占领肥城后,甚至不承认肥子国国君的君权,只把对方当作一个乡巴佬,随意地指派了一个地点,挖个坑把人埋了——连殉葬物都没有。
然而,肥城毕竟渊源过深,只要稍稍缓过一口气来,它就呈现出北方大城的文化底蕴……
此时,黄河正在融化,肥城地处黄河北支流的北岸,已经有部分小船冒着危险赶到肥城,依托肥城的码头,转而向北方新封的小领主们输送垦荒物资,人来人往的,令肥城很具备商业气氛。卫敏清除的当地贵族所遗留下的空地上,已经有商人开始推倒旧房,新建赵氏风格的石质建筑,工地上来来往往的奴隶们,也让肥城显得人气很旺。
赵武不关心肥城的贵族去了哪里,进入城主府后,他只是有点惋惜,这么一群文化人,卫敏说杀就杀了,这要是弄到赵城去,能教导出多少学生。他坐上了城主的椅子,惋惜的叹了口气。
一旁的齐策见到赵武神态不对,赶紧解释:“莒国国君势力薄弱,他们要入住肥城,肥城原有的势力也应该清除。主上不必为肥城贵族叹息,肥城远离中原文化,他们保有的知识体系还是西周早期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仿佛我赵氏最愚昧的奴隶所拥有的知识体系,即使丧失了,也完全不值得留恋。”
赵武摆摆手:“毕竟是数百个读书识字的文化人……”
稍停,赵武不以为然的说:“好吧,这座城市归莒国国君了,我们在这里惋惜,莒国国君不见得体会到知识人的价值,没准他自己也要动手清理一番。
我们就不要给莒国国君添堵了,在此处休整一下,等莒国国君抵达,我们立刻动身。”
赵军借助肥城休整,慢慢的,代国本部地区开始春耕,等莒国国君赶到肥城的时候,女齐也带着人抵达了,他是外交官,当场主持了向莒国国君移交肥城的仪式,此时,燕由已经与公子离搭上了关系,双方正在你来我往的进行交涉。
“齐国国君已经向执政府提出了援助燕国的请求”,女齐叹了口气,说:“我们没有理由拒绝齐国的出兵要求。”
赵武笑嘻嘻的反问:“齐国还有能力出兵吗?”
女齐苦笑:“齐国刚刚平息动乱,确实没有能力出兵,晏婴的意思是与我晋国联合出兵,恰好我晋国正在代国鏖战,只要我们派出一支军队跟随齐国军队,也就履行了霸主的责任。”
赵武冷笑:“齐国那个小国君聪明啊,这不是让我晋国出兵出力,由他齐国来坐享其成——以齐国现在的能力,他们能出动多少战车?齐国如果出动兵力少了,在战争中谁主谁次?”
女齐摇了摇头:“虽然我们明知道吃亏,但怎能不出兵呢?”
第三百一十章 釜底抽薪与树上开花
不经意间,交谈中的双方直接用“简公”称呼了那位被驱逐的燕国君,“简公”这个称号本来应该是谥号,也就是君主死后才有的称呼。但历史上这位“简公”确实独特的,自燕国贵族驱逐了简公之后,燕国三年无君,贵族们组织了一个类似联席会议的执政机构,实行国家统治。这个联席会议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赠送那位活着被驱逐的君主一个谥号:简公。
春秋历史上,燕国有两位简公,所以,目前这位简公被称为“燕前简公”。后来还有一个燕简公,那位“燕后简公”才是真正符合程序,死后被正式赠送简公谥号的。而“简”这个词两次被当作谥号,也正是因为第一次被奉赠的时候,它的程序极端不合法——首先是燕公室出逃,主管祭祀的公室首领(宗正)不在场;此外,被称谥号为“燕简公”的家伙还活蹦乱跳呐。
所以,现在赵武跟燕由谈论起那位活着的燕简公,只以“简公”称之,是非常不礼貌的,那意思是:这厮虽然活着,但我们都当他已经死了。
赵武回答:“我怎么阻止?简公以齐国附庸的身份前往齐国求援,做为霸主,我们不能阻止盟国的附庸朝觐自己的宗主——这不符合惯例,至少不符合春秋大礼。”
燕由马上追问:“如果齐国出兵了,那么晋国打算如何相处?”
赵武微笑了一下,齐国人“策”在一旁插嘴:“齐国动乱还没有平息,至少在今年秋收之前,齐国没有能力出战……哦,如果我们心再狠点,即使秋收过后,齐国也没有多少能力出兵了(齐策暗指:若赵氏吞并参与河间开发的庆氏属民,力度更大一点,则齐国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兵力就不存在了)。
这事如果拖到今年,齐国再请求我们许可他出战燕国时……但我估计那时候,我们已经完成灭代了。”
齐策这话没说完,燕由盯着齐策,等待对方继续解释。
赵武坐在上面依然没表情,军帐内,赵丹时不时的,无忧无虑的要求父亲喂几口饭。齐策看了一眼赵武,见到赵武装出一副没听见的样子,齐策继续说:“如果齐国向我们递交请求,我们晋国当然会允许齐国出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阻止齐国出战,不是吗?
当然,我们会跟齐国联合出兵,这个时候,想必简公手上唯一一支武装——由燕公子离掌握的代国军力,已经被我们击溃了。那么燕国贵人就有足够的力量进行下一步行动了……下一步如何行动,就看燕国自己的打算了。”
燕由目光闪动,试探:“如今燕国无君,如果我们想扶持公子离,伯国是否情愿?”
齐策愕然了一下,马上大声称赞:“好计策,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赵武冷冷的插嘴:“燕公子离与我晋国的敌意太深,如果燕国有意选择公子离继位,请给我点时间,我要先击溃了公子离,再任由燕国与他会谈。”
燕由稍稍想了想:“这或许也是我燕国贵人的打算。我刚才突然想到……既然我们已经同意推行租庸制了,那么公子离或许会对我们的让步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伯国再击溃了公子离手上的军队,似乎,公子离唯一的选择就是与我们合作了。
这样的话,等到齐国出兵,或许燕公子离已经同意继位,那时燕国有了新君,我们就可以与齐国好好交涉一番——伯国对此有什么建议?”
赵武回避了燕由的目光,他转过身去,很专心的替赵丹切割着鹿脯,齐策赶紧接过话题:“燕国是齐国的附庸,这一点无法改变。我们现在接受燕国的请求,同意出兵支持燕国,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我们的要求很低,只要求燕国成立一个稍稍倾向晋国的行政班子。”
赵武停住了手,接过齐策的话,继续说:“我在南方的时候,面对楚国人,曾经谈到过一个战略缓冲区问题——多年以来,燕国在北方替我晋国、替齐国、替整个中原阻挡了北方胡人的骚扰,燕国是我炎黄的北方盾牌。我绝不会赶出自毁屏障的事。
所以,我对燕国没有丝毫领土要求,正相反,我愿意扶持燕国,让燕国继续在北方阻挡胡人的袭扰——这次,我仅要求燕国替‘我’晋国阻挡胡人的袭扰,而不是为齐国。能做到这点,我无所谓你们是谁的附庸。”
燕由一听这话,赶紧拱手:“如果是这样,我燕国放心了。”
原先燕国一直担心:他们投靠晋国是因为事态紧急,但晋国如果接纳他们做为自己的附庸,则触犯了这个时代通行的春秋规则。没准,齐国到时候一咆哮,晋国也就放弃他们了——天底下,没哪个国家敢悍然夺走别人的附庸,也没有哪个国家肯坐视附庸转投他人的现象发生。
如果大国有权随意夺走小国的附庸,那么小国该怎么活?那么这社会还有公平吗?领权至上的原则,还有谁肯尊重?如果那些事不关己的中等国家,坐视这种情况发生,那就祸事了——趋炎附势是人类的本性,这种事情有一必然有二,今天他们默许燕国转投晋国。明天,他们旗下的附庸小国,一个都保不住。
没错,晋国是霸主,但“霸主”这个词是封建词。封建时代人人有权益,人们公推一个国家做霸主,向他交纳“征赋”,是期望让他来维护公平秩序的,而不是相反。所以,晋国吞并齐国附庸这件事,即使是偏向晋国又仇视齐国的鲁国人,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子支持。
但现在,晋国表态愿意帮助燕国,却又不在乎燕国是谁的附庸,只要求燕国建立一个倾向晋国的政权,这对燕国来说是天大好事,这样,燕国不用担心晋国抛弃他们,只管专心替晋人做事就行了。
燕由精神振奋:“执政说的这话,如果是最终决定的话,请允许我把消息通知国内。”
赵武点点头,燕由赶紧连滚带爬地告辞而去,一出门就急着召唤自己的从人,嗓门大的,响彻了整个军营。
第二日,赵武改变了军队的行进速度,他以骑兵师为先导,派五个旅轮换上前,采取滚动式前进的方式,令军队快速向前移动,而轻骑兵则散布在赵军左右二十里的地方,这一调整加快了赵军的行军速度,使得赵军每日前进的里程达到了一百里。
在这种狂飙猛进下,赵军只花了十多天的工夫,就进入了肥城,此时,莒国国君也在黄河北支流的北岸登陆,开始向预定赐给自己的祭祀之地:肥城前进。
最初占领肥城的是卫敏,这位曾经的卫国公孙做事很干净,肥城没有留下一位城主的后裔,以至于中国后来没有一位姓肥的人。
肥城并不大,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春秋时北方的城市都不大,但这座小城是《左传》作者左丘明最后的隐居之地,也是商圣范蠡挑选的隐居之地。只是此时左丘明(姓丘名明,因任鲁国左史官,故称“左丘明”。其后裔后来为避孔子名讳,清雍正三年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至今仍居住于肥城市石横东衡鱼村)现在还没来此地隐居,范蠡还没出生……
卫敏入城后,出于一个贵族后裔的本能,他把肥城清理的非常干净,城中原先的大户、豪族多已不复存在——这也意味着,不管肥城以前拥有什么文化传承,现在这座城市已经是裸城了。任何人就封此地,都能安稳地享受此城的宁静。
赵武入城时察觉到卫敏的小动作,他颇有点得意的对燕由说:“公子离的手段真高啊,仅仅用了两年,代国南部荒野之地,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愿遵从他的命令而行动,肥城居然也这么做了,这座西周早期的子爵国,居然肯投靠代国一个夷狄,太让我惊诧了。”
赵武说这话,其实是在变相的自吹自擂,他的意思是说:燕公子离就像一个辛勤的蜜蜂,四处采集花蜜,但他最终的成果——酿成的蜂蜜,却由我来品尝。
燕由拱手:“肥城的归属一直是个悬念,小国寡民,虽有君主却不得不仰人鼻息。齐桓公之前,我燕国曾经管辖过此,那时肥子国是我们的附庸。后来齐国也曾管辖过这里,但因为肥城四处是凶悍的代人,对这里实施管辖,行政成本过于高昂,故而我们无力庇护肥城,因而它摇摆不定,至于肥城最终听从代国的命令,我想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燕由的回答是:别以为占领了肥城就是本事,长久的治理此处才是真能耐,我们以前也曾占领过这座城市,齐国、代国人都曾对这座城市实行过管辖权,但这都没用。身处在夷狄的环境里,肥城人习惯了谁强大就投靠谁,万一晋国撤军,肥城投靠谁还很难说。
燕由还不知道,卫敏的占领已经彻底的摧毁了肥城的文化——原本的历史上,对肥城文化的摧毁,该由战国时的名将李牧来实施。那时,肥人定居于此,在强国的阴影下左右摇摆,生活状态也跟“杞人忧天”差不多,而李牧的行动彻底终结了他们的摇摆,他将传承了千年的肥城王室扫除干净,从此肥城无君无贵族。而这种裸城状态对那些想隐居的人产生了特别的吸引力。
燕由的无知无畏引来赵武的微笑,燕由低头想了想,发觉了自己的语病,辩解说:“肥城太小了,虽然肥城的君位传承了约千年,但肥子从不过问中原事务,是中原的局外旁观者,这样的小国,无论投靠谁,都引不来大国的关注,所以肥城在大国间摇摆不定,今日属于燕国,明日属于齐国,后日属于代国。
如此频繁转换宗主,无它,不过是向其中一个大国纳贡,以寻求大国的承认而已。而我燕国就不一样了,我燕国是大国,我们要投靠晋国,齐国人肯吗?恐怕到最后,当晋人不得不与齐国人打交道时,在齐国的要求下,晋国会像仍破烂一样将我们丢弃?”
赵武咧嘴一笑,老实的承认:“没错,晋国不会过于得罪齐国。”
燕由跟着笑了,他不再说什么,催促战车尾随进入肥城。
卫敏占领肥城后,立刻按照赵武的喜好整治了肥城,肥城当地的贵族要么被杀,要么被卫敏迁居到河间地带。这些贵族迁移后,留下的宅邸被拆除,而后卫敏便按照赵武的爱好,大力规划肥城的城市面貌,他用青石板重新铺设了肥城的街道,替肥城增设了下水道,然后用石材修建了一座军营,一座城主府……赵武在卫敏的引导下,进入整洁的城主府,他满意的看了看肥城左右,一声叹息:“可惜这东西今后属于莒国国君了。”
此时,燕国使臣已经被赵武安置在另外的地方,屋内现在只剩下赵氏的家臣,所以卫敏说话也没有顾忌,他笑了笑,回答:“一座城市换来一个家族的效忠,这买卖做得很值。
主上,一个家族的文化底蕴需要数百年来积累,莒国国君无论怎样颠沛流离,他们也是贵族后裔,家族的知识文化传承数百年,用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换来莒国公室百余位人才,我认为很值得。毕竟,像肥城这样的城市,我们只需要十来年的建设,就能完成,而像莒国公室那样的家族,我们即使花二十年的培养,恐怕也培养不出来。
所以,用一个城换取一群人才,无论怎样看,这笔交易,主上都占了大便宜。”
赵武哈哈一笑:“我也认为是这样。”
在棘蒲之战中,肥城百姓并没过多参与,他们没有向燕公子离提供士兵,但向参战的军队提供了粮草。因为肥城原本属于炎黄文化,所以对这座城市燕公子离也没有过多逼迫,他把燕简公藏匿在肥城,自己领兵游动在外,而燕简公也就是从这里动身前往齐国的。
肥城的国君比较聪明,此地属于河滩地,开发很早,虽然一年只能耕作一季,但粮产量很高。多年以来,肥城都是依靠向占领者奉献粮草,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战争——但他们虽然遭受灭顶之灾。卫敏占领肥城后,甚至不承认肥子国国君的君权,只把对方当作一个乡巴佬,随意地指派了一个地点,挖个坑把人埋了——连殉葬物都没有。
然而,肥城毕竟渊源过深,只要稍稍缓过一口气来,它就呈现出北方大城的文化底蕴……
此时,黄河正在融化,肥城地处黄河北支流的北岸,已经有部分小船冒着危险赶到肥城,依托肥城的码头,转而向北方新封的小领主们输送垦荒物资,人来人往的,令肥城很具备商业气氛。卫敏清除的当地贵族所遗留下的空地上,已经有商人开始推倒旧房,新建赵氏风格的石质建筑,工地上来来往往的奴隶们,也让肥城显得人气很旺。
赵武不关心肥城的贵族去了哪里,进入城主府后,他只是有点惋惜,这么一群文化人,卫敏说杀就杀了,这要是弄到赵城去,能教导出多少学生。他坐上了城主的椅子,惋惜的叹了口气。
一旁的齐策见到赵武神态不对,赶紧解释:“莒国国君势力薄弱,他们要入住肥城,肥城原有的势力也应该清除。主上不必为肥城贵族叹息,肥城远离中原文化,他们保有的知识体系还是西周早期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仿佛我赵氏最愚昧的奴隶所拥有的知识体系,即使丧失了,也完全不值得留恋。”
赵武摆摆手:“毕竟是数百个读书识字的文化人……”
稍停,赵武不以为然的说:“好吧,这座城市归莒国国君了,我们在这里惋惜,莒国国君不见得体会到知识人的价值,没准他自己也要动手清理一番。
我们就不要给莒国国君添堵了,在此处休整一下,等莒国国君抵达,我们立刻动身。”
赵军借助肥城休整,慢慢的,代国本部地区开始春耕,等莒国国君赶到肥城的时候,女齐也带着人抵达了,他是外交官,当场主持了向莒国国君移交肥城的仪式,此时,燕由已经与公子离搭上了关系,双方正在你来我往的进行交涉。
“齐国国君已经向执政府提出了援助燕国的请求”,女齐叹了口气,说:“我们没有理由拒绝齐国的出兵要求。”
赵武笑嘻嘻的反问:“齐国还有能力出兵吗?”
女齐苦笑:“齐国刚刚平息动乱,确实没有能力出兵,晏婴的意思是与我晋国联合出兵,恰好我晋国正在代国鏖战,只要我们派出一支军队跟随齐国军队,也就履行了霸主的责任。”
赵武冷笑:“齐国那个小国君聪明啊,这不是让我晋国出兵出力,由他齐国来坐享其成——以齐国现在的能力,他们能出动多少战车?齐国如果出动兵力少了,在战争中谁主谁次?”
女齐摇了摇头:“虽然我们明知道吃亏,但怎能不出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