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皇后之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时雨回帝都,晋王殿下激动的险没飙出两缸泪来。
这一通与赵时雨诉苦哟,晋王殿下道,“老五他可不是这样的人哪,肯定是他家的那个出的这样的馊主意。父皇临终前可是说过的,凡有子女的妃嫔,日后都可与诸子女同住。我们这眼瞅着要就藩了,她,老五家的那个竟然不让母妃们同我们一道走了。”
赵时雨听晋王殿下一番愤概的将事情说完,方道,“总得有个理由,不然,陛下不好违背先帝口谕的。”
晋王殿下唉声叹气,“说是太皇太后凤体不祥,宫里不能没有儿媳妇侍疾。”
赵时雨一声长叹,“那殿下与臣说这些话,就有不孝嫌疑了。”
“我也只与你说罢了。”晋王殿下苦\逼兮兮的,“我也盼着皇祖母长命百岁呢,可……突然来这招,也忒缺德了些。”
赵时雨道,“如果陛下以太皇太后凤体不适,需诸藩王在帝都尽孝服侍,殿下还能说去就藩么?”
晋王殿下一时呆住了,良久方小声问,“老五不会打的是这个主意吧?”
“陛下倘有此意,直说就是,以孝义之名留下诸藩王,合情合理,朝中御史都不能说什么的。陛下没说,就是并无此意。”赵时雨长眉微蹙,问晋王,“先前,陛下没有露过半分留下贵太妃等人的口风么?”
“完全没有,老四跟他那么好,都没听他流露过这种意思呢。”晋王也是做过调查的,他压低声音道,“先时,连内阁都未听得风声。我怀疑,可能就是老五家的意思。”
“殿下该改口了,那是皇后娘娘。”赵时雨给晋王提个醒。
“皇后皇后,说的就是她。”晋王愤愤,“你不晓得,老五那就是个怕媳妇的,惧内!早先她媳妇便是个泼货,阖帝都打听打听,谁敢招惹她?老五这登基也没什么长进,前头刚把老六给干掉了。”
赵时雨恨不能堵住晋王的嘴,赵时雨沉声道,“苏太后是如何过逝的,殿下岂会不知,殿下这话要是传出去,陛下心里会怎么想?”
“我也就与你说罢了。”晋王也知自己这话过了。
“您以后千万别再与我说了,我还想多活两年呢。”赵时雨正色道。
“知道知道,以后不说就是。”晋王叹道,“其实,我也猜着了,老六先时干下那事,悼太子自己死了,这是悼太子明白。老六这个,父皇在一日,他还能有一日。父皇不在了,陛下要是容他,苏太后怕是地下不能安息。”话到最后,晋王不由有些落寞。
赵时雨递盏茶给他,道,“殿下也是为人子的,设身处地想想,倘殿下遭遇此事,能叫六王活着么?”
晋王摇摇头,赵时雨道,“倘留太妃在宫,也不是赵太妃一人之事,谢太妃不也一样么。说来,谢太妃还是谢皇后嫡亲的姑妈呢。”
晋王道,“你不知谢皇后为人,端的是六亲不认哪。”
“臣在外,多听到谢皇后贤德之事。”赵时雨道,“听闻,皇后娘娘侍太皇太后至孝。”
说来,谢皇后难缠就在于此。晋王头疼的很,嘴里却是没有好话的,道,“你不晓得,父皇过逝,她一滴眼泪都没有。偏生会装模作样,见天儿的往慈恩宫请安,她就是心里不孝,老五,不,陛下可不是不孝之人,有陛下在,她再不敢委屈皇祖母的。”想到这个,晋王越发认为,谢皇后非但六亲不认,还特别狡猾,贼心眼儿多。
晋王与赵时雨抱怨一回,赵时雨一时也没有太好的法子,他心下思量,觉着新君夫妇怕是要用太妃牵制诸王。关键是,新君夫妇找的理由合情合理,抬出太皇太后来,如晋王这般,再不情愿,怕也是没法子的。
不情愿的,不只晋王,齐王也不怎么乐意,都想好接了母亲一道去藩地享天伦之乐了,忽然不叫母亲去了,这事可怎么说呢?要说留下太妃们在太皇太后身边侍疾,这也说得过去。可有父皇临终的话,放太妃们就国,亦是于情于理之事。哪里晓得,刚出了父孝,就有此一出。
齐王都没忍住进宫给他娘请了一回安,谢贵太妃强颜欢笑,与儿子道,“的确,这么跟你去了藩地,虽则是团聚了,可我到底放不下太皇太后,老人家这把年岁,身边没个细心的人不行。”
齐王也不能说,宫里这么多宫人,没他娘一样伺候得好太皇太后。只是,到底心下郁郁,不知道帝后这是抽的哪门子疯。齐王还去找二舅谢柏说了一回此事,谢柏正在家守孝,消息便不大灵通,陡然听闻此事,亦难免吃惊。据谢柏了解,帝后都是宽厚人,怎么突然就要太妃留下服侍太皇太后呢?
谢柏多年政治经验,这绝不是突然之间就做出的决定,谢柏想了想,道,“此话既出,断不会收回的。我还有一言,不知殿下愿不愿意听?”
齐王过来请教,就是想请二舅帮他出个主意,听这话,连忙道,“二舅只管说,你我舅甥之亲,何话不能说呢?”
“如果我是殿下,此时不会考虑如何让陛下收回诚命,恕我直言,这绝不可能。”谢柏此话一出,齐王不禁脸色一凛。
齐王沉默半晌方道,“我亦明白,新君正是立威之时,何况,此事以孝义之名,便是新君要留下我等在太皇太后膝下尽孝,我等也只有听从的。”
虽然这话说出来极伤人,但齐王能明白就再好不过了。谢柏外任时间过长,他对穆延淳并不是非常了解,但穆延淳任藩王时就打赢了闽地之战,然后,继而主持江南之战大败靖江叛军,收复失地。这位帝王给人的感觉是温和宽厚类型的,但,他是经过沙场洗礼的帝王,这样的人,心肠略硬一些也是有的。再者,谢柏虽不了解穆延淳,却是极了解谢莫如的。谢莫如如何一步步登上皇后之位,没有人比谢家人更清楚。谢莫如会用手段牵制藩王,再正常不过。
谢柏道,“如果我是殿下,我还会在就藩前留下世子驻留帝都,代殿下为太皇太后尽孝。”
齐王的吃惊毫不掩饰的表现了出来,他几乎不能置信的望向自己的二舅谢柏谢驸马。谢柏目光平和,徐徐道,“殿下,不要只看眼前,帝王有手段,于天下苍生不是坏事,当年靖江亦不过小小藩王而已,因朝廷不能节制,靖江步步坐大,最终引来江南大乱,非但生灵涂炭,靖江亦事败身死,其子孙结果如何?”
“这是往远里说了,殿下们自然非靖江这等谋逆之人,但经靖江之乱,不论朝廷还是陛下,怕都会对藩王有所节制。恕我直言,此事,倘殿下去找内阁为援,怕内阁之人也不敢应殿下此请的。”谢柏眼神恬淡,看齐王神色,就知齐王当是寻过内阁之人了。谢柏温声道,“再说世子留帝都之事,殿下当为世子长久考虑,世子在朝廷,有陛下看着,自然与陛下与诸皇子情分亲密,将来承袭王位,安能不顺遂呢?”
齐王的脸色此方渐渐缓和了下来,起身对谢柏行一礼,道,“若非二舅指点,我便要钻牛角尖去了。”
谢柏道,“当局者迷,何况事关贵太妃,殿下难免心焦。”顿一顿,谢柏道,“贵太妃若因向太皇太后尽孝留在宫里,将来,也是大功一件。”
齐王正色应了。
晋王齐王,原本走的并不亲近,但因此次太妃留宫一事,便格外的亲密起来。
楚王无此烦恼,楚王生母早逝。
二人原本觉着,留下老娘就够不近人情了,突然之间,儿子也要留下,这可真是……
而两位王妃,原本觉着,留下婆婆倒没啥,自己在王府当家做主这些年,哪个愿意有个贵太妃的婆婆压脑袋上呢。所以,二位王妃嘴上不说,心里倒乐见此事。但,突然听丈夫说要把儿子留下,齐王妃还好,她嫡子的数目虽不及楚王妃,但也比晋王妃这只有一个嫡子的强许多。晋王妃才是催心肝呢,就这一个儿子,难不成还要留在帝都,自己与晋王带着一屋子侧妃庶子去封地不成?
晋王妃顿觉被人摘了心肝。
赵时雨还得极不放心的叮嘱晋王一句,“勿必要同太妃娘娘说,一定要好生服侍太皇太后,把太皇太后服侍好了,将来必有美名。但,若有个万一,不要说贵太妃一辈子的名声完了,连带殿下也必要受到牵连的。”赵时雨没有谢柏的乐观,谢柏的判断是建立在对谢皇后了解的基础上的,但赵时雨对谢皇后的观感明显更加严酷。赵时雨甚至怀疑让诸太妃留宫是帝后二人设的连环套。所以,既是要留宫,必得将太皇太后服侍的无微不致方好。不然,倘太皇太后有半点不是,非但太妃要葬送进去,连带王府也要不保。所以,像那种把太皇太后照顾死,然后,着紧与儿子团聚的事,最好是想都不要想,那会正中帝后下怀。
晋王也知这其中轻重,道,“你放心吧,我会进宫与母妃亲自说的。”
晋王这里与齐王达成一致,晋王妃就开始在府里哭天抹泪,晋王道,“你看你,你要是不愿意,那让大郎留下。”晋王长子为庶出。
晋王妃舍不得儿子,但更不能让庶长子留下,拭泪道,“我还没与儿子分别过呢,还不让人哭一哭了。齐王府留下世子代齐王尽孝,咱们大郎虽好,但若让大郎留下,置二郎于何地呢。”
晋王叹气,道,“在家哭一哭就罢了,把二郎留下,母妃那里也能多几分开心。”
晋王妃点头,“我晓得。”以前可看不出谢皇后是这种心肠来啊,以前谢皇后不都是修桥铺路做善事的么,如何突然这般不近人情起来,要生离人家父母妻儿呢。
晋王妃深觉看错了谢皇后,尤其诸公主王妃在谢皇后这里说话时,大家说到诸太妃在赵谢二位太妃带头下上书请旨,请新君恩准他们留在宫里,继续服侍太皇太后,以尽为人媳的责任。
这道上书先呈到谢皇后这里来,谢皇后转交陛下,陛下示以百官,百官称诵太妃们贤良,然后,陛下大赞诸太妃品行,除了言语上的赞美,陛下也来了些实际的,直接太妃太嫔集体大升迁,如赵谢二人都是贵太妃,如今升为皇贵太妃,余人皆是上升一级,各供奉自然也要按品阶升上来的。
是的,最终,太妃留宫之事,是太妃们自己上书请求的。既成全了自己的美名,也未令新君的违逆先帝遗言的为难。
当然,新君给太妃太嫔集体升职,也稍稍安慰了太妃太嫔们那颗酸楚老心。
谢皇后在凤仪宫说到此事时都说,“皇贵太妃她们时时不忘贤孝美德,当为我等表率。我想着,如今出了先帝的孝,皇贵太妃们升迁,眼下几位王妃都要随藩王就藩的,太皇太后那里不好打扰,老人家也怕吵闹,不若在我宫里开几席酒,咱们热闹一回。”
大家自然都说好。
楚王与楚王妃商议之后,也是把世子留在了帝都,楚王并不担心,他与新君关系极佳,何况,如今细思量,将世子留帝都也是一件好事,现下让世子与新君关系处好,将来袭爵便是顺理成章了,就是他们藩王,也能了解帝都消息,省得离了帝都便闭塞起来。
楚王还选了几个心腹留在帝都辅助儿子,当然,也拜托五弟夫妇,多照顾儿子,该打打该骂骂,有什么差使,只管交给这小子去历练什么的。
连穆延淳都想着,要是哥哥们都像四哥这般善解人意就好了。
虽然哥哥们不都善解人意,但该做的,也都做了。
穆延淳也松了口气,不得不说,把太妃世子留在帝都,穆延淳亦所乐见。
就是太妃们想着孙子在帝都,心下少不得多了几分安慰。
该给的恩典,穆延淳一样不少,譬如,去藩地得建王府,便一家拨了十万两银子。这银子不是很多,如果想建什么奢侈王宫,那是不够的,但当年穆延淳就藩闽地,他的闽王府也不过这些银两。
还有,大哥家二侄女的亲事,穆延淳也问了晋王,穆延淳道,“要是大哥你有相中的人,与朕说一声,朕好赐婚,二侄女亲事也体面。”
晋王也很关心二女儿的终身大事,道,“王妃也是挑花了眼,今儿觉着这个好,明儿觉着那个好,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了。不如陛下给我拿下主意吧。”
穆延淳道,“咱们温安这样的好姑娘,嫁谁是谁的福气。”
晋王笑,“那我就把这丫头的亲事托给陛下了。”
穆延淳便应承下来,道,“永定侯上了致仕的折子,永定侯世子也是个稳当人,他家长子亲事未定,我瞧着,那孩子不错。大哥与永定侯世子既为郎舅之亲,温安与世子之子也是表兄妹。待日后,温安之子亦有爵位可承,倘你们愿意,朕便做这个媒人,如何?”
穆延淳把方方面面都说到了,晋王自是欢喜,笑道,“陛下做媒,也是温安体面,臣兄再无二话,还得谢陛下一杯媒人酒。”
穆延淳一乐,与晋王说起西宁关的事来。
西宁关不是太平之地,当初,穆元帝把长子封于晋地,不得不说,亦是对长子的信重。今诸王就藩,穆延淳最不放心的,也就是西宁关了。
君臣二人说了半日,及至中午,穆延淳留晋王共用午饭,兄弟之间其乐融融。
穆延淳回头同谢莫如说了给温安郡主与永定世子之子赐婚之事,谢莫如颔首,“果然极般配的亲事。”
穆延淳给人恩典向来是不小气,当然,他夫妻二人做得这留太妃藩王世子于帝都之事,也颇够看的了。穆延淳召来永定侯说了些贴心话,主要是赞扬永定侯这辈子功绩的,虽然永定侯打过败仗,但这是个稳妥人,后来也立了战功,挽回了尊严。如今人老了,要致仕让爵,于情于理,穆延淳都会给永定侯府该有的体面。
论完了永定侯这辈子的功绩,穆延淳就问了永定侯嫡长孙的亲事,然后说了做媒的意思。说来,开始穆延淳没说明白,还叫永定侯心下一荡,以为陛下要把昕哲公主许配给孙子呢。一想至此,饶是永定侯这把年纪也有些飘飘然了。然后,听到穆延淳是要给长孙和温安郡主做媒,永定侯那颗荡漾的老心方恢复了平静,但面儿上仍是极激动极感激的,虽不是公主,郡主亦是体面哪。永定侯谢了穆延淳赐婚,高高兴兴的致仕回家了。
他们这些世袭侯爵府,袭爵是重中之重,在此际赐婚,可见儿子袭爵是没问题了。就是孙子的爵位,只要孙子不犯蠢,将来袭爵亦是十拿九稳。
穆延淳所赐这桩亲事,谢皇后都说好,至于晋王妃,闺女嫁给娘家侄儿,她更没意见。当初晋王妃也考虑过娘家的,只是,二闺女原本定的是婆婆赵太妃娘家赵国公府的亲事,后来赵钦死了,这亲事自然作罢。赵家亲事,晋王妃十分不乐意。后来她考虑过娘家永定侯,又怕婆婆多心,方则没提罢了。
今陛下赐婚,委实皆大欢喜。
当然,至于婆婆欢不欢喜,那就不晓得了。
晋王妃也不在意了,反正都是陛下赐婚。晋王妃少不得多见一见侄子,觉着侄子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因穆延淳赐婚,且,永定侯致仕,穆延淳也做足了挽留姿态,君臣二人来了个三辞三留,最终,永定侯体面致仕让爵,自己升为老永定侯颐养天年了。自己儿子也顺利袭爵,连儿子给孙子请封世子之事,穆延淳也一并允了,故此,永定侯府称得上三喜临门。
晋王妃见娘家体面,对新君夫妇的不满也消减了些。她也想明白了,让儿子留在帝都也好,待儿子生了孙子,争取求个恩典,让孙子与皇孙一并念书,培养感情,也不赖。
事情就是如此,你往好里想,看到的就是好处,往坏里想,看到的就是各种悲催。
太妃留宫之事顺顺利利的确定下来,穆延淳还私下谢了妻子一回,道,“要不是你提这事,我再想不到的。”
谢莫如,“陛下待人宽厚,凡事都往好里想,陛下偏儒家一些。我则习惯了凡事往坏处想,故而,凡事喜先留后手,偏法家一些。”
穆延淳揽住妻子肩头,笑,“所以才说我们有夫妻缘。”又感慨一回,“父皇的眼光当真是极好的。”
“是啊。”谢莫如也笑了,心胸对于一个帝王至关重要,一个有心胸的帝王要胜过一个惊才绝艳而心胸狭隘的帝王。此事解决,夫妻二人在凤仪宫什么都没干,就倚着凉榻,高高兴兴的喝了一下午茶。
太妃世子留帝都一事,让朝中大臣真正明白了新君的手段,就是诸藩王,也格外恭顺几分。
如同穆延淳要适应他新君的身份,藩王也要进一步适应自己的身份,自己藩王的身份,包括,现下坐在皇椅上的,不只是诸位藩王的兄弟,也是帝国之主。
对待帝国之主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如果先时大家还不明白,那么,经太妃世子留帝都一事后,想必都明白了。
当然,诸藩王可能始终不大舒服,毕竟,适应是需要时间的。不过,内阁诸人却是欣喜于新君的作为,靖江之乱留给朝廷的前车之鉴,让内阁对于藩王多了一层警醒。
说到底,太妃世子留帝都之事能这般顺利,少不了内阁的支持。
譬如,内阁唐相第一个站出来说太妃贤德,然后,御史台这次不搞攻击了,铁御史也出来说太妃孝心可嘉。大家为了让太妃世子留帝都,甚至默契的没有多提先帝遗言之事。
毕竟,不论朝廷还是百官,都更需要一个有手段有作为的君主。
如此,不论藩王、太妃,还是藩王世子,算是给新君夫妇连带内阁重臣联手给坑了一把。
接下来,帝王先是给八王九王赐婚,一位是礼部侍郎之女,一位是户部侍郎之女。然后,连带尚未分封的七王,分别给了封地,七王封了鲁王,八王封了陈王,九王封的是宋王。这几人的藩地,不论从地理还是大小上,都无法与晋王齐王楚王相比的。这倒不是新君刻薄弟弟们,实在是,得为国家考虑啊。何况,七□□三人母族出身不高,且年岁尚小,封地自然不能与哥哥们的相比。
想到刚死没几天的六王,七□□都感激的接了封地,高高兴兴的谢过哥哥的赐婚。
此时,如晋王齐王,都得感激他们娘把他们生得早,排行在前,还是亲爹活着时给的分封,都是要紧地方不说,封号也响亮。这般一想,诸人愈发怀念先帝了。
新君只作不知,倒是新君改元之事很是让藩王们心下暗笑了一回。
一般来说,新君登基时,会继续用先帝的年号,待第二年,就要改元了。改元之事,自年头大臣们就开始提,结果,直到现下,新君才选中自己的年号——昭明。
哈哈,昭明。
藩王们都要笑破肚皮了,都在心下暗搓搓的嘲笑新君:这得多怕媳妇才能想出这么个惧内的年号来啊!
昭,光明也。
明,亦是光明之意。
而明这个字,又有日月并列之意,女主当权时就特爱用此字。譬如,辅圣当年也曾改元昌明,后来穆元帝亲政,自己改了年号元昌。
如今新君竟然要用昭明的年号,笑死人了有没有。
譬如晋王就私下与赵时雨笑话了一回新君年号。赵时雨不觉可笑,道,“陛下性子宽厚,皇后厉害,天下皆知。陛下肯用天下人,为何避而不用皇后?陛下肯让皇后参政,明智至极呀。”皇后能干,闲置才是损失好不好!也不知晋王傻乐个甚!
晋王道,“当初父皇最不放心的就是谢氏,我只的担心老五,哦,陛下是引狼入室。”
赵时雨一笑,“陛下能得帝位,皇后居功甚伟,以往是助力,做皇后反是狼了?殿下想想,倘陛下得帝位反弃皇后,您与这样的帝王相处安心呢,还是与现在心胸宽厚的陛下相处安心呢?”
晋王长叹,“只盼谢氏记得陛下的好。”想着谢氏到底无一亲子,以后如何,还真不好说呢。
嘀咕一回谢皇后,晋王问赵时雨,“你到底要不要跟我去晋地啊?”
赵时雨回帝都,晋王殿下激动的险没飙出两缸泪来。
这一通与赵时雨诉苦哟,晋王殿下道,“老五他可不是这样的人哪,肯定是他家的那个出的这样的馊主意。父皇临终前可是说过的,凡有子女的妃嫔,日后都可与诸子女同住。我们这眼瞅着要就藩了,她,老五家的那个竟然不让母妃们同我们一道走了。”
赵时雨听晋王殿下一番愤概的将事情说完,方道,“总得有个理由,不然,陛下不好违背先帝口谕的。”
晋王殿下唉声叹气,“说是太皇太后凤体不祥,宫里不能没有儿媳妇侍疾。”
赵时雨一声长叹,“那殿下与臣说这些话,就有不孝嫌疑了。”
“我也只与你说罢了。”晋王殿下苦\逼兮兮的,“我也盼着皇祖母长命百岁呢,可……突然来这招,也忒缺德了些。”
赵时雨道,“如果陛下以太皇太后凤体不适,需诸藩王在帝都尽孝服侍,殿下还能说去就藩么?”
晋王殿下一时呆住了,良久方小声问,“老五不会打的是这个主意吧?”
“陛下倘有此意,直说就是,以孝义之名留下诸藩王,合情合理,朝中御史都不能说什么的。陛下没说,就是并无此意。”赵时雨长眉微蹙,问晋王,“先前,陛下没有露过半分留下贵太妃等人的口风么?”
“完全没有,老四跟他那么好,都没听他流露过这种意思呢。”晋王也是做过调查的,他压低声音道,“先时,连内阁都未听得风声。我怀疑,可能就是老五家的意思。”
“殿下该改口了,那是皇后娘娘。”赵时雨给晋王提个醒。
“皇后皇后,说的就是她。”晋王愤愤,“你不晓得,老五那就是个怕媳妇的,惧内!早先她媳妇便是个泼货,阖帝都打听打听,谁敢招惹她?老五这登基也没什么长进,前头刚把老六给干掉了。”
赵时雨恨不能堵住晋王的嘴,赵时雨沉声道,“苏太后是如何过逝的,殿下岂会不知,殿下这话要是传出去,陛下心里会怎么想?”
“我也就与你说罢了。”晋王也知自己这话过了。
“您以后千万别再与我说了,我还想多活两年呢。”赵时雨正色道。
“知道知道,以后不说就是。”晋王叹道,“其实,我也猜着了,老六先时干下那事,悼太子自己死了,这是悼太子明白。老六这个,父皇在一日,他还能有一日。父皇不在了,陛下要是容他,苏太后怕是地下不能安息。”话到最后,晋王不由有些落寞。
赵时雨递盏茶给他,道,“殿下也是为人子的,设身处地想想,倘殿下遭遇此事,能叫六王活着么?”
晋王摇摇头,赵时雨道,“倘留太妃在宫,也不是赵太妃一人之事,谢太妃不也一样么。说来,谢太妃还是谢皇后嫡亲的姑妈呢。”
晋王道,“你不知谢皇后为人,端的是六亲不认哪。”
“臣在外,多听到谢皇后贤德之事。”赵时雨道,“听闻,皇后娘娘侍太皇太后至孝。”
说来,谢皇后难缠就在于此。晋王头疼的很,嘴里却是没有好话的,道,“你不晓得,父皇过逝,她一滴眼泪都没有。偏生会装模作样,见天儿的往慈恩宫请安,她就是心里不孝,老五,不,陛下可不是不孝之人,有陛下在,她再不敢委屈皇祖母的。”想到这个,晋王越发认为,谢皇后非但六亲不认,还特别狡猾,贼心眼儿多。
晋王与赵时雨抱怨一回,赵时雨一时也没有太好的法子,他心下思量,觉着新君夫妇怕是要用太妃牵制诸王。关键是,新君夫妇找的理由合情合理,抬出太皇太后来,如晋王这般,再不情愿,怕也是没法子的。
不情愿的,不只晋王,齐王也不怎么乐意,都想好接了母亲一道去藩地享天伦之乐了,忽然不叫母亲去了,这事可怎么说呢?要说留下太妃们在太皇太后身边侍疾,这也说得过去。可有父皇临终的话,放太妃们就国,亦是于情于理之事。哪里晓得,刚出了父孝,就有此一出。
齐王都没忍住进宫给他娘请了一回安,谢贵太妃强颜欢笑,与儿子道,“的确,这么跟你去了藩地,虽则是团聚了,可我到底放不下太皇太后,老人家这把年岁,身边没个细心的人不行。”
齐王也不能说,宫里这么多宫人,没他娘一样伺候得好太皇太后。只是,到底心下郁郁,不知道帝后这是抽的哪门子疯。齐王还去找二舅谢柏说了一回此事,谢柏正在家守孝,消息便不大灵通,陡然听闻此事,亦难免吃惊。据谢柏了解,帝后都是宽厚人,怎么突然就要太妃留下服侍太皇太后呢?
谢柏多年政治经验,这绝不是突然之间就做出的决定,谢柏想了想,道,“此话既出,断不会收回的。我还有一言,不知殿下愿不愿意听?”
齐王过来请教,就是想请二舅帮他出个主意,听这话,连忙道,“二舅只管说,你我舅甥之亲,何话不能说呢?”
“如果我是殿下,此时不会考虑如何让陛下收回诚命,恕我直言,这绝不可能。”谢柏此话一出,齐王不禁脸色一凛。
齐王沉默半晌方道,“我亦明白,新君正是立威之时,何况,此事以孝义之名,便是新君要留下我等在太皇太后膝下尽孝,我等也只有听从的。”
虽然这话说出来极伤人,但齐王能明白就再好不过了。谢柏外任时间过长,他对穆延淳并不是非常了解,但穆延淳任藩王时就打赢了闽地之战,然后,继而主持江南之战大败靖江叛军,收复失地。这位帝王给人的感觉是温和宽厚类型的,但,他是经过沙场洗礼的帝王,这样的人,心肠略硬一些也是有的。再者,谢柏虽不了解穆延淳,却是极了解谢莫如的。谢莫如如何一步步登上皇后之位,没有人比谢家人更清楚。谢莫如会用手段牵制藩王,再正常不过。
谢柏道,“如果我是殿下,我还会在就藩前留下世子驻留帝都,代殿下为太皇太后尽孝。”
齐王的吃惊毫不掩饰的表现了出来,他几乎不能置信的望向自己的二舅谢柏谢驸马。谢柏目光平和,徐徐道,“殿下,不要只看眼前,帝王有手段,于天下苍生不是坏事,当年靖江亦不过小小藩王而已,因朝廷不能节制,靖江步步坐大,最终引来江南大乱,非但生灵涂炭,靖江亦事败身死,其子孙结果如何?”
“这是往远里说了,殿下们自然非靖江这等谋逆之人,但经靖江之乱,不论朝廷还是陛下,怕都会对藩王有所节制。恕我直言,此事,倘殿下去找内阁为援,怕内阁之人也不敢应殿下此请的。”谢柏眼神恬淡,看齐王神色,就知齐王当是寻过内阁之人了。谢柏温声道,“再说世子留帝都之事,殿下当为世子长久考虑,世子在朝廷,有陛下看着,自然与陛下与诸皇子情分亲密,将来承袭王位,安能不顺遂呢?”
齐王的脸色此方渐渐缓和了下来,起身对谢柏行一礼,道,“若非二舅指点,我便要钻牛角尖去了。”
谢柏道,“当局者迷,何况事关贵太妃,殿下难免心焦。”顿一顿,谢柏道,“贵太妃若因向太皇太后尽孝留在宫里,将来,也是大功一件。”
齐王正色应了。
晋王齐王,原本走的并不亲近,但因此次太妃留宫一事,便格外的亲密起来。
楚王无此烦恼,楚王生母早逝。
二人原本觉着,留下老娘就够不近人情了,突然之间,儿子也要留下,这可真是……
而两位王妃,原本觉着,留下婆婆倒没啥,自己在王府当家做主这些年,哪个愿意有个贵太妃的婆婆压脑袋上呢。所以,二位王妃嘴上不说,心里倒乐见此事。但,突然听丈夫说要把儿子留下,齐王妃还好,她嫡子的数目虽不及楚王妃,但也比晋王妃这只有一个嫡子的强许多。晋王妃才是催心肝呢,就这一个儿子,难不成还要留在帝都,自己与晋王带着一屋子侧妃庶子去封地不成?
晋王妃顿觉被人摘了心肝。
赵时雨还得极不放心的叮嘱晋王一句,“勿必要同太妃娘娘说,一定要好生服侍太皇太后,把太皇太后服侍好了,将来必有美名。但,若有个万一,不要说贵太妃一辈子的名声完了,连带殿下也必要受到牵连的。”赵时雨没有谢柏的乐观,谢柏的判断是建立在对谢皇后了解的基础上的,但赵时雨对谢皇后的观感明显更加严酷。赵时雨甚至怀疑让诸太妃留宫是帝后二人设的连环套。所以,既是要留宫,必得将太皇太后服侍的无微不致方好。不然,倘太皇太后有半点不是,非但太妃要葬送进去,连带王府也要不保。所以,像那种把太皇太后照顾死,然后,着紧与儿子团聚的事,最好是想都不要想,那会正中帝后下怀。
晋王也知这其中轻重,道,“你放心吧,我会进宫与母妃亲自说的。”
晋王这里与齐王达成一致,晋王妃就开始在府里哭天抹泪,晋王道,“你看你,你要是不愿意,那让大郎留下。”晋王长子为庶出。
晋王妃舍不得儿子,但更不能让庶长子留下,拭泪道,“我还没与儿子分别过呢,还不让人哭一哭了。齐王府留下世子代齐王尽孝,咱们大郎虽好,但若让大郎留下,置二郎于何地呢。”
晋王叹气,道,“在家哭一哭就罢了,把二郎留下,母妃那里也能多几分开心。”
晋王妃点头,“我晓得。”以前可看不出谢皇后是这种心肠来啊,以前谢皇后不都是修桥铺路做善事的么,如何突然这般不近人情起来,要生离人家父母妻儿呢。
晋王妃深觉看错了谢皇后,尤其诸公主王妃在谢皇后这里说话时,大家说到诸太妃在赵谢二位太妃带头下上书请旨,请新君恩准他们留在宫里,继续服侍太皇太后,以尽为人媳的责任。
这道上书先呈到谢皇后这里来,谢皇后转交陛下,陛下示以百官,百官称诵太妃们贤良,然后,陛下大赞诸太妃品行,除了言语上的赞美,陛下也来了些实际的,直接太妃太嫔集体大升迁,如赵谢二人都是贵太妃,如今升为皇贵太妃,余人皆是上升一级,各供奉自然也要按品阶升上来的。
是的,最终,太妃留宫之事,是太妃们自己上书请求的。既成全了自己的美名,也未令新君的违逆先帝遗言的为难。
当然,新君给太妃太嫔集体升职,也稍稍安慰了太妃太嫔们那颗酸楚老心。
谢皇后在凤仪宫说到此事时都说,“皇贵太妃她们时时不忘贤孝美德,当为我等表率。我想着,如今出了先帝的孝,皇贵太妃们升迁,眼下几位王妃都要随藩王就藩的,太皇太后那里不好打扰,老人家也怕吵闹,不若在我宫里开几席酒,咱们热闹一回。”
大家自然都说好。
楚王与楚王妃商议之后,也是把世子留在了帝都,楚王并不担心,他与新君关系极佳,何况,如今细思量,将世子留帝都也是一件好事,现下让世子与新君关系处好,将来袭爵便是顺理成章了,就是他们藩王,也能了解帝都消息,省得离了帝都便闭塞起来。
楚王还选了几个心腹留在帝都辅助儿子,当然,也拜托五弟夫妇,多照顾儿子,该打打该骂骂,有什么差使,只管交给这小子去历练什么的。
连穆延淳都想着,要是哥哥们都像四哥这般善解人意就好了。
虽然哥哥们不都善解人意,但该做的,也都做了。
穆延淳也松了口气,不得不说,把太妃世子留在帝都,穆延淳亦所乐见。
就是太妃们想着孙子在帝都,心下少不得多了几分安慰。
该给的恩典,穆延淳一样不少,譬如,去藩地得建王府,便一家拨了十万两银子。这银子不是很多,如果想建什么奢侈王宫,那是不够的,但当年穆延淳就藩闽地,他的闽王府也不过这些银两。
还有,大哥家二侄女的亲事,穆延淳也问了晋王,穆延淳道,“要是大哥你有相中的人,与朕说一声,朕好赐婚,二侄女亲事也体面。”
晋王也很关心二女儿的终身大事,道,“王妃也是挑花了眼,今儿觉着这个好,明儿觉着那个好,我也不知如何是好了。不如陛下给我拿下主意吧。”
穆延淳道,“咱们温安这样的好姑娘,嫁谁是谁的福气。”
晋王笑,“那我就把这丫头的亲事托给陛下了。”
穆延淳便应承下来,道,“永定侯上了致仕的折子,永定侯世子也是个稳当人,他家长子亲事未定,我瞧着,那孩子不错。大哥与永定侯世子既为郎舅之亲,温安与世子之子也是表兄妹。待日后,温安之子亦有爵位可承,倘你们愿意,朕便做这个媒人,如何?”
穆延淳把方方面面都说到了,晋王自是欢喜,笑道,“陛下做媒,也是温安体面,臣兄再无二话,还得谢陛下一杯媒人酒。”
穆延淳一乐,与晋王说起西宁关的事来。
西宁关不是太平之地,当初,穆元帝把长子封于晋地,不得不说,亦是对长子的信重。今诸王就藩,穆延淳最不放心的,也就是西宁关了。
君臣二人说了半日,及至中午,穆延淳留晋王共用午饭,兄弟之间其乐融融。
穆延淳回头同谢莫如说了给温安郡主与永定世子之子赐婚之事,谢莫如颔首,“果然极般配的亲事。”
穆延淳给人恩典向来是不小气,当然,他夫妻二人做得这留太妃藩王世子于帝都之事,也颇够看的了。穆延淳召来永定侯说了些贴心话,主要是赞扬永定侯这辈子功绩的,虽然永定侯打过败仗,但这是个稳妥人,后来也立了战功,挽回了尊严。如今人老了,要致仕让爵,于情于理,穆延淳都会给永定侯府该有的体面。
论完了永定侯这辈子的功绩,穆延淳就问了永定侯嫡长孙的亲事,然后说了做媒的意思。说来,开始穆延淳没说明白,还叫永定侯心下一荡,以为陛下要把昕哲公主许配给孙子呢。一想至此,饶是永定侯这把年纪也有些飘飘然了。然后,听到穆延淳是要给长孙和温安郡主做媒,永定侯那颗荡漾的老心方恢复了平静,但面儿上仍是极激动极感激的,虽不是公主,郡主亦是体面哪。永定侯谢了穆延淳赐婚,高高兴兴的致仕回家了。
他们这些世袭侯爵府,袭爵是重中之重,在此际赐婚,可见儿子袭爵是没问题了。就是孙子的爵位,只要孙子不犯蠢,将来袭爵亦是十拿九稳。
穆延淳所赐这桩亲事,谢皇后都说好,至于晋王妃,闺女嫁给娘家侄儿,她更没意见。当初晋王妃也考虑过娘家的,只是,二闺女原本定的是婆婆赵太妃娘家赵国公府的亲事,后来赵钦死了,这亲事自然作罢。赵家亲事,晋王妃十分不乐意。后来她考虑过娘家永定侯,又怕婆婆多心,方则没提罢了。
今陛下赐婚,委实皆大欢喜。
当然,至于婆婆欢不欢喜,那就不晓得了。
晋王妃也不在意了,反正都是陛下赐婚。晋王妃少不得多见一见侄子,觉着侄子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因穆延淳赐婚,且,永定侯致仕,穆延淳也做足了挽留姿态,君臣二人来了个三辞三留,最终,永定侯体面致仕让爵,自己升为老永定侯颐养天年了。自己儿子也顺利袭爵,连儿子给孙子请封世子之事,穆延淳也一并允了,故此,永定侯府称得上三喜临门。
晋王妃见娘家体面,对新君夫妇的不满也消减了些。她也想明白了,让儿子留在帝都也好,待儿子生了孙子,争取求个恩典,让孙子与皇孙一并念书,培养感情,也不赖。
事情就是如此,你往好里想,看到的就是好处,往坏里想,看到的就是各种悲催。
太妃留宫之事顺顺利利的确定下来,穆延淳还私下谢了妻子一回,道,“要不是你提这事,我再想不到的。”
谢莫如,“陛下待人宽厚,凡事都往好里想,陛下偏儒家一些。我则习惯了凡事往坏处想,故而,凡事喜先留后手,偏法家一些。”
穆延淳揽住妻子肩头,笑,“所以才说我们有夫妻缘。”又感慨一回,“父皇的眼光当真是极好的。”
“是啊。”谢莫如也笑了,心胸对于一个帝王至关重要,一个有心胸的帝王要胜过一个惊才绝艳而心胸狭隘的帝王。此事解决,夫妻二人在凤仪宫什么都没干,就倚着凉榻,高高兴兴的喝了一下午茶。
太妃世子留帝都一事,让朝中大臣真正明白了新君的手段,就是诸藩王,也格外恭顺几分。
如同穆延淳要适应他新君的身份,藩王也要进一步适应自己的身份,自己藩王的身份,包括,现下坐在皇椅上的,不只是诸位藩王的兄弟,也是帝国之主。
对待帝国之主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如果先时大家还不明白,那么,经太妃世子留帝都一事后,想必都明白了。
当然,诸藩王可能始终不大舒服,毕竟,适应是需要时间的。不过,内阁诸人却是欣喜于新君的作为,靖江之乱留给朝廷的前车之鉴,让内阁对于藩王多了一层警醒。
说到底,太妃世子留帝都之事能这般顺利,少不了内阁的支持。
譬如,内阁唐相第一个站出来说太妃贤德,然后,御史台这次不搞攻击了,铁御史也出来说太妃孝心可嘉。大家为了让太妃世子留帝都,甚至默契的没有多提先帝遗言之事。
毕竟,不论朝廷还是百官,都更需要一个有手段有作为的君主。
如此,不论藩王、太妃,还是藩王世子,算是给新君夫妇连带内阁重臣联手给坑了一把。
接下来,帝王先是给八王九王赐婚,一位是礼部侍郎之女,一位是户部侍郎之女。然后,连带尚未分封的七王,分别给了封地,七王封了鲁王,八王封了陈王,九王封的是宋王。这几人的藩地,不论从地理还是大小上,都无法与晋王齐王楚王相比的。这倒不是新君刻薄弟弟们,实在是,得为国家考虑啊。何况,七□□三人母族出身不高,且年岁尚小,封地自然不能与哥哥们的相比。
想到刚死没几天的六王,七□□都感激的接了封地,高高兴兴的谢过哥哥的赐婚。
此时,如晋王齐王,都得感激他们娘把他们生得早,排行在前,还是亲爹活着时给的分封,都是要紧地方不说,封号也响亮。这般一想,诸人愈发怀念先帝了。
新君只作不知,倒是新君改元之事很是让藩王们心下暗笑了一回。
一般来说,新君登基时,会继续用先帝的年号,待第二年,就要改元了。改元之事,自年头大臣们就开始提,结果,直到现下,新君才选中自己的年号——昭明。
哈哈,昭明。
藩王们都要笑破肚皮了,都在心下暗搓搓的嘲笑新君:这得多怕媳妇才能想出这么个惧内的年号来啊!
昭,光明也。
明,亦是光明之意。
而明这个字,又有日月并列之意,女主当权时就特爱用此字。譬如,辅圣当年也曾改元昌明,后来穆元帝亲政,自己改了年号元昌。
如今新君竟然要用昭明的年号,笑死人了有没有。
譬如晋王就私下与赵时雨笑话了一回新君年号。赵时雨不觉可笑,道,“陛下性子宽厚,皇后厉害,天下皆知。陛下肯用天下人,为何避而不用皇后?陛下肯让皇后参政,明智至极呀。”皇后能干,闲置才是损失好不好!也不知晋王傻乐个甚!
晋王道,“当初父皇最不放心的就是谢氏,我只的担心老五,哦,陛下是引狼入室。”
赵时雨一笑,“陛下能得帝位,皇后居功甚伟,以往是助力,做皇后反是狼了?殿下想想,倘陛下得帝位反弃皇后,您与这样的帝王相处安心呢,还是与现在心胸宽厚的陛下相处安心呢?”
晋王长叹,“只盼谢氏记得陛下的好。”想着谢氏到底无一亲子,以后如何,还真不好说呢。
嘀咕一回谢皇后,晋王问赵时雨,“你到底要不要跟我去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