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文化沙龙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六月底,赛珍珠和她的丈夫布克一起来到上海,他们将和林子轩汇合共同前往庐山。
林子轩在上海热情的欢迎了他们,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赛珍珠三十一岁,按照中国人的标准,不算漂亮,她有着一张深邃的面孔,带着美国人的爽直,是那种喜欢交际的类型。
她的丈夫布克较为沉默,是一位著名的农学家。
他在金陵大学教授农业技术和农场管理的课程,创办了金大农业经济系并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国农家经济》等书而被视为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
两人的性格可以说截然相反,赛珍珠活泼热情,布克内敛深沉。
在上海,林子轩尽到地主之谊,带两人游览了上海的各处景点,还组织了一场文人之间的聚会来向上海文坛介绍赛珍珠,大多都是他相熟的朋友。
此时的赛珍珠在文坛小有名气。
因为林子轩的推荐,她在美国的《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几篇随笔,以一位美国女性的视角介绍她在中国的生活,以及对中国的看法。
这些文章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是因为赛珍珠美国人的身份,还有她颇具传奇色彩的生活。
在美国人看来,赛珍珠自幼被带到中国,还能在中国生活三十年,至今还活的好好的,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是多么的贫乏。
他们认为中国是个贫穷落后,到处战乱,疾病丛生,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国度。
从赛珍珠的文章里,他们察觉到中国和他们印象中的不太一样,虽然中国百姓很贫穷,但在中国的外国人生活的还不错。
赛珍珠在随笔中写了对于镇江的回忆,让美国人了解到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和习俗。
不少美国人写信给她,让她继续写作,受到鼓励,赛珍珠计划写一本记录中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
她和丈夫曾在安徽宿州的农村生活过三年的时间,对于农民的生活有所了解。
不过她没有写作长篇小说的经验,这次就想着和林子轩探讨一下。
在中国,万象书局发行的《万象》杂志上同样刊载过赛珍珠的文章。
林子轩给赛珍珠开了一个专栏,叫做“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赛珍珠陆陆续续的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其中大多是回忆或者感想,也有对中国社会的看法。
林子轩觉得在两年后这些文章就可以结集出版了,这或许就是以后赛珍珠写出长篇小说《大地》的素材。
他不认为自己可以指导赛珍珠写作,只是告诉她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那就是写自己内心深处想写的故事,写能把自己感动的文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感情,才能感染读者。
林子轩的社交圈子比较小,来往的都是一些较为亲近的人。
比如《自由谈》的主编周瘦绢,《快活林》的主编严独贺,《小说月报》的主编郑震铎,还有万象书局的平禁亚,世界书局的沈知放。
武侠小说作家向慨然,话剧界的欧阳予仟和洪慎,电影界的但杜予和郑证秋,大明星殷明竹,歌星孟晓冬等等。
这些人有的还带了一两个相熟的朋友过来,所以这次的聚会就颇为热闹了,几乎囊括了上海文坛的半壁江山。
这时候林子轩才猛然发觉自己的影响力已经这么大了。
按照外国人的说法,这叫做文化沙龙。
赛珍珠并不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文化沙龙,在南京也有类似的聚会。
然而,那样的聚会和这次的沙龙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她也是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林子轩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这次沙龙的参与者掌握着上海一大半的文化类报刊和杂志,还有出版社的老板,演艺界的明星,众人谈论的也都是文化界最为前沿的话题。
有思想的争辩,有文化的碰撞,有朋友间的闲谈,也有才子佳人的佳话。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沙龙。
赛珍珠在其中如鱼得水,她精通中国的文化习俗,和这些中国文坛的顶尖人物在交流上毫无障碍,甚至因为她的身份,在其中很受追捧。
她喜欢这种和同类人交流带来的愉悦感。
在沙龙上还出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
文学研究会的郑震铎和鸳鸯蝴蝶派的周瘦绢交谈起来。
郑震铎在接手《小说月报》后做了调整,除了继续宣传新文学外,还增加了“整理国故”这个栏目,在保持《小说月报》原有风格的前提下,不至于让杂志显得过于激进化。
当然,一贯打击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作风不会变。
两人私底下没有矛盾,在上海文坛,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碰面之后交流一下很正常。
之所以让人觉得惊讶还是两个文学派别之间斗争的过于激烈。
其实,不要以为周瘦绢是老派文人,他还不到30岁,思想非常开放,他是电影的发烧友,喜欢新兴的艺术形式,不过就是写言情小说而已。
这次聚会比较成功,第二天便传遍了上海文坛。
主要是这些文人回去后会写一些随笔文章,说自己在聚会中碰到某某,然后发表出来。
林子轩没想到这次因为赛珍珠而举办的聚会在上海文坛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被不少文人认为是一次高端的文坛聚会。
在上海,类似的文坛聚会并不少见,但大多较为单一。
比如南社的聚会都是旧派诗人,鸳鸯蝴蝶派内部的作家经常一起吃饭,新文学作家也时常小聚,只是都不是这种大杂烩式的聚会。
林子轩涉足多种行业,所以才能邀请到不同行业的顶尖人物前来,如此就扩大了参与者的交际层面,无形中提高了聚会的档次。
于是,在上海文坛,不少文人以能参与林子轩举办的聚会为荣。
这让林子轩想起了在英国以弗吉尼亚伍尔芙为核心的精英圈子,他或许可以在上海复制类似的社交圈子,给上海文坛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不过,这些要等他从庐山度假回来之后再说了。
七月初,他们一行人从上海出发,朝着庐山而去。
六月底,赛珍珠和她的丈夫布克一起来到上海,他们将和林子轩汇合共同前往庐山。
林子轩在上海热情的欢迎了他们,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赛珍珠三十一岁,按照中国人的标准,不算漂亮,她有着一张深邃的面孔,带着美国人的爽直,是那种喜欢交际的类型。
她的丈夫布克较为沉默,是一位著名的农学家。
他在金陵大学教授农业技术和农场管理的课程,创办了金大农业经济系并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国农家经济》等书而被视为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
两人的性格可以说截然相反,赛珍珠活泼热情,布克内敛深沉。
在上海,林子轩尽到地主之谊,带两人游览了上海的各处景点,还组织了一场文人之间的聚会来向上海文坛介绍赛珍珠,大多都是他相熟的朋友。
此时的赛珍珠在文坛小有名气。
因为林子轩的推荐,她在美国的《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几篇随笔,以一位美国女性的视角介绍她在中国的生活,以及对中国的看法。
这些文章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是因为赛珍珠美国人的身份,还有她颇具传奇色彩的生活。
在美国人看来,赛珍珠自幼被带到中国,还能在中国生活三十年,至今还活的好好的,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是多么的贫乏。
他们认为中国是个贫穷落后,到处战乱,疾病丛生,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国度。
从赛珍珠的文章里,他们察觉到中国和他们印象中的不太一样,虽然中国百姓很贫穷,但在中国的外国人生活的还不错。
赛珍珠在随笔中写了对于镇江的回忆,让美国人了解到中国普通人的生活和习俗。
不少美国人写信给她,让她继续写作,受到鼓励,赛珍珠计划写一本记录中国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
她和丈夫曾在安徽宿州的农村生活过三年的时间,对于农民的生活有所了解。
不过她没有写作长篇小说的经验,这次就想着和林子轩探讨一下。
在中国,万象书局发行的《万象》杂志上同样刊载过赛珍珠的文章。
林子轩给赛珍珠开了一个专栏,叫做“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赛珍珠陆陆续续的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其中大多是回忆或者感想,也有对中国社会的看法。
林子轩觉得在两年后这些文章就可以结集出版了,这或许就是以后赛珍珠写出长篇小说《大地》的素材。
他不认为自己可以指导赛珍珠写作,只是告诉她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那就是写自己内心深处想写的故事,写能把自己感动的文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感情,才能感染读者。
林子轩的社交圈子比较小,来往的都是一些较为亲近的人。
比如《自由谈》的主编周瘦绢,《快活林》的主编严独贺,《小说月报》的主编郑震铎,还有万象书局的平禁亚,世界书局的沈知放。
武侠小说作家向慨然,话剧界的欧阳予仟和洪慎,电影界的但杜予和郑证秋,大明星殷明竹,歌星孟晓冬等等。
这些人有的还带了一两个相熟的朋友过来,所以这次的聚会就颇为热闹了,几乎囊括了上海文坛的半壁江山。
这时候林子轩才猛然发觉自己的影响力已经这么大了。
按照外国人的说法,这叫做文化沙龙。
赛珍珠并不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文化沙龙,在南京也有类似的聚会。
然而,那样的聚会和这次的沙龙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她也是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林子轩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这次沙龙的参与者掌握着上海一大半的文化类报刊和杂志,还有出版社的老板,演艺界的明星,众人谈论的也都是文化界最为前沿的话题。
有思想的争辩,有文化的碰撞,有朋友间的闲谈,也有才子佳人的佳话。
这才是真正的文化沙龙。
赛珍珠在其中如鱼得水,她精通中国的文化习俗,和这些中国文坛的顶尖人物在交流上毫无障碍,甚至因为她的身份,在其中很受追捧。
她喜欢这种和同类人交流带来的愉悦感。
在沙龙上还出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
文学研究会的郑震铎和鸳鸯蝴蝶派的周瘦绢交谈起来。
郑震铎在接手《小说月报》后做了调整,除了继续宣传新文学外,还增加了“整理国故”这个栏目,在保持《小说月报》原有风格的前提下,不至于让杂志显得过于激进化。
当然,一贯打击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作风不会变。
两人私底下没有矛盾,在上海文坛,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碰面之后交流一下很正常。
之所以让人觉得惊讶还是两个文学派别之间斗争的过于激烈。
其实,不要以为周瘦绢是老派文人,他还不到30岁,思想非常开放,他是电影的发烧友,喜欢新兴的艺术形式,不过就是写言情小说而已。
这次聚会比较成功,第二天便传遍了上海文坛。
主要是这些文人回去后会写一些随笔文章,说自己在聚会中碰到某某,然后发表出来。
林子轩没想到这次因为赛珍珠而举办的聚会在上海文坛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被不少文人认为是一次高端的文坛聚会。
在上海,类似的文坛聚会并不少见,但大多较为单一。
比如南社的聚会都是旧派诗人,鸳鸯蝴蝶派内部的作家经常一起吃饭,新文学作家也时常小聚,只是都不是这种大杂烩式的聚会。
林子轩涉足多种行业,所以才能邀请到不同行业的顶尖人物前来,如此就扩大了参与者的交际层面,无形中提高了聚会的档次。
于是,在上海文坛,不少文人以能参与林子轩举办的聚会为荣。
这让林子轩想起了在英国以弗吉尼亚伍尔芙为核心的精英圈子,他或许可以在上海复制类似的社交圈子,给上海文坛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不过,这些要等他从庐山度假回来之后再说了。
七月初,他们一行人从上海出发,朝着庐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