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民国大文豪 > 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收音机

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些年,我们听过的收音机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林子轩之所以想要山寨收音机,主要是想坑美国人奥斯邦一把。

    奥斯邦雄心勃勃,一次性从美国运来一千台收音机,以每台100块银元的价格对外出售。

    按照道格拉斯希拉的说法,这种矿石收音机在美国的售价折合银元不过20块,加上运费和利润在上海卖40块银元就算是高价了。

    奥斯邦觉得中国人对无线电广播不熟悉,想要借用电台广播这种新鲜玩意来大赚一笔。

    反正电台设备是林子轩出钱,他只要把收音机卖出去,至少有数万美元的纯收入。

    按照他的想法,上海租界的中国富豪那么多,一千台收音机很容易就能卖出去,一旦赚了钱,可以继续经营收音机的生意。

    为此,他加大投入,在上海的英文和中文报纸上打广告,四处推销产品。

    林子轩一直想把奥斯邦赶走,如果市面上能有更为廉价的收音机出现,那奥斯邦的收音机就砸在了手里,赔不死他。

    而且,廉价的收音机有利于收音机在上海民众中的普及,否则收音机只能成为达官贵人的玩物,无法起∝,到宣传的作用。

    在中国,也有培养无线电人才的地方。

    1913年,北京交通传习所开始培养无线电话广播人才,设高等电气工程甲班,高等电气工程乙班,无线电速成班。

    1917年北京邮电学校,1919年陆军部无线电教练所,1921年上海交通大学等也都培养无线电话广播人才。

    到1922年底,累计中国培养的无线电人才达500多人。

    当然,这些人才大多都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不过还有很多业余的无线电爱好者。

    林子轩找到了一位上海同济大学的毕业生,叫做苏组圭。

    苏组圭出生于1900年,祖籍福建永定,192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系,业余时间爱好钻研无线电技术。

    他从报纸上看到了广播电台的消息,上海万象广播电台将在11月底向全市进行广播。

    这家广播电台是万象书局和美国东方无线电公司合办的,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万象书局,想要毛遂自荐,参与到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的建设之中。

    没想到林子轩拿给他一台矿石收音机,问他能不能自己组装。

    这是苏组圭第一次看到收音机,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难不住他,他拆卸了几次,觉得只要有零件,组装没有问题。

    矿石收音机不像电子管收音机那么复杂,所用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无线电零器件,组装较为简单,没什么技术难度。

    林子轩让他估算了一下零器件的价格,大概在30块银元左右。

    这些零件国内没有生产,只能通过洋行从国外进口,唯一的区别是在国内组装,节省了人工和运费,想要降低价格,就需要从零件的国产化开始。

    就算是这样,一台矿石收音机卖上40块银元,也有较高的利润。

    林子轩和苏组圭商议,他出钱从洋行进口零部件,苏组圭组织人手进行组装,获得的利润双方六四分成。

    在这个生意上,林子轩没打算赚钱,主要是想对付奥斯邦。

    苏组圭回家后,发动家里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从此走上了一条山寨收音机的道路。

    他并不满足于山寨矿石收音机,还准备研究电子管收音机。

    于是,亚美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美国人奥斯邦高估了中国富豪对于无线电的热情,中国人向来都很保守,他们连电台广播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花钱购买。

    只有那些洋场阔少们对于这种新鲜玩意感兴趣,也不在乎钱财,在半个月内,奥斯邦销售出去大概400台收音机。

    虽然奥斯邦幻想中的万人抢购的热潮没有到来,但眼下的业绩也让他收获颇丰。

    他相信随着电台的开播,这些中国人见识到电台广播的奇妙之处,一定会来抢购他的收音机,于是,他决定用这笔钱再从美国运来一批收音机。

    奥斯邦是名销售员,他明白一旦发现收音机有利可图,上海租界内的其他洋行也会介入收音机的生意,到时候竞争激烈,价格势必会下降。

    所以,他要抢占先机。

    说实话,对于电台播放什么节目,奥斯邦不怎么关心,只要广播电台能够发出声音,有人来买他的收音机就行了。

    他想得是赚一票就走的心思。

    奥斯邦不关心,林子轩却不能不闻不问。

    他询问了技术人员,因为设备使用材料的问题,这个电台没办法全天播音,用久了机器会发热,甚至会烧坏设备,每天最多不能超过五个小时。

    这已经是极限了。

    林子轩安排了一下,上午一个小时播放评书或者戏曲,下午两个小时播放音乐,晚上一个小时读报或者讲故事。

    按照这种节目方式,完全是非营利的广播电台。

    林子轩也有盈利的方案,不过不愿意现在拿出来,等到把奥斯邦赶出去之后,就可以把播放音乐换成电台点歌节目。

    可以为亲人点歌送祝福,无论是过生日,还是离别送行,或者生病祈福,只要一块钱就可以在电台中播出。

    这个节目绝对符合那些洋场阔少们的口味,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表白手段,花费又那么底,想来会成为一种时尚。

    而且,还可以加入广告。

    这需要等到收音机普及之后才会有广告商上门,没关系,他可以每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来宣传明星电影公司的新电影。

    1922年11月13日,林子轩参加了上海大学内部教师的聚餐会。

    1922年春,牧师王礼堂以提倡新文化为号召,在上海闸北青岛路青云坊创办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然而,校长王礼堂贪财缺德,办学完全为了中饱私囊,致使教职员的薪金发不出,学生的伙食无法供应,因而爆发了一场“倒王风潮”。

    王礼堂灰溜溜地离开学校后,学生们为了继续求学,要求改造学校。

    1922年10月23日,在孙仲山和陈独绣的提议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改组成为上海大学,邀请于右仁出任校长。

    校舍为老式石库门2层楼房10余间。

    蔡元赔、汪精为、章泰炎、张静姜等人担任校董,邵力字为副校长,邓仲夏任总务长,瞿秋百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第一批学生只有一百多人,林子轩被聘为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