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变(二更)
推荐阅读:我和离婚的阿姨、圣水旅馆、淫荡学姐坏心机、在会所碰到女友之后、一支红杏出墙来、情动天下、小西的美母教师、凄子配合我滛凄、对妈妈的情欲、那一汪肥水的流淌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广东传来的消息无头无脑的很,以至于周士相根本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让徐应元、郭绍他们从安南返回广东是周士相的主意,而这个借道的主意则是原满清广东总督李率泰幕僚、现为军帅府六官、吏部官桂永智提出来的。
桂永智提出让往云南报捷的两拨队伍从安南回国,主要是因为当时太平军还没有入广西,所以报捷队伍没办法从广西直接回广东。出于安全考虑,走安南回广东是最好的途径。
当时桂永智提出走安南借道时,周士相还特意询问了有关安南的事项。他知道这个安南便是后世的越南,而历史上的安南曾经在很长时间属于中国,且又在很长时间与中国敌对。明初成祖和宣宗时就曾对安南大举用兵。在两世为人的周士相眼中,安南无疑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用白眼狼称之最合适不过。和同样全盘传承了汉民族文化的倭国一样,安南这个小国一样充满对中国的野心。
后世有名言,国有难回必乱,此话说的是国内。而国外,中国若有难,东方的倭国和南方的安南,也是必乱中华者之一。
桂永智提出走安南回国,是因为安南承认了弘光以来的明朝政权的正统和合法性,故而他认为报捷队伍从安南这个属国借道回广东并没有任何问题,且相对距离而言也更近。
桂永智查找了清方有关档案,并调取了存档的一些南明档案后,告诉周士相,隆武二年时,安南后黎朝遣正使阮仁政,副使范永锦等,同明朝都督林参航海往福建求封于隆武政权。时值清兵攻占福建,部分安南使者被俘至北京。永历政权建立后,安南使臣阮仁政往广西,拜见新即位的永历帝。永历遣翰林潘琦赍敕书、诰命、涂金银印与安南使臣同行,前往安南册封后黎政权的太上皇为安南国王。永历元年五月潘琦至镇南关,后黎朝派礼部尚书阮宜、户部侍郎阮寿春等接至升龙,明使行颁封礼。永历二年永历驻跸南宁,安南至南宁入贡。永历五年,永历使臣再至册封后黎实权派郑梉为安南副国王。
这些都表明,安南对于永历政权是愿意亲近,并且承认其对安南的宗主国身份的。然而桂永智的判断却是局限在了表面,并不完全符合现在安南对明朝的态度,更是误判了明清战事对于安南这个中华属国的影响。
从安南莫朝开始,明朝就一直对安南政权采取压制的态度。黎朝中兴,负有恢复名义,明朝并未因此而提升其待遇,令其南关请罪,献代身金人,封黎王为安南都统使。对此,后黎朝虽然十分不满,可为了获得明朝的认可,只能委曲求全。此后安南求封国王也不得,从朝贡等方面不断挑战明朝的权威。
一直到清兵南下,永历为了获得安南等属国支持,方下诏正式提升安南国王封号,但安南方面此刻却也十分明白明朝处境已是今时不同往日。丢掉了大半江山的永历政权已经无法得到安南的敬重和畏惧,永历的示好只能让安南越发以为明朝的弱小,从前不恭的心理便越发激烈起来。至永历移跸昆明以后,安南国内对明朝不恭的一派便彻底占据了上风。
另外,隆武二年至福建寻求明朝册封的安南使者被清军俘虏送到北京后,安南和清朝实际上已有所接触。起初,安南对明朝还有所畏惧,认为明清战事结果难判,故而多次遣使往永历朝廷所在入贡。然而随着明朝不断的失败,至永历八年起,安南便再也没有派员入贡反,并且也没有奉永历诏书派兵帮助明军抵抗清军。
因为没有帮助明朝抵抗清军,安南和清朝就没有冲突,也没有矛盾,随着清军逐步南进,安南开始改变对南明的态度。清军进入广西、云南后,安南已经着手要建立与清朝的宗藩关系。为了获得清朝的承认,安南的一些激进亲清派甚至准备要协助清军对国境上的明军进行围剿。
相对于安南,另一个大明属国朝鲜却是始终侍明如君父。太祖皇帝定朝鲜为不征之国,万历年间明朝曾派大军助朝鲜抵抗日本的侵略,明末双方多次合作抗击后金的扩张,在共同的战斗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虽然也有一定的矛盾,如丁应泰参劾朝鲜事件等,但这些矛盾远远比不上明朝抗击日军对朝鲜的“再造之恩”,所以朝鲜对明朝的友好态度是十分真诚的,对于明朝是有求必应,便是现在,朝鲜国内仍在试图发起对清战事,以挽救中华大明宗主国。
........
安南全盘倒向清朝,而明朝方面包括太平军在内却一无所知。这个时候还一头蒙在鼓里,只以为安南是大明藩属,对大明亲近,所以借道完全不成问题的太平军一行,便如自投落网一样钻到了安南人的袋子里。
昆明放了一场大火后,徐应元和郭绍、梁双喜便去抢长乐公主,途中却成了永历朝官收容队,前后收容兵部尚书孙顺、礼部尚书程源、户部侍郎万年策、大理寺少卿刘泌、左佥都御史钱邦等永历朝官126人,另云南地方官员74人,连同家眷在内总有2000多人。
这么庞大的朝官及其家眷队伍,单靠徐应元和郭绍手下这两三百太平军自然是没法护得周全,更不谈将他们一路翻山越岭带到安南国境。好在广平伯陈建及时收拢了一千多原蜀王旧部,这让护卫队伍的实力变得强大,南下一路所经的土司武装不敢轻掠。
在滇东南时,队伍撞见了永历朝廷的另几位重臣,却是大学士扶纲、户部尚书龚彝、礼部侍郎郑逢元、兵科给事中胡显等人。从扶纲口中,徐应元、陈建他们方知天子已经马吉翔的唆使下奔腾越要出走缅甸弃国了。
在徐应元的一番劝说下,大学士扶纲毅然答应去广东。因扶纲是内阁次辅,素有威望,所以他都决定去广东了,户部尚书龚彝等人也没有意见,他们本就对国事绝望,更对自身前途绝望,眼下除了滇西南,云南其他地方都在清军手中,他们就是想回老家也难。再加上长乐大长公主也在队伍中,他们更加没有理由拒绝了。
一路上,这支由徐应元临时拼凑的队伍倒也团结一心,无论是永历朝官还是那些蜀王旧部,都知他们现在的唯一出路就是到广东,所以上下一心,倒是拧成了股绳。清军离的远,且目标是天子,倒也不担心会追击他们。唯一的麻烦是几千人的吃喝,沿途扶纲以大学士身份往几处土寨寻求粮食接济,不过所得甚少,大部分土官对于这支更像是落难的队伍并不友好。结果梁双虎气不过,带兵破了一处寨子,将寨内土人杀个精光,抢来粮食足够大伙吃上三天。自此后,每到一寨,徐应元都会先派永历朝官去和土司协商,协商不成,广平伯陈建手下那些蜀王兵就会攻寨。如此,一路打破无数寨子,终是抵达安南国境。
因安南是大明属国,大学士扶纲便去与驻守的安南官员商量借道之事。安南方面答应的很是爽快,且当天就先送来了食物供明军取用,此举让扶纲等人都放下心来,徐应元也是没有多想。按着安南人的要求,明军一行护送着长乐公主进入了安南国境,却被分置于三处地点安置。安南官员的理由是地方太小,长乐公主和兵马来的太突然,所以一时之间没法腾出足够多的房舍安置公主一行。
这个理由显然是没有问题的,安南人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本着客从主便,徐应元一行便按安南人的安排进入安南国境,当夜,却有数千安南兵马突然出现,将已进入梦乡的明军围住。(未完待续。)
广东传来的消息无头无脑的很,以至于周士相根本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让徐应元、郭绍他们从安南返回广东是周士相的主意,而这个借道的主意则是原满清广东总督李率泰幕僚、现为军帅府六官、吏部官桂永智提出来的。
桂永智提出让往云南报捷的两拨队伍从安南回国,主要是因为当时太平军还没有入广西,所以报捷队伍没办法从广西直接回广东。出于安全考虑,走安南回广东是最好的途径。
当时桂永智提出走安南借道时,周士相还特意询问了有关安南的事项。他知道这个安南便是后世的越南,而历史上的安南曾经在很长时间属于中国,且又在很长时间与中国敌对。明初成祖和宣宗时就曾对安南大举用兵。在两世为人的周士相眼中,安南无疑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用白眼狼称之最合适不过。和同样全盘传承了汉民族文化的倭国一样,安南这个小国一样充满对中国的野心。
后世有名言,国有难回必乱,此话说的是国内。而国外,中国若有难,东方的倭国和南方的安南,也是必乱中华者之一。
桂永智提出走安南回国,是因为安南承认了弘光以来的明朝政权的正统和合法性,故而他认为报捷队伍从安南这个属国借道回广东并没有任何问题,且相对距离而言也更近。
桂永智查找了清方有关档案,并调取了存档的一些南明档案后,告诉周士相,隆武二年时,安南后黎朝遣正使阮仁政,副使范永锦等,同明朝都督林参航海往福建求封于隆武政权。时值清兵攻占福建,部分安南使者被俘至北京。永历政权建立后,安南使臣阮仁政往广西,拜见新即位的永历帝。永历遣翰林潘琦赍敕书、诰命、涂金银印与安南使臣同行,前往安南册封后黎政权的太上皇为安南国王。永历元年五月潘琦至镇南关,后黎朝派礼部尚书阮宜、户部侍郎阮寿春等接至升龙,明使行颁封礼。永历二年永历驻跸南宁,安南至南宁入贡。永历五年,永历使臣再至册封后黎实权派郑梉为安南副国王。
这些都表明,安南对于永历政权是愿意亲近,并且承认其对安南的宗主国身份的。然而桂永智的判断却是局限在了表面,并不完全符合现在安南对明朝的态度,更是误判了明清战事对于安南这个中华属国的影响。
从安南莫朝开始,明朝就一直对安南政权采取压制的态度。黎朝中兴,负有恢复名义,明朝并未因此而提升其待遇,令其南关请罪,献代身金人,封黎王为安南都统使。对此,后黎朝虽然十分不满,可为了获得明朝的认可,只能委曲求全。此后安南求封国王也不得,从朝贡等方面不断挑战明朝的权威。
一直到清兵南下,永历为了获得安南等属国支持,方下诏正式提升安南国王封号,但安南方面此刻却也十分明白明朝处境已是今时不同往日。丢掉了大半江山的永历政权已经无法得到安南的敬重和畏惧,永历的示好只能让安南越发以为明朝的弱小,从前不恭的心理便越发激烈起来。至永历移跸昆明以后,安南国内对明朝不恭的一派便彻底占据了上风。
另外,隆武二年至福建寻求明朝册封的安南使者被清军俘虏送到北京后,安南和清朝实际上已有所接触。起初,安南对明朝还有所畏惧,认为明清战事结果难判,故而多次遣使往永历朝廷所在入贡。然而随着明朝不断的失败,至永历八年起,安南便再也没有派员入贡反,并且也没有奉永历诏书派兵帮助明军抵抗清军。
因为没有帮助明朝抵抗清军,安南和清朝就没有冲突,也没有矛盾,随着清军逐步南进,安南开始改变对南明的态度。清军进入广西、云南后,安南已经着手要建立与清朝的宗藩关系。为了获得清朝的承认,安南的一些激进亲清派甚至准备要协助清军对国境上的明军进行围剿。
相对于安南,另一个大明属国朝鲜却是始终侍明如君父。太祖皇帝定朝鲜为不征之国,万历年间明朝曾派大军助朝鲜抵抗日本的侵略,明末双方多次合作抗击后金的扩张,在共同的战斗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虽然也有一定的矛盾,如丁应泰参劾朝鲜事件等,但这些矛盾远远比不上明朝抗击日军对朝鲜的“再造之恩”,所以朝鲜对明朝的友好态度是十分真诚的,对于明朝是有求必应,便是现在,朝鲜国内仍在试图发起对清战事,以挽救中华大明宗主国。
........
安南全盘倒向清朝,而明朝方面包括太平军在内却一无所知。这个时候还一头蒙在鼓里,只以为安南是大明藩属,对大明亲近,所以借道完全不成问题的太平军一行,便如自投落网一样钻到了安南人的袋子里。
昆明放了一场大火后,徐应元和郭绍、梁双喜便去抢长乐公主,途中却成了永历朝官收容队,前后收容兵部尚书孙顺、礼部尚书程源、户部侍郎万年策、大理寺少卿刘泌、左佥都御史钱邦等永历朝官126人,另云南地方官员74人,连同家眷在内总有2000多人。
这么庞大的朝官及其家眷队伍,单靠徐应元和郭绍手下这两三百太平军自然是没法护得周全,更不谈将他们一路翻山越岭带到安南国境。好在广平伯陈建及时收拢了一千多原蜀王旧部,这让护卫队伍的实力变得强大,南下一路所经的土司武装不敢轻掠。
在滇东南时,队伍撞见了永历朝廷的另几位重臣,却是大学士扶纲、户部尚书龚彝、礼部侍郎郑逢元、兵科给事中胡显等人。从扶纲口中,徐应元、陈建他们方知天子已经马吉翔的唆使下奔腾越要出走缅甸弃国了。
在徐应元的一番劝说下,大学士扶纲毅然答应去广东。因扶纲是内阁次辅,素有威望,所以他都决定去广东了,户部尚书龚彝等人也没有意见,他们本就对国事绝望,更对自身前途绝望,眼下除了滇西南,云南其他地方都在清军手中,他们就是想回老家也难。再加上长乐大长公主也在队伍中,他们更加没有理由拒绝了。
一路上,这支由徐应元临时拼凑的队伍倒也团结一心,无论是永历朝官还是那些蜀王旧部,都知他们现在的唯一出路就是到广东,所以上下一心,倒是拧成了股绳。清军离的远,且目标是天子,倒也不担心会追击他们。唯一的麻烦是几千人的吃喝,沿途扶纲以大学士身份往几处土寨寻求粮食接济,不过所得甚少,大部分土官对于这支更像是落难的队伍并不友好。结果梁双虎气不过,带兵破了一处寨子,将寨内土人杀个精光,抢来粮食足够大伙吃上三天。自此后,每到一寨,徐应元都会先派永历朝官去和土司协商,协商不成,广平伯陈建手下那些蜀王兵就会攻寨。如此,一路打破无数寨子,终是抵达安南国境。
因安南是大明属国,大学士扶纲便去与驻守的安南官员商量借道之事。安南方面答应的很是爽快,且当天就先送来了食物供明军取用,此举让扶纲等人都放下心来,徐应元也是没有多想。按着安南人的要求,明军一行护送着长乐公主进入了安南国境,却被分置于三处地点安置。安南官员的理由是地方太小,长乐公主和兵马来的太突然,所以一时之间没法腾出足够多的房舍安置公主一行。
这个理由显然是没有问题的,安南人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本着客从主便,徐应元一行便按安南人的安排进入安南国境,当夜,却有数千安南兵马突然出现,将已进入梦乡的明军围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