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军使
推荐阅读:我和离婚的阿姨、圣水旅馆、淫荡学姐坏心机、在会所碰到女友之后、一支红杏出墙来、情动天下、小西的美母教师、凄子配合我滛凄、对妈妈的情欲、那一汪肥水的流淌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城外清军围城,城内却因流言军心动摇,若不及早处断则势必引发大祸。●⌒,根本不用考虑,周士相便将故意散布流言的目标定在了邵九公和李辅国身上。这二人正是力主突围之人,今日城中这局面绝计和他们脱不了干系。
周士相当即就想派人去拿邵九公和李辅国,好问一问他俩究竟想干什么!
宋襄公却劝阻他不可派兵去拿,说不知这二人是否真正是幕后之人,又是否还有什么手手,倘若明着派兵去拿,怕更加引得军心大动。且不说邵九公还是雄威营百户,率兵把守南门,手下更是有帮江西绿营出身的心腹,真要一个不慎,怕是就无法收场了。
李辅国从前是高要绿营把总,太平军攻破高要城后他率余部投降,为了拉拢及壮大太平军实力,整编五大营时周士相命其出任近卫营试百户,手底下也有百多个高要绿营降兵出身的部下。同样处理不好的话,也易引起祸端。
眼下的新会城可是经不起一点变故,更是经不起内讧,周士相权衡之后纳了宋襄公的意见,命他暗地遣人排查流言出处,避免因为过于粗率的举动导致太平军内部不稳。
与此同时,周士相觉得有必要开一次全城军民大会,将太平军的动向明确无误的告诉士兵和家眷们。
对付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一切公开。太平军之前从没有搞过什么军民大会,宋襄公也无法理解什么是军民大会,但却支持周士相召开这次大会,原因无他,这城中的确也需要军民开诚布公的谈一次了,更需要周士相这个主官亲自出面向军民解释现在的一切,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同时,周士相向宋襄公提出一个请求,这个请求是请宋襄公从后营营老、营管等人中挑选一些人出来担任太平军安军使。
“安军使”这个名目可是新鲜得很,宋襄公闻所未闻。一脸不解的看着周士相,惊愕道:“何为安军使?”
“安军使,顾名思议,便是起安定军心作用的使者。当然,这使者不是指那种充任两国交往的使者,而是代表我本人安在军中的使者。”
“安军使的任务不仅仅是安定军中人心,重要得是要对士兵的思相有所掌握,这个思想具体便是指士兵的情绪变化。细分开来就是要安军使平日要绝对掌握士兵的一切情况,包括他的出身,过往经历等等,最重要的安军使一定要获得士兵信任,要及时为士兵化解一切战斗以外的困难,当然,安军使不能干涉军中主官的工作,同样,百户、总旗们也不能干涉安军使的职责”
当下,周士相将后世军中政委的工作用当世语言简要明了的对宋襄公阐述了一遍。严格来讲,周士相弄出来的这个“安军使”和后世政委的职责没有任何不同,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代表他对军队的掌握,后者则是代表某个势力。
这次有关突围流言导致军心不稳触动周士相决意将后世政委引入太平军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引入安军使还有周士相的另一个私念,那就是他认为有必要加强自己对于军队的掌握,要做到军中一切都奉他为首,不能也不允许出现任何抵触他的存在。
尽管太平军还很弱小,尽管太平军的生死尚是未知。但周士相已下定决心要这么干,在简单介绍了安军使后,周士相便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宋襄公去挑选充任安军使的人选。
出任安军使的人选不仅从后营那些营老、营管中选,还可以从战兵营中挑。总之城中所有能识得百字以上的人都可以做为安军使的预备人选。
宋襄公问需要多少安军使,各营又如何安置。
周士相沉吟了下,说每一伍都设一名安军使,又称安军小使;每一队再设一名安军中使,各营再设一安军大使。
如此一来,依太平军军制。20兵为一伍,五伍为一队,五队为一营,那么一营就需要安军大使1员,安军中使5员,安军小使25员,合计31人。五营相加则为155人。
为了便于安军使更好融入军中,同时便于协调上下关系,周士相又定下安军小使为试小旗,安军中使为试总旗,安军大使则为试百户的临时官职。
又道安军使在军中除了要做思想工作外,还要肩负维持军纪的职责,士兵如果有错,由安军使先行审问再将处理意见上报主官,最后则由周士相亲自处置。
周士相说了一通,宋襄公听得有点晕,除了觉得这安军使对于掌握军队人心有大作用外,就是感觉这一下又多了不少官出来。
宋襄公皱着眉头说了个大难题,太平军本就是土匪穷人组成的军队,哪里有几个识字的。后营那边倒是有些德高望重的营老读书识字,甚至还有一个有秀才功名,可问题是这帮营老都是白发老者,哪里还能到军中折腾。营管中倒是有识字的,可人数太少,按周士相的需求,这一下就要有155名安军使,匆忙之间他到哪里去找,把那些公库军的伙计拉上来,充其量能有30个就算了不起了。
这个问题也让周士相大为头疼,是啊,他的设想再好,也要有人能去执行才是,要不然就是空中楼阁,落不到实处的。
打罗定起太平军倒是强行裹挟了一些士绅,不过这些人在被剥夺财产后多是被盯在后营,一个个早把太平军给埋怨上天,哪里又肯出来配合周士相的工作。就是这些人真肯出来为周士相效命,周士相也不敢用他们!
后世伟人说过,读书越多越反动,这话放大面上肯定有问题,可放这时代却是真理。为啥?那帮士绅可都他.娘的是有田有房的地主阶级,是靠吸穷人血维生的阶级,指望他们出来帮助土匪和穷人结合体的太平军效命,那不是玩笑吗!
想要有一批能够忠诚执行自己命令,体会自己思想的安军使,除了自己培养训练外别无它途!
可当务之急这军心不稳要急需解决,罢了,周士相便让宋襄公将那30个能识些字的先选出来,再从军中选些忠厚的,有妻儿老小在后营的出来,先暂时把安军使的架子搭起来,凑合着先解决眼前的事。
宋襄公没有异议,但强调安定军心最急迫的不是安军使,而是周士相这个太平军主帅本人,军民大会必须马上召开,一刻也不容缓!
周士相也没有二话,吩咐亲兵去将廖瑞祥找来,命他马上组织人手布置会场,就在下午召开太平军军民大会,届时除了城墙上必要的留守人员,其他人等不问老弱,不问身份一律参加大会。
对邵九公和李辅国的排查,宋襄公也立即着手。查流言这事他有过经验,当初在罗定就干过,这回也是轻车熟路。新会城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军民加一起也不过万,想弄清谁散播流言还不是小菜一碟。
就在周士相着手召开军民大会同时,邵九公却不请自来。
见到周士相,他就开门见山直说道:“千户,城中流言不是我使人散的,是李辅国那家伙叫人干的。”(未完待续。)
城外清军围城,城内却因流言军心动摇,若不及早处断则势必引发大祸。●⌒,根本不用考虑,周士相便将故意散布流言的目标定在了邵九公和李辅国身上。这二人正是力主突围之人,今日城中这局面绝计和他们脱不了干系。
周士相当即就想派人去拿邵九公和李辅国,好问一问他俩究竟想干什么!
宋襄公却劝阻他不可派兵去拿,说不知这二人是否真正是幕后之人,又是否还有什么手手,倘若明着派兵去拿,怕更加引得军心大动。且不说邵九公还是雄威营百户,率兵把守南门,手下更是有帮江西绿营出身的心腹,真要一个不慎,怕是就无法收场了。
李辅国从前是高要绿营把总,太平军攻破高要城后他率余部投降,为了拉拢及壮大太平军实力,整编五大营时周士相命其出任近卫营试百户,手底下也有百多个高要绿营降兵出身的部下。同样处理不好的话,也易引起祸端。
眼下的新会城可是经不起一点变故,更是经不起内讧,周士相权衡之后纳了宋襄公的意见,命他暗地遣人排查流言出处,避免因为过于粗率的举动导致太平军内部不稳。
与此同时,周士相觉得有必要开一次全城军民大会,将太平军的动向明确无误的告诉士兵和家眷们。
对付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一切公开。太平军之前从没有搞过什么军民大会,宋襄公也无法理解什么是军民大会,但却支持周士相召开这次大会,原因无他,这城中的确也需要军民开诚布公的谈一次了,更需要周士相这个主官亲自出面向军民解释现在的一切,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同时,周士相向宋襄公提出一个请求,这个请求是请宋襄公从后营营老、营管等人中挑选一些人出来担任太平军安军使。
“安军使”这个名目可是新鲜得很,宋襄公闻所未闻。一脸不解的看着周士相,惊愕道:“何为安军使?”
“安军使,顾名思议,便是起安定军心作用的使者。当然,这使者不是指那种充任两国交往的使者,而是代表我本人安在军中的使者。”
“安军使的任务不仅仅是安定军中人心,重要得是要对士兵的思相有所掌握,这个思想具体便是指士兵的情绪变化。细分开来就是要安军使平日要绝对掌握士兵的一切情况,包括他的出身,过往经历等等,最重要的安军使一定要获得士兵信任,要及时为士兵化解一切战斗以外的困难,当然,安军使不能干涉军中主官的工作,同样,百户、总旗们也不能干涉安军使的职责”
当下,周士相将后世军中政委的工作用当世语言简要明了的对宋襄公阐述了一遍。严格来讲,周士相弄出来的这个“安军使”和后世政委的职责没有任何不同,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代表他对军队的掌握,后者则是代表某个势力。
这次有关突围流言导致军心不稳触动周士相决意将后世政委引入太平军中,但不可否认的是,引入安军使还有周士相的另一个私念,那就是他认为有必要加强自己对于军队的掌握,要做到军中一切都奉他为首,不能也不允许出现任何抵触他的存在。
尽管太平军还很弱小,尽管太平军的生死尚是未知。但周士相已下定决心要这么干,在简单介绍了安军使后,周士相便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宋襄公去挑选充任安军使的人选。
出任安军使的人选不仅从后营那些营老、营管中选,还可以从战兵营中挑。总之城中所有能识得百字以上的人都可以做为安军使的预备人选。
宋襄公问需要多少安军使,各营又如何安置。
周士相沉吟了下,说每一伍都设一名安军使,又称安军小使;每一队再设一名安军中使,各营再设一安军大使。
如此一来,依太平军军制。20兵为一伍,五伍为一队,五队为一营,那么一营就需要安军大使1员,安军中使5员,安军小使25员,合计31人。五营相加则为155人。
为了便于安军使更好融入军中,同时便于协调上下关系,周士相又定下安军小使为试小旗,安军中使为试总旗,安军大使则为试百户的临时官职。
又道安军使在军中除了要做思想工作外,还要肩负维持军纪的职责,士兵如果有错,由安军使先行审问再将处理意见上报主官,最后则由周士相亲自处置。
周士相说了一通,宋襄公听得有点晕,除了觉得这安军使对于掌握军队人心有大作用外,就是感觉这一下又多了不少官出来。
宋襄公皱着眉头说了个大难题,太平军本就是土匪穷人组成的军队,哪里有几个识字的。后营那边倒是有些德高望重的营老读书识字,甚至还有一个有秀才功名,可问题是这帮营老都是白发老者,哪里还能到军中折腾。营管中倒是有识字的,可人数太少,按周士相的需求,这一下就要有155名安军使,匆忙之间他到哪里去找,把那些公库军的伙计拉上来,充其量能有30个就算了不起了。
这个问题也让周士相大为头疼,是啊,他的设想再好,也要有人能去执行才是,要不然就是空中楼阁,落不到实处的。
打罗定起太平军倒是强行裹挟了一些士绅,不过这些人在被剥夺财产后多是被盯在后营,一个个早把太平军给埋怨上天,哪里又肯出来配合周士相的工作。就是这些人真肯出来为周士相效命,周士相也不敢用他们!
后世伟人说过,读书越多越反动,这话放大面上肯定有问题,可放这时代却是真理。为啥?那帮士绅可都他.娘的是有田有房的地主阶级,是靠吸穷人血维生的阶级,指望他们出来帮助土匪和穷人结合体的太平军效命,那不是玩笑吗!
想要有一批能够忠诚执行自己命令,体会自己思想的安军使,除了自己培养训练外别无它途!
可当务之急这军心不稳要急需解决,罢了,周士相便让宋襄公将那30个能识些字的先选出来,再从军中选些忠厚的,有妻儿老小在后营的出来,先暂时把安军使的架子搭起来,凑合着先解决眼前的事。
宋襄公没有异议,但强调安定军心最急迫的不是安军使,而是周士相这个太平军主帅本人,军民大会必须马上召开,一刻也不容缓!
周士相也没有二话,吩咐亲兵去将廖瑞祥找来,命他马上组织人手布置会场,就在下午召开太平军军民大会,届时除了城墙上必要的留守人员,其他人等不问老弱,不问身份一律参加大会。
对邵九公和李辅国的排查,宋襄公也立即着手。查流言这事他有过经验,当初在罗定就干过,这回也是轻车熟路。新会城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军民加一起也不过万,想弄清谁散播流言还不是小菜一碟。
就在周士相着手召开军民大会同时,邵九公却不请自来。
见到周士相,他就开门见山直说道:“千户,城中流言不是我使人散的,是李辅国那家伙叫人干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