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低调归来(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问题竟有这般严重么?”
陈子明所上的本章很是厚实,足足四十余页,万余言,内里不单有着各地的风土人情之介绍,也有着各地风景之描述,以陈子明的文笔写来,自是栩栩如生得很,然则这一切都不是李恪关心的焦点所在,他在意的就只有一条——朝廷对江南的掌控力度其实根本谈不上牢靠,哪怕已有了御史台的各分支机构,朝廷对各州之刺使的监督机制依旧谈不上完善,换而言之,中央若是足够强,地方上尚能温顺绥靖,可一旦中央出现了动荡,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各州大乱,汉末那等武装割据之乱世必将重演,而这显然不是李恪所愿面对之局面。
“回陛下的话,扬州一案虽是偶然爆发,然却并非孤例,微臣在江南各州巡访时,发现不少州县擅自加捐,有些确是在大兴便民之工程,筑路修桥、兴修水利等,可也有不少州县是巧借名目乱摊派,只是在数额上远不及扬州那般显眼罢了,这等各州各自为政之局面若不有所更易,朝廷基石恐难稳固,一切安稳则罢,稍有风吹草动,便有伤及社稷根基之危矣。”
陈子明此番下江南,所历二十七州、四十九县,除了在扬州曾大动干戈了一回之外,在其余各州县都只是看看而已,指示都很少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余州县就真儿个的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在陈子明看来,二十六州里,真正能做到吏治基本合格者也就一半而已,其余州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吏治问题。
“嗯……看样子政体革新已是势在必行了的,依子明看来,何时开始为宜?”
尽管尚不曾去验证,可李恪却相信陈子明绝对不会在这等大事上虚言欺骗自己,一想到似前番扬州谋逆案这等大案有着接连爆发的土壤存在,李恪又怎敢掉以轻心了去,只是在何时动手一事上,却还有些个拿捏不定,这便沉吟着将问题丢给了陈子明。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新军若是已就绪,即刻便可开始着手相关之布局了。”
陈子明去岁之所以提议朝廷派出干员观风天下,除了他自己须得避嫌之外,本意就是要为政体革新做准备的,如今,新军既已成型,政体革新之事自然也就该摆上议事日程了的,这会儿听得李恪有问,自不会有丝毫的犹豫,紧着便给出了个明确的答案。
“嗯,朕看着亦是可行,子明打算从何处着手做了去?”
改革的事儿从来都是一鼓作气、再鼓而衰的,李恪乃是饱读史书之人,对此,自不会不清楚,就眼下大唐蒸蒸日上之时,无疑便是动手的最佳时分,有着新军之护驾,也当真不怕各地能乱到哪去,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应该改归应该改,具体该如何着手,却还是须得谨慎再谨慎的,在这一点上,李恪自不会掉以轻心了去。
“回陛下的话,再有不到一个来月便是端午了,如今天下太平,龙舟赛事办上一回也自无妨,诸王平日里为陛下牧守四方,也自辛苦得很,趁此佳节时,召回京师慰籍一番,也好宣示一下陛下之恩宠,窃以为应是可行。”
陈子明并未直接回答李恪的问题,而是意味深长地提点了一番。
“善,朕回头便下了诏令,其余诸事便由子明办了去便好。”
李恪乃是极聪慧之人,尽管陈子明说得甚是含糊,可他却是一听便知陈子明话里的潜台词之所在——政体革新断然绕不过镇守四方的诸多王爷们,若不先摆平了这帮有权有兵有粮的王爷们,政体革新根本无从谈起,反之,只要能将这帮王爷们都关进了笼子里,政体革新的最大阻碍也就荡然无存了的,对此,李恪自是赞成得很,不过么,他显然不想亲自操刀此事,一句话便将这等棘手的活计塞到了陈子明的怀中。
“陛下圣明,微臣遵旨。”
拿下诸王可不是件容易之事,不管是巧取还是硬拿,操刀者都难免遭人诟病,道理很简单,那帮子王爷可都是天家中人,不是李恪的叔叔便是其弟弟,就血缘关系来说,操刀者都难免犯了疏不间亲之大忌,真要是事情办不好,那绝对是要被推出来当替罪羊的,东汉七国之乱时,晁错这个削藩的首倡者不就被汉景帝毫不容情地一刀砍了么,毫无疑问,李恪所给的就是件吃力不讨好之差使,然则陈子明却并未有丝毫的犹豫,干脆利落地便答应了下来。
“嗯,子明办事,朕素来放心得很,此事便这么定了,时候不早了,子明一路南巡辛苦了,朕就不多留卿了,且自回罢。”
该谈的既已谈完,李恪也自没再多留陈子明,嘉许了其几句之后,便即就此下了逐客之令。
“陛下圣明,微臣告退。”
连日赶路之下,又与李恪商谈了如此之久,饶是陈子明身强体健,也自有些疲了,这一听李恪如此说法,陈子明自是不会有甚异议,紧着称颂了一声,便即就此退出了两仪殿,自行乘马车打道回府去了……
“孩儿见过父亲。”
陈舒虽已成婚,但却并未搬出陈府,只是在陈府隔出了个单独庭院另住而已,加之不曾出仕,也就少了公务之繁忙,平日里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于京中名流交往,与萧锐之长子萧守业、李勣之次子李思文、来济之长子来敬业并称“京师四秀”,今日父母齐齐归家,陈舒自是不敢似平日那般外出交游,早早便在府中候着,一边陪着早一步回府的汝南公主叙话,一边等着自家父亲的归来,却不曾想,陈子明人是回来了,却并未去主院,而是径直去了内院书房,并着墨雨前来唤其去内院书房一行,对此,陈舒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紧着便赶到了地头,这一见自家父亲正自端坐在文案后头,赶忙便抢上了前去,规规矩矩地行礼问了安。
“嗯,今日为父进宫面圣时,陛下曾谈到了尔之入仕一事,陛下有意委尔为著作郎,尔对此可有甚想法么?”
陈子明面色淡然地看了陈舒一眼,也自不曾有甚寒暄的废话,直截了当地便发问了一句道。
“这……父亲明鉴,孩儿年岁尚幼,又乏历练,骤然担此重任,却恐有负陛下之隆恩,孩儿惶恐,实不敢为也。”
著作郎乃是秘书监中的一个职位,清贵至极,既能近天颜,又不用承担甚实际的责任,就算不去费心讨天子之欢心,只消在位置上稍稍熬上几年,便可攀上晋升的快车道,似这等好职位,当真不是那么好到手的,自开唐以来,也就只有长孙冲、杜宪等寥寥几名驸马都尉能从此职位起步,而今,听得这等好事即将落在自己的头上,陈舒又岂有不为之欢欣鼓舞的,当然了,心中喜悦归喜悦,他倒是不曾得意忘形了去,紧着便出言谦逊了一番。
“尔能知晓自身缺点便是好事,不瞒尔,为父也是以此等理由婉拒了陛下的恩宠。”
陈舒掩饰得虽好,可其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狂喜之色又哪能瞒得过陈子明的法眼,不过么,陈子明也不曾点破其之心思,而是一本正经地便狠泼了陈舒一头的凉水。
“父亲英明。”
这一听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走了,陈舒心中自不免失落得很,奈何当着自家父亲的面,他就算是有着再多的委屈与不甘,却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是无奈地称颂了一声了事。
“舒儿有心仕途是好事,为父自当鼎力支持,然,有句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倘若地基不稳,这楼怕也难起到多高,你与为父不同,不止是少历练,从生下来就不曾吃过苦受过累,说是含着金钥匙生下来的也不为过,虽文章还算能看得过去,心性也尚可,然,不知人间疾苦,又如何能当一名臣,为父素来少有对尔说教之时,今日算是个例外罢,言尽于此,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还须得靠你自己去摸索。”
陈舒毕竟是自己的独子,身为父亲,陈子明自是须得为其之将来好生谋划上一番,当然了,该说的道理,陈子明却是须得先跟其说透了的。
“父亲教训得是,孩儿愿从微末之流做起,若能有成,当不自弃,若不能,归家闲居也是该当的。”
陈舒能被列为“京师四秀”之一,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心中的失落感来得快,去得也快,再一听陈子明这般谆谆教诲,心中的块垒当即便就此烟消云散了去,也没去追问陈子明到底为他安排了甚职位,仅仅只是言语诚恳地表明了态度。
“舒儿能做此想便好,为父已向陛下求了个缺,待得吏部下了函,尔便先去工部当一任主事,若真能有成,三年后,为父自当为尔请外放地方之恩旨,望尔能记住今日之言,脚踏实地,莫要辜负了为父一派苦心便好。”
以陈子明的观察力之敏锐,自是能看得出陈舒先前所言确是出自肺腑,心情自是大好,也就没再多绕弯子,但见其温和地一笑,语调淡然地便将为陈舒所做的官场晋升规划简单地述说了一番。
“父亲放心,孩儿知道该如何做了。”
听得陈子明这般温言教诲,陈舒心中满满皆是感动,可也不曾多言,仅仅只是慎重其事地给出了个保证……
“问题竟有这般严重么?”
陈子明所上的本章很是厚实,足足四十余页,万余言,内里不单有着各地的风土人情之介绍,也有着各地风景之描述,以陈子明的文笔写来,自是栩栩如生得很,然则这一切都不是李恪关心的焦点所在,他在意的就只有一条——朝廷对江南的掌控力度其实根本谈不上牢靠,哪怕已有了御史台的各分支机构,朝廷对各州之刺使的监督机制依旧谈不上完善,换而言之,中央若是足够强,地方上尚能温顺绥靖,可一旦中央出现了动荡,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各州大乱,汉末那等武装割据之乱世必将重演,而这显然不是李恪所愿面对之局面。
“回陛下的话,扬州一案虽是偶然爆发,然却并非孤例,微臣在江南各州巡访时,发现不少州县擅自加捐,有些确是在大兴便民之工程,筑路修桥、兴修水利等,可也有不少州县是巧借名目乱摊派,只是在数额上远不及扬州那般显眼罢了,这等各州各自为政之局面若不有所更易,朝廷基石恐难稳固,一切安稳则罢,稍有风吹草动,便有伤及社稷根基之危矣。”
陈子明此番下江南,所历二十七州、四十九县,除了在扬州曾大动干戈了一回之外,在其余各州县都只是看看而已,指示都很少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余州县就真儿个的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在陈子明看来,二十六州里,真正能做到吏治基本合格者也就一半而已,其余州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吏治问题。
“嗯……看样子政体革新已是势在必行了的,依子明看来,何时开始为宜?”
尽管尚不曾去验证,可李恪却相信陈子明绝对不会在这等大事上虚言欺骗自己,一想到似前番扬州谋逆案这等大案有着接连爆发的土壤存在,李恪又怎敢掉以轻心了去,只是在何时动手一事上,却还有些个拿捏不定,这便沉吟着将问题丢给了陈子明。
“陛下明鉴,微臣以为新军若是已就绪,即刻便可开始着手相关之布局了。”
陈子明去岁之所以提议朝廷派出干员观风天下,除了他自己须得避嫌之外,本意就是要为政体革新做准备的,如今,新军既已成型,政体革新之事自然也就该摆上议事日程了的,这会儿听得李恪有问,自不会有丝毫的犹豫,紧着便给出了个明确的答案。
“嗯,朕看着亦是可行,子明打算从何处着手做了去?”
改革的事儿从来都是一鼓作气、再鼓而衰的,李恪乃是饱读史书之人,对此,自不会不清楚,就眼下大唐蒸蒸日上之时,无疑便是动手的最佳时分,有着新军之护驾,也当真不怕各地能乱到哪去,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应该改归应该改,具体该如何着手,却还是须得谨慎再谨慎的,在这一点上,李恪自不会掉以轻心了去。
“回陛下的话,再有不到一个来月便是端午了,如今天下太平,龙舟赛事办上一回也自无妨,诸王平日里为陛下牧守四方,也自辛苦得很,趁此佳节时,召回京师慰籍一番,也好宣示一下陛下之恩宠,窃以为应是可行。”
陈子明并未直接回答李恪的问题,而是意味深长地提点了一番。
“善,朕回头便下了诏令,其余诸事便由子明办了去便好。”
李恪乃是极聪慧之人,尽管陈子明说得甚是含糊,可他却是一听便知陈子明话里的潜台词之所在——政体革新断然绕不过镇守四方的诸多王爷们,若不先摆平了这帮有权有兵有粮的王爷们,政体革新根本无从谈起,反之,只要能将这帮王爷们都关进了笼子里,政体革新的最大阻碍也就荡然无存了的,对此,李恪自是赞成得很,不过么,他显然不想亲自操刀此事,一句话便将这等棘手的活计塞到了陈子明的怀中。
“陛下圣明,微臣遵旨。”
拿下诸王可不是件容易之事,不管是巧取还是硬拿,操刀者都难免遭人诟病,道理很简单,那帮子王爷可都是天家中人,不是李恪的叔叔便是其弟弟,就血缘关系来说,操刀者都难免犯了疏不间亲之大忌,真要是事情办不好,那绝对是要被推出来当替罪羊的,东汉七国之乱时,晁错这个削藩的首倡者不就被汉景帝毫不容情地一刀砍了么,毫无疑问,李恪所给的就是件吃力不讨好之差使,然则陈子明却并未有丝毫的犹豫,干脆利落地便答应了下来。
“嗯,子明办事,朕素来放心得很,此事便这么定了,时候不早了,子明一路南巡辛苦了,朕就不多留卿了,且自回罢。”
该谈的既已谈完,李恪也自没再多留陈子明,嘉许了其几句之后,便即就此下了逐客之令。
“陛下圣明,微臣告退。”
连日赶路之下,又与李恪商谈了如此之久,饶是陈子明身强体健,也自有些疲了,这一听李恪如此说法,陈子明自是不会有甚异议,紧着称颂了一声,便即就此退出了两仪殿,自行乘马车打道回府去了……
“孩儿见过父亲。”
陈舒虽已成婚,但却并未搬出陈府,只是在陈府隔出了个单独庭院另住而已,加之不曾出仕,也就少了公务之繁忙,平日里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于京中名流交往,与萧锐之长子萧守业、李勣之次子李思文、来济之长子来敬业并称“京师四秀”,今日父母齐齐归家,陈舒自是不敢似平日那般外出交游,早早便在府中候着,一边陪着早一步回府的汝南公主叙话,一边等着自家父亲的归来,却不曾想,陈子明人是回来了,却并未去主院,而是径直去了内院书房,并着墨雨前来唤其去内院书房一行,对此,陈舒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紧着便赶到了地头,这一见自家父亲正自端坐在文案后头,赶忙便抢上了前去,规规矩矩地行礼问了安。
“嗯,今日为父进宫面圣时,陛下曾谈到了尔之入仕一事,陛下有意委尔为著作郎,尔对此可有甚想法么?”
陈子明面色淡然地看了陈舒一眼,也自不曾有甚寒暄的废话,直截了当地便发问了一句道。
“这……父亲明鉴,孩儿年岁尚幼,又乏历练,骤然担此重任,却恐有负陛下之隆恩,孩儿惶恐,实不敢为也。”
著作郎乃是秘书监中的一个职位,清贵至极,既能近天颜,又不用承担甚实际的责任,就算不去费心讨天子之欢心,只消在位置上稍稍熬上几年,便可攀上晋升的快车道,似这等好职位,当真不是那么好到手的,自开唐以来,也就只有长孙冲、杜宪等寥寥几名驸马都尉能从此职位起步,而今,听得这等好事即将落在自己的头上,陈舒又岂有不为之欢欣鼓舞的,当然了,心中喜悦归喜悦,他倒是不曾得意忘形了去,紧着便出言谦逊了一番。
“尔能知晓自身缺点便是好事,不瞒尔,为父也是以此等理由婉拒了陛下的恩宠。”
陈舒掩饰得虽好,可其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狂喜之色又哪能瞒得过陈子明的法眼,不过么,陈子明也不曾点破其之心思,而是一本正经地便狠泼了陈舒一头的凉水。
“父亲英明。”
这一听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走了,陈舒心中自不免失落得很,奈何当着自家父亲的面,他就算是有着再多的委屈与不甘,却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是无奈地称颂了一声了事。
“舒儿有心仕途是好事,为父自当鼎力支持,然,有句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倘若地基不稳,这楼怕也难起到多高,你与为父不同,不止是少历练,从生下来就不曾吃过苦受过累,说是含着金钥匙生下来的也不为过,虽文章还算能看得过去,心性也尚可,然,不知人间疾苦,又如何能当一名臣,为父素来少有对尔说教之时,今日算是个例外罢,言尽于此,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还须得靠你自己去摸索。”
陈舒毕竟是自己的独子,身为父亲,陈子明自是须得为其之将来好生谋划上一番,当然了,该说的道理,陈子明却是须得先跟其说透了的。
“父亲教训得是,孩儿愿从微末之流做起,若能有成,当不自弃,若不能,归家闲居也是该当的。”
陈舒能被列为“京师四秀”之一,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心中的失落感来得快,去得也快,再一听陈子明这般谆谆教诲,心中的块垒当即便就此烟消云散了去,也没去追问陈子明到底为他安排了甚职位,仅仅只是言语诚恳地表明了态度。
“舒儿能做此想便好,为父已向陛下求了个缺,待得吏部下了函,尔便先去工部当一任主事,若真能有成,三年后,为父自当为尔请外放地方之恩旨,望尔能记住今日之言,脚踏实地,莫要辜负了为父一派苦心便好。”
以陈子明的观察力之敏锐,自是能看得出陈舒先前所言确是出自肺腑,心情自是大好,也就没再多绕弯子,但见其温和地一笑,语调淡然地便将为陈舒所做的官场晋升规划简单地述说了一番。
“父亲放心,孩儿知道该如何做了。”
听得陈子明这般温言教诲,陈舒心中满满皆是感动,可也不曾多言,仅仅只是慎重其事地给出了个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