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西域风云(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彦看完林魁的报告,递给赵坤,说道:“皇上希望臣怎么做?”
李世民有些发愣,这是林魁的报告,百骑尉不可能不注意甘州一带,那里毕竟是骑士团所在地,对这支独立于十六卫之外的兵种,李世民也一直很关注。
骑士团的战斗力超过所有人想象,机动能力,战术思想,连编制都很奇怪。不过有一点让李世民放心,那就是骑士团一直教育他们要忠于皇室,不听任何人的,维护皇家。
可也有太多地方李世民不放心,那就是骑士团一直不是皇上支付军费,他的实际支付者是李彦。从装备到军饷,都是李彦在负责。这样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李世民怎么可能放心?不过骑士团数量很少,只有一千人,对此,还是没有多少威胁的。但这一次李彦调动他的两支护卫队,迅速之间把骑士团扩大到两千八百人,其中还有五百人是从房州李家调来的,这就不能不让李世民担心。
但李彦用李秀宁担任团长,他自己并没有担任主要官员,这让李世民又放心了。再说,骑士团也不再长安,而是远在甘州。李彦虽然是陇右道大都督,但他并没有行使自己的权力,什么也不管,和那些遥领都督的亲王一样。他连王府属官都没有,李彦也不提。这让李世民有些弄不懂,李彦是为什么。
今天召集群臣是商量已然班师回朝的李靖他们带回的情况,突厥俘虏达到十万之众,该如何安排他们,是重中之重。为永绝后患,有各种处理意见,正在争论的时候,林魁送上这份报告,让李世民有些吃惊,他想知道这是不是李彦安排的。
对于不断增长威望,影响巨大的李彦,李世民一直不能不防。如果李彦想,他好像有谋夺江山的本事。逐步显露出来的治国才能,不能不让李世民担心。特别他本身姓李,自己又公开承认他是李氏族人。又是公主又是王爷,又是大都督的,从打击世家和宗亲上,李彦展示的水平和能力,让李世民很难对李彦放心。
特别是暗影的报告,虽然说还是在查的阶段,可那个隐晦的猜测,让李世民心里发寒。
根据林魁报告,好像锦儿在吐谷浑做的一切,李彦并不知道,秀宁的报告上也说李彦并不知情,但李世民并不相信。
他没有试探李彦,对于李彦的头脑,李世民并不是很有把握了解,试探还不如直接问有效果,所以,他把林魁的报告交给李彦,想看他有什么反应。
如果李彦解释或者隐藏,那李世民会有一个判断,可李彦直接问想让他怎么做,这有些超出李世民的想法。
下面这些大臣并不知道怎么回事,百骑尉的奏报并非是报到中书省,而是直接交给皇上,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像以往一样,争论不下的事情,李世民会问问李彦这个号称大唐军师的人。也是,很多难办的事最后都是李彦解决的。
以前温彦博他们总是和李彦对着来,但一次又一次失败,最后也得承认,李彦非常规的手段确实有效,让大唐日子好过了不少。
起码现在国库充盈,连年灾害不但没有让国库空虚,反而比以前有钱。连续对世家的打压,对佛教的处理,有钱赈灾,安抚灾民,让反对李世民的声音变小,大唐终于平稳下来。
两条最主要的道路也开始发挥作用,一个长鄂高速所收入的钱,让户部已然对那点赋税都看不上眼了。王家被收拾,让云峰铁路也收敛起来,税收在增加。有的大臣提出是不是再减免一些农税,与民生息。李世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定襄公路通车,肃州公路通车,凭着强大商税和各地不断增加的工业税,那点农业税确实不算什么。这一切都来源于李彦身上,让朝堂上反对李彦的声音越来越少,他的威望也日渐高升。
今天李世民问李彦,也就不像以前一样有人不满和嫉妒。可李彦却是一句皇上,你让我怎么做。这明显不是如何处理突厥俘虏的事。
李世民还真不好说,难道说,你把锦儿找回来,不要插手吐谷浑的事吗?再说,各方面显示的结果是李彦好像也不知道。沉吟一下说道:“不是朕想让你怎么做,而是你想怎么做?”
李彦笑了:“皇上,我到现在都没见到锦儿,她失踪,也刚刚知道她是因大雪被困在戈壁。我也不知道真实情况,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做,但我相信锦儿不会背叛大唐。”
这一下群臣都互相观望,林魁那封报告是针对李锦儿?太奇怪了。她不是失踪了吗?李世民奇怪的问道:“你刚刚知道?”
李彦点点头:“从甘州回来锦儿护卫队的刘洪,我也刚见到,他说了一下情况,但和林指挥使报告的差不多,也没多大出入。锦儿提出让我前去商量,我还没动身就被皇上召进宫了。”
李世民摇摇头:“其实朕认为你不用去,锦儿如果有事商量,她可以回来,你说是不是?”
李彦的眉毛挑动一下,他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如果锦儿真的那么做,自己再去,兄妹联手,可能会迅速发展,那就可能威胁到大唐了。
李世民不同意自己去,那就是一个问题,把自己软禁了。心理无耐的苦笑一下,小妹这么做,怎么不等自己去了再弄,这一下恐怕自己离不开长安了。要是强行离开,那家里其他人呢?也可能让李世民提前想办法灭掉锦儿。笑笑说道:“其实我也就是担心锦儿,如今知道她没事,又有平阳的骑士团保护,当然也不用去。我在长安也没什么事,所以才想去看看。”
见李彦同意不去,李世民脸上出现一丝笑容:“你想妹妹,朕可以理解,但你可不能说没事做,是你自己懒而已。这一次,李将军平定突厥,他们有高达十万俘虏,朕正不知道怎么安排,这不是事吗?”
李彦看看周围这些大臣:“皇上,你可是人才济济,贤臣一大堆,这好像用不着我参与吧?秦将军身体不好,怀玉远在甘州,我正在研究治疗方法,也没时间啊。”
“你看,你不是说没事吗?朕一说有事,你马上没时间了。玄龄,你说一下,看看俊青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李世民不满的说道。
房玄龄根本没听明白李世民和李彦谈论李锦儿的事情,但是这些精明的人都听出来,李世民限制李彦离开京城,不让他去甘州,为什么不知道。
既然说解决突厥俘虏的事,也就说道:“李将军平定突厥,俘获他们十万之众,颉利可汗被抓,突利和薛廷陀也同意归附大唐,漠北之地空虚。但如何安置这十万突厥人,意见不同,有的认为应该把他们放回去,控制漠北,可以抑制薛廷陀强大,但也有的认为把他们迁移内地,同化他们。”
李彦看了一眼这些人,没有说话。房玄龄继续说道:“皇上采取你的计划,打算向漠北筑城,实际控制这些地方,但短时间无法实现。如果放回这些人,他们过一段时间,还可能再次反叛,但不放回去,迁移内地,又恐生出祸端,造成内乱,所以不好决定。”
李彦的脑袋在急速的转悠,锦儿弄出的问题已经让李世民怀疑自己,还是少说话为好。
这些人提出的问题也确实成难办。以现在的交通和朝廷控制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控制太远,后世那么发达的交通,可以快速反应,边疆少数名族还今天闹独立,明天发生叛乱的,何况这时候。
来到大唐已十多年了,以前的想法确实简单,认为大唐可以控制整个亚洲,把这些地方全变成大唐的领土,也就没有以后那么多麻烦了。可是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边远的地方因为民族文化上的差异,他们是不管多穷也想独立,想自己说了算,人的野心是不容易消灭的。
想了半天,说道:“迁往内地,迁到什么地方?”
新任黄门侍郎赵严说道:“永宁王爷,臣认为突厥扰中原已久,今日败亡,非慕以自归,可以把他们悉数迁到兖、豫之地,那里荒野很多,大多数是空闲之地,教习他们耕织,这样,即使有百万之胡虏也可以转化他们,也可以增加户数,我认为这是解决的办法。”
李彦没表态度,其实这也不失一个办法。可是他还没说话,中书侍郎颜师古说道:“突厥、铁勒自古以来未能使其臣服,陛下天威使其臣服,我认为把他们应该置于河北之地,分其酋长,领其部落,可以保证永不再叛。”
礼部侍郎李百药先是点头,然后又是摇头,说道:“突厥虽然说是一国,但其种族区分,各有酋首,应该使其离散,放回本部,置其君长,互不臣服,国分则弱,势均力敌,也很难相互吞并,都各自想自保,也就没有能力和中原相抗,我认为应该在边疆设置都护府,教法汉时制度,才能安边长久。”
夏州都督是接替李秀宁的窦静,窦家被打击,所剩下的官员也大部分外任为官,窦静和窦莲同属窦家的人,但对李世民比较忠心。
李世民也不能把他们全都打死,所以,窦静出任夏州都督,这次剿灭突厥也很有战功,特来长安述职。因为夏州临近突厥,可以说很了解突厥人,这时站出来说道:“戎狄之性,犹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慑,不可以仁义教之,何况是酋首被俘,此恨必难忘,如果迁至内地,必然与汉民争执,有损无益,一旦反叛必危及王都,不如以败亡之余,施以格外之恩,假以王侯之号,赐以家室妻女,分其土地,折其部落,其势若分,比较容易羁制,这才能永保边塞。”
又是原来的一样,各个都有道理,李彦一直听着,他不能说他们说的没道理,但是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解决办法,也并非是不全面,主要都是暂时的解决办法,几年,几十年或许没问题,但时间一长,还是老样子,否则就不会几千年也解决不了。
他也暂时没想到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所以没说什么。李世民还第一次见李彦没有迅速说出解决办法,有些失望。
也确实,历经几个朝代,千年时间过去,都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又怎么能奢望李彦拿出解决办法呢?就说道:“诸位爱卿,难道没有一个全面的解决办法吗?”
温彦博站出来:“皇上,臣综合了所有人的意见,认为置突厥于荒凉之地,离其本土,有违物性,非仁者之道,若驱赶塞外也非王道仁者所为,我认为应该效法东汉武帝的做法,置匈奴于塞下,令其部落顺其风俗,从填空虚之地,使之为大唐戍卫边塞。”
李世民觉得温彦博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李世民一直认为天下都是大唐的,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广施仁政为良策。点点头,还没等说话,魏征站出来,一脸气愤的说道:“****,此言差矣,突厥也为世寇,与中原王朝有仇不止千年,今所率天威,令其破亡,陛下因他降附,不忍尽诛,不应该把他们放归故土,而是驱之远离大唐,断不可留居内地和边塞。戎狄无信,人面兽心,弱了即请降,强即叛乱,今降众不下十万,数年后,必为心腹大患,试想西晋初年,胡民杂居,众官皆劝武帝驱之以杜乱源,武帝不从,二十几年后,伊洛一带遂之陆沉,往事可为师鉴。”
温彦博很是看不上魏征的,虽然他俩都是李彦打击的对象,但魏征总是以谏臣自居,处处和皇上对着干。温彦博认为魏征有沽名钓誉之嫌,刚才自己的说法,已看到李世民点头,那就是迎合了皇上的心思,有些傲气的说道:“天子威于四夷,如同地养万物,今突厥已灭,余种归命,不忠怜而养之,非天地蒙覆之义,而有阻四夷臣服之嫌,今把他们置于河北之地,让他们死而生之,亡而存之,必将感恩载德,何叛有之?”
魏征一时气结,他也看出来温彦博这是迎合皇上的心理,虽然不能当面斥驳,还是说道:“看问题不能理想化,不是德不德的问题,永嘉之乱,前车之鉴,陛下如用温彦博之言,可谓养虎为患,自贻亦。”
李彦眼睛开始放光,他一直不喜欢魏征,但没想到,这件事上,他到是很合自己的胃口,刚想说话表示支持,可温彦博好像忘了站在一边的李彦,还是争论道:“圣人之道无不通,故曰,有教无类,被创残之余,以穷归我,爱护之,收为边地,将教礼法,职耕以安,教以礼仪,数年后,尽为君主子民,又复选酋长,必然思恩怀德,成为王化之民,有什么后患?”
这一下,温彦博又惹到李彦了,因为他最恨的就是这种用仁义道德说法。
圣人之言,圣人之道,******吃亏几千年了,还是死不悔改,什么威德仁义,狼永远是狼,没有驯化成狗之前,他就是狼,放归草原,他永远是狼,本来温彦博说的慢慢教化,让他们成为大唐臣民,李彦还是认为对的,但是为迎合皇上,竟然不顾留下的隐患,竟说些他妈没用的,心里的反感一出来,火也就来了。
一直用眼睛盯着李彦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头一哆嗦,他们可是很了解李彦的,也清楚他最恨这种说法。一开始大家都说的是解决办法,无论对不对,李彦一声没出,冷静听着。看得出来,他在分析。对于李彦,并非没有治国才能这一点,大家基本都有认识到,所以也希望他拿出一个很好的办法。
可是,温彦博的话又激怒了他,几个了解李彦的人开始替温彦博悲哀了,这个人怎么就是没记性,这些话什么时候说不好,偏偏这时候当着李彦的面说,这明显是找死的行为。
就在这些人为温彦博悲哀的时候,李彦说道:“皇上,臣已有了解决办法。”
李世民一听,很感兴趣的问道:“俊青,有什么办法,说出来。”
李彦没有说什么办法,而是向前上了一步:“皇上,****说的太有道理。臣只想问一句,如果突厥反叛,温大人用什么保证,是他拿着圣人的书去宣讲,还是把他满门抄斩,以告慰那些死在突厥人手里的汉人生命?温大人,你敢不敢写下保证,如果突厥反叛,用你全家族的人生命做担保。”
温彦博也不是傻瓜,当时想起来李彦站在一边呢,心里哆嗦一下。不能不说,李彦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
李彦看完林魁的报告,递给赵坤,说道:“皇上希望臣怎么做?”
李世民有些发愣,这是林魁的报告,百骑尉不可能不注意甘州一带,那里毕竟是骑士团所在地,对这支独立于十六卫之外的兵种,李世民也一直很关注。
骑士团的战斗力超过所有人想象,机动能力,战术思想,连编制都很奇怪。不过有一点让李世民放心,那就是骑士团一直教育他们要忠于皇室,不听任何人的,维护皇家。
可也有太多地方李世民不放心,那就是骑士团一直不是皇上支付军费,他的实际支付者是李彦。从装备到军饷,都是李彦在负责。这样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李世民怎么可能放心?不过骑士团数量很少,只有一千人,对此,还是没有多少威胁的。但这一次李彦调动他的两支护卫队,迅速之间把骑士团扩大到两千八百人,其中还有五百人是从房州李家调来的,这就不能不让李世民担心。
但李彦用李秀宁担任团长,他自己并没有担任主要官员,这让李世民又放心了。再说,骑士团也不再长安,而是远在甘州。李彦虽然是陇右道大都督,但他并没有行使自己的权力,什么也不管,和那些遥领都督的亲王一样。他连王府属官都没有,李彦也不提。这让李世民有些弄不懂,李彦是为什么。
今天召集群臣是商量已然班师回朝的李靖他们带回的情况,突厥俘虏达到十万之众,该如何安排他们,是重中之重。为永绝后患,有各种处理意见,正在争论的时候,林魁送上这份报告,让李世民有些吃惊,他想知道这是不是李彦安排的。
对于不断增长威望,影响巨大的李彦,李世民一直不能不防。如果李彦想,他好像有谋夺江山的本事。逐步显露出来的治国才能,不能不让李世民担心。特别他本身姓李,自己又公开承认他是李氏族人。又是公主又是王爷,又是大都督的,从打击世家和宗亲上,李彦展示的水平和能力,让李世民很难对李彦放心。
特别是暗影的报告,虽然说还是在查的阶段,可那个隐晦的猜测,让李世民心里发寒。
根据林魁报告,好像锦儿在吐谷浑做的一切,李彦并不知道,秀宁的报告上也说李彦并不知情,但李世民并不相信。
他没有试探李彦,对于李彦的头脑,李世民并不是很有把握了解,试探还不如直接问有效果,所以,他把林魁的报告交给李彦,想看他有什么反应。
如果李彦解释或者隐藏,那李世民会有一个判断,可李彦直接问想让他怎么做,这有些超出李世民的想法。
下面这些大臣并不知道怎么回事,百骑尉的奏报并非是报到中书省,而是直接交给皇上,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回事。还以为像以往一样,争论不下的事情,李世民会问问李彦这个号称大唐军师的人。也是,很多难办的事最后都是李彦解决的。
以前温彦博他们总是和李彦对着来,但一次又一次失败,最后也得承认,李彦非常规的手段确实有效,让大唐日子好过了不少。
起码现在国库充盈,连年灾害不但没有让国库空虚,反而比以前有钱。连续对世家的打压,对佛教的处理,有钱赈灾,安抚灾民,让反对李世民的声音变小,大唐终于平稳下来。
两条最主要的道路也开始发挥作用,一个长鄂高速所收入的钱,让户部已然对那点赋税都看不上眼了。王家被收拾,让云峰铁路也收敛起来,税收在增加。有的大臣提出是不是再减免一些农税,与民生息。李世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定襄公路通车,肃州公路通车,凭着强大商税和各地不断增加的工业税,那点农业税确实不算什么。这一切都来源于李彦身上,让朝堂上反对李彦的声音越来越少,他的威望也日渐高升。
今天李世民问李彦,也就不像以前一样有人不满和嫉妒。可李彦却是一句皇上,你让我怎么做。这明显不是如何处理突厥俘虏的事。
李世民还真不好说,难道说,你把锦儿找回来,不要插手吐谷浑的事吗?再说,各方面显示的结果是李彦好像也不知道。沉吟一下说道:“不是朕想让你怎么做,而是你想怎么做?”
李彦笑了:“皇上,我到现在都没见到锦儿,她失踪,也刚刚知道她是因大雪被困在戈壁。我也不知道真实情况,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做,但我相信锦儿不会背叛大唐。”
这一下群臣都互相观望,林魁那封报告是针对李锦儿?太奇怪了。她不是失踪了吗?李世民奇怪的问道:“你刚刚知道?”
李彦点点头:“从甘州回来锦儿护卫队的刘洪,我也刚见到,他说了一下情况,但和林指挥使报告的差不多,也没多大出入。锦儿提出让我前去商量,我还没动身就被皇上召进宫了。”
李世民摇摇头:“其实朕认为你不用去,锦儿如果有事商量,她可以回来,你说是不是?”
李彦的眉毛挑动一下,他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如果锦儿真的那么做,自己再去,兄妹联手,可能会迅速发展,那就可能威胁到大唐了。
李世民不同意自己去,那就是一个问题,把自己软禁了。心理无耐的苦笑一下,小妹这么做,怎么不等自己去了再弄,这一下恐怕自己离不开长安了。要是强行离开,那家里其他人呢?也可能让李世民提前想办法灭掉锦儿。笑笑说道:“其实我也就是担心锦儿,如今知道她没事,又有平阳的骑士团保护,当然也不用去。我在长安也没什么事,所以才想去看看。”
见李彦同意不去,李世民脸上出现一丝笑容:“你想妹妹,朕可以理解,但你可不能说没事做,是你自己懒而已。这一次,李将军平定突厥,他们有高达十万俘虏,朕正不知道怎么安排,这不是事吗?”
李彦看看周围这些大臣:“皇上,你可是人才济济,贤臣一大堆,这好像用不着我参与吧?秦将军身体不好,怀玉远在甘州,我正在研究治疗方法,也没时间啊。”
“你看,你不是说没事吗?朕一说有事,你马上没时间了。玄龄,你说一下,看看俊青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李世民不满的说道。
房玄龄根本没听明白李世民和李彦谈论李锦儿的事情,但是这些精明的人都听出来,李世民限制李彦离开京城,不让他去甘州,为什么不知道。
既然说解决突厥俘虏的事,也就说道:“李将军平定突厥,俘获他们十万之众,颉利可汗被抓,突利和薛廷陀也同意归附大唐,漠北之地空虚。但如何安置这十万突厥人,意见不同,有的认为应该把他们放回去,控制漠北,可以抑制薛廷陀强大,但也有的认为把他们迁移内地,同化他们。”
李彦看了一眼这些人,没有说话。房玄龄继续说道:“皇上采取你的计划,打算向漠北筑城,实际控制这些地方,但短时间无法实现。如果放回这些人,他们过一段时间,还可能再次反叛,但不放回去,迁移内地,又恐生出祸端,造成内乱,所以不好决定。”
李彦的脑袋在急速的转悠,锦儿弄出的问题已经让李世民怀疑自己,还是少说话为好。
这些人提出的问题也确实成难办。以现在的交通和朝廷控制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控制太远,后世那么发达的交通,可以快速反应,边疆少数名族还今天闹独立,明天发生叛乱的,何况这时候。
来到大唐已十多年了,以前的想法确实简单,认为大唐可以控制整个亚洲,把这些地方全变成大唐的领土,也就没有以后那么多麻烦了。可是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边远的地方因为民族文化上的差异,他们是不管多穷也想独立,想自己说了算,人的野心是不容易消灭的。
想了半天,说道:“迁往内地,迁到什么地方?”
新任黄门侍郎赵严说道:“永宁王爷,臣认为突厥扰中原已久,今日败亡,非慕以自归,可以把他们悉数迁到兖、豫之地,那里荒野很多,大多数是空闲之地,教习他们耕织,这样,即使有百万之胡虏也可以转化他们,也可以增加户数,我认为这是解决的办法。”
李彦没表态度,其实这也不失一个办法。可是他还没说话,中书侍郎颜师古说道:“突厥、铁勒自古以来未能使其臣服,陛下天威使其臣服,我认为把他们应该置于河北之地,分其酋长,领其部落,可以保证永不再叛。”
礼部侍郎李百药先是点头,然后又是摇头,说道:“突厥虽然说是一国,但其种族区分,各有酋首,应该使其离散,放回本部,置其君长,互不臣服,国分则弱,势均力敌,也很难相互吞并,都各自想自保,也就没有能力和中原相抗,我认为应该在边疆设置都护府,教法汉时制度,才能安边长久。”
夏州都督是接替李秀宁的窦静,窦家被打击,所剩下的官员也大部分外任为官,窦静和窦莲同属窦家的人,但对李世民比较忠心。
李世民也不能把他们全都打死,所以,窦静出任夏州都督,这次剿灭突厥也很有战功,特来长安述职。因为夏州临近突厥,可以说很了解突厥人,这时站出来说道:“戎狄之性,犹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慑,不可以仁义教之,何况是酋首被俘,此恨必难忘,如果迁至内地,必然与汉民争执,有损无益,一旦反叛必危及王都,不如以败亡之余,施以格外之恩,假以王侯之号,赐以家室妻女,分其土地,折其部落,其势若分,比较容易羁制,这才能永保边塞。”
又是原来的一样,各个都有道理,李彦一直听着,他不能说他们说的没道理,但是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解决办法,也并非是不全面,主要都是暂时的解决办法,几年,几十年或许没问题,但时间一长,还是老样子,否则就不会几千年也解决不了。
他也暂时没想到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所以没说什么。李世民还第一次见李彦没有迅速说出解决办法,有些失望。
也确实,历经几个朝代,千年时间过去,都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又怎么能奢望李彦拿出解决办法呢?就说道:“诸位爱卿,难道没有一个全面的解决办法吗?”
温彦博站出来:“皇上,臣综合了所有人的意见,认为置突厥于荒凉之地,离其本土,有违物性,非仁者之道,若驱赶塞外也非王道仁者所为,我认为应该效法东汉武帝的做法,置匈奴于塞下,令其部落顺其风俗,从填空虚之地,使之为大唐戍卫边塞。”
李世民觉得温彦博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李世民一直认为天下都是大唐的,所有人都是他的臣民,广施仁政为良策。点点头,还没等说话,魏征站出来,一脸气愤的说道:“****,此言差矣,突厥也为世寇,与中原王朝有仇不止千年,今所率天威,令其破亡,陛下因他降附,不忍尽诛,不应该把他们放归故土,而是驱之远离大唐,断不可留居内地和边塞。戎狄无信,人面兽心,弱了即请降,强即叛乱,今降众不下十万,数年后,必为心腹大患,试想西晋初年,胡民杂居,众官皆劝武帝驱之以杜乱源,武帝不从,二十几年后,伊洛一带遂之陆沉,往事可为师鉴。”
温彦博很是看不上魏征的,虽然他俩都是李彦打击的对象,但魏征总是以谏臣自居,处处和皇上对着干。温彦博认为魏征有沽名钓誉之嫌,刚才自己的说法,已看到李世民点头,那就是迎合了皇上的心思,有些傲气的说道:“天子威于四夷,如同地养万物,今突厥已灭,余种归命,不忠怜而养之,非天地蒙覆之义,而有阻四夷臣服之嫌,今把他们置于河北之地,让他们死而生之,亡而存之,必将感恩载德,何叛有之?”
魏征一时气结,他也看出来温彦博这是迎合皇上的心理,虽然不能当面斥驳,还是说道:“看问题不能理想化,不是德不德的问题,永嘉之乱,前车之鉴,陛下如用温彦博之言,可谓养虎为患,自贻亦。”
李彦眼睛开始放光,他一直不喜欢魏征,但没想到,这件事上,他到是很合自己的胃口,刚想说话表示支持,可温彦博好像忘了站在一边的李彦,还是争论道:“圣人之道无不通,故曰,有教无类,被创残之余,以穷归我,爱护之,收为边地,将教礼法,职耕以安,教以礼仪,数年后,尽为君主子民,又复选酋长,必然思恩怀德,成为王化之民,有什么后患?”
这一下,温彦博又惹到李彦了,因为他最恨的就是这种用仁义道德说法。
圣人之言,圣人之道,******吃亏几千年了,还是死不悔改,什么威德仁义,狼永远是狼,没有驯化成狗之前,他就是狼,放归草原,他永远是狼,本来温彦博说的慢慢教化,让他们成为大唐臣民,李彦还是认为对的,但是为迎合皇上,竟然不顾留下的隐患,竟说些他妈没用的,心里的反感一出来,火也就来了。
一直用眼睛盯着李彦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头一哆嗦,他们可是很了解李彦的,也清楚他最恨这种说法。一开始大家都说的是解决办法,无论对不对,李彦一声没出,冷静听着。看得出来,他在分析。对于李彦,并非没有治国才能这一点,大家基本都有认识到,所以也希望他拿出一个很好的办法。
可是,温彦博的话又激怒了他,几个了解李彦的人开始替温彦博悲哀了,这个人怎么就是没记性,这些话什么时候说不好,偏偏这时候当着李彦的面说,这明显是找死的行为。
就在这些人为温彦博悲哀的时候,李彦说道:“皇上,臣已有了解决办法。”
李世民一听,很感兴趣的问道:“俊青,有什么办法,说出来。”
李彦没有说什么办法,而是向前上了一步:“皇上,****说的太有道理。臣只想问一句,如果突厥反叛,温大人用什么保证,是他拿着圣人的书去宣讲,还是把他满门抄斩,以告慰那些死在突厥人手里的汉人生命?温大人,你敢不敢写下保证,如果突厥反叛,用你全家族的人生命做担保。”
温彦博也不是傻瓜,当时想起来李彦站在一边呢,心里哆嗦一下。不能不说,李彦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