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波罗的海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那天晚上梁晓秀准备到波罗的海三国的行程,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她希望芒格能陪同她前往,并给她讲解那里的情况。
芒格欣然同意,并给她讲了那里的情况。塔林港是爱沙尼亚最大的港口,与芬兰隔海相望,互通轮渡。赫尔辛基到塔林的距离很近,两地之间只隔着一个芬兰湾,不少芬兰人经常乘船跨海到塔林旅游。
在20世纪70年代,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还属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三国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总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99.30万人,其中俄罗斯族人为177万左右。
波罗的海三国的战略位置重要,与白俄罗斯、波兰、俄罗斯接壤,是东西方交往的天然通道。历史上,这三个国家多次被德国、瑞典等西方国家占领。苏联与德国1939年签署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秘密协议,将波罗的海三国从德国占领区转为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6月,苏联出兵进驻波罗的海三国,随后将这三个国家以加盟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并入苏联版图。
波罗的海三国民族是公元前4000年至2000年迁居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古代新时期居民的后裔。他们一部分从东方迁居到欧洲部分,原始渔猎民带来了芬兰语;另一部分来自南方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古代列托-立陶宛农牧部落在公元前2000年的初期向北迁移。
立陶宛人在13世纪时处在封建时代,此时形成部族,这些部族主要是散居在涅瓦河流域的几个血缘相近的波罗的海部族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直到19世纪下半叶,立陶宛人才完成了资产阶级民族形成过程。
拉脱维亚人作为部族是在15-16世纪由波罗的海本地的一些部落,如库尔什人、泽姆加尔人、谢尔人、拉脱加尔人形成的。这些部落在5-6世纪时向北推进并逐渐同化了操芬兰语的立维部落以及一部分南方爱沙蒂人。这些部落在反对12世纪末日耳曼骑士入侵波罗的海沿岸的共同斗争中联合起来。拉脱维亚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
爱沙尼亚人是古代波罗的海沿岸芬兰部落的后裔。如拉脱维亚人一样,在反对日尔曼骑士和瑞典人的斗争中形成一个统一的部族。爱沙尼亚的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末。
波罗的海沿岸狭窄地带属海洋性气候,内地为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8月份降雨量最多,沿海地带10-12月降水量最多。沼泽区有大量的泥炭。森林和草地均占土地面积的1四分之一。有3个天然植被区:滨海沙丘区以松树居多;东部岗丘区多云杉;中部有大气橡树林。沼泽地区和湿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矿物资源匮乏,主要有硫酸监、石膏、泥炭、少量铁矿石和磷灰石,沿海地区还有少量的石油。
波罗的海三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加盟共和国,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居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为三国制定了“劳动分工”生产制度,即每个国家分工不同,生产的产品也不同。
立陶宛经济发展的重点为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造船、电子仪表、电机、无线电器材、化工、水泥和渔类加工工业。
拉脱维亚则被确定为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轻工业、食品工业和乳肉用畜牧业。爱沙尼亚的“劳动分工”原则同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一样,以工业为主。主要生产部门和产品有: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工业,生产石油加工设备、农具、采矿机械、天然气管道和挖掘机,专用科学仪器和电器设备。在油页岩加工基础上,建立起化学工业,生产苯、粘合剂、合成树脂、甲醛和洗涤剂等。木材加工是爱沙尼亚最早的工业部门之一,产品主要有纸、纸浆、胶合板和家具等。
芒格的介绍很详细,几乎把三国的主要特征都讲了一遍。
第二天,她们在赫尔辛基乘船前往塔林。梁晓秀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想考察一下那里的餐饮市场,看看是否能开中餐馆。她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听芒格介绍爱沙尼亚。
芒格说,爱沙尼亚共和国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国,与芬兰隔海相望。在这个美丽的国度,爱沙尼亚族占70%,俄罗斯族25%,其余为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爱沙尼亚境内也有一小部分芬兰人。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很接近。俄语在爱沙尼亚占有重要位置,多数俄罗斯人也会讲爱沙尼亚语。有一些爱沙尼亚人会说英语、德语和法语。
这个只有140万人口的加盟共和国是一个为大海所环绕的美丽国度。在这里,日出日落都是从海上升起落下的,自然景观神奇美妙。爱沙尼亚四季分明,属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气温-5℃,夏季平均气温16℃。爱沙尼亚是一个绿色国度,在45200平方公里国土上,森林面积占43%。
两个小时后,轮船驶抵塔林。梁晓秀踏上了爱沙尼亚的土地上。她们俩先在市中心找到一家旅馆住下,然后便游览塔林。
塔林是一座文化之城,在城市的8个区中分布着全国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和高等院校。爱沙尼亚共有10所大学,其中有6所国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大学生约7万人。塔尔图大学是爱沙尼亚著名的大学,建于1632年。爱沙尼亚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均毕业或曾任教于这所古老的大学。
芒格边走边介绍塔林。她说,塔林始建于1248年丹麦王国统治时期。塔林市位于爱沙尼亚西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气温4.7℃。全市人口为40万。
在爱沙尼亚的俄罗斯人大部分居住在首都塔林,因此这里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俄语塔林畅通无阻,俄式建筑,俄式餐厅,俄式着装,俄式生活方式,在塔林随处可见。爱沙尼亚的很多学校都开设英语课程,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爱沙尼亚人都能用英语与外界交流。在塔林,只要会英语,一般交流不成问题。
在塔林几乎没有什么名胜古迹,梁晓秀很失望,索性就听芒格讲爱沙尼亚。
芒格说,旅游业是爱沙尼亚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到爱沙尼亚旅游的外国游客超过本国人数。外国游客主要来自芬兰、瑞典、德国和英国。主要旅游景点是:塔林、塔尔图、帕尔努、萨列马岛、希尤马岛。
爱沙尼亚的工业比较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木材加工、建材、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业。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饲养奶牛、肉牛和猪。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黑麦、马铃薯、蔬菜、玉米、亚麻和饲料作物。农业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主要饲养奶牛、肉牛和猪。爱沙尼亚的自然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油页岩,已探明的储藏量约60亿吨;磷矿的储量约40亿吨,此外还有石灰岩等。森林面积211.5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4.09亿立方米,人均木材拥有量达178立方米。
爱沙尼亚的服务业比较发达,在140万人口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有37万人。
爱沙尼亚对教育非常重视,全国近1/4的人口在各类学校学习,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教育,从各类技校及职业学校到高等教育,教育布局合理,质量可靠。
爱沙尼亚在历史上经常被外族侵略。1227年,爱沙尼亚被丹麦和日耳曼人的利窝尼亚骑士团征服。自此以后,爱沙尼亚多次受到北欧各列强统治,其中包括丹麦、瑞典、波兰,最终被俄国兼并。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这是一个长期受到外来侵略者压迫的国家,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国家占领和统治。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次日,德军占领塔林。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沙尼亚独立。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1960年开通了塔林至赫尔辛基的轮渡。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和历史渊源深厚,爱沙尼亚与北欧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芒格看出梁晓秀对塔林不感兴趣,便说爱沙尼亚是“一个有趣的目的地国”。
那天晚上梁晓秀准备到波罗的海三国的行程,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她希望芒格能陪同她前往,并给她讲解那里的情况。
芒格欣然同意,并给她讲了那里的情况。塔林港是爱沙尼亚最大的港口,与芬兰隔海相望,互通轮渡。赫尔辛基到塔林的距离很近,两地之间只隔着一个芬兰湾,不少芬兰人经常乘船跨海到塔林旅游。
在20世纪70年代,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还属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三国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总面积17.4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99.30万人,其中俄罗斯族人为177万左右。
波罗的海三国的战略位置重要,与白俄罗斯、波兰、俄罗斯接壤,是东西方交往的天然通道。历史上,这三个国家多次被德国、瑞典等西方国家占领。苏联与德国1939年签署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秘密协议,将波罗的海三国从德国占领区转为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6月,苏联出兵进驻波罗的海三国,随后将这三个国家以加盟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并入苏联版图。
波罗的海三国民族是公元前4000年至2000年迁居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古代新时期居民的后裔。他们一部分从东方迁居到欧洲部分,原始渔猎民带来了芬兰语;另一部分来自南方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古代列托-立陶宛农牧部落在公元前2000年的初期向北迁移。
立陶宛人在13世纪时处在封建时代,此时形成部族,这些部族主要是散居在涅瓦河流域的几个血缘相近的波罗的海部族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直到19世纪下半叶,立陶宛人才完成了资产阶级民族形成过程。
拉脱维亚人作为部族是在15-16世纪由波罗的海本地的一些部落,如库尔什人、泽姆加尔人、谢尔人、拉脱加尔人形成的。这些部落在5-6世纪时向北推进并逐渐同化了操芬兰语的立维部落以及一部分南方爱沙蒂人。这些部落在反对12世纪末日耳曼骑士入侵波罗的海沿岸的共同斗争中联合起来。拉脱维亚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
爱沙尼亚人是古代波罗的海沿岸芬兰部落的后裔。如拉脱维亚人一样,在反对日尔曼骑士和瑞典人的斗争中形成一个统一的部族。爱沙尼亚的资产阶级形成于19世纪末。
波罗的海沿岸狭窄地带属海洋性气候,内地为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8月份降雨量最多,沿海地带10-12月降水量最多。沼泽区有大量的泥炭。森林和草地均占土地面积的1四分之一。有3个天然植被区:滨海沙丘区以松树居多;东部岗丘区多云杉;中部有大气橡树林。沼泽地区和湿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矿物资源匮乏,主要有硫酸监、石膏、泥炭、少量铁矿石和磷灰石,沿海地区还有少量的石油。
波罗的海三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加盟共和国,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居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前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为三国制定了“劳动分工”生产制度,即每个国家分工不同,生产的产品也不同。
立陶宛经济发展的重点为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造船、电子仪表、电机、无线电器材、化工、水泥和渔类加工工业。
拉脱维亚则被确定为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轻工业、食品工业和乳肉用畜牧业。爱沙尼亚的“劳动分工”原则同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一样,以工业为主。主要生产部门和产品有: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工业,生产石油加工设备、农具、采矿机械、天然气管道和挖掘机,专用科学仪器和电器设备。在油页岩加工基础上,建立起化学工业,生产苯、粘合剂、合成树脂、甲醛和洗涤剂等。木材加工是爱沙尼亚最早的工业部门之一,产品主要有纸、纸浆、胶合板和家具等。
芒格的介绍很详细,几乎把三国的主要特征都讲了一遍。
第二天,她们在赫尔辛基乘船前往塔林。梁晓秀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想考察一下那里的餐饮市场,看看是否能开中餐馆。她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听芒格介绍爱沙尼亚。
芒格说,爱沙尼亚共和国是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国,与芬兰隔海相望。在这个美丽的国度,爱沙尼亚族占70%,俄罗斯族25%,其余为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爱沙尼亚境内也有一小部分芬兰人。官方语言为爱沙尼亚语,与芬兰语很接近。俄语在爱沙尼亚占有重要位置,多数俄罗斯人也会讲爱沙尼亚语。有一些爱沙尼亚人会说英语、德语和法语。
这个只有140万人口的加盟共和国是一个为大海所环绕的美丽国度。在这里,日出日落都是从海上升起落下的,自然景观神奇美妙。爱沙尼亚四季分明,属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气温-5℃,夏季平均气温16℃。爱沙尼亚是一个绿色国度,在45200平方公里国土上,森林面积占43%。
两个小时后,轮船驶抵塔林。梁晓秀踏上了爱沙尼亚的土地上。她们俩先在市中心找到一家旅馆住下,然后便游览塔林。
塔林是一座文化之城,在城市的8个区中分布着全国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和高等院校。爱沙尼亚共有10所大学,其中有6所国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大学生约7万人。塔尔图大学是爱沙尼亚著名的大学,建于1632年。爱沙尼亚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均毕业或曾任教于这所古老的大学。
芒格边走边介绍塔林。她说,塔林始建于1248年丹麦王国统治时期。塔林市位于爱沙尼亚西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和南北欧的交通要冲,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春季凉爽少雨,夏秋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气温4.7℃。全市人口为40万。
在爱沙尼亚的俄罗斯人大部分居住在首都塔林,因此这里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俄语塔林畅通无阻,俄式建筑,俄式餐厅,俄式着装,俄式生活方式,在塔林随处可见。爱沙尼亚的很多学校都开设英语课程,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爱沙尼亚人都能用英语与外界交流。在塔林,只要会英语,一般交流不成问题。
在塔林几乎没有什么名胜古迹,梁晓秀很失望,索性就听芒格讲爱沙尼亚。
芒格说,旅游业是爱沙尼亚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到爱沙尼亚旅游的外国游客超过本国人数。外国游客主要来自芬兰、瑞典、德国和英国。主要旅游景点是:塔林、塔尔图、帕尔努、萨列马岛、希尤马岛。
爱沙尼亚的工业比较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木材加工、建材、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业。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饲养奶牛、肉牛和猪。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黑麦、马铃薯、蔬菜、玉米、亚麻和饲料作物。农业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主要饲养奶牛、肉牛和猪。爱沙尼亚的自然资源匮乏,主要矿产有油页岩,已探明的储藏量约60亿吨;磷矿的储量约40亿吨,此外还有石灰岩等。森林面积211.5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4.09亿立方米,人均木材拥有量达178立方米。
爱沙尼亚的服务业比较发达,在140万人口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有37万人。
爱沙尼亚对教育非常重视,全国近1/4的人口在各类学校学习,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教育,从各类技校及职业学校到高等教育,教育布局合理,质量可靠。
爱沙尼亚在历史上经常被外族侵略。1227年,爱沙尼亚被丹麦和日耳曼人的利窝尼亚骑士团征服。自此以后,爱沙尼亚多次受到北欧各列强统治,其中包括丹麦、瑞典、波兰,最终被俄国兼并。爱沙尼亚民族形成于12-13世纪。这是一个长期受到外来侵略者压迫的国家,曾先后被普鲁士、丹麦、瑞典、波兰、德国等国家占领和统治。从1710年开始,爱沙尼亚受沙俄统治长达200多年。1918年2月24日宣布独立,成立爱沙尼亚共和国。次日,德军占领塔林。同年11月,苏维埃俄国宣布对爱沙尼亚拥有主权。1920年2月,苏维埃俄国承认爱沙尼亚独立。1940年6月,苏联出兵爱沙尼亚,同年7月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
1960年开通了塔林至赫尔辛基的轮渡。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和历史渊源深厚,爱沙尼亚与北欧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芒格看出梁晓秀对塔林不感兴趣,便说爱沙尼亚是“一个有趣的目的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