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制胜法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早晨在餐厅,布朗说维也纳还有几个景点值得一看,他建议先去看维也纳森林。梁晓秀说她什么都不想看了,奥地利观光到此结束。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回法国?”
“今天上午继续讨论建中餐馆的事项。”
布朗拿出一个计划书递给梁晓秀,说他写的方案在上面;在此基础上西化一下就可以实施了。
梁晓秀没有看那个计划书,她把计划书交给米拉,让她先看。经过昨晚的探讨,她不相信布朗能拿出什么可行的方案。布朗的方案就是教条主义,都是教科书上的一套实施办法,那对她的中餐馆一点用都没有。
布朗看梁晓秀没兴趣看他精心撰写的方案,感到很失望。它是完全按照正规的商业运作模式写的计划书,开餐馆按照那个方案实施不会有任何问题。他由此想到梁晓秀没有上过大学,她不具备经济理论知识,所以很有可能看不懂他的计划书,他必须的给她讲解。
他解释说:“梁小姐,我们讨论中餐馆的事项,我看还是有一个初步方案为好,这样我们知道该从哪儿开始。我现在给你讲解一下计划书的要点。你看好不好?”
“你不用讲了。我们从今天开始就探讨一个问题:开中餐馆的制胜法宝。”
“制胜法宝?”布朗惊讶地说,“梁小姐,这又不是打仗,有什么制胜法宝呢?”
还是米拉对梁晓秀了解,她插话说,梁小姐说的制胜法宝就是开餐馆怎样赚钱。梁晓秀开了6年餐馆,对经营餐馆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方案了。
梁晓秀提醒布朗说,他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而不是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理论生搬硬套。
布朗更糊涂了,他说他不明白梁晓秀的说法,请她解释一下。
梁晓秀以员工举例说,开一个200平米的中餐馆,布朗认为需要14个员工,那就是外行话。那么大的餐馆最多有6个员工足够了,员工人数必须减少一半。
布朗辩解说,14个员工都有事做,那是一个正规企业必须要遵守的用人原则。她不明白6个员工怎么能把餐馆开起来。
梁晓秀说:“布朗,你要记住一条:你是在给中国企业工作;中国企业有自己的运转原则。一个那么小的饭店还需要一个专职会计?根本用不着。在德国开7家中餐馆,用一个会计足够了。”
“一个会计怎么能行呢?”布朗一头雾水。
“一个会计巡回工作。我们采取包税制,一年交一次税。会计到时候挨个餐馆走,把交税表格做好。平时他每个月去一家餐馆,整理一下账目。这就是一个会计需要做的全部事项。”
“梁小姐,你说的这种巡回会计,我没听说过,这能行吗?”他觉得梁晓秀太不正规了,居然想到设一个巡回会计。
米拉插话说,新中国饭店现在就只有一个会计,负责里尔、巴黎、戛纳三家餐馆的账目。那个会计做得很好,一点问题都没有。
布朗解释说,在法国或许可以,但在德国和奥地利可不行。一个德国会计绝不会给7家餐馆做账,那是违背常理的。
梁晓秀问布朗,一个会计在德国和奥地利月薪多少。布朗说大约为2500欧元。
梁晓秀说:“按你的做法,聘请10个会计一个月要花费25000欧元。这笔费用完全没必要,这是浪费。我就聘两个会计,一个负责德国的餐馆,一个负责奥地利的餐馆,每人月薪2500欧元,两人5000欧元,这样一个月就能节省2万欧元。
“可是,梁小姐,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在德国和奥地利是行不通的?办企业,活该花的费用就得支出,不能舍不得。”
“布朗,这件事你就不要操心了,德国会计不干,我们派法国会计。这事难不倒我。还有,你说用四个厨师,那么大的餐馆,为什么用4个厨师呢?”
“餐馆营业时间长,需要两班倒,一班两个厨师,中午和晚上各两个厨师。服务生也是如此,两班倒。德国餐馆都是这么做的,这是标准的餐馆运行模式。”
“布朗,你这模式对我们没用,那是教科书上的东西,我们不会采纳。我们只需要两个厨师、两个服务生。餐馆经理负责收银、做账、采购、值班等工作,一个餐馆最多5个人足够了。”
布朗急了,他说梁晓秀的做法不正规,没有按照欧洲典型的商业规则办企业,那样做企业不仅发展不了,而且很有可能维持不下去。
在旅行的一个月中,梁晓秀已经拿出了自己一整套计划,但具体细节她不能告诉布朗,那是商业秘密——中餐馆的秘密。
布朗认为,一个餐馆一个月能赚到2万欧元,那就算成功了。梁晓秀的计划是:一个餐馆一个月至少得赚到20万欧元。那还只是第一步。按照她的规划,第二步平均每家餐馆在两三年后月盈利就应该达到50万欧元,年收入不低于500万欧元。第三步,在10年之内,平均每家餐馆年盈利要达到800-1000万欧元,10家餐馆总收入为一亿欧元。她那样计算有她的理由。餐馆食材来自自产的蔬菜、鸡鸭鱼肉、牛羊猪肉,在进货成本上可以节省一多半的费用;菜品的定价要高,餐馆定位在高级餐馆上,平均每个顾客消费不低于80欧元,平均每天毛收入不低于3万欧元。
她的那些想法老外不仅不能理解,还会认为是天方夜谭呢。她想到了自己在法国创业的历程。她在创业的过程中学会做了做老外的生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那些诀窍、秘诀,老外永远也搞不懂。她是中国人,她把欧洲人研究透了;可是欧洲人对她却一点都不了解。她由此又想到了她的孩子,一个现实问题摆在她面前:孩子们生在法国,他们很快就要到上学的年龄,就要到法国学校上学。在法国学校学法文,说法文,接受法国教育,他们会不会受到老外的影响啊?如果受到老外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就会和父母不一样。她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她决不允许孩子们受到老外的影响。她的孩子是中国人,必须接受中国文化。
她从自身的成长经历悟出了生存的道理:人必须奋斗,必须动脑子;她18岁来到法国谋生,法国残酷的现实社会使她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改变自己的现状,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她就必须奋斗。奋斗的过程很残酷,真正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她就属于那些少数人中的一员。她,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农民,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人,如今将要雇佣布朗这个拥有欧洲名牌大学毕业文凭的人,这让她产生一种自豪感。可是这个布朗死守着教科书那一套东西,还想说服她按照教科书上的原理开餐馆。这纯粹是瞎胡闹嘛!
她不再和布朗理论了,她说人生难得糊涂一回。
她那么说,布朗彻底糊涂了,问道:“梁小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生难得糊涂呢?人生不应该糊涂呀。你的话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呀?你能告诉我吗?”
她轻描淡写地说,她的说法只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说法而已,没有特别的意思。她转移了话题,说她已经开始学习德语了,这些天已经学会了几十句德语;回家后她要请一个家庭教师教她德语,争取在3-5年之内掌握德语。
布朗诧异地看着梁晓秀,不知该说什么好。他觉得梁晓秀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布朗,我们今天动身去瑞士,你准备一下,中午就出发。”
“去瑞士?你提前没说呀?怎么突然想去瑞士了?”
“继续做市场调研。”
第二天早晨在餐厅,布朗说维也纳还有几个景点值得一看,他建议先去看维也纳森林。梁晓秀说她什么都不想看了,奥地利观光到此结束。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回法国?”
“今天上午继续讨论建中餐馆的事项。”
布朗拿出一个计划书递给梁晓秀,说他写的方案在上面;在此基础上西化一下就可以实施了。
梁晓秀没有看那个计划书,她把计划书交给米拉,让她先看。经过昨晚的探讨,她不相信布朗能拿出什么可行的方案。布朗的方案就是教条主义,都是教科书上的一套实施办法,那对她的中餐馆一点用都没有。
布朗看梁晓秀没兴趣看他精心撰写的方案,感到很失望。它是完全按照正规的商业运作模式写的计划书,开餐馆按照那个方案实施不会有任何问题。他由此想到梁晓秀没有上过大学,她不具备经济理论知识,所以很有可能看不懂他的计划书,他必须的给她讲解。
他解释说:“梁小姐,我们讨论中餐馆的事项,我看还是有一个初步方案为好,这样我们知道该从哪儿开始。我现在给你讲解一下计划书的要点。你看好不好?”
“你不用讲了。我们从今天开始就探讨一个问题:开中餐馆的制胜法宝。”
“制胜法宝?”布朗惊讶地说,“梁小姐,这又不是打仗,有什么制胜法宝呢?”
还是米拉对梁晓秀了解,她插话说,梁小姐说的制胜法宝就是开餐馆怎样赚钱。梁晓秀开了6年餐馆,对经营餐馆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方案了。
梁晓秀提醒布朗说,他应该换一种方式思考问题,而不是完全按照教科书上的理论生搬硬套。
布朗更糊涂了,他说他不明白梁晓秀的说法,请她解释一下。
梁晓秀以员工举例说,开一个200平米的中餐馆,布朗认为需要14个员工,那就是外行话。那么大的餐馆最多有6个员工足够了,员工人数必须减少一半。
布朗辩解说,14个员工都有事做,那是一个正规企业必须要遵守的用人原则。她不明白6个员工怎么能把餐馆开起来。
梁晓秀说:“布朗,你要记住一条:你是在给中国企业工作;中国企业有自己的运转原则。一个那么小的饭店还需要一个专职会计?根本用不着。在德国开7家中餐馆,用一个会计足够了。”
“一个会计怎么能行呢?”布朗一头雾水。
“一个会计巡回工作。我们采取包税制,一年交一次税。会计到时候挨个餐馆走,把交税表格做好。平时他每个月去一家餐馆,整理一下账目。这就是一个会计需要做的全部事项。”
“梁小姐,你说的这种巡回会计,我没听说过,这能行吗?”他觉得梁晓秀太不正规了,居然想到设一个巡回会计。
米拉插话说,新中国饭店现在就只有一个会计,负责里尔、巴黎、戛纳三家餐馆的账目。那个会计做得很好,一点问题都没有。
布朗解释说,在法国或许可以,但在德国和奥地利可不行。一个德国会计绝不会给7家餐馆做账,那是违背常理的。
梁晓秀问布朗,一个会计在德国和奥地利月薪多少。布朗说大约为2500欧元。
梁晓秀说:“按你的做法,聘请10个会计一个月要花费25000欧元。这笔费用完全没必要,这是浪费。我就聘两个会计,一个负责德国的餐馆,一个负责奥地利的餐馆,每人月薪2500欧元,两人5000欧元,这样一个月就能节省2万欧元。
“可是,梁小姐,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在德国和奥地利是行不通的?办企业,活该花的费用就得支出,不能舍不得。”
“布朗,这件事你就不要操心了,德国会计不干,我们派法国会计。这事难不倒我。还有,你说用四个厨师,那么大的餐馆,为什么用4个厨师呢?”
“餐馆营业时间长,需要两班倒,一班两个厨师,中午和晚上各两个厨师。服务生也是如此,两班倒。德国餐馆都是这么做的,这是标准的餐馆运行模式。”
“布朗,你这模式对我们没用,那是教科书上的东西,我们不会采纳。我们只需要两个厨师、两个服务生。餐馆经理负责收银、做账、采购、值班等工作,一个餐馆最多5个人足够了。”
布朗急了,他说梁晓秀的做法不正规,没有按照欧洲典型的商业规则办企业,那样做企业不仅发展不了,而且很有可能维持不下去。
在旅行的一个月中,梁晓秀已经拿出了自己一整套计划,但具体细节她不能告诉布朗,那是商业秘密——中餐馆的秘密。
布朗认为,一个餐馆一个月能赚到2万欧元,那就算成功了。梁晓秀的计划是:一个餐馆一个月至少得赚到20万欧元。那还只是第一步。按照她的规划,第二步平均每家餐馆在两三年后月盈利就应该达到50万欧元,年收入不低于500万欧元。第三步,在10年之内,平均每家餐馆年盈利要达到800-1000万欧元,10家餐馆总收入为一亿欧元。她那样计算有她的理由。餐馆食材来自自产的蔬菜、鸡鸭鱼肉、牛羊猪肉,在进货成本上可以节省一多半的费用;菜品的定价要高,餐馆定位在高级餐馆上,平均每个顾客消费不低于80欧元,平均每天毛收入不低于3万欧元。
她的那些想法老外不仅不能理解,还会认为是天方夜谭呢。她想到了自己在法国创业的历程。她在创业的过程中学会做了做老外的生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的那些诀窍、秘诀,老外永远也搞不懂。她是中国人,她把欧洲人研究透了;可是欧洲人对她却一点都不了解。她由此又想到了她的孩子,一个现实问题摆在她面前:孩子们生在法国,他们很快就要到上学的年龄,就要到法国学校上学。在法国学校学法文,说法文,接受法国教育,他们会不会受到老外的影响啊?如果受到老外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就会和父母不一样。她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她决不允许孩子们受到老外的影响。她的孩子是中国人,必须接受中国文化。
她从自身的成长经历悟出了生存的道理:人必须奋斗,必须动脑子;她18岁来到法国谋生,法国残酷的现实社会使她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改变自己的现状,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她就必须奋斗。奋斗的过程很残酷,真正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她就属于那些少数人中的一员。她,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农民,一个只有初中毕业文凭的人,如今将要雇佣布朗这个拥有欧洲名牌大学毕业文凭的人,这让她产生一种自豪感。可是这个布朗死守着教科书那一套东西,还想说服她按照教科书上的原理开餐馆。这纯粹是瞎胡闹嘛!
她不再和布朗理论了,她说人生难得糊涂一回。
她那么说,布朗彻底糊涂了,问道:“梁小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生难得糊涂呢?人生不应该糊涂呀。你的话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呀?你能告诉我吗?”
她轻描淡写地说,她的说法只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说法而已,没有特别的意思。她转移了话题,说她已经开始学习德语了,这些天已经学会了几十句德语;回家后她要请一个家庭教师教她德语,争取在3-5年之内掌握德语。
布朗诧异地看着梁晓秀,不知该说什么好。他觉得梁晓秀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布朗,我们今天动身去瑞士,你准备一下,中午就出发。”
“去瑞士?你提前没说呀?怎么突然想去瑞士了?”
“继续做市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