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捷报入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广南之地虽不及江南的好风光,但景色却有另一番韵味,带着咸味的海风吹拂着广南,一艘艘海船航行在海面上,使得这片本就历来富饶的土地,更加富裕安定起来。
这两年来,王彦、苏观生治粵,强力推动工商和贸易发展,使的广京城中富裕之人极多,资产十万两以上的大户不在少数,月入二三两的殷实之家更是一抓一大把。
这些人富起来之后,又大大推动了广京的繁荣,再加上朝廷将行在设于此地,就更加助力了广京的发展。
街市上,人流穿梭不断,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西夷、南洋的器物也不少见,各种闻所未闻的瓜果,绫罗绸缎,处处皆是繁荣的景象。
“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看见这么一副副场景,多少人会生出此种错觉,将这广京当做故都南京呢?
不过,宋人能将杭州当汴州,那是人家有淮河、长江天堑,据有荆襄、汉中、巴蜀,与金人交手几十年,有偏安的本钱,而此时的大明,还在生死存亡之间,一场大的失败,就能让现在的局势立刻溃烂,所以把“广京当南京”的思想还是十分危险。
此时与街市上的热闹繁华,无忧无虑相比,隆武朝廷内部却紧张的多,张献忠的使者到来,陈说唇亡齿寒之理,请大明发兵救援。
使者是大西户部尚书王志贤,所说的话语,几乎就是严起恒奉王彦之命出使大西时,说张献忠出川的那套说词,只是身份对调过来。
隆武朝廷从王志贤口中得知了,张献忠已经放弃了成都,杀出重围,十多万军民暂时突围至川东南的西充县,情况万分危机。
成都落入清军之手,这对于大明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年弘光朝廷建立之时,李自成为满清所败,朝中就有大臣建言“闯为虏败,虽可喜,实可惧。虏未及谋我者,闯在耳。闯灭,非江南谁事?”但是当时的朝廷在马士英、史可法的主持之下,奉行连虏平寇之策,朝臣大都拍手称快,目光极其短视。
昔日,张献忠与李自成同为大明的心腹之患,现在的情况几乎又是甲申局势的重演,只是这次献贼大败,隆武朝廷却几乎没有拍手称快的大臣,全都忧心忡忡起来。
观隆武朝廷建立之后,总结弘光失败的教训,在国策上立刻做出改变,将联虏平寇,改为联寇抗清,直接来了个大转弯,也正是这个大转弯,使得丧失全部野战精锐的大明,能够拥有两路入楚的顺军,获得近二十万久战精锐,使得明军在楚地获得局部优势,从而一举遏制继续恶化的局势。
张献忠要不要救,大明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救肯定是要救,但朝廷没钱啊!
眼下张献忠的使者,还在驿馆等候,时常催促,使得隆武君臣也焦急起来。
此时隆武朝廷是国贫民富,其实如果时间充足,朝廷的国库也会随着商业的发展充盈起来,只是对朝廷而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王彦东征将国库消耗一空,好不容易,随着江西光复,景德镇落到大明手中,大量的上等瓷器,从江西上船逆流进入湖南,走已经疏浚了的灵渠进入桂地,然后顺珠江而下来到广京,为朝廷增加了一大税源。
这刚攒点银子,准被开始将皇帝的行在修一修,六部官员办公的场所,大理寺,督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等等官暑都建起来,也好装装门面,不然堂堂大明朝廷,广京城内个别富商巨贾达官贵人的府邸,也比朝廷体面,朝廷总归是没有威严。
现在川蜀一变,张献忠救援,不发兵看着四川沦丧,那清兵今后攻打大明的途径就多了,大明在战略上将完全处于被动,所以朝廷必须发兵,那国库里的钱就更加不够用了。
此外,王彦东征,奏本上虽说取得了一些优势,已经打下了泉州,一路士气如虹,但战阵之事,千变万化,不到最后,谁也无法猜到结果,隆武朝廷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万一失败,那可就完了。
此时,在行在内的勤政殿内,年近五十的隆武皇帝,身上压抑着老大帝国复兴的重担,肩负着家国兴亡的责任,巨大的压力使他的身体日渐消瘦,枯如老叟。这时他居于御案之后,单薄的身子上披着一件黄袍,戴着一副西夷的眼睛,将奏着凑到油灯下观看。
大堂里用艾叶、硫磺等物制作的驱蚊香,已经熄灭多时,堂里蚊虫嗡嗡,可皇帝似乎浑然忘我,他一手拍在脸上,眼睛却没离开奏折,也忘了叫内侍从新点上。
“陛下!”大太监庞天寿进来,先将驱蚊香点上,然后轻生唤道。
隆武帝抬起头来,见是他最信任的內侍庞天寿,温和的问道:“有事吗?”
庞天寿摇了摇头:“内臣这边并没有什么大事,现在朝政基本都是按几位相公的意思来,内臣这个秉笔太监,反而最为清闲。”
内阁强势,皇帝勤政,太监可不就没事可干了。
“哦~”隆武皇帝听他口气不对,放下奏折,摘了眼睛,靠在座椅上,“卿家有什么想法么?”
庞天寿想了想作难道:“内臣侍奉官家左右,见陛下处理国事,每日三更未睡鸡鸣便起,内臣也想为陛下分忧。内臣看朝廷,眼下最缺的就是银钱,原本历代先帝还有内帑可用,但到陛下这儿就什么都没了。内臣心里着实想为陛下分忧,如今广京一带商贸繁荣,臣就想能否按着神宗皇帝期间的例子,派前司礼监下面的小宦们,去为陛下多收些税赋上来,让陛下重建内帑。”
隆武皇帝对于钱财,自然渴望,有了银子他才能编练亲军,才能培养势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受到诸多限制,但神宗皇帝敛财的名声可不太好听,而且朝廷的赋税改革,已经施行了一段时间,目前看来效果十分明显,如果这个时候让太监插手,恐怕大臣和民间都会反对。
“赋税之事,都是苏卿、王卿在主持,贸然让司礼监插手,恐怕不妥。”
庞天寿听后,看了皇帝一眼,小声道:“陛下,请赎内臣多嘴,内臣这么说,其实也是为了大明。内臣看《资治通鉴》,像王相公这样即掌兵,又掌财的大臣那可大都~”
隆武脸色一变,立刻斥道:“朝廷养汝辈,视之如伶人,安敢间朕大臣?”
庞天寿是个内侍,裤裆里没货,被天子训斥了,急忙跪下道:“陛下息怒,内臣也是为陛下,为了大明。内臣也知道,王相公是国之长城,但最近城内传了许多谣言,内臣听了,才会那么想的~”
“什么谣言?”隆武冷脸道。
“回陛下,内臣听手下小宦说,他们在外头偶尔听到有人议论,说在两个月前的一天夜里,天上忽然有一片紫光从东面直接射入王相公府邸,又说相公府中鸡生金蛋,狗作狼嚎,有此种种异象,内臣就担心起来。”隆武帝神色沉重起来,怒道:“这是宵小之辈趁王卿出征不在广京,编造谣言重伤,尔不要乱传。王卿身为宰辅大臣,握有重权,行事起来哪有不得罪人的道理,朕不希望宫内有人传这种谣言,尔管好手下小宦,若再被朕听见有人中伤大臣,朕决不轻饶!好了,尔退下吧~”庞天寿悄悄的瞟了皇帝一眼,行礼告退。
隆武从新戴上眼睛,拿起奏折七烛火下光看,却怎么也看不下去,最后索性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深邃的目光望向窗外。
正在这时,刚刚出去的庞天寿却又折返回来,“陛下,内臣刚回司礼监,发现有内阁递来的折子,是王相公从漳州发来的急报。”
隆武帝听了,心中咯噔一下,接过折子猛然展开,凑到烛火处俯首看去。
这是王彦在攻入漳州之后,草草写成的一份奏报,他只简单地介绍了战役的经过和结果,并没有提及具体细节,奏折的目的为了让朝廷尽快知道东征的结果,以及他接到诏书之后便立刻加紧攻城和善后,争取早日班师回朝,而具体的奏报,则要等幕府书吏将各种功绩和斩获统计之后,再行上报。
隆武帝看见奏折上写着,此役八闽之地,除闽江之东尚在清军手中以外,其他所有府、州、县、卫皆已光复,北虏之兵,被歼者数万,降者数万,斩杀清巡抚佟养甲,清提督李成栋中计而亡,闽地清军对广京的威胁基本扫除,张存仁再无西犯之力。
庞天寿显然早看了奏章,他见皇帝脸上漏出喜色,遂即说道:“陛下,王相公又立大功,之前光复楚赣,现在又打下半个福建,真乃国之长城,大明复兴有望!”
隆武听了愣神半响,心道:“是也,王卿真大明之国柱!可朕该怎么奖赏呢?”
广南之地虽不及江南的好风光,但景色却有另一番韵味,带着咸味的海风吹拂着广南,一艘艘海船航行在海面上,使得这片本就历来富饶的土地,更加富裕安定起来。
这两年来,王彦、苏观生治粵,强力推动工商和贸易发展,使的广京城中富裕之人极多,资产十万两以上的大户不在少数,月入二三两的殷实之家更是一抓一大把。
这些人富起来之后,又大大推动了广京的繁荣,再加上朝廷将行在设于此地,就更加助力了广京的发展。
街市上,人流穿梭不断,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西夷、南洋的器物也不少见,各种闻所未闻的瓜果,绫罗绸缎,处处皆是繁荣的景象。
“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看见这么一副副场景,多少人会生出此种错觉,将这广京当做故都南京呢?
不过,宋人能将杭州当汴州,那是人家有淮河、长江天堑,据有荆襄、汉中、巴蜀,与金人交手几十年,有偏安的本钱,而此时的大明,还在生死存亡之间,一场大的失败,就能让现在的局势立刻溃烂,所以把“广京当南京”的思想还是十分危险。
此时与街市上的热闹繁华,无忧无虑相比,隆武朝廷内部却紧张的多,张献忠的使者到来,陈说唇亡齿寒之理,请大明发兵救援。
使者是大西户部尚书王志贤,所说的话语,几乎就是严起恒奉王彦之命出使大西时,说张献忠出川的那套说词,只是身份对调过来。
隆武朝廷从王志贤口中得知了,张献忠已经放弃了成都,杀出重围,十多万军民暂时突围至川东南的西充县,情况万分危机。
成都落入清军之手,这对于大明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年弘光朝廷建立之时,李自成为满清所败,朝中就有大臣建言“闯为虏败,虽可喜,实可惧。虏未及谋我者,闯在耳。闯灭,非江南谁事?”但是当时的朝廷在马士英、史可法的主持之下,奉行连虏平寇之策,朝臣大都拍手称快,目光极其短视。
昔日,张献忠与李自成同为大明的心腹之患,现在的情况几乎又是甲申局势的重演,只是这次献贼大败,隆武朝廷却几乎没有拍手称快的大臣,全都忧心忡忡起来。
观隆武朝廷建立之后,总结弘光失败的教训,在国策上立刻做出改变,将联虏平寇,改为联寇抗清,直接来了个大转弯,也正是这个大转弯,使得丧失全部野战精锐的大明,能够拥有两路入楚的顺军,获得近二十万久战精锐,使得明军在楚地获得局部优势,从而一举遏制继续恶化的局势。
张献忠要不要救,大明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救肯定是要救,但朝廷没钱啊!
眼下张献忠的使者,还在驿馆等候,时常催促,使得隆武君臣也焦急起来。
此时隆武朝廷是国贫民富,其实如果时间充足,朝廷的国库也会随着商业的发展充盈起来,只是对朝廷而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王彦东征将国库消耗一空,好不容易,随着江西光复,景德镇落到大明手中,大量的上等瓷器,从江西上船逆流进入湖南,走已经疏浚了的灵渠进入桂地,然后顺珠江而下来到广京,为朝廷增加了一大税源。
这刚攒点银子,准被开始将皇帝的行在修一修,六部官员办公的场所,大理寺,督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等等官暑都建起来,也好装装门面,不然堂堂大明朝廷,广京城内个别富商巨贾达官贵人的府邸,也比朝廷体面,朝廷总归是没有威严。
现在川蜀一变,张献忠救援,不发兵看着四川沦丧,那清兵今后攻打大明的途径就多了,大明在战略上将完全处于被动,所以朝廷必须发兵,那国库里的钱就更加不够用了。
此外,王彦东征,奏本上虽说取得了一些优势,已经打下了泉州,一路士气如虹,但战阵之事,千变万化,不到最后,谁也无法猜到结果,隆武朝廷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万一失败,那可就完了。
此时,在行在内的勤政殿内,年近五十的隆武皇帝,身上压抑着老大帝国复兴的重担,肩负着家国兴亡的责任,巨大的压力使他的身体日渐消瘦,枯如老叟。这时他居于御案之后,单薄的身子上披着一件黄袍,戴着一副西夷的眼睛,将奏着凑到油灯下观看。
大堂里用艾叶、硫磺等物制作的驱蚊香,已经熄灭多时,堂里蚊虫嗡嗡,可皇帝似乎浑然忘我,他一手拍在脸上,眼睛却没离开奏折,也忘了叫内侍从新点上。
“陛下!”大太监庞天寿进来,先将驱蚊香点上,然后轻生唤道。
隆武帝抬起头来,见是他最信任的內侍庞天寿,温和的问道:“有事吗?”
庞天寿摇了摇头:“内臣这边并没有什么大事,现在朝政基本都是按几位相公的意思来,内臣这个秉笔太监,反而最为清闲。”
内阁强势,皇帝勤政,太监可不就没事可干了。
“哦~”隆武皇帝听他口气不对,放下奏折,摘了眼睛,靠在座椅上,“卿家有什么想法么?”
庞天寿想了想作难道:“内臣侍奉官家左右,见陛下处理国事,每日三更未睡鸡鸣便起,内臣也想为陛下分忧。内臣看朝廷,眼下最缺的就是银钱,原本历代先帝还有内帑可用,但到陛下这儿就什么都没了。内臣心里着实想为陛下分忧,如今广京一带商贸繁荣,臣就想能否按着神宗皇帝期间的例子,派前司礼监下面的小宦们,去为陛下多收些税赋上来,让陛下重建内帑。”
隆武皇帝对于钱财,自然渴望,有了银子他才能编练亲军,才能培养势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受到诸多限制,但神宗皇帝敛财的名声可不太好听,而且朝廷的赋税改革,已经施行了一段时间,目前看来效果十分明显,如果这个时候让太监插手,恐怕大臣和民间都会反对。
“赋税之事,都是苏卿、王卿在主持,贸然让司礼监插手,恐怕不妥。”
庞天寿听后,看了皇帝一眼,小声道:“陛下,请赎内臣多嘴,内臣这么说,其实也是为了大明。内臣看《资治通鉴》,像王相公这样即掌兵,又掌财的大臣那可大都~”
隆武脸色一变,立刻斥道:“朝廷养汝辈,视之如伶人,安敢间朕大臣?”
庞天寿是个内侍,裤裆里没货,被天子训斥了,急忙跪下道:“陛下息怒,内臣也是为陛下,为了大明。内臣也知道,王相公是国之长城,但最近城内传了许多谣言,内臣听了,才会那么想的~”
“什么谣言?”隆武冷脸道。
“回陛下,内臣听手下小宦说,他们在外头偶尔听到有人议论,说在两个月前的一天夜里,天上忽然有一片紫光从东面直接射入王相公府邸,又说相公府中鸡生金蛋,狗作狼嚎,有此种种异象,内臣就担心起来。”隆武帝神色沉重起来,怒道:“这是宵小之辈趁王卿出征不在广京,编造谣言重伤,尔不要乱传。王卿身为宰辅大臣,握有重权,行事起来哪有不得罪人的道理,朕不希望宫内有人传这种谣言,尔管好手下小宦,若再被朕听见有人中伤大臣,朕决不轻饶!好了,尔退下吧~”庞天寿悄悄的瞟了皇帝一眼,行礼告退。
隆武从新戴上眼睛,拿起奏折七烛火下光看,却怎么也看不下去,最后索性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深邃的目光望向窗外。
正在这时,刚刚出去的庞天寿却又折返回来,“陛下,内臣刚回司礼监,发现有内阁递来的折子,是王相公从漳州发来的急报。”
隆武帝听了,心中咯噔一下,接过折子猛然展开,凑到烛火处俯首看去。
这是王彦在攻入漳州之后,草草写成的一份奏报,他只简单地介绍了战役的经过和结果,并没有提及具体细节,奏折的目的为了让朝廷尽快知道东征的结果,以及他接到诏书之后便立刻加紧攻城和善后,争取早日班师回朝,而具体的奏报,则要等幕府书吏将各种功绩和斩获统计之后,再行上报。
隆武帝看见奏折上写着,此役八闽之地,除闽江之东尚在清军手中以外,其他所有府、州、县、卫皆已光复,北虏之兵,被歼者数万,降者数万,斩杀清巡抚佟养甲,清提督李成栋中计而亡,闽地清军对广京的威胁基本扫除,张存仁再无西犯之力。
庞天寿显然早看了奏章,他见皇帝脸上漏出喜色,遂即说道:“陛下,王相公又立大功,之前光复楚赣,现在又打下半个福建,真乃国之长城,大明复兴有望!”
隆武听了愣神半响,心道:“是也,王卿真大明之国柱!可朕该怎么奖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