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追王彦,多铎受挫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滚滚长江水,惶惶南渡人。
君王北狩去,国破家不存。
此耻比靖康,士民多愤泪。
极恶北虏兵,屠我族中人。
衣冠欲南渡,难舍故乡情。
过江余百万,不愿陷胡尘。
悠悠知我心,愤愤皆不平。
此去一万里,何时再复回?
弘光帝和皇后、妃子,会同南京宗室,共计数百人之众,被多铎派兵压往北京,大明王朝重演宋人之深悲,令臣民感到无比的耻辱。
君王北狩,遗民南渡。
王彦看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心中不禁无限伤感,“一年前,甲申之变后,大明南京有六部堂官,有精兵五十余万,形势强于宋晋之时,但仅仅一年之后,却紫禁易手,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光复河山?”
王彦心中怀着忧郁,随众人渡过长江,正欲南下入浙,却忽有探马来报,言:“多铎引十万大兵已至常州,不一日,便能追杀而至。”
王彦闻之,脸色立马一沉,他心中担心之事,最终还是出现了。
三十余万军民同行南下,大小车辆数以千计,挑担背包着不计其数,队伍绵延,根本无法守卫,若清兵杀至,必然大乱。
这时王彦只能赶紧召集诸将商议,再说明敌情后,诸人不禁脸色大变,但却又很快镇定下来,在王彦携民出城的那一刻,他们心中便或多或少的有了被清兵追上的准备。
王彦谓众人曰:“今多铎引十万大军,沿长江水陆并进,不日便能追至,吾军民于野,未有依托,恐不能敌,诸位可有良策教吾?”
“杭州城坚,且有兵万余,足可拒守,只是今携民近三十万,日行不过二十余里,恐怕四五间,也赶不到杭州,若北虏兵至,后果将不堪设想。”王威开口道:“末将以为,将军当与众位大人先行为上策。”
“百姓归吾,吾于扬州时不弃之,今同行百里,以渡长江,奈何弃之!”王彦摇头道。
“既如此,将军领百姓先行,末将愿领兵断后!”王威见王彦已然下定决心与百姓同进退,只得抱拳道。
“末将亦愿断后!”李泰祯、刘顺等人道。
这时王彦也没有其他办法,随同意道:“泰祯随吾守扬两月,精于防守之道,可领五千兵马断后,王威则领兵三千,护左大人等乘船先行,入杭州后,请兵支援,吾亲领中军护百姓入浙。”
当下李泰祯便挑选五千精锐士卒,王彦又令胡为宗辅之,引兵西去,而待左懋第、陈子龙等人乘船自海路入杭州后,王彦便同百姓一路南行,每日二十余里,便停下歇息,速度缓慢至极。
却说,李泰祯领兵离开主力后,却一时没有头绪,他是北方人,对江南地貌并不熟悉,不知该在哪里阻击多铎之军,才能为主力争取南下的时间。
这时长期混迹于漕运,对江南之地,颇为了解的胡为宗便道:“多铎来追,骑兵快,而步师、与战船慢,将军可伏军于吴淞江畔,待其骑兵至,可半渡而击之。”
李泰祯闻之,觉得很有道理,随纳胡为宗之言,引兵到吴淞江口设伏。
扬州一战,多铎对王彦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所以当得知王彦击溃八万围扬清军后,撤离扬州,多铎立马起大兵来追。
十万清兵,步军六万,水师两万,骑兵两万,瞬江东下,出南京后,便一路直奔长江口。
多铎的本意是阻挡王彦渡江,可他大军行至常州时,便有细作告之,明军已经开始渡江。
多铎闻之,心里不禁一急,害怕放走王彦这个心腹大患,随不等步军和水师,便领骑兵急追。
清军纵马狂奔,却被吴淞江阻隔,多铎急于追赶,随不等水师和步军,就靠收集的百条渔船渡江。
船少人多,近一个时辰后,多铎渡过江来,却见只有五千骑兵过来,不禁微微皱眉,正欲叫人加紧渡之,却忽然传来一声炮响,岸边居然杀出一支明军,杀声震天。
清军奔驰一日,人困马乏,渡过江来的清军,多下马坐地歇息,哪里想到会遭受明军伏击,他们还未来得及起身,李泰祯便领数百骑杀入清军之中,顿时伏尸一片。
明军以逸待劳,趁着清军不备,突然杀出,尽五千人马,对清军五千人马,立马形成屠杀之势。
多铎见此,心里既愤怒有惊惧,心中后悔不矣,然这时清军被吴淞江分成两部,东岸的五千人马,被杀得毫无招架之力,瞬间溃败,纷纷夺船而逃,而西岸一万五千余清军,又完全使不上劲,只能坐看东岸清兵失败。
多铎本是来追杀王彦,却不想反过来被明军追杀,匆匆乘渔船逃回西岸。
一战下来,多铎轻点人马,过江五千余人,只逃回一千,剩余全部折在明军之手,骄纵的多铎,顿时险些喷出一口老血,脸色难看到极点。
这一战,李泰祯突然袭击,自身不过损伤数十人,却使两万清兵,损失两成,可谓大获全胜,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战果,却主要因为渡河之兵,多为外藩蒙古骑兵,他们皆不会水,真正被砍死的不过千人,剩下的多被赶入水中淹死。
多铎何其骄纵,这样的结果,真是啪啪打脸,让他暴怒不已,“本王自南征以来,未逢敌手,却在扬州城下被王彦匹夫屡次羞辱,今又败于其部将之手,简直岂有此理!”
一场失败,让多铎又羞又怒,更加视王彦之兵,为大清心腹之患,他急于除之,却又只能望江心叹。
多铎过不了吴淞江,李泰祯亦不可能渡江击之,而是在取胜后,于江边扎营,同多铎隔江对峙,阻其过江追击王彦的主力。
这样,吴淞江两岸占时行城均衡之势,但这种均衡,注定不会长久,在李泰祯阻多铎两日后,清军水师和步军齐至吴淞口,而李泰祯已经在两日间筑起一座大寨,并筑一座简易炮台,置大小弗朗机近十门,封锁江面。
感谢梦想离我越来越远的打赏,感谢书友们的推荐和评论。
滚滚长江水,惶惶南渡人。
君王北狩去,国破家不存。
此耻比靖康,士民多愤泪。
极恶北虏兵,屠我族中人。
衣冠欲南渡,难舍故乡情。
过江余百万,不愿陷胡尘。
悠悠知我心,愤愤皆不平。
此去一万里,何时再复回?
弘光帝和皇后、妃子,会同南京宗室,共计数百人之众,被多铎派兵压往北京,大明王朝重演宋人之深悲,令臣民感到无比的耻辱。
君王北狩,遗民南渡。
王彦看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心中不禁无限伤感,“一年前,甲申之变后,大明南京有六部堂官,有精兵五十余万,形势强于宋晋之时,但仅仅一年之后,却紫禁易手,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光复河山?”
王彦心中怀着忧郁,随众人渡过长江,正欲南下入浙,却忽有探马来报,言:“多铎引十万大兵已至常州,不一日,便能追杀而至。”
王彦闻之,脸色立马一沉,他心中担心之事,最终还是出现了。
三十余万军民同行南下,大小车辆数以千计,挑担背包着不计其数,队伍绵延,根本无法守卫,若清兵杀至,必然大乱。
这时王彦只能赶紧召集诸将商议,再说明敌情后,诸人不禁脸色大变,但却又很快镇定下来,在王彦携民出城的那一刻,他们心中便或多或少的有了被清兵追上的准备。
王彦谓众人曰:“今多铎引十万大军,沿长江水陆并进,不日便能追至,吾军民于野,未有依托,恐不能敌,诸位可有良策教吾?”
“杭州城坚,且有兵万余,足可拒守,只是今携民近三十万,日行不过二十余里,恐怕四五间,也赶不到杭州,若北虏兵至,后果将不堪设想。”王威开口道:“末将以为,将军当与众位大人先行为上策。”
“百姓归吾,吾于扬州时不弃之,今同行百里,以渡长江,奈何弃之!”王彦摇头道。
“既如此,将军领百姓先行,末将愿领兵断后!”王威见王彦已然下定决心与百姓同进退,只得抱拳道。
“末将亦愿断后!”李泰祯、刘顺等人道。
这时王彦也没有其他办法,随同意道:“泰祯随吾守扬两月,精于防守之道,可领五千兵马断后,王威则领兵三千,护左大人等乘船先行,入杭州后,请兵支援,吾亲领中军护百姓入浙。”
当下李泰祯便挑选五千精锐士卒,王彦又令胡为宗辅之,引兵西去,而待左懋第、陈子龙等人乘船自海路入杭州后,王彦便同百姓一路南行,每日二十余里,便停下歇息,速度缓慢至极。
却说,李泰祯领兵离开主力后,却一时没有头绪,他是北方人,对江南地貌并不熟悉,不知该在哪里阻击多铎之军,才能为主力争取南下的时间。
这时长期混迹于漕运,对江南之地,颇为了解的胡为宗便道:“多铎来追,骑兵快,而步师、与战船慢,将军可伏军于吴淞江畔,待其骑兵至,可半渡而击之。”
李泰祯闻之,觉得很有道理,随纳胡为宗之言,引兵到吴淞江口设伏。
扬州一战,多铎对王彦恨之入骨,欲杀之而后快,所以当得知王彦击溃八万围扬清军后,撤离扬州,多铎立马起大兵来追。
十万清兵,步军六万,水师两万,骑兵两万,瞬江东下,出南京后,便一路直奔长江口。
多铎的本意是阻挡王彦渡江,可他大军行至常州时,便有细作告之,明军已经开始渡江。
多铎闻之,心里不禁一急,害怕放走王彦这个心腹大患,随不等步军和水师,便领骑兵急追。
清军纵马狂奔,却被吴淞江阻隔,多铎急于追赶,随不等水师和步军,就靠收集的百条渔船渡江。
船少人多,近一个时辰后,多铎渡过江来,却见只有五千骑兵过来,不禁微微皱眉,正欲叫人加紧渡之,却忽然传来一声炮响,岸边居然杀出一支明军,杀声震天。
清军奔驰一日,人困马乏,渡过江来的清军,多下马坐地歇息,哪里想到会遭受明军伏击,他们还未来得及起身,李泰祯便领数百骑杀入清军之中,顿时伏尸一片。
明军以逸待劳,趁着清军不备,突然杀出,尽五千人马,对清军五千人马,立马形成屠杀之势。
多铎见此,心里既愤怒有惊惧,心中后悔不矣,然这时清军被吴淞江分成两部,东岸的五千人马,被杀得毫无招架之力,瞬间溃败,纷纷夺船而逃,而西岸一万五千余清军,又完全使不上劲,只能坐看东岸清兵失败。
多铎本是来追杀王彦,却不想反过来被明军追杀,匆匆乘渔船逃回西岸。
一战下来,多铎轻点人马,过江五千余人,只逃回一千,剩余全部折在明军之手,骄纵的多铎,顿时险些喷出一口老血,脸色难看到极点。
这一战,李泰祯突然袭击,自身不过损伤数十人,却使两万清兵,损失两成,可谓大获全胜,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战果,却主要因为渡河之兵,多为外藩蒙古骑兵,他们皆不会水,真正被砍死的不过千人,剩下的多被赶入水中淹死。
多铎何其骄纵,这样的结果,真是啪啪打脸,让他暴怒不已,“本王自南征以来,未逢敌手,却在扬州城下被王彦匹夫屡次羞辱,今又败于其部将之手,简直岂有此理!”
一场失败,让多铎又羞又怒,更加视王彦之兵,为大清心腹之患,他急于除之,却又只能望江心叹。
多铎过不了吴淞江,李泰祯亦不可能渡江击之,而是在取胜后,于江边扎营,同多铎隔江对峙,阻其过江追击王彦的主力。
这样,吴淞江两岸占时行城均衡之势,但这种均衡,注定不会长久,在李泰祯阻多铎两日后,清军水师和步军齐至吴淞口,而李泰祯已经在两日间筑起一座大寨,并筑一座简易炮台,置大小弗朗机近十门,封锁江面。
感谢梦想离我越来越远的打赏,感谢书友们的推荐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