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西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关中冰消雪融,通讯速度快了近一倍,元霆元年一月二十八日从金城郡发出的三份前线战况,在驿书飞马传报下,二月初六就送到了未央宫尚书台。
快倒是快了,但分别来自后将军赵充国,太守浩星赐,都尉辛武贤的三封奏疏里说的金城战事,却大不相同,霍光少不了要仔细权衡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
首先是浩星赐弹劾辛武贤,说西部都尉:“不顾郡腹安危,贪功冒进,今置先零,先击卑禾,释诛亡辜,起一难,就两害,诚非陛下本计也。”
总之,浩星赐认为,辛武贤一手导致了后方空虚,使诸羌得以长驱直入,让金城两县被破,还坏了拉拢其他羌部围攻先零的大计,当诛!
而辛武贤的奏疏里则为自己辩驳,提到羌乱爆发时他与太守、护羌校尉三人议定,辛武贤击西方,浩星赐守郡府,而任弘守北部。是浩星赐守土无能,导致了后方沦陷,羌虏在郡城耀武扬威,还让他不得不提前还师,否则定能创造比火烧大榆谷、斩羌虏三千更大的战果。
至于为何没打先零羌,而打了已接受汉朝归义羌王印的卑禾羌,辛武贤没敢说他太过急切,见到湟源有羌人放牧就杀了过去,事后才发现打错了。
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辛武贤只能强调卑禾羌首鼠两端,暗助先零,打算袭击他的远征军,自己不得已带兵反击,夺其畜产,虏其妻子以示惩戒。
看完二人奏疏后,霍光大摇其头:“浩星赐若是在内郡,是个好官,可在边郡,却有些手忙脚乱,至于辛武贤……李广之流也,空有勇名而好虚言,真打起仗来却常出差错。”
可尴尬的是,他们已是霍光能找到最合适的人选了,若换了旁人去,恐怕做得还更糟。这就是用人者的无奈了,霍光有时候会怀念孝武皇帝时,人才济济的景象。
回想当年,长安殿堂之上,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他们受遗诏的几人更不必说,其余不可胜纪。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啊,可惜如今大多凋零了。”
这后汉武帝时代,都是太初年后崭露头角的老家伙们撑着的,就比如他霍光,还有苏武、赵充国。
赵充国的奏疏较为中肯些,将他抵达金城郡所见的情形大致说了一遍,包括浩星赐的举止失措,辛武贤的顾前不顾后,以及任弘在金城郡北部大放异彩,是这个年轻人在浩门水的大捷,让金城郡局势好歹没那么难看。
大将军霍光在金城落的最后一子,被证明十分正确。
不过赵充国认为,当此非常之时,不宜骤然换将引发动荡,先合力将羌乱平定最为紧要。
可浩星赐、辛武贤二人都已经相互攻讦到这种程度了,还怎么共事?赵充国没说,但霍光明白,这位后将军在要权啊,要河湟的军政大权。
而后就是赵充国的长篇大论了,分析了眼下先零羌引兵离去,进水草之地,入山林之中的打算,若汉军深入追击,敌军就利用河湟复杂的地貌,据险于前,断汉兵粮道。即便能杀伤羌虏,俘虏部分牛羊,但也会有倾覆的忧患,一旦有失,反倒涨了先零的士气,也叫诸羌多了观望的想法,故不如驻兵屯田为便。
“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余’,又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按照这个原则,赵充国一口气提了屯田湟中的十二个好处。
“征羌大军步兵九校,骑兵两校,将吏兵卒私从,合计共一万零二百八十一人,每月用谷二万七干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零八斛,金城粮乏,陇西天水转运路远且损耗太大,且易为诸羌所袭,不如就地屯田为便,因田致谷,以水为路,舟船载粮,节省朝廷开支,此一。”
“大军屯戍湟水交通要地,隔绝诸羌部,使之不能联合,此二。”
“占先零、勒姐羌河谷二千顷田,令不得归肥饶之地,贫破其众,使其困于苦寒高处,以使羌虏之间互相埋怨背叛,此三。”
“以兵卒闲暇时伐木采石,筑城障险塞,缮治邮亭,以守卫金城,使百姓不因战乱而失本业,此四……”
“整治湟峡一带道路桥梁,使通道直至湟源,以此控制河湟全境,直通鲜水海,扬威千里,此十一。”
“大费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此十二。”
这第十二条,就是关于任弘提出的匈奴鼓动西羌叛乱,而别有图谋之事了。
“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国材下,犬马齿衰,不识长策,唯县官及大将军、公卿议臣采择!”
霍光读罢,对西羌再也不担忧了。
“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此万世之策也!”
这也是他重用赵充国的原因。
可惜太老,做不了他霍家的女婿。
而其子赵卬又太平庸,不足以让霍光扔一个女儿过去。
说到女儿,他便又想起一人来。
“护羌校尉任弘的奏疏,怎么还没到?是受伤了连上书都念不出来让人代笔了?”
最后,任弘的奏疏居然比三人的晚了半天,霍光很清楚他的用意,这孺子又耍小聪明了,浩星赐与辛武贤相互攻讦,他是摆明了不想得罪任何一人啊,反正有了二人衬托,护羌校尉的政绩功勋显得鹤立鸡群,两只鸡互啄,他就没必要掺和进去了。
任弘只委婉地提及,卑禾虽然因为辛武贤的失误,与先零同反,叫先零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后方,然尚可安抚南方罕开羌,捐大小榆谷予之。北方的狼姓小月氏五部在匈奴使者怂恿下向南进发,任弘也有一个招抚他们的计划……
而其奏疏后半段,一直在强调匈奴的动作,担心单于会效仿冒顿灭月氏、东胡,对乌孙发动突袭,若叫胡虏得逞,大汉联合乌孙灭匈奴的策略,恐怕要落空了。
中朝的杜延年、田广明等人也对此忧心忡忡。
霍光却道:“任道远的担忧不无道理,匈奴乘着大汉在乌桓、西羌有事,要进攻的方向,确实更可能是乌孙,而非河西。”
“但如今的匈奴,又岂是冒顿时那引弓之民尽为一家,控弦四十万的百蛮大国?被孝武皇帝打了那么多年,胡虏的实力已削了泰半,连小小乌桓都灭不了,想要一举吞并控弦十万的乌孙?谈何容易。”
霍光竟不怎么担心:“反正现在派遣使者去警告也来不及了,吾等只能秣马厉兵,为大仗做准备。“
“让乌孙被匈奴打疼一次也并非坏事,一向只有汉使去怂恿乌孙结盟,这次,要让乌孙使者来哭汉庭,求大汉发兵与之联合!”
……
另一边,任弘虽然“身负重伤”,但仍做出一副带伤办公的架势,二月初时,他与金赏奉赵充国之命,一同带三千兵卒过了湟峡。
赵充国将大军分成数部,分别驻屯在交通要道处。等到河冰解冻运下木材,修缮亭隧,疏通沟渠,整治湟峡以西的道路桥梁,使通道到达鲜水附近。
再过半个月春天田耕开始,每个兵卒授田二十亩,到四月青草生长,由任弘带着熟悉当地地形的募兵、胡骑干,副马二百匹,在河边放牧吃草,作为保卫耕田人的流动部队。
在抵达湟峡以西数十里,一处名叫“西平亭”的地方时,任弘被一座独特的烽燧吸引了注意力。
任弘做过燧长,在河西更是见过数不清的烽燧,可它们多是夯土筑成,但西平亭的燧,却是石头的。
他绕着这高近十丈的建筑看,却见其建筑材料是当地常见的石片和黄泥土,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一共三层,功能同任弘待过的破虏燧差不多。
但坚固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任弘招来当地亭长,问道:“这烽燧修多久了,为何是石砌的?”
“敢告于任护羌,早在数十年前,李息将军征羌时就修了,作为金城郡的西界,后来废弃了,至于为何用石……”
亭长指着将这个河谷团团包围的大山道:“因缺少能夯的生土,石头倒是多,当然弃土用石了。”
话虽如此,但任弘瞧这西平亭烽燧的形制,不就是后世甘、青一带的羌人碉楼么?但听说河湟羌人是没有城邑的,在过冬的河谷里也只住简陋矮小的石屋,没有修筑这么高大建筑的能力。
用后世的羌人碉楼来对付现在的羌人,这真是个歹毒的法子。
任弘琢磨道:“连我要新修的障城,也可以用石头砌成。”
作为赵充国屯田策的补充,任弘提议,在湟峡以西修筑一座障城,当成屯田兵的驻地,而未来平定羌乱后,更可以新设一个县。
任弘这么说是有私心的,他赴任护羌校尉五个月来,成绩斐然,先是招募支姓小月氏降服,户口多了。
又带兵击羌取得大胜,保住了金城不失,战功有了。
只差最后一项,那便是辛武贤念念不忘的开疆拓土。
他这护羌校尉的政绩,就刷全了,到时候再报一个“旧伤复发”,或许霍光就会将他调回长安去,反正西羌有赵充国坐镇,大乱平息只是时间问题。
“秺侯,我看这西平亭,便是一处筑城的好地方!”
任弘环顾左右,却见这附近河湟环带,万山环抱,三峡重围,有一座气势恢宏的高大红崖峙左,往西数百里就是青海湖,扼束羌戎,屹为襟要。
这位置,应该就是后世青海的省会了。
地点定好,工匠们要相地卜居,两位君侯只需要在一旁看着,为其想个名儿,任弘假惺惺地请示皇帝派来镀金的金赏。
金赏想起自己来前,天子说过,以”元霆“为年号确实很祥瑞,有除疫之效,他的病情都好转了许多,便提议道:
“今岁乃是元霆元年,不如在其名里,加一‘霆’字?”
“霆?”
任弘看向左方那气势恢宏的红崖……雷霆崖?
却听金赏道:“若无意外,这应会城内今年新增的第一个县,就叫西霆罢,只愿后将军能以雷霆之势扫灭诸羌!”
“便如秺侯之言。”
任弘真后悔自己多问了一句,这名还不如原本的西平呢,他只暗暗抱歉,对未来会伫立于此的西宁说了声对不起,她只能再等等了。
但又觉得“西霆”怪怪的,半响才回过味来:
“还西霆,你咋不叫西电!”
……
PS:今天只有一章。
随着关中冰消雪融,通讯速度快了近一倍,元霆元年一月二十八日从金城郡发出的三份前线战况,在驿书飞马传报下,二月初六就送到了未央宫尚书台。
快倒是快了,但分别来自后将军赵充国,太守浩星赐,都尉辛武贤的三封奏疏里说的金城战事,却大不相同,霍光少不了要仔细权衡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
首先是浩星赐弹劾辛武贤,说西部都尉:“不顾郡腹安危,贪功冒进,今置先零,先击卑禾,释诛亡辜,起一难,就两害,诚非陛下本计也。”
总之,浩星赐认为,辛武贤一手导致了后方空虚,使诸羌得以长驱直入,让金城两县被破,还坏了拉拢其他羌部围攻先零的大计,当诛!
而辛武贤的奏疏里则为自己辩驳,提到羌乱爆发时他与太守、护羌校尉三人议定,辛武贤击西方,浩星赐守郡府,而任弘守北部。是浩星赐守土无能,导致了后方沦陷,羌虏在郡城耀武扬威,还让他不得不提前还师,否则定能创造比火烧大榆谷、斩羌虏三千更大的战果。
至于为何没打先零羌,而打了已接受汉朝归义羌王印的卑禾羌,辛武贤没敢说他太过急切,见到湟源有羌人放牧就杀了过去,事后才发现打错了。
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辛武贤只能强调卑禾羌首鼠两端,暗助先零,打算袭击他的远征军,自己不得已带兵反击,夺其畜产,虏其妻子以示惩戒。
看完二人奏疏后,霍光大摇其头:“浩星赐若是在内郡,是个好官,可在边郡,却有些手忙脚乱,至于辛武贤……李广之流也,空有勇名而好虚言,真打起仗来却常出差错。”
可尴尬的是,他们已是霍光能找到最合适的人选了,若换了旁人去,恐怕做得还更糟。这就是用人者的无奈了,霍光有时候会怀念孝武皇帝时,人才济济的景象。
回想当年,长安殿堂之上,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他们受遗诏的几人更不必说,其余不可胜纪。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啊,可惜如今大多凋零了。”
这后汉武帝时代,都是太初年后崭露头角的老家伙们撑着的,就比如他霍光,还有苏武、赵充国。
赵充国的奏疏较为中肯些,将他抵达金城郡所见的情形大致说了一遍,包括浩星赐的举止失措,辛武贤的顾前不顾后,以及任弘在金城郡北部大放异彩,是这个年轻人在浩门水的大捷,让金城郡局势好歹没那么难看。
大将军霍光在金城落的最后一子,被证明十分正确。
不过赵充国认为,当此非常之时,不宜骤然换将引发动荡,先合力将羌乱平定最为紧要。
可浩星赐、辛武贤二人都已经相互攻讦到这种程度了,还怎么共事?赵充国没说,但霍光明白,这位后将军在要权啊,要河湟的军政大权。
而后就是赵充国的长篇大论了,分析了眼下先零羌引兵离去,进水草之地,入山林之中的打算,若汉军深入追击,敌军就利用河湟复杂的地貌,据险于前,断汉兵粮道。即便能杀伤羌虏,俘虏部分牛羊,但也会有倾覆的忧患,一旦有失,反倒涨了先零的士气,也叫诸羌多了观望的想法,故不如驻兵屯田为便。
“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余’,又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按照这个原则,赵充国一口气提了屯田湟中的十二个好处。
“征羌大军步兵九校,骑兵两校,将吏兵卒私从,合计共一万零二百八十一人,每月用谷二万七干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零八斛,金城粮乏,陇西天水转运路远且损耗太大,且易为诸羌所袭,不如就地屯田为便,因田致谷,以水为路,舟船载粮,节省朝廷开支,此一。”
“大军屯戍湟水交通要地,隔绝诸羌部,使之不能联合,此二。”
“占先零、勒姐羌河谷二千顷田,令不得归肥饶之地,贫破其众,使其困于苦寒高处,以使羌虏之间互相埋怨背叛,此三。”
“以兵卒闲暇时伐木采石,筑城障险塞,缮治邮亭,以守卫金城,使百姓不因战乱而失本业,此四……”
“整治湟峡一带道路桥梁,使通道直至湟源,以此控制河湟全境,直通鲜水海,扬威千里,此十一。”
“大费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此十二。”
这第十二条,就是关于任弘提出的匈奴鼓动西羌叛乱,而别有图谋之事了。
“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国材下,犬马齿衰,不识长策,唯县官及大将军、公卿议臣采择!”
霍光读罢,对西羌再也不担忧了。
“内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此万世之策也!”
这也是他重用赵充国的原因。
可惜太老,做不了他霍家的女婿。
而其子赵卬又太平庸,不足以让霍光扔一个女儿过去。
说到女儿,他便又想起一人来。
“护羌校尉任弘的奏疏,怎么还没到?是受伤了连上书都念不出来让人代笔了?”
最后,任弘的奏疏居然比三人的晚了半天,霍光很清楚他的用意,这孺子又耍小聪明了,浩星赐与辛武贤相互攻讦,他是摆明了不想得罪任何一人啊,反正有了二人衬托,护羌校尉的政绩功勋显得鹤立鸡群,两只鸡互啄,他就没必要掺和进去了。
任弘只委婉地提及,卑禾虽然因为辛武贤的失误,与先零同反,叫先零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后方,然尚可安抚南方罕开羌,捐大小榆谷予之。北方的狼姓小月氏五部在匈奴使者怂恿下向南进发,任弘也有一个招抚他们的计划……
而其奏疏后半段,一直在强调匈奴的动作,担心单于会效仿冒顿灭月氏、东胡,对乌孙发动突袭,若叫胡虏得逞,大汉联合乌孙灭匈奴的策略,恐怕要落空了。
中朝的杜延年、田广明等人也对此忧心忡忡。
霍光却道:“任道远的担忧不无道理,匈奴乘着大汉在乌桓、西羌有事,要进攻的方向,确实更可能是乌孙,而非河西。”
“但如今的匈奴,又岂是冒顿时那引弓之民尽为一家,控弦四十万的百蛮大国?被孝武皇帝打了那么多年,胡虏的实力已削了泰半,连小小乌桓都灭不了,想要一举吞并控弦十万的乌孙?谈何容易。”
霍光竟不怎么担心:“反正现在派遣使者去警告也来不及了,吾等只能秣马厉兵,为大仗做准备。“
“让乌孙被匈奴打疼一次也并非坏事,一向只有汉使去怂恿乌孙结盟,这次,要让乌孙使者来哭汉庭,求大汉发兵与之联合!”
……
另一边,任弘虽然“身负重伤”,但仍做出一副带伤办公的架势,二月初时,他与金赏奉赵充国之命,一同带三千兵卒过了湟峡。
赵充国将大军分成数部,分别驻屯在交通要道处。等到河冰解冻运下木材,修缮亭隧,疏通沟渠,整治湟峡以西的道路桥梁,使通道到达鲜水附近。
再过半个月春天田耕开始,每个兵卒授田二十亩,到四月青草生长,由任弘带着熟悉当地地形的募兵、胡骑干,副马二百匹,在河边放牧吃草,作为保卫耕田人的流动部队。
在抵达湟峡以西数十里,一处名叫“西平亭”的地方时,任弘被一座独特的烽燧吸引了注意力。
任弘做过燧长,在河西更是见过数不清的烽燧,可它们多是夯土筑成,但西平亭的燧,却是石头的。
他绕着这高近十丈的建筑看,却见其建筑材料是当地常见的石片和黄泥土,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一共三层,功能同任弘待过的破虏燧差不多。
但坚固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任弘招来当地亭长,问道:“这烽燧修多久了,为何是石砌的?”
“敢告于任护羌,早在数十年前,李息将军征羌时就修了,作为金城郡的西界,后来废弃了,至于为何用石……”
亭长指着将这个河谷团团包围的大山道:“因缺少能夯的生土,石头倒是多,当然弃土用石了。”
话虽如此,但任弘瞧这西平亭烽燧的形制,不就是后世甘、青一带的羌人碉楼么?但听说河湟羌人是没有城邑的,在过冬的河谷里也只住简陋矮小的石屋,没有修筑这么高大建筑的能力。
用后世的羌人碉楼来对付现在的羌人,这真是个歹毒的法子。
任弘琢磨道:“连我要新修的障城,也可以用石头砌成。”
作为赵充国屯田策的补充,任弘提议,在湟峡以西修筑一座障城,当成屯田兵的驻地,而未来平定羌乱后,更可以新设一个县。
任弘这么说是有私心的,他赴任护羌校尉五个月来,成绩斐然,先是招募支姓小月氏降服,户口多了。
又带兵击羌取得大胜,保住了金城不失,战功有了。
只差最后一项,那便是辛武贤念念不忘的开疆拓土。
他这护羌校尉的政绩,就刷全了,到时候再报一个“旧伤复发”,或许霍光就会将他调回长安去,反正西羌有赵充国坐镇,大乱平息只是时间问题。
“秺侯,我看这西平亭,便是一处筑城的好地方!”
任弘环顾左右,却见这附近河湟环带,万山环抱,三峡重围,有一座气势恢宏的高大红崖峙左,往西数百里就是青海湖,扼束羌戎,屹为襟要。
这位置,应该就是后世青海的省会了。
地点定好,工匠们要相地卜居,两位君侯只需要在一旁看着,为其想个名儿,任弘假惺惺地请示皇帝派来镀金的金赏。
金赏想起自己来前,天子说过,以”元霆“为年号确实很祥瑞,有除疫之效,他的病情都好转了许多,便提议道:
“今岁乃是元霆元年,不如在其名里,加一‘霆’字?”
“霆?”
任弘看向左方那气势恢宏的红崖……雷霆崖?
却听金赏道:“若无意外,这应会城内今年新增的第一个县,就叫西霆罢,只愿后将军能以雷霆之势扫灭诸羌!”
“便如秺侯之言。”
任弘真后悔自己多问了一句,这名还不如原本的西平呢,他只暗暗抱歉,对未来会伫立于此的西宁说了声对不起,她只能再等等了。
但又觉得“西霆”怪怪的,半响才回过味来:
“还西霆,你咋不叫西电!”
……
PS:今天只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