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红俄与白俄的战争(八)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人民革命军’前锋部队司令,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同志,站在道路旁边一座小山头上,举着望远镜看着前方的情形,原先捏着一把汗的紧张心里,现在渐渐的放松下来。
他一直有着淡淡的不安,觉得前方有着莫名的凶险在等着他似的。
可是一路而来,什么都没有发生。
反倒是他要求前锋部队一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戒备,无形中让部队的前进速度受到了一点影响,觑觎他这个位置的人并不少,据说暗中已经有人向最高的‘革命委员会’说了他的坏话。
这点倒也罢了,革命同志当然要打得胜仗,也受得委曲。
只是,坚持到现在,看起来,反而象是他错了。
已经连续好多天了,俄皇军不但没有展现出什么凶恶的陷阱,反而更象是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组织反扑,反而越来越混乱了。
他们毫无斗志,或许完全没有想到泥腿子出身的‘人民革命军’会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并且会主动向他们发动进攻。
时代不同了,现在是革命的年代。
朱可夫狠狠捏了一下拳头,心中也有一些报复的快意。
和‘人民革命军’许多同声一样,他的家世很贫苦,出生在卡卢加省特列尔科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
父亲康·安德烈维奇是鞋匠,母亲乌·阿尔捷耶芙娜,在农场干活。
他有一个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间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几乎无法容纳一家四口同时居住。
朱可夫自己曾自嘲说:“挤死总比冻死强。”
这样的生活,当然十分艰苦。
一路行来,他洗过厕所,在毛皮作坊里当过学徒,但始终是衣食无着,受尽白眼和欺凌。
直到参加了‘人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党’党员,才从此看到了新的生活。
现在,他虽然只是‘人民革命军’前锋部队一名青年军官,还远远说不上是‘人民党’第一梯队的成员,更说不上是核心党徒,但前途一片光明。
放下望远镜,他笑了起来。
在他所在的小山坡脚下,那些‘人民革命军’的小伙子们也笑得很开心,看上去很可爱。
气温还有些低。他们穿着棉大衣,带着皮帽子,大衣上露出不少棉花,帽子上别着红五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很有年轻人的朝气。
他们一路行军,一路喜笑颜开,朝着路旁的人挥手。
路边有不少平民欢呼雀跃,更有些接近中年的俄国妇女在路边跳着舞、打着手鼓,扯着嗓子唱着俄罗斯的民歌,欢呼着人民子弟兵的胜利。
他们年纪大了,无法参加革命部队,即使有报了名,‘人民革命军’也不会收。
更远一点的村子旁边,也有一些老人们,站在那里,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些经过的‘人民革命军’军队。
这些老家伙都是被资产阶级的统治给洗了脑了,朱可夫不屑地心想。
他们立场不坚定,对伟大的革命事业抱着怀疑,甚至是恶意的态度,对这种人,最合适的结果就是无产阶级的专政,抄掉他们的家产,将他们这些用于享乐的物资,投入到人民群众伟大的革命事业中来。
为了防止意外袭击,‘人民革命军’作了很多防御措施。
比如说在军车上,就布置了很多浇了水的沙袋,堆积在军车一些重要的部位上。
现在有的士兵就坐在这些沙袋上,一手抓着军车的金属部件,一手挥舞着红旗——这是革命的象征,口中喊着:“乌拉——乌拉——”
军车的挡风玻璃外面,也封上了铁栅条。
司机可以通过栅条的缝隙观察到前方,但子弹不容易通过栅条细小的缝隙,伤害里面的司机。
这是朱可夫的独特发明,不过现在没有任何危险,驾驶室里的司机也把左手伸了出来,比出大姆指,和外面的士兵们一起笑闹。
骑兵部队的小伙子们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灰色的皮袄,有些年青的小伙还披着黑色大斗篷,马靴锃亮,腰挂马刀。
这些很棒的骑兵小伙们前身是乌克兰枪骑兵,他们留着各式各样的胡子,小胡子、大胡子、两撇胡子,娴熟地驾着战马,整齐地小跑着,两眼锐利地放着光,不时还会"噢嗬嗬——"怪叫一阵,尽情宣泄着作为一个俄国骑兵的骄傲和悍勇。
朱可夫注意到,路边看热闹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们,他们中间有一些,也和‘人民革命军’的士兵一样,在帽上上别着一颗红五星。
这是很好的象征,证明革命思想已经渗透到了千千万万的俄罗斯人民中间。
部队里也有不少女兵,女兵们不是以战斗为主,她们主要是在战后护理伤兵。
她们中间长得漂亮的不多,有一些显得很粗壮,一看就是从农村里来的。她们脸色也不太好,部队的粮食很紧张,以供应作战部队为主,这些女兵们,自然就要过得艰难一些。
不过此时她们仍然显得很高兴,开心地用俄语唱着歌:
“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它有无数田野和森林!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
“从莫斯科走到遥远的边地,从南俄走到北冰洋,人们可以自由走来走去,就是自己祖国的主人!
“各处生活都很宽广自由,象那伏尔加直泻奔流!这儿青年都有远大前程,这儿老人到处受尊敬!
……
“我们田野你再不能辨认,我们城市你再记不清!我们骄傲地称呼是同志,它比一切尊称都光荣!
“有这称呼各处都是家庭,不分人种黑白棕黄红!这个称呼无论谁都熟悉,凭着它就彼此更亲密!
“春风荡漾在广大的地面,生活一天一天更快活!世上再也没有别的人民,更比我们能够欢笑!
“如果敌人要来毁灭我们,我们就要起来抵抗!我们爱护祖国犹如情人,我们孝顺祖国象母亲!”
……
不等这首歌唱完,很多士兵就大声叫好,一起跟着大声唱起来。
过一会儿,不少旁边的群众也加入了其中。
朱可夫听得很高兴,一曲终了,他旁边一个政委又兴高采烈地起头,唱起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优美的旋律,伴随着‘人民革命军’高昂的士气,在天空中久久飘扬……
‘人民革命军’前锋部队司令,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同志,站在道路旁边一座小山头上,举着望远镜看着前方的情形,原先捏着一把汗的紧张心里,现在渐渐的放松下来。
他一直有着淡淡的不安,觉得前方有着莫名的凶险在等着他似的。
可是一路而来,什么都没有发生。
反倒是他要求前锋部队一直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戒备,无形中让部队的前进速度受到了一点影响,觑觎他这个位置的人并不少,据说暗中已经有人向最高的‘革命委员会’说了他的坏话。
这点倒也罢了,革命同志当然要打得胜仗,也受得委曲。
只是,坚持到现在,看起来,反而象是他错了。
已经连续好多天了,俄皇军不但没有展现出什么凶恶的陷阱,反而更象是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组织反扑,反而越来越混乱了。
他们毫无斗志,或许完全没有想到泥腿子出身的‘人民革命军’会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并且会主动向他们发动进攻。
时代不同了,现在是革命的年代。
朱可夫狠狠捏了一下拳头,心中也有一些报复的快意。
和‘人民革命军’许多同声一样,他的家世很贫苦,出生在卡卢加省特列尔科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
父亲康·安德烈维奇是鞋匠,母亲乌·阿尔捷耶芙娜,在农场干活。
他有一个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间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几乎无法容纳一家四口同时居住。
朱可夫自己曾自嘲说:“挤死总比冻死强。”
这样的生活,当然十分艰苦。
一路行来,他洗过厕所,在毛皮作坊里当过学徒,但始终是衣食无着,受尽白眼和欺凌。
直到参加了‘人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党’党员,才从此看到了新的生活。
现在,他虽然只是‘人民革命军’前锋部队一名青年军官,还远远说不上是‘人民党’第一梯队的成员,更说不上是核心党徒,但前途一片光明。
放下望远镜,他笑了起来。
在他所在的小山坡脚下,那些‘人民革命军’的小伙子们也笑得很开心,看上去很可爱。
气温还有些低。他们穿着棉大衣,带着皮帽子,大衣上露出不少棉花,帽子上别着红五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很有年轻人的朝气。
他们一路行军,一路喜笑颜开,朝着路旁的人挥手。
路边有不少平民欢呼雀跃,更有些接近中年的俄国妇女在路边跳着舞、打着手鼓,扯着嗓子唱着俄罗斯的民歌,欢呼着人民子弟兵的胜利。
他们年纪大了,无法参加革命部队,即使有报了名,‘人民革命军’也不会收。
更远一点的村子旁边,也有一些老人们,站在那里,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些经过的‘人民革命军’军队。
这些老家伙都是被资产阶级的统治给洗了脑了,朱可夫不屑地心想。
他们立场不坚定,对伟大的革命事业抱着怀疑,甚至是恶意的态度,对这种人,最合适的结果就是无产阶级的专政,抄掉他们的家产,将他们这些用于享乐的物资,投入到人民群众伟大的革命事业中来。
为了防止意外袭击,‘人民革命军’作了很多防御措施。
比如说在军车上,就布置了很多浇了水的沙袋,堆积在军车一些重要的部位上。
现在有的士兵就坐在这些沙袋上,一手抓着军车的金属部件,一手挥舞着红旗——这是革命的象征,口中喊着:“乌拉——乌拉——”
军车的挡风玻璃外面,也封上了铁栅条。
司机可以通过栅条的缝隙观察到前方,但子弹不容易通过栅条细小的缝隙,伤害里面的司机。
这是朱可夫的独特发明,不过现在没有任何危险,驾驶室里的司机也把左手伸了出来,比出大姆指,和外面的士兵们一起笑闹。
骑兵部队的小伙子们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灰色的皮袄,有些年青的小伙还披着黑色大斗篷,马靴锃亮,腰挂马刀。
这些很棒的骑兵小伙们前身是乌克兰枪骑兵,他们留着各式各样的胡子,小胡子、大胡子、两撇胡子,娴熟地驾着战马,整齐地小跑着,两眼锐利地放着光,不时还会"噢嗬嗬——"怪叫一阵,尽情宣泄着作为一个俄国骑兵的骄傲和悍勇。
朱可夫注意到,路边看热闹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们,他们中间有一些,也和‘人民革命军’的士兵一样,在帽上上别着一颗红五星。
这是很好的象征,证明革命思想已经渗透到了千千万万的俄罗斯人民中间。
部队里也有不少女兵,女兵们不是以战斗为主,她们主要是在战后护理伤兵。
她们中间长得漂亮的不多,有一些显得很粗壮,一看就是从农村里来的。她们脸色也不太好,部队的粮食很紧张,以供应作战部队为主,这些女兵们,自然就要过得艰难一些。
不过此时她们仍然显得很高兴,开心地用俄语唱着歌:
“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它有无数田野和森林!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
“从莫斯科走到遥远的边地,从南俄走到北冰洋,人们可以自由走来走去,就是自己祖国的主人!
“各处生活都很宽广自由,象那伏尔加直泻奔流!这儿青年都有远大前程,这儿老人到处受尊敬!
……
“我们田野你再不能辨认,我们城市你再记不清!我们骄傲地称呼是同志,它比一切尊称都光荣!
“有这称呼各处都是家庭,不分人种黑白棕黄红!这个称呼无论谁都熟悉,凭着它就彼此更亲密!
“春风荡漾在广大的地面,生活一天一天更快活!世上再也没有别的人民,更比我们能够欢笑!
“如果敌人要来毁灭我们,我们就要起来抵抗!我们爱护祖国犹如情人,我们孝顺祖国象母亲!”
……
不等这首歌唱完,很多士兵就大声叫好,一起跟着大声唱起来。
过一会儿,不少旁边的群众也加入了其中。
朱可夫听得很高兴,一曲终了,他旁边一个政委又兴高采烈地起头,唱起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优美的旋律,伴随着‘人民革命军’高昂的士气,在天空中久久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