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真迹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五位老爷子谁也没有想到杨靖竟然搞出了这么一个惊天动地的东西来。
没错,如果这卷绢本最终真的鉴定为《清明上河图》的真迹的话,这绝对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东西。全世界也找不出几幅比这幅画更珍贵的画来。
肖老刚才用尺子量了一下,这卷绢本要比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的那幅《清明上河图》尺寸大不少,纵有34.8厘米,横有746.4厘米,无论哪个数据,都要比故宫博物院的那幅《清明上河图》大不少。
尺寸的问题就不提了,单单这卷绢本上的鉴藏钤印,就让人无法忽视。这卷绢本上钤印很少,只有宋徽宗赵佶还有赵令穰两个人的鉴藏钤印,但谁也不敢小瞧这卷绢本。
如果这幅画真的是被赵令穰藏起来的,那么这上面这么少的钤印反而恰恰证明的这幅画的真实身份。
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的那幅《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多灾多难。虽说谁也搞不清楚那幅《清明上河图》到底是怎么保留下来的,但光看看那幅画上的那些鉴藏钤印,就足以证明那幅画曾经经历了多少人的手。
或许有人会说,那幅残卷上留有那么多名人的鉴藏钤印,其中不乏有著名的鉴藏家,难道那些顶级的鉴藏大家都鉴别不出来这幅画的真伪吗?
可如果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那卷《清明上河图》的残卷,从一开始就是一幅高仿品呢?
这玩意儿谁又说得清?
肖老长出了一口气,非常严肃的对杨靖说道:“小靖啊,这幅画我们五个要带回故宫博物院,然后组织专家一块鉴定一下这幅画。这幅画牵扯到的方面太广了,即便是我们几个也做不了主啊。”
杨靖犹豫了一下问道:“二师父,不是我不相信您们,您刚才也说了,这幅画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万一院里要是留下这幅画呢?一旦这幅画鉴定为真迹,那可就是一级国宝......”
几位老爷子都沉默了。
院里是个什么揍性的,他们身为其中的员工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一旦院里得知哪个私人收藏了好东西,院里通常都会派出专家去游说,争取以很低的价格把那件好东西争取过来,美其名曰——卫国贡献......
这种事情以前他们几个没少做,现在轮到自己的徒弟身上了,他们几个可真是有点没辙了。
按照相关的规定,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的所属权可以归属国家、集体或者私人所有,所属权归属国家的以及文物自然是不能买卖,那是犯法行为。但所属权归属私人的一级文物,在国内是可以流通的,只要不带出国门就没事。
杨靖的这幅画从所属权上来讲,是属于杨靖个人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人家一不是偷来的,二不是抢来的,三不是盗墓得来的,人家是通过合法的收购淘来的,所以即便是国家也无权强行要求杨靖把这卷《清明上河图》上交给国家。
可这幅画一旦鉴定为真迹,那么影响就太大了,院里肯定会想办法把这幅画收过来的。
可院里能出多少钱收这幅画?一亿?还是两亿?
刘老他们几个都很清楚,院里要是想收这种珍贵的文物,向来都是属周扒皮的,恨不能一分钱不花收上来才好。可这现实吗?自己这个徒弟可是正儿八经的土豪,身家好几个亿美元,背后还戳着两座源源不断产生巨额利润的油田,真心不差钱。这幅画一旦鉴定为张择端的真迹,一两个亿绝对打动不了自己这位弟子的。
可刘老他们也明白,一旦这幅画真的被带回院里了,要想再要出来,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肖老也立刻意识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老脸红了一下说道:“小靖啊,这件事是师父考虑的不周。”
“二师父,没关系,您不用自责。”
刘老他们和杨靖是师徒关系,可黄老不是啊,他还是想坚持把这幅画带回院里组织鉴定。
在这件事上,刘老他们四个当然向着自己的徒弟了。他们四个都是寻找了几十年才找到这么一个好徒弟,今天人家刚刚拜了师,自己这当师父的说什么也得挺自己的弟子啊。
眼看着自己的四位师父要和黄老吵起来,杨靖连忙说道:“这不是还有一个画轴没打开吗?咱们是不是先打开这个画轴,看看里面有什么再说吧。说不定这个画轴里面就藏着有关于这幅画的其他信息呢?”
杨靖这么一说,几位老爷子这才意识到还有一个重要的画轴没有打开呢,于是立刻偃旗息鼓,郭老再次亲自操刀,把另外一个画轴打了开来。
这根画轴打开之后,里面果然也藏着东西,只不过相比于第一根画轴中所藏的东西,这根画轴中的东西就少多了。
同样是一张已经褪了色的绢包裹着,郭老小心翼翼的揭开这层包裹物之后,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是一方小印和一卷绢本。
郭老首先拿起了那方小印,只不过是看了一眼,就惊得叫了起来:“老天爷,这、这莫不是宣和七印中的‘御书’葫芦印?”
郭老这一嗓子喊出去,其他几位老爷子也都惊了。
“快让大伙儿看看,真的是赵佶的宣和七印中的御书葫芦印?”刘老焦急的问道。
郭老把手里的那方印亮了出来,几位老爷子都凑了上去,就连杨靖也凑了上去。
上次动用“透视”技能看这根画轴的时候,光看到里面藏的东西不多,没有仔细看是什么东西,他也没想到这里面竟然还藏了一方宋徽宗赵佶的鉴藏印。
宋徽宗广收天下书画珍玩,扩充翰林图画院,内府庋藏历代名迹,达到了前所未见的丰赡,并诏文臣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与《宣和博古图》。宣和内府不仅荟萃天下之珍,宋乔年、米芾、蔡京、梁师成、蔡卞等倾力于内府所藏的书画保护和整理,重新装裱编成卷帙,宋徽宗亲自题写标签,分级入藏。
这些历代名迹赵佶免不了要亲自鉴藏,以赵佶和乾隆那差不多的揍性,在那些历代名迹上加盖鉴藏印是必不可少的。
后人根据一些传世字画上的钤印总结出了赵佶所拥有的鉴藏印,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宣和七印”了,也被称为“宣和七玺”。
“御书”葫芦形印、“双龙”圆形印、“宣龢”连珠印、“政和”长方形印、“宣和”长方形印、“政龢”连珠印、“内府图书之印”九叠文大方印,这就是所谓的“宣和七印”。
盛传《清明上河图》题跋下方的双龙小印,就是宣和七印中的第二印。当然,这枚双龙小印是圆形的,还有一枚是方形的,被称为“双龙方印”。
而这方“御书葫芦印”,则是宣和七印中排名第一的印,据说是宋徽宗赵佶最喜欢的一方私人鉴藏印。
刚才从那幅疑似真迹的《清明上河图》上已经清楚的看到了那方双龙圆印,没想到在另外一根画轴中竟然又看到了宣和七印中的另外一枚印。
郭老拿来了印泥,拿着这方印在印泥上蘸了蘸,然后从一张白纸上使劲的按了下去。拿开之后,一个清晰的葫芦形刻有用小篆雕成的“御书”二字就出现在了那张白纸上。
几位老爷子挨着个的拿着这张白纸看了一遍,最终一直点头,刘老更是直接说道:“这方印假不了,确实是宋徽宗赵佶的那方‘御书’葫芦印。”
肖老也说道:“苔北故宫博物院中藏有这方印的印记,我也从其他传世的一些字画上看到过这方印的印记。不错,这方印是真的!”
黄老则摇着头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说道:“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赵佶的私藏因竟然能够保存下来,这要是说出去,引起轰动是必然的。我还以为赵佶的那些私藏因全都在靖康之乱中消失了呢,没想到竟然还能存下一方来,真是了不得!”
蔡易说道:“这下子那幅画就有了强力的佐证了。有了赵佶的这方印在,比什么证据都有力。很显然,以赵令穰和赵佶的关系而言,肯定是赵佶遇到了什么躲不过去的灾难,这才让赵令穰把这幅《清明上河图》外加他的‘御书’葫芦印一块藏了起来。史书上可都是盛传,赵佶最喜欢的一幅画就是这《清明上河图》了。”
杨靖趁机插话问道:“四师父,赵佶可是堂堂的大宋皇帝,还有什么能让他觉得是躲不过去的灾难呢?”
几位老爷子相互对视了一眼,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靖康之乱!”
赵佶1100年登基,1125年退位,把帝位让给了长子赵桓,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他在位二十六年,也见证了北宋从胜到衰的整个过程,最终还被金人掳走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赵佶刚登基的时候,北宋的实力还是很不错的,赵佶身为大宋的皇帝,坐拥天下,自然是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感到害怕的。可最后的靖康之乱却是他不得不害怕的一件事。
正如几位老爷子所说的那样,能够让赵佶这个太上皇都感到害怕的事情,除了靖康之乱就再也没有别的事情了。
PS:鞠躬感谢“一只小猴”500的打赏。
五位老爷子谁也没有想到杨靖竟然搞出了这么一个惊天动地的东西来。
没错,如果这卷绢本最终真的鉴定为《清明上河图》的真迹的话,这绝对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东西。全世界也找不出几幅比这幅画更珍贵的画来。
肖老刚才用尺子量了一下,这卷绢本要比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的那幅《清明上河图》尺寸大不少,纵有34.8厘米,横有746.4厘米,无论哪个数据,都要比故宫博物院的那幅《清明上河图》大不少。
尺寸的问题就不提了,单单这卷绢本上的鉴藏钤印,就让人无法忽视。这卷绢本上钤印很少,只有宋徽宗赵佶还有赵令穰两个人的鉴藏钤印,但谁也不敢小瞧这卷绢本。
如果这幅画真的是被赵令穰藏起来的,那么这上面这么少的钤印反而恰恰证明的这幅画的真实身份。
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的那幅《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多灾多难。虽说谁也搞不清楚那幅《清明上河图》到底是怎么保留下来的,但光看看那幅画上的那些鉴藏钤印,就足以证明那幅画曾经经历了多少人的手。
或许有人会说,那幅残卷上留有那么多名人的鉴藏钤印,其中不乏有著名的鉴藏家,难道那些顶级的鉴藏大家都鉴别不出来这幅画的真伪吗?
可如果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那卷《清明上河图》的残卷,从一开始就是一幅高仿品呢?
这玩意儿谁又说得清?
肖老长出了一口气,非常严肃的对杨靖说道:“小靖啊,这幅画我们五个要带回故宫博物院,然后组织专家一块鉴定一下这幅画。这幅画牵扯到的方面太广了,即便是我们几个也做不了主啊。”
杨靖犹豫了一下问道:“二师父,不是我不相信您们,您刚才也说了,这幅画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万一院里要是留下这幅画呢?一旦这幅画鉴定为真迹,那可就是一级国宝......”
几位老爷子都沉默了。
院里是个什么揍性的,他们身为其中的员工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一旦院里得知哪个私人收藏了好东西,院里通常都会派出专家去游说,争取以很低的价格把那件好东西争取过来,美其名曰——卫国贡献......
这种事情以前他们几个没少做,现在轮到自己的徒弟身上了,他们几个可真是有点没辙了。
按照相关的规定,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的所属权可以归属国家、集体或者私人所有,所属权归属国家的以及文物自然是不能买卖,那是犯法行为。但所属权归属私人的一级文物,在国内是可以流通的,只要不带出国门就没事。
杨靖的这幅画从所属权上来讲,是属于杨靖个人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人家一不是偷来的,二不是抢来的,三不是盗墓得来的,人家是通过合法的收购淘来的,所以即便是国家也无权强行要求杨靖把这卷《清明上河图》上交给国家。
可这幅画一旦鉴定为真迹,那么影响就太大了,院里肯定会想办法把这幅画收过来的。
可院里能出多少钱收这幅画?一亿?还是两亿?
刘老他们几个都很清楚,院里要是想收这种珍贵的文物,向来都是属周扒皮的,恨不能一分钱不花收上来才好。可这现实吗?自己这个徒弟可是正儿八经的土豪,身家好几个亿美元,背后还戳着两座源源不断产生巨额利润的油田,真心不差钱。这幅画一旦鉴定为张择端的真迹,一两个亿绝对打动不了自己这位弟子的。
可刘老他们也明白,一旦这幅画真的被带回院里了,要想再要出来,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肖老也立刻意识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老脸红了一下说道:“小靖啊,这件事是师父考虑的不周。”
“二师父,没关系,您不用自责。”
刘老他们和杨靖是师徒关系,可黄老不是啊,他还是想坚持把这幅画带回院里组织鉴定。
在这件事上,刘老他们四个当然向着自己的徒弟了。他们四个都是寻找了几十年才找到这么一个好徒弟,今天人家刚刚拜了师,自己这当师父的说什么也得挺自己的弟子啊。
眼看着自己的四位师父要和黄老吵起来,杨靖连忙说道:“这不是还有一个画轴没打开吗?咱们是不是先打开这个画轴,看看里面有什么再说吧。说不定这个画轴里面就藏着有关于这幅画的其他信息呢?”
杨靖这么一说,几位老爷子这才意识到还有一个重要的画轴没有打开呢,于是立刻偃旗息鼓,郭老再次亲自操刀,把另外一个画轴打了开来。
这根画轴打开之后,里面果然也藏着东西,只不过相比于第一根画轴中所藏的东西,这根画轴中的东西就少多了。
同样是一张已经褪了色的绢包裹着,郭老小心翼翼的揭开这层包裹物之后,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是一方小印和一卷绢本。
郭老首先拿起了那方小印,只不过是看了一眼,就惊得叫了起来:“老天爷,这、这莫不是宣和七印中的‘御书’葫芦印?”
郭老这一嗓子喊出去,其他几位老爷子也都惊了。
“快让大伙儿看看,真的是赵佶的宣和七印中的御书葫芦印?”刘老焦急的问道。
郭老把手里的那方印亮了出来,几位老爷子都凑了上去,就连杨靖也凑了上去。
上次动用“透视”技能看这根画轴的时候,光看到里面藏的东西不多,没有仔细看是什么东西,他也没想到这里面竟然还藏了一方宋徽宗赵佶的鉴藏印。
宋徽宗广收天下书画珍玩,扩充翰林图画院,内府庋藏历代名迹,达到了前所未见的丰赡,并诏文臣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与《宣和博古图》。宣和内府不仅荟萃天下之珍,宋乔年、米芾、蔡京、梁师成、蔡卞等倾力于内府所藏的书画保护和整理,重新装裱编成卷帙,宋徽宗亲自题写标签,分级入藏。
这些历代名迹赵佶免不了要亲自鉴藏,以赵佶和乾隆那差不多的揍性,在那些历代名迹上加盖鉴藏印是必不可少的。
后人根据一些传世字画上的钤印总结出了赵佶所拥有的鉴藏印,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数“宣和七印”了,也被称为“宣和七玺”。
“御书”葫芦形印、“双龙”圆形印、“宣龢”连珠印、“政和”长方形印、“宣和”长方形印、“政龢”连珠印、“内府图书之印”九叠文大方印,这就是所谓的“宣和七印”。
盛传《清明上河图》题跋下方的双龙小印,就是宣和七印中的第二印。当然,这枚双龙小印是圆形的,还有一枚是方形的,被称为“双龙方印”。
而这方“御书葫芦印”,则是宣和七印中排名第一的印,据说是宋徽宗赵佶最喜欢的一方私人鉴藏印。
刚才从那幅疑似真迹的《清明上河图》上已经清楚的看到了那方双龙圆印,没想到在另外一根画轴中竟然又看到了宣和七印中的另外一枚印。
郭老拿来了印泥,拿着这方印在印泥上蘸了蘸,然后从一张白纸上使劲的按了下去。拿开之后,一个清晰的葫芦形刻有用小篆雕成的“御书”二字就出现在了那张白纸上。
几位老爷子挨着个的拿着这张白纸看了一遍,最终一直点头,刘老更是直接说道:“这方印假不了,确实是宋徽宗赵佶的那方‘御书’葫芦印。”
肖老也说道:“苔北故宫博物院中藏有这方印的印记,我也从其他传世的一些字画上看到过这方印的印记。不错,这方印是真的!”
黄老则摇着头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说道:“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赵佶的私藏因竟然能够保存下来,这要是说出去,引起轰动是必然的。我还以为赵佶的那些私藏因全都在靖康之乱中消失了呢,没想到竟然还能存下一方来,真是了不得!”
蔡易说道:“这下子那幅画就有了强力的佐证了。有了赵佶的这方印在,比什么证据都有力。很显然,以赵令穰和赵佶的关系而言,肯定是赵佶遇到了什么躲不过去的灾难,这才让赵令穰把这幅《清明上河图》外加他的‘御书’葫芦印一块藏了起来。史书上可都是盛传,赵佶最喜欢的一幅画就是这《清明上河图》了。”
杨靖趁机插话问道:“四师父,赵佶可是堂堂的大宋皇帝,还有什么能让他觉得是躲不过去的灾难呢?”
几位老爷子相互对视了一眼,几乎异口同声的说道:“靖康之乱!”
赵佶1100年登基,1125年退位,把帝位让给了长子赵桓,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他在位二十六年,也见证了北宋从胜到衰的整个过程,最终还被金人掳走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赵佶刚登基的时候,北宋的实力还是很不错的,赵佶身为大宋的皇帝,坐拥天下,自然是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感到害怕的。可最后的靖康之乱却是他不得不害怕的一件事。
正如几位老爷子所说的那样,能够让赵佶这个太上皇都感到害怕的事情,除了靖康之乱就再也没有别的事情了。
PS:鞠躬感谢“一只小猴”500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