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两个作坊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沈若兰回到靠山屯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山里看淳于珟的新宅子。
淳于珟的新宅子就建在沈若兰家北面的山里,离沈若兰家的房子只有一里多地,面积是沈若兰家宅子的四五倍大小,是座四进的大宅院,前前后后加上两边的厢房总共有一百多间,此外还要修地龙和暖墙。
如此浩大的工程,需得很多工人来做才能完成,于是,靠山屯儿和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大都被雇去干活了,每人每天五十文钱,现金结账,每天一结。
村民们能得到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秋收完毕,大家都闲赋在家没啥事儿做,就能死吃死嚼这家里的老本儿,如今能找到这么赚钱的活计,就不用愁没钱过年了。
于是,靠山屯儿的、司家洼子屯儿,岫水村和桃花村四个屯子的男人们都过来干活儿了,好几百号的人一起盖这座大宅子,场面十分壮观。
沈若兰去看时,那座宅子已经修建大半儿,几座主屋都快要上盖儿了,四周的厢房也修建有一米多高,再有七八天就能盖完了,因为有地龙和火墙,这房子不用晾晒,只消烧几天火墙和地龙,就能把屋子烤干了,随后也就能住人了......
沈若兰是装作看热闹的样子过去看的,并没有告诉任何人她跟这做宅子的主人之间的关系,连她爹娘都没告诉。
淳于珟在下令让人建这座宅子时,也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叫人透露出是一个城里的公子要下乡养病,因为山里的空气适合他的身体,才盖了这座宅子的。
至于这位公子姓甚名谁?什么来头,他一点儿都没往外透漏,只透露出那点儿信息,叫人知道他不是坏人,来这儿也没什么不好的目的就够了,免得大家瞎猜疑去打扰他的生活。
沈若兰本来打算回来后就立刻把粉条加工厂和干豆腐加工厂开办起来呢,但是因为工人都被淳于珟雇走了,她的计划也不得不往后推迟一下,不过厂房倒是得计划起来了。
她不打算在家里生产制造,一面闹哄哄的影响家里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打算在屯子里另外找两座房子,分别开设粉条加工厂家和干豆腐加工厂。
屯子里现在倒是有两座空房子,一座是沈大锤他们家的,一座是尤氏家里的,只是这两座房子都不能用。
尤氏家里的房子太小,跟沈若兰家原来的那两间小房儿似的,除了一铺大炕脸转身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十几个大老爷们在里边干活儿了。
沈大锤家的房子倒是够大,就是太破了,也不知道是祖上哪代人传下来的,屋顶的椽子都烂了,门窗也都破破烂烂的,说不定啥时候就塌了,她可不敢把自己的加工厂开在危房里,万一真出了事儿,她这辈子都不会好过的。
所以,得另外找两座又大又结实的房子。
很快,沈若兰就想到了到哪去找了。
他的大姑父和小姑父不是处心积虑的要学她的糕点技术吗?正好,她教授他们烤制点心的技术,前提就是他们必须得把房子卖给她,这样,她既有厂房了,又能让两家让她讨厌的人离开村子,简直是一举两得呢!
当天晚上,她让瘦丫去把大姑父和小姑父找来,跟他们商量了这件事情。
王万福是个鼠目寸光的小心眼子,眼睛只能看到眼前这一寸长短的地方,沈若兰让他们定制烤箱他都很勉强了,现在又听沈若兰说要买下他们的房子,顿时就不同意了。
他对家的执念很深,觉得房子要是卖了,这人就没有家了,没有家了,这人还活着啥意思?
他没想到赚到大笔的钱后还可以重建一座更好的家园,只看到眼前这点儿东西,他觉得为了那些没影儿的银子把家折腾了犯不上,谁知道学了她那些东西将来到底能不能赚钱啊?万一赚不到钱,他的家也没了,岂不是亏得慌?
于是,断然拒绝了。
齐来顺比王万福聪明,王万福拒绝了,他可没拒绝,非但没拒绝,还提出了跟利于自己的建议。
“嘿嘿,兰儿啊,姑父是这么想的.....”他陪着笑脸儿,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你们不是还有做水晶冻的手艺吗?不如把那个手艺也传给我吧,这房子的话我就不要钱了,算是跟你们换那个做水晶冻的秘方了,你们说这样行不行?”
怕沈若兰不同意,他有急着补充说:“你放心,我就算都学会了也不会影响到你们家做生意的,等我学会了,我打算上南边儿去闯闯去,远点儿走着,至少走七八百里,肯定影响不到你们的!”
齐来顺家在靠山屯的房子顶多也就值五两八两的,但是他还记得张兴旺曾经说过,二房的水晶冻方子值二百两银子呢,二房也是靠着水晶冻的方子发家致富的,他想要复制二房的成功之路,所以便想出了这个主意。
“可以!”沈若兰爽快的同意了。
要是齐来顺学会了做水晶冻,在外面肯定能有更多的机会,回靠山屯的几率就更小了。
只要他们一家子能离开靠山屯儿,不要再回来上他们家跟前晃荡来,就算把水晶冻的方子给了他沈若兰也乐意。更别说还能白得一套房子了。
齐来顺一看沈若兰同意了,高兴得裂开了嘴巴,笑嘻嘻的说:“那我这就到镇上去买猪肉皮,好尽把那几样手艺都学会了......”
两方商定好后,齐来顺喜滋滋的额走了,路上遇到了他的小舅子沈德贵,两人唠了几句,沈德贵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动心了。
他也想出去闯闯,见识见识,虽说他现在教村塾里教书也挺好的,每月还能赚到二两银子的束脩,但是现在的生活跟他理想中的生活相差太远了,他不想整天陪着一群野孩子之乎者也的过日子,他想要像二哥一样发大财,盖大房子,家里奴婢成群,过那种被人羡慕和嫉妒的日子。
所以,他也想学会那些本事,也到外面去闯荡一番,没准儿不光能发财,还能找到红棉呢!
思及于此,他赶紧跑回家去,跟他老娘商量此事。
刘氏一听小儿子放弃教书,出去做买卖去,顿时把脑袋摇的拨浪鼓似的。
“不行不行,你哪是做买卖的料子啊?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教书吧,教书也不少赚,每月能有二两银子呢,你都不知道多少人眼红你这个位置呢;再说,咱们把房子卖给他们,万一到时候没挣找钱,再赔个老比朝天的,咱们娘俩吃啥喝啥?可上那去住呀?”
沈德贵卡巴着小眼睛,讨好的说:“娘,看你说的,就好像你儿子多没本事似的,我二哥个没念过书的乡下糙汉子凭着做冻子的手艺都发大财了,你儿子我自幼就饱读诗书,脑子又比我二哥不是活泛多少倍,又怎可能赔上呢?没准儿到时候我赚的比他赚的多的多呢,到时候,您可就是穿金戴银的老夫人了,难道你不想过那种衣来伸手饭开张口的好日子......”
“再说,退一百步讲,就算我真没赚到钱,就算咱们赔了,难道还怕咱们没地方住吗?别忘了,您可是我二哥的亲娘,难不成他能看您睡大街去?”
刘氏听了,低下头不再说话了。
德贵说得确实挺有道理的,要是他真的赔了,她也不用担心她们娘俩没房子住,老二毕竟是她的亲儿子,要真有那么一天,她就在他跟前儿哭一哭或者求一求,老二肯定还会把房子还给她的,她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只是,他都在靠山屯过一辈子,从未想过要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谋生去,年轻的时候都没走呢,现在老了老了却要背井离乡的出去讨生活,她的心里没底啊!
不过,她也很希望能过上小儿子说的那种锦衣玉食日子,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要是得过几天那样的日子,她这辈子也就算没白活了!
“娘,还有啊,儿子要是留在这靠山屯,将来就只能娶几个又俗又丑的村姑做媳妇了,可要是出去闯了,一旦闯出名堂,说不定能娶个官家小姐回来伺候您呢?您想想,要是儿子能娶个官家小姐回来,那得多威风啊......
最后,在沈德贵花言巧语的游说下,刘氏勉强点头同意了!
沈德贵怕夜长梦多,老娘一同意,就赶紧去找沈若兰敲定此事。
沈若兰没想到小叔还会有这份儿野心,不过既然他有,她当然乐得成全,这帮驴马烂子亲戚都走了才好呢,省得留在屯子里算计他们。
虽然教他们这些本事并非她所愿,但是跟让他们留在屯子里比起来,她更愿意教会他们让他们离开这里,省得她看着他们闹心!
于是,沈若兰跟沈德贵讲好了,由她教他做点心和做水晶冻的法子,做为回报,沈德贵得把老宅送给沈若兰!
沈德贵和齐来顺的人品都不咋地,沈若兰怕他两个赖账,在教他们手艺的前一天,特意准备了一桌儿酒菜,宴请了里正老爷和镇衙门的雷捕头一起吃饭,顺便让他们当中间人,来鉴证他们的合约有效。
签订合约后,齐来顺和沈德贵把他们两家各自的房契都给了沈若兰,并表明都学会了手艺就离开靠山屯儿。
沈若兰巴不得呢,第二天就开始教授他们。
她教他们做蛋挞、三明治,还教他们做了水晶冻,这几样东西都不难,但是也不简单,沈若兰一连教了他们好几天,俩人才算学会。
学会后,齐来顺和沈德贵就迫不及待的收拾东西、整理行装,踌躇满志德往南边去了。
当然,沈秀英和家里的几个孩子以及老太太刘氏也都跟着去了,一下子打发走这么多让沈若兰厌恶的人,沈若兰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下子,他们一家人就能在屯子里消消停停的过日子了.....
随后,沈若兰让瘦丫姐妹几个去收拾整理了齐来顺儿家和老宅的房子,收拾完后,她就把自己先前定做的那些设备都拉了回来,老宅做粉条作坊,齐来顺家做干豆腐坊,家里的两个伙计一个住在粉条作坊,负责粉房子的事宜;一个住在干豆腐作坊里,负责干豆腐坊的事宜,刚刚好。
*****
山上的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淳于珟说过,今年就只盖好房子算了,剩下的亭台园林留着来年再弄,沈若兰就耐心的等着。
这期间,经过她回想前世和多次实践操作,终于做出了合格的粉条子和干豆腐。等淳于珟的宅子那边儿彻底完工了,她这边儿的粉房子和干豆腐作坊也可以开始了。
屯里人听闻沈若兰要开作坊,还要雇人,都争着抢着来沈若兰家报名,唯恐来晚了赶不上。
沈若兰一边儿挑选合适的人,一边放出话去,只要大伙儿都能好好干,不管来多少人她都雇了,等将来作坊做大做强了,就是全屯子的人都来她这儿干活儿也还不够用呢!
这番话,就如同佛语伦音一般,瞬间让靠山屯儿村民们都心花怒放,喜不自胜。
总雇着大伙儿是个什么概念啊?就意味着大家常年都有事儿做、有钱赚,从此以后,谁家都不会挨饿了啊!
这个好消息一经传出,靠山屯儿的村民们都以手加额,乐得跟过了年似的,别的村里的人听后自是羡慕不已,也都盼着沈家的作坊能快点儿做大做强,他们也好能有活儿干。
作坊刚开起来,沈若兰做为老板和技术骨干,首先要做的不是成产出多少产品,而是要先教会他们怎么做粉条,怎样做干豆腐。
其实,做粉条很简单,就是先选无青头,大小适中的土豆进行清洗,洗净后将土豆及时粉碎,边打边加水,打得越细越好,当盆里的水全部澄清后,取出表层油粉后,把下层淀粉取出吊成粉砣,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当粉砣内水分蒸发一半时,把粉砣切成若干份曝晒。最好是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以防灰尘污染。
然后,把打好的粉芡倒进大面盆里,两三个汉子共同上手,一手抓住面盆,一手握紧拳头捣向用面糊调和的面团。
在漏丝时,要预备一锅开水,当锅内水沸腾时才漏丝。一人左手端着漏瓢,一人负责往漏瓢里添粉团,动作要轻快,端瓢者右手背不停地打击瓢里的粉团,不快不慢地让丝条沉入锅底再浮出水面。出锅的粉条甩进备好的冷水中,然后把水中的粉条放到另一个冷水缸里,在冷水缸里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为止。
最后,将竹杆上的粉条挂到通风的户外冷冻,直到粉条冻结成一块,待太阳出来,再把冻在一起的粉条挂到背风向阳处,还要一直用手搓、用木棍轻轻敲打,直到晒干,一捆一捆的手工粉条便好了。
做好的粉条经过水煮,受过冷冻,通风晾晒,几经敲打,最后那光光的、软软的、滑滑的粉条及宽粉便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据不那么容易了,许多地方需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去做,不然就会功亏一篑的。
比如,粉芡团温度不许得在30~42摄氏度为好,在漏粉时,面团不能太硬,也不能软,硬了条子漏不下来,软了漏出的条子容易折断,弄不好就会成为一锅浆糊。
为了让大伙儿能够熟练的掌握技术,沈若兰浪费了好几百斤的土豆,才算把粉房子里的几十个大老爷们培训出来。
培训完后,沈若兰把村子里的年轻妇女们都请到家里边,教她们怎么做粉条吃。
粉条的吃法很多,炖、煮、炒、烹,样样都好吃,沈若兰亲身演示,做了一大锅小鸡炖粉条,一个酸辣粉、一个猪肉白菜炒粉,做完后请大家随便品尝随便吃。
当然,她可不是白白的请她们吃的。她是有目的的。
他的目的就是教会她们怎么做粉条,再让这闲着在家没事儿干的女人们到各个地方帮她销售粉条去。
因为家里的粉条要全面大力的推广,靠她一个人跑销售远远不够的,于是沈若兰就把目光盯到了那些在无所事事的老娘们们身上。
靠山屯儿的老娘们她各个都熟悉,其中不乏有几个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只要她稍加培训,定能将她们培养成销售市场上的人才,但是她不能光找那几个人做,怕别的村民以为她厚此薄彼,于是就一视同仁,把大家都叫来,亲自给她们做示范,又教她们怎么去销售,大家的机会均等,这样谁赚得到钱赚不到钱就怪不得她了,她也就不用担心有人会对她不满了。
粉条做好后,她让瘦丫招娣等把粉条都盛出来,招呼大家吃,一边招呼大家,一边把想让她们出去跑销售的事儿说了出来。
这帮正‘秃噜秃噜’吃着粉条子的女人们吃得正香呢,一听沈若兰让她们抛头露面去卖东西去,都吓得急忙把碗放下来,连连摇手说自己不行。
沈若兰见状也不勉强,笑咪咪的说:“这些粉条咱们往外卖的定价是十文钱,你们卖一斤我给你们一文钱的提成,卖十斤提十文,要是你们能卖一百斤,就能提到一百文钱,想想,要是自己能赚一百文钱,往后花钱不就能随便儿了吗?反正机会摆在这儿呢,是卖还是不卖随你们的意,我绝不勉强!”
土豆价格便宜,一文钱就能买二斤,三四斤土豆能生产出一斤粉条来,抛去成本和人工费用,一斤粉条的成本价就在三四文之间。
沈若兰给粉条订的价格是十文钱,即便是有点儿小贵,但是她相信,就凭她家的粉条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产品,绝对不会因为价格偏高就卖不掉的,相反,粉条的市场会很火,她必定能大赚特赚。
听到能赚钱,原本还连连摆手的女人们顿时不再拒绝了,她们面面相觑着,眼睛里还带着欲欲跃试的兴奋。
“兰儿,你说我们行吗?”
说话的是桂生子媳妇,她犹犹豫豫的说,“我们就是一帮乡下老娘们,能到城里的酒楼客栈买东西嘛?”
“怎么不行?我去年还一个人到县城里卖过水晶冻呢?今年也在吉州卖过点心,只要咱么的货好,就不怕卖不出去,不怕赚不到银子!”沈若兰底气十足的回答。
简单的几句话,给了大家莫大的鼓舞,桂生子媳妇率先说:“行,我听你的,算我一个,明儿我就出去试试去!”
“也算我一个,我也去试试去,没准儿还真能成呢?要是成了,我不就也能赚钱了嘛?”愿莱媳妇也鼓足勇气报了名。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很快就有第三个第四个了,“那也算我一个吧,明儿我也去试试,成了最好,不成也不搭啥?难得兰儿给咱们这挣钱的机会,要是错过了,下回就指不定得啥时候能有这好机会了.....”
“正是这话呢,咱们要是自己能赚钱,自己花着也方便不是?省得花一文跟婆婆要一文,还得看她的脸子!”
“对,那咱们就都是试试,我不管你们,反正我指定得去,说不定我还真能挣到钱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十分热烈。
沈若兰看着亢激昂的大家,望天无语!
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刚才没提给钱的时候还都异口同声的不愿意呢,这会子说能赚钱了,就一个个的都成冲锋陷阵的勇士了,她估计,现在她不让她们去都不成了,明个肯定都得争着抢着出去。
“大家出去销售的时候也要将就点儿策略,不会说的最好几个人结伙儿去,省得到真章说不出话来,大伙儿在一起还能给彼此壮个胆儿,要是谁有啥想法还可以提提。还有,最好不要全都往一个地方去,比如你们几个上七松镇了,那你们几个就去农安县城好了,或者去哈拉海镇,反正不能咕嘎一下子都挤到一个地方去卖,不然人家就不那咱们这粉条当稀奇的东西了......”
沈若兰传授了一会儿经验,又有针对性的培训了大家一个多小时,才让大伙儿散去。
第二天,这些女人们就带着粉条纷纷离家,有的坐车去了县城,有的步行去了七松镇,还有几个合伙包了大春儿家的车,去了哈拉海镇。
沈若兰则留守在家里,又开始培训干豆腐坊的工人了。
相比做粉条来,做干豆腐就简单多了,因为干豆腐跟豆腐的制作方法很相似。
都说先把黄豆泡好磨成豆浆,把磨好的生豆浆放在一个锅里烧开,直到熬开豆浆,煮开后加入新磨好的豆浆,并且要不断的搅拌,避免粘锅。然后,用干净的粗纱白布,把豆浆包起来过滤,目的是使豆浆和豆腐渣分离,再把卤水慢慢的倒入滤好的豆浆中,不断的搅拌,放一点卤水就搅拌一会儿,放一点儿就搅拌一会儿,这一步要耐心,很关键。等过一段时间,就会在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皮,那就是豆腐皮了,可以吃的,等下面成块变成豆腐脑,这个豆腐脑也是很好吃的东西。
将豆腐脑捞出捣碎,要很均匀,然后用勺子轻轻的均匀的把弄碎的豆腐脑放在豆腐包上,一定要均要薄,一层纱布,放一层搅碎的豆腐脑,然后再盖一层布,再放一层豆腐脑,这一步是要放到一个长方形的模具中进行,因为干豆腐是长方形的,所以沈若兰特意用木板做了一个挤压的工具。
待纱布和豆腐脑都放好了,就盖上模具的盖子,挤压一点点向下挤压,直到水分压干净,压制好后,层层取下长方形模具,再将一层层干豆腐与豆腐包分离,将干豆腐叠好放在一边,这样干豆腐就做好了。
干豆腐的吃法比粉条还多,可以生吃、可以炒、可以炖,还可以加工成五香干豆腐吃,不管是哪种吃法,味道都绝对杠杠滴!
沈若兰耐心的教这些大老爷们儿们做干豆腐,从早上一直教到晚上,总算做出一张凸凹不平的干豆腐了。
虽然很丑,但是沈若兰却很满意,既然已经做出了第一张,那离第二张、第三张也就不远了......
------题外话------
谢谢
【sanya】投了1张月票;送了1朵鲜花
【ming56789】投了1张月票
【爱吃皮蛋瘦肉粥的猪】投了1张月票
【书迷糊涂】投了2张月票
【风中一朵小白莲】送了20朵鲜花
【心缘小小】投了1张月票
【相离莫想忘】投了2张月票
【红123456】投了1张评价票;投了1张月票
沈若兰回到靠山屯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去山里看淳于珟的新宅子。
淳于珟的新宅子就建在沈若兰家北面的山里,离沈若兰家的房子只有一里多地,面积是沈若兰家宅子的四五倍大小,是座四进的大宅院,前前后后加上两边的厢房总共有一百多间,此外还要修地龙和暖墙。
如此浩大的工程,需得很多工人来做才能完成,于是,靠山屯儿和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大都被雇去干活了,每人每天五十文钱,现金结账,每天一结。
村民们能得到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秋收完毕,大家都闲赋在家没啥事儿做,就能死吃死嚼这家里的老本儿,如今能找到这么赚钱的活计,就不用愁没钱过年了。
于是,靠山屯儿的、司家洼子屯儿,岫水村和桃花村四个屯子的男人们都过来干活儿了,好几百号的人一起盖这座大宅子,场面十分壮观。
沈若兰去看时,那座宅子已经修建大半儿,几座主屋都快要上盖儿了,四周的厢房也修建有一米多高,再有七八天就能盖完了,因为有地龙和火墙,这房子不用晾晒,只消烧几天火墙和地龙,就能把屋子烤干了,随后也就能住人了......
沈若兰是装作看热闹的样子过去看的,并没有告诉任何人她跟这做宅子的主人之间的关系,连她爹娘都没告诉。
淳于珟在下令让人建这座宅子时,也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叫人透露出是一个城里的公子要下乡养病,因为山里的空气适合他的身体,才盖了这座宅子的。
至于这位公子姓甚名谁?什么来头,他一点儿都没往外透漏,只透露出那点儿信息,叫人知道他不是坏人,来这儿也没什么不好的目的就够了,免得大家瞎猜疑去打扰他的生活。
沈若兰本来打算回来后就立刻把粉条加工厂和干豆腐加工厂开办起来呢,但是因为工人都被淳于珟雇走了,她的计划也不得不往后推迟一下,不过厂房倒是得计划起来了。
她不打算在家里生产制造,一面闹哄哄的影响家里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打算在屯子里另外找两座房子,分别开设粉条加工厂家和干豆腐加工厂。
屯子里现在倒是有两座空房子,一座是沈大锤他们家的,一座是尤氏家里的,只是这两座房子都不能用。
尤氏家里的房子太小,跟沈若兰家原来的那两间小房儿似的,除了一铺大炕脸转身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十几个大老爷们在里边干活儿了。
沈大锤家的房子倒是够大,就是太破了,也不知道是祖上哪代人传下来的,屋顶的椽子都烂了,门窗也都破破烂烂的,说不定啥时候就塌了,她可不敢把自己的加工厂开在危房里,万一真出了事儿,她这辈子都不会好过的。
所以,得另外找两座又大又结实的房子。
很快,沈若兰就想到了到哪去找了。
他的大姑父和小姑父不是处心积虑的要学她的糕点技术吗?正好,她教授他们烤制点心的技术,前提就是他们必须得把房子卖给她,这样,她既有厂房了,又能让两家让她讨厌的人离开村子,简直是一举两得呢!
当天晚上,她让瘦丫去把大姑父和小姑父找来,跟他们商量了这件事情。
王万福是个鼠目寸光的小心眼子,眼睛只能看到眼前这一寸长短的地方,沈若兰让他们定制烤箱他都很勉强了,现在又听沈若兰说要买下他们的房子,顿时就不同意了。
他对家的执念很深,觉得房子要是卖了,这人就没有家了,没有家了,这人还活着啥意思?
他没想到赚到大笔的钱后还可以重建一座更好的家园,只看到眼前这点儿东西,他觉得为了那些没影儿的银子把家折腾了犯不上,谁知道学了她那些东西将来到底能不能赚钱啊?万一赚不到钱,他的家也没了,岂不是亏得慌?
于是,断然拒绝了。
齐来顺比王万福聪明,王万福拒绝了,他可没拒绝,非但没拒绝,还提出了跟利于自己的建议。
“嘿嘿,兰儿啊,姑父是这么想的.....”他陪着笑脸儿,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你们不是还有做水晶冻的手艺吗?不如把那个手艺也传给我吧,这房子的话我就不要钱了,算是跟你们换那个做水晶冻的秘方了,你们说这样行不行?”
怕沈若兰不同意,他有急着补充说:“你放心,我就算都学会了也不会影响到你们家做生意的,等我学会了,我打算上南边儿去闯闯去,远点儿走着,至少走七八百里,肯定影响不到你们的!”
齐来顺家在靠山屯的房子顶多也就值五两八两的,但是他还记得张兴旺曾经说过,二房的水晶冻方子值二百两银子呢,二房也是靠着水晶冻的方子发家致富的,他想要复制二房的成功之路,所以便想出了这个主意。
“可以!”沈若兰爽快的同意了。
要是齐来顺学会了做水晶冻,在外面肯定能有更多的机会,回靠山屯的几率就更小了。
只要他们一家子能离开靠山屯儿,不要再回来上他们家跟前晃荡来,就算把水晶冻的方子给了他沈若兰也乐意。更别说还能白得一套房子了。
齐来顺一看沈若兰同意了,高兴得裂开了嘴巴,笑嘻嘻的说:“那我这就到镇上去买猪肉皮,好尽把那几样手艺都学会了......”
两方商定好后,齐来顺喜滋滋的额走了,路上遇到了他的小舅子沈德贵,两人唠了几句,沈德贵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动心了。
他也想出去闯闯,见识见识,虽说他现在教村塾里教书也挺好的,每月还能赚到二两银子的束脩,但是现在的生活跟他理想中的生活相差太远了,他不想整天陪着一群野孩子之乎者也的过日子,他想要像二哥一样发大财,盖大房子,家里奴婢成群,过那种被人羡慕和嫉妒的日子。
所以,他也想学会那些本事,也到外面去闯荡一番,没准儿不光能发财,还能找到红棉呢!
思及于此,他赶紧跑回家去,跟他老娘商量此事。
刘氏一听小儿子放弃教书,出去做买卖去,顿时把脑袋摇的拨浪鼓似的。
“不行不行,你哪是做买卖的料子啊?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家教书吧,教书也不少赚,每月能有二两银子呢,你都不知道多少人眼红你这个位置呢;再说,咱们把房子卖给他们,万一到时候没挣找钱,再赔个老比朝天的,咱们娘俩吃啥喝啥?可上那去住呀?”
沈德贵卡巴着小眼睛,讨好的说:“娘,看你说的,就好像你儿子多没本事似的,我二哥个没念过书的乡下糙汉子凭着做冻子的手艺都发大财了,你儿子我自幼就饱读诗书,脑子又比我二哥不是活泛多少倍,又怎可能赔上呢?没准儿到时候我赚的比他赚的多的多呢,到时候,您可就是穿金戴银的老夫人了,难道你不想过那种衣来伸手饭开张口的好日子......”
“再说,退一百步讲,就算我真没赚到钱,就算咱们赔了,难道还怕咱们没地方住吗?别忘了,您可是我二哥的亲娘,难不成他能看您睡大街去?”
刘氏听了,低下头不再说话了。
德贵说得确实挺有道理的,要是他真的赔了,她也不用担心她们娘俩没房子住,老二毕竟是她的亲儿子,要真有那么一天,她就在他跟前儿哭一哭或者求一求,老二肯定还会把房子还给她的,她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只是,他都在靠山屯过一辈子,从未想过要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谋生去,年轻的时候都没走呢,现在老了老了却要背井离乡的出去讨生活,她的心里没底啊!
不过,她也很希望能过上小儿子说的那种锦衣玉食日子,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要是得过几天那样的日子,她这辈子也就算没白活了!
“娘,还有啊,儿子要是留在这靠山屯,将来就只能娶几个又俗又丑的村姑做媳妇了,可要是出去闯了,一旦闯出名堂,说不定能娶个官家小姐回来伺候您呢?您想想,要是儿子能娶个官家小姐回来,那得多威风啊......
最后,在沈德贵花言巧语的游说下,刘氏勉强点头同意了!
沈德贵怕夜长梦多,老娘一同意,就赶紧去找沈若兰敲定此事。
沈若兰没想到小叔还会有这份儿野心,不过既然他有,她当然乐得成全,这帮驴马烂子亲戚都走了才好呢,省得留在屯子里算计他们。
虽然教他们这些本事并非她所愿,但是跟让他们留在屯子里比起来,她更愿意教会他们让他们离开这里,省得她看着他们闹心!
于是,沈若兰跟沈德贵讲好了,由她教他做点心和做水晶冻的法子,做为回报,沈德贵得把老宅送给沈若兰!
沈德贵和齐来顺的人品都不咋地,沈若兰怕他两个赖账,在教他们手艺的前一天,特意准备了一桌儿酒菜,宴请了里正老爷和镇衙门的雷捕头一起吃饭,顺便让他们当中间人,来鉴证他们的合约有效。
签订合约后,齐来顺和沈德贵把他们两家各自的房契都给了沈若兰,并表明都学会了手艺就离开靠山屯儿。
沈若兰巴不得呢,第二天就开始教授他们。
她教他们做蛋挞、三明治,还教他们做了水晶冻,这几样东西都不难,但是也不简单,沈若兰一连教了他们好几天,俩人才算学会。
学会后,齐来顺和沈德贵就迫不及待的收拾东西、整理行装,踌躇满志德往南边去了。
当然,沈秀英和家里的几个孩子以及老太太刘氏也都跟着去了,一下子打发走这么多让沈若兰厌恶的人,沈若兰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下子,他们一家人就能在屯子里消消停停的过日子了.....
随后,沈若兰让瘦丫姐妹几个去收拾整理了齐来顺儿家和老宅的房子,收拾完后,她就把自己先前定做的那些设备都拉了回来,老宅做粉条作坊,齐来顺家做干豆腐坊,家里的两个伙计一个住在粉条作坊,负责粉房子的事宜;一个住在干豆腐作坊里,负责干豆腐坊的事宜,刚刚好。
*****
山上的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淳于珟说过,今年就只盖好房子算了,剩下的亭台园林留着来年再弄,沈若兰就耐心的等着。
这期间,经过她回想前世和多次实践操作,终于做出了合格的粉条子和干豆腐。等淳于珟的宅子那边儿彻底完工了,她这边儿的粉房子和干豆腐作坊也可以开始了。
屯里人听闻沈若兰要开作坊,还要雇人,都争着抢着来沈若兰家报名,唯恐来晚了赶不上。
沈若兰一边儿挑选合适的人,一边放出话去,只要大伙儿都能好好干,不管来多少人她都雇了,等将来作坊做大做强了,就是全屯子的人都来她这儿干活儿也还不够用呢!
这番话,就如同佛语伦音一般,瞬间让靠山屯儿村民们都心花怒放,喜不自胜。
总雇着大伙儿是个什么概念啊?就意味着大家常年都有事儿做、有钱赚,从此以后,谁家都不会挨饿了啊!
这个好消息一经传出,靠山屯儿的村民们都以手加额,乐得跟过了年似的,别的村里的人听后自是羡慕不已,也都盼着沈家的作坊能快点儿做大做强,他们也好能有活儿干。
作坊刚开起来,沈若兰做为老板和技术骨干,首先要做的不是成产出多少产品,而是要先教会他们怎么做粉条,怎样做干豆腐。
其实,做粉条很简单,就是先选无青头,大小适中的土豆进行清洗,洗净后将土豆及时粉碎,边打边加水,打得越细越好,当盆里的水全部澄清后,取出表层油粉后,把下层淀粉取出吊成粉砣,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当粉砣内水分蒸发一半时,把粉砣切成若干份曝晒。最好是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以防灰尘污染。
然后,把打好的粉芡倒进大面盆里,两三个汉子共同上手,一手抓住面盆,一手握紧拳头捣向用面糊调和的面团。
在漏丝时,要预备一锅开水,当锅内水沸腾时才漏丝。一人左手端着漏瓢,一人负责往漏瓢里添粉团,动作要轻快,端瓢者右手背不停地打击瓢里的粉团,不快不慢地让丝条沉入锅底再浮出水面。出锅的粉条甩进备好的冷水中,然后把水中的粉条放到另一个冷水缸里,在冷水缸里不断摆动,直至粉丝松散为止。
最后,将竹杆上的粉条挂到通风的户外冷冻,直到粉条冻结成一块,待太阳出来,再把冻在一起的粉条挂到背风向阳处,还要一直用手搓、用木棍轻轻敲打,直到晒干,一捆一捆的手工粉条便好了。
做好的粉条经过水煮,受过冷冻,通风晾晒,几经敲打,最后那光光的、软软的、滑滑的粉条及宽粉便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据不那么容易了,许多地方需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去做,不然就会功亏一篑的。
比如,粉芡团温度不许得在30~42摄氏度为好,在漏粉时,面团不能太硬,也不能软,硬了条子漏不下来,软了漏出的条子容易折断,弄不好就会成为一锅浆糊。
为了让大伙儿能够熟练的掌握技术,沈若兰浪费了好几百斤的土豆,才算把粉房子里的几十个大老爷们培训出来。
培训完后,沈若兰把村子里的年轻妇女们都请到家里边,教她们怎么做粉条吃。
粉条的吃法很多,炖、煮、炒、烹,样样都好吃,沈若兰亲身演示,做了一大锅小鸡炖粉条,一个酸辣粉、一个猪肉白菜炒粉,做完后请大家随便品尝随便吃。
当然,她可不是白白的请她们吃的。她是有目的的。
他的目的就是教会她们怎么做粉条,再让这闲着在家没事儿干的女人们到各个地方帮她销售粉条去。
因为家里的粉条要全面大力的推广,靠她一个人跑销售远远不够的,于是沈若兰就把目光盯到了那些在无所事事的老娘们们身上。
靠山屯儿的老娘们她各个都熟悉,其中不乏有几个聪明伶俐、能言善辩的,只要她稍加培训,定能将她们培养成销售市场上的人才,但是她不能光找那几个人做,怕别的村民以为她厚此薄彼,于是就一视同仁,把大家都叫来,亲自给她们做示范,又教她们怎么去销售,大家的机会均等,这样谁赚得到钱赚不到钱就怪不得她了,她也就不用担心有人会对她不满了。
粉条做好后,她让瘦丫招娣等把粉条都盛出来,招呼大家吃,一边招呼大家,一边把想让她们出去跑销售的事儿说了出来。
这帮正‘秃噜秃噜’吃着粉条子的女人们吃得正香呢,一听沈若兰让她们抛头露面去卖东西去,都吓得急忙把碗放下来,连连摇手说自己不行。
沈若兰见状也不勉强,笑咪咪的说:“这些粉条咱们往外卖的定价是十文钱,你们卖一斤我给你们一文钱的提成,卖十斤提十文,要是你们能卖一百斤,就能提到一百文钱,想想,要是自己能赚一百文钱,往后花钱不就能随便儿了吗?反正机会摆在这儿呢,是卖还是不卖随你们的意,我绝不勉强!”
土豆价格便宜,一文钱就能买二斤,三四斤土豆能生产出一斤粉条来,抛去成本和人工费用,一斤粉条的成本价就在三四文之间。
沈若兰给粉条订的价格是十文钱,即便是有点儿小贵,但是她相信,就凭她家的粉条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产品,绝对不会因为价格偏高就卖不掉的,相反,粉条的市场会很火,她必定能大赚特赚。
听到能赚钱,原本还连连摆手的女人们顿时不再拒绝了,她们面面相觑着,眼睛里还带着欲欲跃试的兴奋。
“兰儿,你说我们行吗?”
说话的是桂生子媳妇,她犹犹豫豫的说,“我们就是一帮乡下老娘们,能到城里的酒楼客栈买东西嘛?”
“怎么不行?我去年还一个人到县城里卖过水晶冻呢?今年也在吉州卖过点心,只要咱么的货好,就不怕卖不出去,不怕赚不到银子!”沈若兰底气十足的回答。
简单的几句话,给了大家莫大的鼓舞,桂生子媳妇率先说:“行,我听你的,算我一个,明儿我就出去试试去!”
“也算我一个,我也去试试去,没准儿还真能成呢?要是成了,我不就也能赚钱了嘛?”愿莱媳妇也鼓足勇气报了名。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很快就有第三个第四个了,“那也算我一个吧,明儿我也去试试,成了最好,不成也不搭啥?难得兰儿给咱们这挣钱的机会,要是错过了,下回就指不定得啥时候能有这好机会了.....”
“正是这话呢,咱们要是自己能赚钱,自己花着也方便不是?省得花一文跟婆婆要一文,还得看她的脸子!”
“对,那咱们就都是试试,我不管你们,反正我指定得去,说不定我还真能挣到钱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十分热烈。
沈若兰看着亢激昂的大家,望天无语!
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刚才没提给钱的时候还都异口同声的不愿意呢,这会子说能赚钱了,就一个个的都成冲锋陷阵的勇士了,她估计,现在她不让她们去都不成了,明个肯定都得争着抢着出去。
“大家出去销售的时候也要将就点儿策略,不会说的最好几个人结伙儿去,省得到真章说不出话来,大伙儿在一起还能给彼此壮个胆儿,要是谁有啥想法还可以提提。还有,最好不要全都往一个地方去,比如你们几个上七松镇了,那你们几个就去农安县城好了,或者去哈拉海镇,反正不能咕嘎一下子都挤到一个地方去卖,不然人家就不那咱们这粉条当稀奇的东西了......”
沈若兰传授了一会儿经验,又有针对性的培训了大家一个多小时,才让大伙儿散去。
第二天,这些女人们就带着粉条纷纷离家,有的坐车去了县城,有的步行去了七松镇,还有几个合伙包了大春儿家的车,去了哈拉海镇。
沈若兰则留守在家里,又开始培训干豆腐坊的工人了。
相比做粉条来,做干豆腐就简单多了,因为干豆腐跟豆腐的制作方法很相似。
都说先把黄豆泡好磨成豆浆,把磨好的生豆浆放在一个锅里烧开,直到熬开豆浆,煮开后加入新磨好的豆浆,并且要不断的搅拌,避免粘锅。然后,用干净的粗纱白布,把豆浆包起来过滤,目的是使豆浆和豆腐渣分离,再把卤水慢慢的倒入滤好的豆浆中,不断的搅拌,放一点卤水就搅拌一会儿,放一点儿就搅拌一会儿,这一步要耐心,很关键。等过一段时间,就会在表面出现一层薄薄的皮,那就是豆腐皮了,可以吃的,等下面成块变成豆腐脑,这个豆腐脑也是很好吃的东西。
将豆腐脑捞出捣碎,要很均匀,然后用勺子轻轻的均匀的把弄碎的豆腐脑放在豆腐包上,一定要均要薄,一层纱布,放一层搅碎的豆腐脑,然后再盖一层布,再放一层豆腐脑,这一步是要放到一个长方形的模具中进行,因为干豆腐是长方形的,所以沈若兰特意用木板做了一个挤压的工具。
待纱布和豆腐脑都放好了,就盖上模具的盖子,挤压一点点向下挤压,直到水分压干净,压制好后,层层取下长方形模具,再将一层层干豆腐与豆腐包分离,将干豆腐叠好放在一边,这样干豆腐就做好了。
干豆腐的吃法比粉条还多,可以生吃、可以炒、可以炖,还可以加工成五香干豆腐吃,不管是哪种吃法,味道都绝对杠杠滴!
沈若兰耐心的教这些大老爷们儿们做干豆腐,从早上一直教到晚上,总算做出一张凸凹不平的干豆腐了。
虽然很丑,但是沈若兰却很满意,既然已经做出了第一张,那离第二张、第三张也就不远了......
------题外话------
谢谢
【sanya】投了1张月票;送了1朵鲜花
【ming56789】投了1张月票
【爱吃皮蛋瘦肉粥的猪】投了1张月票
【书迷糊涂】投了2张月票
【风中一朵小白莲】送了20朵鲜花
【心缘小小】投了1张月票
【相离莫想忘】投了2张月票
【红123456】投了1张评价票;投了1张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