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158.第157章 兵临城下

158.第157章 兵临城下

作者:我怎么可能是曹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57章 兵临城下

    高王城北依汾水,被深沟绝壁所环绕,仅有南侧两沟夹峙的窄处,留有一条通道让人出入。

    因此,沈劲重点经营南面防线。

    苻健想要进攻高王城,也只能从南面发起进攻。

    莫说他此行只带了五万将士,就是带上五十万人,一次性能够投入的攻城部队,也仅有数千人。

    否则,纵使韦孝宽有通天之能,也不可能在高欢五十多天的围攻之下,力保城池不失。

    苻健兵临城下,看着眼前的坚城,实在提不起强攻的兴趣,他与谋主薛赞商议道:

    “我欲以高官厚禄劝降守将,卿家以为,什么样的赏赐才能使他动心。”

    薛赞显然是提前下足了功夫,对城中守将沈劲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回答道:

    “陛下想要劝降沈劲,只怕并非易事,据微臣所知,沈劲之父沈充曾为王敦党羽,为晋室叛逆,沈劲自小以洗刷宗族耻辱为志向,因而在桓熙北伐时奋不顾身。

    “如今他又怎会为了高官厚禄而动心。”

    苻健闻言沉默不语,许久,他才开口道:

    “事在人为,总得试过才知道。”

    说着,苻健唤来一名军中文吏,对他道:

    “你往高王城走一趟,告诉沈劲,他若能献城归附,我许他郡公之位,河东太守,赐他黄金千两、良田万亩、奴婢五百人。”

    苻健所言的河东郡,并非桓熙所设的河东郡。

    而是包括蒲坂、安邑、河北、解县、汾阴、猗氏、大阳、闻喜、东垣等九县在内的整个河东郡。

    苻健觉得自己给出的条件已经足够动人,就连受命的文吏也觉得此行必能不辱使命。

    文吏请辞,他穿着儒衫,赤手空拳来到高王城下,大声喊道:

    “我奉大虞皇帝之命,面见沈将军。”

    话音刚落,一支羽箭飞射而来,重重扎进了文吏的左胸,只听一声惨叫,文吏在众目睽睽之下轰然倒地。

    临死前,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不是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么。

    城楼上,沈劲收起了长弓,那一箭,正是由他亲手射出。

    苻健遣使前来,除了劝降还能干些什么事情。

    沈劲根本就不想知道对方开出了什么条件。

    因为儿时的经历,让沈劲将忠义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

    年少时,他一心忠君报国,却屡屡碰壁,空有一腔热忱,却蹉跎到了三十多岁。

    直到遇上了桓熙,自此,对于沈劲来说,忠君不再是忠于国君,而是赏识、重用、提拔自己的恩主。

    城外的苻健远远看到这一幕,见沈劲居然连条件都不愿听取,果断下手杀人,不由气急败坏,他派遣几名骑卒,在城下高呼:

    “献沈劲首级者,赏黄金千两、良田万亩、奴婢五百人1

    苻健心中冷笑:

    ‘不识好歹,这本是给你的赏赐,如今用作买你人头的赏格/

    然而高王城内六千将士,其中一千人是因为仰慕沈劲,而投奔在他麾下的私兵部曲,对其忠心耿耿。

    剩余五千人是受桓熙恩养的战兵,虽然难免会有人动心,但沈劲处在部曲的护卫之下,赏格虽然诱人,但也要考虑究竟有没有命去领。

    沈劲并不害怕,他同样让城墙上的将士齐声呼喊:

    “能献苻健首级者,桓公必定上表朝廷,功拜并州刺史,不负公侯之赏,另赐黄金千两、良田万亩、奴婢五百人1

    不就是画饼么,好像谁不会似的。

    如果真有人能够活着将苻健的人头送过来,想必桓熙也不会吝惜这些赏赐。

    苻健听得城墙上的呼喊,恼羞成怒,他当然也不相信真的有人敢因此谋刺自己。

    “沈劲!我必杀汝1

    苻健咬牙道。

    但也只是无能狂怒,就目前来说,攻城器械尚在打造,苻健只得率军回营。

    高王城内的守军望着虞军暂时退去,也都松了口气。

    就目前来说,城中守军士气尚且还算高昂。

    高王城内存有可供军民食用一年的粮食,柴禾、油盐也有大量储备,断然不会出现侯景围攻建康台城时,南梁公卿在台城储备了四十万石粮食,却没有准备薪柴与油盐的窘迫。

    最终南梁公卿们坐拥四十万石粮食,却险些被饿死在了台城之中。

    有粮没柴,生米又如何下咽。

    满朝公卿,居然无人发现这一问题,也难怪侯景仅以八百骑兵投奔南梁,却能横扫江东,将南梁推向灭亡。      沈劲往长安述职时,就与桓熙、王猛商讨过关于守城的方方面面,此前的战备工作,也是依照三人商量的结果来进行。

    此前,高王城的用水,都是由将士们缒绳而下,往汾水打龋

    但为了预防苻健将汾水改道,企图渴死守军,沈劲已经提前在城内打好了许多的水井,足够取用。

    实际上,只要维持住城中守军的士气,守住高王城并非难事。

    而维持守军士气的关键,不在于沈劲如何激励人心,而在于让将士知道外有援军,能够看到胜利的希望。

    一旦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即使城中的粮食再多、城池再怎么坚固,将士们看不到希望,时间一久,也必然厌战。

    好在王猛已经及时派遣信使将桓熙西征大捷的消息送来了高王城,既然西征获胜,桓熙必然会率领精锐步骑回师,城中守军都明白,只要他们坚守一段时日,虞军只能灰溜溜的逃走。

    当高王城攻防战一触即发的时候,邓羌率领二万州郡兵轻兵疾进,也终于进驻蒲坂。

    往蒲坂驻军,并非是担心苻健绕过高王城,进攻关中。

    除非是苻健患了失心疯,否则此举等同于将自己的粮道完全暴露在高王城守军的威胁之下。

    如今还是春耕,甚至都无需坚壁清野,虞军不能拔除高王城,保证粮道安全,就不敢深入关中,否则,得不到粮食补给,等同于去多少,送多少。

    当然,邓羌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能分出部分州郡兵,支援高王城的防守,让城内的战兵可以保持体力,时不时在虞军攻城时,出城骚扰,使得对方不敢全力攻城。

    然而,苻健已经兵临高王城外,断绝了邓羌派兵入城的可能。

    不过邓羌还是派遣信使绕往高王城西侧断璧,由断壁上的将士用绳索将人给拉拽上来。

    得知邓羌率军两万已经进驻蒲坂,将士们不再担心家人们的安全,终于放下了最后一丝顾虑,专注防守城池。

    与此同时,奉命西征的谢艾已经越过了汉阳大草滩,经过张掖郡,来到了酒泉郡。

    酒泉太守马岌亲自前来相迎。

    马岌,凉州高尚之士也,德行素为凉州士人所重。

    当年前赵刘曜率众二十八万进攻凉州,河西大震,众人纷纷求和,唯有马岌不惧,力主交战,但终究未被采纳,最终前凉向前赵称臣。

    前赵二十八万大军没有吓住马岌,但谢艾却以三千步骑,让这位凉州名士出迎。

    说到底,还是因为桓熙依旧以张曜灵为凉州刺史,张氏满门,包括西平太守张瓘一家都在桓熙的控制之下,被他迁往关中。

    张氏旧臣已经没有理由再去负隅顽抗。

    忠义之人自然担心自己的举动给张家带来祸患,谄媚之徒更不会抗拒桓熙的统治,毕竟桓熙已经许诺过,只要归附,便可留用。

    谢艾不会对马岌这样的高尚之士无礼,而马岌也对谢艾推崇备至,忠义之人,往往是惺惺相惜。

    二人进到酒泉郡城,谢艾问起敦煌的情况,马岌尽皆坦诚相告。

    虽然谢艾西征的消息已经传扬开来,但敦煌至今没有进行军事动员。

    得知此事,谢艾放下心来。

    谢艾虽然是敦煌人,但其家族在敦煌郡却没有太大的势力。

    他祖籍并非凉州,不过是西晋末年,中原大乱,凉州在张轨的治理下,成为一方净土,吸引了许多中原士人前去落籍。

    而谢艾的父祖也在其中。

    谢艾原籍陈郡阳夏县,正是陈郡谢氏所在的阳夏县,谢艾与桓熙的妻子谢道韫同为陈郡谢氏子弟。

    只不过是在乱世中,一支选择了西迁,一支选择了南渡,从此天南地北而已。

    谢艾清楚,敦煌郡不作军事动员,其太守自然没有抵抗的想法。

    果不其然,在谢艾进驻酒泉郡城的当天,敦煌使者便带来了降表,自此,除了西海郡居延县因为路途遥远,还不知道具体情况以外,凉州八郡,已有七郡归附。

    谢艾并未挥师向北,前往西海郡。

    西海郡仅居延一县,户口只有两千,想要收复,不过是派遣一名使者招降即可。

    谢艾离开酒泉郡,继续西进,前往接管敦煌。

    当然,更重要的是谢艾需要亲自坐镇敦煌,抚纳前凉安排在西域的一众官员。

    这件事情同样并非难事,西域长史李柏等人能够干涉西域各国内政,不过是倚仗前凉的强盛。

    如今前凉都灭亡了,他们也成了无根的浮萍,若是不能顺势转投桓熙,借助桓熙的势力威慑各国,西域各国又怎会继续听命于他们。

    下一章在下午四点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