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东海储蓄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257年,二月廿五,东海堡,东海储蓄所。
“承蒙惠顾,赵兄,您的账户余额是十五万四千文,您确认一下。”
柜台后面,财政部的雇佣劳工王清泉对着赵虎子如此说。
赵虎子心里盘算了一会儿,他数学很好,很快换算出这就是两百贯整没错。他之前寄存在财政部的就是这个数额,于是点头确认:“嗯,没错,多谢啊,王秀才”。
东海商社发工资的流程是各部门发给劳工工资条,然后劳工拿着条子去东海堡内的财政部领取铜钱。由于大部分劳工没有固定住处,不方便保存财物,就有不少劳工暂时把得到的工资寄存在财政部,等需要的时候再支取。
这一开始只是记笔账的事,没多大麻烦,后来随着第一舰队贸易回来,一下子又多了几十个大额储户,财政部就意识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于是,他们就计划设立一个银行机构,管理存款业务。
他们在正月廿三的全体大会提出申请,顺利得到了批准,然后就在东海堡财政部办公室旁边设立了一个“东海储蓄所”,把储蓄业务转移到了这里来。
东海储蓄所由股东纪萍萍负责。她穿越前是正经的金融专业、银行柜员,到任后首先就做出了重大改革:储蓄所的记账单位统一改成“文”,不再使用“贯”这种别扭的770进制。
“太奇怪了,极不合理,又不方便,我早就看它不爽了。”第一次储蓄所内部会议上,她如是评价省陌贯制。
储蓄所参考后世先进的银行业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业务流程。开业没几天,首先就是把之前的储户一个个叫过来,跟他们确认账户余额,发给他们存单。赵虎子作为储量排名前列的VIP客户,自然是第一批过来办业务的。
现在在储蓄所存款并没有利息,储户们也没什么意见。在他们看来,不收保管费就不错了,还想要利息?哪来的好事啊!
“柜员”王清泉是财政部的雇佣劳工,因为之前读过书,脑子灵活,很快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和借贷记账法,所以被纪萍萍要了过来,既当柜员,也要做些别的工作。
他被赵虎子称为“秀才”,不是因为他考过科举。实际上“秀才”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一个等级,是明朝才确定下来的,这个时代只要读过书就能被称为秀才。
金朝崩溃之后,科举制度不复存在,只在1238年由名相耶律楚材主持过一次试科举,之后就一直断绝了。
但北方大族、乡绅和商人仍在按照以往的习惯培养读书人。这些基层知识分子没法考科举,其中有家业可以继承的也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就只能流入各种行业,做些记账、文书、代人写信之类的行业,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东海商社就雇佣了不少。
其实经统合部的分析,这些底层读书人大概是最可能支持东海商社的阶层了。地主和军阀阶层追求稳定,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否则是不太可能支持东海商社的;而底层农民则不太在意谁在他们头上,虽然不会反抗东海商社,但也不会主动支持。只有这些底层知识分子,因为通天梯断绝,所以多少对蒙古人是有些怨恨的。虽说即使科举存在,他们中的大部分也是考不中进士的,但总是个念想不是?
不过科举的断绝,也使得他们不会年复一年把青春浪费在故纸堆上,为寻生计多少会学些实学。所以北地的读书人不会像南宋的读书人或者后世的明清读书人那样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排斥东海商社这样的“蛮夷”。相反,他们能看出东海人是有真才实学的,愿意学习东海学问,这就容易在文化上对东海商社产生认同感,成为可争取的对象。
王清泉就是这么一个人,听说他家祖上也是潍州大族,在几十年前的乱世中跑来即墨避难,在墨水河南买了几百亩地,勉强做了个小地主。他是家中第四子,没家业可以继承,虽然比普通农民强一些,但也没什么前途,只能去即墨城寻点活计做。正好这时候东海商社占领了城阳区,他见这帮人似乎是讲道理的,就接受了雇佣,去财政部办事,结果对这方面的知识一点就透,很快被重视起来。
王清泉把两份合同递给赵虎子,赵虎子看了一下,上面用的都是简体字,他基本都认识,写的无非是些储蓄业务的注意事项,他觉得没问题,就歪歪扭扭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王清泉确认了一下,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交给了旁边的纪萍萍。纪萍萍看了一下,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存档了。
“赵兄,你是想要记名存单,还是不记名存单?”王清泉坐回柜台,对赵虎子如此说。
赵虎子有些奇怪,问:“记名存单是什么?不记名又是什么?”
“记名存单,就是专属你个人的存单,”王清泉拿出一张样品来展示给他看,“你得留下花押或者密语,以后必须你本人带着存单过来验证花押密语之后才能取钱。”
“嗯,是该这样的,”赵虎子点点头,钱就该好好保存起来才行,“那不记名呢?”
王清泉又拿出一张票据,是用南方买回来的硬纸做的,上面印着一些花纹,左边写着“100”“一百文”、“壹佰文”三个数字,右边画了一百个铜钱,十个一组分了十组,左下角有一长串编号,右下角有一行小字“东海02年内可提取”。
他把这张纸递给赵虎子,说道:“不记名存单就是这样子的了,不管是谁拿着过来,都能取钱。你要是丢了,自然就没了,但也有好处,如果你要买什么东西,直接把存单给他,让他来取钱就行了。”
赵虎子这下子明白了,他在南边是见过会子的,这不是差不多嘛。
于是他把大部分存款都放进了记名存单里,只取了两千文的“不记名存单”试着用一下。
王清泉给了他10张一百面额的和50张二十面额的。这之后就没有更小面额了,现在纸张和印刷成本太贵,铸币税还不够纸钱呢。
赵虎子接过记名存单,看了一遍,小心折起来收进怀里。又把不记名存单数了一遍,确认没问题之后,想了想,取出一张二十面额的递给王清泉,笑道:“王秀才,那你给俺把这张取了呗。”
王清泉轻轻一笑,接过存单,到后面的小木箱中数出20枚铜钱,交给了赵虎子。这种小额提取,他有权限直接操作,不用向纪萍萍申请,只要结算的时候对上账就行了。
赵虎子接过铜钱,憨厚一笑,对王清泉和纪萍萍道了谢,就出门往南去了。今天他们海洋部还有重要的海试要做呢。
储蓄所搞出这个“不记名存单”,自然是对发行纸币的一种尝试。实际上现在东海商社还没搞出成熟的防伪技术,不敢一下子就大量发钞,这次只是小规模实验一下,发行的“不记名存单”都备足了准备金,绝无超发,而且限定了有效期,到明年就作废了。
路要一步步走啊。
1257年,二月廿五,东海堡,东海储蓄所。
“承蒙惠顾,赵兄,您的账户余额是十五万四千文,您确认一下。”
柜台后面,财政部的雇佣劳工王清泉对着赵虎子如此说。
赵虎子心里盘算了一会儿,他数学很好,很快换算出这就是两百贯整没错。他之前寄存在财政部的就是这个数额,于是点头确认:“嗯,没错,多谢啊,王秀才”。
东海商社发工资的流程是各部门发给劳工工资条,然后劳工拿着条子去东海堡内的财政部领取铜钱。由于大部分劳工没有固定住处,不方便保存财物,就有不少劳工暂时把得到的工资寄存在财政部,等需要的时候再支取。
这一开始只是记笔账的事,没多大麻烦,后来随着第一舰队贸易回来,一下子又多了几十个大额储户,财政部就意识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于是,他们就计划设立一个银行机构,管理存款业务。
他们在正月廿三的全体大会提出申请,顺利得到了批准,然后就在东海堡财政部办公室旁边设立了一个“东海储蓄所”,把储蓄业务转移到了这里来。
东海储蓄所由股东纪萍萍负责。她穿越前是正经的金融专业、银行柜员,到任后首先就做出了重大改革:储蓄所的记账单位统一改成“文”,不再使用“贯”这种别扭的770进制。
“太奇怪了,极不合理,又不方便,我早就看它不爽了。”第一次储蓄所内部会议上,她如是评价省陌贯制。
储蓄所参考后世先进的银行业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业务流程。开业没几天,首先就是把之前的储户一个个叫过来,跟他们确认账户余额,发给他们存单。赵虎子作为储量排名前列的VIP客户,自然是第一批过来办业务的。
现在在储蓄所存款并没有利息,储户们也没什么意见。在他们看来,不收保管费就不错了,还想要利息?哪来的好事啊!
“柜员”王清泉是财政部的雇佣劳工,因为之前读过书,脑子灵活,很快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和借贷记账法,所以被纪萍萍要了过来,既当柜员,也要做些别的工作。
他被赵虎子称为“秀才”,不是因为他考过科举。实际上“秀才”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一个等级,是明朝才确定下来的,这个时代只要读过书就能被称为秀才。
金朝崩溃之后,科举制度不复存在,只在1238年由名相耶律楚材主持过一次试科举,之后就一直断绝了。
但北方大族、乡绅和商人仍在按照以往的习惯培养读书人。这些基层知识分子没法考科举,其中有家业可以继承的也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就只能流入各种行业,做些记账、文书、代人写信之类的行业,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东海商社就雇佣了不少。
其实经统合部的分析,这些底层读书人大概是最可能支持东海商社的阶层了。地主和军阀阶层追求稳定,除非把刀架在脖子上,否则是不太可能支持东海商社的;而底层农民则不太在意谁在他们头上,虽然不会反抗东海商社,但也不会主动支持。只有这些底层知识分子,因为通天梯断绝,所以多少对蒙古人是有些怨恨的。虽说即使科举存在,他们中的大部分也是考不中进士的,但总是个念想不是?
不过科举的断绝,也使得他们不会年复一年把青春浪费在故纸堆上,为寻生计多少会学些实学。所以北地的读书人不会像南宋的读书人或者后世的明清读书人那样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排斥东海商社这样的“蛮夷”。相反,他们能看出东海人是有真才实学的,愿意学习东海学问,这就容易在文化上对东海商社产生认同感,成为可争取的对象。
王清泉就是这么一个人,听说他家祖上也是潍州大族,在几十年前的乱世中跑来即墨避难,在墨水河南买了几百亩地,勉强做了个小地主。他是家中第四子,没家业可以继承,虽然比普通农民强一些,但也没什么前途,只能去即墨城寻点活计做。正好这时候东海商社占领了城阳区,他见这帮人似乎是讲道理的,就接受了雇佣,去财政部办事,结果对这方面的知识一点就透,很快被重视起来。
王清泉把两份合同递给赵虎子,赵虎子看了一下,上面用的都是简体字,他基本都认识,写的无非是些储蓄业务的注意事项,他觉得没问题,就歪歪扭扭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王清泉确认了一下,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交给了旁边的纪萍萍。纪萍萍看了一下,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存档了。
“赵兄,你是想要记名存单,还是不记名存单?”王清泉坐回柜台,对赵虎子如此说。
赵虎子有些奇怪,问:“记名存单是什么?不记名又是什么?”
“记名存单,就是专属你个人的存单,”王清泉拿出一张样品来展示给他看,“你得留下花押或者密语,以后必须你本人带着存单过来验证花押密语之后才能取钱。”
“嗯,是该这样的,”赵虎子点点头,钱就该好好保存起来才行,“那不记名呢?”
王清泉又拿出一张票据,是用南方买回来的硬纸做的,上面印着一些花纹,左边写着“100”“一百文”、“壹佰文”三个数字,右边画了一百个铜钱,十个一组分了十组,左下角有一长串编号,右下角有一行小字“东海02年内可提取”。
他把这张纸递给赵虎子,说道:“不记名存单就是这样子的了,不管是谁拿着过来,都能取钱。你要是丢了,自然就没了,但也有好处,如果你要买什么东西,直接把存单给他,让他来取钱就行了。”
赵虎子这下子明白了,他在南边是见过会子的,这不是差不多嘛。
于是他把大部分存款都放进了记名存单里,只取了两千文的“不记名存单”试着用一下。
王清泉给了他10张一百面额的和50张二十面额的。这之后就没有更小面额了,现在纸张和印刷成本太贵,铸币税还不够纸钱呢。
赵虎子接过记名存单,看了一遍,小心折起来收进怀里。又把不记名存单数了一遍,确认没问题之后,想了想,取出一张二十面额的递给王清泉,笑道:“王秀才,那你给俺把这张取了呗。”
王清泉轻轻一笑,接过存单,到后面的小木箱中数出20枚铜钱,交给了赵虎子。这种小额提取,他有权限直接操作,不用向纪萍萍申请,只要结算的时候对上账就行了。
赵虎子接过铜钱,憨厚一笑,对王清泉和纪萍萍道了谢,就出门往南去了。今天他们海洋部还有重要的海试要做呢。
储蓄所搞出这个“不记名存单”,自然是对发行纸币的一种尝试。实际上现在东海商社还没搞出成熟的防伪技术,不敢一下子就大量发钞,这次只是小规模实验一下,发行的“不记名存单”都备足了准备金,绝无超发,而且限定了有效期,到明年就作废了。
路要一步步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