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火枪实验 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256年,十月十五。
西山以西有一处隐秘的山谷,外围几乎四面环山,受风力的影响较小,内部却有不小的平地,所以被划归为武备组新的武器试验场,各种“新锐”装备大多在这里进行检验。
今天这里又围了一群人过来,因为今天是个大日子,武备组终于做出火枪……的枪管啦!
目前,阔马区工坊每月能生产出数百公斤的钢材,但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每批钢材的碳含量浮动显著,除杂效果也不一致,还有更细节的一系列因素更控制不了,具体出了什么样的钢完全看运气,只能铸成钢锭,检验后再分类处理。硬度比较高的拿去做刀头和武器,适中的拿给机械组做零件,较低的锻成钢板然后敲成板甲,不合格的就卖给罗家和陈家。
之前,武备组受铁输入量的限制,没法做太大的火炮,所以有些人就心思浮动起来,想试着做些火枪出来。虽然这些二把刀们穿越前从未玩过真铁,但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不是?纸上谈兵的本事总是有的。
他们的确没有实操技巧,不过手头上却攒了一批不错的钢材,杂质少、品质好,同时碳含量相对较低、容易加工,理论上大大要优于17世纪用来造枪的熟铁,可以做出很好的火枪。话又说回来了,不去做的话,经验是永远不会有的,不是吗?
这种想法果不其然就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纷纷叫嚣着早就该研发火枪了。随后二把刀们就纷纷开始设计起方案来。
由于有历史上众多成功经验可以参考,他们做出的方案并没有千奇百怪,经过一番相互串联之后,最终的意见集中到两个主流方案上:一个是20mm口径/1000mm管长的中型火枪,另一个是25mm口径/1500mm管长的重型火枪。看着口径只差了5mm,但前者发射的铅弹约重40g,后者却超过80g,威力差了一倍以上。相应的,后者必然也会笨重许多。
在当初的讨论会上,两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差点打起来。
“中型火枪是历史证明了的最佳方案!”段明远拍着桌子,大声说:“不管哪个国家,都最终采用了这种尺寸的滑膛枪作为军队的主要武器,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万浩然作为重型火枪的支持者,当然要反驳,“中型火枪成为主流,是因为重型火枪把盔甲淘汰了!而我们这个时代,主力军队依然是重甲步兵和骑兵,没有足够的火力和射程怎么行?别打赢即墨的一帮乌合之众就飘飘然了!”
“别搞笑了,就滑膛枪的精度,你以为加长一点枪管和口径就能增大多少射程?”段明远自然不会同意,“近距离,中型火枪和重型火枪都能破甲;而远距离,两者都打不准,多出来的威力完全没有意义嘛。再说了,按你这方案,一把枪不得十公斤以上?这么大的重量,还怎么机动?”
“怎么会没有意义?中型火枪有效射程也就100米,重型火枪至少150米!这至少增加了50%的输出!而且面对结阵的大面积目标,射程还可以再延伸!十公斤算个什么问题,现在宋朝的步兵盔甲可是有30公斤,他们不还是照样打仗?”
万浩然喝了口水,又继续说:“还有,我们现在用挑出来的优质低碳钢做火枪,也许确实能做出不错的中型火枪。但现在品控只能靠运气,万一哪天好钢不够用了又急着生产火枪,到时候只能有什么铁用什么铁,还能保证火枪的质量吗?真这么搞了,就只能增大壁厚,枪重也得增加,还能算中型火枪吗?重型火枪就没这个问题,壁厚就算稍微增加一点,也不过是10公斤和12公斤的区别罢了。”
“与其担心钢铁产量,不如担心兵员数量吧。一把枪用3公斤钢,200人也不过600公斤,我们的储备完全够用,但是哪来这么多兵员?中型火枪可以配刺刀,重型火枪就必须配近战步兵保护,这不就是降低火枪比例了?最终火力优势全抵消了啊。”段明远如此说。
“哼,新兵员好招募得很,直接发个长矛就能上战场,但火枪手不还得训练?直接把老兵全训练成重型火枪手,到时候配上新兵长矛手就行了,二百把重型火枪配上二百长矛不还是比二百中型火枪强?”
“新兵配长矛,怕不是骑兵一冲就溃散了。”
“骑兵冲过来,中型火枪难道能防得住?”
“中型火枪机动力好,我可以提前进入骑兵冲击不到的预设阵地啊。”
“你两条腿跑得过四条腿?还不如直接远远就把骑兵击溃呢……”
“……”
“……”
眼看着他们论战起来没完了,季国风赶紧喊停:“得了得了,我看你们谁都有道理,干脆混一起做撒尿……呃,这个真没法混。我的意思是,你们各自去做,做些样品出来,实战检验一下,看谁的更好用不就行了?”
双方看了看,只能如此了。于是各自领了一批低碳钢,回去分头,哦不对,是又聚在一起研究火枪制造了。不管规格是大还是小,制造技术都是通用的。
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麻烦了。这些二把刀们虽然说起技术来头头是道,但具体操作就抓瞎了。历史上,日本人拿到葡萄牙火枪的实物之后,都用了两年才仿制成功呢,更别说他们凭空瞎想了。但又说了,他们的“凭空瞎想”,也是有数理知识和后世经验支撑的,并不一定就比日本人的照猫画虎差了。而且他们也并非全无基础——在之前制造板甲的时候,他们摸索出了一套还算靠谱的锻造铁板的技巧,现在这些铁板正好可以用来卷制枪管。
经过他们与本地专业铁匠尤其是罗老头的探讨,最终总结了一套兼具现代机械与古代手艺的特色工艺出来:
1.用水力锻锤把低碳钢锭锻造成长条形的钢板;
2.用生铁做成一根长棍,用车床削圆;
3.将钢板卷制在长铁棍上,锻成钢管,再将另一根钢板卷制上,形成双层钢管;
4.用钻床钻削钢管内膛,形成光滑平直的枪膛;
5.堵住后膛,形成药室和火门。
他们一开始先用普通熟铁试制,由于生产板甲的时候已经把锻钢板的技术练得很熟了,第一步进行得很顺利。但接下来很快就卡住了,卷板的时候搞得奇形怪状、歪歪扭扭,根本形不成想象中的铁管模样。最后还是请罗老头这样的专业铁匠出手才搞定。
后面的步骤也遇到了一堆奇奇怪怪匪夷所思的问题,耗损了大量时间。
这个项目年中立项,到了九月才勉强做出一根20mm左右口径的枪管,装上火药放了几发,从少到多打了五十多发才炸膛,还算可以了。
之后他们又做了几根熟铁枪管练手,觉得差不多了,才用宝贵的自制低碳钢试制。
这所谓的“低碳钢”实际上并非特制的,而是平时冶炼过程中因为工艺控制不佳而意外得到的一批碳含量偏低的钢材。它的硬度和加工难度也没比外购的熟铁高多少,但是杂质含量要低得多,强度更高,能承受大得多的膛压。
(这年代的“熟铁”和后世的熟铁不是一个概念。后世的熟铁指的是碳含量接近零的纯铁,非常软,想脱碳到这种程度其实也不容易;而这年代的熟铁受限于技术仍然含有不少碳,只不过相比生铁有了一定韧性不会摔碎罢了,用后世标准来说也算低碳钢的一种)
加工低碳钢枪管的时候,由于罗老头手艺熟练了许多,加上有机械辅助,加工效率还算不错,在一个月内接连把20mm和25mm口径的枪管做了出来。看样子,以后量产了还能再提速。
这两根只是枪管,木托、发火机构等等都没做,但现在只是实验一下,有枪管就够用了。武备组诸人简单把两根枪管测试处理了一下,制造了合口的铅弹,确定了适宜的火药用量,由各自强装药确定安全无虞,便准备拉出去见真章了。
1256年,十月十五。
西山以西有一处隐秘的山谷,外围几乎四面环山,受风力的影响较小,内部却有不小的平地,所以被划归为武备组新的武器试验场,各种“新锐”装备大多在这里进行检验。
今天这里又围了一群人过来,因为今天是个大日子,武备组终于做出火枪……的枪管啦!
目前,阔马区工坊每月能生产出数百公斤的钢材,但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每批钢材的碳含量浮动显著,除杂效果也不一致,还有更细节的一系列因素更控制不了,具体出了什么样的钢完全看运气,只能铸成钢锭,检验后再分类处理。硬度比较高的拿去做刀头和武器,适中的拿给机械组做零件,较低的锻成钢板然后敲成板甲,不合格的就卖给罗家和陈家。
之前,武备组受铁输入量的限制,没法做太大的火炮,所以有些人就心思浮动起来,想试着做些火枪出来。虽然这些二把刀们穿越前从未玩过真铁,但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不是?纸上谈兵的本事总是有的。
他们的确没有实操技巧,不过手头上却攒了一批不错的钢材,杂质少、品质好,同时碳含量相对较低、容易加工,理论上大大要优于17世纪用来造枪的熟铁,可以做出很好的火枪。话又说回来了,不去做的话,经验是永远不会有的,不是吗?
这种想法果不其然就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纷纷叫嚣着早就该研发火枪了。随后二把刀们就纷纷开始设计起方案来。
由于有历史上众多成功经验可以参考,他们做出的方案并没有千奇百怪,经过一番相互串联之后,最终的意见集中到两个主流方案上:一个是20mm口径/1000mm管长的中型火枪,另一个是25mm口径/1500mm管长的重型火枪。看着口径只差了5mm,但前者发射的铅弹约重40g,后者却超过80g,威力差了一倍以上。相应的,后者必然也会笨重许多。
在当初的讨论会上,两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差点打起来。
“中型火枪是历史证明了的最佳方案!”段明远拍着桌子,大声说:“不管哪个国家,都最终采用了这种尺寸的滑膛枪作为军队的主要武器,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万浩然作为重型火枪的支持者,当然要反驳,“中型火枪成为主流,是因为重型火枪把盔甲淘汰了!而我们这个时代,主力军队依然是重甲步兵和骑兵,没有足够的火力和射程怎么行?别打赢即墨的一帮乌合之众就飘飘然了!”
“别搞笑了,就滑膛枪的精度,你以为加长一点枪管和口径就能增大多少射程?”段明远自然不会同意,“近距离,中型火枪和重型火枪都能破甲;而远距离,两者都打不准,多出来的威力完全没有意义嘛。再说了,按你这方案,一把枪不得十公斤以上?这么大的重量,还怎么机动?”
“怎么会没有意义?中型火枪有效射程也就100米,重型火枪至少150米!这至少增加了50%的输出!而且面对结阵的大面积目标,射程还可以再延伸!十公斤算个什么问题,现在宋朝的步兵盔甲可是有30公斤,他们不还是照样打仗?”
万浩然喝了口水,又继续说:“还有,我们现在用挑出来的优质低碳钢做火枪,也许确实能做出不错的中型火枪。但现在品控只能靠运气,万一哪天好钢不够用了又急着生产火枪,到时候只能有什么铁用什么铁,还能保证火枪的质量吗?真这么搞了,就只能增大壁厚,枪重也得增加,还能算中型火枪吗?重型火枪就没这个问题,壁厚就算稍微增加一点,也不过是10公斤和12公斤的区别罢了。”
“与其担心钢铁产量,不如担心兵员数量吧。一把枪用3公斤钢,200人也不过600公斤,我们的储备完全够用,但是哪来这么多兵员?中型火枪可以配刺刀,重型火枪就必须配近战步兵保护,这不就是降低火枪比例了?最终火力优势全抵消了啊。”段明远如此说。
“哼,新兵员好招募得很,直接发个长矛就能上战场,但火枪手不还得训练?直接把老兵全训练成重型火枪手,到时候配上新兵长矛手就行了,二百把重型火枪配上二百长矛不还是比二百中型火枪强?”
“新兵配长矛,怕不是骑兵一冲就溃散了。”
“骑兵冲过来,中型火枪难道能防得住?”
“中型火枪机动力好,我可以提前进入骑兵冲击不到的预设阵地啊。”
“你两条腿跑得过四条腿?还不如直接远远就把骑兵击溃呢……”
“……”
“……”
眼看着他们论战起来没完了,季国风赶紧喊停:“得了得了,我看你们谁都有道理,干脆混一起做撒尿……呃,这个真没法混。我的意思是,你们各自去做,做些样品出来,实战检验一下,看谁的更好用不就行了?”
双方看了看,只能如此了。于是各自领了一批低碳钢,回去分头,哦不对,是又聚在一起研究火枪制造了。不管规格是大还是小,制造技术都是通用的。
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麻烦了。这些二把刀们虽然说起技术来头头是道,但具体操作就抓瞎了。历史上,日本人拿到葡萄牙火枪的实物之后,都用了两年才仿制成功呢,更别说他们凭空瞎想了。但又说了,他们的“凭空瞎想”,也是有数理知识和后世经验支撑的,并不一定就比日本人的照猫画虎差了。而且他们也并非全无基础——在之前制造板甲的时候,他们摸索出了一套还算靠谱的锻造铁板的技巧,现在这些铁板正好可以用来卷制枪管。
经过他们与本地专业铁匠尤其是罗老头的探讨,最终总结了一套兼具现代机械与古代手艺的特色工艺出来:
1.用水力锻锤把低碳钢锭锻造成长条形的钢板;
2.用生铁做成一根长棍,用车床削圆;
3.将钢板卷制在长铁棍上,锻成钢管,再将另一根钢板卷制上,形成双层钢管;
4.用钻床钻削钢管内膛,形成光滑平直的枪膛;
5.堵住后膛,形成药室和火门。
他们一开始先用普通熟铁试制,由于生产板甲的时候已经把锻钢板的技术练得很熟了,第一步进行得很顺利。但接下来很快就卡住了,卷板的时候搞得奇形怪状、歪歪扭扭,根本形不成想象中的铁管模样。最后还是请罗老头这样的专业铁匠出手才搞定。
后面的步骤也遇到了一堆奇奇怪怪匪夷所思的问题,耗损了大量时间。
这个项目年中立项,到了九月才勉强做出一根20mm左右口径的枪管,装上火药放了几发,从少到多打了五十多发才炸膛,还算可以了。
之后他们又做了几根熟铁枪管练手,觉得差不多了,才用宝贵的自制低碳钢试制。
这所谓的“低碳钢”实际上并非特制的,而是平时冶炼过程中因为工艺控制不佳而意外得到的一批碳含量偏低的钢材。它的硬度和加工难度也没比外购的熟铁高多少,但是杂质含量要低得多,强度更高,能承受大得多的膛压。
(这年代的“熟铁”和后世的熟铁不是一个概念。后世的熟铁指的是碳含量接近零的纯铁,非常软,想脱碳到这种程度其实也不容易;而这年代的熟铁受限于技术仍然含有不少碳,只不过相比生铁有了一定韧性不会摔碎罢了,用后世标准来说也算低碳钢的一种)
加工低碳钢枪管的时候,由于罗老头手艺熟练了许多,加上有机械辅助,加工效率还算不错,在一个月内接连把20mm和25mm口径的枪管做了出来。看样子,以后量产了还能再提速。
这两根只是枪管,木托、发火机构等等都没做,但现在只是实验一下,有枪管就够用了。武备组诸人简单把两根枪管测试处理了一下,制造了合口的铅弹,确定了适宜的火药用量,由各自强装药确定安全无虞,便准备拉出去见真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