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暗夜风声 > 第101章 腹背受敌

第101章 腹背受敌

作者:狐狸尾巴短不了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101章 腹背受敌

    阿什河上游,帽儿山脚下,星罗棋布住着百十来户人家,这里就是抗联独立团驻地——靠山屯。

    本地保长担心被“革命”,携家带口连夜逃去了镇上。

    保长家成了独立团临时团部。

    ……

    两小时前。

    昏暗的煤油灯下,张兆临一笔一划写的十分认真:借靠山屯爱国人士周茂才地瓜、土豆各拾斤,待抗战胜利后,由政府统一返还。东北抗日联军独立团张兆临,於民国30年6月。

    他誊写了二十几份,除了名字不同,内容都一样。

    营长刘贵勇迈步走了进来。

    独立团建制不全,勉强能凑够一个营的人数,刘贵勇是唯一的营长,他以前是教导旅警卫连连长。

    独立团能够组建,主要就是以教导旅警卫连为班底。

    张兆临抬头看了一眼:“这么晚了,还没睡埃”

    刘贵勇拉过椅子坐下,给自己倒了一碗白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下去,这才说:“去村口转了转……政委,跟你说个事儿,郭干事说是去镇上买药,一直没回来,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张兆临停住笔:“他走几天了?”

    刘贵勇说:“三天。按说,最多两天就该回来了。”

    张兆临想了想:“这样吧,明天派人去镇上打探一下,他每次去镇上,都住在王家老店。”

    刘贵勇答应着,拿过一张借条看了看:“还差多少没写?”

    张兆临说:“估计还差七八十份。”

    刘贵勇咋舌:“这得写到啥时候?”

    张兆临笑道:“我都不急,你急啥。”

    刘贵勇说:“政委,你早点歇着吧,明天我找两个会写字儿的,让他们写,何苦伱在这点灯熬油的。”

    张兆临摇头:“那怎么行呢,乡亲们都说了,必须是我这个当官的打借条,人家才敢把粮食借给咱们。”

    刘贵勇不以为然:“乡下人没几个认字儿的,究竟谁写的借条,他们压根儿分辨不出来。”

    张兆临正色说:“贵勇同志,这种思想要不得啊,老百姓借粮给咱们,说明是对我党的认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党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喘…”

    “报告1

    通信兵走了进来。

    张兆临问:“什么事?”

    “政委,这是刚刚收到的电报。”

    通讯兵把译好的电文递过去,敬了一军礼退了出去。

    看过电文内容,张兆临眉头紧锁。

    刘贵勇问:“政委,出啥事了?”

    张兆临说:“滨江地委来电,凌晨四点钟,滨江保安团,外加一个警察大队,对我们要来一次夜袭1

    刘贵勇问:“是今天晚上吗?”

    张兆临点点头:“对,是今晚。”

    刘贵勇站起身:“我这就去集合队伍,马上转移1

    张兆临看了一眼怀表,嘱咐着说:“时间还来得及,告诉大家不要慌,能带走的尽量带走。”

    “明白1

    刘贵勇匆匆走了出去。

    四百多人的部队,不是说走就走得了,在大部分都是新兵的情况下,怎么也得忙活一阵子。

    张兆临重新看了一遍电文。

    电文末尾有一句话:为确保山谷安全,郭叛变一事切勿外泄。

    只有特务科参与行动的人知道内情,若是泄密源头在这件事上,势必会把危险带给“山谷”姜斌。

    所以,张兆临刚才没提这件事。

    他伸手拿掉煤油灯灯罩,准备把电文稿烧了。

    “谁在那里?”

    院门口传来哨兵的声音。

    对方含糊的回答:“路过的……”

    哨兵端起步枪,拉栓上弹:“口令1

    这么晚了,有陌生人进入团部范围,哨兵提高了警惕。

    紧接着是哨兵短促惊呼声,然后再无任何声息。

    张兆临知道,一定是出了变故。

    他立刻吹灭煤油灯,随手把电文稿揣进兜里,透过玻璃窗向外窥视。

    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两名哨兵已经倒在地上,两个黑影把哨兵拖拽到一旁,另有几个黑影慢慢向门口靠近,若是离的近了就能看到,他们手中是清一色的德制MP18冲锋枪。

    靠山屯三面环山,进村只有一条路,独立团在外围设了暗哨,而且不至一处,对一支机动性良好的部队来说,这种警戒级别堪称严密。

    若是发现敌人来袭,暗哨鸣枪示警即可,独立团有足够的时间撤到山上。

    这些人是怎么进来的呢?

    难道是盘踞在帽儿山的土匪?

    根据之前掌握的情况,帽儿山的土匪大概有六七十人,匪号“来如风”。

    刚来靠山屯不久,张兆临曾打算收编这支武装,但是“来如风”匪首避而不见,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张兆临不知道的是,“来如风”是忠义救国军的伪装身份,他们当然不会接受抗联的收编。

    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不太可能无缘无故来独立团驻地火拼,以“来如风”的实力,也不敢招惹独立团。

    这些想法只是一瞬间,在张兆临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他来不及细想,对准黑影开了一枪。

    警卫连就在附近,听到枪声很快就能赶来支援。

    张兆临身经百战,枪法不说百发百中,在这么近的距离下,还从来没有失手的时候。

    可今天偏偏出现了“意外”,黑影做出完美的战术动作,就地侧身翻滚,极为惊险的避开了射击。

    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

    黑影再起身时,与同伴扣动了扳机,MP18冲锋枪喷着火舌,在黑夜中犹如一道道白线,子弹像下雨一样,击碎门窗射进了屋子。

    张兆临紧贴着墙垛,连起码的还击都做不到,他不禁暗暗吃惊,对方绝不可能是土匪武装,从火力上判断,甚至强过大多数正规军部队。

    借着月光,他依稀辨认出,这些人一律戴着日式钢盔,覆有防反光用的绳网,是敌人确定无疑了。

    比较奇怪的是,他们的着装,并非常见的日式军装。

    武器更不用说了,每人一支德制MP18冲锋枪,腰间还挂着一支南部式手枪,除了手雷,光子弹袋就挂了两条。

    超常规的负重,也没见对他们有丝毫影响,就比如刚刚那个黑影,躲避子弹时,动作速率异常灵敏。

    如此“怪异”的军队,张兆临还是头一次见到。

    作为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为了减少消耗,日军很少装备自动武器,制式武器以单发的三八式步枪为主。

    他们相信,只要严格训练士兵,单发武器也能打败敌军——这也是日军单兵作战能力强的原因之一。

    抗战爆发后,在与中国军队多次交手,领教了冲锋枪的威力后,日军方面才开始研制自动武器。

    ……

    砰!

    砰!

    砰!

    院外响起了枪声。

    独立团警卫连闻讯赶来增援。

    名为“警卫连”,满编还不到五十人。

    一声尖利的唿哨,院子里的黑影停止射击,迅速退了出去。

    为首那个人临走时,从腰里掏出一个黑黢黢的物件,快速在钢盔上磕了一下,然后用力朝屋子扔去。

    这个在钢盔磕一下的动作,瞬间提醒了张兆临。

    ——是手雷!

    日军91式手雷,引信延时过长,常常被敌军扔回来,之后改良了97式手雷,缩短了起爆时间。

    为了确保不会造成误伤,特意多加了一道保险——需要在硬物上磕一下,才会最终触发引信。

    张兆临和日军作战多年,对这个动作再熟悉不过了,千钧一发之际,他纵身从窗户撞了出去。

    几乎与此同时,手雷在屋子里爆炸,等他灰头土脸的从地上爬起来,敌人已经不知去向。

    警卫连孙连长快步来到近前,见张兆临肩膀淌着血,大声喊道:“卫生员,快过来一下1

    张兆临才感觉到疼,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负的伤。

    卫生员检查了伤势,欣慰的说:“手雷破片擦伤,问题不大。”

    眼见屋子里一片狼藉,孙连长心有余悸的说:“幸亏政委身手好,要不然,差一点毁在小鬼子手里1

    此时,刘贵勇带着大部队匆匆赶来。

    安排好了防御,这才进了院子。

    “敌人一共多少人?”

    张兆临问孙连长。

    孙连长说:“天黑看不太清,大概三十几个。”

    “看样子,应该是鬼子的斥候。”

    刘贵勇分析着说。

    牺牲的哨兵被抬了过来,粗略检视了一番,他们身上没有明显外伤,看不出是怎么死的。

    张兆临略一思索:“孙连长,检查一下他们的脖子。”

    孙连长很快回来,低声说:“脖子都扭断了。”

    张兆临说:“感觉不太像是鬼子的斥候,斥候没这么大胆子,三十几个人,就敢深入我军腹地……”

    刘贵勇说:“暗哨为啥没发现敌人?”

    张兆临吩咐:“刘营长,集合队伍,马上向山上转移1

    他心里很清楚,这伙敌人来者不善,他们能悄无声息摸进村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干掉岗哨,足以说明问题,安排在外围的暗哨,大概率凶多吉少。

    十几分钟后,独立团排成两个纵队,沿着崎岖的山路上帽儿山。

    只要上了山,就算日军主力前来清剿,在无法携带更多的重武器情况下,也只能无功而返了。

    山路荆棘密布,十几个士兵拎着柴刀在前面开路。

    张兆临掏出怀表看了一眼,现在是后半夜一点三十分,于是说:“再有两个小时,我们就能到达半山……”

    他话音未落,轰然一声巨响!

    前面发生了爆炸。

    刘贵勇高声喝令:“停止前进,准备战斗1

    张兆临吩咐:“孙连长,派人去前面看看1

    很快,消息传回来。

    排头兵绊到诡雷,当场炸死了三人。

    路上设有诡雷,说明附近有伏兵,敌人大部队不可能来的这么快,“伏兵”十有八九是刚刚那伙人。

    如果是在开阔地,三十多人无论如何也挡不住一个团。

    可现在是山上,对方明显有备而来,携带了充足弹药,在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中,至少能纠缠到天亮。

    问题是,凌晨四点钟,保安团和警察大队就到了,到时候前后夹击,那真的是腹背受敌了。

    张兆临和刘贵勇简单商议后,决定原路返回,赶在敌人主力到达之前,从大路撤出靠山屯。

    一声令下,后军变前军。

    队伍朝山下进发。

    张兆临此时也明白了,这伙敌军出现的如此突然,就是利用了人数少,便于隐藏的优势。

    三十多人,随便躲在灌木林中,白天也很难发现,如果是上百人的军队,由于目标太大,根本隐藏不了行踪。

    令人费解的是,独立团放出的侦查哨,最远的差不多有五公里,却无人察觉这伙人的踪迹。

    就比如,保安团这次清剿,如果是在白天出城,即便没有姜斌通风报信,张兆临也能提早得到消息。

    这也是为什么,日伪军始终无法彻底清除反抗武装的原因。

    哒哒哒!

    哒哒哒哒!

    突然,丛林中响起枪声。

    射击精准,弹无虚发。

    猝不及防之下,数名战士中弹倒地,等到独立团组织还击,对方已然销声匿迹,为了防备暗处的袭扰,下山的路被迫走走停停。

    张兆临额头冒出了冷汗。

    因为他隐约意识到,自己很可能落入了敌人的圈套。

    这支装备精良的小股敌军,趁夜突袭靠山屯,目的只有一个,逼迫独立团连夜向山上转移。

    任何人都容易做出误判——认为来的是敌人的斥候。

    遇到情况不明的危险,转移到安全地带,这件事本身并没有错,更何况,张兆临提前收到了滨江地委的电报。

    时间紧迫,他只能带队转移。

    敌人的圈套就此展开。

    独立团上山时,他们按兵不动,下山时,频繁骚扰,一方面制造恐慌,另一方面迟滞独立团的行军速度。

    现在来到了凌晨三点钟。

    按照时间推算,独立团最有可能在村口和保安团遭遇,此消彼长,独立团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万幸的是,张兆临接到了情报。

    即便提前接到了消息,结果似乎也已经注定,双方实力差距明显,胜负几乎毫无悬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