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国防科工委的成就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宇霆也很兴奋。张汉卿的少帅办公室目前有六处,有三个处长陈布雷、朱光沐、高纪毅是中|央政治局的委员,规格已经很高。现在自己代理了一个处长,这是否意味着自己已经列入少帅的梯队?至少从级别上,他一脚已经踏进张汉卿的核心圈。
张作霖也是如释重负,他知道自从汤玉麟被小六子击毙后,奉系上下对他的敬畏已经上升到一定程度。现在,他已经有了上位者的威严,自然不需要再和原来的伙伴们打成一片、适当的敬畏也是应该的,但是因此而产生隔阂就不好了。特别是杨宇霆,有能力有担当,用得不好,他再次离开或者出工不出力,影响都不好。
正好杨宇霆的事给了他一个转机。同样是一种背叛,如果自己安置的好了,那就发出一个信号:他老张还是很重情义、很有人情味的。
张汉卿的安排,不高不低、正好。往大了说,这是一个足以和陆军平起平坐的军种,地位尊贵;往小了说,也就是一个处长,影响力不彰显,需要张汉卿和自己的支持才能发挥作用。
他在心里暗赞:“这个大饼画得好啊,几天不见,小六子又有长进了。”不过嘴里却说:“空军的发展,我是全力支持的,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一定要把它搞出来。”其实到目前为止,他对空军作用的认知,也就停留在用飞机做侦察上面。
张汉卿可没指望父亲这个大老粗去关注什么空军,只要不添乱就好,现在他表这个态,正合心意。也就作势夸他一把,趁热打铁:“有大帅这句话,相信空军的建设一定会上大台阶。我看总参议就不用代理了,今天就直接走马上任,等冯兄弟回来就组建第一支空军,由他作参谋长好了。”
张作霖不住点头:“这个行,那就干了!”他是大咧咧的性子,做事却也雷厉风行,马上回署就签了委任状。
北洋政|府时期,中将以上军职基本是对应于文官的特任,上校以上对应简任,中、少校对应是荐任,尉官是委任。特、简任官任命均需由部呈大总统盖章,随时公布。
杨宇霆本来就是中将,这种职务的变动根本不需要经过中|央----老张现在有多少事情是没有通过中|央的!不过即使通过中|央,老张也完全相信没有一点阻碍----那个空头总统徐世昌会活得不耐烦了自找麻烦?
待杨宇霆正式上任后,张汉卿又和蒋百里一道,与他一道制定了空军的规划,主要是军械方面。
空军不能没有飞机吧?通讯系统、指挥系统、瞄准系统、航空炸|弹、航空机枪、防空火炮,都是要思量的;空军编制、训练和作战守册都是新生事物,要从零开始撰写的;现有的两架训练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购买,之后的保养、维护、维修都牵涉到诸多部门。
杨宇霆头也大了。
不过他是有本事的人,也有相当的毅力,知难而进是他的特色。他原本就长期担任奉天兵工厂的督办,因此人脉极广,办法也极多,很快就理出头绪来。当然,作为联系军工体系的国防科工委主任,蒋百里也下了不少功夫。在他看来,少帅已经提供出一个让奉军跻身世界一流军队的机会,能不能抓住,是他们这些具体经手人员的职责。
然而张汉卿知道空军的建立不是朝夕功夫,眼下还有更要紧的想法要实现,他拉来蒋百里,神秘地说:“方震兄,空军就让杨处长慢慢弄,眼下你还有更重要的事。”
要说他本来一直是称他为蒋世叔的,可是当老蒋归奉后,大家都是同僚了,蒋百里便拒绝长辈分的叫法。可是张汉卿称他为“兄”,而张作霖则称其为“弟”,这就有点不伦不类了。不过蒋百里很豁达:“那就各亲各叫。”
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两人称兄道弟,却也感觉十分亲密。
蒋百里知道张汉卿又有奇思妙想了,不过他却十分高兴。这个少帅每次提的建议都是让人耳目一新但深思起来却感觉很有意义,也给他这个军界泰斗很多启发,常感叹有少帅在,才知道自己眼高手低。
可是张汉卿比他更眼高手低好不?他是典型的只管出点子,具体的事情要下面人跑断腿的“高瞻远瞩”----其实也不怪他,除了有后发优势,讲到把想法付诸实践,他离蒋百里、杨宇霆他们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用制造汽车、拖拉机履带的技术来制造坦克,你看行不行?”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从二次大战起至今一直是陆地战场的主宰力量,被称为“陆战之王”。它是所有装甲车辆中最基本的车种,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
坦克的问世和使用,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军事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担负各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它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的发展对其它装甲车辆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的价值,张汉卿是清楚的。而有了足够的动力,不愁这坦克造不出来。
早期坦克还是很原始的,被称为“坦克之父”的斯文顿是英国的陆军上校,他首先提出了用履带式拖拉机加装钢板以抵抗机枪的火力,这也就是最早的坦克的设想。
1916年1月16日,英国改进的坦克“母亲号”进行了第一次行驶试验,并顺利通过了模拟的“战场障碍跑道”。它越壕沟宽度达到了2.24米,通过垂直墙高1.37米,试验取得成功。从此,世界上第一辆真正能够实用的坦克诞生了,装备英国陆军后,被正式命名为Ⅰ型坦克。
同时期法国也制造了数种坦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雷诺”FT-17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有可360度旋转炮塔的坦克,而且动力舱后置、车体前设驾驶席,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绝大部分现代坦克都沿用了这一设计。
张汉卿通过德国军事顾问马克斯?鲍尔上校的关系,设法弄来了几辆FT-17,调集各路专家,秘密在秦皇岛成立了一支挂牌代号为“秦皇岛第20机械研究所”对该坦克进行研究。
一战时各国坦克五花八门,装备也是多姿多彩。以英国为例,不仅有装备1门炮2~5挺机枪的各款式,竟还有“公”、“母”的分别等。面对杂乱纷呈的坦克发展道路,张汉卿力排众议,坚持坦克只装备一门火炮及1挺机枪,建议乘员4人:车长、驾驶、炮手和装弹手,由车长兼机枪手。
他认为,未来陆军机械化是各国的归途,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单靠一两种精尖但少量的武器不足以维护领土主权的任务。考虑到中国国情,价格低廉、制造及维护方便、有升级潜力便于大规模制造的武器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而坦克,将以机动性、防护性、火力的综合发展为方向。
于是大家将思路集中到如何改进机动性、增强防护性与维护、使用可靠性上来。最终逐渐形成一个战斗全重一般15吨左右,最大行驶速度30~40千米/小时,最大装甲厚度60~70毫米,配置火炮口径为57毫米的标准型号。不是张汉卿不想口径大,只是现阶段沈阳兵工厂只能建造这么大口径的炮。
因为在1920年开始研制,张汉卿起名为T-20坦克,这是中国标制坦克的鼻祖。
陆军有坦克大炮,空军有飞机,海军自然也要有军舰。前两者都在变为现实,但制约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显现,那就是舰用动力。
张汉卿之所以花大价钱在哈尔滨成立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就是未雨绸缪。目前中国没实力、也没必要搞供万吨级大舰使用的大功率蒸汽机,但几十上百吨的民用运输船和小型炮舰的动力设施可以准备了。有维护吉黑江防舰队炮舰的经验,张汉卿给航警处和研究所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仿制出同级别的燃煤锅炉来。
秦皇岛的中兴造船厂已经购置了大量机器,足以制造几百吨的船体。等技术成熟了,可能一时造不出像日本人那样的万吨级战列舰、重巡洋舰,但炮舰舰身总没问题吧?技术都在积聚着,等到需要时,它就会像熟透的瓜一样,瓜熟蒂落。
“国防科工委”因此在统筹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各工作人员对有机会让中国军队提升装备的计划投入了相当的热情,分门别类齐全的工业架构也让各行业人才有了用武之地。至此,张汉卿完成了对军事装备的布局,奉系军工开始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杨宇霆也很兴奋。张汉卿的少帅办公室目前有六处,有三个处长陈布雷、朱光沐、高纪毅是中|央政治局的委员,规格已经很高。现在自己代理了一个处长,这是否意味着自己已经列入少帅的梯队?至少从级别上,他一脚已经踏进张汉卿的核心圈。
张作霖也是如释重负,他知道自从汤玉麟被小六子击毙后,奉系上下对他的敬畏已经上升到一定程度。现在,他已经有了上位者的威严,自然不需要再和原来的伙伴们打成一片、适当的敬畏也是应该的,但是因此而产生隔阂就不好了。特别是杨宇霆,有能力有担当,用得不好,他再次离开或者出工不出力,影响都不好。
正好杨宇霆的事给了他一个转机。同样是一种背叛,如果自己安置的好了,那就发出一个信号:他老张还是很重情义、很有人情味的。
张汉卿的安排,不高不低、正好。往大了说,这是一个足以和陆军平起平坐的军种,地位尊贵;往小了说,也就是一个处长,影响力不彰显,需要张汉卿和自己的支持才能发挥作用。
他在心里暗赞:“这个大饼画得好啊,几天不见,小六子又有长进了。”不过嘴里却说:“空军的发展,我是全力支持的,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一定要把它搞出来。”其实到目前为止,他对空军作用的认知,也就停留在用飞机做侦察上面。
张汉卿可没指望父亲这个大老粗去关注什么空军,只要不添乱就好,现在他表这个态,正合心意。也就作势夸他一把,趁热打铁:“有大帅这句话,相信空军的建设一定会上大台阶。我看总参议就不用代理了,今天就直接走马上任,等冯兄弟回来就组建第一支空军,由他作参谋长好了。”
张作霖不住点头:“这个行,那就干了!”他是大咧咧的性子,做事却也雷厉风行,马上回署就签了委任状。
北洋政|府时期,中将以上军职基本是对应于文官的特任,上校以上对应简任,中、少校对应是荐任,尉官是委任。特、简任官任命均需由部呈大总统盖章,随时公布。
杨宇霆本来就是中将,这种职务的变动根本不需要经过中|央----老张现在有多少事情是没有通过中|央的!不过即使通过中|央,老张也完全相信没有一点阻碍----那个空头总统徐世昌会活得不耐烦了自找麻烦?
待杨宇霆正式上任后,张汉卿又和蒋百里一道,与他一道制定了空军的规划,主要是军械方面。
空军不能没有飞机吧?通讯系统、指挥系统、瞄准系统、航空炸|弹、航空机枪、防空火炮,都是要思量的;空军编制、训练和作战守册都是新生事物,要从零开始撰写的;现有的两架训练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购买,之后的保养、维护、维修都牵涉到诸多部门。
杨宇霆头也大了。
不过他是有本事的人,也有相当的毅力,知难而进是他的特色。他原本就长期担任奉天兵工厂的督办,因此人脉极广,办法也极多,很快就理出头绪来。当然,作为联系军工体系的国防科工委主任,蒋百里也下了不少功夫。在他看来,少帅已经提供出一个让奉军跻身世界一流军队的机会,能不能抓住,是他们这些具体经手人员的职责。
然而张汉卿知道空军的建立不是朝夕功夫,眼下还有更要紧的想法要实现,他拉来蒋百里,神秘地说:“方震兄,空军就让杨处长慢慢弄,眼下你还有更重要的事。”
要说他本来一直是称他为蒋世叔的,可是当老蒋归奉后,大家都是同僚了,蒋百里便拒绝长辈分的叫法。可是张汉卿称他为“兄”,而张作霖则称其为“弟”,这就有点不伦不类了。不过蒋百里很豁达:“那就各亲各叫。”
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两人称兄道弟,却也感觉十分亲密。
蒋百里知道张汉卿又有奇思妙想了,不过他却十分高兴。这个少帅每次提的建议都是让人耳目一新但深思起来却感觉很有意义,也给他这个军界泰斗很多启发,常感叹有少帅在,才知道自己眼高手低。
可是张汉卿比他更眼高手低好不?他是典型的只管出点子,具体的事情要下面人跑断腿的“高瞻远瞩”----其实也不怪他,除了有后发优势,讲到把想法付诸实践,他离蒋百里、杨宇霆他们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用制造汽车、拖拉机履带的技术来制造坦克,你看行不行?”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从二次大战起至今一直是陆地战场的主宰力量,被称为“陆战之王”。它是所有装甲车辆中最基本的车种,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
坦克的问世和使用,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军事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担负各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它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的发展对其它装甲车辆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的价值,张汉卿是清楚的。而有了足够的动力,不愁这坦克造不出来。
早期坦克还是很原始的,被称为“坦克之父”的斯文顿是英国的陆军上校,他首先提出了用履带式拖拉机加装钢板以抵抗机枪的火力,这也就是最早的坦克的设想。
1916年1月16日,英国改进的坦克“母亲号”进行了第一次行驶试验,并顺利通过了模拟的“战场障碍跑道”。它越壕沟宽度达到了2.24米,通过垂直墙高1.37米,试验取得成功。从此,世界上第一辆真正能够实用的坦克诞生了,装备英国陆军后,被正式命名为Ⅰ型坦克。
同时期法国也制造了数种坦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雷诺”FT-17轻型坦克。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装有可360度旋转炮塔的坦克,而且动力舱后置、车体前设驾驶席,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绝大部分现代坦克都沿用了这一设计。
张汉卿通过德国军事顾问马克斯?鲍尔上校的关系,设法弄来了几辆FT-17,调集各路专家,秘密在秦皇岛成立了一支挂牌代号为“秦皇岛第20机械研究所”对该坦克进行研究。
一战时各国坦克五花八门,装备也是多姿多彩。以英国为例,不仅有装备1门炮2~5挺机枪的各款式,竟还有“公”、“母”的分别等。面对杂乱纷呈的坦克发展道路,张汉卿力排众议,坚持坦克只装备一门火炮及1挺机枪,建议乘员4人:车长、驾驶、炮手和装弹手,由车长兼机枪手。
他认为,未来陆军机械化是各国的归途,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单靠一两种精尖但少量的武器不足以维护领土主权的任务。考虑到中国国情,价格低廉、制造及维护方便、有升级潜力便于大规模制造的武器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而坦克,将以机动性、防护性、火力的综合发展为方向。
于是大家将思路集中到如何改进机动性、增强防护性与维护、使用可靠性上来。最终逐渐形成一个战斗全重一般15吨左右,最大行驶速度30~40千米/小时,最大装甲厚度60~70毫米,配置火炮口径为57毫米的标准型号。不是张汉卿不想口径大,只是现阶段沈阳兵工厂只能建造这么大口径的炮。
因为在1920年开始研制,张汉卿起名为T-20坦克,这是中国标制坦克的鼻祖。
陆军有坦克大炮,空军有飞机,海军自然也要有军舰。前两者都在变为现实,但制约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显现,那就是舰用动力。
张汉卿之所以花大价钱在哈尔滨成立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就是未雨绸缪。目前中国没实力、也没必要搞供万吨级大舰使用的大功率蒸汽机,但几十上百吨的民用运输船和小型炮舰的动力设施可以准备了。有维护吉黑江防舰队炮舰的经验,张汉卿给航警处和研究所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仿制出同级别的燃煤锅炉来。
秦皇岛的中兴造船厂已经购置了大量机器,足以制造几百吨的船体。等技术成熟了,可能一时造不出像日本人那样的万吨级战列舰、重巡洋舰,但炮舰舰身总没问题吧?技术都在积聚着,等到需要时,它就会像熟透的瓜一样,瓜熟蒂落。
“国防科工委”因此在统筹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各工作人员对有机会让中国军队提升装备的计划投入了相当的热情,分门别类齐全的工业架构也让各行业人才有了用武之地。至此,张汉卿完成了对军事装备的布局,奉系军工开始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