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公输家鼎力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陈牧一边派人将岁初在河间招募的三万余民夫征调至荥阳,一边召集官署内的全体属员对《治河方略》进行学习和理会,因为一旦开工,他们这些人承担的将是领导和管理职能,届时再学习,恐怕就来不及了。
《治河方略》乃是陈牧参考后世的王景和王吴二人治理的基础上做的方案。王景,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人。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前生,约汉章帝建元和中卒于庐江(今安徽庐江)。
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少学易,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沉深多伎艺,时有荐景能治水者,明帝诏与王吴共修浚仪渠,用景坞流法,水不复为害。故有“王景治河,黄河安澜八百载”的说法。
陈牧知道,王景、王吴之所以治河成功,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关键因素汴河,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所以这次要治河成功,就必须对汴河和黄河同时展开综合治理活动。
后世的王景依靠数十万人的力量,一方面修筑从荥阳城南到渤海千乘的千余里黄河大堤,另一方面又整治了汴河河道,新建了治河刻石汴渠水门。不但使黄河决溢灾害得到平息,而且充分利用了黄河、汴河的水力水利资源。
陈牧在《治河方略》上充分借鉴了王景、王吴的这种做法,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微调。因为王景、王吴治河已经是六十年后了,河水虽然泛滥,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冲刷,河道已基本成型了。
但陈牧面临的情况要比王景、王吴遇到的情况复杂,因为洪水从原有河道泄出,黄河下游平原几无遮挡,任其泛滥。想要将其疏于河道,不但要掘出新的河道,更要防止河水倒灌。因为水无定势,哪里低就往哪儿流。
总的来讲,陈牧和二王都选择了河道流经故道与泰山北麓的低地中,距海较近,地形低下,行水较浚利。
王景、王吴很聪慧的选择了对黄河采用双重堤防法,这相当于后代的缕堤、遥堤。在缕堤上十里建一水门,引浊水在两堤间放淤固滩,已澄清的水自下游水门回入河内。
陈牧对此大为惊叹,感叹古人竟聪明至斯,便对此法全盘保留。这是二王治河成功的关键,不学习那叫脑子进水。
当陈牧将全部的方略讲完,温仲竟听的又一次老泪纵横。他不顾旁人的目光,跪倒在陈牧的脚下,放声大哭起来。
陈牧来到这一世一切都感觉很适应,唯独就是对人们动不动就匍匐在地上哀嚎的举动接受不了。其实,他也知道这是古人们表达激烈感情的一种做法,但是在后世民主自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实在对下跪有些心理上的障碍,尤其是比自己年长的人跪拜自己的时候。
他连忙搀扶起温仲,笑道:“温中丞稍安,本官自是知晓这个方略完美无缺,但能把老中丞感动到这个程度,倒是让我始料未及呀。”
众人皆哄堂大笑,温仲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也是破涕为笑。
其实也不见得陈牧这个玩笑有多高级,只是御史大夫这么一开口,众人不约而同的做出了正向的配合,才显得这个玩笑恰如其分,将现场的气氛做了改观。
温仲整了整衣冠,向陈牧使了一个庄严的稽首礼。正色道:“公输温仲替天下能工拜谢御史大人的精思巧谋、完美无缺,也替灾民们拜谢大人的宅心仁厚、心系下民!”
陈牧自是没想到温仲居然能说出这一番话。这话理应由朝堂上的肉食者道出才对,可居然由这么一位被连降了三级、半年多不见俸禄为何物的经年老吏口中说出,真是让人又诧异又感动。
此时的温仲,拔然而立,竟是一副伟岸形象。顶天立地,浩然正气!
这便是我华夏的脊梁,民族的精神!令陈牧肃然起敬。
陈牧起身向温仲深施一礼,郑重道:“中丞言重了,这本是本官的职责所在。刚才中丞自称公输,敢问可是公输子的后人?”
“正是!”温仲还礼道,“下官的祖孙三代皆为这河防御史的属官,可这大河却溃塌于下官之手,自是惭愧无比,不敢再用先祖的姓氏。”
“中丞切勿自责,这堤坝溃塌虽有人祸的因素,但主因还是天灾。”陈牧劝慰道,“我等今日一鼓作气,治好了这为患多年的河道,还下游百姓一个八百年的平安就是了!”
“谨尊大人指令,万死不辞!”
陈牧心情大畅,第一眼看到这些形同乞丐的属官,让他心凉了半截。却没想到这中间居然隐藏着璞玉,更没想到唯唯诺诺的御史中丞温仲居然是公输般的后人。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吗?
“刚才中丞言说祖孙三代治河,敢问令尊健在否?”陈牧道。
“托御史大人的福,家严今年八十有二,依旧健步如飞,日啖黍米三碗。”公输温仲笑道。
“不知令尊何时方便,本官想去拜会一下?”陈牧道。
“家严就在宅内含饴弄孙,随时都方便。”公输温仲道。
“那就前面带路吧!”陈牧一抬手,笑道。
公输温仲没想到这位新任御史大夫居然还是个急性子,既然上司发话了,哪有不遵从的道理,立即前方带路,向自家住宅走去。
陈牧带了公孙嗣和公孙轼俩弟兄,命其拿了自制的高度酒作为见面礼。
公输温仲的老爹叫公输桓,为公输般(鲁班)的第十二世孙。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是耳聪目明、鹤发童颜,完全一派世外高人的形象。
公输般作为春秋战国百子之一,自是有自己独特门道的。加上这位老者三代为河防书吏,得其教诲,更是如锦上添花。
说实话,陈牧对自己的《治河方略》还是不太放心,毕竟他能查证到的史籍都是两千年后的记载了,其真实度还是有颇多怀疑的。这也是他一听公输家,就急不可耐的赶来求教的原因。
陈牧向公输老人使了个晚辈礼,口称“叨扰”。
公输桓笑呵呵的请陈牧作了主宾座,道:“老朽一介布衣,御史大夫亲自登门,乃是老朽的福分,何来叨扰一说?”
陈牧见老人也是一副古道热肠、忠厚朴实的做派,也就没再做其他客套,当下就请老人对《治河方略》进行一番审阅。
老人见陈牧态度诚恳,毫无作伪的迹象,也就没多说废话,拿过《治河方略》通览起来。
老人看得非常详细,看到关键处嘴里还念念有词,好像是进行心算一般。其他人见老人如此认真,也就或静坐或静立,生怕打搅到了老人。
大约过了近两个时辰,老人才将方略看完。他轻舒了一口气,问道:“敢问陈大人,这书写方略的纸便是蔡侯纸吧?”
陈牧没想到等了快两个小时居然等来的是这个问题,可也不好意思拂了老人的意,便恭敬的答道:“正是蔡侯纸。”
“嗯嗯!”老人地点头,“都说商纣时的比干丞相长的是七窍玲珑心,老朽自是不得见,今天见了陈大人,老朽算是真正知道什么叫七窍玲珑心了。”
“长者谬赞,晚辈不敢苟同啊!”陈牧实在不知道咋回答,便客气道。
“不过,既然陈大人身居高位,不耻下问,那老朽也就倚老卖老,来个狗尾续貂之言吧。”老人哈哈一笑,便直言不讳道。
“请长者直言教诲便是!”陈牧诚挚道。
“我看陈大人十里建一‘水门’确为精绝之法,治河,重在治淤。淤不治,皆为治表。陈大人此法妙啊!不过陈大人仅在缕堤上十里建一水门,引浊水在两堤间放淤固滩,让澄清之水自下游水门回入河内。老朽看来此法亦可反向为之。将水门建在汴堤上,引浊水在黄汴二堤之间放淤,放清水入汴河。陈大人以为如何?”公输老人呵呵笑道。
陈牧一拍大腿,叹道:“晚辈还是太守旧了些!”陈牧当时就明白了老人的意思,将水门全部设在黄河上,固然也起到了澄清的目的。但如果在汴河上也设置类似的水门,在对黄河的洪波就有了缓解的作用。更是一举两得,利在后世的举措,而且工程费用一点不增加。
“陈大人这是自傲之言呀!”老人哈哈揶揄道。然后稍作停顿,又道:“老朽还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问?”
“长者但言无妨,晚辈诚心诚意讨教!”陈牧见老人说的有理,更是放低了身段,潜心求教。
“敢问陈大人是计划从哪一端开始开挖呢?”公输老人话未说完,陈牧就立时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
“原计划是从荥阳起始,到千乘结尾。”陈牧老老实实答道:“但闻老丈突然这么一问,晚辈便知道原来的构想恐怕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嗯!”公输老人连连点头,“老朽就说陈大人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嘛,一点就透!真乃万民之福!陛下之幸也!”
陈牧一边派人将岁初在河间招募的三万余民夫征调至荥阳,一边召集官署内的全体属员对《治河方略》进行学习和理会,因为一旦开工,他们这些人承担的将是领导和管理职能,届时再学习,恐怕就来不及了。
《治河方略》乃是陈牧参考后世的王景和王吴二人治理的基础上做的方案。王景,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人。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前生,约汉章帝建元和中卒于庐江(今安徽庐江)。
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少学易,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沉深多伎艺,时有荐景能治水者,明帝诏与王吴共修浚仪渠,用景坞流法,水不复为害。故有“王景治河,黄河安澜八百载”的说法。
陈牧知道,王景、王吴之所以治河成功,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关键因素汴河,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所以这次要治河成功,就必须对汴河和黄河同时展开综合治理活动。
后世的王景依靠数十万人的力量,一方面修筑从荥阳城南到渤海千乘的千余里黄河大堤,另一方面又整治了汴河河道,新建了治河刻石汴渠水门。不但使黄河决溢灾害得到平息,而且充分利用了黄河、汴河的水力水利资源。
陈牧在《治河方略》上充分借鉴了王景、王吴的这种做法,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微调。因为王景、王吴治河已经是六十年后了,河水虽然泛滥,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冲刷,河道已基本成型了。
但陈牧面临的情况要比王景、王吴遇到的情况复杂,因为洪水从原有河道泄出,黄河下游平原几无遮挡,任其泛滥。想要将其疏于河道,不但要掘出新的河道,更要防止河水倒灌。因为水无定势,哪里低就往哪儿流。
总的来讲,陈牧和二王都选择了河道流经故道与泰山北麓的低地中,距海较近,地形低下,行水较浚利。
王景、王吴很聪慧的选择了对黄河采用双重堤防法,这相当于后代的缕堤、遥堤。在缕堤上十里建一水门,引浊水在两堤间放淤固滩,已澄清的水自下游水门回入河内。
陈牧对此大为惊叹,感叹古人竟聪明至斯,便对此法全盘保留。这是二王治河成功的关键,不学习那叫脑子进水。
当陈牧将全部的方略讲完,温仲竟听的又一次老泪纵横。他不顾旁人的目光,跪倒在陈牧的脚下,放声大哭起来。
陈牧来到这一世一切都感觉很适应,唯独就是对人们动不动就匍匐在地上哀嚎的举动接受不了。其实,他也知道这是古人们表达激烈感情的一种做法,但是在后世民主自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实在对下跪有些心理上的障碍,尤其是比自己年长的人跪拜自己的时候。
他连忙搀扶起温仲,笑道:“温中丞稍安,本官自是知晓这个方略完美无缺,但能把老中丞感动到这个程度,倒是让我始料未及呀。”
众人皆哄堂大笑,温仲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也是破涕为笑。
其实也不见得陈牧这个玩笑有多高级,只是御史大夫这么一开口,众人不约而同的做出了正向的配合,才显得这个玩笑恰如其分,将现场的气氛做了改观。
温仲整了整衣冠,向陈牧使了一个庄严的稽首礼。正色道:“公输温仲替天下能工拜谢御史大人的精思巧谋、完美无缺,也替灾民们拜谢大人的宅心仁厚、心系下民!”
陈牧自是没想到温仲居然能说出这一番话。这话理应由朝堂上的肉食者道出才对,可居然由这么一位被连降了三级、半年多不见俸禄为何物的经年老吏口中说出,真是让人又诧异又感动。
此时的温仲,拔然而立,竟是一副伟岸形象。顶天立地,浩然正气!
这便是我华夏的脊梁,民族的精神!令陈牧肃然起敬。
陈牧起身向温仲深施一礼,郑重道:“中丞言重了,这本是本官的职责所在。刚才中丞自称公输,敢问可是公输子的后人?”
“正是!”温仲还礼道,“下官的祖孙三代皆为这河防御史的属官,可这大河却溃塌于下官之手,自是惭愧无比,不敢再用先祖的姓氏。”
“中丞切勿自责,这堤坝溃塌虽有人祸的因素,但主因还是天灾。”陈牧劝慰道,“我等今日一鼓作气,治好了这为患多年的河道,还下游百姓一个八百年的平安就是了!”
“谨尊大人指令,万死不辞!”
陈牧心情大畅,第一眼看到这些形同乞丐的属官,让他心凉了半截。却没想到这中间居然隐藏着璞玉,更没想到唯唯诺诺的御史中丞温仲居然是公输般的后人。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人吗?
“刚才中丞言说祖孙三代治河,敢问令尊健在否?”陈牧道。
“托御史大人的福,家严今年八十有二,依旧健步如飞,日啖黍米三碗。”公输温仲笑道。
“不知令尊何时方便,本官想去拜会一下?”陈牧道。
“家严就在宅内含饴弄孙,随时都方便。”公输温仲道。
“那就前面带路吧!”陈牧一抬手,笑道。
公输温仲没想到这位新任御史大夫居然还是个急性子,既然上司发话了,哪有不遵从的道理,立即前方带路,向自家住宅走去。
陈牧带了公孙嗣和公孙轼俩弟兄,命其拿了自制的高度酒作为见面礼。
公输温仲的老爹叫公输桓,为公输般(鲁班)的第十二世孙。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是耳聪目明、鹤发童颜,完全一派世外高人的形象。
公输般作为春秋战国百子之一,自是有自己独特门道的。加上这位老者三代为河防书吏,得其教诲,更是如锦上添花。
说实话,陈牧对自己的《治河方略》还是不太放心,毕竟他能查证到的史籍都是两千年后的记载了,其真实度还是有颇多怀疑的。这也是他一听公输家,就急不可耐的赶来求教的原因。
陈牧向公输老人使了个晚辈礼,口称“叨扰”。
公输桓笑呵呵的请陈牧作了主宾座,道:“老朽一介布衣,御史大夫亲自登门,乃是老朽的福分,何来叨扰一说?”
陈牧见老人也是一副古道热肠、忠厚朴实的做派,也就没再做其他客套,当下就请老人对《治河方略》进行一番审阅。
老人见陈牧态度诚恳,毫无作伪的迹象,也就没多说废话,拿过《治河方略》通览起来。
老人看得非常详细,看到关键处嘴里还念念有词,好像是进行心算一般。其他人见老人如此认真,也就或静坐或静立,生怕打搅到了老人。
大约过了近两个时辰,老人才将方略看完。他轻舒了一口气,问道:“敢问陈大人,这书写方略的纸便是蔡侯纸吧?”
陈牧没想到等了快两个小时居然等来的是这个问题,可也不好意思拂了老人的意,便恭敬的答道:“正是蔡侯纸。”
“嗯嗯!”老人地点头,“都说商纣时的比干丞相长的是七窍玲珑心,老朽自是不得见,今天见了陈大人,老朽算是真正知道什么叫七窍玲珑心了。”
“长者谬赞,晚辈不敢苟同啊!”陈牧实在不知道咋回答,便客气道。
“不过,既然陈大人身居高位,不耻下问,那老朽也就倚老卖老,来个狗尾续貂之言吧。”老人哈哈一笑,便直言不讳道。
“请长者直言教诲便是!”陈牧诚挚道。
“我看陈大人十里建一‘水门’确为精绝之法,治河,重在治淤。淤不治,皆为治表。陈大人此法妙啊!不过陈大人仅在缕堤上十里建一水门,引浊水在两堤间放淤固滩,让澄清之水自下游水门回入河内。老朽看来此法亦可反向为之。将水门建在汴堤上,引浊水在黄汴二堤之间放淤,放清水入汴河。陈大人以为如何?”公输老人呵呵笑道。
陈牧一拍大腿,叹道:“晚辈还是太守旧了些!”陈牧当时就明白了老人的意思,将水门全部设在黄河上,固然也起到了澄清的目的。但如果在汴河上也设置类似的水门,在对黄河的洪波就有了缓解的作用。更是一举两得,利在后世的举措,而且工程费用一点不增加。
“陈大人这是自傲之言呀!”老人哈哈揶揄道。然后稍作停顿,又道:“老朽还有一言,不知当问不当问?”
“长者但言无妨,晚辈诚心诚意讨教!”陈牧见老人说的有理,更是放低了身段,潜心求教。
“敢问陈大人是计划从哪一端开始开挖呢?”公输老人话未说完,陈牧就立时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
“原计划是从荥阳起始,到千乘结尾。”陈牧老老实实答道:“但闻老丈突然这么一问,晚辈便知道原来的构想恐怕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嗯!”公输老人连连点头,“老朽就说陈大人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嘛,一点就透!真乃万民之福!陛下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