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今儿个真高兴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新建羽林右卫大军,满编制是两万人,但因战时非常时期,陈庆之与曹参二人绞尽脑汁,才在数天内,拉起了两千多名的军队。
就是靠着这股新军的力量,使敌军一部分的辎重、粮草、供应等损耗殆尽。
对于楚军来说,他们很摸不清这支队伍从哪里出现,竟能够避开己方斥候的眼睛。
殊不知,这支军队,穿插山林,冒着极大风险,急行军绕路百余里,才到了这里。
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将楚军粮草烧光之后,陈庆之等人并没有恋战,井然有序的撤出了战斗。
楚军中军大帐内,楚国元帅项南天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显得尤为惊讶,紧忙在帐内召集诸将商议。
项南天在桌上地图点点画画,摸清了陈庆之等人的行军路线之后,才感叹道:“魏国之中,怕是有高人存在。能够找准这个时机,在我们疲惫之际,突发奇兵,不惜一切代价烧掉我们囤居在后军的部分粮草,想来是要让我等断了补给,知难而退。”
他已经派遣军队,去围堵魏国这支奇兵,但他心中已经预想到,既然敢来,肯定有能走的办法,而且得到消息到现在,恐怕一切都已经为时晚矣了。
此时有人附和他道:“元帅说的不错,能够在这个节骨眼上对我们突然发动奇袭,定是极会用兵打仗之人。
可是魏国境内,有着号称常胜不败的军神孟浩然都死在我们手中,据我所知,魏国除了那个青年将领萧逾明算是知兵之外,还有谁?
这萧逾明,远在江南,即使现在正往京城火速赶来,恐怕也要有些时日吧?”
有人脱口而出道:“莫非是前些日子破我先锋的陈庆之?”
项南天闻声思虑片刻后,开口道:“不一定是他,据探子来报,这陈庆之从未上过战场,能破我先锋大军,也多亏了那名善使长枪的白袍小将与自污藏拙多年的大皇子献策之功。”
很显然,楚军得知了从京城传来的消息,知道了有大皇子赵长青这个人的存在,更是知道他自污藏拙多年,现如今一鸣惊人,在大魏庙堂之上,可谓炙手可热。
“莫非就是那名大皇子?”有人突然发起惊呼。
因为他也了解到一些事情,以为若无那个大魏皇子的献策,陈庆之单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破了自家先锋大军。
“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
项南天刚说完这句话,帐门外便有斥候来报,而那斥候,为他带来了一封书信,信上无非就是写了一些魏国京城内的情况。
但是信中特别强调了两句话。
据说,这两句话是在朝堂之中传了出去,在士子之间广为流传,而这两句话,正是大魏皇子赵长青所说的两句话: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善伐谋。”
项南天盯着信中这两句话,久久出神不语,他在脑海里联想到了今日魏国突出奇兵的诡异动作,再加上信中这两句话,即使是傻子,他也知道之间有什么关联。
“这魏国大皇子,当真知兵!此人若是不除之而后快,恐怕对我楚国来讲,绝非善事!待其羽翼一旦丰厚,怕是我楚国再无图谋魏国的机会!”
项南天语重心长道。
他说完这句话时并没有想到、也并没有注意到帐中诸将面面相觑的表情,能得项大元帅如此重视的敌人,岂是泛泛之辈?
在魏国身为大皇子的同时,还能自污藏拙多年且突然发迹,这种人,能不可怕吗?
渐渐的,整座楚国中军大帐里,上至将军下至士卒,或多或少的,都有议论到赵长青。
但是现在的赵长青呢?
还在家悠闲的睡着懒觉。
他这辈子最大的期许便是能够像现在一样咸鱼。
没有什么是可以比咸鱼更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了。
无外乎就两个字‘舒坦’。
陈庆之以及麾下士卒,因为来的快去的也快,再加上有老谋深算的曹参相助,自然而然的就避开了敌军的重重堵截,经过一夜时间,顺利的返回了京城。
回到京城之后,为防止敌军气急败坏趁机反扑,曹参特意留在了城头之上观望敌军动作,若是真有敌情,凭借经验,他可以坚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城中守城器械,击退敌军。
回京之后,陈庆之让麾下士卒返回营中歇息了。
毕竟,此次突袭一战,虽然没有伤亡惨烈,但是每个士卒,其身心,都已经是过度劳累了。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宫,将这一条喜讯告知皇帝以及大皇子。
大魏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龙颜大悦。
其实,他通过只接受自己直接管理的情报部门也得知了陈庆之突袭的结果。
只是没想到,说是去城外练兵的这小子,居然胆敢跑去偷袭敌军粮草辎重。
不过,只要打了胜仗便好。
打了胜仗便要赏。
魏国现在迫切需要的便是胜利,用来鼓舞军心民心。
哪管你是否阳奉阴违?更何况,就这件事情来讲,陈庆之也算不得阳奉阴违,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偷袭敌军,也可以说是拉练新兵的一部分啊!
只不过,大魏皇帝还是有一点想要问清楚,“陈庆之,你会怎么想起来昨日突袭敌军后方粮草的?”
陈庆之毫无避讳道:“回陛下,皆因大皇子一句上善伐谋,令末将茅塞顿开,才会想到这个下策,使敌军目前处境雪上加霜。”
恰逢此时有人来报,皇帝从他口中得到消息,楚国的军队又开始后撤,而且战线逐渐拉长,用来缓解当前的燃眉之急——粮草被烧。
战线拉长,足以说明,对方的后勤出了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大后方的供给,只有彻底的让军队铺展开来,才能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供给线的安危。
不管怎么说,听到敌军后撤的消息,这对魏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大魏皇帝深深看了一眼陈庆之,心道:“又是因为老大!”随后便强行把他留下,并让他在宫内歇息、沐浴,夜晚还赐了宫女,但被陈庆之婉拒了。
他现在只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皇子,想让他高兴高兴,并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即使满朝文武百官都不理解他的深意,自己也会牢固的站在他的身前,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但是无奈不能违了皇命,更何况,在宫内歇息,这是无上殊荣。
在见到陈庆之此人不为美色所动之时,大魏皇帝就知道自己轻看了对方。
看此等人杰,始终变不成自己的心腹,他,经过自己的重重厚恩之后,却还是愿跟老大搏一个几乎没有明天的未来…
这一点儿不得不说,真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并百思不得其解。
到了翌日清晨。
陈庆之经长途跋涉休息过之后,皇帝陛下才命文武百官紧急上朝。
这其中,自然有还没睡醒的赵长青,他来到大殿之后,气的想骂娘。
这个世界就是这一点不好,每次上早朝的时间真是太早了,尤其是这段期间,国难当头,这早朝每天几乎就没断过,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太过分了,等将来自己依靠系统当了皇帝,一定得将上早朝的规矩改改。
没准还能借此收一波昏庸值,岂不美哉?
就在越想越开心的时候,省去了诸多繁文礼节的皇帝,没让诸臣施礼发话,直接开口道:“昨日陈将军带来的喜讯,估计诸位爱卿都还不知道吧?”
大魏皇帝说出‘喜讯’二字时,语气故意略重了些。
大殿内落针声可闻。
这些文武大臣,心中都在猜测是何等喜讯,竟能令皇帝陛下突然召集群臣上朝。
显而易见,赵长青也不知道。
因为大魏皇帝特意封锁消息的缘故,所以很多人都无法提前得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一些人精,从楚国突然后退这件事中,揣测到了什么。
可赵长青因为睡意未消,迷迷糊糊听到好像父皇说起喜讯二字时语气太重,似乎不善,便以为是建立新军出了问题,立刻喜上眉梢。
心中更是忍不住欣喜若狂起来:
来了来了。
该来的还是来了。
果然,古人诚不欺我,昏庸值永远不会缺席,最多只是迟到而已!
本殿下早就想过了,依靠陈庆之与曹参那两个人,能把新军建设好?鬼才信!
这不,板上钉钉的昏庸值,它还能少?
不知不觉间,赵长青挺直了腰板,英姿勃勃般的目视众多文武大臣,显得尤为自信。
等拥有了昏庸值,这天上地下还不唯我独尊?从此之后,再也不用担心高居皇宫庙堂中,会时不时有人放冷箭,而威胁到自己的性命了,至于江湖?应该暂时还没啥血雨腥风可以波及到皇宫这边吧?
陈庆之就在一旁看着,他在见到大皇子殿下那极为自信、心中有数的表情后,突然心生钦佩,喃喃道:
“不愧是殿下,果然英明神武,处处料事为先!
想来殿下一定是早就知道了我的所作所为,而淡然露出这副表情,这岂不就是在说,一切尽在殿下掌握?
这是一种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表现啊!
大皇子殿下果然是兵圣在世,吾此生能在殿下身旁以效犬马之劳,纵然百死而无悔矣。”
新建羽林右卫大军,满编制是两万人,但因战时非常时期,陈庆之与曹参二人绞尽脑汁,才在数天内,拉起了两千多名的军队。
就是靠着这股新军的力量,使敌军一部分的辎重、粮草、供应等损耗殆尽。
对于楚军来说,他们很摸不清这支队伍从哪里出现,竟能够避开己方斥候的眼睛。
殊不知,这支军队,穿插山林,冒着极大风险,急行军绕路百余里,才到了这里。
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将楚军粮草烧光之后,陈庆之等人并没有恋战,井然有序的撤出了战斗。
楚军中军大帐内,楚国元帅项南天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显得尤为惊讶,紧忙在帐内召集诸将商议。
项南天在桌上地图点点画画,摸清了陈庆之等人的行军路线之后,才感叹道:“魏国之中,怕是有高人存在。能够找准这个时机,在我们疲惫之际,突发奇兵,不惜一切代价烧掉我们囤居在后军的部分粮草,想来是要让我等断了补给,知难而退。”
他已经派遣军队,去围堵魏国这支奇兵,但他心中已经预想到,既然敢来,肯定有能走的办法,而且得到消息到现在,恐怕一切都已经为时晚矣了。
此时有人附和他道:“元帅说的不错,能够在这个节骨眼上对我们突然发动奇袭,定是极会用兵打仗之人。
可是魏国境内,有着号称常胜不败的军神孟浩然都死在我们手中,据我所知,魏国除了那个青年将领萧逾明算是知兵之外,还有谁?
这萧逾明,远在江南,即使现在正往京城火速赶来,恐怕也要有些时日吧?”
有人脱口而出道:“莫非是前些日子破我先锋的陈庆之?”
项南天闻声思虑片刻后,开口道:“不一定是他,据探子来报,这陈庆之从未上过战场,能破我先锋大军,也多亏了那名善使长枪的白袍小将与自污藏拙多年的大皇子献策之功。”
很显然,楚军得知了从京城传来的消息,知道了有大皇子赵长青这个人的存在,更是知道他自污藏拙多年,现如今一鸣惊人,在大魏庙堂之上,可谓炙手可热。
“莫非就是那名大皇子?”有人突然发起惊呼。
因为他也了解到一些事情,以为若无那个大魏皇子的献策,陈庆之单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破了自家先锋大军。
“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
项南天刚说完这句话,帐门外便有斥候来报,而那斥候,为他带来了一封书信,信上无非就是写了一些魏国京城内的情况。
但是信中特别强调了两句话。
据说,这两句话是在朝堂之中传了出去,在士子之间广为流传,而这两句话,正是大魏皇子赵长青所说的两句话: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善伐谋。”
项南天盯着信中这两句话,久久出神不语,他在脑海里联想到了今日魏国突出奇兵的诡异动作,再加上信中这两句话,即使是傻子,他也知道之间有什么关联。
“这魏国大皇子,当真知兵!此人若是不除之而后快,恐怕对我楚国来讲,绝非善事!待其羽翼一旦丰厚,怕是我楚国再无图谋魏国的机会!”
项南天语重心长道。
他说完这句话时并没有想到、也并没有注意到帐中诸将面面相觑的表情,能得项大元帅如此重视的敌人,岂是泛泛之辈?
在魏国身为大皇子的同时,还能自污藏拙多年且突然发迹,这种人,能不可怕吗?
渐渐的,整座楚国中军大帐里,上至将军下至士卒,或多或少的,都有议论到赵长青。
但是现在的赵长青呢?
还在家悠闲的睡着懒觉。
他这辈子最大的期许便是能够像现在一样咸鱼。
没有什么是可以比咸鱼更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了。
无外乎就两个字‘舒坦’。
陈庆之以及麾下士卒,因为来的快去的也快,再加上有老谋深算的曹参相助,自然而然的就避开了敌军的重重堵截,经过一夜时间,顺利的返回了京城。
回到京城之后,为防止敌军气急败坏趁机反扑,曹参特意留在了城头之上观望敌军动作,若是真有敌情,凭借经验,他可以坚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城中守城器械,击退敌军。
回京之后,陈庆之让麾下士卒返回营中歇息了。
毕竟,此次突袭一战,虽然没有伤亡惨烈,但是每个士卒,其身心,都已经是过度劳累了。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宫,将这一条喜讯告知皇帝以及大皇子。
大魏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龙颜大悦。
其实,他通过只接受自己直接管理的情报部门也得知了陈庆之突袭的结果。
只是没想到,说是去城外练兵的这小子,居然胆敢跑去偷袭敌军粮草辎重。
不过,只要打了胜仗便好。
打了胜仗便要赏。
魏国现在迫切需要的便是胜利,用来鼓舞军心民心。
哪管你是否阳奉阴违?更何况,就这件事情来讲,陈庆之也算不得阳奉阴违,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偷袭敌军,也可以说是拉练新兵的一部分啊!
只不过,大魏皇帝还是有一点想要问清楚,“陈庆之,你会怎么想起来昨日突袭敌军后方粮草的?”
陈庆之毫无避讳道:“回陛下,皆因大皇子一句上善伐谋,令末将茅塞顿开,才会想到这个下策,使敌军目前处境雪上加霜。”
恰逢此时有人来报,皇帝从他口中得到消息,楚国的军队又开始后撤,而且战线逐渐拉长,用来缓解当前的燃眉之急——粮草被烧。
战线拉长,足以说明,对方的后勤出了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所以他们迫切需要大后方的供给,只有彻底的让军队铺展开来,才能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供给线的安危。
不管怎么说,听到敌军后撤的消息,这对魏国来说是一件好事。
大魏皇帝深深看了一眼陈庆之,心道:“又是因为老大!”随后便强行把他留下,并让他在宫内歇息、沐浴,夜晚还赐了宫女,但被陈庆之婉拒了。
他现在只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大皇子,想让他高兴高兴,并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即使满朝文武百官都不理解他的深意,自己也会牢固的站在他的身前,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但是无奈不能违了皇命,更何况,在宫内歇息,这是无上殊荣。
在见到陈庆之此人不为美色所动之时,大魏皇帝就知道自己轻看了对方。
看此等人杰,始终变不成自己的心腹,他,经过自己的重重厚恩之后,却还是愿跟老大搏一个几乎没有明天的未来…
这一点儿不得不说,真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并百思不得其解。
到了翌日清晨。
陈庆之经长途跋涉休息过之后,皇帝陛下才命文武百官紧急上朝。
这其中,自然有还没睡醒的赵长青,他来到大殿之后,气的想骂娘。
这个世界就是这一点不好,每次上早朝的时间真是太早了,尤其是这段期间,国难当头,这早朝每天几乎就没断过,简直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太过分了,等将来自己依靠系统当了皇帝,一定得将上早朝的规矩改改。
没准还能借此收一波昏庸值,岂不美哉?
就在越想越开心的时候,省去了诸多繁文礼节的皇帝,没让诸臣施礼发话,直接开口道:“昨日陈将军带来的喜讯,估计诸位爱卿都还不知道吧?”
大魏皇帝说出‘喜讯’二字时,语气故意略重了些。
大殿内落针声可闻。
这些文武大臣,心中都在猜测是何等喜讯,竟能令皇帝陛下突然召集群臣上朝。
显而易见,赵长青也不知道。
因为大魏皇帝特意封锁消息的缘故,所以很多人都无法提前得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一些人精,从楚国突然后退这件事中,揣测到了什么。
可赵长青因为睡意未消,迷迷糊糊听到好像父皇说起喜讯二字时语气太重,似乎不善,便以为是建立新军出了问题,立刻喜上眉梢。
心中更是忍不住欣喜若狂起来:
来了来了。
该来的还是来了。
果然,古人诚不欺我,昏庸值永远不会缺席,最多只是迟到而已!
本殿下早就想过了,依靠陈庆之与曹参那两个人,能把新军建设好?鬼才信!
这不,板上钉钉的昏庸值,它还能少?
不知不觉间,赵长青挺直了腰板,英姿勃勃般的目视众多文武大臣,显得尤为自信。
等拥有了昏庸值,这天上地下还不唯我独尊?从此之后,再也不用担心高居皇宫庙堂中,会时不时有人放冷箭,而威胁到自己的性命了,至于江湖?应该暂时还没啥血雨腥风可以波及到皇宫这边吧?
陈庆之就在一旁看着,他在见到大皇子殿下那极为自信、心中有数的表情后,突然心生钦佩,喃喃道:
“不愧是殿下,果然英明神武,处处料事为先!
想来殿下一定是早就知道了我的所作所为,而淡然露出这副表情,这岂不就是在说,一切尽在殿下掌握?
这是一种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表现啊!
大皇子殿下果然是兵圣在世,吾此生能在殿下身旁以效犬马之劳,纵然百死而无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