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9)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爱尚小说网 www.23xsw.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数日后, 赵王征发邯郸十八岁以上男性二十万出城,这些人当中不少还是半大少年, 就穿着布衣上了战场。
此时征发民兵自然不配甲胄武器,这些人就只能尽可能多穿几件衣裳,有条件的拿些农具, 没条件的就只能拿着削尖的竹竿。里头的不少少年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地方,他们怀揣满腔热血,只知道自己这次离开是要去保家卫国。
大军出城的时候, 全城人都在送, 这不是因为大家有多高的爱国热情, 而是因为这次征兵之后,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男儿郎上了战场, 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还是一个家庭的“孩子”。
目送孩子们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女人们轻声抽泣,她们不敢放声大哭。这次征兵出城活动如此大张旗鼓便是为了鼓舞士气, 等等还会有赵王亲自出城相送, 因此现在街道边上有兵士负责控场,谁要是敢放声大哭,就会立刻被人拖下去。
而为了能够看到自家儿郎们的最后一面,这些女人们都只能忍耐着不哭泣。
吕不韦抱着吕安在自家宅院门口看着这一幕, 即将从军的少年郎们不识愁滋味, 或许他们最初亦是有过慌张,但在朋友们的鼓励以及军官们的激励之下,此时都做出了大义凛然的姿态。
吕安在中间看到了一个熟悉人,他“啊”的一声指向了人群中央的一个小郎君, 惊呼道:“是隔壁的阿兄!”
吕不韦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到了熟悉的身影,他眉头一皱,“隔壁的周小郎不是还未到十八岁吗?”
“啊!”吕安闻言立刻在父亲怀中扑腾起来,他举着小手冲着那举着一把斧子的少年人挥舞,“阿兄——”
后面的话被吕不韦按住了,吕安被父亲蹲下身抱在怀中,小脸被塞在了男人胸前。
吕不韦的表情有些严肃,隔壁的小郎长得矮,脸孔也颇为稚嫩,今年不过十五,一看便可知其不到征兵年岁,但就算是这样也被拉入了队伍里,可见赵军如今情况。吕不韦最初有猜测这是巧合,是征兵之人粗心,然而在连续看到队伍里若干个矮小身影后他心中已经有了判定。
待到确定那小郎已经走开,原先关注着此处的兵士也扭回头之后吕不韦才松开了搂住儿子的手,然后他就看到吕安整个人都变得很安静,吕不韦挑眉,他将儿子抱起来先一步回了牛车,果然,车门一被拉上,吕安就凑在吕不韦耳边小声问道:“阿父,阿兄是不是回不来了?”
吕不韦一愣,垂下了眼帘遮去眸中的情绪,安抚道:“没事,等他们赢了就能回来了。”
哪料这句话并不能安抚到儿子,吕不韦感觉到自己被儿子拍了拍肩膀道:“阿父,你不要骗我啦,赵国赢不了的,不是吗?”
孩子太聪明也不是好事,吕不韦默不作声,他顺了顺儿子的后背并不做声,沉默便等于是默认,吕安抿唇,他将小脑袋靠在了吕不韦肩膀上,“阿父,为什么一定要有战争呢?就不能不打吗?”
“这是不可能的……”吕不韦轻声说道,吕不韦戳了下儿子肥嘟嘟的脸蛋,然后在小孩瞬间严肃起来的眼神下说道:“和平数百年,每一国的人口均是增长数倍,仅靠国内原有的土地已经无法养活本国人,只有争,也不得不争。”
“大争之世已到。”男人微微仰起脸看着被层云遮挡住的天空,“不争,便无活路。”
大争之世有如逆水行舟,不前进或者前进的速度稍慢一些,就会被潮水击落。
前车之鉴实在太多,而因此灭国的却得算郑国一个。
郑国建国之君是周厉王之子,在周幽王时代担任司徒,然而在任职后他发现周王室日衰,周幽王不堪扶持,便去寻找巫者问往何处逃可活命。巫者给他指定地点之后,这位郑国的开国之君便带着自己的族人外逃,于洛水之东立国。
“此建国便可为非正之举。此主为一国宗室,又得君主信任封为高官,见朝廷倾轧却丝毫不加以阻止,甚至都不曾规劝,只想着逃命……”吕不韦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说,他看着自己在沙盘下写下的郑字面带嘲讽,“立国不正,此后所行皆不义。”
被他抱在怀里的小豆丁闻言歪了歪小脑袋,吕不韦继续道:“郑立国之后其周遭皆为小国,后周王室动迁,其借由护送之功挟恩求报,吞并周边小国成为当时的第一大国,只可惜……”
“立国之根不正,君王所行亦是不端,国不端,民亦然。自庄公之后郑国内乱不断,君杀臣,臣杀君,君不信民,民亦不信君。”
吕不韦扯了扯嘴角,“等到郑国内战稍歇,其已被楚、晋、齐包围,昔日最强的郑国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安儿可知郑国何为?”
吕安思考了下,拿着小肉手拍拍吕不韦的大掌,颇为骄傲地吐出两个字,“合纵!”
“没错。”吕不韦夸了儿子一句,“诸国鼎立之时可通过合纵之法借力打力,便是小国亦可争取时机谋得生存,郑国确实是如此做的。”
“既然他们没做错,那父亲为何不喜郑国?”吕安闻言十分不解。
吕不韦勾了勾嘴角,眸中却带有嘲讽之意,“因为郑国尝到甜头之后便沉迷于此中权术,依靠于三国之间周旋谋取利益,却忘了一国之根本在于自强,若是不自强便是贴在他人身上亦是无用。”
“郑国举国上下便是一寻常商人尚且有急智护国,难道没人看明白这一点吗?”吕不韦摇了摇头,叹道,“自然不是,只是王不欲立,臣无奈何罢了。”
吕不韦又是深深的一声叹息,他叹的是郑国吗?非也,他叹的是他的母国卫国。
卫国作为姬姓氏诸侯国,王室血统高贵,封地亦是富庶。曾经有过的良将名臣才子众多,然而再多的臣子辅佐再大的助力,若是遇上君主立不住也毫无作用。就像是赵国如今一般,廉颇能打,会打,敢打,然而君主不信任他,便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何用。
“所以,选择一个优秀的君主十分重要。”吕不韦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说。闻言,吕安扬起了脸颊,“那嬴异人会是个好君主吗?”
“这个嘛……”吕不韦微微一笑,高深莫测极了,“父亲也不知道呢。”
只是他觉得可以赌一把罢了,而嬴异人是最合适的对象。
吕不韦摸了摸儿子柔软的头发想道:正因为是想要赌一把,所以他才急匆匆地将儿子带在身边。若是自己有个万一,他的儿子也能有更多的经验,他时间不多,能多教一点就是一点。他知道儿子聪明,也知道儿子被传授了不少学识,只是,会得再多也比不上亲身去经历一遭来得印象深刻,无论自己胜败与否,于安儿而言都是一笔财富。
若是当真有个万一,那么他自己也会是儿子最好的教材。吕不韦相信,言传永远不如身教来得有效。
“不过验证他是否会是个优秀的君主的一日,想必不会太远。”
一语成谶。
赵军援军抵达后不久,赵国前线的甲士便增至十五万,民兵二十五万,总兵力四十余万,而此时秦军号称挥兵六十余万,甲士数目和民兵数目未知。
物资和人力抵达后,赵括将民兵分为三波,分驻韩王山、大粮山和百里石长城作为后补兵力,赵括则携十五万精兵驻赵军长平大营。就在赵军万事俱备之后不久,秦军忽而派人来攻,以往据守不出的赵军突然出关迎战,秦军与赵军在长平一带交战厮杀后,秦军的五万精兵抵挡不住攻势败走,赵军乘胜追击,斩杀秦军数万,现正大军全军出击攻打秦军。
赵军大胜的消息刚传回邯郸立刻引得民众欢呼雀跃,而在公子异人的府邸之中,吕不韦却执笔为异人绘出长平一代的地形图。当他停笔之时便见到异人神色激动,不禁有些讶然,异人看了吕不韦一眼,带着些犹豫又带着些欣喜地问道:“吕卿,此是否为王龁之计?”
“殿下何以得知?”
异人犹豫了下,他伸手点向了羊皮纸上,以手指画了两个圈,那真是以大粮山为分-界-线的两个圈,随后抬眼看向吕不韦,目露征询之色。
吕不韦笑了。
因为他知道异人懂了。
长平一地之所以被廉颇选为驻守之地便是因为此处是一个被西南走向的韩王山、东西走向的羊头山、南北走向的大粮山构成的一个天然三角防御地带。也就是说对于赵军来说,此处正是兵书上的面河背山之势,且重要的两道补给也由山脉阻挡,此处无疑是一处绝佳的屯兵之地。
更不必提这些山谷背后还是赵国连绵的赵长城了,赵括选择继续在此处驻兵并没有任何错误,这里也是廉颇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经营之处。
只要守住这个地方,赵军便可借由以守代攻的方法一波一波消灭秦军进攻军队,从而减少对方的人数。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的对手秦国按常理出牌与他们进行遭遇战。
可秦军一定不想和他们打遭遇战,因为那和之前的断断续续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每一场战役都不会有太大差别,均是以彼此之间相持不下作为结果。
异人是秦人,他非常清楚对于老秦人来说什么才是最宝贵的——那就是人。
秦人占据贫瘠的西方土地,地大物寡人少,尤其比之占据广袤农耕地带的赵国来说,单拼人口,秦国比不上赵国。
赵括最大的优势是他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但是最大的劣势也恰恰在此。他是赵奢的儿子,但赵奢也好,赵夫人也罢,对儿子的评价都不高。赵夫人甚至在赵括领兵出征前去寻了赵王求来了一道“兵败勿殃及家人”的旨意。
这道旨意下达之后于赵家一家是安全了,但于赵括而言无疑是极其的耻辱。论兵法他不输任何人,便是父亲赵奢也败在他的手下,然而父亲说他不够灵活,母亲说他必定兵败,唯一相信他也给他机会的便是赵王。
而且赵王几乎是倾举国之力和他的威严将宝压在了赵括身上,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如今这般又怎是单单一个知己可以说得清的?
对赵括来说,赵王是他的恩人,他成就了自己,而他也要用自己的战绩成就他的王。此战了结,他就会和自己的父亲一样,踩在秦军尸骸之上封侯拜相,同时,送他的王等上那诸侯之主的地位。
年轻人的想法太好看透了,就连与这两个年轻人都没有太多接触的异人都能隐约猜到他二人的心思,何况秦军。
异人的猜测是基于他对秦军有足够的信任,他认为秦军不可能这般愚蠢到会没有察觉赵王临战换将的目的,那么,如果秦军知晓赵国大张旗鼓换将的目的,为何还会被出击的赵军“攻其不备”?答案就在异人划下的那两个圈里。
绕背。
这是一个但凡有些战术素养的人都能想到的计策,攻其腹背,以成包围之势,随后瓮中捉鳖,这也是每一个将领都想要达成的目标,围而不攻这便是对己方兵士最低的损耗。
但是孙子兵法自成书之后读者众,但凡带兵行军之人又有几人不读兵法?大家都知道绕背是一个好方法,自然都会防备其后背,如果有了防备那么绕背又有什么用呢?很简单,所有的兵法的前提都是在于“奇”,出奇方可制胜。只有在敌方绝对想不到你会这般做的时候你这么做了,这才是兵法存在的意义。
然而……
“此计未免过奇也……此不过某之愚见,卿莫怪。”嬴异人摇头笑道,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天真,赵军之将赵括本身就熟读兵书,怎会想不到此招?他既然毫无防备还敢大军出击,那便说明其后方稳固自无忧。赵军的后背便是由廉颇修葺的铁壁百里石长城,秦军此前越不过这道口,现在当然也越不过,他这也不过是看着地形图乱想罢了。
哪知这话说完,吕不韦却是露出了一抹笑,“公子,某有一猜测。”异人好奇看去,就见吕不韦嘴唇翕动,吐出了六个气音。
异人愕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卿,卿方才说甚?”
吕不韦含笑,他微微颔首,姿态端方,说出来的话若是传出去便可震碎赵国一半人的心魂——武安侯或在此。
武安侯,白起,居然在前线?
白起怎么可能在……对了,白起为何不能在?秦国如今举力之战便是现在这场秦赵之战,白起在秦国没有别的战事需要指挥,他完全可以悄然出现在前线。
莫非,当赵军换将之际,秦军也换了将领?
异人猛然间站起,他难以克制地在堂内来回走动,面上的表情更是压抑不住的喜悦之情。
白起在这里,那意味着什么?白起现在已有六旬,他早已不再是会出现在寻常战役上的低级将领,可以说白起是整个秦国的军事统帅,其所负责的除了军情之外还有一整个军事的谋划,掌握的更是秦军前进的总体大方向。
武安君亲临此处的意义不亚于秦王所至。
更何况每个秦人都很清楚一点——武安君,从不打败仗。
这一刻,方才被异人推翻的一切想法全都因为秦军主帅是白起而被他再度拾起。如果是白起,是白起的话……“诱敌深入。”他非常肯定地吐出了这四个字。他相信如果指挥的人是白起,一定能够做得到这一点。
诱敌,这是非常简单的计策。兵法之妙便是在此处。兵者重奇,换句话来说只要对方想不到你这样做,那你就有九成的概率可以胜利。那要怎么让对方想不到呢?很简单,让他们轻视你。
有了猜测,异人将之前的情报全数连接起来便发现此前秦军可谓层层铺垫。
秦军的将领王龁为左庶长,在商鞅变法之后,左庶长为秦**功授爵等级的第十级,不上也不下。王龁此人一直都是白起的副将,其光辉隐没在白起之下丝毫不显,这一点无疑使得赵军轻视了此人,加上其同廉颇对峙将近三年没有攻破廉颇防卫,所以满朝之间对于王龁会没有意识到赵军突然出击反应不及因此被吃了尾巴一事没有半点怀疑。更是对于王龁所指挥的秦军一路败逃不做半分猜想。
如果换作对方是白起呢?如果是白起的话……“若是赵构得知武安侯为帅,定不敢出。”
没错,所有人都不会相信白起会因为赵括这个小郎君突然出击而被击退,这便是战无不胜的武安君在整个中原土地上的威名。
所有的人恐惧着他,憎恨着他,却也佩服他。
因而,同样的事由王龁来做旁人不会生疑,由白起来做就不会有人相信——军神白起,怎可能这般容易击退。所以秦军便用了李代桃僵之法。
异人叹道:“真乃环环相扣,神计也。”
“此为在下之猜想,”吕不韦谦虚道,“某不敢妄言。”
“不,以祖父之策,先生的猜测确有可能。”异人仿佛想通了什么,他捏了捏手指,忽而坐到了吕不韦的前面,他对着吕不韦躬身行礼,“还请先生救我!”
作者有话要说:假期真的太短惹!!!
作者君有一种悲惨的赶作业的感觉,悲伤!!!!明明毕业那么多年了!
来给你们撸一下,文中每个人看到的视角不一样所以接到的信息也不一样。
秦军在战国拿的是大魔王反派剧本,(咳)我们背的大部分战国时期的文章不是在对抗秦的路上就是在联合抗秦的路上。
长平之战的过程是这样的
秦国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丢了之后韩国的土地就像一根被分成了3节的黄瓜一样,中间的那节被秦国塞进嘴巴里,韩国本土是最下面一节,他觉得要管理最上面那一节是不可能的,打又打不过,那咋办呢,就把地方送给秦国得了。
然而最上面那节黄瓜的管理人不甘心啊,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代表自己将最上面那节黄瓜送给了毗邻的赵国。这个黄瓜甜美多汁,一共是15座城,诱惑实在是太大了隔壁赵国的国王没有扛住,就收下来了。
这下到嘴黄瓜没有了的秦国可不就生气了吗,大热天的火气旺,就扭头去打赵国。
赵国在收下地方的时候就做好了准备于是派出了廉颇和兵士驻扎,廉颇也不是一开始就防守,他也是有进攻,奈何打不过。于是退退退退到了他的底线,也就是长平大营。
同时,争夺的黄瓜进了秦军的嘴。
廉颇的打算是拖。
战国的局势是秦国1vn,所以他相信靠熬的话赵国肯定能赢秦国,毕竟赵国不是一个人。
但是赵王去借粮的时候借了一圈却没有借到(这个是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小秘密哦)赵王知道不能拖,于是他命令廉颇必须进攻速战速决,赵军拖不了。廉颇拒绝了。
于是赵国换将。
赵括上廉颇下。
同一时间秦国也悄咪咪得换将,王龁下白起上。
但是赵国的换将人尽皆知,秦国换将没人知道。表面上秦国还是王龁在指挥。王龁送了赵军五万人头,让赵军相信秦军确实是措手不及一定没办法应对,于是全军攻出。
后来的……我还没写到。(喂)
长平之战历史上其实没有史料,现在基本是考古推测,作者君是根据纪录片还有史书、地形图的改编了下,具体还是以你们历史书为准哦!!!考试不要写错啦!
这一整个战争过程持续三年多,但是真正属于长平之战这一战役的时间大概几个月吧。
期间秦军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是算计,赵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辎重、准备、军队本身的实力、将领的实力、包括赵王自己也比不上秦昭襄王,不单单是赵括纸上谈兵那么简单,我个人觉得赵括是给赵王背锅哒。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规模最大的大型歼灭战作者实在是忍不住好想写啊!!!滚来滚去。
=======
呆滞了,你们,难道,忘记了,我是个花钱找校对的作者君?
乖巧.jpg
对了,我的校对君之前和我说她觉得异人和吕不韦gay里gay气的,我觉得她有哪里坏掉啦!!!
好啦好啦大家开心点,今天发一百个红包包当做开年红包哦!
我反正是交完假期作业了……
我就问一句,
你们暑假作业写完了吗?
数日后, 赵王征发邯郸十八岁以上男性二十万出城,这些人当中不少还是半大少年, 就穿着布衣上了战场。
此时征发民兵自然不配甲胄武器,这些人就只能尽可能多穿几件衣裳,有条件的拿些农具, 没条件的就只能拿着削尖的竹竿。里头的不少少年人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地方,他们怀揣满腔热血,只知道自己这次离开是要去保家卫国。
大军出城的时候, 全城人都在送, 这不是因为大家有多高的爱国热情, 而是因为这次征兵之后,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男儿郎上了战场, 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还是一个家庭的“孩子”。
目送孩子们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女人们轻声抽泣,她们不敢放声大哭。这次征兵出城活动如此大张旗鼓便是为了鼓舞士气, 等等还会有赵王亲自出城相送, 因此现在街道边上有兵士负责控场,谁要是敢放声大哭,就会立刻被人拖下去。
而为了能够看到自家儿郎们的最后一面,这些女人们都只能忍耐着不哭泣。
吕不韦抱着吕安在自家宅院门口看着这一幕, 即将从军的少年郎们不识愁滋味, 或许他们最初亦是有过慌张,但在朋友们的鼓励以及军官们的激励之下,此时都做出了大义凛然的姿态。
吕安在中间看到了一个熟悉人,他“啊”的一声指向了人群中央的一个小郎君, 惊呼道:“是隔壁的阿兄!”
吕不韦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到了熟悉的身影,他眉头一皱,“隔壁的周小郎不是还未到十八岁吗?”
“啊!”吕安闻言立刻在父亲怀中扑腾起来,他举着小手冲着那举着一把斧子的少年人挥舞,“阿兄——”
后面的话被吕不韦按住了,吕安被父亲蹲下身抱在怀中,小脸被塞在了男人胸前。
吕不韦的表情有些严肃,隔壁的小郎长得矮,脸孔也颇为稚嫩,今年不过十五,一看便可知其不到征兵年岁,但就算是这样也被拉入了队伍里,可见赵军如今情况。吕不韦最初有猜测这是巧合,是征兵之人粗心,然而在连续看到队伍里若干个矮小身影后他心中已经有了判定。
待到确定那小郎已经走开,原先关注着此处的兵士也扭回头之后吕不韦才松开了搂住儿子的手,然后他就看到吕安整个人都变得很安静,吕不韦挑眉,他将儿子抱起来先一步回了牛车,果然,车门一被拉上,吕安就凑在吕不韦耳边小声问道:“阿父,阿兄是不是回不来了?”
吕不韦一愣,垂下了眼帘遮去眸中的情绪,安抚道:“没事,等他们赢了就能回来了。”
哪料这句话并不能安抚到儿子,吕不韦感觉到自己被儿子拍了拍肩膀道:“阿父,你不要骗我啦,赵国赢不了的,不是吗?”
孩子太聪明也不是好事,吕不韦默不作声,他顺了顺儿子的后背并不做声,沉默便等于是默认,吕安抿唇,他将小脑袋靠在了吕不韦肩膀上,“阿父,为什么一定要有战争呢?就不能不打吗?”
“这是不可能的……”吕不韦轻声说道,吕不韦戳了下儿子肥嘟嘟的脸蛋,然后在小孩瞬间严肃起来的眼神下说道:“和平数百年,每一国的人口均是增长数倍,仅靠国内原有的土地已经无法养活本国人,只有争,也不得不争。”
“大争之世已到。”男人微微仰起脸看着被层云遮挡住的天空,“不争,便无活路。”
大争之世有如逆水行舟,不前进或者前进的速度稍慢一些,就会被潮水击落。
前车之鉴实在太多,而因此灭国的却得算郑国一个。
郑国建国之君是周厉王之子,在周幽王时代担任司徒,然而在任职后他发现周王室日衰,周幽王不堪扶持,便去寻找巫者问往何处逃可活命。巫者给他指定地点之后,这位郑国的开国之君便带着自己的族人外逃,于洛水之东立国。
“此建国便可为非正之举。此主为一国宗室,又得君主信任封为高官,见朝廷倾轧却丝毫不加以阻止,甚至都不曾规劝,只想着逃命……”吕不韦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说,他看着自己在沙盘下写下的郑字面带嘲讽,“立国不正,此后所行皆不义。”
被他抱在怀里的小豆丁闻言歪了歪小脑袋,吕不韦继续道:“郑立国之后其周遭皆为小国,后周王室动迁,其借由护送之功挟恩求报,吞并周边小国成为当时的第一大国,只可惜……”
“立国之根不正,君王所行亦是不端,国不端,民亦然。自庄公之后郑国内乱不断,君杀臣,臣杀君,君不信民,民亦不信君。”
吕不韦扯了扯嘴角,“等到郑国内战稍歇,其已被楚、晋、齐包围,昔日最强的郑国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安儿可知郑国何为?”
吕安思考了下,拿着小肉手拍拍吕不韦的大掌,颇为骄傲地吐出两个字,“合纵!”
“没错。”吕不韦夸了儿子一句,“诸国鼎立之时可通过合纵之法借力打力,便是小国亦可争取时机谋得生存,郑国确实是如此做的。”
“既然他们没做错,那父亲为何不喜郑国?”吕安闻言十分不解。
吕不韦勾了勾嘴角,眸中却带有嘲讽之意,“因为郑国尝到甜头之后便沉迷于此中权术,依靠于三国之间周旋谋取利益,却忘了一国之根本在于自强,若是不自强便是贴在他人身上亦是无用。”
“郑国举国上下便是一寻常商人尚且有急智护国,难道没人看明白这一点吗?”吕不韦摇了摇头,叹道,“自然不是,只是王不欲立,臣无奈何罢了。”
吕不韦又是深深的一声叹息,他叹的是郑国吗?非也,他叹的是他的母国卫国。
卫国作为姬姓氏诸侯国,王室血统高贵,封地亦是富庶。曾经有过的良将名臣才子众多,然而再多的臣子辅佐再大的助力,若是遇上君主立不住也毫无作用。就像是赵国如今一般,廉颇能打,会打,敢打,然而君主不信任他,便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何用。
“所以,选择一个优秀的君主十分重要。”吕不韦这样对自己的儿子说。闻言,吕安扬起了脸颊,“那嬴异人会是个好君主吗?”
“这个嘛……”吕不韦微微一笑,高深莫测极了,“父亲也不知道呢。”
只是他觉得可以赌一把罢了,而嬴异人是最合适的对象。
吕不韦摸了摸儿子柔软的头发想道:正因为是想要赌一把,所以他才急匆匆地将儿子带在身边。若是自己有个万一,他的儿子也能有更多的经验,他时间不多,能多教一点就是一点。他知道儿子聪明,也知道儿子被传授了不少学识,只是,会得再多也比不上亲身去经历一遭来得印象深刻,无论自己胜败与否,于安儿而言都是一笔财富。
若是当真有个万一,那么他自己也会是儿子最好的教材。吕不韦相信,言传永远不如身教来得有效。
“不过验证他是否会是个优秀的君主的一日,想必不会太远。”
一语成谶。
赵军援军抵达后不久,赵国前线的甲士便增至十五万,民兵二十五万,总兵力四十余万,而此时秦军号称挥兵六十余万,甲士数目和民兵数目未知。
物资和人力抵达后,赵括将民兵分为三波,分驻韩王山、大粮山和百里石长城作为后补兵力,赵括则携十五万精兵驻赵军长平大营。就在赵军万事俱备之后不久,秦军忽而派人来攻,以往据守不出的赵军突然出关迎战,秦军与赵军在长平一带交战厮杀后,秦军的五万精兵抵挡不住攻势败走,赵军乘胜追击,斩杀秦军数万,现正大军全军出击攻打秦军。
赵军大胜的消息刚传回邯郸立刻引得民众欢呼雀跃,而在公子异人的府邸之中,吕不韦却执笔为异人绘出长平一代的地形图。当他停笔之时便见到异人神色激动,不禁有些讶然,异人看了吕不韦一眼,带着些犹豫又带着些欣喜地问道:“吕卿,此是否为王龁之计?”
“殿下何以得知?”
异人犹豫了下,他伸手点向了羊皮纸上,以手指画了两个圈,那真是以大粮山为分-界-线的两个圈,随后抬眼看向吕不韦,目露征询之色。
吕不韦笑了。
因为他知道异人懂了。
长平一地之所以被廉颇选为驻守之地便是因为此处是一个被西南走向的韩王山、东西走向的羊头山、南北走向的大粮山构成的一个天然三角防御地带。也就是说对于赵军来说,此处正是兵书上的面河背山之势,且重要的两道补给也由山脉阻挡,此处无疑是一处绝佳的屯兵之地。
更不必提这些山谷背后还是赵国连绵的赵长城了,赵括选择继续在此处驻兵并没有任何错误,这里也是廉颇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经营之处。
只要守住这个地方,赵军便可借由以守代攻的方法一波一波消灭秦军进攻军队,从而减少对方的人数。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的对手秦国按常理出牌与他们进行遭遇战。
可秦军一定不想和他们打遭遇战,因为那和之前的断断续续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每一场战役都不会有太大差别,均是以彼此之间相持不下作为结果。
异人是秦人,他非常清楚对于老秦人来说什么才是最宝贵的——那就是人。
秦人占据贫瘠的西方土地,地大物寡人少,尤其比之占据广袤农耕地带的赵国来说,单拼人口,秦国比不上赵国。
赵括最大的优势是他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但是最大的劣势也恰恰在此。他是赵奢的儿子,但赵奢也好,赵夫人也罢,对儿子的评价都不高。赵夫人甚至在赵括领兵出征前去寻了赵王求来了一道“兵败勿殃及家人”的旨意。
这道旨意下达之后于赵家一家是安全了,但于赵括而言无疑是极其的耻辱。论兵法他不输任何人,便是父亲赵奢也败在他的手下,然而父亲说他不够灵活,母亲说他必定兵败,唯一相信他也给他机会的便是赵王。
而且赵王几乎是倾举国之力和他的威严将宝压在了赵括身上,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如今这般又怎是单单一个知己可以说得清的?
对赵括来说,赵王是他的恩人,他成就了自己,而他也要用自己的战绩成就他的王。此战了结,他就会和自己的父亲一样,踩在秦军尸骸之上封侯拜相,同时,送他的王等上那诸侯之主的地位。
年轻人的想法太好看透了,就连与这两个年轻人都没有太多接触的异人都能隐约猜到他二人的心思,何况秦军。
异人的猜测是基于他对秦军有足够的信任,他认为秦军不可能这般愚蠢到会没有察觉赵王临战换将的目的,那么,如果秦军知晓赵国大张旗鼓换将的目的,为何还会被出击的赵军“攻其不备”?答案就在异人划下的那两个圈里。
绕背。
这是一个但凡有些战术素养的人都能想到的计策,攻其腹背,以成包围之势,随后瓮中捉鳖,这也是每一个将领都想要达成的目标,围而不攻这便是对己方兵士最低的损耗。
但是孙子兵法自成书之后读者众,但凡带兵行军之人又有几人不读兵法?大家都知道绕背是一个好方法,自然都会防备其后背,如果有了防备那么绕背又有什么用呢?很简单,所有的兵法的前提都是在于“奇”,出奇方可制胜。只有在敌方绝对想不到你会这般做的时候你这么做了,这才是兵法存在的意义。
然而……
“此计未免过奇也……此不过某之愚见,卿莫怪。”嬴异人摇头笑道,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天真,赵军之将赵括本身就熟读兵书,怎会想不到此招?他既然毫无防备还敢大军出击,那便说明其后方稳固自无忧。赵军的后背便是由廉颇修葺的铁壁百里石长城,秦军此前越不过这道口,现在当然也越不过,他这也不过是看着地形图乱想罢了。
哪知这话说完,吕不韦却是露出了一抹笑,“公子,某有一猜测。”异人好奇看去,就见吕不韦嘴唇翕动,吐出了六个气音。
异人愕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卿,卿方才说甚?”
吕不韦含笑,他微微颔首,姿态端方,说出来的话若是传出去便可震碎赵国一半人的心魂——武安侯或在此。
武安侯,白起,居然在前线?
白起怎么可能在……对了,白起为何不能在?秦国如今举力之战便是现在这场秦赵之战,白起在秦国没有别的战事需要指挥,他完全可以悄然出现在前线。
莫非,当赵军换将之际,秦军也换了将领?
异人猛然间站起,他难以克制地在堂内来回走动,面上的表情更是压抑不住的喜悦之情。
白起在这里,那意味着什么?白起现在已有六旬,他早已不再是会出现在寻常战役上的低级将领,可以说白起是整个秦国的军事统帅,其所负责的除了军情之外还有一整个军事的谋划,掌握的更是秦军前进的总体大方向。
武安君亲临此处的意义不亚于秦王所至。
更何况每个秦人都很清楚一点——武安君,从不打败仗。
这一刻,方才被异人推翻的一切想法全都因为秦军主帅是白起而被他再度拾起。如果是白起,是白起的话……“诱敌深入。”他非常肯定地吐出了这四个字。他相信如果指挥的人是白起,一定能够做得到这一点。
诱敌,这是非常简单的计策。兵法之妙便是在此处。兵者重奇,换句话来说只要对方想不到你这样做,那你就有九成的概率可以胜利。那要怎么让对方想不到呢?很简单,让他们轻视你。
有了猜测,异人将之前的情报全数连接起来便发现此前秦军可谓层层铺垫。
秦军的将领王龁为左庶长,在商鞅变法之后,左庶长为秦**功授爵等级的第十级,不上也不下。王龁此人一直都是白起的副将,其光辉隐没在白起之下丝毫不显,这一点无疑使得赵军轻视了此人,加上其同廉颇对峙将近三年没有攻破廉颇防卫,所以满朝之间对于王龁会没有意识到赵军突然出击反应不及因此被吃了尾巴一事没有半点怀疑。更是对于王龁所指挥的秦军一路败逃不做半分猜想。
如果换作对方是白起呢?如果是白起的话……“若是赵构得知武安侯为帅,定不敢出。”
没错,所有人都不会相信白起会因为赵括这个小郎君突然出击而被击退,这便是战无不胜的武安君在整个中原土地上的威名。
所有的人恐惧着他,憎恨着他,却也佩服他。
因而,同样的事由王龁来做旁人不会生疑,由白起来做就不会有人相信——军神白起,怎可能这般容易击退。所以秦军便用了李代桃僵之法。
异人叹道:“真乃环环相扣,神计也。”
“此为在下之猜想,”吕不韦谦虚道,“某不敢妄言。”
“不,以祖父之策,先生的猜测确有可能。”异人仿佛想通了什么,他捏了捏手指,忽而坐到了吕不韦的前面,他对着吕不韦躬身行礼,“还请先生救我!”
作者有话要说:假期真的太短惹!!!
作者君有一种悲惨的赶作业的感觉,悲伤!!!!明明毕业那么多年了!
来给你们撸一下,文中每个人看到的视角不一样所以接到的信息也不一样。
秦军在战国拿的是大魔王反派剧本,(咳)我们背的大部分战国时期的文章不是在对抗秦的路上就是在联合抗秦的路上。
长平之战的过程是这样的
秦国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丢了之后韩国的土地就像一根被分成了3节的黄瓜一样,中间的那节被秦国塞进嘴巴里,韩国本土是最下面一节,他觉得要管理最上面那一节是不可能的,打又打不过,那咋办呢,就把地方送给秦国得了。
然而最上面那节黄瓜的管理人不甘心啊,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代表自己将最上面那节黄瓜送给了毗邻的赵国。这个黄瓜甜美多汁,一共是15座城,诱惑实在是太大了隔壁赵国的国王没有扛住,就收下来了。
这下到嘴黄瓜没有了的秦国可不就生气了吗,大热天的火气旺,就扭头去打赵国。
赵国在收下地方的时候就做好了准备于是派出了廉颇和兵士驻扎,廉颇也不是一开始就防守,他也是有进攻,奈何打不过。于是退退退退到了他的底线,也就是长平大营。
同时,争夺的黄瓜进了秦军的嘴。
廉颇的打算是拖。
战国的局势是秦国1vn,所以他相信靠熬的话赵国肯定能赢秦国,毕竟赵国不是一个人。
但是赵王去借粮的时候借了一圈却没有借到(这个是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小秘密哦)赵王知道不能拖,于是他命令廉颇必须进攻速战速决,赵军拖不了。廉颇拒绝了。
于是赵国换将。
赵括上廉颇下。
同一时间秦国也悄咪咪得换将,王龁下白起上。
但是赵国的换将人尽皆知,秦国换将没人知道。表面上秦国还是王龁在指挥。王龁送了赵军五万人头,让赵军相信秦军确实是措手不及一定没办法应对,于是全军攻出。
后来的……我还没写到。(喂)
长平之战历史上其实没有史料,现在基本是考古推测,作者君是根据纪录片还有史书、地形图的改编了下,具体还是以你们历史书为准哦!!!考试不要写错啦!
这一整个战争过程持续三年多,但是真正属于长平之战这一战役的时间大概几个月吧。
期间秦军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是算计,赵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辎重、准备、军队本身的实力、将领的实力、包括赵王自己也比不上秦昭襄王,不单单是赵括纸上谈兵那么简单,我个人觉得赵括是给赵王背锅哒。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规模最大的大型歼灭战作者实在是忍不住好想写啊!!!滚来滚去。
=======
呆滞了,你们,难道,忘记了,我是个花钱找校对的作者君?
乖巧.jpg
对了,我的校对君之前和我说她觉得异人和吕不韦gay里gay气的,我觉得她有哪里坏掉啦!!!
好啦好啦大家开心点,今天发一百个红包包当做开年红包哦!
我反正是交完假期作业了……
我就问一句,
你们暑假作业写完了吗?